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信息量实在太大,每一次对话都值得仔细体会。
作为科幻迷,二刷的时候拉了影单和书单,慢慢的补完。
最后一集花了很大篇幅讲神秘博士,人总会离开,但生活还要继续。
科幻之外,总要面对真实的生活。
01.外星生命电影:《第三类接触》1977《怪人》1951《降临》2016《独立日》1996《阴阳魔界》1962《魔茧》1985《侏罗纪公园》《世界大战》1953《世界大战》2005 斯皮尔伯格《神秘科学影院三千》《来自外太空的它》《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天外魔花》1956《人体异形》1978《超时空接触》1997《索拉里斯星》2002《星际迷航》1966-1969《童年的终结》2015《阿凡达》2009《怪奇物语》《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异形4:浴火重生》1997《异星兄弟》1984《异形帝国》1988《第九区》2009《ET》1982书:《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科技之美》安娜李·奈维茨《世界大战》HG威尔斯《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及低成本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拉·莱姆《童年的终结》亚瑟·C·克拉克《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死灵之书》02.外太空电影:《2001太空漫游》1968《星球大战》《地心引力》2013《月球旅行记》1902《沙丘》《火星之旅》1918《月球上的女人》1929《登陆月球》1950《禁忌星球》1956《星际旅行》(即星际迷航)1966-1969《星际旅行》2009《飞侠哥顿》《椿十三郎》1962《战国英豪》1958《搜索者》1956《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异形》1979《九霄云外》1981《星河舰队》1997《意志的胜利》《异形》1986《沙丘》1984《阿凡达》2009《第五元素》 1997《银河护卫队》《火星救援》2015《阿波罗13号》1995书:《地球到月球》凡尔纳《月球上最早的人类》HG威尔斯《惊人的科幻》《异乡异客》罗伯特·海因莱因《地球上的绿色山丘》罗伯特·海因莱因《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球大战如何占领宇宙》克里斯·泰勒《星河舰队》罗伯特·海因莱因《沙丘》《火星救援》安迪·威尔03.怪物电影:《侏罗纪公园》1993《科学怪人》《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弗兰肯斯坦》1931《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弗兰肯斯坦》1910《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变蝇人》1986《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我嫁给了外太空怪物》1958《黑湖妖谭》1954《金刚》1933《绝地五十尺女巨人》1958《异形》1986《异形3》1992《异形4 浴火重生》1997《生化危机》2002《生化危机》电子游戏1996《生化危机2 启示录》2004《生化危机3 灭绝》2007《生化危机4 战神再生》2010《生化危机5 惩罚》2012《生化危机6 终章》2016《星球大战IV 绝地归来》1983《怪奇物语》2016-2017《宿主》2006《怪形》1982《环太平洋》2013《幽浮魔点》1958《杀人鼩》1959《机械怪兽》1953《毒蜥蜴》1959《开端或结尾》1957《巨爪》1957《哥斯拉》1954《哥斯拉》2014《全体怪兽大进击》1969《机械哥斯拉的逆袭》1975《哥斯拉》1998《伴我同行》1986《外星人》1982《第三类接触》1977《七宝奇谋》1985《凶火》1984《闪灵》1980《吵闹鬼》1982《ET》1982《变形博士》1980《人体异形》1978书:《好莱坞科幻电影、科学与世界末日》西德尼·珀喀维兹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与低预算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神秘科学影院3000》《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有谁去那里》约翰·W·坎贝尔《惊骇科幻小说》《帝国的逻辑》《马路必须转动起来》《死亡之手》《我印象中的哥斯拉怪兽之王的五十年史》威廉·茨茨伊04.黑暗未来影片《我是传奇》2007《最后一个男人》1964《最后一个人》1971《后天》2004《奇幻核子战》1964《世界末日》1998《十二猴子》1995《雪国列车》2013《人猿星球》1968《猩球征服》1972《决战猩球》1973《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2014《猩球崛起3 终极之战》2017《艾利之书》2010《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超世纪谍杀案》1973《人类之子》2006《饥饿游戏》2012《1984》1984《平克·弗洛伊德 