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第二季

1923 Season 2,1923: A Yellowstone Origin Story,黄石前传,黄石:1923,黄石:1932,1932

主演:哈里森·福特,海伦·米伦,布兰登·斯克莱纳,茱莉亚·施莱弗,杰罗姆·弗林,达伦·曼恩,伊莎贝尔·梅,布莱恩·格拉格提,阿米娜·涅韦斯,米歇尔·兰道夫,提摩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5

《1923第二季》剧照

1923第二季 剧照 NO.11923第二季 剧照 NO.21923第二季 剧照 NO.31923第二季 剧照 NO.41923第二季 剧照 NO.51923第二季 剧照 NO.61923第二季 剧照 NO.131923第二季 剧照 NO.141923第二季 剧照 NO.151923第二季 剧照 NO.161923第二季 剧照 NO.171923第二季 剧照 NO.181923第二季 剧照 NO.191923第二季 剧照 NO.20

《1923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兑了水的谢里丹

再有才的天才,才华也不能像自来水一样只要拧开龙头就可以哗哗的流个不停,这几年的谢里丹却像人工降雨一样挥洒自己的才华,如果不是大量地掺水,他早就成干尸了。

在他牵头的众多项目中,《黄石》系列毕竟是嫡出,还是偏爱很多,寄托了他最多,最真的情怀,尤其是《黄石》的头两季和《1883》,前者是借物咏怀,后者是想谱写家族史诗。

可惜谢里丹对作品的野心远不及他在商业上的野心,摊子越铺越大,又要雨露均沾,精力和才华也只能越摊越薄,让本就不是大才的他有被抽空的迹象。

他开发的剧里面我最喜欢的是《1883》,只有短短一季,但神气完足,精悍锋利,是谢里丹独有的苍凉中蕴含柔情,粗粝中不乏精致的风格的集中体现,其中体现自然与人的竞争又互恰的关系的几集,譬如“大河”那一集,颇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气象,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的大河是残酷的自然与无情的命运的双重象征,它既是在吞噬生命,也是在淘汰弱者,想要在这块土地生存,繁衍下去的人们只能迎难而上,向死而生。

《1883》的故事是以达顿家小女儿的视角讲述的,这既顺应了女性主义的潮流,又能凸显最柔弱的生命闯入最坚硬的命运的戏剧张力,一朵美丽又娇嫩的小花栉风沐雨,成长为驰骋在西部旷野的一道黄色闪电,是生命的奇迹也是女性的赞歌,最后达顿一家终止了无尽的跋涉与冒险,在女儿陨落的地方定居下来,开辟了后来的黄石牧场,这样残酷又浪漫的结局,让我悸动不已,甚至把每集头尾小女儿的旁白抄写下来,反复吟诵。

这些应该是谢里丹写的,非常有他的风格。

《1923》中的旁白的声音依然是《1883》里的小女儿的,作为一种主题上的勾连,也是情感的延宕,好像达顿家的祖先在以一种神的视角关注着后代们的命运变迁。

第一季还挺惊艳的,老年达顿两口子气场强大,演技入骨,压舱石一样压住了阵势,海伦女王凛然一枪,看得让人想下跪;青年达顿小两口颜值逆天,尤其是斯宾塞,诱人的胡茬,迷人的眼神都要把我掰弯了。

遗憾的是不知才华还是精力的原因,到了第二季,剧力非但没有拉上去,反而有点垮塌,斯宾塞那条线简直boring,拖泥带水+蜻蜓点水的剧情简直了,跟意大利黑帮,西部印第安女警都没擦出火花,清水煮白菜般拖到最后,他的大爷雅各布也没好多少,主要是跟各色人等放放狠话,打打嘴炮,再跟老伴儿打打情骂骂俏,哼哼唧唧磨蹭到最后,大决战都没参加,看来是真打算退休了。

相比之下两位女主线要好很多,女一艾利克斯上演的是苦儿流浪记,美国海关那一段谢里丹显然格外用力了,划水的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细枝末节地展示艾利克斯被盘查中受到的肉体和心灵的侮辱与创伤,其中的指涉一目了然,更借女主之口道出灯塔之国早已不是灯塔,可在我看来除了女主后来还是顺利过关的爽文结局外,前面所有移民局工作人员的言行都表明了一个冰冷的客观真相,所有移民国家的移民政策的本质都是挑选合格的,优质的有更高榨取价值的牛马来签发合格证的。

你可以批判,可以鞭挞,然后现实就是尊严和肉体是我们抵达远方的车票,要么你自己去交换,要么你的祖先去交换,要么你的后代去交换,天底下没有免费的东西,即使是同情心或是圣母心也不是。

艾利克斯的死被诟病为了残酷而残酷,母亲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是女权主义者反对最激烈的观点之一,放在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现代化的今天也许没错,但也只是不用为了孩子去死而已,代价总是有的,无非谁来承担而已,丈夫,家人,社会应该分担母亲的责任,但不代表这些责任会凭空消失。

