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一开始看到推荐说这是部喜剧于是决定在心情郁闷之时让自己开怀,可最后却以满脸泪水结束。
所谓爱情亲情在生命轮回面前只能是苍白无力,纵使相伴良久回忆深长。
从很久以前我就盼着自己能够失忆,当在不相称的年纪经历过苦难之后,总迫切的盼望着可以忘掉那些苦难的记忆,然而当我看到有人因为自己最亲最爱之人丝毫记不起自己而嚎啕时,却突然发现所谓忘掉苦难的想法不光是异想天开,更多的是自私,对挂念自己的人来说太不公平。
一开始觉得一群人为了让一个孤寂的老人同意社区重建而使用所谓的"美人计",一群人围着一个人演戏实在可耻又可悲,但慢慢却发现虽然的确也是一群人对着一个人演戏,但是这场戏却出于一个"情"字,对陪伴了几十年的伴侣的爱情,对被守护了几十年的父亲的亲情,对相识了许多年的邻里的真情。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期盼自己丢失一些记忆以更快乐幸福的活下去,至少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想过,但是对于几十年的人生而言,所难得的就是在垂垂暮年依然可以对当年谈笑风生,如果在累过哭过笑过痛过之后却在某一天突然记不起了你的名字与过往该是很让人心碎的吧。
就是这样一个无数次渴望失忆的我竟然开始怕,怕有一天记不起了站在我面前的人,甚至记不起了镜子里的那张熟悉的面孔,人这一辈子不都在积攒着回忆吗?好在白发日益爬上发梢的时候可以想起当年的我们。
愿你我永远记得最亲最爱之人的名字,愿你我永远铭记属于你跟他或她的美好回忆。
只愿岁月夺不去你我的记忆。
影片开始的情节就很浪漫,本来以为拍的是黄昏恋,但是结局大反转,其实是一家人,但是因为爷爷得了阿兹海默症而忘记,医院的哭戏催人泪下。
原来我们曾经认识,只是不记得了,从奶奶的言谈举止中就能看出来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主动与他交流、多关心,先反思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奶奶怎么能不讨人喜欢。
开始的时候小心翼翼打扮自己的样子真是让人开心。
即使年纪大了,仍然可以跳华尔兹、看房檐下的小花、去游乐场体验刺激的项目、一同去西餐厅吃饭、看电影,在卫生间门口唱歌,是打动人的第一个情节。
面对爸爸的病情,没有选择把爸爸送到养老院,只是大家分工照顾,让他感受不到自己生病。
之前影片中有多次问店员名字的情节,没想到是真的不记得。
这部片子,让我想起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当很在乎一个人的时候,即使忘了,还是会在某一时刻想起她想去的花庆典。
没有谁能永远活着,但是活着的时候多做自己开心的事,说喜欢的话就够了。
人的意义或在名,高居一隅,手捧大大小小的荣誉,所及之处一片喝彩;或在利,坐守金山,一个决定,几通电话,都在决定着金融市场的起伏错落。
但大多数人生,不是上述的传奇,我们活着,走着,感动着,寥寥数十年也就晃着过去了,非要在这数得清的念头里找到点什么东西的话,我想,只能是,家。
世界上不乏各自单打独斗的故事,它们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观看的人也深陷其中,动不动就想要成就个万古长存的奇迹,那些故事结束后,平凡的继续平凡,对于观影时的那种血脉喷张的激愤感,只能苦笑着说句,那不都是戏嘛,咱们这群小蜉蝣,还做的起这样的梦?
但涉及到人性家庭的故事,每每谈及,不在那么无力,而是含着满眼的温柔,对啊,有何不称意的大事,身后还有家,有这样几个人,和你有着连通的血脉和记忆,你瞧瞧,这小子点脾气,和我年轻的时候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还有家里那口子,这么多年了,我的脾气,他都懂。
每一个家都是一个长长的故事。
所以当发现自己原来不是孑然一人的时候,不那么轻松,因为家是负担,最甜蜜的负担。
最大的悲剧不是一个患有痴呆症的老人由于无人照看而无法自理,而是明明你爱的都在身边不放弃,你却无法记住他们的名字和爱。
所有这样的老人是痛苦的,他们不得不拖后腿,他们甚至连结束生命的能力都没有,他们又是幸运的,不记得发生过什么事,就不必沉浸于自责中。
令人动容的一个点是当失去记忆的爷爷再次见到奶奶时,好像,爱上了这个新邻居,好像,这种感觉,似曾相识。
我也懂得记忆会变,会消失,可幸我们还有感觉,无法用语言表达,永远不会变,有了感觉,爱情可以重新再来,人生也可以重新再来。
记忆只是几张旧照片,感觉才是进行时。
老去这个话题,没人能逃得过。
在生命的后几站我们步履蹒跚,疾病缠身,癌症,老年痴呆症,毫无还手之力的巨浪袭来,但凡没到死别的那一步,都会有无数坚强的人,有力的砰砰跳动的鲜红心脏,重新问一次,你不会忘记我的名字吧?