迷墙》1982《发条橙》1971《妙想天开》1985《分歧者》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上)》2014《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下)》2015《盗梦空间》2010《移魂都市》1998《极度空间》1988《全面回忆》1990《高堡奇人》2015-2018《惊魂下一秒》2007《少数派报告》2002《盲区行者》2006《银翼杀手》1982《黑客帝国》1999《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蝙蝠侠 黑暗骑士崛起》《明日边缘》2014《终结者》1984《V字仇杀队》2005《机械战警》1987《行尸走肉》2015-2018《疯狂的麦克斯2 公路勇士》1981《疯狂的麦克斯》1975《疯狂的麦克斯 狂暴之路》2015《迷离境界》1959-1964《阴阳魔界》《侍女的故事》2017《活死人之夜》1968《活死人黎明》2004《僵尸世界战》2014《惊变28天》2002《僵尸肖恩》2004《丧尸》1979《僵尸之地》2009书《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阴阳魔界》马克·道奇亚克《我是传奇》李察·麦森《最后一个男人》文森特·普赖斯《散布、改编与记忆,人类如何躲过大灭绝》安娜李·纽威茨《人猿星球》皮埃尔·布尔《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神秘科学影院三千》埃利奥特·卡伦《灾难生存守则》艾丽萨·威尔金森《1984》乔治·奥威尔《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饥饿游戏》《分歧者》《我们可以把记忆批发给你》菲利普·K·迪克《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判官爵德》布伦丹·麦卡锡《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迷离境界》马克·道奇亚克《侍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行尸走肉》《活死人之夜》《僵尸世界战》麦克斯·布鲁克斯05.智能机器影片《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2003《终结者4 救世主》2009《终结者 创世纪》2015《2001太空漫游》1968《地球停转之日》1951《大都会》1927《迷失太空》1965-1968《禁忌星球》1956《我 机器人》2004《西部世界》1973《西部世界》2016《黑洞》1979《神秘博士》《星球大战》1977《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2016《甜心先生》1996《太空站》1986《宇宙静悄悄》1972《霹雳五号》1986《大地惊雷》1969《巴克·罗杰斯在25世纪》1979-1981《机器人瓦力》2008《她》2013《太空堡垒卡拉狄加》1978-1979《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3-2009《星际旅行 下一代》(星际迷航)1987-1994《罗梭的万能工人》1935《普罗米修斯》2012《银翼杀手》1982《银翼杀手2049》2017书《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怒月》罗伯特·海因莱因《巨人 福宾计划》《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我 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海伦》莱斯特·戴尔·雷伊《罗梭的万能工人》卡雷尔·恰佩克《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菲利普·K·迪克06.时间旅行影片《回到未来》1985《时间简史》《星际穿越》2014《圣诞颂歌》1951《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949《回到未来II》1989《大力神在纽约》1970《终结者》1984《终结者2 审判日》1991《环形使者》2012《命运之门》2004《时间机器》1960《时间机器》2002《雷霆万钧》2005《前目的地》2014《比尔和泰德历险记》1989《土拨鼠之日》1993《神秘博士》1963-2018书《时间机器》H.G.威尔斯《苍穹微石》艾萨克·阿西莫夫《进入盛夏之门》《漫威科幻故事》《时间陷阱》《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康州美国佬奇遇记》马克·吐温《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环形使者》《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莫洛博士岛》H.G.威尔斯《隐形人》H.G.威尔斯《雷霆万钧》雷·布莱伯利《你们这些僵尸》罗伯特·海因莱因
外星人的故事其实都是在探索人类本身。
