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盛开

Kirschblüten - Hanami,快乐的伤逝(港),当樱花盛开(台),当樱花盛开时,樱花开,Cherry Blossoms

主演:艾尔玛·韦伯,汉内洛勒·埃尔斯纳,入月彩,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纳嘉·乌尔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英语,日语年份:2008

《樱花盛开》剧照

樱花盛开 剧照 NO.1樱花盛开 剧照 NO.2樱花盛开 剧照 NO.3樱花盛开 剧照 NO.4樱花盛开 剧照 NO.5樱花盛开 剧照 NO.6樱花盛开 剧照 NO.13樱花盛开 剧照 NO.14樱花盛开 剧照 NO.15樱花盛开 剧照 NO.16樱花盛开 剧照 NO.17樱花盛开 剧照 NO.18樱花盛开 剧照 NO.19樱花盛开 剧照 NO.20

《樱花盛开》剧情介绍

樱花盛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鲁迪(艾尔玛·韦伯 Elmar Wepper 饰)和杜莉(汉娜萝蕾·艾尔斯纳 Hannelore Elsner 饰)是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但噩耗突然来临,杜莉得知鲁迪已经身患癌症且无救治希望,于是暗自隐瞒实情,说服他一同回到柏林,完成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到了柏林的两位老人发现子女已经有了自己的忙碌生活,根本无暇顾及他们二人,于是其意去波罗的海度假,不料二人刚到达目的地住进旅馆的第二天,杜莉却在睡梦中去世了。伤心的鲁迪决定独自完成妻子未偿的心愿,他来到东京,看到杜莉一直向往的樱花盛开和富士山,并认识了一位年轻的传统舞者优(入月彩 饰),由她带他寻找杜莉曾经的日本舞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藏爱六头鲨来袭寒蝉鸣泣之时·卒网络谜踪大内密探圣母断案吧!寇准京来京都了!和歌子酒第二季坚不可摧金真情迷玻璃下巴徐悲鸿黑暗宇宙20岁的差距飓风行动人在江湖中华熊猫夜幕猎人四赌神卡罗琳·科贝库斯:圣诞那些事喜欢您神奇燕尾服老爷,别闹我的老兵爷爷因为我们忘记一切遵义会议妹妹恋人外星女生柴小七家事无理

《樱花盛开》长篇影评

 1 ) 当樱花盛开时,我愿同你一起迎接这瞬息的盛宴

这是一部迟了五年的电影。

五年前在成都的宿舍里,我曾看过影片简介,知道这是一个伤感的故事,却始终没有看过它。

辗转若干地方,已是若干年过去,电影里熟悉的柏林,陌生的东京,在这个故事里穿插交织,让人想起过去种种和以后的漫漫长路,戏里戏外,难以分辨。

樱花不论盛放还是凋零,都不留一丝余地。

想来,那该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

日本人很懂得并欣赏这样的决绝。

不管是凋零还是死亡,总有一天会来到我们面前。

无妨,在那一刻到来之前,请让我看一场樱花盛放的景象;请让我在晨曦中,带着铺天盖地的回忆和平静安稳的心,和你共舞一曲。

不知何时会遇到你。

只是,在那之前的旅程我们仍需独行。

不能更早地参与彼此的生命,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2 )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我不能想象没有他的陪伴会怎样”。

片子的一开头,她这样说道。

冰冷的医院里她被告知他罹患癌症将不久于人世。

她回到家里,面对依然在固有生活轨道上行走的他,心痛又无力。

夜里她睡不着,想打电话给孩子们,可电话接通的一瞬,又哽咽住不知说什么好。

好不容易,她劝说了他一起去柏林看望儿女。

他们知道,自己的到来就是一种麻烦:孙女抱怨腾出房间给他们使自己无法睡好,急着问到底什么时候走;儿女们对他们偏袒远在东京的小儿子这件事耿耿于怀;柏林的都市气息让他们惶惑,面对搞不清楚的复杂公交线路图,两人相互埋怨。

