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怀孕的时候看的这部电影,反正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看了,也没太注意。
电影多短啊,怀孕可真的是有40周,40周啊!
在生理上,没有孕吐反应还好,有孕吐才真是要了命。
更要命的是,对周边环境情绪特别敏感,身边人说了做了什么事都能带来不安与自怨自艾的情绪。
老公稍稍有一点不耐烦不待见,心里的火就关不住,因为思维模式已经调成既然是两个人的,我一个人受苦你为何嘴巴还不够甜蜜,是什么原因?
是不爱了还是不爱了,不行,要离婚!
生完孩子的阶段我暂时还没经历,估计也会惨不忍睹。
我最难过的,因为辞职,是我找不到自我了,生活感觉就是等一天错一天。
其实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标题党点进去,但当我花了两个小时看完它之后,我发现我恨不得分享给所有成年的女性朋友,因为我觉得这部电影讲的很现实,它在用很直观的手法变现现在女性婚后的常态,毕竟每当小时候幻想的永远都是结婚后公主和王子一直的在一起,而现实中的常态确是另一番面孔,就像孩子即使很可爱却也无法去改变他震耳欲聋的哭闹声让你感到厌烦,还有想着想为自己事业奋苦一博转过身却发现家庭到处杂乱,让你无法放下眼前的忧虑,当你苦苦要求另一半给你自由,却发现其实他一直在作乐,就会觉得自己努力变得可笑无趣没有了意义。
而这些东西,是女性将来会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而我觉得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是让女性提前认知生活,才能更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让现在不会后悔,这是我觉得的这部电影的价值所在。
片名与正文严重不符啊,预告里男主抱着女儿对女主说“你看,照顾她也没那么难”,我以为是在遇到育儿难题时两个人一起解决的安抚,结果竟然是在他把女主气走后自己带娃的自豪感叹,本来以为看的是一部俊男美女的轻喜剧,结果是生育教育片🙅♂️ 生育给男女主带来了什么呢🤔女主一开始是哲学高材生,在争取助教的工作,前途一片大好,还有兴致跟男主用电影名调情。
而男主,一个租碟店的打工仔。
电影开头真的很有法国爱情片的那种欺骗性,两个人浪漫富有激情,幸福环绕在四周,直到他说我想跟你生个孩子。
然后女主熬过了孕吐、忍受了侧切、睡眠不在有保证、因为奶水不足焦虑、脱发、痔疮、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我,逐渐走向崩溃。
而男主,把妈妈请来应付老婆的慌乱,临时性帮忙带孩子,抱怨老婆因为照顾女儿影响二人世界,抱怨因为跟孩子一起睡导致休息不好,哦,为了顾家他终于找了份正经工作,在度假时看辣妹,最终因为老婆周末早上叫人修冰箱被吵醒而情绪爆发。
虽然老婆焦虑、脱发、痔疮、失去了工作机会,但是我不但没休息好还失去了有魅力有情调的老婆呀!
说起来,电影里还挺有趣的设置了女主妈妈这个对照组,妈妈一开始看起来很不着调,孕期抽烟喝酒,拒绝母乳等等都让她看起来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女主也因此跟母亲有很深的隔阂。
其实现在来看母亲的很多做法都挺先锋的,她只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感受。
其实一开始女主逃掉孕前课程也挺有她妈的风范的,但生育后可能是不想孩子像小时候的自己,开始了一系列的过度补偿行为,也许她放过自己会好过一些,这也是女主后期被育儿逼的濒临崩溃回到家中,逐渐与母亲和解的原因吧 电影有在尽力还原生育给女性带来的各种个样的问题,侧切、脱发、痔疮、焦虑、失去工作机会,以及被丈夫指责失去魅力。
但它只提出了问题并没有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最后男女主在咖啡馆见面的时候,男主一句“照顾他也挺容易的”真的让人血压升高,即便到了最后他也并没有认可女主的生育付出,没有理解她面临的困境。
虽然电影结尾给了个象征性的he,可两个人注定回不到从前爱意充沛的时候了 最后放一段女主非常有力的独白:“她把我推进战壕,缴械投降,让我越过所有的底线,让我直面绝对:直面爱、牺牲、温柔和信任。
她将我瓦解,让我脱胎换骨。
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这些,为什么大家都避而不谈?
