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票真的很贵看电影时,女儿问我张驰为什么哭?
我说:“因为他心有不甘,心有不甘就是执念,执念就会痛苦。
”女儿似懂非懂。
我快40了,也是似懂非懂。
男人,都应该有梦想。
追求梦想的男人才有魅力,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男人真的可敬。
但,坚持梦想是要付出代价的。
曾经的我,顺风顺水,自以为按照简单认知的规则,就会得到自己想得到的,比如:家庭、事业、爱情、亲情……以及其他我以为的以为。
当真正经历了一场波折之后,才会懂得,我的以为有多么脆弱和幼稚,简单的道理哪能套用在这万千世界。
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就会付出代价。
看过电影很爽,爽在能有经历挫折的共鸣,能有小人物艰难生存的共鸣,能有拼尽一把薄力的痛快,能有在旷野飞驰的那种畅快。
然而,电影就是电影。
真实的世界中的“张驰”们,都在小心翼翼地活着。
悄悄摸摸的坚持自己的梦想,战战兢兢的套用着自己的人生道理。
现实,大多是飞驰不起的人生。
图图偶尔的痛快而已。
第一集的結尾設計,讓它注定是一部欠觀眾續集的電影,5年後韓寒帶著續集回來了,上個月補完第一集覺得是優缺點非常明顯的賽車電影,續集看到了韓寒的成長與進化,首集的缺點幾乎全不見了,韓寒把他不擅長描寫的女性角色、幼稚的喜劇元素全拿掉,改成調性更為成熟、男性氣息更為濃厚的賽車電影。
有沈騰在喜劇元素還是有,但是相比首集大大減少了不少,調性相比首集變的更成熟,主角張馳身上流露出的屌絲味比首集更加渾然天成,繼上集末路狂花的結尾後續集的人設更慘、更落魄,沒有首集想再重返榮耀的傲氣,只剩想不留遺憾、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的再拼一次。
續集的角色勵志曲線基本上是把首集的公式再演一遍,只不過這次人設更慘、調性更成熟,此次還融合了《汽車總動員3》老鳥帶菜鳥的傳承命題,讓身體已力不從心的沈騰帶著小鮮肉范丞丞組一個最落魄的車隊,讓待磨的玉有舞台可以發揮,也讓老鳥可以克服自身恐懼最後一次站上賽道重返5年前的巔峰。
雖然調性相比首集更加成熟,但是第二幕過長算是這部片最大的敗筆,第二幕落魄的篇幅明顯可以再更精簡些,不過進入第三幕又再次回到了首集高燃的賽車場面狀態,韓寒拍他最擅長的東西得心應手,車手在拉力賽上奔馳的心理狀態描寫也非常細膩。
拉力賽一直都是自己與自己的對決,這一次是與5年前的自己對決,重返自己身體素質再已難以駕馭的賽道,雖然有點力不從心,雖然有點抓不到以前的感覺,但是就是想再拼一次,想證明5年前的自己沒有犯規、沒有失誤。
韓寒最後用了賽車遊戲裡的殘影設計與自己對決,讓沈騰看到了5年前飛馳的自己,重返賽道、克服恐懼、與過往的自己合而為一一起奔向賽道終點,與《熱辣滾燙》的今昔交錯自我鼓舞達成了呼應,那一瞬間確實被感動到了。
也許好感度只比首集高一點點,但至少這次真切感受到韓寒在整體敘事調性上的成長,捨棄了那些幼稚、不擅長的喜劇橋段,改以成熟的調性描寫中年賽車手跌落到比谷底還谷底的深淵再次爬起來的過程,在技術傳承與過往自我和解上有著非常成熟的主題展現,這點值得肯定。
機會只會有那麼一兩次,所以一旦看到了就只能緊緊抓住,沈騰即便不搞笑也是能好好演戲的,有幾幕真的被他的中年落魄詮釋共情到了,就華語電影而言本片成功做到超越首集這個任務,同時也做到續集拍攝有其必要性的價值展現。
★★★☆
8/10 优秀 在经历了之前春节档四海的折戟之后,这一年韩寒的再次复出,不仅是一次翻身仗,而且还是打得很漂亮的一次翻身仗,我觉得本片很可能成为春节档的票房冠军。
电影属实是给他玩明白了,而这一部我认为也是能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站在同一水平上的一部作品。
首先本片作为飞驰人生那样一个开放式结局电影的续作,本来看之前我很好奇他要怎么续上,没想到这一次续的十分漂亮,采用了一个有遗憾的大佬带一个蒙尘的天才这样的故事结构,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稳定的故事,韩寒在这个故事结构上还加入了很多自己对赛车的热爱,这也就使本片看起来格外的热血。
本片的节拍表踩得很准,该抑的时候抑,该扬的时候扬,完全是按照好莱坞类型片的方法去拍的,而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很好。
相较第1部少了一些笑点,却多了一份热血,这一点我还是很吃的。
