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韩国犯罪悬疑片《蒙太奇》,又名《抓住那个家伙》,豆瓣评分8.1。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以暴制暴,以毒攻毒。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非常惊艳的一部犯罪悬疑片,看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剧情扑朔迷离,悬念丛生,跌宕起伏,不断反转再反转,全程无尿点,直到最后才揭示出不可思议的真相,所有的疑点在最后谜底揭晓后形成了完整的闭环。
本片是那种一句话剧透的类型,不到结尾猜不到谜底,是我很喜欢的悬疑片类型,建议在看本片之前不要看任何形式的剧透,否则将完全失去观影乐趣。
很佩服韩国编剧的脑洞,剧本构思精巧,前后呼应,没有冗余的情节。
本片利用了韩国司法体系15年诉讼期这个素材,这让我想到了另一部相同素材的犯罪悬疑片《我是杀人犯》,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主将罪犯绳之以法的构思很绝,罪犯虽然逃脱了15年诉讼期,女主无法将其治罪,但女主却为了复仇而精心设计了圈套,请君入瓮,瓮中捉鳖,最终将罪犯以新的罪名绳之以法,报了15年前的冤仇。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而本片则是“母亲报仇,15年不晚”。
绝,实在是绝。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片中饰演警察的男主金相庆曾在《杀人回忆》《消失的夜晚》中饰演警察,几乎成了警察专业户了。
本片在2019年中国大陆翻拍成《你是凶手》,由于口碑实在扑街(豆瓣评分仅5.7),一贯乐于将原版影片与翻拍影片做对比的我,没有勇气在《你是凶手》上浪费时间了。
优秀的剧情,巧妙的时间轴,得到慰借的结局。
佳作。
关于剧情不细说了。
看过电影以后,会觉得故事并不复杂。
一个受伤的妈妈,为了复仇重演了自己经历的案件,而经历了前后15年的警官侦破了整个案件。
但导演展示剧情的过程却很曲折,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
关于时间轴和故事线影片有三条线。
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和一条15年前的回忆线。
两条现在的时间线在吴警官见领导喝茶,西珍妈妈打电话的那个时间点分离开。
这个点以后,先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小春被抓,紧接着是西珍妈妈回到韩哲留下黑色雨伞的小店。
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被逆转了,从这以后,导演有意放缓西珍妈妈自己调查的时间线,而主线的时间是正常,两条线此后交织在一起,但两线时间上行进的快慢不同了,却给观众造成一种相同的错觉,观众即便不觉得是发生在一个时间的,也至少会觉得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的,因为“按照时间顺序”发展情节在观众心里事默认的。
两条现在的故事线在最后揭示真相时重新归到一个时间点,合在一起(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下一段会提到)。
而第三条线也通过剧情的重叠和恰当的回忆被穿插在主线当中。
三线有序不乱,交错恰当,分合巧妙,是本片一大亮点。
关于所谓的“bug”那些普遍认为的所谓的“bug”不提了。
我说两个别的“bug”。
分别关于剧情和逻辑。
第一,韩哲是完全可以猜到作案的是西珍妈妈。
在吴警官发现路边白花的时候,他问了西珍妈妈,回答说没有人,也就是说,除了警察是没有人了解整个案情的。
就算这一点韩哲不知道,当他经历了自己所设计的这些,第一个想到的也一定是西珍妈妈。
15年前他可以完美犯罪,把所有人耍的团团转,现在难道连谁是凶手也想不到么?
不会的。
第二点,在小春被抓前,黑衣人打算抓一个小男孩,这是西珍妈妈会做的事么?
一定不是。
这个动作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而在剧情上,因为这些铺垫,包括导演对西珍妈妈故事线时间的安排,观众只有在最后录音带出了结果,西珍妈妈缓缓回头的那一刻,才会焕悟,她才是凶手。
在这一瞬间,15年前后案情重叠,身份置换,案情不同之处和分支的疑点成为突破口,真相大白。
观众在影片的前半段是一定不会料到这一切的。
而在最后带给观众的冲击也是正常行文安排给不了的。
这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有时候故事的发生就和历史一样,不能假设。
当故事没有按照你的预想发展,不一定是有问题,也可能是导演为了别处的合理性放弃了此处的合理性。
也没有一种逻辑,是完美的。
何必带着挑刺的眼光看电影?
