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跟大家聊过,21世纪是基础科学停滞,商业、技术快速进步的时代。
但即便楼盖得更高,火车开得更快,手机变得更好用,汽车将不再排放尾气,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革新却并没有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温情。
因此,21世纪更重要的目标,是使我们这个社会朝着更有人情味的方向发展。
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韩国有根据儿童性侵案改编而来的电影:《熔炉》、《素媛》。
《熔炉》的播出推动了韩国的立法,促成了“性侵害防治疗修正法案”。
(又名“熔炉法”)《素媛》事件使韩国提高了对性侵幼女的量刑标准。
而今天我想要跟大家聊的电影《小委托人》,也是根据韩国真实事件改编,它的题材是父母虐待儿童。
多彬和敏俊姐弟俩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由父亲抚养。
父亲基本不管事,10岁的多彬不但要负责洗衣服,还负责照顾弟弟的饮食。
到了学校,多彬是能歌善舞,站少儿女团C位的可爱少女。
她的梦想是希望将来可以当一名歌手。
因为她的阳光可爱,多彬在班上收获了她的真爱粉。
某天,父亲(钟南)带回来一个女人(智淑)并告诉姐弟俩:她以后就是你们的妈妈。
姐弟俩面面相觑,满是惊喜,终于有妈妈了!
他们此前从未体会过有妈妈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好景不长,智淑只是亲切了几天就开始原形毕露。
敏俊吃东西的时候不小心洒了,智淑告诉他吃东西要小心别洒出来,但很久没吃上好吃的敏俊吃饭狼吞虎咽,不小心就再次将食物洒在了桌子上。
智淑扎起头发,开始殴打敏俊。
她还认为,弟弟犯的错是因为姐姐多彬教育不好导致的。
因此,智淑掐住多彬的脖子,殴打多彬。
电影用象征的手法暗示,每次后妈扎头发,就代表着她要殴打孩子了。
在几次被殴打后,多彬找了警察求助。
显然,这种家务事警察不怎么愿意管,警察甚至说:“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报警,最近的孩子真是可怕啊。
”
多彬从小就被教育出了事找警察叔叔,但真出了事,警察叔叔却认为小朋友给他们找了麻烦。
社会公权力的冷漠让多彬陷入了自我怀疑,她开始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
而当警察遇到家暴案件的流程,他们只是找来儿童福利机构,将烂摊子丢给他们去解决。
但是儿童福利机构没有执法权,他们只能通过家访和电话的形式联系家长。
正因为清楚社会无法做什么,所以后妈在得知自己被举报后反而更加狠毒地殴打了多彬。
敏俊痛苦地在房间捂住耳朵,他不忍听姐姐撕心裂肺的求饶。
多彬的亲身父亲也一点都不爱孩子,他之所以留着这两个孩子,是因为各种福利机构和亲戚会往孩子名下汇钱。
第二天,多彬想去告诉班主任自己被家暴了,她支支吾吾地无法开口。
老师其实已经看到了她脖子上的伤口。
但老师也嫌麻烦,一看到手机来信息就立即以有事为借口走了。
向老师诉苦无果,敏俊向多彬提议去找社工的叔叔帮忙。
敏俊口中的社工叔叔,就是本片的男主政烨。
政烨是一名无业律师,电影片头,政烨参加东方律师事务所的面试。
面试题目是非常著名的基蒂·吉诺维斯案。
(现实中确有此案)1964年,吉诺维斯下班后开车回公寓,当她下车走向公寓时遭到一名歹徒的袭击。
歹徒刺了她许多刀,她当时大声地呼救,一个邻居站在窗户后警告道:“放开那个女孩!
”歹徒听到警告后想要逃跑,但他发现没有一个人上前制止他,于是他又从车里返回,重新击倒吉诺维斯,又开始刺杀她,整个过程持续了35分钟,直到警察赶来,袭击者也早已逃之夭夭。
警察在调查这一袭击事件时,发现公寓周围共有38名邻居目睹了这一事件,有的邻居甚至干脆搬了凳子坐在窗户边看着歹徒刺杀吉诺维斯。
(看来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面试题目是:倘若判断邻居是否有罪,那么是无罪还是有罪?
和政烨一同参加面试的律师都认为有罪,但政烨认为无罪:
虽然政烨考出了各种资格证书,但这场面试他没被选上,只能回家待业,最终在姐姐的压迫下去了一家儿童福利机构当职员。
多彬第一次去找警察帮忙时,警察吐槽多彬被妈妈打了几下就来报案,她看着政烨,问他:“叔叔,我错了吗?
