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身是做电影的,工作需要所以把小时代系列看了个遍。
平心而论,不喜欢,也不讨厌。
甚至有一点因为黑它的人太多,导致我甚至有点叛逆地支持它。
其实从对电影产业和类型片市场开拓的方向上来说,小时代系列比大多数国产烂片好太多了。
穿金戴银下的集体撕逼,说实话,看多了我也有点受不了,但你不得不承认GJM有自己的风格,甭管你把这称呼为炫富风撕逼风还是什么风。
这几年青春电影火得一塌糊涂,我基本都看了,但能称得上有导演风格的,真少。
你透过电影本身,基本上看不到画面背后站着的导演是谁。
但是小时代做到了,四部电影虽然每部故事内容和形式都不一样,但是导演风格却出奇地强烈鲜明,辨识度极高。
所以这可能是为什么小时代能拍四部,而别的不能。
扯远了,说回《小时代4》。
看了,结尾之前也就还是那路数,依然是无止尽地撕逼,只是撕得比前面三部加起来都狠。
所以我一个做营销的朋友说小时代4的slogan其实是“我用十年青春,赴你最后一撕”。
但《小时代4》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结尾的处理。
也是因为这个结尾,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我心中对GJM的认知。
在观影之前,我就知道原作里面是一把火把除杨幂以外的所有人都烧了。
为此我还特别去翻了翻小说最后一本(敬业吗- -),所以小时代4最吸引我的就是我一直在猜郭敬明会怎么处理这场戏,要真的拍出来,难度太大,广电不是吃素的,我不信他能过审。
直接改结局?
估计会被粉丝喷死。
我怀着看好戏的心情看完了电影,结果,我有点傻眼,因为我没想到他在最后几分钟里面,靠主动和被动的限制观众对信息量的获取,从而在观众心中制造出了三重结局。
我非常不想承认这是他原本的设计(我从心里并不认为郭敬明可以做到对画面和声音这么巧妙的设计),我宁愿认为是我自己想太多。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注意】电影首先停在林萧和陆烧的互相回眸上。
然后画面就黑下去了,这里是一个接近半分钟的黑屏。
不得不说,GJM胆子还是很大的。
一般观众很难承受电影院里这么长时间的黑屏。
然而,这个黑屏里,依然有信息量,是什么?
是声音。
整个约半分钟的黑屏被拆分成了三段,第一段是彻底的安静,很多观众以为,电影到此结束了。
(确实,我前排有两个观众已经起身了,刚要走,又被紧接而来的声响吸引,坐了下来)。
第二段声音,是关键的信息量获取:一种大范围燃烧的声音,同时声场中段是人的呼喊声,声场最远处,是隐隐约约的消防车声音。
(这段信息量,对不熟悉小说的观众来说,是不知所云的。
但是对熟悉小说的粉丝来说,是致命的。
从这里开始,不同的观众开始分化,信息量的获取不均等,导致观众走向不同的结局,以看过原著和没看过原著为分水岭。
)黑屏最后一段,是一阵高跟鞋的声音。
然后画面再起,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女人背影,往别墅里面走,她打开门,然后就是一个在国产电影里算得上非常牛逼的一个长达八分钟的一镜到底“长镜头”……(我掐了表的- -)八分钟的长镜头在国产电影里不多见,但也不至于让我觉得牛逼,我之所以认为这个镜头牛逼,是因为这是一个回溯镜头:GJM把四部小时代电影里各种标志性的场景和经典段落用一个具有浮空感的【灵魂视角】(划重点,后面具体说)长镜头串连了起来,在一个长镜头里呈现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难度比在同一个时间空间里的八分钟要难多了。
而且,看幕后采访里GJM有提到,这个长镜头的画面都是重新拍摄的,并不是用之前电影里的画面来剪辑——这意味着所有曾经的场景、道具、服装、现场陈设,都必须恢复原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说这个长镜头牛逼。
(这个镜头有挺多可以分析的技术点,有兴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他中间究竟用CG做了几次剪辑缝合,不过这都属于技术党的范畴了,不在我这个文章的讨论范围。
)镜头回来以后黑衣女人转身,原来是林萧,她盘着头发,看着是三十多岁的样子了。
然后她听见开门声,回头,看见顾里南湘唐宛如开门进来,她们抱怨林萧早到,顾里让唐宛如赶紧打开香槟,然后几个人换上高中的校服,站在客厅里跳曾经的友谊地久天长,几个人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结束。
对于没有看过原著,并且对画面中和台词中的信息量不深究的普通观众来说,这就是第一重Happy Ending的结局:【第一重结局:四姐妹人到中年,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每年都依然会约好一个时间,回到曾经一起居住的别墅聚会,怀念曾经一起的青春年华。
】而看过原著,并且善于抓取信息量的观众来说,这8分钟的长镜头看完,却足以推导出让她们痛不欲生的第二重结局,这是一个遵循原作的Bad Ending:【林萧作为唯一的生还者,另外三人死于火灾】。
为什么?
