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女性角色都有自己都故事线。
她们都美丽,都善良,都温柔有力量。
白白面对强大的母亲、李教授,不断讨好退却,在王老师和李律师的帮助下,她把狼师告上法庭,终于不再怯懦。
不过,我觉得她不是电影唯一的主角。
李律师熟稔地游走在社会丛林,重重规则为她所用,是比男人还要出色的女性猎手,太酷了。
但不是冷酷。
她接下了白白这件注定赢不了的案子,想为白白争取最大利益,但尊重白白本人的意愿…“至少你来了”,完赛后的球场上,一个体谅的抱抱,小孩沛沛真是可怜又可爱。
我相信李律师最后是找到了家庭与事业间的平衡,而不是完全回归家庭,像童话一样美好结局。
没有名字的林老师虽然为人渣丈夫辩护,站在白白的对立面,但她不是坏人。
李教授为了家庭放弃政治前途,或许对此她心有亏欠,所以忍耐着背叛;她是母亲,有小孩,所以她竭力保护自己的家庭;课堂上,她说作为法律人要做无罪推定,律师应该也为被告辩护;在家庭之外,她倡导美丽湾行动要理性不要口号,只是在人群的义愤填膺面前,她的努力徒劳无功。
没有名字的王老师,关心学生不是为了完成工作,而是出于天性。
步入中年,见识了诸多黑暗,依然是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多么可贵。
先戴上頭盔 : 以下評價純粹出自個人觀感,當中可能包括本人對內容的誤解,主觀感受,因此僅具參考價值。
同時,本人對電影界認識不深,無法掌握各種抽象的業界術語,亦未必能理解片中運用的技巧,敬請見諒。
( 我對於網誌討伐實在是太恐懼,也太累了《不能說的夏天》,又名《寒蟬效應》,英文譯作Sex Appeal,為一部2014年的台灣電影,暫時未見香港上映。
有興趣者可自行於Youtube觀看。
之所以會突然觀看此片,是由於看見了喬志先生在臉書上的推介,其題材的關鍵字相當「引人注目」 ( 包括師生戀,校園性侵,創傷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寒蟬效應 等等 ),因此在線上搜索片源觀看。
由於我未曾寫過影評,亦確實不太曉得寫影評,我就先將我對此片的欣賞及失望之處簡略地列出來 :p:)1. 作品繼承了一向台灣電影的「小清新」感覺,例如女主角在片初聽著耳機乘火車,在中段坐在岩石上任由海浪湧上等等鏡頭確實「相當有感覺」,對(偽)文青的朋友來說應該相當賞心悅目。
2.同時,本片在拍攝中出現了不少台灣秀麗風鏡的畫面,樹林,海灣,草原,田野等等的鏡頭,對於表達落後但民風純樸的台東有相當大的幫助。
3.由郭采潔飾演的白白能夠恰如其份地表露出她的獨立和弱小兩種矛盾卻同時存在的特質,由於之前未曾觀看《小時代》,因此並沒有受其在《小》片中強悍的形象干擾。
我個人認為她的表現相當傳神,我在觀看的時候也確實曾因為她受傷、恐懼的模樣而感到揪心。
:(我認為最大,也是致命的問題是,電影內容雜亂,導致主線無法得以好好交代,我在觀看時也頗感迷失。
先交代一下主要劇情:故事主要是女學生白白為了避開母親的嚴厲管教而到台東音樂學院讀書,然而在開學不久,她在面試音樂系教授助理時遭受同為其樂團指導的教授強制性交,引發創傷症候群,白白時而不自覺地作出自殘行為。
事件傳開去後,身邊的人,甚至白白的母親都指責她勾引老師、同樣曾遭教授強制性侵的學姊和同學亦因為對權力的恐懼而選擇掩飾真相,導致白白後來也將教授的行為合理化,錯覺自己愛上了教授,所以後來更自願與教授發生關係。
直至後來學校輔導主任請來任職律師的老朋友前往幫助白白面對自己,她才選擇勇敢發聲,告發教授。
而審訊過程亦不甚順利,教授的辯護律師為其妻子,為了堅守著完整的家庭而不擇手段替丈夫脫罪。
白白自以為愛上的教授亦對其獸行全然否認,更誣陷白白主動勾引。
最終教授在審訊結束前已離開人世,眾多女學生在教授死後才紛紛供出受害經歷。
至於主角白白在結尾二次自殺不遂,電影最後一個畫面為白白在病床上如尋求保護般,輕輕靠近伏在她身邊正睡著的母親。
事實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是一個相當好的電影題材,透過校園性侵案揭示下層對當權者有所畏懼而只能噤若寒蟬,已足以發人深省。
然而導演在《不能說的夏天》中,摻雜了過多不必要的內容,而過份運用的跳躍式技巧和大量情節間的留白,亦容易使人感到一頭霧水。
有人評價推出此「處子作」的王導演是「力不從心」,引一下他人之說,「野心有餘,能力不足」。
我對此確實不得不表示同意。
先說一下電影中有關社會運動的內容。
不少人指導演借「拆遷事件」、「學生運動」、「美麗灣抗爭」來表達時代變改是一個高明的技巧,同時亦表達了「打破寒蟬效應」的意義。