真实世界的残酷是谢里丹所有作品的母题在,大自然一直在试图清除人类这个物种,人类则像癌症一样挣扎求存,开枝散叶,残酷是主线,副线才是挣扎的缝隙里那些片刻的美好。

残酷的精神内核没有问题,问题是谢里丹在本季太马虎敷衍了,体现残酷的剧情没有打磨,没有铺垫,赶工的痕迹明显,所以观众感情上不接受。

艾利克斯在列车上遇上单身母亲时旁边提示了一下,孩子是撕裂母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女性繁衍生命本身就是巨大的牺牲,是一种物种的神圣性,是与现代女性的社会性相对立的,所以才会有女权主义。

谢里丹当然是钢铁直男,但他聪明地让斯宾塞重逢艾利克斯时问了一句:如果你需要,我们可以在其他地方建立我们的家庭与生活,不必非要回归达顿家族这个麻烦旋涡。

这显然是替所有女权主义者问的,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女性。

艾利克斯的回答是:你的家族需要你。

这是谢里丹替她回答的,是谢里丹想要的答案,是谢里丹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艾利克斯最后面临的生死抉择是没有对错答案的,就像她从伦敦横渡大西洋到蒙大拿来追寻斯宾塞最终把命丧掉的行为,是犯傻还是浪漫一样,答案只取决于你的角度或是屁股。

医生希望她活下来,尽管这代价是手脚被截肢以及腹中的孩子,而艾利克斯选择献出生命,为儿子博一线生机。

没有对错,这就是生命的残酷,或者说是繁衍的残酷。

那今天呢,我们呢,生下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对我们来说是不残酷,对地球,对大自然来说未必。

这个小可爱将要直接或间接地伤害以及吃掉,消耗掉无数的世界上的其他生命,才能过完他庸常的一生,这未尝不残酷。

印第安女孩的线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开局很期待,后面也的确按照编剧的意图执行了,就是差点劲儿,情绪没升上去。

这条线是谢里丹一贯的表意,工业文明对自然的绞杀,外化就是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灭绝,不光是肉体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神父疯魔了的似的一定要抓到印第安女孩,一定要她忏悔,一定要她放弃自己的信仰,皈依天主教,而女孩死也不从。

这是一种文明想要驯服另一种文明,就像老007扮演的大反派惠特菲尔德试图驯服达顿家的老对头班纳一样,这就提到我最喜爱的二人在轿车里对话的段落,老惠特菲尔德嘲笑班纳,上一季跟达顿家杀得死去活来而获得的牲畜,一场流感就全玩儿完了。

当农民过时了,商业时代来临了,而金矿是不怕流感,虫疫,干旱,严冬什么的,市场需求还始终旺盛。

话没说完,看见车窗外的北欧人在滑雪,立刻看出来比金矿更好的商机——旅游业,一个永不枯竭的金矿。

这段很精彩,点出了时代在转型,班纳这样的旧时代的坏人也过时了,资本主义诞生出了老惠特菲尔德这样更邪恶的存在,他把一切都转换成商业利益,矿产,雪山,森林,牧场,甚至老式的生活方式,西部牛仔工作中的危险都能打包成商品出售。

他的变态性游戏也是如此,他要将普通的妓女的感官和心智完全打碎重组,成为满足变态需求的没有灵魂的性玩具,也就是对人的物化。

这是谢里丹对资本大工业的一向认知,讽刺的是,他聪明地知道揭露这些的时候本身也是满足对这些的猎奇。

回到印第安小女孩,她的故事线其实就是一句话,结尾谢里丹忍不住让角色说出来了,这是他不如科恩兄弟的《大地惊雷》的地方,但也应该是故意的,面对我们这种水平的观众,需要说出来,点个题,煽个情,让我们爽一下。

印第安女孩被法庭当场释放,走到大街上一脸茫然,她的族人都死光了,她的家人也是,她孤身一人不知道去哪里,印第安男警长建议她往西走,并送她一匹骏马,女孩上马落寞地向西出发,这时男警长大声对她喊:Teonna, you were right to fight back.Mabe, but it cost me everything.Always does.这句Always does久久萦绕在我耳边。

 2 ) 1

不晓得是不是当地的习惯,几个印第人聊天会印地语和英语切换对话。

和黄石相比较,给了我很多很惊讶的认识,《黄石》里几乎不会让我有惊讶的感觉,不论是派别冲突,杀人,政治,危机处理几乎过渡都觉得很平顺。

而1923里,强制驯化的印第安学校,躲避狮群,海上求生,无麻醉开颅(钻头骨时怕骨头碎片掉到脑子里,末了插根导流管我好担心空气把灰尘或细菌带进脑子里去),异族结婚有罪,流浪罪,一些可能是时代差异性带来的惊叹,一些是主角光环带来的震撼,有一点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历险记那种感觉了。

哦还有,上世纪30年代,埃及、意大利、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也非常让人大开眼界,期间也想过电视剧美化程度的大小,但是转念一想,民国的法租界也是相当繁华啊。

还有就是,知道当时日不落和阿美丽肯影响很大,但是在意大利碰到个当地人都能英语交流,真的那么夸张吗?