我只列举一些我抓取到的信息量,可能有遗漏,欢迎补充。
1、林萧穿的是黑色套装,另外三个女孩穿的都是纯白色的衣服,林萧在三部电影中,只有两次穿过全身黑衣:顾里爸爸的葬礼,崇光的葬礼。
全身素黑的衣服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具有非常明确的暗示。
而另外三个女孩儿全身纯白的衣服,同样暗示意味极其强烈,天堂里的人,穿的都是白的。
2、走进别墅之前,大门口曾经挂着的一幅画,而现在没了,变成了空白,而且镜框的玻璃是破碎的。
3、别墅里的家具全部用白布封存。
4、唐宛如的台词:林萧,你每年都这么早到,你也太想我们了吧。
(注意,如果三个女孩儿依然健在,平时就算她们四姐妹有各自的生活,但是不可能不互相打电话联系,不可能每年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回到曾经的地方,说“太想我们了吧。
”而每年一次的固定探望,基本等于清明节的扫墓。
5、顾里台词:“都说了我们每年都会回来啊,还用白布盖得这么严实,好麻烦啊。
”在中国的传统里,去世的人,每一年忌日,是会回到去世时居住的地方的,这也是中国很多老年人不愿意搬家的原因,因为怕去世的人,找不到家。
(类似的情节唐山大地震里也用过,徐帆烧纸钱的时候,说不愿意搬家。
)6、林萧听见开门的声音,回头时,是热泪盈眶,并且,她看见三姐妹走进来的时候,并没有和她们有任何的交流,全程都在低头思考。
如果是真实的人,不可能不和她们发生对话和肢体接触。
所以,三个白衣应该是林萧的幻觉。
综上所述,不难得出:【第二重结局:当年最后的一场聚会,林萧出门买酒,本来周崇光能够和她一起逃脱,但是周崇光留下来挡狗仔,林萧独自一个人去超市买酒。
因此,她逃脱了随后发生的一场大火。
而在别墅中所有的人,注意,是所有的人,全部葬身火海。
】—————我是心理阴暗的分割线——————接下来,是我想要说的,我所认为的真正结局,也就是隐藏得最深的第三重结局。
(可能是我心理阴暗吧,和我一样喜欢阴谋论或者心理阴暗的人建议往下看,太玻璃心的姑娘们,建议你们打住。
)其实我在动笔的时候,都只觉得是两重结局,但是写着写着,我突然后背一冷(……),是突然想到的:郭敬明这个内心阴暗的人,以他一贯在小说中的悲剧作风,他其实真正藏了一重结局在最后,比原著更惨烈的最暗结局。
这个结局是:【包括林萧在内,全灭。
】……你们有被吓到吗……………………信息量如下:1、八分钟的一镜到底,它不是把原先电影里的段落直接剪辑拼起来,而是同样的情节,用完全不同的镜头视角来拍摄,镜头始终是处在一个向下俯视的视角,并且伴随持续的漂浮感,就像一个人飘在空中俯瞰的状态。
在什么状态下人的视角能漂浮起来——灵魂出窍。
人们通常认为在什么状况下人会灵魂出窍?
——最常见的说法是,人在临死之前,灵魂会脱离肉体,浮到空中,所以经常会有濒死体验的人回忆起看见病床上的自己。
同时,在生命消逝前的最后时刻,脑海中会不断回溯过去种种时光,俗称“走马灯”。
并且,人们的走马灯只会出现记忆深刻的场景和最关心的人,不会闪回无关紧要的画面和人物。
也因此,不管是画面中四女戴纸王冠的田径场亦或是大学湖边正在喂天鹅的中央广场,都空无一人。
(因此,这不是真实的记忆,真实的场景中,有着满满的群众路人)2、一镜到底之后四姐妹的表情和台词。
在别墅里女孩们的对话并非闲聊,每句都有隐藏含义。
唐宛如说:“你每一年都到这么早,太想我们了吧”——意思是那场大火后,林萧每年都会来别墅里祭奠死去的朋友们。
顾里走过林萧身边出镜后,在画面外持续不停地对林萧说“林萧,你还在等什么?
