如果评选2016年荧幕两大轴人,我想范冰冰扮演的李雪莲和欧豪扮演的苏昂是绝对的首席候选人。
他们一个为了讨说法,告状10年。
一个为了复仇,埋藏秘密,谋划算计,把一生都搭进去了。
但相比较前者的憋屈,《少年》看得非常解气,因为李雪莲的执着靠的是近乎偏执的纠缠不休,而苏昂的执着有黑客技术和高智商做后盾。
少年复仇,十年不晚。
看片子的时候,总是想到《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
不过苏昂比起《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和《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人物形象是现实主义的,应该说他自始至终没有被救赎。
而且故事的溯源都可以推到主人公遭受司法机关的不公平待遇。
这样的片子居然能过审,对电影审查稍有了解的人应该知道这背后的斗智斗勇估计比电影还精彩。
正因为故事有点偏黑暗,所以这片子跟韩国某些悬疑作品有一些相通的地方,拍得还是很过瘾的。
如果从做局者的角度来拍,这个故事是很简单的,那样悬疑性估计就不好体现了。
《少年》采用的多线叙事方法,使得这个电影成了“剧透可耻”的那种作品,这也是一开始让人看的云里雾里的原因,但随着剧情推进观众基本就可以把之前支离破碎的情节都联系起来了。
作品的戏剧性还弥补了演员的短板,欧豪作为主角前期出现的镜头都很短暂,但故事并没有因为这个原因而被弱化。
这也得益于超级强大的配角阵容,郭晓冬饰演的衣冠禽兽,抽余男那几个耳光,真是把电影院里的人都吓了一跳。
周一围演的混混也非常有震慑力,在几个血淋淋的猪肉镜头下,显得狰狞可怖。
张译的警察最后的爆发力很足,余男在里面打扮得太性感了,总期待她能和其他人发生点什么,结果在里面老是被揍。
《少年》这部片子好看在于他纯粹,因为主角没有被救赎,所以他的复仇干净利落,没有良心上的纠结和自我审判。
几个案件互相独立,又相互关联,背后的人的联系也是逐渐才浮出水面的,深陷局中的人没有被冤枉的。
主角以其超高的智商设计了这么一出,然后一窝端了。
因为纯粹,所以电影非常解气。
不论是曾经遭遇的校园霸凌,还是去办事碰到的怠慢,还是挚爱之人那化不开的宿怨,那种恐惧、愤怒和憋屈很多人都有同感。
有的人对小时候欺负过自己的人,即便过了几十年,现在见到还是会十分生气。
你去一些地方办个简单的事情,来来回回给你设卡,有的人也会生出反社会的愤怒来。
盖因这些事情在一个人弱小的时候,他完全无力反抗,并且他必须通过不断压抑自己的愤怒,心怀绝望地积蓄力量才能有机会在未来报复回去。
这是复仇这种故事的魅力所在。
苏昂的黑客技术给了他当上帝的机会。
这和《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是一样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以及聪明才智,使得他们具有了非常大的能量。
冉阿让想要报复社会,但他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他的改变来自他的一次偷窃,他偷东西后,竟然意外得到了丢东西的人的原谅,他的善良被激活了。
他纠结了好一阵子,最后感受到了可以说是来自上帝的启示。
而基督山伯爵也是一样,当他具有能量进行报复的时候,对仇人进行了清洗。
但是他发现了事情的复杂性,因为有无辜的人被牵扯进去了,所以他做了反省,最后还宽恕了一部分仇人。
“受欺负——复仇——反省变好人”是这两个小说的特点,苏昂的故事在“复仇”这一步就戛然而止了,所以内容上是非常泄愤的。
他作为上帝,监控、审判并惩罚了所有该惩罚的人。
你干倒我,我只要不死,有机会我就把你们都干倒,至于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
《少年》因为没有基督教背景,镜头基本没有耽于心理的刻画,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故事的发展逻辑上。
打斗镜头极写实,打击感很强,而且主人公几乎没有依赖别人,全靠一己之力,这对于观众被剧情提起来的情绪的释放是有极大好处的。
试问谁如果有巨多怨气的情况下,不想亲自出手发泄呢。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儿叫手刃,亲自出手杀死仇人,肯定大快人心。
苏昂独立策划,一个人搞定,做局复仇,毕其功于一役。
点映那天结束后听到有人问,如果一个人要埋藏那么大一个秘密,生活多年就为做局搞死一帮该死的人,那这个人能过得快乐吗?
