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点评这部剧,专门下载了豆瓣,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有史以来觉得最棒的国产剧,无论从导演,编剧,演员,场景,台词都非常用心,真实,用这么慢节奏讲这么简单的故事真的很有吸引力,对,情节很简单,但是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换言之,这不像电视剧,像是我们的浓缩人生,很幸运能够看到这么质朴,真实,诚意满满的作品,没有狗血,没有奇迹,没有大团圆,就是你我的最真实的人生。
很感谢导演,在别人都追求流量,快餐,无营养的影视作品时,可以塑造出这么真诚动人的作品,相信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分数也会越来越高。
大家都喜欢父母爱情,可是又觉得不真实,而这部剧太棒了,堪比请回答1988,推荐大家看!
再补充一下,除了董洁,我不知道还有谁可以把丁碧云塑造的这么好,完全看不出演戏的痕迹,真的很激动有这么好的国产剧!
在我心里,这部剧像步履不停一样,慢慢的,但是给人无限力量,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希望大家静下心来感受!
在刚上映的时候看到过关于这部剧的评价,主要是吐槽男女主年龄太近,饰演母子违和。
因此也就没有看。
最近在会员页面偶然刷到看完全篇着实是惊艳到了。
这部剧很真实,最后母亲在治疗后期无望的时候反而是儿子最想着继续治疗和坚持。
而在我几次面对家人重症的时候,其实都是这样的,有时候他们甚至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需要自己的人在坚持。
而丁碧云离婚后面对新感情的犹豫也很贴合离婚女性的真实想法。
一边是没长大的孩子,一边又希望能够在感情中找到自我的存在。
这两者有冲突,也有融合,自我还是自我只是身份上加了一重标签,也是自我中的一部分。
最后丁碧云放弃去日本的行程,也是感知到了儿子想留在国内的心思。
丁碧云的一生着实坎坷,数次选择都以儿子为中心,在她病重的最后阶段她终于和自己所喜欢的梅众重逢走过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
这也许是编剧给这个角色的一点温柔吧,在现实里回到日本的梅众可以早已开始新的生活。
深沉长久的思念能够遇到也普通人口中的恋爱童话的程度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最后还是落地于真实,丁碧云最后还是癌症复发中结束了生命。
我的泪点也在这一刻触发。
曾经陪伴妈妈在肿瘤医院病房时候的无助和不真实感,面对爷爷外婆去世时候的不舍以及生命衰败的悲哀,结合新生命的诞生顿感人的渺小。
而现在的我也即将30岁,人生短暂,希望能不辜负自己不辜负爱的人。
看完所有已更新的剧集,忍不住想写一写这个故事。
一位离异的单亲妈妈,艰难地将孩子抚养长大,本应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却乳腺癌复发。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中,孩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过往的一点一滴也旧日重现,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母亲形象。
影片通过双线叙事,讲述着母亲的经历,讲述着孩子的成长,也讲述着母子关系这一复杂的命题。
这么近,那么远孩子名叫小军,故事从他接受采访开始。
彼时的他已是知名作家,出了一本关于母亲的书,写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与悔恨,对母亲的回忆便在主播犀利的提问中徐徐展开。
他与母亲的关系,曾经很近。
小时候,他会在家门口等待加班晚归的母亲,哪怕倾盆大雨;他会把母亲夹给自己的红烧肉悄悄放回母亲碗中,因为他知道,肉很珍贵,母亲也一样;他会在母亲遭到男人欺负时用胶水封住每家每户的锁眼,以为只要这样就能保护母亲;他还会时常装病,因为只要这样,母亲就会留在他身边……对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孩来说,母亲就是他的天。
但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需要这片天了呢?
