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后,就一直想写影评来详细的讲一讲,因为这个确实是一部让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电影,因为一来的填词主题也是比较新颖的,二来这部电影非常有趣的是它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的明显,它有非常多的剧作结构,当中的巧思也存在着明显的剪辑缺陷,让人更加感觉这是一部有血有肉的作品,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你面前一样,还有他的优点也有它的缺点。
而在我去看这部片子之前的话,其实嗯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对这部片子并不是特别满意,所以我也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去看这个片子,但是去看完了之后确实别有一番感触,尤其是他在片头用作串场的那一些动画,确实非常有趣,而且嗯,这个女主角的演员长得特别像我儿时的一个玩伴。
嗯,确实让人非常的惊讶于一个接近30的女演员能够恰到好处的演出一个高中生的感觉,而且是相当的令人幸福,至少对于我来说他是非常可爱的。
而如果我们想到这部片子的剧本的话,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这是一部非常常见的追逐梦想的片子,或者我们更加准确的说,这是一部追逐梦想但求而不得的这样一个故事。
如果我们刨开整部电影最开头那些关于粤语填词的专业名词的话,因为我是普通话使用者,所以说对于粤语的九音和韵律不是特别了解,这一段看的有点一头雾水,但是等到故事慢慢的往后发展了之后,我们懂了那个数字填词法等等等等的慢慢的进入了故事,了解了这样一个背景之后,确实我们可以看到整部故事当中的浪漫之处。
尤其是当他学会了数字填词法之后,看见所有的广告牌都变成了数字,爸爸,妈妈吵架也变成了数字,这就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幽默。
然后等到他慢慢的小有名气,或者说即将迈向成功的第一步之后,这一个故事也如同所有公式化的故事一样走向了一个小低谷,也就是他跟他的男友分手,但是事实上这一方面对于我来说的话,我没有特别的能够接受,因为好像这一段吵架是编剧为了吵架而吵架的,因为前续也没有太多的铺垫,只是说他接到了电话,然后改了行程,但是再往前没有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铺垫,然后忽然一下子跳到他们吵架,然后男友指责他说你什么事情永远只想着自己啊,等等等等的,但是这个在我一个观众看来的话,事实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前面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铺垫。
或者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在这次吵架,那天在之前的铺垫,也许确实是剧作方面的缺失,确实导演没有意识到需要这样一个草蛇灰线的暗示,但是在这一个吵架,最初也就是他早上在电话亭那边决定改行程的时候,这一段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有合适的铺垫的,而且这个应该是大部分的编剧都应该想到的,所以我更加倾向于认为这一段,情节的缺失是源于一个剪辑上的失误,或者说可能由于呃商业的要求,而让导演不得不去剪掉一部分的情节,当然这一部分情节也导致了整个剧情逻辑链的缺失。
同样的剪辑上的错误,在后续也可以看到,就比如说我们看到这个女主后来就职的这样一个顺风车公司,忽然一下子就遭遇了这样一个危机,这个理论上来说前面应该也是有铺垫的,甚至包括他最后呃怎么样忽然一下子去台湾种草莓了呢,然后这一段的前面也是缺乏了很多必要的铺垫,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应该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剧作上的错误,或者说任何一个合格的编剧都应该能够想到去进行合理的铺垫,尤其是那一段草莓地里面的那段,所以说我更加倾向于这应该是一个剪辑上的失误或者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做法。
而我们回到这个故事里面,另外一个令人感觉眼前一亮的点,就是当他在公司里面被那个所谓的女明星给套路了之后,他的老板问了他一句这样的话,说你这么努力还没有结果,那是不是因为你不适合这行?