我想说这就叫戏剧性啊。
一个快乐的人可能给你制造一个复仇故事吗?
也正是这样一个不快乐的,埋藏秘密的人,才可能出现那么强烈的凄美的幻觉,艺术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这片子最可惜的是主角最后自己把命搭上了。
不知道是因为“坏人”必须死,还是其他。
我觉得如果他能活下来,可能这部影片会更酷,可以搞得像《飓风营救》那样。
观影后,还听说这片子和《白夜行》很像,我没有看过这个作品,估计导演有受影响吧。
总而言之,这片子能看。
看这部电影,以为片名会叫做死亡游戏之类的名字,今天搜索了才知道叫做少年,一个少年为了复仇,处心积虑隐忍多年,设计一系列游戏和圈套,最终游戏结束,都归于死亡。
看这个片子开始看不懂,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慢慢的被剧情吸引,黑色、灰暗又有些压抑,不喜欢这样略带恐怖的犯罪悬疑片,太过沉重太过血腥。
最动人心弦的莫过于这部电影的配乐,乐队的合奏,林巧在剧院的个人小提琴表演,扣人心弦的配乐加上快速转换的画面,作曲家即将面临被秘密警察逮捕的危险和紧张与剧情完美结合。
这音乐真是难忘与动听。
如果不是在大教室看,没有音响设备,这部电影的音乐就会逊色很多,心理战教室的设备还是挺不错的,让我享受了这场音乐盛宴。
青春似乎太过沉重,青葱少年,本该享受爱情,却是一个为了另一个人终身吃药,另一个人为了报仇双双坠楼,活下来的人幻想着并不存在的另一半,为了爱而复仇,在复仇中走向毁灭。
那位造诣颇深、事业成功的指挥家,精致的外表和身份下掩藏的却是一颗肮脏罪恶的内心,慢慢的才发现他才是罪魁祸首,人面兽心的家伙。
看到剧终的演员表才发现林巧是郭姝彤主演的,难怪这么面熟,是谁的青春不迷茫不迷茫的女主角,恰好我在12月4日,那天中午第一次在这里的电视上看的电影,又恰好我在澎湃新闻的问吧上问过她问题,而她还回答了我。
正如她自己所说,《青茫》是比较青春、朝气蓬勃、阳光向上的,《少年》里的林巧是比较缥缈的一个角色,她外表给人的感觉比较阴暗,她和欧老师饰演的苏昂的感情其实非常让我动容。
林巧似乎是一个冷少女,平静的外表下是一颗冰冷的受伤的心。
或许就像导演杨树鹏说的,这个故事里藏着的就是人心,旧案浮出水面,新案扑朔迷离,都是险恶的人性在作祟,而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视而不见。
人性的罪恶,人性的欲望,还有人性的爱。
人最大的幸福源于爱,最大的痛苦也源于爱,你爱我吗?
林巧问,我用生命在爱你!
苏昂,他的生命在林巧逝去时其实已然不复存在,支撑他活下去的不是药,而是爱是林巧是复仇,最后了结了也就结束了。
如果你设想,杀死梁素梅时有两个人在场。
会是怎么样?
是不是那么很多事情就解释的过来了。
对于杀戮的过程完全是苏昂的自我描述罢了。
在李志民和苏昂的打斗中,李志民曾大喊到:放开我,我没有杀人!
在这种情况下他用得着喊这么一句废话么?
这话真的是多余的么?
来…设想一下,其实是他俩两口子一起绑了梁素梅(还记得发现尸骨的时候,是双手捆绑的!
什么情况下才双手捆绑,当然是一个人身自由被控制的情况下啊!
按照苏昂的描述都直接打死的。
)谁说一定要是丈夫杀人呢?
妻子也是可以的。
杀死梁素梅后,林巧也被安排了一同活埋。
但是作为父亲的李志民看到那动弹的手指,良心发现把林巧挖了出来,放到了福利院。
这就是为什么林巧也说不清母亲是如何被杀害的。
对于苏昂,无论是害死林巧的还是害他成这样的的,最大的仇人是谁?
是申大鬼!
他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局弄死李志民?
因为有人告诉他这样做呀!
谁呢?
(幻觉中的林巧啊,谁支配着这幻觉呢?
)幕后最大的boss!!
就是那看起来楚楚可怜的韩医生啊!
(为什么苏昂一直不吃药,原因可以有两个。
一、吃药了就没有幻觉了,就见不到林巧。
所以最后那句告白:我用生命在爱你。
很加分!
