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到深秋,皮肤开始干燥,于是睡前新加了个项目——泡脚之后用植物油自我按摩。
感觉一个人自摸的时候听爵士乐似乎小资得有点儿矫情了,因此选择了这部中国版的《欲望都市》让耳朵去消磨。
前晚我发现自己的按摩热情有所下降,原因是我的双手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厌倦。
或许是受此片的影响,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对自己的身体尚且如此,何况他人?
到底两个人的激情期是多久?
都说婚姻七年之痒,真的就是确切的七年么?
刨去其他,单从sex life这方面来看呢?
于是我仅以自己所知道的做了如下计算:A. Cosplay1. SM 2. 女仆 3. 兔女郎 4. 教师 5. 女学生 6. 医生 7. 护士 8. 女儿 9. 老妈 10. 脱衣舞女郎 11. Office lady 12. 公主与海盗 13. 美女与野兽 14. 女警和小偷 15. 人体盛宴 16. 偷情男女B. 场景1. 自家(包括床,客厅沙发,浴室,厕所,书房,厨房,阳台这七项)2. 车里 3. 海边 4. club厕所 5. 宾馆 6. KTV包间 7. 公园 8. 电影院 9.别人家技巧体位之类的比如正常体位,69,冰火,爆ju,Ru交,艳舞,捆绑,蒙眼,咬毛巾之类的都可以放到角色扮演里面,所以就不算在内了。
排除某项cosplay不能在某场所表演的弊端,这样排列组合一下,16X15=240。
假如人体盛宴可以分不同事物几次进行,假如你要勤加练习,再假如你对某种组合钟爱很久,那我们就让激情的次数翻倍再增多,索性变成600次。
那么一年通常是53周,女人有12周不可以,那么一年能做的就是53-12=41周。
假设把最初的疯狂期排除,或者和身体疲惫心情消极,怀孕生子不能做的时期中合。
一周2次,每次1炮,那么就该是41X2=82次,600/82=7.3年。
果不其然,七年之痒不是假的。
(在此希望广大男性朋友们原谅我算得很节省,我并不是低估你们的能力,而是我不想看到更短的激情期。
)那么我该怎么去持续我们的激情呢?
怎样去保鲜呢?
我纠结着这个问题睡去,清晨洗澡时水冲到脑袋上击打出了答案。
可以通过增大各项的项数去扩大总数,cosplay貌似就这些了,但是场景可以通过旅行去变换。
如果身体疲惫,还可以拖延期限,反正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有的是时间。
旅行中遇到各种各样困难,两个人一起去克服还可以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如果你觉得你们的生活无趣,就别在忙于工作了,还是去旅行吧。
尽情投入到旅行中,把生活中的琐碎统统忘掉。
想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人在旅途和生命列车的理论。
伴——一人一半,婚姻或许就是两个人合成一个整体在人生的旅途上同行。
我很讨厌那些人说什么婚姻就是责任和义务之类的话,如果没有爱,你负起责任是会很痛苦的,更不会去想给婚姻做保鲜。
现在我还很年轻,不懂得婚姻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嫁给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想要孩子,也不是很想结婚。
但如果我想嫁人,那个人必须是我非常热爱和他结伴四处旅行冒险的那个人。
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我赌定我们不会抛下对方自己走人。
恩,如果说人生是最大的旅行,恋爱是一场赌博,那么婚姻则是最大的冒险。
片中一向爱冒险的毛纳最后不就是加入了婚姻这场探险之旅了么?
"叮当.听着礼堂的钟声我们在上帝和亲友面前见证这对男女生就要结为夫妻不要忘了这一切是多么的神圣你愿意生死苦乐永远和她在一起爱惜她尊重她安慰她保护着她两人同心建立起美满的家庭你愿意这样做吗?"在我回答完"Yes, I do."之后,我会对那个他说:“亲爱的,我们出发吧!