再说说本片的人物,本片的主角不用说,是在第1部已经架好的一个人物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而范丞丞饰演的学员这一形象也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本来看之前我以为这个演员是一个演技不怎么样的,结果发现竟然还行,此外本片中另外两位主角的朋友塑造的也很不错,人物弧光什么的都有。
而吕子乔饰演的那个有些傻的领航员算是为本片锦上添花的一点,作为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每次都能恰到好处的出现,这就让本片的节奏达到了一种平衡。
本片的配乐更是重量级。
阿鲲,也就是流浪地球二的配乐,在这一部中也发挥了相当出色的水平,不管是在赛车时燃炸的配乐,还是比较抒情的音乐都十分巧妙的添加在了电影中,这也是本片能够比肩好莱坞的重要一点因素。
本片的开场就已经足够惊艳了,一段回忆的场景,加上跳切,再配上皇后乐队的歌,效果直接拉满,而最后一段在比赛中过弯时也采用了同样的,只不过背景音乐换成了钢琴曲'在节奏最紧张的那块儿安排了一个舒缓的节奏,来让最后一场比赛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平衡。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本片最后一场巴音布鲁克拍的是真的很好,节奏什么的把握的都很准,有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最终达到高潮,只能说彻底把节拍表玩明白了。
至于影片开头那一句话,也算是韩寒与过去的自己的一次对话和解,是他迈向未来创作的一句话。
本片绝对算是韩寒导演生涯最佳作,也是他的一次翻身仗,期待他带来的下一部作品。
今年本来不想趟贺岁档的浑水,但是奈何脚崴了,家里也有人生病,看电影成为所剩无几的娱乐方式,考虑到父母的观影习惯,国产《百元之恋》拍得好太丧,拍不好我又不想看;emo这边据说有敏感桥段;宁浩这边口碑一般,有人说晦涩。
思来想去选择赌一把韩寒。
从结果来说,算是赌对了。
前半段,别别扭扭的笑点,父母都能跟着乐,中间剧情“蹲”的地方,二老也都睡觉休息了一下,结尾高潮飙车,也都准点醒来。
看罢都大呼可以,纷纷发表讲话,什么拼搏精神,团结一致,赛车真紧张,太危险。
于我,或许是电影本身太没有带入感了,整个人始终游离在电影乃至影院之外,倒是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首先,已经很多人说过了,这片子特别韩寒。
或者准确的说,这片子特别像经历了一系列公关危机之后的韩寒。
张弛面对的非议,后期的种种窘境,多多少少都能让人想到导演本身。
对于不了解这人的大多数观众来说,不耽误观影,就像没看过第一部的我妈,也会在第二部里看个乐呵。
此外,就是一些唏嘘了。
张弛找到铅封的时候,有句话很刺耳:“事情不是过去了,而是我接受了。
”经历过非议,想活,只能接受。
但是张弛直到最后,还是想争口气,说明他从心底里没接受。
这或许代表韩寒的一个态度。
但是从电影诸多糊弄人的地方来看,至少在导演层面,他似乎没有张弛的心气那么高。
剧情上,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钱,一个是人。
钱钱没交代明白,400万本身就不够,之后还只剩了200万,最后变卖家当,凑了50万,大家凑凑,不到20万。
对撞多撞了一台车,就算刘昊然手艺再好,骨架有裂痕肯定要重新弄吧,外壳也是重新弄的,成本必然更多。
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一个是人,虽然中途表现过张弛的手在恢复,但是开赛前两周还翻车了,从泣不成声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基础的失误。
而从最后的比赛结果来看,更像是用嘴硬来哄小孩。
车的状态上,别人跑进1小时,是因为混动,他的车技术还是停在几年前,好配件也都给了第一台,肯定不如当年那台,人也不行。
前期磨合加练手差的比较多,中途被耽搁了12秒,就算冰雹和之后过热都没影响,但是对于分秒必争的赛车,怎么就最后还比上次还快。
要说撞掉了散热车体更轻,那还多了个活人呢。
本来有些期待中年危机的戏份,甚至电影自己也吐槽,人到中年,名声臭了,钱没赚着,手艺丢了。
本来是个内省的过程,但是又是囫囵吞枣一般,归结为一句话,知道你为啥这么惨吗?
因为有坏人。
当年铅封找不到,是因为郑凯为代表的官方敷衍塞责;当年并肩战斗的同伴变坏了,变着花的使坏。
于是走心的桥段都被俏皮话带过去了,更多是斗坏人。
不过翻过头来想,何必这么较真呢?