大概是从母亲以为他好为理由,为他规划未来人生道路的时候;是从母亲时常给他打电话,唠唠叨叨总担心他出意外的时候;是从他发现自己受家庭影响,在感情上畏首畏尾的时候……似乎每个孩子与母亲的感情都曾有过这样起伏变化的阶段,曾经这么近,后来那么远,直到我们大了,母亲老了,老到世事无常,将要如断线的风筝般离我们而去时,才会幡然醒悟,记起那些曾与母亲亲密无间的时刻,想要让母亲享受世间最美好的甜;想要再次承欢膝下,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想要为母亲扛起一片天,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我们终于开始理解母亲,却再没了机会。
这么近,那么远,是时间带给每个年轻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与悔恨。
终究是,意难平母亲名叫碧云,温庭筠曾有诗言:“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恰契合了碧云的一生。
碧云的一生,是不被理解的一生。
年轻时,她违背家里定下的好亲事,执意要嫁给那个支持自己梦想的男人,众人不理解。
结婚几年,那个曾经支持自己的男人变了,赌钱、出轨、浑浑噩噩,她毅然决定离婚,带小军净身出户,众人不理解。
遇见真爱,决定带着孩子跟那个男人远走异国,众人不理解。
为了孩子放弃真爱,自己扛起重担,再没组建家庭,众人不理解。
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被理解的女性,却独立、自强、聪慧、勤劳、美好,无论生活掀起多大巨浪,永远温和而平静地淌过生活的难。
可惜的是,她将美好都给予了别人,却将苦难留给了自己。
全剧最让人意难平的,正是她与梅众的爱情。
一个是窈窕淑女,一个是谦谦君子,两人相识相知,小心翼翼捧出最纯粹的真心,跨越了国界与语言,终于在这大千世界找到了一个懂自己的人。
但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童话,当碧云知道小军不愿意与自己一起远走异国他乡时,便忍痛割舍了这段感情。
她克制地道别,决绝地切断了与梅众的一切联系,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破了心防。
书店里,两个年轻小姑娘,讨论着“我爱你”的诗意说法。
“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那是梅众曾经对她说过的话。
原来啊,每一个选择披上盔甲的母亲,都有一颗最柔软的心脏,每每午夜梦回,终究是,意难平。
母与子,光与影碧云是小军的镜像,小军是碧云的影子。
两人都曾为梦想执拗,撞南墙也不肯回头;两人都曾对感情小心翼翼,克制隐忍,孤注一掷;两人都曾为家庭舍弃一切,前路迢迢,尝尽孤独。
母亲曾经是小军的光,后来变成他想要摆脱的影,而后,小军又称为了母亲残年的光。
这对母子相依相伴,成为了彼此最难割舍的存在。
全剧看似在讲述两个人的经历,其实说的是一个故事:母亲与孩子,虽然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但殊途同归,每个人都是在磕磕绊绊的成长与生老病死的告别中,渐渐读懂了人生。
碧云身上,有每一个母亲的影子,小军身上,是每一个孩子的集合。
含蓄如我们,也都曾像小军一样,不敢向母亲表达爱,亦来不及与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好好说一句告别,于是悔恨便蔓延了今后的人生。
但整部剧最好的地方,是在教会我们如何说爱与告别。
当碧云与小军搬到新房子,将要开始母子相依为命的人生时,两人坐在夕阳下,互相说着“我爱你”。
当碧云与梅众渐生情愫时,梅众在微风吹拂的湖边,对碧云郑重告白:“今晚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当碧云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时,并非不告而别,而是拿起电话,对梅众说出了再见。
爱与告别,也许是每个人的成长必修课,要好好说爱,也要好好说再见。
《您好,母亲大人》是一部我看过的家庭剧中,特别具有艺术感,生活感和时代感的电视剧。
可是,至今为止,电视剧快播放完了,却受众了了,引为遗憾。
这让我实在愤怒之极。
众观同期的烂剧,比如《八角亭迷雾》成了“剧情的迷雾”、比如所谓四千年美女鞠婧祎演的千人一面的让人狗血不止的工业糖精一般的女性电视剧《嘉南传》,让人看了如吃了一口狗屎一般恶心不已。
而《您好!