”
《好想》看过许多次,每一次的体会都有所不同。
剧中的四个女子,或许就是演绎了都市女人的四重不同的性格。
那些所谓的浪漫以及疯狂,是一场瘟疫,或者说成是水痘更为贴切,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结果只有两种,要不痊愈,或是死亡。
没有谁有能耐存活在病痛之中。
可以恋爱真好,那些抓住又抓不住的,才是真的。
36集看下来,只中意一句台词:“应运而生”。
时隔多年,这几天又刷了一遍剧。
这遍看到谭艾琳和张芊芊最后的对话后,细品竟有以往几遍未曾发现的点,编剧没有用狗血剧情,而是用平静的对话道出了出轨的本质。
以下有剧情透露,角色分析基于个人理解,全剧看完后食用为佳。
谭张二人最后的对话发生在张伍离婚后,谭陷入无限自责,把二人婚姻破裂的原因归结于自己。
此后谭遭遇“报应”。
其实就是恰好遇上了倒霉事,只是她无法放下自责的心结,所以她去找张芊芊表达歉意。
在她们最后的对话中,张芊芊说谭不应该来找她,也不应该说道歉的这番话。
这是为何?
初次看,以为张是:“已经是婚姻破裂的事实,无需多说什么,都有各自的新生活” 这样的意思,其实还有一层意思。
前序剧情中,我们和谭是一样的视角,默认张芊芊不仅知道谭和伍曾为恋人,而且早已发现了二人出轨的事实。
剧中有多个场景暗示:张邀请谭做电视节目,谭盛装出席却被放了鸽子,我们和谭一样认为这是来自张的挑衅;伍和谭电话时,张怀疑的眼神;伍和谭深夜在车中幽会,被另一辆车中的张目睹;伍驾车,载着谭最后谈判时,张开车超车示意他们停下,最终酿成张的车祸。
大多数姐妹帮一样,把张芊芊当作公敌。
当然也有观众认为张对谭伍前缘并不知情,她才是最无辜的;也有观众认为张是明知道谭是伍的前女友还邀请她“把关”。
无论怎样,自从谭得知张伍即将结婚后,她感觉到她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两人的身影。
其实不是城市太小,而是自己始终放不下前男友伍岳峰,还在较劲。
因此,不是她自己被针对,而是她一直针对张伍二人。
她和伍双双出轨后,她一边怨恨自己,一边出轨。
最后对话里,张说她本来想开车撞向伍的车,看到副驾坐的是谭,她才示意伍停车。
初次看以为是张克制住了一时冲动。
再看发现可以理解为,张并不知道和伍出轨的是谭。
或许在张心中,谭作为独立、知性的才女,不是会当三的人设。
示意伍停车,在这里只是想让他停下,问清楚是怎么回事,当然在隐喻上则是让出轨二人及时刹车的意思。
张的车祸撞醒了谭,之后谭顺利成章地认为因为张撞破了谭伍出轨的事实才选择离婚。
其实谭最后去找张,向她道歉反而坐实了出轨的事实。
这里谭把自己看得很重要,道歉是放下自己的心结也是对张有个交代。
而张选择和伍离婚,并不是伍出轨了谭这个人。
昏暗的夜色下,张或许根本没看清和伍偷情的是谭,她是无法忍受出轨而及时从婚姻中抽身。
谭从来不是这段婚姻的加害者,甚至伍的出轨对象不止谭一人,或者说没有谭,伍也会出轨他人。
谭的自责并不重要,因此到最后张也没有接受谭的道歉。
这个场景或许也在说,张离婚的同时快刀斩乱麻向前看了,而谭还陷在过去的情感纠葛中。
在此剧中,出轨不是狗血剧情。
借由谭张二人最后平静的对话,可以看到出轨的本质。
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是对感情的约束,如果一方破坏了协议,就是需要抽身的时候,这与第三者是谁无关。
剧中伍的两个前妻都做出了非常果断的选择。
所以女性一定要独立自主坚强,要有从一段婚姻中及时抽身的资本和勇气。
最近因为那英的表演片段成为了一个流行梗,让我对这部二十年前的剧产生了兴趣,当我查到这部剧的名字叫“好想好想谈恋爱”时候,我不禁嗤笑,抱着好奇的态度开始观看。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开始看我就停不下来了,因为这部剧简直是太超前了!