”政烨给予了她肯定的回答,多彬也因此一直对他心怀感激,她觉得这个世上只有政烨才能帮助自己。
多彬和敏俊放学后,就去找了政烨玩。
政烨就做了几天陪玩,他带着两个孩子去吃汉堡,去逛动物园,还带着他们一块画画。
敏俊在吃汉堡的时候担心有食物碎屑洒出来,将汉堡和馅分开吃,政烨告诉两个孩子,汉堡就是边洒边吃的。
多彬看政烨的眼神充满了星星眼,她和弟弟从未被这么耐心地对待过。
但本片最残忍的部分也在于此:正是因为男主的善心,才间接导致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政烨是律师,他不过是待业在家被逼着去儿童福利院上班,很快首尔的大众律师事务所就喊他去上班了。
所以,他必须跟多彬和政烨道别。
临走前,两个孩子对他依依不舍,敏俊说,明天是吃汉堡的日子,于是政烨就给了敏俊一张5000韩元,让姐弟俩去吃汉堡。
在道别前,多彬留了一手,她向政烨要电话号码,政烨就给了她自己的名片,名片上写着“儿童福利机构现场调查组,调查员尹政烨。
”
让我们记住这两样东西:一张名片和5000韩元。
多彬回到家,让后妈看到了那张写有“儿童福利机构”的名片。
之前后妈就被多彬举报过一次,这次她得知多彬又去了儿童福利机构,积聚的怨恨使她变本加厉地打了多彬。
多彬躺在湿漉漉的地上,在意识模糊中她听到了父母的谈话,她得知自己的生父也并不是因为爱她母亲才生下了她和弟弟。
第二天多彬去上课,上到一半就晕倒了,后妈扇多彬扇得太狠,扇到多彬耳膜穿孔。
多彬的老师打电话给政烨,政烨立即从首尔赶回老家看望多彬。
躺在病床上的多彬虚弱地问政烨:“并不是爸爸妈妈相爱生下的孩子,就不能像别人那样生活了吗?
”
多彬还告诉政烨,在所有大人中,她最信任他,别人只是嘴上说会帮忙,但根本不会有什么实际行动。
多彬在病床上恳求政烨,问他能不能带着她和敏俊,随便找个地方让他们住,他们会乖乖听话,不会惹是生非。
但是政烨却告诉多彬,他以后不来了,因为他在首尔找了工作。
至此,在多彬心中,她心中最强的支撑也没了,今后她只能独自一人面对动不动就对她拳打脚踢的后妈。
政烨不想良心不安,他去找了儿童福利社,吃了闭门羹。
他又去找了多彬的后妈,后妈撒谎说多彬的伤是她自己摔倒的。
政烨还去找了多彬的亲生父亲,父亲的回答是:“我自己的孩子,你管我打不打死呢?!
关你屁事啊,给我滚!
”
这个男人穿的黄色衣服上写着“安全人员,关勋水上世界。
”
真是天大的讽刺,身为安全人员,让自己的亲生女儿被人打得耳膜穿孔,他又有什么资格、能力去守护他人的安全?
虽然良心不安,但首尔大众律师事务所的老板给了政烨豪车钥匙,让政烨好好干活。
这是他一直以来希望的事情。
另一边,政烨的一张名片让多彬被打到耳膜穿孔,他给敏俊的5000韩元又在某一天被后妈发现,后妈以为敏俊偷了她的钱,所以火气更大了!
她逼迫多彬殴打自己的亲弟弟:
多彬轻轻扇了几下后,被后妈拉开,后妈狠狠地打着敏俊,比此前任何一次的殴打都要严重。
楼下的邻居已经听到了声音,女主人对丈夫说:“今天更严重了,你是不是得去看看?
”丈夫慵懒地说:“别管人家的事了,只管管好自己就行了。
”
路过多彬家的门前的邻居听到敏俊的呼喊声,只是不耐烦地说:“哎,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
在首尔衣着光鲜,开着豪车的政烨再次接到多彬老师的电话,得到的消息是敏俊死了,凶手是姐姐多彬。
原先,在多彬的心中政烨是她对成人世界最后的斗争屏障,她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但最终得到的竟仍然是漠视!
对成人世界失去信心的多彬,在后妈的恐吓下,向警方承认是自己打死了敏俊!
多彬还是未成年人,她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
政烨得知是自己间接害死了敏俊,十分懊悔,他决定帮助多彬,还她一个清白,还死去的敏俊一个正义!
对整个过程进行复盘,政烨之前对多彬姐弟的好属于敷衍性的好,并没有好到实处。
之后在帮助多彬赢回正义的过程中,他犯了类似的错误,暗地帮助多彬的证据不幸被后妈发现,再次使多彬挨打。
而在多彬这边,她在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之后,选择不说出真相,因为她对大人失望透顶了!
我前面埋了很多伏笔,写到这里,是时候抛出本文最初的论点了。
社会的发展,除了经济的进步,还应该朝着更加温情的方向发展。
《正义论》中有这样一段话:“假如我们需要担心自己的父母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需要担心周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还不够公正。
”
也就是说,假如你的孩子或者父母,在外遇到了欺负或者遇到了突发状况,你是否用得着担心他身边没人帮忙?