韩国电影很多很感动,但也不乏刻意煽情的嫌疑,这部电影前面平淡伏笔不够惊艳,讲故事的力度还不够。
老年痴呆症患者,现在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的一个病族。
我们总是开玩笑的时候会说,因为我们奔三了,所以我们的记忆力大不如前,我们的反应力大不如前,总会说,我们老了以后会得老年痴呆症。
真有这么一天,得了老年痴呆症,如何解决问题呢让失忆的人重新爱上自己,容易吗?
让儿女不怨恨自己,容易吗?
让关心爱护自己的人,不那么担心,容易吗?
看到他去医院的时候,一家人相认的一刻,眼泪如决堤一样,嚎啕大哭
2015年4月9日在韩国上映在看这片子之前,就知道它是一部摧泪之作,本来不打算看的,但是我又实在是太喜欢这种家庭题材,所以还是看了,结果呢,哭死了。
棒子在拍这种摧泪题材的故事时,果然桥断是用得很特别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就是一部讲老年人黄昏恋的故事,然而,不是,故事开始后就开始埋伏笔,给观众暗示,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老年人的爱情故事。
直到故事过半,整个故事才揭开了它原来的模样。
作为观众开始泪奔。
这是一部讲述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故事。
整个故事意想不到的反转,但是无论怎么反转,故事始终营造着一种浓浓地亲情感,也就是这样,摧泪的效果那真不是一般的强烈。
演员演得实在是太好了,男主是朴根滢,是拿了不少终身成就奖的演技派老演员,他将老爷爷的那种老态饰演得非常好不说,尤其是老人那种遗忘后的茫然失措,那神态真是太逼真了。
女主尹汝贞,演了多少妈妈了?
这里面仍然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太太,自始自终陪在老伴的身边。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如果你们想看,请自备好纸巾……
“昨晚睡得好吗?
”“你好,你住这里?
”如果你心中有珍视的人,有曾经让你发下誓言永不会忘记的人。
那么在看完《长寿商会》后,除伴随涌出的泪水记住“金星七”和“任金琳”发生的故事外。
更多感受到的,是明白对于爱来说,遗忘与淡泊才是真正毁灭性的存在。
失忆题材对于创作者和观众来说,其实已不陌生。
随着时代发展,连失忆的称谓都已经变成“阿尔茨海默病”这种看上去十分文艺的名字。
而《长寿商会》通过韩国影视作品特有的故事走向与情感把控,让观众在观影时对孤独有了更深入的认知。
影片以独居老人金星七的生活为主要线索,一开始在邻居搬家时,边吵边走完全随后不肯为汽车让路等行为,“一意孤行又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形象跃然纸上。
不过金星七虽嘴上不饶人且做事独断独行,但身边的人又并没有孤立这位老人,反而用一点一滴的行动不断让老人融入身边的大群体。
对于独居老人来说,内心的孤独让其与社会逐渐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当其开始尝试接触社会后,又一定会因不适应发生种种矛盾。
影片中,为了详尽阐释孤独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为不断推进影片故事发展,金星七与社会发生的几次矛盾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孤独的含义。
第一次矛盾是全片主线的开始,当金星七发现自己家的电饭煲总是莫名其妙的煮好饭后,第一反应不是幸福的猜想是哪位天使如此善良,而选择了立刻报警。
当然,这样的投诉在警察看来也显有些无厘头。
在终于知道是谁为其陌陌无私地做饭后,面对一位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妇人,金星七居然二话不说将任金琳扭送派出送。
在警局,其内心的OS也很快出现,原来,金星七认为任金琳来自己家里煮饭,其实只是想偷自己的东西。
可以说在开篇时,金星七所表现出的孤独,是类似于比较常见的“自闭症”。
这类人群因无法与人正常地沟通,导致了自己内心的封闭。