这里不是他们的地方,他满脸沮丧的说:“现在我只想回家”。

也许想到这是为数不多的几次最后的旅行,她说服了他一起离开柏林去海边。

在波罗的海,他们依偎着,同穿一件外衣,海风很大,他们的头发吹卷着,背影摇晃着。

两个都不是善于表达的人,一辈子就慢慢走下去,然后她盛着他即将离去的心事与他不动声色地相依看海。

戏剧就在这个海边开始:一路上保守他患病秘密的她,竟然在海边的小旅店里猝死。

影片给她的死打上了很美的句号。

像是有预感一样,那天晚上他们相拥起舞,甚至还深情一吻,她心里饱含对他的不舍和眷恋,但无法想到本该先走一步的人,反而要留下来面对失去她后的世界。

他不知所措。

回到乡下的家里,因为没有她而感到陌生:没人再为他每天准备一个苹果,没人迎他进屋备好拖鞋,没人帮他换下外套穿上睡衣。

夜里,他把她那套淡蓝色毛衫和和服睡衣摊开在床上,企图用那轻薄的力量感觉她的气息还在。

徒劳。

失去就是失去了。

一本掉落的书里夹着的富士山明信片,让他发现其实自己并不了解她。

她热爱舞蹈,喜欢日本艺术,渴望去看富士山,这些他却没有有意识地去在意过,或者说他早熟知她的一切但他懒得去了解去探求她的喜好,他只是个中规中矩毫不感性的刻板人,像大多数粗线条的爱人一样。

他想带她去富士山。

之后的故事在日本开始。

带着她的衣衫,她的相片,她的气息,他来到东京小儿子的家里。

他像是一个冒失的闯入者,迷路,毫无知觉的被拉进去看色情表演,在洗泡泡浴赤裸着的时候摸着无名指上的婚戒突然无法抑制的痛哭。

这曾是她想到达的国度,是她想看的风景,当他真正来到这里,远离故土,对她的思念和留恋才达到了沸腾的极点。

他把她的衣服穿在大衣的里面,在樱花树下敞开衣衫让她看樱花,他学着她的方法给儿子准备卷心菜卷,也开始关注日本的歌舞伎艺术。

他试图找到她曾停留过的空间,在这些细小里反复回想她的存在。

影片的末尾,出现了承担起后半部电影重心力的日本少女。

少女露宿街头,选择像吉普赛人般的生活,每天固定在公园里出现,在樱花树下,缠绕一个粉红色电话机与影子跳舞,通过这种方式与阴阳相隔的母亲沟通。

与少女的接触让他开始以另一种哲学态度看世界。

影片的结尾,他和少女一起去富士山。

正如女孩所说,富士山很羞涩,常年大雾,很难真正见到它。

在旅馆停留多日,他的病恶化,卧床不起,某日夜晚他推开窗,发现那个存在于明信片和糖果包装上的富士山就沉静地在他眼前。

他起身对着镜子扑粉化妆,穿上她的和服睡衣,终于,他以她的姿态出现在富士山下,他们终于一起来到了富士山下。

看天慢慢亮起来,他感觉到她就在怀中,他们一起慢慢起舞,背景是沉静洁白的富士山,近处是一潭池水,倒影着富士山和他的影子。

天亮时,终于在富士山下再次相遇的他们,拥抱着,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电影很舒缓很优美,也很现实很冰冷。

有多少温暖就有多少冰冷。

温暖的是他和她的情谊,冰冷的是现实世界里孩子们对于老去的父母的态度。

他们在柏林时,领他们游览的是女儿的同性恋女友,也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太大关系的女孩。

这个女孩耐心地带他们游玩,又单独陪着母亲去看了日本现代舞的演出,与之对比的是一双儿女的冷漠。

可怕的是这种和父母的陌生感不仅存在于他们儿女中,连隔一代的孙女也是,为爷爷按摩肩膀是为了拿到奶奶几个钱币的奖赏,这和在东京花钱做泡泡浴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有投入丝毫感情的行为,真可悲。

在日本的时候,最疼爱的小儿子也不理解已经孤零零一个人的父亲。

甚至在电话里向哥哥抱怨父亲添麻烦,在酒后嘲讽父亲根本不懂得母亲。

带他细赏日本风光走完人生旅程的也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有些神秘的日本少女。

至亲至爱的人无法深入到生活中,反而是与陌生人能够共享某种平和看风景的心情,是不是既可悲又现实。

在影片的最末,儿女们回到故乡,把父母的骨灰合葬到一起,他们漠然地坐在桌前,探讨的话题依然是对父亲的不解,他们的疑问是和十八岁的少女在旅馆,死的时候穿着女人的睡衣。