然而,我略嫌這些社會運動的片段似乎在這部明明主打「白白事件」的電影出現得太多太頻繁,使主角白白這個小人物被整個大時代淹沒了,針對著白白的焦點亦顯得模糊了。
除了加入太多社會事件導致焦點不清,過多地將其他女角色的故事牽扯於片中亦是一大致命傷。
編導明顯地嘗試在《不能說的夏天》描寫因白白事件而產生交集的四名女子 ( 輔導主任王老師,白白的辯護律師方律師,教授的妻子即其辯護律師林律師 ) 及她們的經歷,以白白作主線,其他女角色 (下以白、王、方、林稱 ) 的故事作為輔線。
可惜的事,輔線太過繁亂,幾名女角之間的關係千絲萬縷,方為白的辯護律師,王為白的學校輔導主任,王與方之間為高中老朋友,但曾有某些矛盾而不再聯絡,方與林之間為大學學姊妹關係,林是白所指控的教授之妻(亦是其辯護律師),即白為林的小三...............頭暈了嗎??????現實是,在短短110分鐘的電影中,各人的心理都無法得以深刻描寫,只能草草帶過。
更嚴重的是,輔線的複雜性造成了喧賓奪主的情形,令白白的故事,明明是整個電影的主線卻無法給予觀眾一個深刻印象。
我原本對本片有相當的期望,期待作者對白白遭性侵的陰影,以及她由恐懼到(自以為)愛慕,由逃避至後來毅然選擇發聲,到最後再次自殺的心理狀態有細緻的描繪。
奈何在眾多沒有關聯的內容摻雜下,所謂的「創傷」、「斯德哥爾摩症」,只用幾幕血染床單之流的畫面就略過了。
既令其他女角的故事無法好好發揮,更造成了主線的空泛、蒼白、無力,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另外,我對結局的安排實在有點意見。
我實在對導演在炮製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人、事、物」之後該「如何收科」很感興趣。
不過嘛。
寫到這兒已經不禁壓不住情緒,我也冷靜,平和不了....你他奶奶的把全部人都弄的死翹翹就是收場了嗎 ????教授在終審前死於心臟病。
OK,這是真人真事,可以接受。
女主白白由自殺到勇敢到後來又自殺,也可以解釋為不堪審訊壓力。
那請問男二木宏兄又是怎麼一回事 ???( 補充一下,王木宏是白白的學弟,一直喜歡她但沒有得到回應,曾為她衝進教室揍了教授一頓,後因白白事件而使兩人不得不分開以便進行法律程序啊、避嫌之類的 )在片尾,白白娘娘打算二次自殺時撥了通電話給久違的木宏兄,他當時已決定轉校到台北重新開始。
此時在美麗灣和母親一起清潔海灘的木宏兄接到白白叫他現在過來一事令他激動不已,馬上騎機車趕去白白宿舍。
然後士多啤梨蘋果橙的事發生了,我也有相當的預感這個導演會安排這麼狗血的情節了。
「砰」的一聲機車撞上了貨車,送往醫院後,媽呀檳榔西施姊姊呀大家哭個呼天搶天,男二不治了。
........................無言了有沒有?寫了一大堆,總結而言我是失望的。
主要還是太亂了,添加社會元素以增加真實性呀、時代感呀是好的。
跳躍式的展現手法,不斷轉來轉去的畫面比較生動活潑也是真的。
多重的輔線,複雜的人物關係能使故事更豐富也是對的。
只是連最核心的重點都無法好好表現,又談何用各樣的技巧使片子錦上添花呢 ?
《不能说的夏天》看完电影,觉得还是“寒蝉效应”这个名字更合适,“不能说的夏天”让不知道的人浅化了那种沉重电影还是很沉重的,天真还不熟谙世事女大学生遭受了人生第一次的被侵犯,老师的手段残酷而又高明,又熟稔,她被伤害着,却又害怕着,却又迷惑着、迷恋着……她内心已不知道如何对待,只有无意识给她指导,让她行为……碰到这些事她是弱小的,她又不懂得发生了什么事,只被一个十分成熟、熟练于这些事的老师操控着……她无处求助,她甚至不知道求助,因为她自己都还不明白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或许她知道自己现在这样是不正常的,内心是痛苦的,往下坠落,感到无法拯救的…… 她“噤若寒蝉”……电影的主题很沉重,但是导演或摄像的风格却是很小清新的。
画面、音乐、风景、人物特写……都可看出,清新十足 这在观影中是让观众享受的,也象征着白白的纯洁和青春吧,也是希望让观众在观看如此沉重的的电影中,内心还能感受到一丝轻松,也是希望白白在度过受到伤害的阴暗期,能恢复那阳光明媚,本该属于她的灿烂青春……郭采洁在此次表演中,表现非常不错,演得比较到位。
无论从才开始的列车中的镜头看出她平常就与别人交流不多,面对这个世界新鲜却又有些胆怯,而反映出的家庭状况的与他人不一样,还是后面真正地就是那个受伤无助的没有一点能力的“小白兔”般的学生,而且全篇电影,最让我震撼、印象深刻的、一下就触及心弦的,是她在最后接受对方被告人律师的提问时说的一句话:可是老师说要我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会告诉我们怎么做,人要诚实地面对自己不是吗?