快过来呀,快过来”,而林萧并不像通常被朋友邀请时会有的表情,而是眼含泪水,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之后,才抬起头,表情有一种解脱后如释重负的微笑,淡淡地说:“来了”。
紧接着画面就变成了四姐妹穿着高中校服排练《友谊地久天长》。
——【注意,这是关键信息量】3、四姐妹穿高中校服排练《友谊地久天长》。
这是电影的最后一个情节,看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当然我周围坐的小姑娘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感受到了深深的代沟),但是现在再回味,越想越觉得毛骨悚然。
第一重结局的观众觉得这是四人每年欢聚时保留的固定节目,第二重结局的观众觉得这是林萧的幻觉。
然而,以上皆错。
首先,这不是真实的回忆。
因为这个别墅是四姐妹大学毕业以后才住进来的,她们不可能高中时候就在这里排练过。
从时间轴上来说,这个场景不可能真实的出现过。
其次,这也不是林萧的幻想。
因为如果是林萧的幻想,那么应该只有其它三姐妹是穿着校服的样子,而林萧应该还是穿着黑色衣服,三十多岁的盘发模样。
但我们看到的是,四姐妹都穿着高中校服在排练,所以真相只有一个(……柯南上身了- -),就是林萧也死了,四个人以灵魂的形式,在老房子里,徘徊。
而这个时候,背景音乐是:“我们曾经终日游荡……我们也曾历尽苦辛,到处奔波流浪。
”所以小时代电影的真正结局是:【第三重结局:除了林萧以外所有人都在那场大火里烧死,只有林萧活下来,林萧每一年都会回到老房子扫墓祭奠,她麻木地在失去姐妹和爱人的世界里独自坚持了几年,而最终坚持不下去,在这一年,选择了自杀,在她濒死之前她回溯了与朋友们的种种往事,最后看到了已在“彼岸”的三个朋友来“迎接”自己,最终她笑着说“我来了”,然后走向朋友们,也就是走向“彼岸”,走向死亡。
】……看到这里的大家还好吗,心里毛毛的吗,脑筋还活络吗,想揍郭敬明吗(……)?
所以在大家都在猜郭敬明到底拍不拍那场火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意想不到却很聪明的方式让这个结局既满足了普通观众对大团圆的喜好,又遵循了原作结局让小说粉丝无可指摘,并且在原作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给出了更深一层的“挑衅”。
(并且你还不能真的打他,因为人家是原作,人家怎么说就怎么算,气人伐,任性伐?
- -)不要觉得不拍火灾是为了省钱,那八分钟一镜到底都是重新拍一遍,花的钱绝对比拍场火灾多得多。
这叫有钱任性,换一种说法,叫有诚意。
所以为什么别的青春片都是一部歇,小时代能拍四部。
我仍然不喜欢小时代,但我喜欢这个大结局的处理,精妙,出彩,独特,有嚼头。
特别想说,以郭导(对,我改口了,我称呼他为郭导)对这个结尾的构思能力,什么时候能抛弃玛丽苏,拍部惊悚悬疑片啊?
(不要问这是谁写的,反正不是我)(之所以再发一遍,因为被豆瓣删除了,我想问为什么,可是没有人回答我!