”
女主是从小就不再与父亲一起生活,男主却是一个活在母亲溺爱中的孩子。
故事的开始就如同法国文化一样的浪漫,一个哲学系的研究生,一个cd店的老板,在一个一个你来我往的爱情电影中,诉说着彼此的浪漫,顺利成章的在了一起。
干柴烈火过后,在一个冲动的早晨,尼克说出了那句,我想要个孩子,芭芭拉看着尼克的眼神充满信任的答应了。
她似乎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只是知道,尼克想要了,那就一定是可以的。
故事就这样进入了第二阶段,芭芭拉怀孕了,因为内分泌的变化,让她开始吃不下饭,悲喜无常,可是尼克并没有细心的发现这些,没有关心到芭芭拉变化,不仅如此,她在原生家庭面前的自尊也被尼克击打的粉碎,年迈的医生也以她的经验告诉着芭芭拉,不要听其他人的,同时也无视着芭芭拉不想知道性别的请求。
有一天,尼克提出了想要换工作换房子,芭芭拉也很欣慰,这也是尼克第一次开始尝试担起责任。
芭芭拉后来在跟好友一起说着自己怀孕的笑话时,其他人也是无法理解,于是一起出去抽烟,她独做在座位上,思考着自己因为怀孕带来的变化。
她不要被定义,于是开始叛逆,不去上早教科,去打弹珠,去翘课看电影吃爆米花。
她在一个怪圈中开始迷失,如同坠入水中一样,孤独,无助,还有叛逆带来的空虚。
转眼进了产房,尼克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找了自己的叔叔接生,一个亲戚看着自己撕裂流血的阴道,芭芭拉并不想这样。
孩子出世后,她把手指伸到孩子面前,她自己吮吸起来,于是芭芭拉抱起了孩子,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的喂奶,她也是第一次尝试着从女人转变为一个母亲的角色。
后来孩子被带走后,变得焦虑无法入睡,深夜只有她一盏灯在亮。
在临近出院的时候,芭芭拉开始害怕做为一个母亲,初为人母的她不知道怎么才能担起这个责任。
他们回到家,故事也来到了第三阶段。
尼克虽然换了工作,穿上了西装,打上了领带,可依旧像个孩子,以以我为中心,并没有太关心到孩子和芭芭拉。
芭芭拉也因为孩子带来的烦恼,和尼克的不理解开始变得烦躁。
婆婆和母亲都在说母乳喂养对女性的伤害,而她却叛逆的参加了母乳喂养俱乐部,为此芭芭拉和两位母亲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坏。
最终尼克的妈妈离开了,芭芭拉也和母亲闹僵了,她也做回了自己,也让孩子跟着自己睡了,尼克也从床上掉了下去,开始预示着尼克与她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最终芭芭拉在一次大醉之后,尼克开始承担起带孩子的任务,他还叫来了芭芭拉的母亲,但是芭芭拉却没有从上次的矛盾中走出来,为此也在和尼克埋怨找来了自己母亲这件事。
两个人开始有意识的认识到了关系的距离,于是就给了双方一个假期,用来找回失落的关系。
故事开始进入第四阶段,芭芭拉交出了自己的论文,却被自己的导师批的一无是处,然后当时承诺的助教的位置也给了其他人。
然后开始对女儿抱怨,是因为没有父亲照顾才会一直想哭,她也开始怀念自己的父亲。
圣诞节的聚会,尼克却最后一个到,让芭芭拉开始不高兴,一夜后醒来,芭芭拉在收拾杯盘狼藉,尼克没有和芭芭拉商量好就约来了自己的好友,在托尼开了几句蕾雅的玩笑后,他们的私下抱怨被芭芭拉听到。
矛盾最终爆发,芭芭拉陷入无助的深渊,回到了母亲身边。
他们彻夜长谈。
芭芭拉又给父亲发了邮件,看到了那个她幼时和父亲亲的合照,怀念许久未见的爸爸。
出去和姐妹潇洒后,妈妈在家等着自己,怀念孩子,想念尼克之后,她写了一件幸福的事,这个小说。
最后尼克和芭芭拉相视一眼后,在一个飘雪的日子,在蕾雅出生的日子,重归于好。
本片很特殊从孕育的角度出发,细致的描写了母亲每个阶段的变化,从她第一次哺乳开始,她选择了去做一个母亲,在她最后抱起来蕾雅的时候,她成为了一个母亲。
很多人都会经历类似最后的决裂,因为他们都在彼此的对立面,并不能看清楚矛盾并且解决矛盾。
芭芭拉父亲与母亲是分开的,但是剧中从没缺少他们互相爱着对方的表现。
可能真是因为这样,才让芭芭拉冷静下来之后,才发现自己深爱的是尼克。
这也是很多人成为母亲后重心转移后容易忽视的点,孩子很重要,家人其实更重要。
在那一刻,她才知道生活是什么样的。
一个念书时被母亲说长得不好看然后抓紧她学习的漂亮女主,念着高深的哲学试图解决"人的根本问题",但是生活当中的亲情,爱情,却遇到严重拷问。
生育的过程让她变了一个人:不安,空虚,敏感。
是爱的深,所以也伤的深。
但是爱情的结晶(孩子)是生活的见证,比起高深的哲学,生活,身为人母,爱着付出着,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很喜欢孩子的,顺其自然地和所爱的人结合有一个爱的结晶组建一个家庭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看了这个片子我恐惧感剧增,觉得有孩子的婚姻简直是噩梦,我完全能理解片中女主角的每一次崩溃和眼泪代表什么,让一个精神独立的女人就这样陷入家庭生活,真是绝望的主妇,她的生活只剩下家庭(以上是2014年8月的感受)(以下是2024年12月25日的感受)哇哦,首先我没有想到距离早期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十年,这10年间,我真的看过很多次这部电影,也在给身旁的男朋友一起看过这部电影,当然,身旁的人也有轮换。