看电影该是因为兴趣,有这样的态度,看电影时便会纯粹许多。
也更能欣赏其中出色的地方。
因此,好电影既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可以没有“bug”,全在人怎么来看。
关于人物 感情 和结局影片中,吴警官第一次找西珍妈妈时,她充满期待的问“有新线索了吗”,这15年,她一直都没有放弃。
也许你也注意到了,西珍的爸爸和小春的奶奶一直没有出现,也没有交代原因,导演有意弱化了这两个角色,这样,对西珍妈妈和韩哲来说,女儿就是整个世界。
为了治病,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铤而走险。
为了复仇,为了女儿,因为爱,可以不顾不切。
小春重回父母的怀抱之时,一切尘埃落定。
完成承诺的吴警官,为孙女认罪入狱的韩哲,让罪犯忏悔的西珍妈妈,都得到了应得的慰借。
开始时,西珍妈妈轻轻的抱着女儿的棵,可怜楚楚。
结尾时,西珍紧抱着那课树,15的痛苦,忍受,泪水,在这一刻融化在森林的微风里,消散在森林的微光里。
也许,只有西珍听得见,也只有西珍看得见。
我曾经是韩国犯罪电影的忠实粉丝,曾经是。
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在电影领域,韩国已经把日本和中国这两个邻国甩在了身后。
就犯罪电影而言,韩国人做出了不少有分量的作品,比如《黄海》、《追击者》、《杀人回忆》等等,总体上它比邻国电影更有节奏快感,更有社会批判深度,演员的表演也更有力。
可以说,韩国影视人学好莱坞学到家了。
但一路看下来,我逐渐对韩国犯罪电影失去了原有的热情。
确实,它的节奏还是那么明快,正派和反派的角逐依旧激烈,影片也常涉及到对社会的批判。
但总体而言,犯罪悬疑的路子是越走越窄了。
为了维持原有的快感,创作者们不得不加入更多佐料,更多冲突,追逐,掩饰与反转,有时甚至牺牲掉故事的合理性与逻辑性。
韩国犯罪电影逐渐沦为一道麻辣快餐,为了让食客吃起来有滋有味,大剂量地添加辣椒味精地沟油。
这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套路。
到处都有冲突(警察里肯定有坏人),随处可见阴谋(政府是大反派),反转在意想不到之处浮现,观众在情节的波浪里随波逐流,之后才模糊意识到好像哪里不对劲。
确实不对劲,故事这么讲只会越重复,更套路,从而失去从更深层面上打动观众的能力。
在这方面,中国人和日本人反而做的更好一些。
故事情节应当为故事主题服务,最终传达意义和感受。
它不能沦为为了情节而情节,一味追求片刻感官的刺激——情节因此越发走向离奇。
凶杀案不够味道,那就设置变态杀手犯下连环案,然后添加伦理的,情感的作为佐料,出锅前浇一勺社会阴暗面,假装自己在批判。
中国影视人学韩国电影不能一味照搬,学表演学节奏控制都好,但做成《爆裂无声》那样子就行不通。
豆瓣青年也不该把自己肤浅的审美强加给大众,为它高口碑低票房叫屈。
事情就是这样。
以下是观影随记。
——————————————————————————————-——15年前的命案再次浮出水面(韩国电影里制造冲突反转与控制节奏的手法)凶手在当年的案发现场献花根据线索寻找凶手线索:行车记录,监控,找到被盗车辆,凶手心虚逃跑,追捕然后失败,但留下别的线索——一把伞(罪犯虽然出场,但始终是不能当场抓获,失之交臂后会留下线索备用。