从《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可以看到关于外星人aliens的各种侧重方向——通过主角对外星人谜题的追求和探索,讨论一个人对于某件事的执迷程度,人们为自己的执迷可能愿意付出怎样深刻的代价;讨论生命/造物的神奇(我们对于自己太过熟悉了,所以探索和观察外星生命可能);讨论价值观,人们面对未知时的复杂情绪,陌生人与陌生人接触时善与恶的对抗和选择;通过外星入侵讨论对人类世界真实历史的反思;也可能是讨论时事,比如恐袭对社会和文明的破坏性;讨论全球性宏大叙事的同时聚焦小人物和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实问题;通过高级外星文明的杀伤力,讨论一切都可以在瞬间化为乌有的不安全感;通过具有拟态/模仿/“夺舍”功能的外星人入侵,讨论阴谋论,讨论人的内在本质;通过外星人社会形态的建构,讨论奉行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等等的不同意识形态,讨论浑噩度日还是追求个人表达,讨论种族隔离;从科学家视角讨论我们是否有必要联系遥远文明,以及相关的计算;讨论各种神奇形态的语言和不同物种或社群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语言与思想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语言如何影响思想然后形成不同的社会或文明;创作者们要去思考如何创造与众不同又让人熟悉的新型生物,通过某种新型生物如何投射人类自身;讨论压迫者与受害者的角色、视角互换;讨论为什么“当他停止追求证明自己是一个人时,他最像一个人”。
第2集《外太空》
第3集《怪物》《侏罗纪公园》——恐龙复现 对真实性和细节的把控《弗兰肯斯坦》——人类掌握科技之后盲目自大、违反自然规律的警醒《异形》——怪物片中的女性主角塑造,如何直面恐惧,怪物与人类共同的母性《生化危机》《怪形》——难以分清人类和混迹其中的外星人,疑神疑鬼和恐惧感笼罩着整个科考站灵感来源:漫画坐着幼年在厨房与妈妈的孪生姐妹说话,说了很久才意识到那不是自己的妈妈。
真正可怕的是人内心的怪物,对身边朋友的怀疑。
《环太平洋》——造了25层楼高的机器人来杀死25层楼高的怪物;作者们制造怪物就是为了在结尾杀死它;《变形怪体》(1958)——黏糊糊向外涌的怪物;《哥斯拉》1950s——【辐射产生怪物】的始祖;《怪奇物语》2016—— 童年怀旧+各种恐怖集合;怪物设计,没有脸,像一切被阴影笼罩的事物,非常高。
“弗兰肯斯坦的剧集版”?
第4集《黑暗世界》
第5集《人工智能》
作为一位电影的爱好者,看到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诺兰等大牌坐在一起面对面聊聊科幻电影,兴奋不已。
AMC最近出了部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联合一圈大佬聊科幻。
比如斯皮尔伯格,等同一级别的大佬。
还有最近很火的刘宇昆。
通过分析科幻小说从起初被人们崇拜到如今轰动影视界的成功演变,深度探究人类与科幻小说之间的历史关系及现实意义。
詹姆斯·卡梅隆将担任执行制片人,共6集。
豆瓣截图 9.4分
官网截图 含链接我看了第一期的节目,和大家来分享下大概,具体的请看完整的节目。
节目中提到了很多经典科幻电影,我都有记录标记,感兴趣的可以一部部找来看。
第一期节目主题:外星生命斯皮尔伯格七八岁父亲半夜带他去看狮子座流星雨的经历,他看到流行划过天空的时候,说这些家伙一定是和平的。
后来这个场景被复刻到了电影《第三类接触》中。
电影最开始叫《仰望天空》,指向1951《怪人》。
如何表现演员的惊奇的反应,《第三类接触》中有一个场景。
有东西要降临,小演员卡里要打开门,然后看着那些神奇的东西。
斯蒂文就让一群人穿着巨大的玩偶服,然后他说:“卡里现在开门吧”然后卡里开了门,你可以从他眼中看到惊奇的表情。
科幻电影追问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要做出某种回答对外星人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关注我们人类,就是当我们发现比我们更高级生命的时候会怎么办科幻作品更加专注于设问,比如一觉醒来后城市上空出现巨大的太空飞船怎么办?
斯:奇幻作品的电影创作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要保持童心。
威尔史密斯说:
外星人侵略电影绝对是对人类内心黑暗面的隐喻,是人类摧毁自己的星球。
H. G.Wells是一位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最负盛名的早期科幻作家之一。
他想把《世界大战》(1953,他是外星人侵略电影之父)写成我们与自己的冲突。
如果一个拥有更高级技术和武器的文明社会,决定要占领另一个文明,而这个文明的技术又没有那么高级,那会发生什么。
他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写作的时候,英国正在对印度做这样的事情。
全世界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了原子武器的威胁,这时候外星文明代表了发生和核毁灭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
然后快进到2005年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里面更有一种911发生后大灾难的感觉。
斯皮尔伯格说,拍摄《世界大战》和911有关,《世界大战》和911事件是类似的。
美国不是一个习惯被攻击的国家。
卡梅隆问诺兰,你认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还是一种观望的态度诺兰答,我认为任何的数据分析,那些数据会告诉你,有可能。
但个人来看,就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来看,最难得问题我们是否想要同他们接触,他们的距离是那么遥远,
科幻电影最大的问题之一,而小说没有的问题,就是要呈现一个不存在的真实世界。
这一段是讨论外星人的具体形状,就是外星人应该长成什么样。
提到杰出的创作者:
我们理解理解怪物和他者的一种方式,是试图将它们用某种方式隐射在,我们对现存事物的理解中。
异形是讲两种性别特征混在一起,对我们来说是不能理解和控制的
谈论更深的人性的时候提到了几部电影:2009《第九区》(外星人去主角更有代入感,第九区中的外星人成了难民。
他们滞留在南非上空,而那里就有种族隔离的历史。
而电影的风格是模仿纪录片)让我们思考的问题,什么是人类?