敏俊的死,和邻居的漠视、政烨的敷衍,真的完全没有关系吗?
假如你的孩子在校园受到校园暴力没人管,你将他带到这个冷漠的世界上来,你能否放心?
社会由一个个的人构成,假如人人都能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面对不公要想办法解决,那这个社会才会变成温情的社会,变成充满安全感的社会。
该片改编自2013年韩国发生的一起后母虐童案,被杀的是以下这个小姑娘。
这名8岁的小姑娘在继母的殴打下因腹痛难忍被送往医院,最终死在了前往医院的路上。
随后,这个小女孩12岁的姐姐前来自首,声称自己因为跟妹妹抢玩具,打了妹妹肚子几下,不小心打死了妹妹。
电影中敏俊的死因和这个小姑娘一样,死于外伤性腹膜炎(外力导致的肠道破裂),这会产生血肿,使肚子变大。
敏俊在玩具熊拍下的镜头中鼓着大肚子对多彬说:“我好像,吃了太多饭。
”
看到这里我瞬间泪崩!
电影用如此惨烈的场景向观众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这么狠心,对孩子下此毒手?
家暴是一种循环,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没有爱,那么他长大就不会有同理心,也不懂如何去爱人。
政烨最后向后妈提问:“对你来说妈妈是一种什么感觉?
”
后妈愤怒地说:“我也得有妈才知道啊!
”
在电影的最后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据:“韩国的虐待儿童举报2001年共4133件,2017年34169件,增加了近十倍。
绝大多数的施暴者都被判缓期执行或者罚款,儿童施暴者中,每五人中有四人为父母。
”另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韩国2001年的GDP为5331亿美元,2015年的GDP为15308亿美元,翻了近3倍。
上述两组非常直观地反映了一个问题: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让这个社会变得更温情。
经济的高速发展,或许只是让一些贫者变得更狰狞,一些富者变得更冷漠。
以上。
ps:我建了一个影视交流群,在群里,遇见和你喜欢同样类型电影、剧集的人。
入群加我微信:joker61964,记得备注“电影”。
为营造良好聊天环境,群里仅讨论、交流,不能发广告,热爱发各种购物链接的网友、微商请勿加。
讲述了一个律师,从刚开始认为社会按法律规则行事即可,到遇见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主动为他们上诉,慢慢转变观念的过程。
1.法律的限度。
对儿童的家庭暴力的限度,如何界定惩罚和家暴。
2.原生家庭。
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当假妈妈在法庭上听到审判结果破防的时候,她说,我又没有妈妈,我怎么知道妈妈是什么感觉?
原生家庭的伤害是代代传承的,父母将负面东西发泄给小孩,缺少引导,小孩长大以后也不会懂如何和她的孩子相处。
3.责任。
小委托人指的是孩子金多彬和敏俊。
委托本应是一方请另一方去做事,但正烨是在没有接到请求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了为孩子争取利益的责任。
扣分点:1.理想化因素和巧合,正好有一只录像的玩偶猩猩拍下了作案过程。
2.流水线叙事,只是肤浅地反应了儿童家暴的现象,缺少对事件背后的深度挖掘。
煽动观众情绪,套用小人物主持正义,帮助弱小击溃邪恶的模板。
不能让这种电影,“只要表现社会问题,煽动情绪,题材包含妇女儿童拐卖,政府腐败,政治敏感事件,性侵,网络暴力等题材”,消费观众同情,如果只是卖惨并强调这种事儿不对,是非常低级的。
创作者一定要走在观众前面,思考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及出路。
又是韩国,又是推动社会进程,又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电影——《小委托人》。
故事主题围绕“虐童”展开,讲不得志的律师郑烨(李东辉饰)被姐姐嫌弃没工作,先暂时去儿童福利机构干几天,在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金多杉(崔明彬饰)和金珉钧(李柱原饰)姐弟俩遭受到家暴的事情。
姐弟俩出生在不幸福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也不愿照顾这个家庭,尽管如此,姐姐担负起了母亲的职责,将弟弟照顾的很好,两个人虽然家庭贫苦,但生活的依旧很幸福。
但这份宁静在后妈出现的那一刻便发生了崩塌,从因为不会用筷子开始,到睡觉吵闹,但凡不符合后妈的心,都要遭受暴打。
但这一切虽然邻居、警察、班主任都知道,但没有一个人肯说出来,就连姐弟俩都非常信任的郑烨叔叔也只是为了能保住这个工作敷衍对待。
最后,是弟弟的死唤醒了郑烨的良知,唤醒了班主任的惊醒,众人联合找证据起诉,最终扳倒后妈,为孩子赢得幸福的未来的故事。
本片主题找的特别好,很能引起大家的共鸣,所以电影一公映就受到一片好评,什么“第二个《熔炉》”“改变韩国的电影”“中国拍不出来的故事”等等观点蜂拥而至。
但实话来讲,在看电影之前我是抱着非常大的期待来看的,但看来之后除了反思目前虐童案的危害及社会现状之外,对电影本身印象真的不深刻,唯一深刻的可能是姐姐的演技,小姑娘年纪不大就这么会演戏真不错。
但剧情本身较为拖沓,很多地方都没讲明白,如果不是这个主题加分,我估计这部电影都不可能上7分。
当然,这也是一家之言,可能很多人为了这个主题就打五星,各人喜欢电影的角度不一样,这不置可否,但自己的态度还是要亮出来的:这是部好电影,但达不到我心中五星的要求。
但刨除影片本身的水平,这个主题就够我们讲好久的。
本片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局,假妈妈被判16年,生父被判5年,姐姐终于能够幸福的生活。