)另一起绑架案上演,编剧让所有人以为这是同一凶手的再次作案凶手打来电话,索要赎金,警方策划抓捕,反转——来者是受害人爷爷接下来是再次反转,警方断定爷爷就是绑架者。
此处最大的bug是爷爷为什么要绑架孙女,这在清理上完全讲不通,但是为了后续的反转效果,只得如此。
除了此处,影片还有不少为了追求冲突与转折生硬的地方。
但情节的发展一浪接一浪,让观众无暇思考。
另一条叙事线索:西珍妈妈根据雨伞追查,找到凶手身份,开始策划绑架两条线索交汇在警察明白绑架者是西珍妈妈的那一刻,真相因此而大白。
然后进入影片的主题环节(可以是社会批判,现实主义,伦理困境)但这不是重点。
影片结束。
15年前,韩哲因为女儿得心脏病急需手术费而绑架了女主的女儿。
拿了赎金的韩哲准备释放小女孩,却被小女孩划伤眼角。
小女孩逃脱后一路狂奔,韩哲穷追不舍。
小女孩失足摔死在女主面前。
15年后,追诉期到了,韩哲还未落网。
警察意外发现事故现场有人献花,而那花不是女主放的。
警察马上查看监控,发现是绑匪放的。
画质太模糊无法确定绑匪身份,警察只好向那段时间路过那段公路的司机们求助,终于在行驶记录仪中找到绑匪的车。
虽然没有车牌号,但意外发现挡风玻璃上有个特殊Logo。
雨天,警察在集市意外撞见那辆车,并发现绑匪。
警察把绑匪追到一家餐厅,但还是让他逃走了。
女主从绑匪留下的伞得知绑匪是一家金融机构的VIP客户。
要了VIP名单后,女主独自对名单上的人进行逐一调查。
接着,戏份到了韩哲那儿。
韩哲的孙女被绑架,韩哲失踪。
警方发现这次的绑匪作案方式和15年前一模一样。
抓住绑匪后,发现绑匪居然是韩哲。
但韩哲说他是受真正的绑匪指使。
警察把录有绑匪声音的录音带拿去分析,发现和15年前绑匪的声音一模一样,只是音质模糊了。
警察意识到有人拿了十五年前录有绑匪声音的录音带,用来实施这一次绑架事件,而拥有15年前的录音带的人,只有女主。
真相是女主根据VIP名单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韩哲是15年前的绑匪,但因为韩哲没有丝毫的悔改之心,女主决定以牙还牙,让韩哲体验一下孙女被绑架的滋味。
在拘留所的韩哲得知真相后为了救回孙女,只好向警方“坦白”自己绑架了孙女,然后被判了刑。
推理很弱,不知道独自奋战的女主是怎么发现韩哲就是15年前的绑匪的。
但受害人与被害人身份互换这个idea非常棒!
不是太懂为什么片名叫《蒙太奇》…
韩国悬疑类型片中的佳作,精致又缜密的剧情设计让影片自始至终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可以感觉到导演在剧本上的研磨付出了极大精力,而在如此特别的故事背景下,一些细节上的处理和某些逻辑上的漏洞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也会留下不少被质疑和吐槽的空间,甚至会给人一种过度戏剧化的痕迹,但总体上瑕不掩瑜,讲述的事情可以令人相信,影片的根基也就扎住了。
多级反转的故事最容易搞砸,也是非常难驾驭的,一不留神便会成为刻意与生硬的背景板,但此片从前期铺垫伏笔到后期进入高潮,层层递进自然流畅,特别在剪辑的视觉技巧方面运用得十分恰当,让观影者瞠目结舌的同时醍醐灌顶,解开谜底的一霎那更是升华了主题,打开了人们内心思考的空间,节奏感可谓满分。
片中对警方的讽刺和嘲弄基本成为了韩影固定的环节,几位演员的演技爆裂,片名则完美呼应了故事内容。