最大的变化是我的感受和心态。
我从一个如此恐惧生孩子,变得能接受。
今天晚上用最原始的方式,从我那个古老的硬盘里连接到投影仪看了这部片子,电影这个东西真的不会凉的,好的东西就会常看常新,比如这次我发现,其实这个男的已经做得很好了,他也承担起了养家的责任,他也尽量的去磨合了一些矛盾,他也解决了他与母亲的问题。
他也努力工作,并且没有把工作带回家,只是他还很幼稚,他还很贪玩。
他还没有那么强烈的一个为人父亲的责任心。
可能单纯的就是因为孩子不是他生出来的,所以父亲这个角色真的是需要时间去适应。
假如不对任何他人有过或者有比肩于自己的要求。
可能会更好。
此刻我的男朋友在旁边说,某种程度来说,他已经算一个很好的父亲了。
我说哇哦,这说明你们男性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太低了。
男女平等确实很难做到,在女性不断地想要进步,想要追求更好。
在男性的思维,这已经很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目前有这么多男女对立的情绪的原因吧。
回归正题。
10年来就这部电影的观看,我最深的感受是生养一个孩子不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恐怖的是自己的精神状态都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洽,没有跟自己完全和解,没有良好的多到溢出来的爱的关系,没有相对成熟的经济或赚钱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去生孩子。
也许我们会被最佳生育年龄良好的身体机能裹挟。
但是请遵循人性,最深处的自私,你一定要自己好,才会有能力爱和照顾好别人(孩子)。
男女主角一幕幕中眼神和情感的变化,从第一幕透过橱窗对视看到了爱情的萌芽。
在靠窗的餐桌边,男主猜出女主怀孕时眼神中情感达到了爆发点,这是他们的爱情浓郁到了极致,才拥有了爱情的结晶。
当女儿出生过后,男女双方都激动去旅游时,他们坐在沙滩椅上向对方望去,我看到的是新手父母因为久违的二人世界的不适应,但是依旧想要为对方付出,努力去维护爱情的坚定的眼神。
再到分手时对视时双方眼神中对生活妥协的悲伤。
当男女主又一次坐在餐馆靠窗的位置,男女主眼神里透露出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成长以后由爱情转变成的亲情,那一抹亲人(而不是情侣,爱人)之间才有的依恋。
而最后女主再一次拿出验孕棒的时候,“爱情的结晶”变成了他们的束缚,也许只有这个形容词变成了他们爱情的避难所。
第一次写长评(手打笑脸.jpg)
看完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母性很伟大。
两个人在一起,爱情很美妙,然后组建一个家庭。
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以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她的出现会改变两人世界的平衡,夺走妻子很多的关爱,精力,身材等等。
这时候男人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这个男人是否足够成熟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看在这个时候他要怎做。
我记得Citizen的广告词,前一秒钟父亲的孩子,后一秒种孩子的父亲。
随着这一刻的出现,在女性承担的责任和压力空前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同时,男性需要给予最贴心的支持和后援。
这时候的理解,关心以及呵护不仅仅处于爱情。
关于爱情,婚姻,孩子,我们都是从初学者开始,除了享受其中的幸福之外,我们还有付出很多的责任,更要尽其所能的维系。
激情过于炙热,最温暖的就是温情了。
希望我媳妇生孩的前期后期,我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幕后人员。
本来影片标题,以为是一个喜剧片,然而并非如此。
轻松的开头,看着帅哥美女的组合,自然而然的相爱,结缘于电影。
符合文艺女青年们的口味。
接着,他说:给我生个宝宝吧?
她想了想,做了一个在她有限生命力最为疯狂的决定:好的!
然后,怀孕,生子。
本以为生活就是这样,但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
学业,未来,很多的迷茫。
孩子出生了,她似乎没有做好准备。
然而,又能如何呢?