母亲大人》则是一种让我穿越过狗屎丛林中,所寻觅到的清新脱俗,所感受到的如沐春风。
董洁所演的母亲,充满了中国女性的坚韧感,隐忍感和不竭的生命力。
在丈夫家暴,在丈夫把娘母俩无情赶出家庭以和小三结婚的悲惨境遇中。
这位母亲选择了和丈夫一刀两断,带着年幼的儿子开始了一段单身女性养育儿子的含辛茹苦的历程。
这位母亲是让人佩服的,她同时打几份工,多挣钱,以图让家庭能够过得很好。
尽管所挣无多,然而她却节衣缩食地为孩子创造了很好的生活条件。
当董洁饰演的母亲面临着生命中的第二位恋人时,这位来自日本的翩翩有风度的男人感动了她。
然而面对着孩子,她放弃了去日本的幸福之路。
尽管生活在于她来说是辛苦的。
然而毕竟曾经感动过,爱过。
曾经有那么一个人爱着她。
那在星空下,恋人的“今晚月色很美”,“风也温柔”的时隔多年后的恍然所悟的隔空告白,成为白月光的存在。
母亲毕竟是得到过爱情的。
那个淡紫色的有着梅花的丝巾,就被她珍藏在了心底的最深处。
成为无数个难以过去的心酸中的快乐的纪念。
多年后,孩子慢慢的长大,母亲很快的老去。
那年轻时,因为照顾孩子而到处奔波的身体,终于不堪所负,而落下了肿瘤的恶症。
她的坚韧,她的年轻时的奋斗,她的无言的承担,造就了孩子的成才和孝顺,然而却让身体受挫。
儿子在上海工作,接上母亲就医,因为上海的医疗条件更好。
但母亲牵挂着她的家乡,牵挂着从前的那个小镇,也不愿给孩子添加麻烦。
后来儿子偷偷辞职,陪伴母亲回到小城治疗。
母亲在儿子的陪伴下,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那份最后的时光中,可能算是一份寄托吧,编剧让那位日本的恋人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二十多年后的他依旧没有结婚而是保存着对母亲的最好的思念和爱情。
恋人和儿子在母亲的旁边,终于,最后的时刻来临。
母亲告别了她的辛苦奔忙,到处忙碌,不断付出,坚韧而隐忍的一生,有挚爱的恋人,有孝顺的儿子,有孩子长成的喜悦,有恋人最后陪伴的悠长。
一切就像是一场对母亲的一生的最真实而绵长的纪念。
那个傍晚,在夕阳中,母亲告别了这个她深爱的世界。
在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我想起了《山海情》中的热依扎演绎的那位西北农村的坚强的女性,同样是一位备受苦难折磨然而却充满了小草一般坚强勇敢精神的女性。
热依扎演的女性,在父亲以一头骡子和一口井的交换下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人。
她的爱情遭受了打击,因为不能与亲爱的青梅竹马得福在一起。
这位女性顺从父亲,结婚后遭遇了丈夫瘫痪在床的惨痛,但她不放弃不抱怨,而是在很多人不愿意搬迁的情况下,毅然拖着一家四口人,迈着慢慢长途的路向五百里外搬迁处的开荒地迈进。
那意味着一种希望。
为人母为人妻,独自一个人操持家中的事务,当没有人尝试种植蘑菇时,她第一个勇敢地进行试验。
她的身上具有着一种坚强,隐忍和执着的女性精神。
这位西北的女性,和《您好!
母亲大人》中的女性母亲,具有着精神上的血缘关系,她们所处的环境尽管不同,但因为在女性的精神谱系上的顽强和坚韧性,就刻画出了一幅壮丽的风景图。
中国女性,特别在改革开放后,遭遇到物质和精神的很大的变革后。
出现了很大的分裂性。
城市的女性,有像卫慧那样疯狂的都市女性,有像陈染林白的对于女性自身的躯体的清醒自恋派,有在二十一世纪的青春靓丽的美少女,但却渐渐忽略了对于传统女性的精神本真的关注。
我们往往去关注到新时代女性们的崭新的一面,却否认了女性们对于传统的继承,否认了对传统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本质的探索。
我想,《您好!
母亲大人》作为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一部女性成长史电视剧,关注到了单身女性母亲的成长,为探索传统女性的精神的坚韧性做出了强力回应。
又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更深的探索,那便是时代环境下,一位单身女性的精神成长史。
祝愿更多的《您好!