……这句话一出来,击垮了坐在对面被告席上的那个施害的“老师”……为什么说这句话,因为白白在被李教授那颇具欺骗性的手段侵害中,竟然爱上了他,因为她也认为老师是爱她的。
然而李教授没有,是纯粹地侵害着她……是以一种非常熟悉白白这种大学校园里还什么都不懂的女孩的心理的手段欺骗她的。
也是因为在性侵过程中受到伤害的事实,也是后来明白,李教授确实不是喜欢她,那只是他在伤害她的过程中用欺骗使她产生的幻觉,她才决定去告李教授……在这部电影中,戴立忍的表现是很完美的,真地能成为今年的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有力的角逐者。
他就那样驾御着一个有才情、有魅力,却又以一种变态的欲望伤害着她人的男人的角色,把他的魔爪伸向他身边的青春美丽的女大学生……方律师、林律师、王老师,这些角色也都可以,尤其方律师,徐若瑄扮演……比较到位。
贾静雯扮演的林律师应当说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但镜头给得不足,对她的表现不充分,导致出来的效果弱了一点。
王老师的角色不知是否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其实本片的看点除了在主要的复杂的性侵案外,这三个女人,才是最大伏笔,可能戴立忍所饰的李教授也带上……从他们现在的表现,总让人想知道他们年轻时经历了什么,有过怎样的爱恨纠葛和无奈……但是对于他们的表现,因为总体讲算是陪衬,只表现了海面上的冰山一角,海底下巨大的冰山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得而知,这算是影片有一点失败的地方,在剧情完整但人物不完整的地方。
当然也可能是这些人物需要观众耐心寻味解读,而我不擅去发现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小规制的一个影片,节奏不快,讲完了一个案件。
陶喆的那首主题曲很好,曲风更与影片完美搭配风在树叶穿梭低语 拨弄心事忽明又忽暗 像空气里微尘在飘荡着 阳光跳跃在平静海面汹涌 最深的看不见 回忆随波浪推移着 爱是偶然的存在 还是种莫名的意外 心锁了就打不开 静默的谁都不明白 Let the happiness in 拉不住渴望的坠落 谁离开带走谁的自由 You've gotta let the happiness in 不回头 Let the happiness in Let the happiness in 风在树叶穿梭低语 拨弄心事忽明又忽暗 像空气里微尘在飘荡着 阳光跳跃在平静海面汹涌 最深的看不见 回忆随波浪推移着 爱是偶然的存在 还是种莫名的意外 心锁了就打不开 静默的谁都不明白 Let the happiness in 拉不住渴望的坠落 谁离开带走谁的自由 You've gotta let the happiness in 不回头 You've gotta let the happiness in You've gotta let you've gotta let You've gotta let the happiness in Let the happiness in Let the happiness in
看了《寒蟬效應》,聽說裏面有床戲但是我沒看到,難道是MOD有剪片?
其實整體上拍得不錯,有模有樣,尤其李屏賓的攝影有抓出一些味道,故事推展和剪接上都有努力去營造戲劇張力,演員也都認真。
更重要的或許是導演從來不想只講表面的性侵故事,背後的政治隱喻才是電影的核心。
這些都值得肯定,只是...徐若瑄的律師角色劇本欲言又止,感覺不那麼具說服力,而且劇情幾次轉折情緒都沒到位,我猜可能是台灣電影操作類型的手法不太熟練。
另外賈靜雯飾演的律師妻子竟然幫丈夫的性侵案件辯護,這設計感覺實在很奇怪,一般不是該迴避嗎?