总要走出产房,回家。
总要照顾孩子。
我同样在迷茫。
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准博士,长相也还可以,至少还算拿得出手。
但是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嫁做人妻,甚至有了自己的宝宝,我十分羡慕她们。
我也想有一个自己的家。
我害怕,如果生了孩子我没办法完成自己的学业,没办法如愿以偿的出国留学,没办法成为我梦寐以求的设计与绘画生活,没办法再那么潇洒的背包远行。
当然,我最最担心的就是没有一个靠谱的男友,愿意和我结婚,愿意和我组建家庭,而父母又能够接受我们。
这一刻,我明白自己为什么苦恼了。
我想要的太多了。
我既想得到一个家庭,又不想因为家庭放弃自由。
一个没有想法的人,可能会很快了吧。
我有很多的想法,想法太多了。
我想要这个,要那个,结果到头来一个也没有。
就像小时候听到的故事,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掉一个,就是这样。
我伸出两只手,想要这个,想要那个,走着走着,又看到一个想要的,拿起来,原来攥在手里的就没有了。
老妈总在说,你要有一个目标,短期的,长期的,中期的,三年的,五年的,十年的……太多了。
她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想我不仅仅有很多的近忧,而且觉得未来更多的问题。
影片最后的话,很打动我。
是的,这就是生活。
她说,我从一个眼神就知道他爱着我,我也爱着他。
但是爱情终会沉淀下来,而剩下的只是生活。
对,我想过生活,而不是让生活玩弄了我。
原本打算丁克的两人,意外怀孕两个多月和老公一起看完这电影,老公说很现实几乎包揽了所有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和电影里一样,刚怀孕时的吃惊和要为人父母的感动,对双方父母的隐瞒不信任,拒绝父母的多问。
一系列的孕反让人崩溃,开始了对怀孕这件事情的怀疑。
两人独自在一线城市买的大一房一厅,自己刷墙换灯设计装修,本着要过自由的没羞没躁的二人世界,这个意外怀孕开始想着重新设计家里的房租构造,怎么多容纳一个人。
从没想过父母们来照顾,刚好在待业面试时怀孕,那就做好了全职一人照顾宝宝的准备。
后面的日子不敢多想,以前的日子太过美好,认识十几年,在一起无忧无虑幸福了五六年,只希望这份真挚的爱能支撑我们度过未来辛苦的两三年…
關於生育、母職、家庭的完美電影。母職與學術的衝突(女主的thesis正是關於“他者”)、被機械化/醫學化的生產過程、母乳餵養帶來的喜悅(如同性高潮)、放棄晦澀哲學回歸經驗/陰性書寫……女主角的70年代女權媽媽太有愛了!PS.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女主=十年後的自己,女主媽媽=三十年后的自己?OMG!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生娃故事,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推荐给即将生娃和已生娃的大家。我多想通过一个眼神就知道你爱我,可是现在只剩下生活。很美好,但也有些难过。
抱看
所以说无论结婚还是生小孩,都要好好想清楚。因为一旦决定之后,就要背负太多东西,而随之而来的压力都令你意想不到。这部还行~但比不上导演上一步《余生的第一天》。
准备结婚生子的年轻情侣们,最好都能先观摩此片。无论结不结婚,生育孩子都是改变两人生活状态的重大事件。既要生儿育女,又想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状态不变,是不可能的。
真实展现了为人母亲需要面对的困境。但解决得太超脱现实。更何况,大部分人还要面对经济压力。
比另外一部好看
之前看过一句话 你受过的所有委屈 在看到他的小脸的时候就觉得全都值了
authentic n awful
看完只覺得,男人都可以生仔就好了
i'd like to think a glance is enough to know you're still in love,that we were too much in love.everything disappears with time,but what remains ,what endures by some great mystery is life.yes,life...
就是怕了
演员找的真不错。。。。。。。。。
不太看得下去。主要是人以前多浪漫啊一有孩子各种没fu啊连X生活都不和谐了,孩子绝逼是万恶之源啊!
女主的嘴唇让人无法忘记,这是怎么拍的真的怀了次孕?好真实,小宝宝好可爱。爱情过后,有了孩子之后,家庭的变迁,一代代母爱的传承
跃然着萌芽の最初 & 温淡着相拢の最终 大爱
开头特别喜欢,多给一星
感觉现实也不是这样的。。。
推荐所有人去看的一部电影,如果有繁衍后代的欲望。看了以后忽然理解为什么说母亲特别伟大,理解了为什么和有娃的闺蜜在一起玩到最开心的时候她们会忽然掉眼泪,理解母亲为什么总忘不掉我们是婴儿时和父亲的争执。所有的女性,不要指望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女性或者完美的妈妈,首先做自己。
Louise Bourgoin的演技实在无法恭维。影片对组建家庭之负面影响的展示很真实,但还是回避了更棘手的经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