然后女主非常有趣的脱口而出说我没有努力啊,这个我看到在豆瓣上也有很多的讨论。
我当然同意,可能会有其他方向理解,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更加倾向于是他为了为自己挽尊,为了给自己留上那么一点点的体面,证明我还是有天赋的,我还是能够走这条路的,只是我努力的还不够,他希望整个世界能够真的像热血漫画一样,我是有天赋的我是能行的,只是我还不够努力而已。
这也就使得整个人物慢慢的蒙上了一层被命运捉弄的悲凉的色彩,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一次一次看到希望又破灭很大程度上都是剧作或者说命运对它的捉弄。
而当他最后即使他已经努力了这么多,付出了这么多,但是他到头来没有成功的时候,他宁愿承认自己没有努力,也不愿承认自己没有天赋,不愿意承认自己不适合做这个,这我想就是很多追梦人,求而不得的,最终无奈之举吧。
所以这个点对于我来说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也是让我认为这个编剧事实上是很有水平,能够写出一些比较亮眼的情节的。
而最后他去台湾种草莓那一段,虽然说感觉上有点突兀,但是他在便利店里面听到了那一首主题曲的时候,确实他忽然一下子正愣住的那种感觉,确实触及到了我的心里。
这大概也就是,我亲手把自己的梦想埋葬进了草莓之下。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存在着明显的瑕疵,但是也非常用心制作的一部题材新颖的追梦片,我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值得去电影院里划上两个小时,慢慢的看一看呢。
尤其是女主角的演技,这里面摄像头大量的把镜头怼在女主角的脸上去拍特写,确实让人感觉莫名其妙的温暖。
几年的时间,技法的成长,属于填词人的创造力却没有看到呢。
梦想需要创造力,需要从无到有。
艺术家也不仅仅是使用他人的技术,比如填词法(0243),而不是自己创造属于音乐的方法论,创造出属于音乐人本身的独特味道和生命表达。
所以影片最后的音乐公放是突如其来的,那不是创造力带来的力量,是朋友带来的,属于音乐人的独特能力还没有体现出来。
最初,对这部港片并没有什么兴趣,只不过看到主演是个熟人,看着她从电台去了电视台然后上大银幕,从配角到主演。
好奇她的演技到底如何,正好前段时间上了资源,就看看吧...简单点评:1. 说说主演钟雪莹,给我的印象是很有理想并且认真勤奋的行动派,而的确她目前也正是按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着理想中。
有趣的是,电影里面她所饰演的角色,仿佛就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她。
2. 回到电影,讲的也是一个不断努力实现理想的少女,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尝尽酸甜苦辣的故事。
但有别于常规的青春电影,这里没有天才热血,也没有天道酬勤,只有平凡人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的生存故事。
3. 电影里面大部分都是工具人和工具剧情,也有一些刻意点题的台词,围绕的只有一个中心,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生活必须继续。
发现最近开始多了很多这种现实鸡汤,来告诉大家,现实就是这样不如意,自己就是这么不优秀,请和自己和解,请和现实和解,快乐的生活其实还有很多实现的方式。
4. 感谢香港乐坛,给我们丰沃的土壤,让我们有从改歌词到填词的共同回忆,初学填词的那段实在有共鸣,同时怀勉一首没发布过的《No more chance no more time》。
好喜欢钟雪的演技,这套作品是讲首部如何钻研填广东词的题材,说真的一首歌大部份人记得住原唱已经很好了哪怕是这些幕后功臣,对于行外人那些填词的专业术语会令观众看得没那么明白包括我自己,但就是会勾起普通人对某些兴趣爱好的执着、兴奋、及失落,要不要在坚持一下呢虽然过程是孤独的,但偶尔总会记起那些切夜未眠为梦想而拼搏的日子就涌现在脑海里。
电影表现女主填词思路的后期创作替几可爱几得意,中间部分出现了飞机场的海报与“在动物园散步才是正经事”让我很惊喜。
太喜欢那张海报了,一度拿来做qq头像。
作品本身触动我的点是主角从高中之后就为自己的梦想报填词班、做兼职、群发email争取填词机会、去台北公司做自荐……那时候她还是为了梦想一往无前的女孩。
我也有想过要做歌手,但是我现在还没单独跟着伴奏,在舞台上为大家表演过~免费给人填词是她梦想中最“出错”或“败笔”的一步吗?