但正如影片开始所讲“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真实事件比电影中呈现的更为骇人,这便是著名的“漆谷虐童案”:2013年8月,在韩国庆北漆谷郡,一名8岁的小女孩腹痛难忍,死在了去往医院的路上。
她的身上有多处伤痕,手臂还不自然的弯曲,种种迹象表面,她生前常被虐打。
医护人员还证实了她的死因是“外伤性腹膜炎”,也就是说,她是被人暴打狠踢腹部,直接被打死的。
而就在警察调查死因时,女孩12岁的姐姐却出来自首,说是因为与妹妹抢玩具,才动手打死了妹妹。
这震惊众人的“自首”,自然是被怀疑的。
且不说案情逻辑上的漏洞,一个12岁的女孩真的有足够大的力气可以踢死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吗?
警察调查后,发现了事实真相,8岁女孩是被继母家暴致死的,且邻居也可以证明,两姐妹挨打是家常便饭。
除了打骂,继母还做出了一系列毫无人性的虐童行为:逼迫两姐妹吃辣椒;逼她们吃下沾有自己排泄物的卫生纸;逼她们脱光拍裸照;还会把她们的头硬压在装满水的浴缸里……而12岁的姐姐会自首,也是因为恐惧,担心继母也会杀了自己,不得不这样做。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
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叫“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部分抄录如下:“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意识,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讲,父母不能只生不养,从这个角度来讲,父母也不能对孩子实行暴力。
只生不养,何以为家,暴力抚养,何以为人?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不听话调皮捣蛋惹祸等行为打骂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不打不长教训,我们不能让孩子在蜜罐中娇生惯养,但同样也不能让他们在暴力中成长。
面对“家暴”,尤其是对孩子家暴的问题,很多人表示“我们以前就是这么过来的”“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出息”等等,但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适当的批评教育是可以的,但暴力施虐你还配作为父母,你还配作为一个人?
在批评虐童行为的同时,我们还应思考,发生虐待儿童的行为之后,我们该做些什么来挽救?
目前,我国在保护儿童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反家庭暴力法》。
但是前者是指导性、原则性法律,可操作性不强;后者是立法方面的一大进步,但由于缺乏制度配套,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有虐待行为的父母,要追究其责任,剥夺其监护人资格,门槛还比较高。
如果受虐儿童经法医验伤没有达到轻伤或轻微伤的话,一般对其父母仅仅是批评教育。
就像本片中,如果弟弟不死,如果没有金刚里面的视频证据还原,凭假妈妈在法庭上的惺惺之态就可以规避处罚,回去时候孩子面临的将会是更严重的虐待。
我们总说韩国电影是能够推动社会进程的,这话一点不假,当这部电影出来之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肯定会持续关注虐童问题,如果好一点,还会出台相关文件或者法律法规来维护权利,就像“熔炉法”一样。
所以我们在关注这部电影,关注这个话题的同时,自己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做点什么?
我们不求能放开对电影的审核,也不求我们自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只求我们能加强对虐童问题的关注,让孩子生活在一片幸福的蓝天之下。
我们需要的是改变!
生而为人,你不必抱歉;生而为父母,你需要抱歉——康桥01看完韩国最新关于虐童的电影——《小委托人》,我很心痛,为片子中10岁的小女孩痛心,为还没学会吃汉堡就被无情虐待致死的弟弟痛心,但更为这部片子的“套路”痛心。
如果仅仅因为影片的体裁是关注虐童而吹这部片子多么关注社会关注儿童,多么怎样怎样的话。
我真的觉得是这部片子最大的失败。
这种类型的片子,再怎么“评说”都不能抛开它的体裁――亲生父母虐童我也承认,在此类新闻频发的时刻,社会真的很需要这样一部影片来引起更多群体的关注,甚至“迫使”一些群体不得不去做出一些改变。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体裁,就忽略影片本身的套路太多,很多地方为了剧情而剧情就太对不起韩国电影前有《熔炉》、后有《素媛》啦。
对不起,瑕不掩瑜不适合这部影片。
02抱歉,可能因为对它的"社会责任属性"期待太高,看完之后真的太失望了。
所以我用了很多批评的话,因为痛心,因为剧情设置太套路,因为看着看着就感觉像在看一部商业片,呵…套路如下:1.继母把头发绑起来,就是虐待的序幕。
我总觉得观众经历过那么多影片后,已经不需要再设置这样的情节来告诉大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像坏人开始干坏事之前,告诉你,我要开始干坏事了,不是很可笑吗…
2.身边人的冷漠。
8012年了啊,我不相信面对杀人犯,作为成年人在预设帮忙自身会有生命危险再或者会被打击报复之外,小女孩身边的所有人都如此冷漠,对于小女孩投来的求救置若罔闻。
而且,虐待者——继母,在电影交代中并没有什么背景,而且还是坐过牢的人。
从亲生父亲一方来看,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
为什么从老师、邻居夫妻,邻居大哥,警察,福利机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伸出援助之手。
还有,难道8012年的儿童福利机构还是形同虚设吗??????