剧中的四位女性用各自的角度来表达对爱情的看法。
每一集的旁白仿佛是一个论点,然后由她们经历的事件作为论据,但是编剧还会给观众们一个疑问,这件事一定是这样吗?
这样一定是正确的吗?
可能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但是现在看来很多话题是当今时代热点,甚至可能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寻找爱情或是否要拥有爱情的过程中,她们还体现了朋友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复杂的关系。
剧中的四位女性主角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人群,但是不只是她们,他们身边的朋友、亲人、同事等等社会关系都是我们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或已经遇到的人群。
既然是性格显著的人就会有缺点,编剧从不会因为她们是主角而塑造每个人的完美形象,她们的另一面是被完全的大胆的显露出来,然而作为一名观众的角色,当她们做出不被我们满意的决定时,我们可能会谴责,会质疑,会对这个角色产生怀疑,但是这反而会让我思考,如果我是“她”,我能保证我做的选择一定是对的吗?
不仅如此,不谈内容,这部剧的穿搭,妆造都是很时尚的,因为放在现在看我觉得还是美的,不过时的,并且语言很“真实”,情急的时候会有一些修饰语,这反而更加生活化,让人物更加饱满——我是“人”,而不是在歇斯底里的时候还保持优雅君子的“完美角色”,他们的演技更是不用提了,我认为没人看了会说演技不好。
回到最开始说的令我感到有些可爱和震惊的剧名“好想好想谈恋爱”,看到这个名字我最开始单纯的以为她们都是爱情的信徒。
但当我看了这部剧之后,第一集就否定了我这个观点,到后来我才真正理解了这不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会出现的想法吗,单身久了不由自主的会跟朋友说“好想谈个恋爱啊”,可当谈恋爱的时候偶尔又会有“md谈恋爱真麻烦”的想法,在经历了感情的挫败之后,会伤心会流泪,心想“爱情就是狗屎,搞钱才是王道”,然后隔了好久的空窗期又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好想谈个甜甜的恋爱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觉得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有想法(如果你没有那就是少部分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认为而已)。
有人可以把渴望爱情大大方方的说出来,有人将渴望爱情默默放在心里,有人是否定爱情的、不相信爱情的,但是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节点,就真的没有产生过对爱情的向往吗?
总而言之,这部剧如果放在现在来拍很多话反而不敢说,很多事反而不敢做,甚至有些台词会被抨击为“女权”。
这部剧的敢和真实让我震撼。
或许不经意间,你就是这部剧里的某一位女性角色,或许不经意间,你就是这部剧里的男性角色。
其实我是觉得这剧不错,好就好在,这剧看起来就跟爱情,或者说跟谈恋爱本身一样,句句台词都好像在下结论,句句也都没有能完完全全贯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其实,说过了也许只代表刹那的感悟,一转脸还是被现实打回原形。
大声喊出来一句好想好想谈恋爱,好像谁存心害你不让你谈似的,谁也没拦住谁,都没闲着,与其说好想谈,不如研究研究怎么好好谈。
简单说吧,这个电视剧挺特殊的,简化了很多东西,场景固定化,对白舞台化,女人类型化,男人妖魔化。
同时把简化后让出的空间留给了那些宣言和结论,从而,全部剧情就这样围绕一个个的宣言和结论支架起来,必然,也让人觉得这剧打根儿上还是有点做作的,为了一个与爱相关的结论而编造出一段段尽可能合情合理的故事。
谭艾琳是知识女性,开书吧,做优雅状,经常穿不带袖子的上衣,貌似还出了一本润物细无声的书,可惜失败也不因为知性的光芒绕着你走,女性所有可以被利用的软弱统统在谭艾琳身上得到应验,典型的说别人能耐到自己就掉链子。
当剧情发展到她再次扑到前男友怀中狂吻的时候,我对这个角色的失望已经如滔滔江水绵绵不断——回心转意可以,破镜重圆ok,但起码你俩得都是单身吧?!
难道不明白在“搅和不清”这个问题上,给男女留下的后遗症是完全不同的?