片名寒蟬效應,但電影好像沒真的把這氛圍拍出來,幾個女配角的作用都草草帶過。
法庭戲其實也沒真有什麼攻防,主要就是角色互相質問的場所,最後高潮的提問後法庭也沒有做出裁決,電影讓故事停在這裏其實有點反高潮,若要說是種現實隱喻但情緒也沒完全做出來,最後以字幕將故事收尾讓人覺得有點遺撼。
大多数人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的吧,尽管它确实也是这样呈现的:从作为背景存在的都更事件、台北学运、美丽湾事件,到作为电影主体的校园性侵事件,都旨在表现的弱势群体的“寒蝉”声微,却不能止的涵义。
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来看这部电影,心情更为复杂。
电影塑造的女性群像都各自承受着伤痛:律师方安昱在职场上能干潇洒,在婚姻危机的面前却是无力而脆弱的模样;她的学姐林律师,面临丈夫的背叛却要勉力挽回名誉及家庭的完整;白白的母亲,则是作为“外室”的无爱进而冰冷的形象。
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作为核心人物的白白——追求独立就意味着与母亲关系的僵化,涉世未深就遭遇教授李仁昉的性侵,进而演化成复杂的暗黑“畸恋”。
从必须保守“不能说的秘密”到被误会而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对一个封闭内心不自信的少女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精神创伤。
这种创伤,是“PTSD症候群”、“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术语难以形容的,所以导演才会不吝用血色来表现伤害的残酷性。
郭采洁的柔弱形象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巨大的说服力。
当你看到一个瘦小的女生躬起身体,惊惶地看着流满了血的手腕,喃喃地说“这是怎么了”,眼角淌下泪滴的时候,谁都有一种我见犹怜的心痛。
电影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述白白的内向与天真。
她不知道该怎么跟陌生人说话,但是木宏帮她拎箱子进房间,她居然傻乎乎地就关上门请他吹冷气。
她对教授,也因为他谈吐的潇洒而有意乱情迷的瞬间。
在被凌辱后,她不知求助,反而被教授的言语所迷惑,发展成畸形的情人关系。
正是因为白白的内向,情节才得以推动,因为遭遇性侵者众,但唯独因为白白的痛苦分外强烈,事件才演化得一发不可收拾。
也正是因为女孩的天真,施暴与迷惑者才更加不可原谅。
其实,不同于大陆校园性侵案件里的猥琐男主角,台湾的导演王维明有意识地令”禽兽“教授显得风采洒然,戴立忍尤其擅长呈现这种魅力:博学、幽默、优雅。
不能否认白白对他有仰慕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性侵这种行径的恶劣性质。
痞子蔡曾经有一部小说,写一个胖胖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女生暗恋新竹某高科技园的高富帅,后被强暴。
女生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人而感到幸福,而是强烈的被凌辱感。
强制性行为,对女性来说,带来的只能是身心的创伤。
即便白白与教授发展成情人关系,每提到他的名字,她还是感到恐惧(医生语),并陷入无意识的自残。
在法庭上,她一再强调,”第一次不是自愿的!
“。
至于她幻想教授对她的喜爱,并误以为两人陷入爱情,作为成熟女人的方律师一眼看破,”这是一种幻觉“。
敢在第一次与女学生私下相处时便借机强暴的教授,绝非偶然地、纯洁地爱慕少女,而是一个老于此道的”惯犯“。
而借势权力的性,哪里有什么两情相悦!
其实,在此之前,影片便多有暗示。
初入乐团,小玲告诉白白,”教授喜欢吹得烂的学生,吹得越烂他越喜欢“;教授约午饭,利亚表现得满不情愿。
最后,果然也证明,她们也是遭遇性侵的对象。
所以,作为教授妻子的林律师才显得可悲。
因为她执意要维护家庭的完整和丈夫的声誉,而不顾他背叛婚姻与伤害学生的事实。
在法庭上,她咬定是白白”追求教授而不可得“。
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在家庭面前失去自我,甚至失去理智,这与传统里盲从丈夫恨”小三“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不同,这才是可悲之处。
不仅是教授的妻子,几乎所有人都在辱骂白白不知廉耻地破坏别人的家庭,甚至包括她自己的母亲,也要怀疑她”是不是你勾引教授“。
性侵之恶,却要女性来承担骂名;被侮辱被损害,除非缄默不语,否则就要被怀疑被舆论加倍侮辱,似乎向来如此。
这是这部电影,也是这个社会症结最暗黑无解之处。
在电影的最后,还可以有教授败诉身亡,妻子赴台北开始新生活,遭性侵的女学生们纷纷发声。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呢?
有多少”寒蝉“未敢言语,有多少伤害含糊过去?