明明那么快就要获得歌曲出街的机会了。
又想到她去台湾自荐时都不需要男朋友陪同,原本的我也是不相信世界上会有这样的女生,现在我相信会有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专注打造自己,与外界碰撞,生发自己的力量。
可能是不够努力或有天分吧,最后她没有成功,整部电影的主要感情基调都暗暗的悲悲的。
但她尝试的每一步都是和自己喜欢的事情建立链接的过程,她的人生还很长,说不定她在四五十岁时经过岁月沉淀,更有智慧后,真的可以成为一个有更多作品的填词人呢?
在参加下午《怪物》的映后交流前,在同一个6号厅,看了之前很感兴趣的电影《填词L》。
导演和编剧是我熟悉的黄绮琳,她参与的作品《玛嘉烈与大卫 绿豆》《叹息桥》《金都》都很对我胃口,有相似的构图和节奏。
这次的作品题材看起来很冷门,讲填词,但是熟悉粤语歌的观众会感到很亲切。
那些耳熟能详的音乐在脑海里反复涌现。
当影片结束还在放音乐的时候,全场观众都没有离场,很安静地听完了所有的曲子,早场还有些老年人。
原来导演包揽了电影里的大部分歌曲的歌词,从某个层面来说,这部电影也是献给自己的(改编自她以前写的一本书)。
她潜藏的技能被更多人“发现”了。
和电影里的主角阿诗一样,导演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写歌词,励志做一个专业的填词人。
开始以为自己可以把填词作为终身职业,但过于天真。
后来切换赛道,去写剧本了。
就像《四重奏》所说,“梦想不一定非要实现。
但怀抱梦想并不是一种损失。
”阿诗的身边也有很多的好友,她们或多或少都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只有她还在默默坚持。
“填词赚不到钱的。
”“香港是个会惩罚梦想的地方。
”电影里阿诗求职的经历应该让很多人有共鸣吧。
尤其是因为自己的失误丢掉工作、在车上哭泣的那段,我们也经历过多少次类似的崩溃。
她也会自我怀疑,说“原来我不够努力啊”。
但是谁能一直顺风顺水呢。
片尾阿诗在便利店里听到熟悉的旋律,又想起自己曾经热血的追梦青春,再次潸然泪下。
老板娘问她,怎么了,想家了吗。
银幕一黑,她补了一句:“我是填词人。
”《杀手废J》有一句台词:“公司就不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情的地方。
”片尾曲是mla的《边一个发明了返工》,看到电影里也出现了mla很惊喜。
pe的早场是我发现的“小天地”,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就逃离去这里吧。
《填词L》作为一部追梦电影,虽然女主角阿诗一直在失败、一直在失败,观影过程中会让人为她担心、惋惜,但整部电影的基调还是很轻盈的,并不沉重。
我有一个比较在意的点是,阿诗从头到尾似乎都是素颜,这使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素人、一个普通人(虽然我觉得她有的角度还挺像汤唯的)。
尽管如此,她的造型也明显体现出了她年龄的变化与心智上成熟。
《填词L》讲述了香港女生阿诗努力成为填词人的故事,电影的时间跨度从她高中时期演到大学毕业后的几年。
电影里有一个段落:一个制作总监问她,“你努力了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自己是走错了路”。
阿诗哭着说自己没有努力。
怎么会没有努力呢?
整部电影其实都是在讲阿诗付出的努力,从草创时期自发地研究填词,到系统地学习、大量地练习、不断精进填词文笔,再到一个人自己摸索成为填词人的路径。
阿诗尽了她能做到的成为填词人的所有努力。
但我不也不认为阿诗是选错了路,她只是运气不太好。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前面的表演者的拖延而错过了精心准备的校园演出。
之后类似的情况也总在关键时刻发生。
影片最后,阿诗改了行,但电影结束了,阿诗的故事还在继续,我相信只要她继续坚持,她就一定能成功。
就像阿诗的人物原型——电影的导演兼编剧黄绮琳本人,不就是一个很出色的填词人了吗?