母亲那人》这类的踏实而沉稳的电视剧涌现出来,被更多的人关注。
而让那些烂糟糟的打着大女主的电视剧的电视剧而实际上却是谈着恋爱唱着歌的伪女性电视剧少一点。
我深切希望能够如此,为此,希望有更多的观众们关注到《您好!母亲大人》这部电视剧。
您好!
母亲大人 (2021)8.0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曹盾 荆冲 / 董洁 尹昉
我真的强烈强烈强烈安利这部剧!
这个剧里的感情真的太细腻了。
虽然是以片段式回忆的形式一点点展开,但不管是哪一条线都把故事展现得详尽却不啰嗦,细腻但不虚假,让观众可以从剧里真切地体验母亲的一生,可以感受到母亲作为母亲的牺牲,也能感受到母亲在成为母亲前那些花样岁月。
我觉得这个剧最好的是,它没有一味地表现假大空的伟大母亲形象,而是真正立住了一个人,然后通过她的为人处世,体现出一个母亲的伟大。
生命中有太多遗憾了,剧中的梅先生说:老天爷是没有人情味儿的混蛋,他把世间分出好与不好,所以有的人过得好,而有些人过得不好。
剧中的故事也许就是带着这些遗憾,频频催下我的眼泪。
你觉得这里面很多事都意难平,又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世事无常。
唯一的缺陷是每集最后那个记者尖酸刻薄的访谈,到最后也没交代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也没有转变她的态度,有点莫名其妙。
丁小军和母亲丁碧云之间的母子情真的很令人感动 其实我能理解丁小军说的不想拖累余雅是什么意思 我相信丁小军在作出与余雅分手的决定之前 应该也深思熟虑了吧 如果不与余雅分手的话 他就不能一心一意的照顾他病危的母亲 再者 在还没收到母亲乳腺癌复发的消息之前 丁小军与余雅之间的感情已经可以说是摇摇欲坠了 俩人的生活作息是颠倒的 女方想要男方过得体面一些 而男方只想要过平凡的生活 特别是那句"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 所以就算丁小军在与余雅分手之前 跟余雅商量一起照顾她的母亲的时候 一开始可能余雅是真的想替丁小军减轻负担 但是我相信时间久了以后 她与丁小军之间的感情也会被时间给消磨的 毕竟两人到最后只有照顾与被照顾的关系 一点情侣的样子都没有了 倒不如丁小军一开始就与余雅分手 长痛不如短痛 丁小军是一个会先替别人着想 然后才想回自己的人 或许在听到医生说母亲现在的情况就连做化疗也很难痊愈的时候 丁小军就已经下定决心要从上海有前景的公司辞职了吧 他甚至坚持了两年 现如今只差一步就能转正了 但是他还是辞职了 为的就是在母亲有生之年 好好地陪伴在母亲左右 不让自己后悔 正所谓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儿亲不待" 真正适合丁小军的可能是尹怡吧 感觉这俩人性格比较相似 然后尹怡也比较能帮丁小军分担责任 毕竟照顾病患本身就是她身为护士的本职工作 不像余雅 余雅的工作是没有时间肯定性的 做录制的 有时可能会拖到很晚才录完 如果还要在自己身心疲惫的时候 照顾别人的话 那无论是谁都很难撑下去的吧 希望后面编剧能好好地讲诉丁小军与母亲之前的亲情线吧 感情线可以有 但是亲情线才是主线
看到一半就来评价了,虽然一开始感觉导演的叙事很凌乱,但只要看一集,你就会适应整个叙事的节奏。
越看越舒服,没有期待,没有亢奋,没有气愤;有舒服的感人,有舒服的揪心,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应该一直这么走下去。
妈妈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是好似平平淡淡,缺演到了我的心坎。
还有就是,我们因为世俗的偏见将我们的爱情葬送,其实就是我们不够爱对方,皇室公主都会为了爱情脱离皇室
镜头在两代人的生活中来回切换,20年前和20年后也只是衣着和娱乐方式的不同罢了,生活和爱一代代相传和轮回。
在一次次的烟花炮竹中,小军长成了“大军”,妈妈的皱纹长了出来,外婆的记忆和听力出现了衰退。
一根根的腊肠,外婆给妈妈带上,妈妈做给外婆过,妈妈也给小军带上了。
在小军和余雅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美好爱情片段中,切换了妈妈和梅叔叔的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慕的温馨画面。
爱情多美呀,在心里慢慢滋长,在眼睛里慢慢绽放。
像雨后的晚霞一样绚烂,也像医院中默默陪伴一般的无声。
在取舍中我们都选择了心中最重,为了小军和生活,妈妈放下了自己的爱情;为了妈妈,小军在第一集辞了职跟余雅说了分手回家陪伴妈妈。
对还是错,哪儿有什么标准,只不过从了自己的心罢了。
在柴米油盐中,生活从来都是不易的,但是我们从来也不会轻易低头。
妈妈算计着几十块的房租,拼命地挣加班费,买肉时“斤斤计较”和工作碰到的种种波折。
小军吃面时不加肉不加蛋,卖电话卡收到假钱,加入学生会时被学长欺负,考试时被老师误解串通作弊。
可是,母子俩都正直和温暖的生活着。
妈妈去为工友争取工伤,小军说没来上课就是缺勤;妈妈从工资袋取出100块钱放进工友的工资带,小军在雨夜去接那个喝醉了的缺勤同学。
妈妈看不得生父的吃喝嫖赌抽,小军告诉室友劈腿不道德。
我对于讲述母亲的影视作品,都会忍不住找来看看。
这当然跟我自己的写作经历有关。
我写过很多关于我母亲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都想多一点,再多一点记录母亲的点点滴滴。