在这部电影里,女性是正向的,所以电影才会有温柔的和解,让方安昱重获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她与王老师之间的友情复苏,让林律师挣脱家庭的噩梦去台北重新开始,让白白和妈妈达成谅解。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身处弱势的女性如何为自己争取,争取公义,争取独立,在争取事业的同时争取幸福。
这种争取是倔强的,好像白白说”谢谢你没有跟他们和解“,又好像方安昱在法庭上愤怒的姿态;但是,它的内里又是柔软而温暖的,因为女性之间彼此的关爱,就好像这部主题阴郁的片子,用的却满是暖色调。
但是,正如现实中,李仁昉的原型未曾获罪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离公义,离完美的生活都还那么遥远。
还有多少未达成在等待我们去争取,在争取的路上又要历经多少孤独与不理解,多少破碎与眼泪。
又一个人跑去看电影 首映日切切等着下课 学校票真是有够贵的 不过千金难买爷乐意不是。
匆匆赶在开场前五分钟到 影厅意料外没有坐满 旁边坐着个两小时几乎没有停下说话的女生和一个同样一个人来沉默了一整场的女生 左右邻座真是高下立现...其实挺久以前就关注这部片子了 因为卡司实在让人有好感 预告剪辑也很精彩 开篇郭采洁真的好美 车窗 音乐 海岸线 沿海公路 环岛火车 大学 公寓 蝉鸣 标准的台湾电影景色 让沉重的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让人感觉那么压抑片子是真实故事改编的 刚好合了厦大的案子 以性侵为主线糅合了美丽湾拆迁和学运甚至影射到了陈水扁 理想的破败 家庭 不忠 亲情 友情 表面维系 每一个节点和细节都可以发现导演想说的东西很多 但是时长太短可能剪掉太多不够连贯不免看起来支离 需要分分钟跟上导演要表达的东西 幸亏我脑补能力还不错...不得不说戴立忍的衣冠禽兽演的到位 在办公室那场侵犯戏让好多女生倒吸一口凉气 以至李教授后来一出场就有私语 但说实话我没多大感觉 ...说说李教授 中年危机 理想受挫 生活如一潭死水 诸多不顺纷至沓来 于是他利用职权开始对女学生下手 发泄自己压抑的内心而越走越远 相对应郭采洁演的白白 从一开始被侵害而无助无望无比害怕 无意识自残 到后来得了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爱恋李教授而选择沉默蔡邕《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 鸣则天凉 故谓之寒蝉也。
寒蝉效应的意思是 每一个人面对恐惧或者挫折 不敢面对或逃避 而去掩盖后造成的效应 对于一整个事件来说 她就是那只寒蝉 代表了那些被侵犯而弱小的女性 幸而最后她勇敢站了出来 面对法庭的质问 面对自己的困顿 说出了心声 人要诚实地面对自己 存在才有意义。
嗯 法庭的辩论戏还是有看点的 贾静雯很出色 普通话在别的演员的台湾国语中显得非常标准 作为被告的妻子 在庭上维护李教授又质问李教授那种复杂的心情表达的很好 徐若瑄虽然有些地方表演的有点过激但台词很大胆 大陆应该没有导演有台湾这么敢拍。
庭上作证的女生口径一致 面对既定的事实选择了逃避作伪证 不过放在现实中很多人也都会这样选择吧 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却没有还击能力的人来说 接受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逃 差别只是自己知不知道而已。
”对于个人而言 其实片子要告诉我们的是 我们都曾是寒蝉 我们终究要面对那些我们逃避的人或事 但是无助的时候要相信 在你的背后始终有爱你的人 帮你的人 想要你好好走下去的人 所以不管现在有多黑暗多不堪 都是会过去的。
影片点太多 给我印象最深的可能是徐若瑄的戏份吧 她赶到球场看到儿子一个人蹲在墙边 对她说“你出门的时候比赛已经结束了。
”“妈妈对不起你...”他用小手拨开了她的乱发“但至少你来了。
”我承认自己泪点很低 看到这里哗啦啦哭了出来 王老师对徐若瑄饰演的方律师说你知道自己做不好妻子做不好妈妈你就离开他们。
可她何尝不想陪着自己的孩子 只是她觉得实现自己内心的理想 或者说作为律师的正义感 比家庭更为重要 丈夫责备她多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 挂完电话让她积郁已久的内心急需一个发泄口 所以才有了那场让人看着有点心塞的性爱场面 也许作为一个女人 一个妈妈 她是不合格的 但是作为一个朋友 一名有良知的律师 她深深地打动了我。
照旧留下看到影片结尾黄远抱着吉他唱完了歌 蓝天海洋 一切终会恢复平静。
完场的时候我听见几个人说根本没看懂 嘻嘻闹闹出门去了 而我却挂着眼泪心情沉重地回食堂给室友买了宵夜...