还是那个同性恋女儿的女友最终说了句:“也许最终他真得很快乐”。

西方的家庭好像已经早于东方家庭处于崩裂的边缘,一种维系家庭关系的东西正在变淡。

也许有一天,我也无法说我能否对年老后的父母做到绝对耐心。

再远一点,当我变老的时候,我也许会处在这种尴尬的境地中,和片中的老人一样,手足无措,感到自身存在的一种模糊感,多余性。

片子的导演是位女性,着眼点很细腻。

用一些小物件表达感情。

比如去柏林的列车上,她一直戴着墨镜掩饰她哭红的眼眶。

比如老人行走在东京时的那种迷失感,是追踪着一个老人随身携带经常绑在路边栏杆上作标记的蓝色格子手帕。

用一种衣着的替换表达身份的转换,这个可能有点幼稚,但对于手足无措失去爱人的他来说,除了穿上她的衣服,也的确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式感觉她的存在。

还有几次出现的桌布上停留的苍蝇,似乎能与其他空间联络的粉红色电话机,有东方神秘感的舞踏艺术,卷心菜卷意喻两人的相互依存,都是女性导演表现出的特有的感觉。

整个影片从德意志恬静的乡村到柏林苍穹下到波罗的海边再到日本富士山下,空间的不断转换却始终没有拜托开那种人际的疏离感,更大的悲伤来自于不被子女的理解。

影片的最后也丝毫没有让步和妥协,没有拍成儿女痛哭失去父亲这样的情节,而是很客观理智地拍了他们在桌前聊天延续着一贯的不理解:怀疑父母的思想,质疑父母的行为。

虽然西方家庭关系不比东方那么亲近不可分离,但这样一个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对待已经老去的父母。

他们会逐渐感到离开了社会中心,他们会惶惑地感觉找不到方向和支点。

我们也会不耐烦,也会不想倾听他们的诉说和叮嘱。

但是别忘了,有一天,我们都将面对这样一个情况:对一个我们明明存在过并且依然还生存着的世界,却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有一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境地里不知所措。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3 ) 《樱花盛开》:情系樱花乡

从日本影片《入殓师》、《茶之味》、《步履不停》,到好莱坞影片《遗愿清单》,再到这部充满日本文化元素的德国影片《樱花盛放》,近期着实看了不少家庭题材的电影,其中更不乏关于生命、死亡、人生价值等严肃话题的佳作。

细细品来,还是风格细腻、平淡,讲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最合胃口。

什么赛车场上的急速狂飙、非洲大草原上的落日余晖,高空跳伞的惊心动魄,都不如平凡人家的生活琐事更贴近人心。

同样是面对死亡,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态度。

“干嘛要特意去改变,原来怎么样现在还怎么样。

早上去上班,晚上回家,我就这样… ”,在谈及该如何渡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时,鲁迪(《樱花盛放》男主角)如是说。

本人没有看过小津的作品,至于德国女导演桃丽丝•多利(Doris Dorrie)如何将《东京物语》中的部分情节移植到本片中便无从知晓了。

电影《樱花盛放》从德国南方的美丽小镇阿尔高伊(Allgau)开始,辗转柏林、波罗的海,再到遥远的樱之国——日本。

两位老人原本计划中的探亲之旅,却成为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为达成妻子的遗愿,鲁迪行走在繁华的东京街头,驻足在樱花树下,把自己化成妻子的眼睛,不愿错过一处风景。

但不管是烹调妻子常做的食物,还是穿上妻子的衣服,表面的感官刺激终无法感应到杜丽的存在。

“杜丽,你在哪里?

”,虽明知妻子已经不在人世,老人仍渴望哪怕是在某个虚幻的空间里能与妻子相遇。

直到在公园里偶遇表演舞踏的少女优,终于在舞踏的世界里鲁迪找回了妻子,原来深爱的人如影子般从未离开… …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词---舞踏。

初赏舞踏,会感觉这种舞蹈毫无美感,甚至有些丑陋。

舞者涂抹尸脸,面部表情痛苦,身体扭曲、动作僵硬,与其说是舞蹈,倒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艺术。

特别是在影片前半部,看过那段男性日本舞踏艺术家的表演后,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者,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痛苦。