失败如果有冠军,金牌非她莫属。
黎明朗是遇事儿爱说我靠的女强人。
通常弱智的思路是,强悍的外表下必然是脆弱的内心,好像坚强成了最丢人并且最虚伪的事儿,只不过,男人玩色厉内荏路线还能解释成性别决定的需要——外强中干总比里外都软塌塌的强吧——可女人,如果你敏感细腻丝绒般柔软的内心不遭人待见,那剩下个强硬的外壳,谁愿意去戳你?
陶春是结婚狂,结婚不可耻,但是到狂的程度就招人烦了,多大一件事儿啊,用得着满世界咋呼么。
智者怀揣目标时从来不高声喧哗,大财小财闷声发。
她可好,动不动大呼小叫,智商低的一塌糊涂,没有一件事儿在别人支招儿出主意之前能办好的。
偏偏这样的人想死了结婚嫁人。
男人们,给我个娶这个笨女人的理由吧。
毛纳不是一般人,毛纳是妖精,是女人的高境界。
她自己也一直以爱情高手自居,口口声声说自己谈的是恋爱不是爱情。
好吧,每次她得意洋洋的扬起爱情胜利的旗帜的时候我都替他捏一把汗,要知道简单的道理是,你可以在同一时间玩弄所有男性,也可以在所有时间玩弄同一男性,蛋是,咱不能在所有时间玩弄所有男性吧?
男性是PSP么?
爱情本来不是打仗,要个意淫的常胜将军有个屁用。
可好,临了就毛纳下场最好,我说编剧,这是在鼓励姐妹们都敞开了造么?
剧集是站在女性立场上的,所以理所当然的,各种傻老爷们儿按照剧情需要浓墨重彩的带好脸谱出来丢人现眼,逼男恶男猪头男,文青大款装逼犯。
好像变态和弱智都是传儿不传女。
看着一个一个男子(安妮对这个词有极大贡献)在完成了剧情说事儿的任务之后黯然离场,我真想说,既然男人们操蛋的如此显而易见,那我们继续操蛋下去好了,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一拨犯贱的女子们首先爱上我们的操蛋,然后就是一拨一拨又一拨……剧集里的女人分成了四种,可是哪种也没见少了糟心的事儿,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暗示观众,你是啥类型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碰见啥类型的人。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种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有很强目的性的,类似人间指南,到最后红花配绿叶,美女配色狼,反正都有个归宿吧,结果看到后来发现四个女人遇到的,跟一个女人遇到的区别不大,碰到屁大点儿事四个人也要开个常委会,一开会都特明白特能说,一散会单独行动就五迷三道。
人能分四种,可爱情分不出来。
同一堆女人,同一堆梦想,四个人在感情里抛开不一样的面孔又有多大差别,谭艾琳不是陶春,但她不想结婚么?
陶春不是毛纳,可是她不想在男人面前赢得主动么?
毛纳不是黎明朗,可妨碍她一样强硬的做派了么?
黎明朗不是谭艾琳,可她一点也没少了那些静悄悄的内心独白。
k歌之王唱过“谁人又相信一世一生这肤浅对白,来吧送给你叫几百万人流泪过的歌”,站在人类这个层级上,一句歌词都能感动无数生命,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共鸣,爱情不是什么小众的事儿。
真有那么独一无二非此即彼仅限于一男一女能理解并享受的爱情存在么?
我不知道,可能对于一个人来说,爱情就那么一种吧,其他的,基本上都被我们当成笑话来看了。
http://caotieou.com/?p=451
这部电视剧首播的时候,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学生。
再看这部电视剧时,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待业青年,也有了感情经历。
我一直在思考,我究竟更像这四个女人里面的谁?