那些所谓的外星人是否比我们更有人性?
(比如阿凡达中)《第三类接触》引出的1982《E.T》,这个故事斯皮尔伯格说本来就不是关于外星人电影,而是关于父母离婚的故事。
给外星人的形象安排些人的动作,引起人心中的共鸣1956《天外魔花》他讲述了一个阴谋,人类被外星人代替。
并在豆荚中复制人,产生新的版本。
体这部电影你不知道外星人是谁,谁不是。
在当时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威胁的影射
沟通一直都是科幻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关于沟通主题主好的一部: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后来被翻拍成了2016《降临》。
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倚赖于语言。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阐明了语言结构决定某个文化群体成员的行为和思维习惯。
最后卡梅隆问斯皮尔伯格,你是否相信有外星人。
斯皮尔伯格: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存在的。
我觉得我有资格亲眼看到UFO.地球就像盛极一时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外星人,然后外星人发现他们地球人拍了很多UFO的照片,所以他们干脆不来地球了,电影单:1962《阴阳魔界》中的一章《为人类服务》有一天外星人来了,人类问你们来干嘛,外星人说,为人类服务。
人类潜进外星人飞船发现了一本书,将其翻译,发现是一本食谱1951《怪人》《独立日》《侏罗纪公园》1985《魔茧》19851996《独立日》:有一场白宫爆炸的戏,在911之前没有人想到有那么大的建筑会爆炸。
《来自外太空的它》(豆瓣译作宇宙访客 1953)《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人体异形》19781997《超时空接触》(沟通是科幻小说中重要的一个主题)1966-1969 《星际迷航》《阿凡达》《怪奇物语》(剧)《异形》1979《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大白鲨》2002《索拉里斯星》波兰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2015《童年的终结》1984《异星兄弟》1988《异形帝国》
文章中链接易被吞掉。
大家可以在我的同名公众号(袁倔强)中,获取视频资源。
他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幻片。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看遍了市面上所有封面印着宇宙飞船的书。
”詹姆斯·卡梅隆在他最新拍摄的纪录片中如是说。
他12岁开始写科幻小说,14岁受[2001太空漫游]的影响开始拍片,虽然那时他还没有下定决心从事电影事业。
为了科幻,他怼过奥斯卡官方,曾发言认为学院奖对科幻电影偏见很大,觉得好莱坞只是把科幻当做摇钱树,没有正视科幻作品的内涵。
入门级别的科幻电影也就映射一下社会现状,进阶级的科幻电影反思人性、感悟未来。
但真正值得被载入史册的科幻电影,敢于直面“科技是否会毁灭人类”、“世界会如何终结”、“生而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困扰着我们的终极疑问。
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卡神与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诺兰、乔治·卢卡斯等大导演,出演科幻电影的演员,参与科幻电影制作的幕后工作者不断对话。
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幻片。
地球是外星人的旅游胜地科幻电影中最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外星生命。
外星人到底存在不存在,如果存在我们要怎么与它们交流沟通。
外星人来地球干啥,是要用高等文明侵略人类还是友好交流。
心地善良如老斯,在[第三类接触]里设计的外星人,温柔可爱,和善友好。
史皇出演的[独立日]则用震惊影史的一幕“白宫爆炸”,展现了外星人侵略并摧毁地球。
卡神不美化外星人,也不拍它们入侵地球。
直接搞了一部[阿凡达]如果等待外星人入侵才能导致地球毁灭人类灭亡,那么人类绝对会让外星人空手而归。
毕竟,还没等这群高等文明的生物反应过来,人性本身的贪婪和堕落就足矣引领自己走向深渊。
卡神开玩笑说,很多人评价斯皮尔伯格有美化外星生物放松地球人的警惕之嫌。
老斯直言不讳:“我会躲开鲨鱼,但我并不想躲开UFO。
”是啊,谁小的时候还没有一个每天等待被UFO接回母星的梦呢!