谁会不为她为影片歌曲填的词所触动?
“曾经有你的执拗故事才有我,成功太热血,小挫折没人说破”“集结几多支持,任你怎么禁播”“梦里当天我有快乐过”其实,一个女孩高中时期就能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一个人尽自己可能的付出了所有努力,这本身就够励志了。
世上大把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的人。
金马奖金像奖双双入围的关于音乐梦想的故事。
从高中就将成为填词人作为梦想的罗颖诗一直在尝试走上填词人这条路,尝试练习发表,无人问津,参加补习班,去打工,也遇到过作曲人,也曾经填下过还不错的词,但却好像老天不公一次次的和成功失之交臂。
版权被卖于是失去了冠名权,太想拥有机会私下联系歌手违背了行规错失了成为街歌填词人的机会,入职创业公司给公司写广告曲,却面临公司倒闭……在梦想面前,好像我们总是不够有天分,也缺点运气,最终无奈似乎要和梦想说再见。
这是一个普通人追梦的故事,没有主角光环的罗颖诗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
在时间的洪流里经历着属于她的一次次来自梦想的打击,就像制作人说的,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并不适合呢,而罗颖诗却只能说,还是我不够努力。
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但是否我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呢,大约不是的。
在成功面前,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都没有的时候努力或许是最没用甚至最打击人的过程了。
影片讲的很质朴,加入了很多可爱的元素去塑造一个普通却天真的女生,她拥有想象,也踏实肯学,但未见的她拥有成功的潜力。
前半段有多可爱,后半段被现实击倒的她就有多真实。
我们也许都走过这样的阶段,充满幻想信心满满,然后发现真实的生活和想象中大相径庭。
时间不等人,父母老去金钱压力都会让我们无法和想象中一样去全身心的追求一个所谓的梦,而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接纳的,我们就是很普通吧。
影片的原创音乐实在是好,每一首歌都带着梦想的轻快味道,能看到一场音乐梦想里的过程,这也是影片最让人触动和喜欢的部分。
我能感同身受过程里的一切,因为我也曾是追梦里的一员。
梦想实现的过程是祛魅的过程,慢慢意识到工作行业甚至回报都和理想中大相径庭。
梦想也许应该更脚踏实地也应更量身定制,如果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如何发掘我普通有闪光的一面或许也不失为一种成就。
我想这也是她最后落泪的原因吧,那一首歌,她就是填词人呀。
這是一部青春追夢的片。
女主因為鐘意粵語歌曲填詞,引发一系列故事,當中包括學習填詞(0243法則,有趣)、青春各種懵懂、步入社會後各種碰壁。
結局很現實,但這不正是大部分普通人的遭遇嗎?
(係呀,你以為好似某網紅主播講的,你工資唔高系因為唔夠努力咩。
世間有好多嘢,唔系努力就有正反饋同正回報噶[吧唧R])很多人話,戲名有粗口。
港人常用“L”代替“撚”,部分人也經常用這個字代替另外三個數字粗口字,但實際這個字不是粗口。
首先,粗口用的字,均同生殖器官有關,這裏不詳述。
而“撚”字,是動詞,不是名詞,也不是指代生殖器官。
其原意為揉捏;引申義大致分三種: 玩弄逗趣(如,撚雀),擅長(如,撚手小菜),捉弄(如,你成日撚化人的——粵語殘片常用台詞)至於,為何變成粗俗詞,據一些說法是“撚”和“卵”發音相似而被借代那麽,這戲名是“擅長填詞”的意思?
Up主認為,除了這個意思,還有台灣人說“人”字常發“L”音(不知道是不是受閩南語影響)而變成“len”所以這戲名是一語雙關:擅長填詞的填詞人這真的是一部很好的戲!
看完回味無窮!