就像我一样,贺岁档票房高涨是因为大量吸纳了非核心观众进了电影院,和口味刁钻的,阅片成瘾患者相比,看着短视频的普罗大众,最需要在电影院看的是简单的奇观,那种不费脑,但是叹为观止的影音效果。
而就算是豆瓣er们要走进电影院,也的确需要一定勇气,毕竟看一些家长里短的内爆作品,一个人在电脑前,在客厅中的体验,不必和一帮陌生人挤在电影院里看差。
更何况贺岁档就是要乐呵,于是明白了为什么去年《深海》那么割裂,因为前半段被迫要傻乐呵。
明白了为什么每年贺岁档网上都会集中充斥的滔天水军,因为都是钱。
就像《咒》的拥趸们,再狡辩着不过是看个乐呵,没必要较真,也不会想着在贺岁档上一部诅咒所有买票来看这个电影的观众一样,甭管吉祥话多没道理,但是过年了,说句“万事如意”,总比念叨着“人生之不如意,十有八九”来的动听。
这就是贺岁档。
想了一圈,感觉多了一万个理由去理解韩寒,何况电影的起承转合充满了他特有的小机灵。
但是,唯独作为一个作家,令人遗憾,因为面对这个世界的荒诞,他真的接受了。
YO!
2024热闹的春节档大家都看了吗!
我们接下来就来挑几部热门的聊一聊!
各位观众家人们可以放心食用,都是纯纯个人主观感受,没有恰饭会涉及剧透!
优缺点都会聊,这次时间特别紧迫就指哪打哪轻松聊!
今天这期,韩寒的《飞驰人生2》!
《飞驰人生2》是韩寒自2019年《飞驰人生》后,时隔五年再战春节档。
影片讲述了主角张弛在那次巴音布鲁克比赛后,冲出围栏,人没死但却摔成重伤,因为张弛是比赛结束后受伤,保险不赔,车辆丢失铅封,张弛落下一身伤病和债务,只能做起了驾校教练。
不过某日做老头乐的辛迪机械厂找到张弛,他们需要转型曝光量,于是打算出资让张弛出山带徒弟,再战巴音布鲁克拉力赛,故事由此展开。
这次春节档电影为了避嫌,我会先聊个人觉得影片可以更好的地方。
首先是张弛角色塑造前后差距对立感有些生硬,前半段为了制造喜剧效果,让张弛出尽洋相,似乎在第一部受伤后,再加上年纪的局限,观察力敏锐度等等张弛都大不如前,从而造成了他只能作为赛车导师的角色存在着。
影片前半段这样接近现实感剧作主角设定,到了影片后半段,张弛却在赛场上小宇宙爆发,画面转成了中二热血沸腾的浪漫主义,影片风格的切割得相当硬着陆。
没记错的话,影片张弛在念着诺兰《蝙蝠侠侠影之谜》slogan,战胜恐惧的办法就是面对恐惧这台词时,然后张弛就在夜晚试驾教练车结果翻车,哭了一鼻子后就开始蜕变了。
他的一些恢复式训练的画面也只是一笔带过,更别说他赛车的魔鬼式训练片段都没有,镜头一转就到了巴音布鲁克的赛场,这很韩式浪漫了。
另外就是影片闪回真的有点太多了,我知道我知道,这肯定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受众方式,用最多的闪回,去强调张弛想要“赢一次”的心态,不好意思有点串戏《热辣滚烫》了,应该是“我想试一下”。
但意思大差不差。
还有就是全片虽然没有一个明摆着是大反派,但似乎不管是主办方,还是竞争对手,都全员大坏蛋的既视感,明着暗着用规则去让张弛认输,虽然我了解这是剧作上给主角设置成功路上的障碍,但这里设置的“坏蛋”角色还是太多了些。
比如郑恺饰演的主办方,其实就可以做一个绝对中立的角色,不需要偏袒任何一方,这样可以让巴音布鲁克赛事显得相对公平一些,更显得张弛赢下冠军更有含金量。
总之七拐八拐,影片后半段还是回归了裹着糖衣炮弹的励志片,宗旨是只要你始终怀抱希望,就能有所回响,而且是胜利的荣光,张弛那部车,影片不断重复经费不够,缺少配件,还在各种恶劣天气,以及别的车队阻碍情况下,都能拿到第六的名次,我看到这,只能说韩寒真的很清楚观众就喜欢看“人定胜天”的开挂模式了。
确实这个结局很适合春节档这个时间段。
如果影片有另一个“虽败犹荣”的结尾落地现实,我自己或许会更喜欢吧。
不过这毕竟是一部商业类型片,所以《飞驰人生2》更注重展现的是飞驰,而非真正带思考的人生。
影片为了打反差营造喜剧效果,为了热血和燃,为了制造圆满结局,从而做出了选择和取舍。
好了,如果你很喜欢这部《飞驰人生2》,觉得影片没缺点准备骂我,先收住,我要开始夸了。
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就如大家赞美的,《飞驰2》确实比《飞驰1》节奏更快,更能引起和张弛同层年龄观众的共鸣,更让赛车爱好者沸腾,故事的叙事手法张弛有度,影片把《飞驰1》那些为了抖包袱制造笑点偏离主线的小戏份给削减掉,从影片开始那一刻,剧情就紧紧围绕着梦想和遗憾双引擎在前行飞驰。
梦想更多放在范丞丞饰演的小海身上,巴音布鲁克最后一届,他需要为了自己的梦想最后一搏。
而张弛则更多代表的是遗憾,遗憾当年的作废比赛成绩,遗憾自己的人生,难道就要和热爱的赛车划上这样的句号,而非惊叹号吗?