)对电影《小时代》最佳评论-来自网易昨天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适合以下人群:1.14至22周岁幻想成为白雪公主的无知少女。
2.围绕在14至22周岁幻想成为白雪公主的无知少女周围的七个小矮人,而且必定是处男。
3.永远活在14至22周岁的大龄未婚女青年。
4.开20万左右车喜欢诱骗14至22周岁幻想成为白雪公主的无知少女的大叔。
看电影的整个过程我仿佛被迅捷斥候郭敬明强奸了116分钟。
我根本无力反抗。
第一次认识郭敬明是在高二的时候,同桌的抠脚大汉突然在上课的时候痛哭起来。
他给我看了一本书,叫《梦里花落知多少》。
抠脚汉子说,这本书触到了我心里最柔弱的地方。
放眼望去,都是我14岁般的摸样,和她走在校园里落满樱花的树旁。
后来这本书被我带回家,每次拉屎的时候翻上几页。
慢慢的,我开始进入了郭敬明的世界。
那是一个充斥着高富帅的世界,每个人都是美艳的不可一世的尤物。
男人们个个狂拽酷霸屌,25岁当上了跨国公司总裁,穿着韩式修身小西服和小脚裤,半边微微遮住眼睛的刘海仿佛在诉说我有钱,可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女主角永远有个富二代的闺蜜和一个土圆肥朋友,每天的话题离不开Chanel,Versace,Burberry,对穷屌丝尖酸刻薄,出了一环就浑身不舒服。
看见高富帅总是两眼放光,智商为负。
有一个非常宠自己的男朋友,能给自己一张限额50万的信用卡,透支完还能对男友说:我们的爱情是没有物质的。
在小说里,她们就是世界的主宰。
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在围绕着她们旋转。
她们就是不用为生计劳累,不用担心除了名牌包包男朋友出轨之外的一切,连放的屁都是粉红色草莓味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
我看完之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坐在马桶上久久不能平静。
过了许久,我撕下了扉页,擦了擦屁股。
在郭敬明强奸我之后,他说,你满足吗?
我说,挺好的。
郭敬明娇羞的说,有的人粉我,是为了黑我,有的人夸我,是为了骂我。
不像你,为了黑我而黑我,我就喜欢你的耿直。
我说,我怎么舍得黑你呢?
郭敬明跳起来锤了一下我的膝盖,说,讨厌。
新闻上看到小时代偷票房,偷了大圣归来的票房,我也是醉了,这是把观众看西游记的钱送给了小时代这种神片,与赤裸裸的犯罪有什么不同。
投票到是算了,刷分的本领还真是杠杠的,一部2分的电影,硬生生刷到4.5分,从乐色片直接升级为国产烂片,牛逼啊。。。。。。。
当然也不排除脑残粉的自发行为,让这种扭曲价值观的片子堂而皇之在电影院播放,是对青少年的毒害。
光腚总局与证监会可谓中国二大牛逼部门,我服了,你服不服?
哈哈哈我看到一个评论说【其实这是个三重结局隐藏最深的暗示是林萧死了!
】听说巨婴们最后集体全灭了我好开心啊!!!!!!!!!!!
这些人如果能安然无恙活到老我才要觉得老天瞎了眼啊!!!!
一个雪姨治不了你们,但是天道好轮回!
作逼都得死!!!!!
装逼过头反被草的郭采洁!
绿茶到死婊方尽的大幂幂!
唐宛如和郭碧婷就活下来好了,毕竟唐宛如那种人活着也掀不起多少风浪,而郭碧婷至少用(长)心(得)做(好)事(看)!
我唯一疑惑的是,郭采洁他爹搞出来的财务漏洞被雪姨给填上了,最后郭采洁到底有没有把4亿元还给雪姨啊!!!!!
还完了钱再死啊!!!!!!!!
——————————————————“小时代”大结局首映票房过亿。
大人看完恨不得给郭敬明寄刀片,然而中学生却穿着校服挤满大厅。
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一部电影,它的价值观让人生气到,恨不得给导演郭敬明快递一头驴过去踢他脑袋。
如果郭敬明敢再多拍15分钟,就改寄刀片儿。
这部让成年人分分钟火山爆发变身恐怖分子的奇葩电影,看到一半,我就已经原谅了《盗墓笔记》。
然而当我苦苦熬过125分钟,带着满腔怒火走出影厅之后,却惊愕地看见,星期四下午3点的深圳嘉禾影城大厅里,站满了穿着校服排队等候入场的中学生,背着书包,摩肩接踵。
据统计,该片创造了国产电影的首日排映记录,首日下午4点就冲破亿元大关。
怒火顿时化作悲哀,我十分担心祖国下一代。
剧情令人恼火:盼着所有角色赶快去死《小时代4》里,几个主要角色都太“作”了。
即使他们没有在大结局的时候被一把火全部烧死,我也要冲进银幕一枪一个毙了这群坑爹坑妈的熊孩子。
杨幂饰演的林萧随随便便不上班,就像现实中穿着校服逃课看电影的中学生写照。
当林萧被老板解雇后,竟厚颜无耻和太子爷一起打上大老总办公室,直接导致大老总撞破脑袋而死,然后继续甜甜蜜蜜和太子爷过日子。
郭采洁饰演的顾里背负4亿亏空,又确诊癌症,觉得自己太惨了不想让朋友知道,就设计让主角团体彻底决裂。
柯震东饰演的男朋友帮顾里做假账导致坐牢(这里真的不是影射现实中的柯震东吗),男朋友妈妈掏出4亿血汗钱救回了儿子,熊孩子们又快乐地开起了party。
柯震东戏份不少,不过删掉了所有面部特写。
价值扭曲严重:力挺的人一定三观不正前三部作品我都看了,但《小时代4》的价值扭曲特别严重。
7月6日,微博大V“作业本”曾发微博表示:“所有挺小时代的人,都将在电影史耻辱柱上,有一席之地。
”当时我还觉得文艺作品应当百花齐放,娱乐而已何必上纲上线。
然而看完电影,我认为,作业本说得对!