这样下来一意孤行的结果,一是会将别人的美意想象成欲陷害自己的恶意,另一个则是会让周围的人无法理解。
这样的孤独者,更多会被看成是社会异类,与社会形成很大的隔阂。
但严格来说,这种人除了无法得到理解外,在现实生活中其他人只要选择远离,大家基本就处于互不干扰的阶段。
因为影片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片长,这部电影在很多细节及支线处理上,都显得有始有终。
虽然任金琳为何能够进到金星七家做饭,让不少观众在初期产生了很大的疑惑。
但影片中为新建街道,与老板串通好取得印章的设定,还算合理的设定也很快抚平了观众疑惑。
影片中金星七忘记休息日、忘记同事名字,任金琳在医院等候看病,这些都为最后的高潮剧情进行了十分到位的暗示与铺垫。
此外,与金星七一起上过战场,如今已老年痴呆的战友,在影片前期与金星七的孤独形成了非常好的补充与呼应,而这位老战友的死也成为金星七开始溶解孤独的一把钥匙,这些都为影片的精致度加分不少。
当金星七与任金琳开始约会后,主角的孤独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矛盾爆发点就是当任金琳的女儿让金星七不要再与自己母亲来往后,金星七与任金琳再见面时,金星七所展示出的焦躁,直至后来与饭馆服务员、公车司机以及任金琳发生的正面冲突。
这一次,同样是孤独,但却代表了当下不少存活于城市的群体。
之所以金星七会如此焦躁,正是因为其一直封闭的心突然开始向一个人敞开,当他开始信任甚至依赖某一个人时。
对于这个人身边的一些事,便会变得异常敏感。
当看到一些不能马上理解的现象时,又因不愿与对方及时沟通,内心便开始因自卑唤起防御,让整个人开始具有攻击性,从而伤害到周围的人们。
可以说,金星七在这个阶段,代表的正是很多生活在城市的群体。
百度百科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都市孤独症”,里面的解释中有一句说,“在拥挤不堪的都市、无处不在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以及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中煎熬着的人们,都面临被‘孤独综合症’席卷的危险”。
这一阶段的孤独,更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
不过因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段剧情除冲突以及一些铺垫外,基本采取的是欢快明亮的叙事方式。
而发生的冲突,再后来也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似乎创作者在这一阶段也想给观众们更多正面的力量去克服孤独。
影片最后的高潮部分,剧情完全反转,影片主题正式揭晓。
这一部分最大的矛盾来自医院中女儿的告白。
此时,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观众,都会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击碎此前的美好。
这个阶段的孤独,更多是人生与命运之间的冲突。
可以说,这种孤独感才是真正悲观与无法接受的,也会成为人们内心巨大的黑洞。
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得上“阿尔茨海默病”。
但又有多少人,其实正在每天去忘掉一点点曾经的自己?
这一段的催泪效果,在更大程度上不是来自于主角们悲惨的经历。
而是来自于突然激发起你内心的,对于这种遗忘的畏惧,以及对珍视之人或多或少的愧疚。
第一阶段的孤独,对很多人来说只要远离或许就没有太多的伤害,因为这更多是一种特殊群体;第二阶段,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主角虽然是在黄昏恋中争风吃醋。
但其实,有太多人跟他们一样,总是因误会和自卑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最后阶段的孤独,则会让所有人去反省,我们是不是已经忘掉了太多我们曾经异常珍视的过往?