二、真的是单单治疗的药么?
片尾信里苏昂对警官说:还有很多的未知等待着你,这是我给你留下的最后线索。
什么线索?
在我看来有两个可能。
一、是墙上偶尔闪过的几张韩云的照片。
二、是那满满的一柜药片!
)好了…这就是我个人角度的解剖。
不要因为烂片看多了,就理所应当地认为一部你还没静下心来看的电影就一定烂,《少年》完全是一部易忽略和被低估的作品——在近期热门的院线档期中,前者《你的名字》、《萨利机长》等片还未下档,后者《长城》便已经两天破了三亿票房,《罗曼蒂克消亡史》低调地横空出世,《少年》也同样选在12月16日这天上映。
一片口舌之战中,我给《罗曼蒂克》和《长城》的评分相加,得到了我给《少年》的评分。
电影的主色调灰暗冰冷,充斥着各种钢筋铁锈的气味,它想要给观众展现的画面是很明确的。
无论是视觉呈现的生冷效果还是暴力血腥的打戏场面,从头到尾氛围都营造得相当饱满。
剧本是整部电影最值得议论的地方。
作为一个悬疑片来讲,其中的漏洞非常明显,诸如动机不明确,解释含糊,很多细节都能觉察到逻辑上的不足。
而在没见过剧本的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先天剧本中就存在的问题,还是导演编排后期剪辑的问题。
据说,导演剪辑版长达4.5小时。
电影的绝大部分篇幅都在铺垫,抛砖引玉,摆足悬念。
刚开始很像多线叙事,抛出了各种碎片线索——这样的碎片结构其实就像张警官拿着那张被撕碎的纸在拼图。
而电影实际上只有两条故事线,指向苏昂和林巧两人的成长回忆和之后的复仇故事:林巧向音乐家李志民复仇,苏昂向申哥复仇。
两人合二为一,便是向丑恶现实复仇。
若是在《少年》中看到青春残酷的那一面,那这片着实要比失恋、背叛、堕胎的青春片高出不知道多少倍。
但既然它是明确的悬疑犯罪,那么剧情上的缺少动机、编排刻意,仍是整部电影的重伤。
黑客少年苏昂的织网布局,各个人物的行为举动等还是会有诸多站不住脚的逻辑,以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地方。
可是,织网捕鱼,难免会有漏网之鱼。
其实一切皆有迹可循。
张警官在调查苏昂档案的时候拍到苏昂的出生日期,我记得是11月,但具体多少号不记得了,大致判断这个人物是天蝎座(回头二刷的话再确定一下!
),加上电影刚开始就交代的剧情,那“复仇”这个词汇完全可以站得住脚。
其次是欧豪在其中的表演,特写的镜头时间都很短,作为主角但其实戏被剪得很散,没有足够长的一整段表演,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把苏昂这个角色相对完整地复刻出来了。
心中交织的仇恨:为自己复仇、为爱复仇,冷静的黑客,爱戴帽子,一身黑衣,沉默寡言。
在众多戏骨中间,他的表演虽然没有突出到完全跳脱开配角,但也毫不逊色,完全没有被压住,眼神到位,痞气十足。
这应该是他从快男结束后演的剧情片中我最满意的一部。
林巧这个角色是电影的亮点之一,因为没有她就无法完成苏昂因大脑损伤而形成幻觉,一人饰演两角的构思,同样也形成了结局的反转。
这个反转虽然显得比较生硬,似乎在自圆其说,没用到巧劲。
但也借此反转才令之前布下的线索得以合理,也让整个电影的结构变得完整。
之前没有看过郭姝彤的其他作品,在《少年》中她的戏份虽然不算太多,但是相当有灵气,给我的印象挺深刻。
区区几个场景似乎就能看到她表演上的张力。
除了欧豪与郭姝彤在片中的扮演与原型如出一辙,与角色吻合之外,其他演员例如一直很钟爱的张译,包括郭晓冬、余男等,都在电影中有固定的发挥空间。
似乎设定的每一个角色都像一个方块,能量只在固定的区域内爆发,整体显得稳定而且和谐。
医生韩云、酒鬼崔大力、林巧的母亲等角色并不是最主要的复仇对象和重要角色,但这些角色就是影片织起的网,他们与苏昂、林巧以及李志民交织缠绕,相互牵连。
少年的复仇诞生于成长的苦痛,一身黑衣终抵挡不住现实的黑暗。
这是一张机关算尽的复仇之网,也是尘封往事的泛黄碎片。
最终由一根绳索串连起所有不明确的点。
尖锐的刺刀可以沾满滚烫的血液,而仇恨才是最猛烈的光芒。
“旋律不是最主要的,等待的滋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尝得到的。