原本已经认命的张弛,把自己曾经对梦想的遗憾埋藏在内心深处,结果却在一位年轻人身上认清自己,内心的委屈和不服被苏醒。
从某种程度来说,不管第一部还是第二部,张弛的人物转变都是一致的,被不公的人和事阻挡了自己实现梦想的道路,靠着自己的实力勇往直前。
虽然影片中张弛的赛车实力转折过于硬邦邦,但前半段喜剧包袱的设置,明显要比前作更顺畅和融入丝滑,而不是为了段子造作的堆砌。
做个简单的对比就知道了,前作为了制造幽默反差,在张弛重考驾照的时候,觉得自己展示开快车一定是最牛X的,结果油门一踩刹车一松,驾校的车盖直接被喷开。
这一段显然单纯为了制造笑点。
但同样模式在《飞驰2》里,小海展现完美临界刹车时间,之后张弛也想着露一手,结果不是刹车太早,就是刹车不及时,总之都是刹车片的错就对了。
不过这个幽默的包袱设置,却在后面真正比赛的时候有了前后呼应,张弛之所以刹车过早,是对此前的赛车比赛已心生恐惧,战胜恐惧,才能获得完美刹车临界点,从而在比赛的弯道中,炫酷的甩开对手。
然后影片的第一场老头乐的业余赛事,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观众,在剧情线引出了小海。
还有很多小细节就不一一举例了,《飞驰2》剧作的丰富程度确实比前作有了更高的品控。
在特效上,第二部也有了全面的升级,解锁了车辆碰撞,还有拉力赛在恶劣天气上的表现,都让人看得心潮澎湃,巴不得看完电影开着自家的破车也赛个两圈。
但这些并不是让我觉得《飞驰2》获得最大共情的所在,影片用赛车的视角,再次放大了现实层面努力之人不得志的心酸,但在影片得到了发泄和满足。
张弛的人生状态,像极了现状的我们,好吧,起码像极了我——为了生活,不得不低头,对着自己曾经的辉煌和过往,甚至我都没有辉煌过往,然后对现状遗憾和不满,做出自嘲和一声叹息。
用堆满笑容的脸,去面对现实带来的磨炼和禁锢,不然呢?
又能怎样?
很多人觉得影片中段用了大量的戏份,去描写张弛筹钱组车队,有些无聊,有那么缺钱吗?
但我觉得这才是《飞驰2》这个故事最刻画现实,对现实讽刺,以及获得我最认可的地方。
有钱有势,确实就能凌驾在规则之上,比如光刻时代,从试探规则边缘到践踏规则,无所不能。
导演韩寒也用了新能源车这一议题,去暗示了传统燃油车现在的困境和尴尬,那些燃油车称霸的时代,被光刻时代刻进了历史的时代。
而没钱的张弛车队,连小海都说咱们的特色就是穷,说完三人大笑。
在现如今的时代,没有钱没有背景,就算你有努力,再有天赋,再给你机会,在残酷的现实中,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构建你的梦想,你也很难成功。
所以当影片中后段,张弛开着教练车过弯翻车后,韩寒开始也对影片进行了急转弯,抛开真实现实层面,全面进入到浪漫热血的圆梦开挂模式,其实我们用脚趾头想也知道,真实情况下,张弛的车,在没钱严重缺乏改装配件,没做过任何测试,再加上恶劣天气和对手阻拦,张弛的车别说第六名,跑完全程都是做梦了,这不是张弛的技术问题,而是车的硬件就摆在那。
我当然没有韩寒懂车,但小时候也还是玩过电动四驱车的,那时那些有钱的小少爷氪金出来的电动四驱车,就是比我们这种路边摊买的四驱车跑得要快,韩寒不会不懂,赛车的另一面,就是烧钱拼装备。
但我还是很吃韩寒在影片巴音布鲁克赛车的那套浪漫主义,电影媒介的一个大的贡献,就是为我们这些普通人造梦不是吗,造一场冠军的梦,我们每个普通观众的生活面向,或许多多少少都有着张弛的影子。
热爱执着过某件事,受过伤,之后选择妥协,放弃,为了生活和现实低头,为了钱奔波,最后把那份热爱藏在心底里不愿开启,也不奢求开启。
而《飞驰人生2》,帮我们短暂的释怀和圆梦,这样的多巴胺,还是让人看得惆怅又热血。
其实影片的拉丁文PEGASUS(帕加索斯)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帕加索斯是古希腊的“希望之神”,他以飞马形象示人,也被称为天马座。
帕加索斯象征着好运、希望和美丽的清泉涌出,能解除各种困顿、烦恼和负面情绪。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飞驰人生》这个系列,就是到后面需要脱离现实语境的神话,让大家在影片中找到慰藉。
不管是《飞驰1》张弛开着车冲向大海,还是《飞驰2》赢得比赛,都是对希望和梦想的努力向往。
好!