然而,随着影片后半段舞者优的出现,却给人带来愉悦、温馨的感受。

表演舞踏时,少女身着樱花般淡粉色和服,始终保持浅浅的微笑。

没有痛苦,脸上写满的尽是喜悦和满足。

此外,很喜欢片中少女表演舞踏时的背景音乐,没想到擅长电音的坂本龙一能将传统风格的音乐演绎的如此出色,三味线与和声配起来韵味十足。

以前总觉得日本传统音乐听起来有点恐怖,不想这次却很受用。

如果把影片形容为两种颜色,我想应该是蓝色和粉色,正如本片的海报,冷暖分明的对比色。

蓝色的波罗的海,美丽而深远,却略显寒冷。

粉色的樱花,温暖且浪漫。

片中象征性的多次出现少女粉色的线帽,帆布鞋上的粉色装饰物,都与樱花的颜色相仿。

同满树的盛开樱花相比,点缀在画面中一抹粉色更为鲜亮。

除了两位老人之间的爱情,家庭关系也是本片一个值得深思的主题。

各自独立的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仿佛同时间一起被逐渐淡漠。

片中,孩子们对两位老人的突然到访显得措手不及,虽然没直接说出抱怨的话,但两位老人已能感受出他们并不受欢迎。

“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了”,正体现了两位老人茫然与无奈的心情。

不可否认,孩子们对父母的爱应该没有改变,只是随着各自组建新的家庭,原有的家庭关系实际已土崩瓦解。

因此,父母在新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有了变化。

影片中孩子们每每聚在一起,总有不速之客---苍蝇的出现,关于他们的谈话,也正像苍蝇那样不招人待见,而到了日本却不见了苍蝇的踪影,或许是一种讽刺吧。

最亲密真挚的感情应该莫过于亲情,而鲁迪与少女优之间的感情似乎已超越了这种情感,这也是本片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贝鲁尼卡)名词解释: 舞踏——“ 舞踏就像摆弄着生命,巍巍立起的尸体。

”(土方巽,舞踏表演创始人)舞踏(Butoh)发源于日本。

1960年代战败后的日本仍处於一片低迷之中,受当时社会气氛影响,舞蹈界一反过往追求西化、奉西方舞蹈为圭臬的信念,诚实体认到日本人天生身形矮小,无法尽致表现芭蕾所追求的修长线条;盲从他人的舞蹈美学,就像勉强挤进不合脚的鞋子,身体与灵魂势无法获得自由。

从这样的自省出发,土方巽以小剧场为据点,慢慢找到一种将肢体扭曲、变形而达到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周身敷抹白粉,弓腰折腿,蠕动缓慢,或满地翻滚,脸部扭曲似乎极度痛苦,这种肢体表现强烈的新兴舞蹈风格自此被称为舞踏。

(来自百度)

 4 ) Metall/Plastik/Papier——生活如果也可以分类

我在温暖的背景音乐中码字,同时慢慢留着温暖的泪好象有瞬逝的樱花飞舞在周围,好象有富士山下清新的晨风拂过人生不过是拉长的蜉蝣,却被生活剥夺了飞蛾扑火的勇气人生即便是杂样的片段,却不会是金属/塑料/纸张的叠加年少轻狂,年老蹒跚,回首时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即便灯红酒绿,声色犬马,难覆盖伊人一回眸即便世人匆匆,瞬息万变,无你我世界已荒芜--为什么总是无可挽回的伤痛成就了唯美--不要让我们的日子成了金属或者塑料或者纸片因为生活不可以分类括弧:纯属看了类小津法西斯电影Kirschblüten后不能自抑的瞎掰

 5 ) 相伴

几十年的相伴,杜丽为了他牺牲自己的一切兴趣爱好,陪着他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当她知道老伴的病情,她一个人承受着将失去至爱的痛苦,带着他一起去走完一段美好记忆的旅程。

久违不见的子女,对于他们的来访无奈而没时间陪他们,虽然子女对于父母也有一定的爱,但是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原来自己太自私没能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

杜丽一直是一个浪漫而又激情的一位老人,对着老伴的病情她虽然痛苦,但是还是想用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来结束相互之间十几年的相伴生活,可没想到的是杜丽竟然会比鲁迪早离开人世,这时的鲁迪在痛苦和从没觉得老婆会突然离开他,那种相伴几十年的生活突然消失了,对于一成不变的他简直是晴天霹雳,慢慢他怀着对老伴的思念和悔意,带着她的东西去完成她一直想去的富士山。

鲁迪一个笨拙的老人,对于陌生的国度非常的不适应,而在一位失去母亲的日本小女孩身上,他慢慢的体会到杜丽对于舞蹈的那种热爱,和那种对于这种文化的理解,还有对于美丽富士山的向往心里。