《小时代4》的问题不在于“拜金”,而是它打破了做人的基本底线。
“时代姐妹花”和她们的男宠们,根本不懂得什么叫堂堂正正做人,除了买买买和谈恋爱之外,不仅完全不创造任何价值,而且践踏他人的劳动成果。
缺乏道德,虐待父母,漠视生命,不劳而获,有病不就医,工作不珍惜,不尊重知识也不善待他人。
而“小时代”的完结,也并不能让人松一口气——因为郭敬明的下一部自写自编自导电影《爵迹》就要来了。
说真的,万一我真的对郭敬明做出什么过激行为被抓了,不知道学生家长愿不愿意捞我。
人人都爱郭敬明,就像纽约城里人人都爱卡波特。
一种把他当做话题,聊天的爱。
卡波特写了《冷血》,成为大作家。
彼时颜值巅峰已过,尚留二三。
电视机里侃侃而谈,围巾绕一圈,像五四青年。
所以现在的郭敬明像极了卡波特,成功,有钱,拍封面,长相也终于成为了自己笔下精致的少年。
这种面容精致,表情冷漠,生活富足,明媚忧伤的段子活在每个80后心中,毕竟80后一代人没少受新概念的荼毒,青春期所独有的躁动与忧郁在韩寒与郭敬明这个梯队所带领的新概念作家中得到了完全的放大。
但是当80后的青春掺杂上90后的笑料拿来拍成电影给00后看时,便成为了《小时代》这样恶趣味满满的产品。
《小时代》系列从2012年上映之日起,负面评价出奇的一致;很难说在《富春山居图》后,这种现象是否带一点营销的味道。
然而第一部作为整个系列中质量最高的,却背负了最多的骂名。
从第二部开始,郭敬明作为一个导演的野心让位于挣钱的目的,每部电影都在用粗暴的逻辑和刻意的冲突简单直接地将少男少女招揽到影院。
套用现在的热词,郭敬明是一个很好的“产品经理”,知道如何把IP变现,怎样牢牢抓住目标观众们的心,甚至能让几个明星在低年龄段的观众中再火一把,也可以将“撕”这个动词发扬光大。
他甚至有一种难以置信的魔力,让所有讨厌这个系列的人走进电影院,看看到底烂到什么程度。
就像之前写到的,我们喜欢谈论郭敬明,这种谈论,是嘲笑自己青春的洒脱,也是在暗证如今自己的高逼格。
何况电影票也卖的那么便宜。
十八块八还送可乐爆米花,然后依旧要羡慕朋友买到的票只花了八块八。
《小时代》系列的确是一套销量可观的产品,但作为“电影”来观看,影像叙事的能力几乎为零。
到了第四部,观众甚至都不必再去关注撑起影片的拙劣逻辑;需要做的,仅仅就是被煽情,仿佛自己的青春真的和这部电影有关。
十年的哭与笑,小时代的“时代姐妹花”都伴随在身旁。
你忘记了《小时代》只是虚构,你的青春是建立在考试没考好、谈恋爱、分手、和家长斗智斗勇等等再平凡不过的小事上。
为了煽情,“分屏”这个郭敬明最显著的符号滥用成灾。
当看到女主角们开始在雨中奔跑,大特写一个接一个的时候,你就会有预感,四个人一起边跑边哭的分屏镜头立刻就要袭来。
但是你错了,不仅仅是雨中奔跑的四张脸,前三部里面所有的四人奔跑特写分屏轮番登场,这个本该煽情的段落却因为这样稚嫩的表现手法让人哑然失笑。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大数据下研究观众喜好得出的排片方式。
但是作为导演,却不应该在观众连好东西都没见过的情况下就将最平庸的煽情桥段塞到他们的眼前。
如果你以为分屏已经是煽情的底线,《小时代4》的另一种独门秘籍则将这个底线拉到了更低的地方。
大概除了《小时代》,你也不会再看到什么电影舍得在大银幕上为一首歌拍MV了。
到了第四部,这种MV的表现手法甚至直接脱离了故事情节,用3、5分钟的特写不断地围绕着片中的一个角色推拉摇移。
满打满算120分钟的电影,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唱歌,童声吟唱、日语、英语、中文轮番上阵;但故事情节竟然薄弱到集体大撕逼——和好——回忆的三步走,除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所有人扭打在一起,你几乎记不住这部电影里到底都讲了些什么,即便它还铺垫了一个商战气息的“四亿亏空”。
所以,在放弃叙事,直面煽情的《小时代4》中,我们再次看到了郭敬明自己对影片价值取向主观上的回避。
时间为什么煮雨,岁月何以能缝花?