屈原的诗歌借男女情事隐喻正值意见,实在是再妙不过的手段,这二者同样的敏感、微妙、只可意会。
感谢他老人家给我们留下的光荣传统。
接下来的话,是我脑洞大开,失去理智下的呓语。
李教授曾经是一个像白白一样的反抗者,中正纪念广场上的热血青年和在美丽湾抗议的木宏都是一样的真心实意。
可当他在掌握权力后,很快的堕落成了自己曾倾尽全力反抗的对象。
他是独裁者的化身,拥有无法抵抗的力量,决定着你的命运,对你为所欲为,调教洗脑,而你对此几乎无能为力。
白白是第一只在雨天嘶鸣的蝉,她首先是一个被害人,然后是一个被裹挟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最后在王老师方律师木宏的帮助下,清醒的成为一个坚定地反抗者,我们姑且称这一过程为转化。
转化是艰难而痛苦的 。
白白的经历预示了所有先行者的命运:几乎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满满的恶意,少人认同,众叛亲离,太多人愿意以被害者有罪的逻辑来捅上一刀又一刀。
他们的命运大多数是悲剧的,只有足够强大并幸运的人才能够坚持下来并且告诉自己:世界是错的,我是对的。
他们是改变世界的火种,没有那第一声在雨天的蝉声,雨就不会停。
林律师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表,她与李教授是极为亲密的利益相关体,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催眠自己相信独裁者的谎言,并愿为维护他付出伤己伤人的代价。
同时希望反抗者们与独裁者停战和解,好好过日子(注意她在美丽湾事件中的意见)。
方大状是非常了解游戏规则的人,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与意志力,更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他们可以随时转换身份,今天是既得利益者的代理人,明天是反抗者的代理人。
社会需要这种人,他们可以如此轻易的开始或结束一场战斗,并能给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谈判条件,他们是润滑剂,是稳定剂。
可惜的是,表面风光的他们,对自己后院的那一把火无能为力,只好视而不见。
王木宏是未成熟而坚定的反抗者们的代表。
他单纯幼稚,又不了解规则,在这个游戏里是战斗力只有五的废物。
可他代表着某种希望,是一颗能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
如果他能够经历那么大的磨难后存活下来,他就会成为王老师。
王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高级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她是木宏与方大状的混合体。
了解游戏规则,意志坚强,手段高超。
幼稚的反抗者们经历了自我阉割之后就会成长为这种强大的中流砥柱,这是一个大侠般的人物。
他们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愿意与可争取的力量结成联盟,而又决不妥协。
如果没有王女侠,李教授的统治将会永远继续下去。
白白妈、小玲、利亚是被裹挟者的代表,是转化成功之前的白白。
小玲和利亚更是成为依附李教授而生存的人,她们通过身体交换得到音乐深造的机会,习惯这种生存方式,无法改变。
他们深陷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中无法自拔。
自觉或不自觉的维护独裁者,甚至成为帮凶。
他们无法面对自己曾经的伤痛,没有反抗的勇气,外部的世界太可怕,只有装作沉睡,试图再做一个美梦。
可他们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关键,真正强大的力量,一旦他们醒过来,世界将会改变。
一些同学和大众是不明真相者的代表,他们没有意识到独裁者的真实面目。
仍然喜爱他,乃至崇拜他。
人到齐了,他们开始碰撞。
李的出场已经是独裁者的形象,上课时“你们不是不可替代”的下马威更强调了他绝对权力掌握者的身份。
“听说李教授喜欢演奏不好的女生”(独裁者喜欢欺凌弱小)。
白白没有父亲,从小缺乏男性偶像与保护者。
本身又是一个文艺女青年,道貌岸然而又具有音乐家气质的李很有吸引力。
李教授是高明的职业强奸犯,注意他在以兽性情欲的后入式犯案的时候说的洗脑词:“你其实很漂亮”“我会帮助你,让你留在乐团”“我会让你的音乐充满想象力”“倾听你内心的声音,它知道你想要什么”“我会保护你”。
这几句话水平极高,其中既有威逼利诱,又有交换条件,更给了受害人以虚幻的安全感,为她留足了一线希望。
李是一个好猎人,白白是一个好猎物。
陷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她很快开始装睡。
圣诞节木宏的表白是唤醒她的第一声,无意识自残代表着白白反抗意识的觉醒。
一个人伤害自己的原因,要么是想惩罚自己,要么是想要唤起他人注意。
白白二者皆有,一方面,惩罚自己自欺欺人,无法追求真正的幸福;另一方面,以伤害自己的方式吸引外部力量的拯救。
她成功了,王老师第一时间以一个拯救者的身份出现了。
木宏打李教授的这一场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反抗者的幼稚与无力,也看到了不明真相者对独裁者的维护。
方大状以一则小小的新闻成功的勾起了白白身为女人嫉妒和不甘的微妙心理。
这是唤醒她的第二声。
她开始怀疑自己那被自我催眠出的爱情是否真的能够实现。
李教授拒绝了自荐枕席的白白,这是唤醒她的第三声。
独裁者的虚弱与恐惧让白白看到了反抗成功的希望。
方大状和林律师之间的交流极有默契。
在战斗开始之前,她们已经在为了彼此代理人的利益进行和谈。
这两个人不会要一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林律师对白白的攻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独裁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白白取代自己的地位。
最好的方法就是付出一部分利益,让她自动退出。
李教授和林律师在床上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独裁者离开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后会有多么虚弱惶恐。
独裁者与既得利益者需要彼此支持,一家三口才是真的,不是么?