最终他在水边,穿着老婆的衣服,看着富士山,终于和老婆相伴的跳完最后一只死亡之舞,2个人是这么和谐,犹如富士山在水中的倒影一样,和谐的像是一个人,相伴彼此不分开。

 6 ) 东方的承诺

按照德国电影奖的颁奖结果,过去一年最好的三部德国电影分别是《天堂边缘》(金劳拉奖)、《樱花盛开》(银劳拉奖)以及《浪潮》(铜劳拉奖)。

《樱花盛开》虽然没有作为德国代表报名奥斯卡,但作为偏重文艺抒情的影片,去了也不一定吃香。

对于关注德国电影不多的影迷,这三部电影是必看的。

■片名:《樱花盛开》■导演:桃丽丝·多利■上映日期:2008年3月6日(德国)■读家:木卫二■推荐指数:★★★★☆☆■一句话点评:富士山下,东京物语。

20年后,德国人再一次来到东方,在生命迷失与亲情缺憾中寻找小津。

1985年,文德斯用摄像机展示了一幅“东京画”,这幅画就是纪录片《寻找小津》,德国人用它表达了对已故导演小津安二郎的追思。

说起小津电影里的东京,首推代表作《东京物语》,影片讲述了日本传统家庭的分崩离析。

《樱花盛开》与《东京物语》有多少相似之处,恐怕很难说得清楚。

影片主人公鲁迪是名按部就班、生活规律的老人,即将退休的他不爱走动,更喜欢待在小镇上。

妻子杜丽一直在身边照顾着他,她迷恋日本文化,想和丈夫一起去游富士山。

疼爱的小儿子在东京工作,大儿子和女儿在柏林。

年迈的父母出发去寻找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儿女,儿女俗事缠身,推说很忙,无暇陪伴父母甚至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

夫妻中的一人撒手离去,剩下老伴独自面对残生。

《樱花盛开》的一大部分剧情显然有受到《东京物语》的影响,虽然在导演意图和技巧手法上,桃丽丝·多利表现出来的影像风格是“ 不小津”。

女性导演在生活故事里插入了许多带有抒情性质的镜头,飞蝇哀鸦、花草树木、蓝天大海,此类入画事物无一不是人物内心情感的体现与过渡。

结尾富士山下的一池湖水,那段难以描述的死亡起舞更是陡然达到了情景交融的顶点。

正如日本评论人士指出的,二十年前小津电影里的平静生活早已是荡然无存。

东京经过激烈的现代化进程,成为了享誉全球的大都会。

《樱花盛开》用不小篇幅来展示外来者——鲁迪老人的见闻,他的目光所及之处有摩天高楼的夜色光亮,街头行人的川流不息。

至于灯红酒绿的艳舞场和泡泡浴,老人终归是消受不起。

不同于《迷失东京》里比尔·莫瑞的过气困惑,鲁迪的东京之行更多来自内心的指引。

语言不是他的障碍,至少不是一个需要用片名来解释的沟通障碍。

东京是《樱花盛开》的重头场景,但不是电影的全部。

小镇的生活、柏林的停留、波罗的海的旅行同样占去应有的时长。

《樱花盛开》里有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至于尾声的桌谈一幕,恐怕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它留下的更多是无奈。