 3 ) 谢里丹“黄石宇宙”之前前传

没看《黄石》,目前已看完《1883》《1923》s206。

宏大的史诗气息每一集都扑面而来,感觉是该在拥有巨幕的影厅中沉浸观看的剧。

谢里丹在剧中掺杂的母题很多,自然的残酷与人之渺小,暴力拓荒与文明进程,财产私有化与现代资本主义,殖民驯化与原住民的历史主体性反抗,还有女性角色在男性主导的规则叙事中闪耀的勇敢与智慧。

从100多年前的西部史诗照进当今时代,仍具有深刻的促人反思的力量。

其一是自然与人。

几千年的历史演化,人类已将地球改造得十分宜居,我们好像早就忘记大自然残酷倾覆所有的一面。

谢里丹在剧中描绘的,如《1883》中湍急的河流刹那吞没马匹、物资和人,如《1923》中极寒的暴风雪将车和人一切生命冻结在莽莽平原,让我们看到大自然带来的死亡是不可抗力的,具有渺视一切的公平。

其二是暴力的正义性。

暴力,在整个剧集中无处不在:达顿家族用暴力守护家族和土地,牧羊的农民和资本家联手用暴力进行报复和争夺;印第安少女用暴力反抗文明的规训,而一路追缉的教父和警长也是在用暴力解决问题。

人人陷入暴力的轮回,在野蛮与文明的交际中,暴力是人类不得不也是唯一维护正义性的手段。

其三是女性角色的能动性。

《1883》中艾尔莎·达顿是吸引我入坑剧集的缘由。

提到西部牛仔,提到蛮荒年代,脑子里第一出现的是穿着马靴带着牛仔帽骑着马别着枪在平原上驰骋飞奔的男性形象,女性角色则多为沉默的主妇和妖媚的妓女,是男性角色的注脚,是促进他们完成史诗缔造的功能性角色。

但谢里丹描绘的艾尔莎,是第一个在我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的女牛仔,她的命运和历史深深嵌合又具有主动的反叛性——脱去繁复裙装改穿牛仔裤,学会驱赶牛群,与偷牛贼勇敢搏斗,最后死于黄热病。

艾尔莎是达顿家族拓荒进程中不可抹去的亮丽一笔,是女性历史主体性叙事的先锋人物。

还有《1923》中达顿家族的实际掌权者卡拉,是母权守护者的象征;印第安少女特奥娜,看穿殖民者用文明规训实现种族灭绝的本质,在反叛中觉醒;英国贵族女性亚历克山大德拉反对将爱情与婚姻作为巩固资产的筹码和手段,只身从英国去往严寒偏远的蒙大拿。

当她在接受不公正无尊严的移民审查时,毫不留情地戳穿“美国自由梦”幻象,将审查员怼得哑口无言还给她通过,是剧集中为数不多的振奋人心的时刻(大部分刻画的人的命运挺惨的就是说…)Anyway,就算叙事节奏慢文戏拉垮暴力场面多好人死得快,我想“黄石宇宙”系列会一直追下去的,谁叫斯宾塞真男人这么帅呢哈哈哈哈哈

 4 ) 我们为什么喜欢西部片?

很喜欢印第安女最后离开法庭时和印第安警察的对话:警:“你反抗回去是对的”印第安女:“可我失去了所有”警:“从来此次”看小组里很多人讨论alex结局太草率了,个人觉得这反而是编剧的刻意安排,也呼应了上面那段对话:你可以如流星般闪烁亮眼,但所有的光芒和绚丽最终都要付出代价。

一如《1883》里的alsa,如此勇敢恣意的一生,最终也得用生命来回馈。

而谢里丹通过老警长对alsa的评价和雅各布对Alex宛如流星的形容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是的,她们都付出了代价,但她们都活出了自己也找到了自己。

我想这可能就是《黄石》宇宙系列甚至整个西部片的魂,达顿家族代表了一种精神:我可以战斗到付出所有,但我必须要战斗。

这种不服就干的精神在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里当然难以感同身受。

社会化太强之后,人会变得太“聪明”:为什么要对抗趋势?

为什么不卖个好价钱?

为什么一定要守护土地?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西部人都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大地惊雷》里的女主在为父亲报仇后,也断了一支胳膊。

西部精神似乎从来不会算得与失,或所谓的看大局。

但这种“倔”是有魅力的,正如谢里丹花大篇幅描写的印第安女孩,仿佛原始的人性就蕴藏着自然的蛮力和对抗性,永不屈服。

这可能是过于理想化了,但在现代化的今天它值得我们回味和探讨。

 5 ) 黄石版《奥德赛》

是美剧《黄石公园》的前传,后者我也看了,追了五十多集,达顿家族终于抵不住现代化的滚滚车轮和资本的虎视眈眈,将黄石捐给了印第安人保留地,确保了黄石永远保持原貌,不能开发做商业用途,同时达顿家族也永远失去了黄石。