而人家外星人呢,卡神觉得“地球就是外星人的旅游胜地,结果它们看到人类拍了很多UFO的照片,就再也不来了。
”
怕了怕了,先告辞了
宇宙是想象力的释放空间为什么要去外太空旅行?
因为可以“遇见”美好的未来。
因为探索是人类的本能。
科幻是想象力的润滑剂。
于是,外太空就给了想象力驰骋的疆域,人类在此投射我们的幻想、我们的理念和我们的社会学。
所以,卡神说“宇宙符合我们的幻想”。
“(宇宙)范围大的惊人,我们可以构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或者一个我们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这种’无中生有’,需要自圆其说。
”宇宙遥不可及,反而有了讨论现实议题,并演绎未来生存、生活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空间。
于是,乔治·卢卡斯开启了经典的[星球大战]系列,虽然这被导演认为更多的是拍给12岁男孩看的太空肥皂剧(spaceopera)。
而不是科幻片([星球大战]剧照)但死星上的壕沟,快速移动的空间,还是为科幻流行化注入强心剂。
[星际迷航]更是在太空旅行之中加入对社会文化的映射和反思,比如种族融合和对外战略。
探索太空探寻生命意义经典之作,当属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该片被誉为“现代科幻电影技术的里程碑”。
卡神也很推崇的史诗级别硬科幻在这部“看不懂”的电影里,宇宙是永恒而无限的,人类是伟大而无知的。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001太空漫游]剧照)“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看过了所有封面上印着宇宙飞船的书;我把[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看了很多很多遍,是它让我产生了要做电影的愿望。
虽然它的视效相当震撼,但更让我着迷的,是它提出的问题——这个世界会如何终结?
科技会毁灭我们吗?
生而为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科幻从来都是直面这些问题。
”
怪兽是唤醒恐惧的强心剂对于卡神来说,科幻怪兽片的就是唤起人心底的恐惧与幻想,以及带我们从一场安全的噩梦中逃离。
所以,他很多电影都是从梦境或者噩梦开始。
引出自己童年时期恐惧的同时顺利让别人感受到这份恐惧
老斯:我就笑笑不说话当科学家跳出来说,“我觉得这个外星虫子的样子并不科学”。
卡神给出了答案,我们看[异形]恶心,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进化为我们留下的对某种形态的厌恶。
人类内心深处有着对牙齿、爪牙的恐惧。
所以,79年当异形出现在荧幕上时,当很多观众扔掉爆米花、钻到椅子下面。
它的画面夹杂着很多闪光,留下很多想象空间。
1982年[怪形],发明血液测试抓住了人类最根本的恐惧之一——我们无法区别善恶,和分辨不出我们本身和外星顶替者。
黑暗未来是迷人的存在在纪录片里讨论,黑暗未来有两种:一是人类濒临灭绝的世界末日;另一种则是残酷的反乌托邦社会。
人类每一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假想末日。
电影每一部都承载了人类预想末日的焦虑从人口过剩、气候变化、核战争到人工智能的发展……
让人类灭绝的理由不要太多[我是传奇],一人一枪一车一狗走天下。
活下来是一种负担而不是恩赐
这些关于未来的科幻放大我们的恐慌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
现实世界是否已经是“黑暗的未来”?