韩寒的《飞驰人生2》今天就先聊到这!
仅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
万事如意!
文/七八九如果你要问我这部电影怎么样,作为一名野生影评人,给出最客观的评价是“中规中矩的镜头语言,中规中矩的热血故事,中规中矩的笑点,是一部合格的过年档商业片”;但是同时作为一位好又好得不彻底,坏又坏得不纯粹的梦想失意者,给出一个感性评价是“在夹缝中挣扎的梦想者,真的可能逆风翻盘吗?
电影会,现实会吗?
我不知道会不会,但是他又给了一次让我为梦想赌博的勇气
浅谈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与故事架构。
(一下有轻微剧透)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说,影片大部分做到了松弛有度,有高潮燃点,也有低谷徘徊。
但是还是有些处理不太好的部分。
困境与任务应该是不断升级的过程,但是在电影里两三次困境制造大多都来自于魏翔饰演的角色,会形成困境疲劳,同时创作者的困境并没有升级,困境大多都是来源于“外界”。
影片中也可以看出创作者尝试着营造“心理困境”,关于“梦想失败者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谋生的纠结”“以及无法摆脱的曾经失败的经历”,但是这两个心理困境大多通过闪回和演员凝重的表演构成,他并没有因为这个心理困境创作一个大事件,以至于在后期高潮,主角突破心理困境的时候没有给到最顶峰的情绪,因为在前期铺垫里心理困境被闪回和交叉蒙太奇一笔带过。
他的落魄,潦倒,拮据,为生活低头不堪的模样...没有通过详细的场景再现,是以一种快速铺垫呈现“他沦落成教练带学员”“他被骂黑心教练,仅仅因为制作的小贺卡想红包被网爆”“因为有轻轨不得不搬离”,现在细想来这些交叉蒙太奇,只有他作为一个赛车手竟然去教学员这件事情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凉感。
其他片段我无法有一种深刻的共情感,因为太过于碎片化而导致这些情绪铺垫过于短暂。
配角人设都是扁平化人物,我无法看到范丞丞这个角色的成长,仿佛他能力一直都这么好,后期仅仅是从无法上场到有机会上场,以及我很期待中间他因为父亲生意失意会有挣扎的转变,但是没有。
很明显他的存在是为了衬托出主角在梦想与现实夹缝犹豫生存的工具,被主角卖到别的车队,最后发现自己没有上场,又回来跟主角一起圆梦。
我也无法看到孙艺洲的成长,他的出现没有交代,他什么时候有做“领航员”的能力?
没有,只有一句短短的台词简要概括,他没有成长过程,仿佛最后配合超群理所应当。
两人没有磨合,没有矛盾,没有摩擦。
反派角色是最失望的,即便是反派角色,但是我还是希望有“救猫咪”的环节,能让我看到反派弧光,“即便他坏,但是他还是有好的方面”,而魏翔这个角色的设立,是为了坏而坏的,一个被资本利益驱逐,腐蚀半边心的人。
群像人物塑造上没有第一部来的流畅自然,更全面。
即便有些不足,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在高潮制造上非常成功。
高潮时间长,叠加困境,使得这个高潮被彻底点燃。
在沈腾这个角色的塑造上拿捏的也很到位,从一开始只为钱,到最后突破自己的心理困境,这个转变做得非常漂亮。
作为跨年档,喜剧氛围营造上也是很到位的,虽然笑点没有很密集,但是每个笑点都符合喜剧创作原则“错位,出乎意料,非常规,非人逻辑,演员到位”,笑点也不低俗,拿捏刚好恰当,很符合跨年愉快轻松的氛围。
再说说视听语言方面。
打光方面以常规自然打光方式,夜间冷暖对比做得很漂亮,一些俯拍镜头也很精致。
“碰撞试验”中的场景是非常正酣的,包括特效专场也很自然甚至很炫酷。
在配乐方面没有很突兀,最后“高潮慢放”延长了高潮时间,高潮营造的紧张感与升格镜头配合,也拉长了观众的心理;赢了比赛后的“耳鸣静音”也是常规处理方式,呈现效果也是很合适的。
所以作为野生影评人,这部片子中规中矩。
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尾都是商业片的剧本模式,镜头语言合适恰当,给予观众一场赛车视听盛宴,同时轻松的氛围很适合“跨年档”跟家人朋友一起放松享受。
但是作为一位梦想失意者,我还是热泪盈眶。
很多人都会说,所有拍梦想的不都是这么拍吗?
所有追逐梦想的故事不都是这样吗?