达顿祖上以每英亩1.5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上买的土地,经过几代人后,又以同样的价格回归到土地原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失去。

说回《1923》, 严重怀疑编剧抄袭了《奥德赛》,设计了黄石版的千里还乡,至少是参考了《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

追了整整两季,最后一集spencer才终于回到故乡。

这个过程中Spencer 多次自己给自己使绊子,到处制造麻烦,让回家的路遥遥无期。

比如明明有恩于黑手党,但偏要来个敬酒不吃吃罚酒,毫无策略,一言不合就开打,白白耽误时间,犟种一个。

至于Alex,演员是真的美,外形无可挑剔。

但是这个人物也是感觉有点问题。

同样是一见钟情,《泰坦尼克》中杰克把生的机会留给Rose, 是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

而Alex则是一个恋爱脑加没有常识, 不顾一切地逃跑就算了,自以为爱尔兰已经够冷了,蒙大拿那根本不是个事儿,结果和一对同样无知的好心夫妇一同被冻死,算是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了。

虽然一对爱人终于活着见了一面,却令人感动不了,原因在于Spender 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远远地看了一眼一闪而过的景象,马上认出那就是Alex, 而且还从火车上跳了下去英雄救美,这个剧情如此离奇,令人不由得怀疑整个剧就是戏说,与黄石的历史毫无关系,借个壳而已。

比较还原真实历史的是印第安少女Teonna这条线。

1920年代,美国对印第安土著儿童进行集中教化,设立学校,强迫要求其放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同化印第安人。

Teonna是位性格刚强,不愿屈服的少女。

她不堪被天主教寄宿学校的修女虐待,多次逃跑后被殴打羞辱,最后不得不杀了修女,踏上逃亡之路。

曾经美国人对印第安人亏欠太多,现在的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保留一些特权和照顾,大约也是良心不安吧!

毕竟是他们这些外来者强占了别人的土地和家园,这段黑历史是问心有愧的。

 6 ) 极致

一口气看完1923第二季,各种信息堆砌在脑海里。

有种过瘾的极致感,但是不光是感官刺激之下的,还有更深的认知层面,让人反复清算的极致。

第二季继续呈现20世纪上半叶美国社会的分裂。

不同阶层,人种,文化的分裂。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同的同盟如何建立又如何瓦解似乎都是合理的。

神父三人组的瓦解,Banner和Whitfield本就畸形的同盟关系的瓦解。

英国人三人组同盟的建立也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三人代表的文化性格与美国社会是分裂的。

但是同时剧中各类同盟的建立和瓦解又是极具张力的,它致力展示的是从建立到瓦解的过程,无论是大的同盟还是小的同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瓦解。

小的同盟甚至可以是一对夫妻,Jack和Elizabeth,Spencer和Alex,Spencer和意大利男孩的短暂同盟。

这部剧极致就极致在同盟的瓦解必须用鲜血完成。

Spencer和意大利男孩分别,等待男孩的死亡是可预测的,Alex和Jack的死亡,两个小家庭的瓦解,神父杀了法警,Banner逃亡的致命后果。

似乎只能用鲜血代表与同盟割裂的决心。

在这样的大语境之下,我格外触动的是神父、Alex和Banner三个人的线。

印第安女孩把火扔到神父脸上,如果遗憾没有地狱,那我就亲手以地狱之火处决你,和第一季杀修女的高潮重合了:“要知道杀你的是这片土地,要知道我即这片土地”。

Alex的故事线第一季我基本会跳过,滥俗爱情故事不用太多。

脱离了Spencer的她反而越发凸显了其性格,倔强,骄傲,不服输,英国人的高姿态感一点一点全显现了出来,这条线的冒险一点一点引人入胜。

最后是Banner。

一个毫无疑问的悲剧性人物。

他的故事线体现了一种极其深刻的主体间性。

他通过建构对Whitfield的认知彻底地认识了自己,甚至在他与妻子的对话中我们能感觉他通过对自己的认识与最初在波特兰当船工的自己对望了。

可是发现,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一样面目全非,改变太晚,代价太大。

他刚刚为保护Jacob开出一枪就在混乱之中被Jacob阵营击杀,镜头转换间连哀叹声都显得多余。

资本化和现代化已经彻底改变了弱肉强食的意义,或早或晚人们终于明白。

但是对我来说第二季还产生了一点其他的影响。

它激起了一点我的审美反思。

我为什么要欣赏电视剧集作品?

我追求的是什么?

感官的刺激吗?

货架上各色的快复仇爽文还不够多吗?

在多媒体如此发达的现在的世界的我们对新鲜感的追求和那些有钱有势渴求新鲜体验的资产阶级新贵有什么区别?