想来想去,好像我身上谁的影子都有那么一点吧。
陶春是个少女,她的爱情是纯洁的,不含杂质。
谭艾琳是文化人,她的爱情既要理想又要接地气。
黎明朗是女强人,她的爱情要和她的事业一样,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而毛纳,她的爱情最没有样子。
面对爱情时,她是最勇敢的战士,也是最坚定的逃兵。
也许大多数姑娘都和我一样,找不出哪个形象最接近自己。
我们多数都有像陶春一样的工作,像谭艾琳一样的感情经历,像黎明朗一样的性格,像毛纳一样的风情。
但我们却又没有陶春那样的纯真,谭艾琳一样的郁郁寡欢,黎明郎一样的粗犷,毛纳一样的勾人情欲。
所以电视剧是电视剧,人生是人生。
我们的性格永远没有剧中人那样极端,经历却永远比电视剧中还要奇异。
毛纳给另外三人写的信,实在动人。
无论如何,我也没想到毛纳是四人里最早皈依的。
她皈依了婚姻,更皈依了灵魂,皈依了爱,皈依了她心里的原始渴望。
是啊,这个女人,她换男朋友的频率比换衣服还勤,怎么突然就结婚了呢?
因为她说:“我只能用玩世不恭的方法伪装和抵御内心对爱和幸福的渴望。
”大概每一个经历相似的人,都知道她话背后的含义吧。
毛纳说她们四个都太不容易了。
这四个女人,每天都忙碌着约会,失恋,聚会,发泄,然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反复。
她们不是闲的无聊,是永远找不到爱的彼岸。
陶春最天真,她爱就爱的纯粹,爱的忘乎所以。
可她太理想,太不切实际。
所以只能愿上帝保佑她,遇到一个十分相爱的人。
黎明郎爱的最痛快。
说爱就爱,说断就断,也许是工作太忙碌精力有限,她只想要一个完美的人。
但她不懂,人无完人,就好像她对马小冬的问话:“我太自以为是,是吗?
”毛纳是个精灵,她好像有着神奇的魔法,每一个男人都愿意为她神魂颠倒。
可也许是得到一切太容易,她从来不珍惜。
谭艾琳最苦情,每一次都爱的虔诚,却遇不到对的人。
一把年纪,本来应该是理智面对爱情的时候,却依然在伍岳峰这条阴沟里翻了船,不止一次,却乐此不疲。
这四个人里,谭艾琳的经历最接近大部分姑娘。
每一次都用心爱,却被辜负。
不是我们太傻,而是对手太强劲了。
伍岳峰那种男人,颜值阅历财富风情都太理想,没哪个女人不动心,他的莺莺燕燕太多,所以他绝不甘心为了哪只百灵鸟放弃整个百鸟之林。
他的爱说不真切太绝对,毕竟他付出时间和金钱给女性;说太理智太不公平,他也为了谭艾琳发疯歇斯底里。
可是他还是太自私,他的爱归根结底不过是爱他自己。
他对谭艾琳或许只是想在需要时想起,在寂寞时填补。
可他又太高高在上,能懂他愿意陪他为他付出的女人。
他能看上的,太少。
他太明白了,只要自己想要,就一定有人给,所以他可以选择要谁不要谁。
谭艾琳最后拒绝了伍岳峰的要求,她终于明白有些人的秉性改不了。
伍岳峰就是那样自私地爱着自己,他的新鲜感他的不满足他的回头他的离开,都不过是因为他总是那么爱自己。
想明白这些,谭艾琳应该可以好好去爱一个真正值得自己去爱的人了吧。
祝她好运。
陶春婚后的生活才是她痛苦的开始,却也是她获得幸福的起点。
婚前太多问题的缺乏沟通,一度让两人闹到要分居。
可是后来两人才明白,原来爱是解决一切的办法。
如果可以,这天下的女孩应该都像陶春一样来获得幸福。
因为她心里从来看不见人性的阴暗面,这样多好。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的像个孩子一样简单纯粹。
黎明朗最愿意付出。
她居然为了男朋友打扮得青春无比,连谭艾琳都没认出来。
她也为了马小冬接纳了朋友的小孩来家里住。
这个敢爱敢恨的女人,最坚硬却最脆弱。
这样一个工作上从不失败的人,却被囊肿脚伤咽喉伤痛打败,每次这种脆弱的时分,都无比需要一个人来照顾,就好像今天的我。
她啊,就算事业上再成功,生活上也是个需要被人爱被人照顾的小孩子。
毛纳早就修炼成精了。
他就好像是住在男人心里的心魔,她一个眼神就拿下一个男人,一个动作就招来一群蜂蝶。
可她从没想过要靠岸停泊,谁拉她上岸,她就远走四方。
要立地成佛,只能她心里想明白一切才可以。
也许,大理就是一片让人想皈依的圣地吧。
女人们想明白了男人是岸。
那男人们呢?