总觉得,这部分的人物的设置有点太过于刻意和夸张的营造一种社会的冷漠风气了。
连台词亦如是。
如果说隔壁都是女邻居,女本柔弱,我可以接受,可是……
陌生人不仅冷眼旁观,而且这里的台词还是什么只怪她太不走运了,生在这样垃圾的家庭里。
天啊,忍不住再说一遍8012年了,你不去救人,我只在道德上鄙视你,但是电影还在用这种所有人都是认命的观念,仿佛闻到了来自遥远年代裹脚布的味道。
3.面对一个有各种前科的母亲,和一个柔弱还浑身有伤的女孩,警方竟然能以小女孩在继母逼迫下的认罪而了事,是连最基本的警方破案逻辑都没有,还是我不懂法律……真的看不懂这点。
4.对于男主人公的人物设置,我尽量少说话。
其实,对于他的想管但是短暂的纠结过后冷漠处理的做法,还是挺真实生动的。
其他的情节就太套路了,一个废柴想要进入上流法律社会,一直没有成功,最后终于通过关系进去的时候,为了小女孩的案子而选择了放弃。
就是这么强烈的对比。
好像现在的电视剧、电影里最后拯救世界的人就得是个废柴才叫做戏剧冲突,莫名觉得哪里不对劲。
5.对于“玩具熊”的设置,太巧合了。
正好玩具熊就到了弟弟的手里,正好继母虐待就被拍到了,正好玩具熊被扔掉了,正好玩具熊被捡到了,正好玩具熊成了案件的突破口,正好玩具熊在最后一秒被找到,正好……就不正好了。
6.片中提到一个事实:受到虐待的孩子往往最后还是要回到监护人身边生活。
因为最终还是要回到父母身边,所以很多的虐童事件最后都变得不了了之。
我知道影片是想控诉或者揭露这个现象的,但是又拍摄的很模糊,仿佛一句台词夹在里面,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7.如果说以上还能忍,最不能忍的就是结局,草草收尾不说,还给我来happy ending,前面立不住脚的剧情,竟然能来happy ending。
整体剧情给我的感受是面对虐童,尤其是亲生父亲虐童,由于血缘关系,其实是很难定夺和说这一个尺度的。
就像,父母“打孩子”和“虐待孩子”的度到底在哪里,都是很难说清的。
而且片尾的字幕也写到:这类案件大多数都是因为亲生父母而不了了之了,最多也是缓刑,教育批评和罚款。
电影最后竟然给我看这个。
04还有一点,是我担心的,也是我看完后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一部分人的评论竟然是推荐一部很虐心的电影,或者还类比什么《何以为家》。
更过分的是很多人说:堪比《熔炉》,韩国又出了一部改变社会的电影。
因为能够自由看电影的人大多不能感同身受,或者根本没见过这种事情,又因为结局的happy ending,很多自发宣传和推荐的人更多感受到的是这部片子的“重量”,而忽略了影片最真实的意义。
这种体裁的影片,为什么有那么多公众号愿意不收广告费的推,就是因为想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和群体的存在,关注这个群体,最终可以改变一些孩子,一些人。
我们可以推荐这部电影,但是不能因为这个题材而夸大电影自身的价值。
05为什么会对这样一部电影,如此苛刻。
我最后,想说的是:李安把汤唯拍的很美,可以不夸张的说,《色戒》之后,汤唯再无经典。
但是,如果哪天一个人提到三级片之类的片子,第一个想到的是《色戒》,李安可能也是失败的吧。
再啰嗦一句。
暴力美学,没有错,可是如果最后的记忆是美,而不是暴力,是不是应该思考哪里有问题了。
这部电影继续沿袭了韩国大胆的风格,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能过审。
在看的过程中有几次快进,不是因为剧情难看,是因为画面让我不能直面人性的恶。
又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不免会被拿出来与同类型的《熔炉》《素媛》等同类型真实改编的韩国电影做比较。
看过一些影评,比起其他影片,《小委托人》确实稍有逊色,在故事线、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还有一些缺失。