我们失去了对好故事的原则,还以为在推动新的叙事模式,但越来越空虚越来越难以被满足,所以回到搭建好故事“准则”的时期。

这一点是我甚至感觉有点被这部剧呼唤了。

 7 ) 漫长的归家故事

E1这季的看点是,美国队长是不是还要花一季的篇幅才能到家。

印地安人这么弱的吗,警长骑马打领带我还以为这是个以谈判为主的商务场合,结果上来就杀三个持枪成年人和一个小女孩,这太过蛮荒了。

本季开局一般,有点提不起劲。

e2黄石是烂尾了,但剩下的布景还可以废物利用。

刚和意大利黑帮打照面就干起来,而意大利黑帮明明是友人,硬汉片的冲突也要讲道理,不能无中生有。

顶着暴风雪非要回家,这也是无中生有的硬汉举动。

入境处的体检拍得像是纪录片似的,整个故事的许多细节都像是奔着先民们的纪录片去的。

这一季好像做作了许多。

以英国某郡名称为姓氏的公爵家族女士为了认识并不久的丈夫吃尽苦头来到美国,这样的故事通常没有好结局,但这是部偶像剧,应该问题不大。

e4银矿老板知道没法永远靠银矿赚钱,转型搞旅游业,而且还要把基础设施都给忽悠出来,多好的商业巨子,被达顿家族毁了。

没完没了地给英国小姐制造困难,我都腻了。

做手术这段,作为观众也不由得想问,非得让我们看吗。

不说这天寒地冻缺衣少吃,差点被美洲狮咬死,差点被狼咬死,家里有人睡着觉被狼咬死,家里有人做无麻开颅手术,别说是对城市女孩负担过重,对任何女孩都负担过重。

感觉就是主线任务一共就三个,但相互之间穿插了十八个支线任务,虽然整体也拍得挺好看。

抓私酒的警察是真不厚道,一点不讲诚信,我以为这蛮荒世界得讲诚信。

达顿家族的敌人发明了火车站,然后被达顿家族发扬光大了。

波隆爵士在银矿主面前像是个遵纪守法的雏儿。

e5 杀人的印第安女士,总觉得她的父亲或丈夫至少得死一个,死于来追杀她的西装暴徒之手。

支线任务真没完没了。

蛮荒时代的美国刻画得不错。

e6不听老人言,还真死了,他会射死所有会动的东西,这带警长徽章的法外狂徒,连暴虐神父都看不下去了。

希望接下来的故事能为警长安排一个妥善的死法。

才刚写完就死神父手里,可惜了,没落印地安人手上。

出门在外还是要靠老乡,公爵家女士一路上遇到的好人可不多,但我总感觉他们走不远就会死掉,按照剧情铺排的尿性,九九八十一关还没闯完,我也想去美国开1500英里,那会美国才刚修好高速公路。

我就觉得这小杰克水平很差,他能活这么久全赖编剧眷恋。

确实丈夫和父亲都死了,是故意把故事写得残忍的,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人命如草芥。

落基山脉只有三个季节,七月、八月和冬季。

富有的英国人是没苦硬吃了,公路旅行是浪漫,但要听劝。

死这么多人,我以为我看权力的游戏呢。

史宾塞能活这么久也就是靠主角光环,蛮荒世界里大家死得都挺随机。

e7死于愚蠢的杰克,犯错的成本太高了。

海伦米伦在室外的那番话很深刻。

波隆爵士比他是波隆爵士的时候道德感强很多,是个复杂的人,我一直挺喜欢这演员,演技还不错。

还没到达农场,贵族女士就经历了一番历练。

银矿主刻画得黑暗,故事才能带劲,最怕就是大魔王像个笑话。

看来只有女法警能够公正对待背了几条人命的印第安女孩了。

好像全剧迄今击杀数最高的是老太太。

天降神兵一样重逢的刻意程度与其他不重要角色死掉的随机程度相当。

这剧里的医生都是能记入医学史的医生,非常巧合,都能做开创性的工作。

血肉横飞波兹曼。

这故事里的战争真是战争,不是修辞手法。

可惜波隆爵士领便当了。

史宾塞带了个小队,但他自己一个人就把敌人的小队杀光了,主角光环就是这么厉害。

那个年代,六个月的早产儿怎么可能获得下来呢。

贵族小姐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蒙大拿就是为了给史宾塞生下一个六个月大的早产儿,然后就死了,看了十五集就这样?

女法警把印第安女孩带到法庭里就是为了走个流程,副法警白死了。

感觉老头老太并没有太喜欢他们的蠢儿子。

编剧可别动拍下一季的念头,这季说不上好,但该收了。

 8 ) 《1923》,一段历史

《1923》,一段历史《1923》完结,豆瓣评论毁誉参半,很多人批评剧情不合理,转折太突兀,但我倒觉得那些被吐槽的情节都很符合实际。

对Alexandra仗义相助的英国夫妇在蒙大拿荒野中被冻死,确实很让人难以接受,但仔细想想也很真实。

直到2025年,还有南方人坚持认为黑龙江不冷,寒冬腊月穿着很简单的衣服就来哈尔滨玩,被冻出毛病来;还有西南地区的人疑惑,为什么东北人不吃辣椒御寒。

最懂黑龙江有多冷的是辽宁人,同样身处东北,对酷寒有认知,不会闹出这种笑话。

1923年的英国人和这些南方人一样,从没到过气候这么恶劣的地方,对冷最极致的想象也就是穿毛皮大衣、喝烈酒御寒,根本想不到蒙大拿荒野里的严寒能要人命,出现这种情形并不奇怪。