” ——游戏的结局不是最关键的,血脉喷张、欲望燃烧、仇恨释放的感觉才是最可靠的。
偏要在放映厅坐到字幕全部放完,银幕剩下空白一片,观众早已全部离场我才起身。
因为那首重新改编翻唱的《一生何求》实在太好听,电影还未上映前我就已经来回听了几十遍。
事实上对于111分钟的公映版来说,整体的雏形是完整的,情节也很紧凑,只是对悬疑的控制还很稚嫩,悬念仍需思考和琢磨。
即便剧本不够严谨,漏洞层出不穷,一个弱点就足以被放大批评。
但不得不提的是,这样风格鲜明的类型片在现在的院线电影中极为难得,看得到很大的野心,又有十足的诚意。
所有演员和角色契合度都很高,表演力度非常足,多处摄影可圈可点,人物场景设定与气氛搭配,音乐与剧情相融,至少从头至尾我没在哪一段觉得出戏。
透过银幕呈现,仿佛可以感受到蔓延出的爱恨的钝痛和少年的热血,不非得拍成黑白,却始终渗透着黑白背景与鲜红血液的质感。
没有《你的名字》般美好,《萨利机长》的工整,《长城》般的气势,《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繁华……《少年》用卖力真诚的演绎,同时携带着刺痛与钝痛,还有生冷的毁灭般的气息,在不见天日的渔船上溢出了血泊,竟成为年末院线最大惊喜。
怎么说呢 我是在看片之前就看到豆瓣的评分了 没有带着很高的期待去看的 开场也有弹幕在叫嚣烂片 但整体观感下来 从专业角度出发 无论是拍摄 还是色调 还是节奏把控和质感 我觉得都没输 不否认故事的表达和构造都存在不合理有艺术加工处理的地方 但还是不错的 有那股劲儿说句题外话 我好像在片子里看到了当年他离婚后写给张歆艺的一封情书的感觉哈哈哈哈哈总而言之 个人很喜欢杨导的风格 作品不是那么多 甚至评价也不是清一色 其实没所谓的 电影本来就不能理解为讨好大众的大众媒介方式 懂的人懂了就好了 给了8.0 这部剧欧豪的表现也有出彩 我本来对他的演技没有很深刻的印象的 张译抽烟太涩了真的 不错子
电影刻画了一个外表文质彬彬的乐团指挥家,实际是一个集控制欲和暴力倾向一身的男人。
他是整个案件的导火索,由于做的孽,女人生下了一个女孩,长大后,深爱女孩的男人。
通过自己的黑客技术,一步一步帮女孩完成复仇。
总的来说剧情其实足够悬疑,但是看起来还是有些乏善可陈。
应该是演员没有选好,如果换成易烊千玺呢?
首先说拍的不错,很多画面的处理切换,都非常有优质犯罪悬疑片的感觉,开头有的地方甚至做的惊喜,抱歉只看了一遍记不清具体细节,不过我记得片头有个让我觉得很满意的地方,于是带着这种感觉,走向了一种抓狂抱头想要出逃又不想影响别人观感的极其心塞的地步。
剧情非常弱,也绝对称得上糟糕,在剧本这个地方喝其他大多数国产悬疑片一样,想起来了,开头的犯罪的几个细节,追车都非常的不错,也是全片最后的看头。
接着,两个警察非常莫名其妙的幽默,那种和电影整体完全不搭,又完全不是冷幽默的幽默,尴尬,第一次让我觉得尴尬,但是没关系,接着看剧情。
嗯谁谁开始上钩了等非常常见的犯罪骗局戏码,与其他骗局不同的是,本电影的编剧非常任性,我觉得就该这样发展就这样发展,不需要逻辑,是的,编剧逻辑从头到尾没有在线过。
然后上钩,接着剧情和我吵着我前面期待的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一路狂奔。
警察依旧在尴尬的幽默,嗯,还有男主角造作的声音不断解释或者诉说什么,老实说我觉得男主角连普通中二少年都不如,当然还是要甩锅给编辑,然后中二都算不上的男主角取得大哥的信任,警察神奇的查到男主角的档案,这里用神奇形容并不是指警察在警局的思考片段,相反那里我觉得张译演的挺好的,而是找档案那里和推断出结局,因为在警察的视角是没有看到爱乐团林巧引诱这条线的,但是他就是知道,真是任性,好吧,不吐槽编剧的逻辑里,因为从结局就可以看出编剧大概就是东抄西拼的水平,而且缺乏起码的逻辑,以至于抄成这样。
故事接着发展,大哥一个人,警察一个人,凶手一个人,男主角一个人(是的开始是以为有女主角了,虽然导演有铺垫,但是非常刻意并且还是那样,没有逻辑)大家都是孤单英雄,为了给大家让路,热闹的码头都没有人你说厉不厉害,然后大家互相打斗揭示结局,这样说吧,在结局揭示我已经下定判断这是一个很烂的故事,但当结局从警察口中说出时,我还是被震惊了,是的,我没有想到,即使伏笔凶手下船那里暗示得很明显,我坐在电影抱头又不想发出声音,也不想离场怕影响其他人的观感,切实地体会到自己选择的电影,跪着也要看完的感觉,我好心塞,好心累。