身为导演,郭敬明并没有给出解答。
他能做的,只是建立了一个空幻的纸上上海,让他的读者们将自己全身心的代入,麻醉、满足。
电影中的这群人,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孤立的在方寸之间做着过家家的游戏。
影片固然在拜金方面比原著收敛不少;但角色所生活的基础依旧是物质财富的放大。
而动辄因为情爱纠葛而引发的争吵,也让郭敬明所自我宣称的“努力、追梦、友情万岁”的影片价值观显得苍白无力,站不住脚。
《小时代》自身所散发的价值取向与郭敬明的采访相比,背道而驰。
描摹时代的电影,自动地会与这个时代呼应。
《小时代4》是不情愿地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呼应了郭敬明对这个时代的观察。
它的上映的确是郭敬明自己恶趣味的一种结束;但这个系列票房的火爆,却给这个时代最浮躁的一群人点燃了一把熊熊火炬。
《小时代》系列的完结不意味这种粗制滥造的粉丝电影的完结。
而华语片市场也的确需要一段时间,来扫除掉这类电影燃烧过后留下来的废渣与灰烬。
首先我要说明,本影评涉及剧透,不喜慎入。
大家都知道小时代是个悲剧,那么为什么是个悲剧?
我觉得主要是顾里和林萧两个人造成的。
先说顾里。
顾里从一开始就生母不明,亲生父亲在赶往她生日party的路上出了车祸死了。
然后撇去123的剧情不谈。
在4中,南湘在赶往顾里医院的路上又出了车祸。
顾源也入狱。
唐宛如飞机失事死亡。
仔细想一想,顾里的父母爱人朋友除了林萧全都深受她克。
再说林萧。
林萧为什么没有被顾里克死?
我认为那是因为林萧命更硬。
她能把顾里克的子宫癌而自己啥事儿没有!
而且各位观众发没发现一个现象,林萧的盆友和顾里的盆友是一致的。
所以前面说是顾里和林萧共同克死了他们,然后林萧又克死了顾里。
没错就是这样。
所以小时代这个故事,就是比谁命硬。
2011年之前,那时候我上小学,非常喜欢郭敬明,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个写书的,长得矮是矮点儿,不过还挺专心,写书就写书,不捣鼓其他的。
不知道从多久开始,他拍电影了,百度词条上他的职业多了一项“导演” ,第一部PPT上映后,观众还挺买账,估计也赚了不少,于是他开始一部接一部地拍,然后一部接一部地赚。
怎样评价小时代的电影?
就是屎做的哈根达斯,远看是巧克力口味的,尝了以后才知道是屎,可是又能怎么办呢,钱都花了,是坨屎也要吃下去,完了还晒一下票根,表示看过郭导这部流弊之作,紧接着又到豆瓣上义愤填膺地批判这是一部多么烂的片子。
我想郭敬明已经从当年初出茅庐,谨慎腼腆的作家变成了一位死皮赖脸,不在乎豆瓣评分是负数还是负数的商业导演。
真让人惊讶于时间的魔力,几年的岁月把你从一位只写书的人变成了一位商人。
我好像已经看到郭敬明站在爱马仕堆成的山上,指着那些为他贡献票房的傻逼们说:“你们是真傻,豆瓣评分是虚的,票房才是实打实的钞票。
什么职业操守,好片烂片,谁在意呢?