而这部剧,就像是品茶一样,一开始觉得平淡琐碎,可是越看下去越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它不是强情节的作品,更像是一篇又一篇散文,向你慢慢地讲述一个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周围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
所以看这部剧,有时候会勾起很多回忆。
母子关系,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深入、最复杂,也最纠结的关系。
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母亲做过的很多事情,说过的很多话,可能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都牢牢记得。
她是最能影响到我情绪的人,因为在我内心最深处,她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
母亲在,家就在,是她让我们的生命充盈着爱的力量。
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全身心地爱着我。
无论我在外面如何闯荡,心里都是安定的,因为有这个人在。
剧中,儿子丁小军得知母亲乳腺癌复发,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在跟领导辞职时他说道:“我以为我是追求自由的风筝,母亲是蹒跚追随的细线,现在母亲变成了风筝,再不抓牢,线就要断了!
”看到此处时,忍不住泪落。
母亲如果不在了,外在这些户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对丁小军的感受深有体会。
董洁饰演的母亲,是很有说服力的。
她小小的身子,肩负了养育家庭的重担,看样子弱不禁风,却有着极为坚韧的生命力。
她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工友打抱不平丢了工作,还把剩下不多的钱偷偷塞给工友;她也是一个上进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她自学日语,进了日资企业;她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不论有多少灾难落在头上,她都咬紧牙关往前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女性的缩影。
在艰难时日中,是她们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是她们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情感,包括健康。
而尹昉饰演的儿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他继承了母亲身上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这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非常多的挫折、打击,但是他依旧保留着这些闪光的特质,因为那是母亲教会给他的。
另外他亲身经历了母亲离异以及之后的艰苦生活,这对他影响也很大。
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他在一次直播中,面对主持人略显刻薄的问话后,如此说:“父母离异我不知道在别的家庭会是什么反应,但是在我这儿会变成我心里的一句话:丁小军,你一定不能不如别人,一定要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看你和你妈妈的笑话。
所以一旦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逃避,要么过激反抗。
”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的生活。
母子关系,未必一直都会是温馨的,其中还有会紧张、冲突,甚至痛苦的时刻。
这部剧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能够细致真实地展现这些时刻。
“她已经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妈妈,妈妈的意思就是关于你的任何事情,她永远想得比你多,比你悲观。
”丁小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我尤为喜欢。
母亲永远想得都会比孩子多,这也决定了母亲总是会比孩子更容易去操心,而孩子因此会觉得这份爱太过沉重,会忍不住逃离,与此同时又会生起内疚。
剧中把这个复杂微妙的过程展现得很到位,而之后母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也同样打动人心。
当然,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展现母子情,还有夫妻情、爱情、兄弟情等多种情感,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相信不同的观众会从这部剧中看到不同的内容。
而我希望过年回家,陪着我的母亲大人再来好好重温这部电视剧。
毕竟,能跟自己母亲一起看关于母亲的电视剧,也算是一段极为难忘的经历。
从《十二时辰》开始,曹盾就开始书写“时间”了吧?