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无法分清《使女的故事》中,前一秒你还是优秀的职场女性,后一秒你就沦为行走的子宫。
“温水煮青蛙”的警告在这样的黑暗未来,我们需要一个英雄。
“只有英雄才是你的答案,你的救赎”他们去揭示真相,去对抗反乌托邦势力,他们也许惨烈悲壮的失败,但他们的存在就是希望。
哪怕最终还是走西避免不了的毁灭,但反过来想这也意味着新生的可能。
重建未来
这个过程很艰难,会暴露人性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黑暗未来,就是一场巨大的不可预知的人性实验。
智能机器是人类进化的好帮手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或者人工智能,大抵就是两种,一种尊重机器人学三定律的“听话”机器,另一种就是失控觉醒的“不听话”机器。
在卡神看来这个失控的机器是科幻永恒的主题。
厉害的科技失控威胁到人类了早在1968年[2001太空漫游],没有个人“电脑”,只有柜式大型计算机时。
他们创造出了HAL-9000型电脑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智能机器便捷、美好,但是有危险。
当“智能机器可以拥有自我意识,它是另一种生物”。
这种前沿意识带来的思考和震撼,让卡神在电影院狂刷了18遍[2001太空漫游]。
于是,他在自己的[终结者]系列中,让“天网”成为了智能机器失控的代名词。
“终结者”源于一场噩梦最终人类意识到,正是人类亲手创造了自己的敌人。
真正的反派归根结底是人类自己所以,卡神觉得人类和人工智能是共同进化的关系。
并没有很悲观反观,雷德利·斯科特老爷子,他坚持AI要有所限制——“一只手随时准备拔掉电源”。
在这个,“科幻电影”被超级英雄们统治的当下。
卡神用六集《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与各路大佬侃大山。
无非就是想告诉我们,阿凡达2、3、4还没安排上呢……【误你们可以先补补纪录片里的电影、电视剧和小说↓↓↓↓↓
-小烨哥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破事儿”
科幻电影在灵感上的一脉相承,包括科幻文学、经典艺术电影、老一代的科幻电影、心理学、数学、物理学。
导演们无一例外都在童年通过不同方式开始对宇宙和未来的幻想,从童年汲取灵感。
艺术对科学的启发,科学对艺术理想的实现。
惊叹于科幻电影衍生出的众多相关职业。
E1 Alien Life
E2 Outer Space
1.alien life 对外星生命的想象总有参照,我们将它们与自身对比。
2.outer space 星际旅行的概念,科幻电影鼓舞我们往更远探索。
3.monsters 怪物像我们的阴暗面,我们消灭它们以排解恐惧。
4.dark futures 对反乌托邦和后末日时代的描述是给我们的警告,“注意了,如果我们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intelligent machines 我们需要对抗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想要创造机器人的愿望,我们才是固执的反派。
人类的问题在于认为机器人是低一等的存在。
人类值得成为幸存者吗?
机器可以拥有权利吗?
你随时要准备拔掉电源。
6.time travel 诺兰:We desperately want to hang on to this reality and it recedes.What time travel allows us to do is to say "okay,but what if we could?"
对谈的形式,每集一个主题。
虽然并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01“外星生命”。
斯皮尔伯格:和平。
《第三类接触》。
入侵。
《独立日》,白宫爆炸。
威尔斯《世界大战》。
姜峰:沟通。
《降临》。
卢卡斯:外形。
《异形》。
被压迫。
《第九区》。
《阿凡达》。
严肃了一集的两位大导演微笑握手,卡梅隆调皮了。
02“外太空”。
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
03“怪物”。
吉尔莫·德尔·托罗。
《侏罗纪公园》。
对科技的恐惧:《弗兰肯斯坦》。
然后一段宣扬了女权,杀怪兽的女战士:《异形》《生化危机》。
对核辐射的恐惧:《哥斯拉》。
对儿童的保护:《怪奇物语》。
04“黑暗未来”。
《我是传奇》《人猿星球》《饥饿游戏》《黑客帝国》《疯狂麦克斯》《使女的故事》《行尸走肉》。
05“人工智能”。
施瓦辛格。
《终结者》。
科技的反噬。
《2001》科技创新。
《西部世界》。
《星战》树立机器人正面形象。
《瓦力》《她》。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人类和机器的善恶倒置。
《银翼杀手》。
06“时间旅行”。
《回到未来》《终结者》《环形使者》《星际穿越》,再次看到父女视频对话的镜头还是会热泪盈眶。
原来物理学上不能向后穿越(回到过去),只能向前穿啊。
《比尔和泰德》。
时间循环《土拨鼠日》。
《神秘博士》。
科幻界的美国众神,在世的神在镜头中,不在世的神在镜头中的镜头中。
科幻从来不是幻想,而确是深邃的思想。
如果没有深邃而广袤的思想,没有办法写出科幻作品,如果在思想中无法获得快感,也没有办法创造出科幻下的世界。
《降临》精彩到一共六集的对话记录片,我硬生生看了好几个月,每一集都有大量内容要截图留存记笔记。
里面一个个都是绝对的思想家,有导演,有编剧,有演员,有理论研究者,有工作人员,还有影评人。
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吉尔莫・德尔・托罗、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保罗・范霍文、吕克・贝松 ......