影片的结尾,还是给出了现实的答案,虽然金星七在对于过往充满着歉意,但依旧难逃接下再次面对生活时,无奈的遗忘。
韩国电影的厉害之处在于,总会把残忍的事情,用冷静或极度耐心的形式让观众更加感同身受。
比如性侵题材中《素媛》和《韩公主》两部影片,虽然剧情走向与侧重点不同,却同样做到了影片的深入人心。
相对来说,美国对于失忆题材可能有更着重于悬疑因素的《别相信任何人》(书籍)、《记忆碎片》;还有打造成浪漫喜剧的《初恋50次》;虽然也有如《电影人生》这样的剧情片,但因主角金凯瑞太想证明自己的演技,反而让整部电影剧情的部分失去了光环。
《长寿商会》从影片开始,就用隐瞒叙事的方式让观众逐渐融入到金星七的内心,在用一个多小时的铺陈,完成了当剧情翻转时,观众感受到的与主角同样的震撼。
虽然很多人都在调侃“绝症”是韩国影视剧的一大杀手锏。
但事实证明,只要用得炉火纯青,往往带来的效果会更让人回味无穷。
或许看完影片的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让孤独,能够离我们的生活再远一些。
“我的名字……你不会忘记吧。
” “任金妮。
绝对不会忘记的。
”看电影无疑是恋人之间最好的消磨时间的而又不失浪漫的方式。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就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爱情电影《长寿商会》。
很多人知道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戏份特别打酱油的灿烈,但最后却被两位主人公爷爷奶奶的的故事吸引。
电影的导演姜帝奎导演被誉为“韩国斯皮尔伯格”,他总能在影片中展现出“悲烈的温情”的特点,而这部《长寿商会》同样是。
《长寿商会》这部电影入围上海电影节、韩国大钟奖等奖项,这部影片的新颖在于它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表现与此前的影视剧全全相反。
它没有老套地去强调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悲伤故事,而是试着去感受和触碰这悲伤的源头——那份最纯粹的爱恋。
电影主人公是一个脾气顽固的独居老头金星七,平时生活里面看什么都不顺眼。
他在一家位于韩国某老城区的超市工作。
老板叫长寿,但生意被新区的新超市所威胁,一心盼望重建赔偿让他解围,可惜由于金星七固执又保守的反对而延误了整个老区的重建,于是,长寿便伙同好友,以拿到金星七的印章为目的,开始了一系列的计划。
隔壁新搬来的邻居奶奶任金妮和金星七是同龄老人,她经营着一家花店,和女儿相依为命,奇怪的是她经常约金星七吃饭逛街,并且每次看到金星七都会特别热情的打招呼,这样一来二往的,金星七爱上了邻居花店婆婆金妮。
两位老人像年轻人一样约会,他们吃饭逛街玩游乐场,老爷爷学着年轻人的“泡妞”技巧笨拙而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而金妮,这个看起来和善悦目的老太太也变得可爱无比,和老爷爷的相处,都透着一股少女气息。
就在我以为老年黄昏恋的即将结束,美人计骗局的真相即将揭露时,老奶奶原来的病情开始反复,剧情开始来了一个大反转,到会到影片的第一个场景:
金黄色的麦田,暖暖的阳光,还有刚下公交的少女,和追上她的少年。
原来这确实是骗局,只不过这个骗局和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金妮和星七本就是夫妻,只是星七得了阿尔兹海默症,随着他的病情加重忘记了自己的家人并一直笃信自己是独居老人,他的妻子金妮,儿子卖场老板长寿,还有女儿敏珍,为了帮他找回记忆而策划了这上演的一切。
而星七被告知真相,是因为金妮奶奶重病入院。
在孙女的指引下,星七翻开了家庭相册想起来了一切,回到了家人身边。
金妮奶奶出院后,星七爷爷带她来到了两人刚结婚时的教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戒指,对奶奶深情地诉说情话: “不管我们两个谁先走,都不要悲伤,因为我们很快就会见面。
” 生老病死呐,是自然规律,早晚要来,也希望再晚一些。
但有爱的人在身边,即使挣扎但因为有陪伴,所有难过都减轻了一些。
哪怕对方先离开呀,也不要太难过了,因为在另一个地方很快我们还是会继续相爱。
影片的最后星七爷爷也交出了印章同意了新开发,并和金妮奶奶一起住到了养老院。
在生命的尽头,爱情展现出它美好的样子。
原来这就是爱情:就算脑中有块橡皮擦,也还是会再次爱上你。
就算因为病痛让我忘记了你,我还是会陷入一遍又一遍爱上你的死循环。
哪怕我又失去了全部的记忆,但当再次看到任你的时候会希望和这个人有所交集,因为我爱你。