我不认为导演不是一个好导演,整体看完也是这种感觉刚才查了下编剧也是杨树鹏,我觉得可以理解,因为在我眼里导演还是有水平的,但电影拍的这样烂只有编剧导演是同一人才能有这样的作品。
全片就是这样参考这种警匪,犯罪,高智商犯罪的东拼西凑抄来拼接起来,并且毫无逻辑的拼凑,现在看来,从开头到结尾甚至尾声都是这种事曾相似的感觉,有的地方用的好,但大多地方因为逻辑的问题导致看起来很糟糕,比如结局的爆炸,尾声。
不得不说画面还是可以看的。
总结:男主角配音有毒,除了余男的表演可看(全片作为演员唯一的亮点),其他的演员都给人一种或尴尬或做作的感觉,当然我觉得还是得把锅甩给导演编剧,你看张译,明明能正常的演,剧本非要说笑话,这就很尴尬了,效果也让人尴尬。
导演如果不写剧本,纯粹拍电影我觉得我还是会去看的,但作为编剧,杨树鹏绝对进我的黑名单。
最后给一星是为平衡,片子值两星,这么多四星五星是什么鬼,无论如何从哪点看都到不了及格线。
我这部电影的总体评价是逻辑混乱,感情真挚。
我先来说不足之处。
1:情节和逻辑的不合理。
本片本来是想以倒叙的方式来拖出最后的隐藏的答案,所以导演和编剧设置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真相,但我觉得设置的这个答案无法说服观众,即使在片中有对情节的铺垫,但仍然缺少相应的细节的补充,使得逻辑相对不完善。
剪接的混乱和不流畅。
电影中有多处承接使观众应接不暇从而导致跳戏,并且片中对两位主演的镜头的连接有部分不合理,尤其突出在最后的高潮点,打戏与人物关系的不合理,打戏引不起观众的激情和情感的共鸣。
接下来说优点。
本片最大的看点就是主角的演技和感染力。
先谈谈张译老师。
不用我多说,张译老师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对细节的的处理,有张有弛,能够将动作和神态处理的极其生活化,让人感觉生出其中,比如片中泡面的那一段,和摔跤上车的那一段。
而欧豪,冷眸中透露爱,邪魅中透露心酸与决心,靠着一双眼,将故事描于眼底,靠着一张脸,将爱与恨绘的栩栩如生。
本片的感情戏是我最喜欢的,两个人的表演让我深入其中,两个演员的感染力都是极强的。
男孩苏昂与女孩林巧同在一所寄宿学校,苏昂因受尽同学阿鬼的凌辱,林巧拎起铁锹用自己脆弱的身子保护着苏昂,两人一路野蛮成长。
一具被发现的白骨引起小镇的轰动,刑侦大队长张建宇(张译饰)被迫接手此案,展开调查。
然而在案件艰难推进中,林巧多年的秘密被一点点揭开,一切终将归为平静。
刑满释放的小镇青年意外获得的自己暗恋的女生手机,却因此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不久女生老师离奇死亡,警察着手调查此案,却发现真相扑朔迷离,随着案情不断深入,一段令人叹息的爱情故事逐渐浮出水面。
两个少年入侵成年人的世界,并揭开这个世界秘密 。
好久没认真写过了,少年 给我挺多感触的,想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吧,少年 都少年过,只是都不一样,苏昂的的爱背负了太多,但也确实是一个少年 倾尽全部去爱的样子,用生命在爱啊,多么沉重又多么单纯呢。
听他说的那句,我用生命在爱你啊,就很心痛很难受了,这一刻仿佛林巧也有了生命,因为苏昂的爱而一直活着,保持着少年的模样。
杨树鹏砸牌子啊,这剧本编的真拧巴
居然觉得还行,可能是我降低了太多要求,以及欧豪的台词和演技确实糟践一班戏骨。不过光看周一围和余男也算赚回来了,哦对,还有小太爷。【2017.02.01】
司法正义有多重要呢?这个答案从那些因为受不公平对待而走向灭亡之路的孩子身上也许可以一窥。看完很难受。想一想,有时候觉得自己撑不下去了,就想一想。想一想那些生下来就带着沉重命运长大的孩子,看到亲父弑母,看到最爱的人为自己而死……那些悲痛,世界上也是存在着的。
集齐张译、周一围、余男、郭晓冬,就拍个这么个瞎东西???这个节奏真的是又慢又冗余啊...欧豪真的是一张反骨脸啊,濒死前的演技我觉得阔以的啊!!!