”好吧曾经的我就是傻逼大军中的一员,反正,现在,无论如何我不会再傻逼地去电影院里贡献票房了。
希望这是郭导拍的最后一部电影。
午安。
等等,什么?
还有爵迹?
最早知道郭敬明,是在《萌芽》杂志上看到《幻城》,文笔华丽无比,有淡淡的忧伤,情景描写动人,看《幻城》的时候偶尔会想起CLAMP的漫画,回头想这些,可能就是在那时候,模糊感受到郭敬明的"借鉴"功力。
之后还看过《左手倒影,右手年华》、《夏至未至》、类似的风格直到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风格斗转,一改忧伤,变得有趣起来,当时还推荐给朋友看。
直到看到《圈里圈外》作者状告郭敬明抄袭,渐渐的就再也没看过他的书了。
郭敬明算有才华么?
我个人觉得他其实才华有限,但他证明了“天道酬勤”这件事。
他是聪明人,可能在过往的经历中,他被无情的伤害过,嘲弄过,自尊心被践踏过,但他的野心一直藏在这看似柔弱的躯壳里。
然后从学生到成人,在现实世界里,他以自己的聪明找到了捷径与规则,也同时放弃了享受与懒惰,拼了命的往上爬,直到扬眉吐气。
可能正是因为没有才华横溢的底气,所以他放弃了很多东西,终于用最快的速度冲到了社会拔尖的位置,他终于可以获取更优的资源来匹配自己的价值。
曾在访谈里看到他说,他对自己的定位清晰,如果不能在一个行业里做到99,那么他可以在5个行业里做到80分。
一个行业里的99分VS一个总量400分的人,别人的评价可能会不同。
社会规则在他心底里异常的清晰,你先得有价值,才能输出价值观,没有价值的人,连话筒也不会递到你的面前。
没怎么看过书只是单看了电影1-4,正如郭敬明在前期作品里淡淡的忧伤一样,小时代里充满了自我的迷失。
他始终是自恋的人,文字中的悲伤是真实的,迷失也是真实的,执着于自我的表达方式。
很多人都说羡慕姐妹花的情谊,那么看到第四部了,如果你想拥有这样的姐妹,那你想成为其中的谁?
(我是觉得相亲相爱好过相爱相杀……)小时代里所有的人都像是郭敬明的分身情绪,好的坏的,逞强的不想被怜悯的,想要不劳而获的,美艳的有才华的……或许都是他对自己的自省。
那些个黑暗时刻里有他屈辱的破碎,以及顽强的倒影。
也许别人看不到,但他自己看的分明。
被放大的疼痛感,最后变成最强的控制欲。
如果看了电影你觉得三观扭曲,可能正是因为不曾被残忍的对待过,那就好好保留属于你的一份天真与理想,有选择的与这个世界规则进行部分交换,达到想要的平衡状态就好。
郭敬明或许是已经到达他的理想国的人,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以失去什么来进行这场交换。
其实很多咒骂的人虽然一直抬头挺胸却也怨恨过这个到处让你碰壁的世界,可是就不愿弯腰,也不愿意低头。
这没什么,只是大家各自的选择而已。
小时代好看么?
反正华丽精致演员漂亮,BGM也不错。
如果你说电影技术,反正郭敬明应该能请的动这个行业里90分的人来辅助他。
营销定位的精准更是显示他商人的头脑。
至于诚意么?
他始终是愿意把内心这份血淋淋的东西拿出来说的人,虽然加了点修饰。
理性到极致就会冷血。
如果你觉得扭曲,可能这是一种幸运。
时间指向2015年,林萧(杨幂 饰)和陆烧(陈学冬 饰)在焰火盛放的外滩拥吻。
这则花边新闻直接影响M.E.的经营,叶传萍(王琳 饰)强势入主,宫洺(锦荣 饰)形同傀儡,他对林萧的情感不易察觉,同时似乎也没有注意到南湘(郭碧婷 饰)的脉脉含情。
叶传萍盛气凌人,质问顾里(郭采洁 饰)盛古亏空四个亿的情况,却始终没有攻破顾里的防线。
与此同时,深陷财务危机的顾里被诊断患有子宫癌,精神和肉体的打击让这个倔强的女孩濒临崩溃。
走入社会,进入职场,林萧、顾里、南湘、唐宛如(谢依霖 饰)、顾准(任言恺 饰)、Neil(李贤宰 饰)等好朋友被卷入充满尔虞我诈的漩涡之中,她们的友情和爱情也将承受前所未有的考验……
又到了矮黑猩猩交配的季节。
现在四粉的口号还剩下1.我低俗你管我?