比如两位小孩子的母亲是怎么死的或者消失的,孩子的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以至于父亲可以对如此虐待的行为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是一个帮凶;比如后妈为什么能够内心毫无波澜的打死孩子,可能影片中在庭审时提到一点她可能也没有母亲,但是难以体现出之间的关联。
这部影片更多的是局限于对孩子之间的关系,后妈虐待孩子,以及对孩子的解救。
旁观的邻居为何只说一句“又来了”,大好人叔叔为什么也只是在弟弟真的过世之后才会去帮他们。
这些才是真正让这桩悲剧发生的幕后推手。
最让人难过是小女孩说“别相信大人,他们都只是嘴上说说,不会真的帮忙,弟弟已经不在了,如果我相信了大人,我也会不再的”。
但是即便是电影有过度煽情催泪的嫌疑,我也愿意推荐这部电影。
在这个流量时代,我们需要这种类型的影片,即便是韩国,我也愿意为这种直面过去的勇气买单。
在这个利益时代,从不缺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邻居,我们又何尝不是冷漠的旁观者,如果下一次求救的是我们,谁又会是那个好人叔叔。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 ——伏尔泰」 有大人假借法律杀孩子,也有孩子假借法律杀大人; 刑罚过轻,会让百姓对罪大恶极者的判决不满,刑罚过重,百姓又纷纷开始展露恻隐之心; 法律,是人所创造的,归根结底是一种妥协,目的是为了维持平衡。
人类是正义的、邪恶的、慈悲的、残暴的,说到底,是复杂的,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正义邪恶可讲,没有任何律法可以终结一切罪恶。
如果真的想要世界和平,请让人类毁灭吧。
也许终究会有一种文明可以终结这一切罪恶,但是你我不得不承认,人类文明显然尚未踏上起跑线,甚至于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都未可知。
你要绝对的公义,你要一切罪恶被涤荡一净。
请看向宇宙的尽头,在宇宙寂灭的那个刹那,在一切终极之母的寂静葬礼上,一切的一切,美好与丑恶,正义与邪恶,都将成为她盛大葬礼的陪葬品,化作尘埃。
这个时间与空间同时湮灭的刹那,坍缩的宇宙里,没有正义,没有邪恶,唯余「空寂」。
一部和熔炉一样,揭示社会现实的电影。
被家暴的孩子如何自处?
报警?
警察教育父母,然后又被送回父母身边,接受更猛烈的暴打,循环往复,一直到父母把孩子打死,或者,孩子不敢再反抗,忍受一切。
小委托人就是这样,可是生活中哪有那么多巧合?
会录像的娃娃?
勇于出头的叔叔?
叔叔一开始也是,和老师邻居一样,在知道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
如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不是没努力,我只是没有办法。
然后,男孩被打死,肠子破裂,肚子鼓起来,里面是血和空气。
任何一个人,看到有人因为自己无作为的死亡都会有负罪感吧!
所以,他站了出来,为女孩而战。
母亲一次又一次的威胁女孩,无论如何妈妈都不会放弃女孩的!
女孩一次又一次缄口不言。
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她杀死了弟弟,为什么?
因为她自己的认罪书,因为社会的舆论是这样的!
无意于议论政治,可是那些孩子怎么办?
或许,出生于那种家庭,就是原罪!
目前的社会,这种泥沼,几乎无人有力挣扎。
不被父母期待所生出来的孩子就不可以得到幸福吗?
答案,可能吧。
最起码,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相同的关爱与照料。
煽情没煽到位,深刻没深到位,讽刺没讽到位,感觉哪哪都想发力,又处处克制,中途对孩子的同情对后妈的憎恨最终却慢慢被稀释。
说煽情不够,在于家暴场面的展示不够好,绑头发本来是个很好的点,类似《素媛》的尿袋,《熔炉》的笑脸,但在后面直接展示了家暴场景,丧失了想象空间,虽更直面揪心,但却将恐惧力量消解了不少。
全片也缺少情感宣泄的镜头,依靠法庭上的说教吗?