主角克服层层困难最后取到成功;亦或者主角在现实的六便士与梦想的月亮之间徘徊纠结,最后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梦想”。
我也听过很多人对“梦想”发出嗤笑,我也曾经收到过很多关于我梦想的质疑。
他们都说“你太理想主义了”“你能不能现实一点”“你不觉得你的理想很荒谬吗?
中国有几个导演,你怎么可能成为导演”“你看到的梦想成功都是演的,而现实是你必须生活,你必须要钱。
” 可是很多文学作品都给出了答案,《月亮与六便士》里“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月亮”,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红与黑》里“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有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理想主义”可是我想换个词语,我是“存在主义”。
如果我碌碌无为,看似平平安安度过一生,那我存在的价值在哪里呢?
我为什么而存在呢?
可是我有梦想,哪怕我飞蛾扑火,梦想失意,但起码,我因为自我,因为梦想而存在着。
直到现在,我还是个梦想失意者,在人生不断遇到的每个岔路口做着不同的选择,没有成功过,很多人都笑我“不懂艺术”;很多人都笑着跟我说“你的梦想很不切实际,你还是现实点好,很少会有人能达到那个高度”。
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少年自有少年狂,我总跟别人辩论我可以实现,成功的人没几个,为什么中间没有我呢?
后来长大了些,从意气风发变得犹豫不前,而这些都值得坚持吗?
《飞驰人生2》就讲了一个草根出生的赛车手,追逐他热爱的梦想,哪怕这个梦想烧钱,不现实,遥不可及。
甚至最后可能会为了这个梦想而丧命,飞蛾扑火。
最后他还是毫不犹豫的踩下油门,自杀般的筑梦,就像1最后一幕,车子跃向太阳,那是一种决绝的壮美。
就像电影里他说“我还是喜欢开车”,那是他存在的意义。
哪怕我知道他是一部理想主义的商业片,但是我还是被感动到,梦想一点都不可耻,也不可笑,他是指引我向前方向。
起码我为他而努力,哪怕没有达到设想的高度,但是会因为曾经的努力到达比之前更好的平台。
什么时候“梦想”也成为了一个笑话?
身处这个阶级固化的时代,到处都充斥着“现实论”,大多数人都在漫不经心的点评他人的“人生”。
什么时候自己的人生也会成为被别人左右的事情;什么时候“梦想成真”成为童话故事被永远封存,而相信童话故事的人成为了长不大小孩,还会信飘渺美好的童话。
可是这件事也是存在世上,留下存在痕迹最好的证明。
这部电影值得走进影院吗?
如果你想跟家人朋友一起放松,我想他很适合;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一个梦想失意者,那我想这部电影很适合在新年打打气,我们会更好。
最后我想用《飞驰人生1》的台词作为结语 “你呢,是这辈子没故事,想拥有一段故事;我呢,是故事太多,想给故事一个结局”
一直绷着绷着告诉自己别哭,当片尾曲一出来眼泪还是挣脱了我的控制。
是张雨生吗声音好像,被这首好久好久没听的老歌把情绪搅乱了。
歌词很鸡汤:“昂首阔步不留一丝遗憾”,而我当下的生活,真的非常需要这样的鼓励。
张弛因为五年前那场比赛一直背着骂名,他也在努力试着翻身试着过得好一点,但人生似乎被困住了,不管往哪个方向迈出步子都是墙壁。
历劫一样终于车队成型,最终碰撞测试还是失败,大家吃散伙饭时自嘲着都是什么水平,宇强说我是摩羯水平,这句台词其实挺搞笑,但是等他仰头大笑完身体再摇回来,所有人的眼睛都红了。
每一次自嘲的力度虽然都不至于把伤疤揭开,却是又一次把那疼感唤醒,告诉自己伤口一直都在,并没有痊愈。
碰撞测试对方车队有作弊嫌疑,申诉时张弛找到那个当年丢失的铅封,那一刻我知道,他再也没有中途退出的理由了,他要让那件事不仅仅是过去,还要重新续写另一个故事。
比赛之前辛地四子,厉小海老爹,他们就像堆在角落里的废物垃圾,要清理掉时还被嗤之以鼻再踩上一脚。
张弛翻车后爆哭,这种无奈之下的崩溃有多少人经历过,虽然沈腾处理的夸张,用嗷嗷的哭抵消了部分悲凉,但心酸始终都在。
人到中年,已经被人生按在地上摩擦了半生,是彻底认命从此长跪不起,还是直面恐惧激发出自己再认真活一次的勇气,韩寒替他们也替自己选择了后者。
一个落魄车手,连续两次在同一赛道创造奇迹,这一次还是受伤后身体机能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
好热血啊,成年后被磨出无限钝感力的大人们,如果偶尔还能被热血感召时时沸腾,也说明小时候的自己还没完全消失吧。
电影就是造梦工厂,它会放大快乐放大悲伤放大幸福放大痛苦,它会打碎现实的滤镜,也会构筑最虚幻的梦。
赛道上,当现在的张弛和五年前的自己人车合体时,我感觉自己的脑袋也在嗡嗡作响,要爆炸了。
电影,是极致的浪漫,而韩寒就是一个纯粹的浪漫主义者,他一直没摆脱“文艺”两个字。
林臻东说“也许当年只有我知道你开得多快”,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
“我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啊惊鸿一般短暂,像夏花一样绚烂”——《生如夏花》
对于成年人来说,梦想究竟是生活的毒药,还是解药,抑或两者皆是?