所以就算忘记全世界,再重新认识你也会爱上你。
金星七是个老年痴呆症患者,他遗忘了太多人和事。
因为自己的妻子任金妮不幸患了乳腺癌,家里人无力支撑他与任金妮的生活,金星七选择以自杀了结生命,不料自杀未遂……于是儿子金长寿打算让自己的父亲搬出来住,想让他换一个环境去适应生活。
金星七换了一个地方生活,他每天都要去金长寿的店上班,他把儿子视为老板,他以为自己就是个普通的员工。
有时他甚至会忘记休息时间,来上班时却发现大门紧闭。
金星七是孤独的,无人理解他内心的苦楚,无人能与他倾诉这难受的一切。
他甚至留下了遗嘱,让他死后看见这张遗嘱的人帮他料理丧事…… 金星七拒绝重造楼房,又显得他非常固执,但在最后金星七打开了心结,同意重建楼房。
金星七在不断遗忘。
他对人的防备意识很强,当家里有人来做饭,他打电话报警,原来做饭的那个人是自己的妻子——任金妮,而自己早已忘记了她。
任金妮以邻居的身份重新与金星七认识,开始谈了一次浪漫的恋爱,可是任金妮的女儿不想欺骗自己的父亲,于是让金星七离任金妮远些,任金妮的身体每况愈下,之后住进了医院……女儿不忍心再欺骗自己的父亲,于是把所有实情告诉了他,金星七是震撼、痛苦的,他不愿忘记,可是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到最后他还是遗忘了这一切事……当他与任金妮再次举行了婚礼,金星七甚至连任金妮也忘记了。
整部电影令我感触颇深。
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往往会逐渐遗忘一些事情,到最后完全丧失自理能力。
因此家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照料与关爱是必不可少的,但往往有些人会讨厌这种患者,认为他是累赘、是负担,甚至不愿赡养他们,放任他们自生自灭。
可是人人都会有老的一天,倘若我们之后患了这种病也遭受同样的对待,该有多么的寒心与痛苦呀。
因此,我们要悉心关爱老年痴呆症患者,而不是一味唾弃他们,多多陪伴他们,多与他们交流与沟通,帮助他们记录一些重要的事情,以减缓他们遗忘的速度。
可在他们身上放一些重要的信息:姓名、家庭住址、家属电话号码,以防他走失时联系。
如若实在没有时间照料他们,也可送至专门的养老院,帮忙照料,定期去看望他们,而不是将他锁在家里面,甚至弃养……
自此彻底改变对韩国电影的看法。
韩剧可能的确脑残,看的为数不多的几部韩国电影却总拍得那么精致而温暖。
观影后半段哭得一塌糊涂,不排除是因为最近心境的原因导致接收效果的增强。
最让我泪奔的是回想起老太太跪在地上碰上那张无意中发现的老头写下的纸条,意思大概是“如果我去世,请用此账号上的钱给我下葬……”,老太太止不住抽泣说原来你孤独地这么痛苦。
当时并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直到电影后半段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回想起这句话就完全绷不住泪水。
希望每一段爱情都是最宝贵的际遇;希望每一份亲情都是最珍惜的时光;希望你也找到那个即使把你忘掉、也依然会再次对你怦然心动的人;希望,找到TA后 你们也能抓紧手 到白头。
我明知这是一部文艺电影,但仍然被故事的独特所打动,看罢电影,内心涌起了一股对爱情的深思,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看了那么多男欢女爱的影片,都不及这一部来得触人心弦,或许,所谓真正的爱情,的确如男女主人公一般,需失去了所有,才凸显其独一无二的珍贵,这份岁月历练的感动直入心底。
这本是一个日暮黄昏的故事,却自始至终洋溢着浓浓的青春气息。
老头子金星七身患老年痴呆症忘记了所有的家人,老伴儿任金妮身患胰腺癌却依然迁就着他,与他上演了一出充满幽默情趣的黄昏恋。
看着他们重新的“相遇”、“相知”、“相恋”、“相离”、“相守”,我一时间全然忘记了他们病魔缠身的事实,完全沉浸在彼此依恋的羁绊之中。
我看见了老头子粗犷暴躁表面下的柔情,也看见了老伴儿温柔体贴背后的坚强,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一点点世俗的功利,只有再单纯不过的倾心与爱慕,仿佛回到了青春校园的时代。
我想,这也是电影有意将他们学生时代相识的情节放在开头与结尾的缘故吧。
对于金星七,我充满着同情。
他知道自己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日渐严重,已然成了家人的负担,决然选择的忘却一切,把自己放逐在一个陌生的孤独世界里自身自灭,为的只是让家人不再因他而难过。
这对于一个年迈的老人而言,需要多大的勇气,多强的心脏去承受啊?