明显力量太弱,哪怕拍一个姐姐抱着弟弟尸体痛苦说话的镜头感染力也会强得多。
说深刻和讽刺不够,重点在于影片仅仅是将家暴场景摆出来,没有任何思考和反思,对于继母、生父的处罚也源于意外获得的监控,可以说是一种很难复制的奇迹。
对于一开始提到的没有任何作为的旁观者是否有罪的话题最后也没有交待,一开始提到的法律程序与人性的比较最后也没有答案。
另外,看本片的法庭戏简直是一场折磨,尽管中韩司法体制不同,但让证人质问被告人、教育被告人、在法庭上大段输出与案件无关的主观评价、两个证人在法庭上旁若无人的自由交流,这些韩国法律应该也不会允许。
而且这场重要的法庭戏的台词也不够精彩,倒像在将继母的行为合理化,对于前期的愤怒、同情、揪心的情感没有放大升华,反而进行了极大的消解。
电影《小委托人》是由张圭声执导的,由李东辉、柳善、崔明彬等出演的,于2019在韩国上映。
全片时长114分钟,是让人窒息压抑的两小时。
律师正烨从小失去父母,由姐姐抚养养大,一心想着功成名就,对于儿童救助中心的工作只是应付了事……多彬和弟弟敏俊幼年丧母,每天幻想着母亲的样子,一天父亲带回一个女人智淑,说以后这个人就是她们的妈妈了,姐弟俩还很开心,却不想噩梦已拉开帷幕……遭到继母毒打的多彬和敏俊移送到儿童救助中心,正烨负责这个案件,但也只能是走访一下而已,他并没有更多的法律依据来干涉别人家的事情。
多彬和敏俊都十分喜欢信任正烨,正烨却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了姐弟俩,远赴首尔到自己盼望已久的著名律师事务所工作。
不久后,正烨得知弟弟敏俊去世了,而报道说凶手是10岁的多彬。
正烨知道真相,他不愿意再袖手旁观,辞掉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努力争取多彬的原谅,并帮助她起诉无良父母,为多彬洗清冤屈,还敏俊一个公道和真相……该片根据2013年发生的真实事件改编,即韩国漆谷虐童案。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事件曝光越来越容易,这些年类似的报道其实很多。
由于拍摄要顾及观众感受,电影中真正展示的虐童画面并不多,而生活中,真正的虐童案都是血淋淋的:开水浇头,打断肋骨、牙齿,烟头烫伤,拔掉指甲……大部分虐童案其实都是父母做的,其中一方可能是继父或继母,另一方却是孩子的亲生父亲、母亲,但他们却选择了默许,甚至是加入。
并不是能生出孩子,就算是合格的父母了。
当下,做什么都要考核一下,唯独当父母什么都不用考察,这一点本身就很可怕。
且不论为人父、为人母的慈爱之心有没有,当他们扬起手准备打那瑟瑟发抖的弱小身躯时,他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啊。
其实关于虐待儿童的讨论已经很多,而这样的事情却从未停止,甚至是今天、此刻,仍在继续发生,这真让人有点心灰意冷。
人性之恶,法律也不能真的约束,还能寄希望于何处呢?
在斥责禽兽父母的同时,这个电影也在质问每一个路人:你到底有没有参与其中?
电影的开头,其实就已经抛出了这个问题:受害者在众人面前被活活杀死,无所作为的旁观者到底有没有罪?
作为社工的正烨,幼稚园的老师,楼下的邻居……很多人都知道姐弟俩被虐打,但他们都选择了视而不见,他们真的对敏俊的死亡,没有一丝丝责任吗?
也许从法律的讲,他们的确没有罪,但在灵魂的审判席上,他们真的一样可以无罪释放吗?
易地而处,也许我们都曾做过这样的怯懦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鞭子没有打在自己的头上,即便再响亮,也可以捂住耳朵,装作听不见。
《圣经》里,上帝说:你们每个人都有罪。
蓦然自省,也许我们确实罪孽深重。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童年无非分两种。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有的小孩从出生就被爱包围,其中包括家人的关心和保护,还有同学和老师以及长大后遇到的各种人的爱。
而有的小孩从出生开始就不被喜欢、不被期待,甚至家长会辱骂殴打小孩,小孩求助,又得到不帮助和保护。
假如有小孩在七八岁就被家庭暴力,而你恰好知道它的始末,你的做法是帮助她还是视而不见?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部电影,名叫——《小委托人》
这又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电影,韩国的电影似乎一直在通过改编真实事件,以此来警惕人们。
可无数个案例告诉人们,这个方法根本行不通……到底是社会的冷漠还是人性的扭曲呢?
多彬(崔明彬 饰)和敏俊(李柱原 饰)小姐弟俩和生父一起生活,父亲在他们眼里是危险的人物,他们极其害怕父亲,也不敢在他面前提起生母。
有一天父亲带回家一个女人,告诉姐弟俩智淑(柳善 饰)以后就是他们的妈妈。
和继母生活后,相比起害怕父亲,他们更害怕母亲。
因为,母亲对他们家庭暴力。
敏俊不会用筷子吃饭,夹菜总是掉的到处都是,这时候妈妈拿出头绳,将头发梳了起来。
姐弟俩都表现得惊慌失措。
弟弟犯错误,姐姐受罚。
姐姐身上有肉眼就能见到的伤痕,但她知道她可以报警,可以找老师寻求帮助,邻居和保安都知道她被家暴的时候。
可是,身外旁观者的他们并没有帮助到她。
妈妈知道她报警,对她实施了新一轮的家暴。
郑烨(李东辉 饰)是一个一心只想功成名就的律师,可是在还没有拿到新工作的offer,他暂时在儿童福利机构工作。
多彬最初找到郑烨寻求帮助,郑烨帮不到忙但他不像其他大人那样冷漠,他会带着姐弟俩游乐玩耍。
令人意想不到的就是——弟弟敏俊被继母误会还发现偷拿钱,继母再殴打他的时候将他打死了。
事后继母还要求她承认是她打死的弟弟。
这件事又上了新闻,引来了无数人的关心和指责。
多彬不敢说出事情真相,同时她也再不相信人们的帮助。
律师郑烨知道后自责不已,为他们的案件四处奔波寻找证据。
不过,翻案的希望非常渺茫。
不管是早就知道真相的旁观者们还是在最后才知道事实的关注者们,他们一开始的做法都令多彬心寒,无法再相信大人。
她不知道是自己做错了还是大人做错了。
正是因为如此,在法庭上律师和法官叫她说出事情真相时她一个字都不敢说,还紧张的望向继母。
当人们都在指责继母的时候,我想说,为什么没有人指责姐弟俩的生父呢?!