全剧透。
慎看。
1997.7.18之前 实施绑架。
个人猜测应该是提前踩好点的,虽然没有说如何绑架的,但在那个年代要能拿得出5000万(将近26万人民币)的应该不会是普通家庭,如果拿不出来这笔钱,那么老头也拿不到钱做手术。
1997.7.19 中午在车站掉包现金,绑匪发现为假币,再次联系西珍妈妈。
晚上警察撤出,韩哲约西珍妈妈,西珍摔下山崖,吴警官眼睁睁看着绑匪拿钱逃走。
2012.7.15 韩哲去西珍摔下山崖的地点放花,被吴警官查到,并开始找车。
2012.7.19 吴警官、西珍妈妈与绑匪韩哲在菜市场擦肩而过,公诉期截止,吴警官辞职。
2012.7.19之后,西珍妈妈进入小餐馆了解情况,发现重要物品银行纪念品雨伞,并找到银行工作人员花钱买到名单。
按照名单排查,进入韩哲家里后看到相册,得知其女儿生病一事(隐含可能需要钱的动机);看到15年前日历重点标注7.19这个日子,西珍妈妈得知韩哲即为15年前的绑匪。
此时韩哲回家坐在门口,妈妈没有下手而是偷偷看到韩哲与女儿孙女在一起的画面,激起仇恨。
接下来就进入小春绑架案。
西珍妈妈踩点,故意用电话引韩哲回屋接电话,同时抱走小春。
约5小时后韩哲一家人报警,此时警察都在屋内,韩哲在外面小乐园接到草丛中的电话,在给警察招手未被发现后,韩哲独自出门找小春并在花丛中接了电话,开车前往指定仓库。
韩哲被关仓库从当天到第二天早上。
中间当天晚上发生垃圾车时间,找到小春在爷爷家拍的照片。
第二天韩哲出仓库,换上军装去车站掉包现金包,之后在车站逃走并被抓住。
抓住之后警察不信其说辞,并根据电话亭捡到的烟嘴以及绑架录音的声纹比对认定其就是凶手。
吴警官觉得太过顺利有可能并未抓住真凶于是拷贝了韩哲的录音去找博士比对。
博士根据声音浑浊及随身听播放键按下声音推断绑匪用的是录音,并进一步坐实韩哲与15年前绑匪声音为同一人。
吴警官联想到电影开头去西珍妈妈家里时听到的录音,遂去找,果然找到小春。
此时吴警官第一反应是送走小春,但面对西珍妈妈的哀求,想到15年来的努力,于是去找韩哲,谈话过程中发现韩哲对15年前之事并无半点后悔之意且将西珍之死归咎于她自己乱跑,愤怒之下以小春威胁,韩哲认罪。
完。
关于疑问:1⃣️西珍妈妈于韩哲家中看到15年前日历,如果韩哲从那之后不在此居住还有可能保留日历,但显然韩哲还住在此处不然女儿也不会带外孙女来看他,那么他15年来不换掉日历的可能性大吗?
2⃣️韩哲接电话听到“孩子在我手上”显然为录音带(与其他录音一致),韩哲却没有听出自己声音?
3⃣️小春在韩哲家拍的照片小春父母肯定也是看过的,难道没有人认出是爷爷家?
(可以解释为同样的壁纸很流行所以很多)4⃣️没有解释韩哲自己走了之后把手机放在秋千上旁边还有两滴血,难道是自己戏太多弄上去的?
总之,作为一部悬疑剧剧情上不算是严丝合缝的,还是有小漏洞,但胜在剪辑,将15年前与15年后两条线并行而且剧情紧凑,并且多处使用男人身型举止的绑匪混淆视听(可以解释此为吴警官视角,未破案之前都以为第二次的绑匪还是第一次的男人),再加上韩国人擅长的气氛渲染和处理的非常优秀的转场,因此看起来还是比较过瘾的。
1、只要小女孩告诉她妈妈,是个奇怪的阿姨,不是自己的外公带走自己的就行啦。
小女孩告诉妈妈是阿姨绑架的自己,而阿姨(或吴警察)也会告诉小春妈妈15年前的真相,小春妈也可以找自己父亲确认,之后只能默认外公坐牢。
不然怎样?
把可怜的西珍妈妈抓进去,并承认外公15年前绑架并过失杀人?