克里斯托弗・诺兰演员有:基努・里维斯、威尔・史密斯、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乔什・哈切森、佐伊・索尔达娜、阿诺・施瓦辛格、米拉・乔沃维奇、西格妮・韦佛 ......作家有:刘宇昆、姜峯楠、维罗尼卡・罗斯 ......他告诉你了,科幻在表达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科幻的核心,什么样的电影才是真正的科幻电影。
片中出现的科幻作品,才是卡梅隆心中真正的科幻:从《弗兰肯斯坦》《第三类接触》《E.T.》到《2001太空漫游》《神秘博士》《哥斯拉》《我是传奇》《终结者》《银翼杀手》,再到《阿凡达》《星际穿越》《降临》《疯狂的麦克斯》与《西部世界》《使女的故事》,列举不过来了,谨记住这些。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如果拿北欧神话比喻科幻界,那么库布里克就是宙斯,实力与地位不用解释;卡梅隆就是冥王哈里斯,势力范围太大;诺兰是波塞冬,玩儿起时间呼风唤雨;阿瑟克拉克是赫拉,诞下大量科幻导演和科幻作家;十二主神还有:儒勒凡尔纳,维伦纽瓦,阿西莫夫,海因莱因,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乔治卢卡斯,最后塞一位刘慈欣。
库布里克拍摄《2001》卡梅隆一共探讨了科幻的六个内核:地外文明( Alien Life ),太空与宇宙( Outer Space ),怪物( Monsters ),未来( Dark Futures ),智能( Intelligent Machines ),还有时间( Time Travel )。
如果人类没有探讨清楚这其中所有问题,只要还留下一个未知,那么科幻都还有无限的生命力。
可以说比我看过过任何一本关于科幻的理论书籍都要优秀,比喻成科研就是卡梅隆写了一篇只有大牛才敢触碰的近乎完美的综述文章,因为写综述,要看的透彻。
Episode 1 Alien LifeIn a way, this isn't a movie so much about the aliens themselves. What it's really about is us. You know, how are we going to feel when we become aware of a life bigger than ours? What would we do? 这不是一部关注于外星人的电影,它真正关注的是我们。
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比我们高级的生命时会怎么想?
我们会怎么做?
-- AMY NICHOLSON
Episode 2 Outer Space 《星河舰队》是特洛伊・多纳休和桑德拉・迪伊到外太空去,对抗巨型虫,然后成为纳粹,这就是一句话简介。
Episode 3 MonstersSpielberg made a point of designing E.T. to be as empathetic-looking as possible, to the point that he had his designer, Carlo Rambaldi, look at pictures of elderly people from the Depression an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made these people look empathetic and wise and sad. 斯皮尔伯格强调说,ET 看上去要尽可能地让人产生共鸣。
为此,他和设计师卡洛・兰巴尔迪浏览了经历过大萧条时期的老年人照片,并试图找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看起来睿智中带着伤感。
Episode 4 Dark Futures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值得幸存下去吗?
我们可以赢得幸存的权利吗?
剧中对话:要知道,当我们与塞隆人斗争时,我们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
作为一个种族,我们为什么值得被拯救?
Episode 5 Intelligent Machines “Robot” 这个词来源于捷克舞台剧《罗梭的万能工人》,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人。
它的贬义则意味着奴隶。
所以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概念,向来就直接联系到他们是比我们低一级的存在。
所有时光都将流逝在时间长河里,一如消失在雨中的泪水。
—— 《银翼杀手》
Episode 6 Time Travel 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向我的孩子解释说,可以用望远镜实现时间旅行。
望远镜能从时间上回顾过去,它是时间机器,是空间角度之外的。
如果从更远处望向最小的那颗星,你看到的是更加遥远的过去。
—— 诺兰
The Time Traveller吕克贝松为了电影《第五元素》创造了一门简单的语言;卡梅隆为了电影《阿凡达》,为创造出的每一种植物赋予了名字。