Banner的转变也有迹可循。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穷凶极恶之徒,只是个爱尔兰乡下来美国讨生活的农民,和达顿家起冲突也是迫不得已,达顿家养牛、先来,他们养羊、后到,双方存在结构性矛盾,发展到水火不容、兵戎相见是必然的。

Banner杀了达顿家的人,但这不意味着他是坏人,也不能说明达顿家就是好人。

Banner自始至终的目的,无非是想养家糊口、照顾同胞,只是资本家Donald利用他的窘境,把他推到黑手套的位置上,对此他内心一直是挣扎和抗拒的。

在Banner朴素的观念中,谈不拢开打可以,我杀你家人、你来找我复仇也可以,但无论如何,纠集一群亡命之徒杀人全家是不对的。

因此,Banner在决战前带老婆孩子跑路,最后关头因保护警长被射杀。

虽然死了,但他内心不用再受煎熬,念头通达了。

老007提摩西·道尔顿饰演的资本家Donald,像瓦伦蒂诺·波吉亚公爵一般狡诈、冷酷,有人指出他玩弄妓女的情节是强行插入,低俗卖肉吸引眼球。

这么说表面上是成立的,他这个年纪已经没有性能力了,还玩什么女人,可不是不合理吗?

但仔细想想,性交只是观众脑补的,剧中从来没表现过。

Donald虐待妓女不是出于性冲动,不是像年轻人那样搞点SM助兴,而是虐待人这件事本身让他快乐,和性无关。

这就像大草原上狮子捕猎是因为生理需要,而鬣狗不饿也捕猎,只是享受杀戮的乐趣。

所以,鬣狗比狮子要可恨、可怕。

所以说,这段剧情不仅不突兀,反而恰恰是点睛之笔,表现了资本家的贪婪和不把人当人的非人感,Donald对妓女的虐待凌辱和对黄石山谷的粗暴侵占、改造相呼应。

不仅如此,Donald对Lindy的改造更让人心底发寒。

Lindy只是个普通妓女,但在Donald操纵下从被动受虐到乐在其中,再到变本加厉地把自己的伙伴凌虐至死,还主动去给主人物色下一个受害者。

这段“为虎作伥”的情节让饰演Lindy的演员、剧评人和观众都非常难受。

但难受就对了,这就是资本对人的异化,想想那些帮助资本家压榨员工的“职业经理人”,那些编制算法把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挤压到极致的工程师,是不是和Lindy一样?

Donald虐待男人、也虐待女人,操纵男人、也操纵女人,他这么做没有目的,这本身就是目的,是天性使然,是兴趣爱好。

这就是资本家,与生俱来的邪恶。

说到这,还觉得这段剧情突兀吗?

提摩西·道尔顿塑造了一个经典到足以影视留名的资本家形象,比阿尔帕西诺在《魔鬼代言人》中的表演还要好。

另外,还有人觉得Donald死得太草率了,被Spencer简简单单地闯进豪宅一枪崩了。

这一点我们要考虑到时代背景,1892年7月23日,匹兹堡市中心的卡内基钢铁公司总部大楼,卡内基的合伙人亨利·克莱·弗里克在私人办公室遭抢手袭击,身中两枪数刀,侥幸未死。

这还是在美东大城市呢,何况蒙大拿这种西部小地方呢?

至于Spencer和Alexandra结局,确实很沉痛,小夫妻没过两天好日子就分开,刚凑一起又是生离死别,让人揪心。

但换个角度想,他们的爱情虽然不像Jacob和Cara那样细水长流,但不是消失了,而是和琥珀一样定格在最美好的时刻,是另一种形式的永恒。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个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和彼此深爱的人走到最后是常态,不是谁有错,只是命运开的玩笑,这也是爱情之所以宝贵的原因。

《爱乐之城》好就好在把这点表现了出来。

没有happy ending也不是坏事,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纯粹炙烈的爱只要经历过一次,就能治愈人的一生。

说直白点,相爱一次这辈子就没白活,能回味到死,这就足够了。

执着于大团圆结局的人,要么特别幸运,和相爱的人携手到老;要么特别不幸,这辈子没真正相爱过,把凑合过当爱了。

最猛烈的批评是针对印第安女孩Teonna的,有人认为这一整条故事线都应该删掉。

这一批评反映了观众和主创间的根本分歧,相当一部分观众是来看达顿家大杀四方的,但这不是谢里丹的想法。

这些年来,谢里丹创作愈发成熟、事业也越来越成功,现在的他不会像刚出道时那样为了迎合观众而创作,他有实力和意愿进行艺术上的追求。

从《黄石》到《1883》和《1923》,谢里丹的创作思路有了很大转变,从写人转为写地,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发生过的事都是土地故事的一部分,都要体现出来。

那时西部有没有亚裔工人?