《飞驰人生2》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故事,被一个又一个失败围困的人生,应该怎样找到出口。
电影给出了两个选择,直面失败与再次奋起,两者未尝不都是勇敢的表现。
依然可以从电影中发现韩寒式的幽默金句,但是他的视角跳脱出了小镇青年的舒适区,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都即将或正在面对生活的毒打。
沈腾饰演的张驰在第一部结尾以无畏的方式获得了冠军,赛车冲出悬崖生死未卜。
第二部是的时间来到了五年后,张驰在事故中幸存下来,却也留下了一身的伤病,但是也因为铅封的遗失而成绩得不到官方认可,并未能够获得“冠军”之名,只能当一个驾校教练庸庸碌碌过余生。
然而,生活这个大反派又怎么会轻易罢手呢?
遭人设计网络骂声四起,驾校即将被迫关门,失去收入来源之际,张驰意外获得一个可以带队再战巴音布鲁克的机会,只是有限的资金依然捉襟见肘,究竟是摆烂躺平中途退赛赚一笔,还是无所畏惧全力以赴再战一场?
从巴音布鲁克永远的土,到巴音布鲁克永远的干,再到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两部电影之间相隔的五年,有些事情没变,而更多的是都变了,伤病让手脚都不在灵活,事故也成了心中萦绕的恐惧,而有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如今位置对调,回忆中的暗号再也无法对上,一切都回到谷底,需要重新开始爬山。
电影中,对张驰来说,第一部的故事像是一场漫长的PTSD,有着各种各样的伤痛、遗憾与不甘,很难迈过,却又必须迈过;电影外,韩寒、沈腾、魏翔等人的上一部电影都并不成功,也是他们必须要夺回的失地,战胜失败的最好方式就是再一次成功。
万幸,电影内外的他们,都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戏里戏外是一样的热血。
作为沈腾领衔主演的电影,喜剧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和韩寒式幽默的融合也更加恰到好处,没有掉噔硬膈应观众,也没有下三路的脏活,相较于第一部,《飞驰人生2》的笑点来得更加符合情景、更加有代入感,没有突兀地插入搅乱了电影的故事,非常安分地扮演着调整节奏的润滑剂,并没有喧宾夺主抢走了赛车热血的光,甚至带着些许的自嘲时不时戳心一下。
《飞驰人生2》的赛车戏份,相较于韩寒以往的几部,有了长足的进步,一次次的飘逸、对撞、翻车、过弯、加速,无论是速度感还是惊险度,都给人以高燃高爽的视听体验,成为今年被喜剧小品包围的春节档中,难得的一抹工业亮色。
我们都曾经是少年,都曾经有过雄心壮志,有过许多美好的梦想,只是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而遗忘了,而成年人的梦想,更像是生活的奢侈品。
选择面包的人自然不需要被指责,但是那些依然为梦想而奋斗的人,则是在提醒着我们,生活原来还可以有另一种模样,那是平行世界中实现了梦想的我们。
如果说《飞驰人生》是《生如夏花》,那么《飞驰人生2》便是《平凡之路》,曾经的“像夏花一样绚烂”,都成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不是为了冠军而冲刺,而是要不留遗憾,给自己一个交待。
光是这一点,我喜欢《飞驰人生2》胜过《飞驰人生》,很多。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平凡之路》
看到那么多迫不及待的一星就知道某些群体对电影圈出个优秀男导演有多破防了。
差评多少钱一条啊?
赚钱带带我呗ps:哥的破烂A3绝美!
awosome!
一拳打爆酸鸡黑子键盘侠的头!
女性永远无法理解男性的甚至是一个人的困境,男性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在他们眼里永远是获利的工具,破防的样子看了真让人发笑
赛车+电影+金句(文学),韩寒把自己的三大专长实现了最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打了一场异常漂亮的翻身仗,韩导绝对是个要脸的人,《四海》滑铁卢后,马上拿出一部超越自我的作品证明自己的导演才华,这是近几年让我笑的最肆无忌惮的一部电影,把韩式幽默表达得很高级,惊喜不断!
电影的成功也得益于沈腾突破性的表演,喜剧部分很自然,笑点密集,包袱不断,更难得的是文戏部分现在都具备极强的共情能力,尤其那段找到铅封后的崩溃式输出,确实好演员,没有被过度的综艺节目磨掉表演的弧光!
另外,这部续作在赛车场面上也做了碾压式的升级,场面难度系数和观赏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比赛过程拍得跌宕起伏,肾上腺素狂飙,相当硬核!