庭审的过程是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各种势力粉墨登场。
我们看到了他们真实的表现。
这一过程极具戏剧化而又清晰。
我就不多说了。
电影的结尾理所当然的残忍而团圆,独裁者被报应收走,垂死挣扎的既得利益者无能为力,方大状坚持到底义正言辞,正义得到了伸张。
被裹挟的人质开始反抗。
结果是光明的,雨停了,蝉在鸣。
导演希望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如果李没有死,白白仍然会败诉,小玲和利亚不会站出来,在林律师的帮助下,李的独裁统治将会继续下去,方大状所能做的只是为白白争取到她的一部分权益。
短暂的退隐后,独裁者会继续抬头。
白白的自杀未遂和木宏的车祸,象征着反抗者将会面临的考验与严峻的现实。
而满是垃圾的美丽湾和那件被收进箱子里的毛衣,更让人感觉希望中的绝望。
除了命运和时间,没人能真的打败独裁者。
独裁者不下台,装睡的人还会继续装睡,清醒的人也只是白白清醒。
孤军奋斗的反抗者的命运从战斗开始就注定了失败。
除非,他们能叫醒更多装睡的人。
这电影的三个名字和某些角色都挺耐人寻味。
王老师和王木宏是像是导演王维鸣在人生不同阶段的自况。
无论是青春热血还是老奸巨猾,永远是意志坚定的反抗者。
白慧华的名字似乎颇有深意:纯洁聪慧的中华人民。
白白被白白干了一次又一次,还做着热恋的美梦。
电影在台湾名为“寒蝉效应”,是什么让人噤若寒蝉呢?
电影在内地名为:“不能说的夏天”,故事主线发生在十月十五之后,和夏天有什么关系。
在我们国家,这么多年,只有那一个夏天是不能说的。
电影的英文名为“(sex)April”,让我们想起那家名为april的餐厅。
“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哺育着丁香,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记忆和欲望,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风里”——艾略特《荒原》 所有的故事,都在这段诗句里。
鲁迅先生的铁屋子里,有熟睡的人,有清醒的人,原来还有一部分装睡的人。
感谢所有的主创人员,让我看到了 A Chinese Film。
也要谢谢木宏打开了窗户,让风自由的吹,蝉自由的鸣。
《不能说的夏天》公益放映会,与监制徐小明先生交流笔记。
1,片中法庭上,自诉人坐在一面单面镜面前,这种性侵案保护自诉人的做法在台湾也是三四年前才被社会公益组织、女性权益组织争取到。
2,电影除了想引发对反校园性侵的讨论,还告诉大家:权益是自己争取的,自己不争取体制是不会主动给你的。
3,当下社会好起来,被害者才会好起来。
4,方律师和王老师是一对。
5,妇女平权运动和美丽湾环保运动这类的各种社会运动都应是共通的。
6,当我们意识到一些东西,我们才可以去思考,我们才可以去理解,这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这部电影就是要给观众意识到一些东西。
7,电影也许不能让世界立刻变好,但起码可以与观众对话,片子不算激烈的大片,但我认为是有意义的。
8,片尾最感动一句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为弱势及妇女权益奋斗的斗士们!
立马泪崩!
无言的感动啊真是!
打算去支持一下票房!
9,片中有很多未叙之事,是希望给观众一点想象的空间,答案留在每个人心中,有些过程不拍或省略是因为导演团队的专注点不在某些事情上,这样做也希望观众能更关注受害者。
另:该片改编自真实故事,导演编剧监制研究了3年卷宗,我十分佩服这种拍电影的精神。
无论如何,我都十分支持这样承担社会责任的电影,我更愿意去支持这样的票房。
《不能说的夏天》。
我看这部电影,恰是秋日,别扭地,觉得不应景。
或许正是因为夏日无法言说,所以才待到秋日之时把苦痛言说,把伤痛释怀。
电影的名字如此小清新,扑面而来的是夏天的浪潮,呼啸的海风,蜿蜒的沿海公路的夏的标志,如此“台湾”.可是剧情竟然是说老师对女学生不轨的现象。
恰恰是这样的两种质感才调味出这样哀伤的电影。
小清新中和掉了敏感话题的沉重,这样的话题又给小清新带来了一抹苦涩,如海的味道。
白白,这样一个孤单瘦弱的女孩,是恰好适合独自一人的那个位置,一个人寂寞地听着音乐,一个人走在海边,一个人去上课。
郭采洁,很适合。
至今为止,我心中只有两个如猫一般的女子,一个是意涵,一个就是,郭采洁。
她们太瘦了,脸上最明晰的便是那双清澈的大眼眸,如猫抗拒世界,用自己的眼光打量世界。
我最喜欢白白奋不顾身地奔向海中,任浪潮湿衣沾襟,头被浪潮淹没,我能感受到那一份被海水包裹的窒息感,就像我以前的qq头像,无助,却自虐般地沉迷。
“你什么状况啦。
”“你不懂。
”“你不说我怎么会懂。
”喜欢白白的男生和她的对话。
欣慰有这样关心她的人。
我不会从电影中总结主题和观点,只是这样单纯的喜欢电影带给我的清新和夏的质地,狂躁的雨,忧郁的曲调,空旷的天台……看着看着是一种享受就好了,我仿佛身临其境。
“我想说说不出口,夏日的时光溜走。
”夏天总会过去,就像潮汐总会退下。
我不忍心看着白白被骚扰,可是她竟然以她的无以依靠为缘由,说:“我爱上他了。
”我恨这样的教授,让本灵的她变得封闭,绝望。
剧情其实很简单,但情感却很复杂。
教授的妻子为了教授的禽兽行为辩护,方律师为了白白和朋友分道扬镳。
法庭上的针锋相对,谁对谁非?!