伍岳峰自私,马小冬被动,郑凯逃避,周海啸实在。
没人有错,只是也许他们不合适。
不管男人女人,要是太清楚太明白自己要什么,其实也不见得是好事。
这四个知识女性也是棋逢对手。
这些男人有的在衡量,有的在计较,有的在懵懂,有的在自欺欺人。
不过这也许就是我们女主角爱他们的原因吧?
毕竟他们才是有趣的人。
四个女主角选的太好,就连非科班的那英也算是演出了黎明朗的干练,当然台词是硬伤。
蒋雯丽对谭艾琳的拿捏不能再好,情欲纠结都在戏里。
罗海琼的角色看着简单,真把一个小少女演的独立又咋咋呼呼也不是容易事。
梁静呢,就算毛纳不是美女,你难道不爱她么?
这部戏里基本除了主角,各个男配也都选的太好。
个个都是戏骨的料。
好多里面的男演员,跑过龙套之后都去别的戏里面挑大梁了。
戏说完了,再说说配乐。
据说配乐是窦唯。
除了对民谣嗓的许巍无感,我简直爱极了这戏的配乐。
最后毛纳的信里配的那首,也是乐如其名了。
而我最爱的细节设计,也在那里:两个人历尽辛苦登上了雪山顶,交换了戒指。
这就是只属于两个人的婚礼。
这也是婚姻的真谛:共苦之后同甘。
“她说一个女人再无法无天,她的法是男人,天也是男人,这是和宇宙一样无法更改的,你得安于这种至上的安排。
”
欲望都市是调侃的喜剧,整个基调是轻松的,因为当时美国人特别是女人的独立和自我意识觉醒,爱情和婚姻不再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女人可以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好的友情世界。
但这部剧从主题曲开始就有沉重感,让人感觉到一种压抑和沉重。
前面的剧情其实本土化的很不错,结果结局大败笔,本来欲望都市就是女权意味很强的作品,毛纳这个角色也是四个人中女性意识最强的,原版里到最后都是独身一人,潇洒人间,结果这里变成了男权的拥护者,联想起现在女权在我国的处境,多出了几丝讽刺意味,放佛一个女人人生所有的意义都是结婚,我看不懂编剧这样的安排意义何在。
我并不是田园女权一味反对婚姻,单身和结婚都是一个人自己的选择而已,自己为自己负责,不后悔,不埋怨,自食其力,我觉得就可以了,就是平权了。
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世界,不管人数多少。
不伤害别人,不凌驾控制别人,就是值得尊重的。
如果周海啸是毛呐的真爱,那我无话可说,但是总觉得毛呐是想安定才找他,这点让我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在中国电视剧里显得尤为珍贵的角色还是被结局给毁了。
这部剧最令人闭嘴精咽的是剧中超级前卫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关怀了,放在如今也是吊打一众思想过气的国产剧。
然而结局编剧突然否决掉前面所有的女权思想,对大男子主义投怀送抱,俗不可耐。
就让我勉强相信是为了过审而编出的连篇鬼话吧。
十多年前,第一次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我才二十来岁,当时觉得,天呐,原来三十岁的女人的生活可以这么精彩,好羡慕她们我觉得我的爱情观和生活观受了这部剧很大的影响终于,我也到了这个年纪,这十多年经历了恋爱、结婚、离婚,突然发现人生也就那么回事儿,而我没有成为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我对爱情没有谭爱琳那么执着,散了也就散了;我对婚姻没有陶春那么执着,甚至我对结婚是没什么兴趣的,一切不过是顺其自然;我没有像黎明朗那么爱憎分明,喜欢不喜欢也不敢直来直去;也许我更想成为毛纳,可惜段位不到,只能暗暗羡慕;而我最后成了一个独立的宅女,哈哈哈我更想称自己为自由主义者,或许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吧