韩寒目前为止拍过最好的一部片子
出乎意料得好看。飞驰2是懂叙事的喜剧,那些笑料跟人物所处的状态以及心境都紧密相关,在搞笑,更在塑造人物。张弛算是沈腾近年来最复杂的角色了,他的表演也非常走心。更让人惊喜的是片中的动作场面,影片加入了冰雹、风雪、器材等阻碍,让比赛全程揪心,很燃很热血,充分展示了拉力赛的魅力。
我爸看完电影说,怎么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我一想恩有了估计更完蛋
算是稳定发挥,韩寒的幽默还是很尬,你能get到这个人有一种莫名的爹感,他在生活中一定很喜欢讲不好笑的笑话
抬走吧,下一个。
高燃!巴音布鲁克之王!
这部片评分能上8是真的离谱。
中年男性爽文鸡汤没啥剧情,全是情绪渲染最后的比赛开始的太快铺垫的太少以至于我还以为有个初赛啥的结果范丞丞上来就第二说明好车好装备好经验和足够的准备时间确实比不上天降神童最后沈腾的比赛的确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尤其是幻影中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融为一体可以说是顶级浪漫一个完美结局算是填补上了上一部的遗憾吧人物塑造上还是不太够除了张驰,其他人都太弱了甚至不如叶经理立体看得出韩寒作为导演还有很长路要走加油吧
韩寒➕沈腾=双倍爹味、油腻看演员表就知道过不了贝氏测试的垃圾电影两句话让男人为我疯狂破防
终其一生,你只需要跟自己比。当最后两辆车合二为一的时候,我只想在电影院放声呐喊😭
先用搞笑吸引你,接着用无聊麻痹你,最后用激情点燃你,一场舒适的情绪按摩,期待第三部的加钟。
中年失意男呕心苦熬的自我沉醉式逆袭鸡汤,看似色相俱全实则全是工业佐料。观感犹如首部的平庸复刻版,文戏羸弱全靠高潮赛车竞技疯打鸡血提神,主角光环亮到可以无视任何客观条件限制,那些不合时宜的谐音梗和尴尬笑点也很难评,不会真觉得自己很油麦吧。同「热辣」倒是都有“现我”与“旧我”的对镜凝视桥段,前者意在告别过往走向新生,后者则更侧重拾昔日荣光继续昂扬逐梦,男女导演的视点差异很有意思。
比韩寒以往的任何作品都要流畅。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得跟拉杜一样先锋、像洛奇一样尖刻,抑或如侯孝贤般灵性。一部类型励志喜剧,该有的情绪都有,类型元素详略得当,叙事节奏流畅到位,用最熟悉的配方做着哪儿哪儿都有的宫保鸡丁,虽然老吃,但该香还是香,不必过分要求。开头我以为要批发去年脱口秀大会停办后无处销售的谐音梗,好在及时刹住了,中段也算妙趣横生,但文戏的张力依旧是导演弱项。结尾把赛车游戏里所有的手法都快用上了,比如幽灵车(好怀念尘埃系列)和赛车玩家看了会犯困的镜头调度,但大银幕渲染力依旧会加分。没想到一个不看好的续集(第一部毫无感觉),成了目前韩寒各方面完成度最好的作品,不过范丞丞演技还真是有待锻炼,这个人物也是弧线最单薄的……
中年人的热血沸腾,大概就是拉低对手档次、控诉环境不公,以及追忆辉煌岁月他们自信的时候,对手就是像黄景瑜这样有实力有底气有风度的帅哥;他们落魄的时候,对手就是魏翔这样搞小动作、走后门的猥琐小人,对手角色里哪怕是想为自己拼一把,也得乖乖翻车做丑角,韩寒你觉得这样的胜利很值得夸耀吗?
永远的土+永远的干=才是永远的王。一直在努力,但机会只在其中一两次。
韩寒这次做了一个纯粹的赛车类型电影,在所有类型元素上都完成的不错,也在价值观和情绪上满足了春节档观众的需求,所以也获得了应有的市场成绩。
从成片质量来说,我觉得是韩寒最棒的一部片子,导演技法和镜头语言能力大幅提升,导演克制了自己抖机灵的冲动,少了很多以前那些抖包袱的桥段让整体观感好了很多,另外能感受到的就是导演对赛车运动的热爱,中年男人的坚持让人热泪盈眶。
这分高的让我有点不太理解,片子完全是浪费了钱。完全是老男人打死不服输,男人至死是少年的典片,明明好几年不练车了,最后居然还打破了自己的记录,跑出了第六名,给整个车队征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种戏码不给年轻演员去奋斗,而是一个老boy去展示自己的白日梦和对准马桶还是尿不准有什么区别?拜托老boy们现实点,承认不行没这么难……
这个垃圾电影可以拿到7.7过10亿票房真是中国电影观众的耻辱
八股文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