这次的《母亲大人》,把“时间”的命题做得更彻底,更绵长,也更充满诗意。
我看到了剧中无数个人间的真情时刻。
剧本非常扎实,用剧本写诗,写散文,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也赋予了电视剧一种“文学性”的质感。
男主也从事着关于“文学”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文学快落寞了,但这部剧竟然能对准文学这个题材,既有卓越的品味,也用巨大的勇气。
全程没有水词,没有过场戏,没有油腻,没有冗余,没有一丝累赘感。
镜头温润,触摸着生活中褶皱,剪辑利落,丝丝缝合,为我们打捞、拼接出岁月中柴米油盐的辛酸与幸福。
长镜头、横摇、跟拍、固定机位、空镜,真的考验演员的演技,场面的调度,导演和演员们,全做到了,并且做得真好。
母亲和孩子互相交织,母亲身体里的性格因子,也遗传了儿子,我看到了他们共赴内心召唤之约的决绝,和同样走上不归路的孤独。
母亲偷户口本,儿子改志愿,用镜头告诉我们,这是两代人的青春,时间在流淌,但我们是一样的人。
固定机位,窥伺、疏离、隔阂、暗淡,窗外拍傅强醉酒哭诉,门外拍外婆送母亲出嫁,如此克制,隐忍,如此不着一字,我却读懂了导演的欲言又止。
长镜头,小军和尹怡在开水房打水,小军和父亲大年夜偶遇却装作陌路,又让我在悠长的等待中,体味到了导演的言外之意。
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小小兴味,胖胖的姐夫、自然洒脱的小舅、顽劣不羁的大学室友.......每一个小配角,都藏着笑点,藏着温情。
姐夫的包子,小舅上出租车前的给我两分钟,徐天的每一次玩笑,都成了我流泪过后的呼吸,都是哀而不伤的神来之笔。
刚看到梅先生上线,他是白月光吗?
梅开二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太唯美的人设了。
会很甜吗?
甜中会有遗憾吧,一别两宽,苦了两人。
全员演技好,董洁很惊艳,她在摆脱“美人”人设的禁锢,剧中她几乎都是素颜,能看到皮肤肌理的岁月感,但这应该是一个优质演员的勇气,她在走出舒适圈,她忘了她自己的皮囊,而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作品,为她的勇气点赞。
她没有在“扮演”老,老中有一个女人此生的说话、动作习惯,老中也有美,老中也仍然有年轻时的文静,她几乎开创了一种新的“老年戏”的表演方式的可能性,她的表演是具有开创性的。
尹昉惊艳到我了,以前完全不认识他,但他就是小军。
傅强,演技真好,他的戏不多,但每一场都难忘。
不出意外,这将是今年最精良的国剧。
这……也太难看了
这个剧没怎么看到宣发,也没什么人推荐,我自己也是某个夜里突然睡不着觉,看到尹昉和董洁大封面才点来看。开始还为尹昉这大男主闷闷的「懦弱」,和董洁竟然演他母亲吐槽了半天,但看着看着,被丝丝温暖勾住了。是那一代不得志却勤奋的长辈,看似平淡,艰难而不凡的一生缓缓流淌下来,我也顺流飘远。董洁很适合这个角色,是那种温柔且笃定的女子,这个「女子」,是得用方言说出来,带一点恨铁太成钢带一点你真了不起的语气。她与梅众的爱情也果真如夏目漱石「今晚月色真美啊」「风也温柔」,悠长诗篇,时常回味起来,羡慕又扼腕。多线程叙事一直被弹幕吐槽,但我觉得这样的剪辑手法反而好看,虽然偶有戛然吊足了胃口,但有种各段成长雨露均沾的味道,你会发现回忆之于成长的双向哺育,谁也逃不掉。最后两集没敢看,知道她要走了,真的不敢看,哎。
看到一半没看下去。