《大秦帝国》后,我开始闹剧慌,重新看了一遍《好想好想谈恋爱》,十多年前的电视剧了,曾经号称中国版的《Sex & City》。
第一次看时还在大学,当时吸引我的是这四个闺蜜无坚不摧的友谊,其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除了对谭艾琳开书吧的美好生活心生向往。
再次看,刨除当年的服装造型和化妆不说,里面的主演包括蒋雯丽在内,都略显用力,可是里面的戏文情节,如今真的印证了我现在某些时刻的心境。
谭艾琳、毛娜、陶春、黎明朗这四个宛若战士般的女子,在寻爱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一次次受伤,又一次次卷土重来,执迷不悟地奔赴下一场爱情的盛宴,只是仍然前途未卜……她们是勇敢的,可是在爱情和命运面前,她们又是那么的无力与微不足道,被这个翻云覆雨手,玩弄在股掌之间、不得其法,于是更加深了她们对爱情、对理想另一半的热切渴望…… 电视剧的结局并不完美,出乎意料且有些差强人意—— 谭艾琳,在情难自禁的插足伍岳峰的婚姻后,终于可以成为左右他人生和生活走向的那个决定因素时,可是却没有给伍岳峰一个留下来、不去美国的理由,拥抱着和他诀别; 黎明朗,在遇到那个她认为给她最后一次爱情机会的男人后,却因为一张曾经“骚扰”过她的黄色光碟,使这个男人落荒而逃,吓走了这个难得的梦中人; 大众眼中最最正常人的陶春,历经磨难终于结婚,可是近乎完美的老公却不能给她一个健康的孩子,于是万分挣扎后,她妥协在这个不完美的婚姻中; 曾经最游戏人间的毛娜,出人意料的又跑回了大理,嫁给了餐馆小老板周海啸,不知道这个曾经及时行乐的不婚族,最后是嫁给了爱情还是嫁给了生活,亦或者最终被孤独打败…… 毛娜说她们是一群“没有彼岸的单身女人”,可是她最终结婚了,踏实而宁静,她说:回想过去仿佛一条湍急的河流,她终于涉河而过,到达彼岸。
我现在的状态大概也算是这一类不得靠岸的女人吧,张牙舞爪,强硬的外表下,脆弱而敏感……突然想到我大学的毕业论文主题写的是女性意识觉醒,这大概也是我的“命中注定”吧,我依然在这个尴尬的、时时刻刻被催婚的年纪,依然故我的坚持着“没有该结婚的年纪,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我也如同剧中人一般,不知前程如何,只是不愿打消自己对爱和幸福的眷恋。
我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也去了大理,如今我又突然想回大理了,可是那里是否能如毛娜般幸运的有一个“周海啸”在等我呢……
十几年前,还在上初一的我,看着电视机里四个女人语速飞快的讨论着“苹果恋爱机率论”,这是我懵懂爱情观的启蒙,记得那时候我最喜欢无拘无束的毛娜,她简直是我的最崇拜的女性形象,她性感迷人、豁达洒脱、个性十足,每一段恋爱都谈得惊心动魄,而谭艾琳在我心中,只依稀记得她是个麻烦且多事的阿姨,其他的都忘了了,但“苹果恋爱机率理论”却深深印在我的心上,贯穿了这么多年的我的所有恋情。
前两天看到那英的一个访谈,她和蒋雯丽坐在一起亲密无间,咦~这样的组合好熟悉,鬼使神差的点开了这部剧,见鬼了,我一分钟都舍不得快进,仿佛心中有一扇尘封的门被打开,她们四位主演拍摄时都30+,真美啊,突然有个瞬间我期待我的30岁,尤其是谭艾琳,举手投足的优雅吸引着我,但她对爱情的期盼、对武岳峰的痴迷、对自己没出息妥协的憎恨…现在的我是如此感同身受啊,“人一生只有一次真正的爱情”这句话像一把利剑,刺穿我的心,我是不是也已经失去这样的机会了呢?