上下两代人的隔阂不是浅浅一划的沟壑,儿女的情感是真挚的,但他们的自私却在事实上疏远了父母,彼此没能达成真正和解。

儿女的抱怨和不满,老人是看在眼中也听入耳里的。

他想着走出儿子那封闭的小房间,正如他离开小镇,开始这趟寻找之旅。

东京很大,所以儿子给他制作了个纸牌,可以挂在胸前,上有联系电话,防止老人走丢。

小细节显得有些讽刺,因为儿子那边总是忙碌忙碌。

樱花怒放的场景只有一小段落,鲁迪和小儿子还有其他人携酒带肴在树下赏花,飘零落尽的风花短暂道出了生命的无常。

老人的时日无多从片头埋设开始,中间或有起落,总算还能安详而归。

能接受老人,倾听他心声的不是自己儿女,导演安排了一个不相识的、无家可归的日本少女承担该角色(之前是女儿的LES女友,同样非亲非故的)。

少女几次帮他买票送他上车,听他讲如何做菜,陪他去看富士山,老少交心,默契相处。

相较于东方,西方的家庭更早解体,这也是《东京物语》受到国际上普遍欢迎的原因所在。

《樱花盛开》重复了该主题,家庭实体的功能退化,两代人的关系疏远与亲情冷漠,影片让鲁迪夫妇的心灵归宿放在了异国他乡。

影片在杜丽迷恋的舞踏上着墨不少,涂白粉的演员赤裸着身体,在舞台上用古怪的肢体语言,卖力地向台下观者传达着什么东西。

部分观众认为片中的舞踏与美感绝缘,令他们感到丑陋和不安,这些另当别论。

舞踏是影片的生命力所在,确切说还包括少女自己、妻子和少女手把手教给老人的舞蹈。

鲁迪身披逝者的衣物,在想象中继续跟妻子相伴共舞。

富士山在片头画像上出现时形态各异,后来一度被云雾缭绕遮挡,不露真实面目(小津所属松竹公司的片头也是富士山)。

当冰雪覆盖的山头出现,富士山化为晨光中的眼前存在,它不再借助于他人的途径,鲁迪也明白了妻子心中的一生所往。

他的努力寻找,终于在富士山下有了一个圆满答案。

【来源:北京青年报】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539077/

 7 ) 繁花似锦。簇拥平淡。

失去即是一种获得。

解脱后才能被理解。

生活可以妥协。

但是激情不能忘却。

樱花盛开。

无数个轮回。

但在心中便已足矣。

画面凝噎唯美。

音乐流畅忧伤。

情节催人泪下。

为了寻找逝去的妻子。

老Rudy来到异域他乡。

陪伴妻子拾起了掩埋多年的梦想。

在常人眼里他已失去理智。

但是Rudy与Yu之间那种悲伤的共鸣和光影的瞬间开启了他思念的源泉。

Rudy在富士山前苦心的等待以及专注的舞蹈终于唤回了妻子带他一起踏上了新的旅途。

 8 ) 旅行的意义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少次的旅行,而每一次的旅行对于我们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当我的眼睛跟随《樱花盛开》的镜头,跟随一位日暮残年的老人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段心灵之旅时,有些异样的情感在我的胸口涌动。

那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亲情暖阳,那是洋溢在影片之外的爱。

影片开篇就展现了老人鲁迪苍白无助的孤独晚景。

身患绝症,三个儿女对他的冷漠和不理解,妻子为其精心准备了属于两人的旅行,却在旅途中先一步离去。

那片美丽波罗的海的蔚蓝,映照出了一个老人的寂寞和绝望。

对鲁迪来说,失去了彼此倚靠的妻子,失去了循规蹈矩的生活,所有的一切都瞬间失去了意义。

鲁迪的妻子生前十分迷恋日本舞蹈,一直想劝说鲁迪一起去日本旅行,却被鲁迪一再推辞。

在柏林欣赏到日本艺术家舞蹈表演的那一晚,或许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时光。

而鲁迪带着妻子的遗物来到了东京,只为了用自己的眼睛替妻子记录这座生前痴迷的城市。

在这座匆忙拥挤的城市里,鲁迪结识了每天在公园为死去的母亲跳舞的优子,他们相处得轻松愉快。

最感人的情景出现在接近片尾的时候。

鲁迪在优子的帮助下,最终来到了富士山下的小旅馆居住。

当富士山最终在蜕脱掉朦胧雾气,清晰呈现在他眼前时,他穿着妻子生前那件绣满美丽樱花的睡衣,在富士山前忘情起舞,逐渐与妻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段发自灵魂深处的舞蹈,燃烧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更焕发出一种与富士山交相辉映的壮美。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片名所强调的主旨。

樱花盛开,一夜而逝。

人的一生,只要拥有过刹那的灿烂芳华,或许就实现了宝贵的人生价值。

而鲁迪,也在富士山前绚烂优美的舞蹈中,找到了他失却已久的心灵归宿。

在本片中,樱花也象征着所有弥足珍贵的情感,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和守护,它就可能在瞬间逝去。

鲁迪和优子纯洁温馨的友情,始于樱花如云的公园;鲁迪和儿子关系改善的饭桌交谈,旁边也摆着一束灼灼绽开的樱花。

这种美丽而脆弱的事物,或许经不起世间太多的磨难,它需要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对待,用理解的耳去聆听。

影片的基调一直是平缓而沉静的。

无论是德国恬静的乡间景色,还是日本纯美的樱花公园,甚至声色犬马的东京街头,都弥散着一股温暖祥和的气息。

这可以让我们细细地品味那些曾被我们遗忘的情感,柔和的色彩运用更反衬出人情缺失的冷冷凄凉。

影片用陌生人之间的温情友好来对比亲人之间的淡漠疏远,使得这种人性悲哀的意味欲发强烈。

片中的隐喻也无处不在。

那不断出现仿如昔日和睦象征的飞蝇,被儿女残忍打死,预示了父母和子女的分道扬镳;那缠绕在鲁迪和优子身上的粉红电话线,凸显出他们对死去亲人的绵长思念;那紧靠在一起的白菜卷,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应该要相互依存,携手并进。