尤其是粵語區
一齊發夢 一世發夢🆕喜歡聽粵語歌、廣東歌的,直接看這部《填詞L》電影🎞️陳伯啊、小機場啊、軒仔啊、鄧麗欣啊⋯very good 裡面還有一段配樂是我最喜歡的香港樂隊mla《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感觸1️⃣女主填了六年的歌詞到今年24和我一樣,我也寫日記📔寫了六年多有人問我不怕受潮嗎燒毀嗎,說實在我是怕的。
但我依舊喜歡紙筆這種方式讓我舒服的表達天馬行空。
無論是影片裡填詞向外輸出,還是自己筆記向內自留,都感覺在做夢💭感觸2️⃣這是導演出資拍攝的關於自己的夢想和經歷改編的電影🎬在香港和台灣取景。
幕後她說為此做了很多憨jiu事(弱智的事情)我覺得其實人都在做憨jiu事的路上。
也許你沒有那麼熱血,不是填詞撚而是其他L,反正一齊做L友啦~感觸3️⃣粵語歌是語種分類裡我聽的時間佔比最多部分,歌詞更是靈魂和精髓所在。
承載的東西由melody帶出,變成了memory一部分。
我自己平時也愛從多方面如作詞人作曲人歌曲取名等研究、解讀歌詞,非常精巧好玩!!!
《金都》拉高了期待
最動人的一句台詞竟是「英國沒有廣東歌詞可以填呀」,和這些年的大多數港片一樣,關於離散,關於遷徙,總能勾到最脆弱敏感的神經。和電影中心二層廳外牆上那些便利貼的留言一起,交相呼應。
后半部只有电视剧(还差)水平
三星半。希望和困难情节以同样的方式依次反复,多次就会过于顺畅且无趣。梦想遇到现实,多数失意的集体写照,全部留在最后的几个镜头汇合,处理方式过于轻松,人物变成情节点的工具。
蛮好的 但是想起了之前的自己
不懂粤语 填词人职业扫盲 电影好漫长
接受自己的普通平凡和不够优秀,以及努力了也并不一定会得到好的收获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人生的必修课。可惜的是现实中很多人这门课都不及格。
明快轻盈甚至蛮喜剧,一点都不哭不闹,算是近期看到极少没什么阴霾感的HK片,也算是个反励志片。不过对于粤语文化的隔阂还是让前面进入稍微多了层纱。额外感觉影视脱钩最为迅速,HKTW及泛东南亚,反正没了内资内景的包袱,逐渐焕然一新了。
9唔搭8
哥哥搬家时的一句无心之语才道破天机:难道只有NBA才能打篮球吗?兴趣而已~
挺朴素 也道出了成功如何的难 很普通的电影
好土啊操 hk是不发展了吗
7.5。回忆杀很杀。原来歌词都是导演,顿时有了自传色彩。同时,又仿佛拍出了所有类似的青春梦想追梦、归于平凡又人生无处不相逢的感觉,清新自然有爱很燃。
半自传作品的扩展性,没有才气的大多数,那些庸庸碌碌的无常变故不就是普通人的相似的提不起劲的透虚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有一套自己的准则,但是惩罚梦想。反天才,反梦想,又反现实,这类“梦幻记忆混合”的塑造在贴近生活的同时又不知道飘到哪儿去了。
很不錯,真正關於「香港」的香港電影。黃綺琳很厲害。
太无聊了 有点失望的
有梦的生活有梦的生存无梦的生活无梦的生存猜猜我在哪一层。
9.0 十八年来第一次被电影这么具体地治愈过,看完哭得像个忧伤的嫖客。
有点反励志,告诉我们努力梦想就一定会实现是假的,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也是可以的。
没有黄绮琳上一部入味入戏,不过作为一部纯港产的青春片,清清爽爽,真真切切,真少见了,《狂舞派》之后没看到这么干净的港产青春,借由填词追梦这个事,普及了粤语文化,以及新一代年轻人面临的生存问题,挫败中的不服输,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