你咋不反转成是报警小男孩的幻想呢?
犯罪悬疑和残酷青春两个主题,在影史上已经涌现过许多的经典,然而在国产电影中还没有太成功的作品。杨树鹏的少年用暴力黑色的镜头拍了躁狂阴郁的主题,是一次认真的尝试,亦是一次实在的进步,尽管还存在人物扁平、反转生硬等问题,让人觉得导演还是心大才华少。郭晓冬余男飚戏过瘾,十分看好周一围。
结尾还可以,元素太多了,演技断代很明显啊。
在一众屎尿屁喜剧面前,此片还是风格鲜明的,想表达的东西比较多,虽然故事有漏洞,但还是四星鼓励。
预防性一星,不是我说,从炒作上来说这片TM比长城更恶心
没想象中那么糟,悬疑结构基本立住,但并没能从吊儿郎当的欧豪身上找到任何“少年”的影子,倒是郭姝彤有点非主流青春光环。故事很眼熟,但借的不多吧,因为角色实在有点纸片人,无端拿着劲儿,很脸谱。有些贴近拍动作的还可以,最后的反转很扯,有说像白夜行的WTF???
明显是受韩国罪案片影响的作品。故事的完整性还行,推进得也从容不迫,就是熟口熟面、节奏不对,缺少醍醐味,所以两个反转的爆点全部哑火了。杨树鹏还是属于有想法的中生代导演,就是缺乏执行力和影像上的锐利感。
不是。。感觉张译也救不了这个电影。刘天佐的搞笑戏份说真的没必要吧?郭晓东和欧豪俩人没有配音,给过路的曹可凡弄了个配音。。给这片里的余男加一颗星。整个电影中二的不行。。。看的我中间睡了两觉也不影响整体剧情理解
周一围的申哥更像是港片里的老大 尤其是第一次进欧豪家拿着快餐进门说了句“应该装个猫眼” 周一围的妖孽样儿真的非常像吴镇宇 “我怎么帮你呀!”
电影超出预期期待值,院线档推荐观看。青春题材的反类型叙事,中国院线银幕需要这样更多元化表达的电影。3.5。
有想法但是玩砸了
偏冷压抑的色调配合紧张的节奏 将悬疑气氛提升到新高度 导演又借用悬疑的外壳去探讨人性幽暗的东西 观众从导演多线叙事的碎片中慢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复仇计划 得到一种解密的快感 影片最后的反转设置让故事多了一层悲凉意味 苏昂十几年的复仇计划和对于爱情的执着与坚守在犯罪片中显示出一种诗意的浪漫
能看到各种模仿的影子,带着对前面不知所云的好奇硬撑看下去的。一星给摄影。
结尾真是暴力又血腥!前面铺的线索太多,结尾有点收不住,强行关联和反转简直太生硬。我始终认为,好的悬疑片,真相是一点点放出来的,而不是结尾,故作聪明的告诉台下蒙蔽的观众。
力捧欧豪啊!底迪说话老不正宗,查了下原来是福建人呢!演技大进步,努力的人,怪不得在瓣嘴读差评会怒摔题卡😅😅然后郭晓东紧急来救场。“我用生命来爱你”试问哪个女孩看到这段不感动!!?
一部故弄玄虚的片子,如果没有张译,我连三星都不想打。那个指挥家我听声音觉得像郭晓冬,但是看脸又觉得不太像,看了演员表竟然还真的是郭晓冬,没想到演了这么个丧心病狂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