看完了这些,其实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卡梅隆会对《复仇者联盟》如此不感冒了: 我希望大家早日厌倦《复仇者联盟》,并不是说我不喜欢,只是对男生来说,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而不是只有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花 2 小时拼死冒险斗殴、破坏城市的电影。
E01 外星人沟通人类是什么E02 外太空探索外太空的电影其实是propaganda因为在地球上的人类生存危机只是时间问题,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向外探索新的星球。
而不会有人傻到愿意登上那些寂寞又艰苦的飞船。
所以拍这些电影是为了种下这样的种子E03 怪物life always find a way电影中的怪物是个安全的噩梦怪物深植我们内心E04 黑暗未来我们可能已经身处其中E05 智能机器E06 时间旅行时间旅行就像跟魔鬼做交易时间旅行是一个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的概念,起源于HG Wells的《The Time Machine》时间旅行去到未来很正常,但去到过去就会引发很多搅动和悖论。
1外星人形象设计——情感投射ET——老人额头异形——阴茎造型,同时具有男女性别特征(破坏观众伦常感受)2外太空作为创作基点 伦理,社会,文化,哲学投射科幻世界建构——创作特定语言吕克•贝松《第五元素》小词典 《阿凡达》植物纳威语英语介绍不用在影片中提及复杂设定,本身已加强现实感(给影片润色)科幻冒险 给科学探索以精神引领3电影院——安全处境中的想象恐怖片——科幻片 宗教神学——20世纪的科学发展斯皮尔伯格——十二岁儿童视角电影中的隐喻《侏罗纪公园》男主直升机座位上两个母带——“Life finds a way”《异形》《生化危机》母性形象的代入《怪形》人类——外星人 无从分辨的恐惧孩童视角——引发孩提时期恐惧,着眼于儿童到青少年的过渡期(对世界认知)4科幻作品——重塑认知视角后末世世界——反乌托邦——建构现实规则5关注机器人失控瞬间(戏剧冲突)友好机器人——浪漫人类情感投射人与机器(复制人)区别——同理心6史蒂芬霍金to斯皮尔伯格:“可以去未来,不可回过去”《回到未来》所使用的优秀媒介——逐渐消失的照片
其实就是老卡秀了秀人脉
被安利了不少科幻小说与电影,有时间会慢慢补上吧。全片系统性不够,比起哲学性的思考,谈论更多的还是一些浅层的东西。其实通过部分科幻作品还是能感觉到人类的狂妄无知,特别是机器人那部分。
作为一个科幻迷,看见各位大佬们各抒己见,头脑风暴,火花四射,卡梅隆和斯皮尔伯格依旧精神抖擞,头脑睿智,期待更多视觉盛宴!!!有这么多站在电影艺术顶端的人痴迷热爱着科幻,讨论着科幻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我一点也不怀疑,科幻的魅力还将更加大放异彩。
“科幻是自由意识的表达,科幻不是用来预测未来,而是用来选择未来,关注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和我们未来可能面临的方向。” 剧集是詹姆斯访谈录,也是科幻电影史话,聚集了业内99.9%的科幻大佬,从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出发,在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黑暗未来、人工智能、时间旅行六个维度探讨科幻电影的创作母体和方向。一边看一边拉片单,等片单看完后再回顾,有了自我意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每一集的开场都能让我起一身鸡皮疙瘩,哇哦!
B站。很难得的纪录片。卡梅隆是作为采访者直接采访各位导演、演员、工作人员耶!所以全程很有思考深度和碰撞的火花。内幕是一手的。建议不要错过。
聊了很多,但又什么也没聊~
科幻有时比现实更真实。
里面出场的导演,他们的电影加起来,50星都不止了
来来回回就这些话,boring
适合影迷作为入门刊物。严谨意义来说,这里出现的很多人很多作品都是没有科幻观的,顶个外套,搭建奇观,外星人只是类型元素,内里还是平时那些东西。
简直是科幻片爱好者的盛宴!第一集就全程高能,各种大咖助阵,从斯皮尔伯格老爷子到乔治卢卡斯,诺兰,以及个人最喜欢的科幻作者Ken Liu和Ted Chiang。探讨的不仅是电影,以及背后的立意和延伸。
科幻迷的盛宴,乔治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诺兰,威尔史密斯,西格妮韦弗,美国科幻界一众神级导演与演员还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探讨外星文明与科幻作品创作者们的作品所想表达的内涵,真是太赞了
还是对这种纪录片无感
再讲深一点就好噜
电影片段剪辑+卡梅隆找的圈内人来一通冠冕堂皇嘴炮,如此循环N次,凑满一集。没什么雷点,不过作为纪录片来说,真是模范级别的乏味。
召集几尊sci-fi大神坐在一起聊天,JC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但除了让人去补里面提到的没看过的电影外,好像这部纪录片的意义就只剩下练听力了。
基本算是科幻电影史,以及一些个人感受……不算有趣,不过看一堆大导演分享经历还是很愉快的。
除了阵容有任何精彩的地方吗?直接拍卡梅隆和每个嘉宾导演对谈半小时应该都比这好看的多
阵容超级豪华,聊得洋洋洒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