他比所有人都知道继母的本性,他的冷血、放纵和默认害死了他的儿子。
无论是家暴还是其他暴力,在韩国出现的几率都非常大,因暴力而死亡才被引起广大关注的事件数不胜数。
比如被网络暴力而死亡的崔雪莉、金钟铉等;再比如韩国女团April对内霸凌事件,AOA前成员权珉娥与队长申智珉的霸凌事件。
拍再多这类题材的片子给社会提个醒也没有用啊;但是,如果不拍那么警惕的人将会更少;至少,韩国人还在拍摄关于家庭暴力的黑暗又现实的社会;相信不久的将来,因为它们的存在,总会帮助社会进步。
想要看的小仙女们,关注公众号【hanjuts】后台回复 小委托人 可以收到链接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部电影,柳善之前有部电视剧打拳的,看得我胆战心惊,因为未成年人,电影里没过多表现暴力场景,但是谁都知道,真实情况更可怕。娃娃鱼的表现不是特经验,他好像演配角更出彩。
社会问题的想象性解决,偶然性摄像头证据将长达一小时的悲剧草草收尾,实在是狗血。在那些暗然无光的阴沟里,或许只有一辈子的童年阴影。有罪的只是个人,无关于公权力,这正是本片的败笔,几进监狱的女人出来后依然残忍施暴,不就是集体的失声。十六年后,虽然女孩已经长大,可她又该面对无止境的恐惧了。
很好的题材,但是拍得瞎,太多的情绪化。杀人的人被惩罚,但是法律的疏漏、邻居的冷漠、社会机构的敷衍塞责,这些某种程度上的帮凶,并没有为此承担实质性的责任,连一句追讨都没有。杀人的人固然可恶,但一个纵容凶手的环境同样在作恶。
这么好的题材拍成这*样居然有8分,换个有点水平的导演估计又上9分了...
从观影体验来讲还是比较差的。各方面都浅尝辄止,又或没有能力深入。只是稀里糊涂的告诉我们,这里发生了这么件事。为什么韩国导演这么热衷于煽情?最后那些冷漠,对家暴置之不理的邻居在哪抹眼泪,就不太舒服。五个虐待儿童的四个就是亲生父母,以我现有的脑子真的理解不了,旁人尚不如此,何况你们还是父母?
儿童家暴,怎么能不哭……可是世上偏偏有这种丧心病狂的人,真实事件改编啊……
剧情没有给人太大的惊喜,不过看到“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还是觉得特别心疼。
题材可以,拍的太粗糙了
为人父母真是需要认真学的一门课。
棒子:我错但不改,拍个电影先。某瓣不明生物:我们要反思。
导演功力不行。
这个还真实改编的。。。就是不知道改了多少,至少结局没有吧?整片就结局看得下去,恨不得直接快进到结局的那种。节奏很慢,非常多不合逻辑的地方。还来个玩偶视频,我也是醉了。。
好题材 烂电影 这片子能上8分也太好笑了点哈
可怕的是好多父母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在虐待儿童,在他们的认知里这样虐待的行为是一种发泄,孩子是自己生的,那想怎样对待孩子都可以的。这样的父母太可怕了。
这么好的题材拍得这么烂在韩国电影当中实属罕见,剧本粗糙,节奏拖沓,人物扁平,甚至连演技都如此劣质实在是令人汗颜,这应该是我见过演技最烂的韩影男主之一了。一分给题材和小姑娘的演技,其他的不及格。
【C】克制住没给一星,又是一部被韩式煽情刻意毁了的片子。
撇开所谓的哲学与视听语言,电影的意义带孩于此
题材满分,电影两分,浪费好题材,8.1高了
一个敢于拍自我检讨法律缺陷的电影总会帮助社会进步。
改编得其实特别不好,是事件本身的社会意义在发挥效力。庭审的过程敷衍潦草,基本上只有直接证据和多彬指认两个障碍。最失望的是最后庭审的说教,男主角充当了法官和社会道德裁判的角色直接对着犯人指责纠正,配上底下所有演员的拼命拭泪,太刻意直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