2.小时代影响了我的青春。
3.拍的有技术含量。
4.你们这群自high的骂小时代党我瞧不起你们!
以下是一一反驳。
1.不敢不敢你牛逼你大爷。
2.是,每个人青春都有一段日后想起来觉得可笑的时候。
我初中也看安妮宝贝,也看韩寒。
韩寒的电影一般就是一般,我不会去说这可是我的青春啊然后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再见了我的青春”,因为完全没有逻辑。
3..如果说拍的有技术含量,没错,是有很多长镜头。
但那些长镜头闪得我眼花。
服装是很好看,但是T台秀像耍猴。
同纬度对比道士下山就知道了。
道士下山的画面、服装、音乐、剪辑都很考究,但它还是烂片。
小时代比它差的不知道哪去,当然更是烂片。
4.真心不懂发#小时代哭成狗#微博的人说“骂小时代的人自high”都是怎么想的。
呵呵。
最后,按去年的心气儿我肯定早就一蹦三尺高地去骂架了,今年看到脑残粉们似乎黔驴技穷,大概烂片就是烂片。
我也只想说一个:嗤。
现在的电影,票房只要用当红影星和高排片率就能够堆出来吗?
虽然这是一部毫无逻辑、情感表述过量、毫无镜头语言、无时不在的音乐铺陈的电影,但它真的特适合刚刚迈进青春期的小孩的幻想,对未来的抗拒 、追求爱而被烫伤、彼此伤害又释怀,一下子让我在观影的空隙想到了许多青春的干净的事。
大家都在喷这个电影,但是我真的觉得不错。看的时候在电影院把我哭的稀里哗啦的,唐宛如嘴脸的玻璃碎片,顾源被警察拉走质问顾里你爱我吗?顾里对着摄像机说的一字一句,席城满身鲜血倒在雨里,还有电影最后一场看似真实又似是梦境的聚会,只有郭敬明才能拍出他心里最真实的《小时代》吧。
1.小四够壕很多镜头给人感觉就是炫目的钱钱钱堆出来的。2.郭采洁的演技hold住了整部电影。3.插曲选的不错让人更加入戏。4.4比123要好。5.我看的时候并没有哭。6.若不是影片末尾写着06年第一次连载我也不会暗生出一种沧桑感,当年我还是个小学生……
没有那么差拉 小时代结束了 跟一个人的缘分也结束了
HAHA~送你一分...
根本跟书的结尾一样 骗人
还行吧,我是陪女朋友的看的,我女朋友也眼红红了,可是前后左边那些女的让我太难受了,一直在抹鼻涕一直在哭,好多地方的哭点我觉得一般般,她们却哭成了泪人
就那样呗。
撒狗血的剧,还好男帅女美
哭戏一场又一场啊
帅哥美女,奢华场面都看到了,这就够了。
终于作死作到死…哎…也告别了初高中那阵子无病呻吟的青春矫情年华,不会否定自己的过去,也没必要否定。谢谢这些演员演绎了曾经浮夸的想象。
我用七年青春,赴你最后之约。
看了影评觉得结尾搞得好
1到4,都是在电影院看的。片子不能算好片,但它有它存在的意义。这集我居然还感动了。我不是郭敬明的脑残粉,但因为这片子,我反而去看了小说。郭敬明从开始拍第一部,就已经立誓自己要做导演,而不是像有的人只是试水,玩玩儿。他有他的魄力,这点真的无可厚非。
两星半吧,比第三部强一些,虽说还是很PPT...
虽然还是不咋地,但比起过前几部有进步。居然每部都在电影院看完了!为什么呢?因为做事情要有始有终…
小时代完结了,十年的追逐,十年的青春,它陪我走过了多年的日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时代,都有自己的生活,也许在这个浮夸的世界上你可以不信任何人,但是无论何时,请记得你的身边还有你关心和关心你的人,不要因为不必要的原因伤害他们
从初中起就是看最小说,买了一本又一本,看了小时代的第一次连载到现在的最后一部电影,不是说爱郭敬明爱的多脑残,只是确实这是近十年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