实在受不了拍摄手段,从头到尾前后穿插,看的太累了。
拍得真好 内容是老内容 只是变了形式 但还是依旧很打动我。
王大治怎么没上呢? 劣质艺人还能上电视剧呀
董洁演技ok,尹昉长得挺像有演技。两者一合作,先不说演起来不像母子,年龄差真没演出来。整个剧的画面感就让人挺割裂的…他不做大动作/表情时让人觉得这是部好剧。当尹昉一做大动作或者大表情时,就觉得在说:快看啊!我要开始表演了啊! 想说跳过他的part吧…然而他是男主。
补一个评论,适合拍成文字电影,不适合拍成剧集,太长太慢了太温吞了
看到原著改编自散文的时候,不知道这样零散的文本结构如何串起一部电视剧,看的时候恍然大悟,不得不佩服导演的能力。这部剧突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用了三条线并进的表达形式来讲故事,一条为年轻丁碧云的故事,一条为年轻丁小军的故事,第三条则是母子二人相处的现在。三线并行,将两人互相交织的半生合成了一整段人生。剪辑的也非常流畅,幼年的小军冲进外婆院子里拜年,下一秒掀开帘子的就是大学放假回家过年的小军;这边是善良耿直妈妈帮助受伤工友讨厌薪资,下一秒就是小军不屈服学长淫威的勇敢反抗。小军的身上有妈妈的影子,妈妈所有的努力也全是为了小军。因为改编自编剧的真实故事,剧本非常扎实动人,制作班底靠谱,演员演技扎实,是分分钟就令人破防的剧情。
要什么没什么,找这个人演好女人,不支持
一部温暖而美好的佳作娓娓道来单身母亲的艰辛 意难平的感情多线并行的叙事结构 也能做到前后呼应2代人的不同特性 但拥有相同的感情 他们依然保持善良“你以为 你已经对她挺好了但她所给你的 却永远比汪洋大海还要多”
董洁。。。演的再好人也不行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种子从远方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你还在我身旁。
非常温馨又生活化,开始的两集对这样的叙事不太习惯,看进去了就觉得随意切换的镜头很牛,董洁演的母亲接近每一个中国传统的母亲,温婉,勤劳,没有自我,我想我妈了。。。
今年唯一没跳过没快进的片子。像散文,娓娓道来。除了母爱,有生命,有勇敢,有今晚的月色真美,风也温柔……
为儿子牺牲,付出的伟大母亲,得了癌症。这样的人设多多少少有些空洞且刻意,而且母亲的声音有点太年轻了,演技也没有立住这个母亲的角色。每一集都很煽情感动,反而让人没有太深的感觉,多一星给剧集质感
很难才遇见一个梅先生
中间可以快进,首尾挺有趣,有些片段挺感人,董洁演老年稍微欠点火候
和妈妈一起看的~虽然她不喜欢这种时间线不断变换的片段式叙事,且剧情较为平淡,但这样的舒缓节奏和细腻情感却是逐渐引人入胜的。亲情、友情和成长,爱情、现实和责任,每个人物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从小城到都市,逐梦和回归,年代感和氛围感十足,对各种社会现象和观念的呈现不刻意且恰到好处,需要细细品味和慢慢感受的一部剧,算是国产剧里难得的用心之作了。
就这叙事方式就再见了,太乱了,难怪没有电视台买,一集一个故事也没有这么内容割裂破碎的,观众人数怕是开分都不够。既然把人生拆成这么多段就用点心选演员啊,第一个小演员用那么久显得特别矮小,初中升高中的又太高了。女记者跟神经病一样敌意仇视,不知道还以为男主是她前任。男主接受采访时眼睛总跟在看提词器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