所有的画面和细节交织在一起,使本片成为描写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厚重载体。

老人鲁迪的长途旅行贯穿了整部影片的始末。

当鲁迪生命终止,旅程结束,影片也随之缓缓谢幕。

一开始,鲁迪对于旅行的态度是被动的,是不情愿的。

在妻子的鼓动下,他才暂时放下枯燥重复了20年的工作,跟随妻子去探访分布各地的儿女。

在这样的旅行中,发现自己和儿女之间存在着太大的感情空白。

在儿女日渐忙碌和狭小的生活空间里,已经没有了鲁迪的容身之所。

这段旅行对于鲁迪来说,无疑是失望和痛苦的,鲁迪也不止一次地想要回到那个乡下小小的家。

可当妻子在异地的旅馆里死去,留下鲁迪独自一人生活,鲁迪对旅行的态度又发生了变化。

他慢慢变得主动,变得理解和包容。

他用自己的步伐远赴东京找寻妻子的一生所求,和日本女子优子敞开心扉成为莫逆之交,最终在富士山平和的风景下领悟到生命所赋予舞蹈的情感。

这段旅行,就是领悟生命真谛的爱之旅,也是本片的意义所在。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需要一场这样轰轰烈烈的情感之旅呢?

抛开尘世的浮华,远离人事的喧嚣,去仔细体味真正纯净的情感所在,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有时候,一段旅行的意义,远不止旅行的本身那般简单。

 9 ) 波罗的海 樱花盛开 天正蓝

这种摄人心魄的极致的美。

不管是德国乡间静谧的矢车菊,还是日本东京随风摇曳的樱花。

当两种精神和思想极端的民族相遇,是这样震撼的美,如矢车菊的淡定温和和樱花的生命短暂。

难以想象。

之前听看到一半的同学称为“恶心”的电影,居然让我的眼泪从开头流到结尾再到回想。

难以想象。

原本想要听听德语,却只听到含糊的德国方言和更多的日语和英语。

难以想象。

以理性和分析著称的德国人居然拍出了这么感性和细腻的片子,我真的应该说,这是我一次意外的收获,这也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好的德国电影了。

他身患绝症,却毫不知情继续平淡生活;她隐藏梦想,却展开了安排直到隐忍悲痛地先他而去。

我以为关于她的可能的自杀,会在电影的最后得到揭秘,也许是一封遗书或者信件之类的;我以为他和会和年轻单纯而妖媚的优子来场代替妻子的不伦恋情;我以为他最后看看富士山就好回去老死了;我以为他们的子女们会在最后理解最爱他们的父亲母亲;我甚至以为最后的结局会变成人鬼情未了之类的套路。。。

我以为。。。

然后我就在峰回路转中任凭电影里的一些些小细节和一丝丝小旋律直接刺痛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然后渗血,流泪。。。

有一些没看懂的细节……1、这位年纪很大的女主角,我真的真的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你,可是是在哪里呢……2、这位很儒雅的做垃圾分类研究工作的老人,英语说得比我还不结巴,教育孩子吃苹果的谚语居然也是英语。

英语的普及率在德国老人中也那么高了么。。。

3、这个家庭反映了德国现代家庭的一些状况:妻子退休,丈夫还有一年退休,每天固定的生活死板而一成不变,两人居住在幽静的小村庄里;大儿子和家人在柏林居住,妻子倒很贤惠,两个孩子又是玩游戏机的一代;二女儿是个同性恋,她比她的伴侣还更不懂事更任性;小儿子在国外——日本东京工作,除了家里有几本色情漫画之外,关于他的无疑的花天混乱的私生活倒是没有过多的描写。

德国两代之间的代沟有那么深么。。。

同性恋已经这么普及了么。。。

4、同学说“恶心”的正是关于里面日本色情产业的描写。

老人为什么就这样混混沌沌地也进去了呢。。。

他系在栏杆上的手绢(也是之前妻子在出发前仔细给他熨过的,当时还有一滴泪落在了手绢上),是想替妻子看看东京呢,还是细心地记下回程的标记?

而最后的最后,另一条记路的手绢还在小儿子楼下的栏杆上飘动,那是父亲的牵挂还是母亲没有归宿的梦?