有。

有没有印第安人被以“文明教化”之名凌虐?

有。

既然有,就要在剧中出现。

从这点看,《1923》和游戏《荒野大镖客》一样,都很有野心,想为西部大地树碑立传。

达顿家只是谢里丹讲述西部大地故事的一个线头,他们不高尚,会霸凌其他农场主;也不珍贵,家族成员随时会死。

说到底,达顿家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和其他芸芸众生一样只是过客,并不特殊。

谢里丹这一创作思路贯穿两部剧,在《1883》的优美旁白中初见端倪,又在《1923》的结尾处隐晦点题,Elizabeth要离开前在门廊上对抱着孩子的Cara说“我会记得他”,Cara说“不,你不会”。

这是事实,爱得再死去活来如Rose和Jack,Rose后来也嫁人了。

这也是象征,女人是土地的意象,男人总以为自己征服了女人,女人离了他活不了,但事实是女人会遗忘男人,等待下一个;就像人类以为自己征服了土地,独一无二、无可取代,但土地只会沉默地旁观,坐看一拨又一拨征服者来来去去。

45年后,Spencer到Alexandra的墓前,蜷缩如婴儿,安静地离世。

他回到了爱人身边,也回归了大地。

最后多说一句:对于读书我一向是主张“六经注我”的,但对于文艺作品,我觉得还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来欣赏,进入作者创设的情景,体察人物的思绪,不能执着于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

毕竟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是为了挑刺,而是为了延展和丰富自身的生命,要是越看越强化自己的固有认知,这就太没意思了。

 9 ) S2E3 美国西部的彪悍的历史原因

在疑惑为什么侄媳妇因为打狂犬疫苗针而歇斯底里的时候。

那位女警察印第安人的助理一句:“they did.”直接把残酷的西部世界展现了出来,印第安人的被压迫,愤怒,悲伤与白人在西部狂野中的你死我活,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句话中告诉了观众。

Alexandra的过境无疑是这集的高潮时刻,将美国自由的虚伪体现的淋漓尽致,也看到了获取自由需要作出的牺牲和能力:脱光了像牲口一样上上下下被检查,但如果你会读书写字,并且有好的口才,也能征服移民官让他给你通行证。

知识就是力量!

我也被Alexandra的勇气深深折服,一个大家闺秀敢一个人漂洋过海去追寻她走失的丈夫,去面对那些不公和挑战,这才是真正的女权主义!

摘录Alexandra面对移民官的精彩演绎的台词:American runs ads inside every newspaper of London.Boasting of the endless opportunity here.The welcome arms of America declaring:“Give us your tired,your poor,your huddled masses yearing to breathe free,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 tost to me.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A sonnet by Emma Lazarus donated to rasie money for the platform your Statue of Liberty rests on.A statue you which stares down on you as you strip us of our dignity and inspect us like cattle.you regard me with no decency or compassion all in the name of preserving a freedom I’ve seen no example exists.In fact,I would say this is the least free I have ever felt in my life.以上仅对剧情的理解评论,不映射现实中的任何事物。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0 ) 强者才能存活、自由意志

❤剧里台词和剧情1. 台词:【寒冬属于猎手,弱者愚者皆为其食。

唯有最强者方能在这残酷中存活。

大自然的弱者,终将成为盘中餐。

】2.台词:剧里读的惠特曼的诗:【噢~我活着就要做生命的主宰,不做奴隶,外界的任何力量都休想支配我。

重新审视所有教条,摒弃亵渎灵魂的糟粕。

】❤️(后续的剧情体现出这一点:当她面临截肢时,她遵从自己心意而做出选择,而不是为了活着而违背自己心意)3.剧情——主角们充分尊重女主的意愿(即便面临死亡危险),也不是强行要求她为了活着而接受截肢。

他们坦然面对死亡。

❤️💙另外,这里也提醒观众,并不是非得听医生建议———任何时候,个人意愿,永远高于任何人4.剧情:反派角色呈现的(既让他者感受痛苦同时又制造欢愉)——当痛苦和舒适同时存在,容易让人分辨不清事情到底是对是错。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部分。

既让你感受痛苦,又让你感受到舒服的部分。

)———关于痛苦,Ai给出的一个回答是:** 演化没有设定“幸福”或“无痛”作为生存繁衍的唯一标准。

只要能成功传递基因(繁衍后代),即使在痛苦中生存,也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功”。

残酷地说,演化更关心的是“能否繁衍”,而非“是否幸福”。

🤔🤔🤔5.剧情:那对热情帮女主的夫妇,一路都热心帮助女主,但他们的这种热心是值得【警惕】的———他们因为盲目热情,考虑不周,最终害得他们自己也搭上性命———在帮人的同时,要做好充分准备,首先照顾好自己,再帮助他人。