2、外公难道就没有觉得这件事情是针对他十五年前做的事情的么?
知道又能怎么样,告诉警察就能确保救活小春吗,说不定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把15年前自己犯罪也供出去,又害死小春,所以直接交赎金最合适。
3、外公不见了,警察没管。
我感觉不算多大的bug,非得插一段警察找外公没找着?
西珍妈妈控制外公时肯定不会让外公大摇大摆走大街的。
4、绑架小男孩是谁?
15年前的外公,小男孩没绑成,改绑了西珍。
第一次写长评论,多多包涵
现在韩国犯罪悬疑真是获取高分的绝妙题材。
蒙太奇最开始是建筑学上的术语,意思是“装配”。
之后它转引成为电影学术语,意思是电影创作中把镜头组接起来进行叙事抒情的表意手法,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剪辑。
在《蒙太奇》这部电影里它更是成为了一种犯罪手法。
女主运用蒙太奇手法混淆视听。
让15年后发生案件和15年前发生的案件重叠组合在一起,运用15年前的录音,让已过追了诉期的绑匪最终落入自己的声波铁证之中,完成了这歌迟到了15年的审判。
这就是将蒙太奇运用在生活中最好的例子。
在这两场间隔15年绑架案里,加害者变成受害者,而受害者则变成了加害者。
警方和司法系统都没给这位失去女儿的母亲一个公道和正义,难道真只有以暴制暴以恶制恶的手段才能惩治坏人吗?
这背后讽刺了韩国在司法上存在的漏洞,警察里的很多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对受害者没有同理心,导致案件拖了15年也没有进展。
《蒙太奇》出了剧情吸引人,里面也充满各种人性的拷问,15年前的真凶说起因他而死的受害者,眼睛里竟然没有一滴泪水,没有痛苦,甚至还有些生气。
他认为是小女孩没有像一个听话的布娃娃任他摆布,结果才导致小女孩滚下山崖死亡。
但当他回想起自己的女儿因疾病所受的痛苦折磨,她孙女被人绑架时不知下落。
眼里缺迅速涌上了泪水,别人因他而起的痛苦与挣扎并不存在于他眼里。
他想起的只有自己15年里的担惊受怕。
鲁迅曾经说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最近类似这种题材的类似,始祖版本其实是2013年用印度小语种“马拉雅拉姆母语”拍的《较量Drishyam》,然后2015年印度翻拍的《误杀瞒天记》,2019年与前两部结局大相径庭的中国版《误杀》。
看过紫金陈的小说,和法医骆闻的做法一样,不知道谁抄谁还是纯属巧合。
故事引人入胜却不够惊艳。
技巧足够创意差点。
如果是我,小木屋外,祖孙三代都活不了。
或者把老头子这条烂命留着,看着心爱的女儿和外孙女受尽折磨。
程序正义区区15年,太便宜他了。
法律还是太克制了,司法的惩治性完全没有发挥,以现行的中国法律来说,杀人基本做不到偿命,坐牢还可以减刑,贪污几十亿坏事做绝也仅仅是无期,待的监狱还和普通犯人不一样。
有时候觉得满清十大酷刑真的可以用,文明社会不应该对犯人也文明。
谁来体会受害者的心情呢?
很确定之前是看过的,但剧情怎么也想不起,所以,在我的片单上一直挂着想看,这次终于下定决心重新看一次,看过后,发现有个决定着剧情走向的很大的逻辑bug,那就是:为何,在15年到期后,爷爷又在大白天开着偷来的车在市场里晃悠?
而且他有那么大的力气一下推倒两个现役警察跑掉吗?