想到这句话真让人绝望呢。
小时候有个片段我印象极深,艾琳跑到武岳峰楼下声嘶力竭的叫喊着,这一幕让我觉得这阿姨简直疯了,我要是男人肯定会避之不及的,现在的我才明白,我简直就是她的翻版,有这么一个人,他是那么的有魅力,他的出现让我感觉呼吸都是幸福的,昏天黑地只想无尽缠绵,但他也总是能不费吹灰之力的瓦解我的理智,失去自信,曾经从不认为会被男人左右自诩爱情高手的自己,在真正的爱情面前像个谨慎、敏感、可怜的女人。
脑子里理智和情感相互撕扯忍耐,生怕自己哪天绷不住,但最后还是被土崩瓦解,被伤得体无完肤,看着剧中的艾琳就像看着我自己,编剧仿佛窥探到了我的生活一般,让我胆战心惊又感同身受,多么奇妙啊,再次看完这部剧,真有种住隔壁房间花样年华的姐姐们,结束一场旷日持久且精彩纷呈的唠嗑,心中有些畅快也有些黯然,有些不舍也有些释然,我喜欢其中释然的部分,我不知道这份释然能维持多久,但我知道我该好好爱自己了,也许我的另一半苹果在等着我。
我到现在还记得初三时候李想这么评价‘中国闷骚版色欲都市’,精辟!
台词多经典啊
建议焦虑型依恋和抖m反复观看谭艾琳和五月风的戏份,并熟背黎明朗骂谭艾琳的那些话。
结局的颠覆,成就了它的翻拍
特恶心
美剧本土化的成功范例。当然基于主流媒体的本土化也就意味着思想意识上的严重局限性。几个女人虽然能说会道,与异性交往效率甚高,但其实都是外强中干心智上远没有我们预期的独立成熟。与欲望都市形式上最大的差别是故事的叙述者一直在四人中轮换,但只有蒋雯丽的旁白听起来是舒服的,太舒服了
虽然是抄袭的。不过,拍得很好呀。
虽然是模仿欲望都市,但只保留了模式框架,改编很好,罗海琼演得春桃太可爱了
仿的欲望都市 融入了中国国情
中國版的sex and the city.
最后10分钟是屎
中途弃剧了。这个剧怎么评价会这么高呢?剧中的四个女主角,一个比一个作,没有一个是可爱的。事业上的女强人,可以独立有主见,并不是一开口就要像吵架一样。如果真的这么有事业心,也不会一单身就满世界的想要脱单。原本是成熟知性的代表,却一次次像个跳梁小丑般地深陷感情泥潭,又像泼妇一样的失去理智,甚至在感情之中也不懂得经营之道。一个女人想嫁人很正常,可也用不着搞得毫无尊严吧。享受人生的态度是可以的,可我实在不认为换男友如换衣衫的生活有什么可打动人的。 这个似乎是标榜独立女性的剧,却充满了对大龄未婚女性的讥讽和鄙视,实在让人很不舒服。原本这个题材可以拍的感人、励志,或者发人深省,却非要把人的生活演的一地鸡毛,再加上一听就让人头疼的片头片尾曲。。。这就是男性视角下拍出的女性题材的剧吗?失望至极。
典型都市时装剧,模仿痕迹较重,总体一般吧…
加个半,一帮老女人的意淫。特别讨厌罗海琼。
谭艾琳和伍岳峰的戏份看见都烦,特别他俩后期偷情那几集,简直了结尾气死我了,还“男人是女人的天,女人离不开男人”编剧搞什么东西,严重烂尾,你还不如把毛娜写死呢烂结局烂结局,男权主义者别写女性题材,我看了半个月不是让你结尾来恶心我的
虽说是欲望都市的中国版,但是剧本确实不错,台词经典,女人必看
结局太恶心了,“女人的法是男人,天也是男人,宇宙无法更改,女人要安于这种至上的安排,男人孕育了女人”让里面最叛逆最不传统的女主结局说这样的话,真的把人恶心坏了,好好的电视剧为什么要喂屎给观众。前面用几个女主如何新时代如何独立把人骗进来,最后再给人当头一棒,32集都白看了,早看到这段话,肯定不会点开这部剧
看过欲望都市再看这个就没味道了
虽然抄袭sex and city痕迹很明显。
不少观念放在现在这个时代真的是歪理邪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