5、为什么优子要对老人抛媚眼。。。

她为什么住在公园的帐篷里。。。

因为小儿子说得好,“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孩子可以不用住在那里的。

”她是孤儿么。。。

她的生活来源又是什么。。。

谁教了她跳舞踏。。。

6、当然,后来有一次掉眼泪是且被老人感动且被他的妆容吓到的。

让我想起了蝙蝠侠里那位已故的白脸。。。

这位演员怎么为这部电影牺牲这么大。。。

7、谁能简单地告诉我日本歌舞伎和舞踏的区别……丈夫身着妻子的天蓝色外套和黑色裙子的情节深深地打动了我。

天蓝色,是妻子眼珠明媚而忧郁的颜色,是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手绢的颜色,是德国乡间田野上空的颜色,是他们最后一次到达的波罗的海的颜色,是日本樱花摇曳在风中的颜色,是历经沧桑和等待才能见到真面目的富士山的颜色。

天蓝色,是一对品尽酸甜、柳暗花明的老夫妻至死不渝的爱情的颜色。

没想去刻意看关于爱情的故事,而世上各种爱情的点点滴滴却总在不经意时触动人心。

丈夫的爱情,是自私地栓住挚爱的妻子,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妻子的爱情,是不忍承受爱人先去的痛苦,自私地撒手离开;丈夫的爱情,是深沉地追忆亡妻,博大地以曾经排斥的方式完成对妻子灵魂的最后解读;妻子的爱情,是隐忍地将所有的悲伤揽到肩上,博大地为丈夫和家庭呕心沥血。

他们都既自私又无私。

他们爱得既深沉又平淡。

双方能够自觉地心甘情愿地成全对方,也许正是爱情的精髓。。。

只是为什么都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P.S.其实啰嗦地写了乱糟糟的一堆,看完肿着眼睛最大的感想是:人生无常我要好好孝顺父母 珍惜眼前人面对死亡 在人生这一课里 我还有很多要学

 10 )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

在富士山下,和你一起舞蹈。

不,我不是穿着你的衣服,而是我们已经活成了一个人。

原来你哪里也没有去,你就在我的身体里,生命中…回忆在樱花下绽放,也随着樱花飘到你的世界。

我们终于一起去到了你最想去的地方。

陌生人的温暖和亲人的疏离成了片中对比的冷暖色彩,有些难以言表的悲凉和安慰。

何为在一起呢?

《樱花盛开》短评

德意志東京印象

4分钟前
  • Emily Strange
  • 还行

最近看过的最好德国电影。你在跳舞,满目惨淡的桃花。跳的是过去支离破碎的回忆。

6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我清楚记得他们小时候的样子,现在他们长大了我却不认识他们了,一直做父母的儿女吧,不要让他们不认识我们

10分钟前
  • ஐﻬVincentﻬஐ
  • 力荐

2.5 无论德国本土(巴伐利亚、柏林、北海边)还是日本,全是刻板印象。

12分钟前
  • Q影誌
  • 较差

陌生人的温暖和亲人的疏离成了片中对比的冷暖色彩 有些难以言表的悲凉和安慰

16分钟前
  • 小菜一碟
  • 还行

德国人的深情

19分钟前
  • 小巴不良
  • 还行

开头部分有点沉闷,但越看到后边越有感觉,讲述老人家之间的爱情,穿插两代人之间的恩怨,很感人的一个故事,堪比《飞屋环游记》最初的那十几分钟(不过个人认为《飞屋》后半部是多余的)。鲁迪的儿子一定是宅男啊,要不然他怎么会有日本H漫画叻~~~

24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对小津的过度模仿。符号化的东方佐以无存在感的西方。

27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泪水如决堤一般止不住。。。

28分钟前
  • Loras
  • 力荐

每个人都有个舞伴,影子。

31分钟前
  • pinkjar
  • 推荐

又见小津,只是少一份隐忍

32分钟前
  • 月球漫舞者
  • 力荐

生死之间

33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平淡,真实

38分钟前
  • 悟空
  • 还行

凌晨四点在M里看的唏嘘一片

40分钟前
  • 晚安小姐
  • 力荐

德日向来有一腿

42分钟前
  • 明暗双打
  • 还行

很感动……

47分钟前
  • 简俗俗
  • 力荐

把每一天当最后一天过那只是瞎话,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49分钟前
  • 哼哼熊*
  • 还行

“舞踏,影子的舞蹈,生人与死人的舞蹈。感受风,感受光线,你便能与逝去的人们共舞。”

53分钟前
  • firewall
  • 力荐

前半部是东京物语,中部是迷失东京,后部是胱胱片。影子跳舞不重要,只是寻求一种方式寄托内心的悲伤,发现自己失落的细节。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日本和欧洲一样让生活其中的人类变成挣扎求存,体面过活,渐渐自私变得必须。偶尔流露情绪,也只是恐惧和脆弱。虽然很yy鲁滨逊一样的帐篷,可是会被轮奸吧

54分钟前
  • hilly
  • 还行

难受……

55分钟前
  • ych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