而且这肯定不能解释为是15年前发生的事,因为餐馆打斗后,女主才通过雨伞找到了嫌疑人线索,而且是在男主觉得破案无望烧资料的时候打电话转接的语音信箱。
所以,15年后,老头去放个礼花送个花都能理解,但一切都干完了还开着假牌子的车大白天晃悠就很牵强。
还有个时间bug,按说女主是在15年到期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老头是真凶,因为线索和挨家查都需要时间,然后才经过一系列操作才实现了如此精妙的犯罪。
但剧里表现的是,15年的追诉期一过,立马就出来犯案,而且和15年前要求交付赎金的日期都一样,这就是说,剧里的时间线是这样的:15年追诉期到了—妈妈发现线索—找到真凶—模仿手法再次绑架。。。
如果真是这样,那给到妈妈准备的时间太仓促了吧?
还有一个事,也是决定性的剧情中出现的大bug,女主到了真凶家,过了15年了,还留着当初的日历?
一切陈设都还是15年前的?
好,就算是犯案之后一直不敢回去,那总不能拿到钱之后就直接不回家了吧?
拿到了钱,给女儿治好了病,这得有个过程吧?
说不回就不回了?
那真凶是15年来首次回家?
家里还挺干净?
犯了案不该抽个时间回去把所有都清理干净吗?
所以,这部电影,观感上,乍看完有种“哇哦,原来是”的感觉,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仔细想想就知道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有个严重的bug,女孩在回家之后不会说绑架自己的是个女人而不是爷爷吗?家人肯定会问绑架时的情况,女孩也肯定会说吧。这样爷爷就会被发现无罪。还有个小问题,警局审判嫌疑人还允许抽烟吗?有点离谱了吧。
看够这种片子了。
金相庆的演技还是不错的,就是长得太主旋律了,感觉随时会说出:“你们犯罪分子这么凶残,党和人民知道吗?”
韩国的电影工业学习好莱坞如今已经像模像样了。核心始终还是要讲述一个精彩好看的故事,这是商业片最为重要的法则。中段火车站的追逐戏完全可以当作教科书式的范本,也是我近几年看过最好的追逐场面,从未感受过运动的追逐镜头可以具有如此强烈的代入感。剧作也算创意十足,逻辑严密,没有太大的漏洞。
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没有人能全心而退,补充个细节,爷爷最开始没有报警而是选择说:听绑匪的话孩子就一定能回来! 这个细节大家感受 细细体会下。
老头儿退休前是练铁人三项的么。
智商80的人在一群智商60的人当中显得格外聪明的故事
。。。警察:坐那歇会儿,说不定嫌犯就送上门了;爷爷:这犯罪手法我很熟悉但我想不起来;结局孙女:只要能回家,爷爷抓走就抓走吧。神之bug
看完了感觉没有达到口碑那么高,很多悬疑其实没法很好解释,女主查询罪犯和犯罪似乎也太简单了,些微剧情一旦说不通,整个悬疑的架构就坍塌了。
提前会猜到一点点 设定还不错
剧本不错,执行有些小遗憾。过不去的bug是:老爷子十五年后依然身手矫健,最关键的是,一旦罪犯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后,第一反应就应该知道幕后黑手是谁了,不可能一路懵逼。反倒是知道答案又不敢声张的挣扎拍出来会更好看些。
编剧牛逼
这部2013年的韩国电影,果然水准高,这几年没看到好看的韩国类型片了,就是犯罪悬疑类型的。可能是我确实看电影少了。剧情真有意思,反转的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反转了好几次,真的好看。片中还顺便黑了下警察,又探讨了伦理。
很有悬念的破案片,看到被抓的嫌疑人绑架自己的孙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中途女孩妈妈接电话后晕倒露出胸口心脏刀口我就觉得有情况。虽然两个绑架者的行为需要谴责,但永远不要低估父母对子女的爱!
极尽夸张能事,可信度极其低~
扎实的剧本、精巧的时间轴、细腻的包袱,虽然有些细节还可以推敲,但人家这是处女作。加油,棒子!!!PS:为处女作多加一星。
虎头蛇尾,各种漏洞,逻辑都讲不通,孙女不会告诉大家不是爷爷绑架她的吗?另外女主整容脸演苦情太出戏了,表情做不到位啊喂。
硬伤就不提了。男猪老了之后真像我二舅。
大爷你跑的也太快了,钙片没少吃吧
逻辑上的硬伤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