虽然,电影中90%的时间都里,他都演绎着一份“无知”的快乐,但恰是这快乐的无知,让真相大白后的我更感沉痛。
对于任金妮,我充满着感动。
她身患绝症,老头子又选择忘却,她却不离不弃,甘愿选择再次同他“重逢”,自编自导着一出动人的邂逅与陪伴。
我忍不住猜想,当她看着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他,努力佯装懂得如何吃西餐,或有意买手机保持联络时,她的内心该是多么快乐啊!
她明知他已忘记了她是谁,但他的举手投足间又无不流露出对她再真挚单纯不过的爱慕了。
我想,她是幸福的,即便这份幸福夹杂着浓浓的苦涩。
其实,若剥去唯美的画面与风趣的情节,这是一部充满现实意味的悲情电影,将城市老龄化社会所将要面对的痛苦精心安排在一个家庭中全然呈现给观众:老人的病痛,子女的伤痛,生活的扭曲。
然而,电影却将这一主题巧妙地推向了幕后,成了一个隐约的背景,取而代之的则是将大量的笔墨用在了勾勒深陷痛苦中的人们是如何“自娱自乐”,需求自我解脱的。
影片没有一味地告诉观众他们在现实中失去了什么,而是几乎把胶片的每一分钟都聚焦在他们是坚守了什么:老头子金星七虽然忘记了一切,但依然对任金妮有一种似曾相识的好感,依然对她的交往“指令”唯民是从;老伴儿任金妮虽然身患病症,但依然体谅着老头子的固执和任性,享受着老头子再单纯不过的爱护;子女们面对这父母的悲惨现状,没有放弃,而是配合着他们表演着那个不是自己的自己。
电影不是老套地去强调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悲伤,而是试着去感受和触摸这悲伤的源头——那份最纯粹的爱恋——进而让我们明白:无论世界会多么残酷,我们的生活依然能够美好,因为正是爱才让我们在失去时痛彻心扉,也因为爱才让我们甘愿承受这份伤痛,去期待和坚守属于自己的幸福。
正如金星七和任金妮这对老夫妻那样,即使忘记了一切、失去了一切,但终究难以割舍彼此间那份植入骨髓的深深爱恋。
或许,这正是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pass
真的有儿子会为了要老子的签名而曲线救国的吗(除了财阀)
韩国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电影,武有《杀人者的记忆法》,文有《长寿商会》。
仍是先笑后哭的模式 最后揭晓谜底 绝症和老年痴呆症的梗再俗 依旧感人泪下 拍出韩国的特色就够了 韩志盿哭戏好评
一段关于老年人的悲歌,擅长战争戏的导演姜帝圭拍摄的一部温馨小品。
我还年轻 我还可以年轻。当一些东西超越时间存在时 它便成为永恒。生命是如此地美丽着。
麻鸡最后哭死了。。。
花开二度的美,不离不弃的痛。“孩子就像一块巨石,压在老人心上…所以不必记得,他们都在心里。” 通俗韩国温情片,因为老人题材,结尾依然戳中。“我很害怕我会彻底忘记…”
黄昏恋,强制煽情
画面很是漂亮温馨,灿烈那185的大个子跺着小碎步,作为饭也是无力接受,演技什么的,还需努力啊帅哥。
有煽情有泪点,老年痴呆的故事,但是缺乏亮点
前半部分干净利落,但剪辑也有“平均分配”之诟病,很多场次本该松弛抒情,大概因为时长而被简单略过,匆忙换场,导致观感目不暇接,情感无法充分投入。
就算失忆了 遇到你还是如第一次见到般说一样的话 而爱上。 美妙的故事。
人的意义或在名,高居一隅,手捧大大小小的荣誉,所及之处一片喝彩;或在利,坐守金山,一个决定,几通电话,都在决定着金融市场的起伏错落。
以为是关注老人,没想到搞纯爱,搞初恋50次,年轻时是丁海寅,到老了当然还能再爱一次
遗忘的蜜糖
浓浓的泡菜味
没有控制,用力过猛。文本故事给伏笔,镜头语言上没给留空间,前后像拼贴。
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失忆治不好。老头老太太的爱情还挺感动的。
本来是冲着大熊看的,但是没想到片子很不错,前面铺垫的很细致,也能大概看出一些端倪…最后的反转其实个人感觉有点突兀,不过没想到的是一家子这样哄着老爷子。以及难道就我一个人很纠结于社长为什么那么执着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