就算赢了又怎样,伤害已经造成。
只是希望伤害可以中断,让他人少些伤害。
白白吞下安眠药,木宏车祸,结尾是残美的巧合,白白的脸苍白而又有着脆弱的美感。
结局用的文字打出来,任其想象,怅惘。
最后的蝉鸣颤抖着,是的,寒蝉效应,我不懂,但“寒蝉凄切”我想是不是指受伤人的鸣息呢,微弱却有希望,也激励着前行在拯救少女的斗士们。
欲说还休,如同受伤人,难以启齿,但愿她们学会坚强,社会的正义还是会站起来的。
我喜欢电影用清新刻画的氛围,喜欢喜欢……重回夏天,欲说还休……
1、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存在才有意义。
2、寒蝉效应:着重涉及个人思想、言论、集会等核心价值和自由权利的社会存在及其影响(负面)。
专指人民因恐惧于遭受国家刑罚或是无力承受所必将面对的预期损耗,就必将放弃行使其正当权利,进而打击公共事务、社会道德和个人信心。
简言之,就是害怕给自己带来损失而不敢发声。
太压抑了,好像就直接拿把刀砍了这个衣冠禽兽的教授!
是好题材,可这绵软无力的冲突演绎,要是没有李屏宾可让导演怎么过活,只看画面吧。
郭采洁,楚楚惹人怜。教师利用自身权势向学生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例子不胜枚举。作为弱势群体的一方如果不能勇敢站出来抵抗,只会被抽干扒光永无光明之日。
很多能深挖的点表达不够,人物关系里的爱和责任感来地太突如其然。情节和细节上也没有任何出其不意的桥段,那个男孩子最后在山路上开摩托,我和我的小伙伴都说他是马上要被撞了。这到底算个什么片。最后郭采洁。。。能不能换个发型
镜头很美,不过整个故事有点看着云里雾里,很多事儿没有交代清楚,故事讲的并不是很成功
郭采洁还是适合这种台式小清新的范儿...徐若瑄和贾静雯真是老了啊...完全不能看近景特写,那眼角...戴立忍好适合这种道貌岸然的变态教授啊...法庭戏真不能忍,竟然让俩律师一直用手指对骂 PS.为啥要安排哪个男孩撞车呢,没必要啊
郭采洁不能和戴立忍在一起是因为贾静雯也很漂亮~
题材是好的,但影片想要探讨的议题多而杂乱,本来应该最具震撼力的法庭戏两位女律师的表现尤为薄弱,后段又稍显矫情。
每个人不是活的歇斯底里就是哀怨层生,基本上还是犯了剧情凌驾于人物的通病。
和等一个人的咖啡相比,它简直太棒了
男孩的结局没有必要,台湾腔让庭审戏很文艺,为社会意义三星
看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找來看,好題材,可惜野心太大,支線太多,一團亂麻
这么好的一个题材最后搞得那么温情也是醉了
法庭戲太兒戲;李屏賓又拍火車
假模假样的台湾庭辩,称为女性呼喊,却许多显得更三观不正。香港《圣诞玫瑰》,再多的温也挡不了世界的寒。
看过真实事件的深度报道,再看电影还是觉得抑制不住的残酷。卡司演技很棒,摆脱花瓶影子的徐若瑄和仿佛在演自己的贾静雯,以及郭采洁的可塑性。王老师和方律师隐秘的百合副线是神来之笔。美中不足的是法庭激辩因为感性而显得凌乱,车祸桥段也画蛇添足。那些不能说的,不要逃避,真实终会给予回应。
原本以为是小清新爱情片,结果是性侵+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无意识自残+法庭激辩+三个女人的救赎与被救赎,导演的处女作好有野心,只是人物太多格局太大背景太乱让片子看着重心总在换感觉散乱,但好在故事和画面都在期待之上。
徐若瑄和贾静雯两大美女法庭对决戏弱爆啦,郭采洁的女大学生仍然是小时代范儿,戴立忍是唯一表现尚可的。说是台湾第一部关注校园性侵的电影,但是拍得十分十分单薄。台东的田野山脉和海岸印象深刻。
大概我还是更喜欢熔炉里面纯粹的善恶与黑白,这部电影里面几乎所有主线人物都被贴上了好坏正反之外乱七八糟的“病弱”“懦弱”“理想剥夺者”之类的属性,性侵跟美丽湾拆迁并行也不知道想感动谁…顺便法庭戏用力太过了,双方律师又是吼又是哭重音刻意到不行这是刑事法庭不是过家家好吗
心疼木宏 法庭戏感觉像是在玩啊 又不是辩论 谁厉害就听谁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