❤️————

《1923第二季》短评

Spencer坐了一季船 终于要来了 一开始好讨厌spen和Alex一对 结果看着看着顺眼了 也是调理好了 喜欢jack liz这对小夫妻 俩人也成长了许多 我超第一季喜欢的那个印第安男孩Pete 演员去世了啊 演员真的很帅啊 当时还一直感叹长头发很帅的 好可惜啊 我以为第三集被狼咬死的是liz呢 吓死我了 然后回过神原来是护士 第四集穿的可可爱爱的alex就那样被欺负 好气啊 第五集了哥们还没回家呢 是不是还有下一季 感觉讲不完啊 一下子看完好几集 有点疲劳了 上一季还好 这季两步一个坎 太倒霉了 反派挺有意思的 警长神父 虽然都是坏人 但是神父竟然把警长杀了 ?你药剂拔干啥 jack liz小夫妻be了我真的生气了 帮助alex的好人夫妻为啥也要写死啊 阿西吧 反正我觉得9分水平

4分钟前
  • ⋆ ˚。𖦹 ⋆。°
  • 力荐

编剧驰翔吃多了,男主回家干的事,随便换农场里任何一个都能干吧,男主回家的意义何在?有必要嘛?简直就是最废男主(最佳工具人)。笑了,狗头,铺垫了6集,最后就给我看这?就这?着急下班,你别拍啊。

7分钟前
  • Mercy·Blue
  • 很差

最后一集是来搞笑的吗

11分钟前
  • shirleyliu90
  • 还行

等了这么多年 有点低出预期 当然还是好看的

15分钟前
  • Aaron
  • 还行

好看,就是好看得太离谱太鬼扯了,以至于看完必须打一星。追夫一整季,结局死得这么。。。。黄石的衍生剧的内核都是什么,给我看迷茫了😅黄石宇宙就是个巨大的烂尾楼,我他妈还三个工地都去了。。。。

20分钟前
  • Sui.
  • 很差

什么玩意儿前后两季差距这么大吗,期待两年的就像是编剧不想写了硬要凑出来一样

23分钟前
  • 吴翠滕
  • 较差

第四集火车上,你道德感高,拿枪先缴械对面不行吗,非要跟对面熬鹰🙄。按我处理方法,他们三个想活,就自己跳火车。

28分钟前
  • 无名
  • 还行

可以哦,故事比第一部精彩更多。

29分钟前
  • 异形
  • 推荐

这季真是给我无语死了,第二季最差魔咒吗。编剧给ALEX的各种强行冒险简直没完没了

31分钟前
  • cicity
  • 还行

两季的剧情发展都是围绕着斯宾塞的归来,期待他大展身手,然而总共几分钟,几个镜头便匆匆了结了。他兵不血刃,三两枪结果反派,除了直呼过瘾,不禁赞叹谢尔丹点到为止、少而多的编剧功法。对于苦追两季的观众来说,至少我,这就是简单利落的牛仔式复仇,美式居合,无需大场面的对峙火拼。好了,编不下去了。无论如何,谢尔丹的剧情调度还是合我心意,无比推崇。看完最大的震撼是,无论处于何处环境,即使意识到自身存在的脆弱性,只要是值得拥有的东西,都值得我们为之战斗。虽然这本质上是种强盗逻辑,不管站在哪种立场或角度。老牛仔一番话就点明,我就是要拿你来杀鸡儆猴,换得五十年的安宁。也恰好承上启下,奠定了黄石农场未来几十年的生存风格和意志。正所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敌人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誓死捍卫我们家园。

32分钟前
  • Wu 尼克
  • 力荐

没有Sheridan Universe开启一年的年不算年(感觉是迄今为止短评写过最恶心心的彩虹屁哈哈哈

36分钟前
  • 林有夏
  • 力荐

For Alex’s horrible and heartbreaking death

3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红脖子谢里丹大贱人,每部剧都是爹味爆表,骂你都多余。

44分钟前
  • Vandall
  • 较差

和第一季完全一样的观后感而且我可以无限循环说下去: Spencer满足了我对男人的所有想象。

47分钟前
  • KAPO
  • 力荐

看过就知道不应该给那么高分了。大家都看到第几集了。

52分钟前
  • 丧丧的小E
  • 还行

美国版闯关东,但更加震撼,切实演出了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世界,用残酷烘托出人类旺盛的生命力,对黄石达顿的举动赋予了更多的合理性。印第安少女支线反而是败笔,buff叠满,反而削弱了全剧的现实感

54分钟前
  • 笑里中刀
  • 推荐

注水情节太多 Alex纯粹就是意淫出来的角色 一路倒贴直冲牛仔怀抱死也甘心 Spcr荷尔蒙爆表女观众嗷嗷叫 好多角色动机突然就变了 问就是剧情需要 好一个狗血淋头

57分钟前
  • 寒山暮雪
  • 还行

1923就是我最爱的美剧,没有之一,Alex 的美与勇气,Spencer 的完美男人形象,都让它空前绝后

1小时前
  • 瑞鸡
  • 力荐

等了快两年,终于来了=============================作为Daton家族史的其中一段插曲,还可以;作为构建黄石宇宙的一部力作,力不从心

1小时前
  • K.R.
  • 还行

把一万人的不幸砸下一个人的身上

1小时前
  • akira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