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走心理惊悚路线的影片,没有阴魂不散的恶鬼,没有徘徊不去的活死人,没有背后伸来的手,也没有突然关上的门,就算是血浆,也用得很克制。
荒废破败的精神病院多半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踏入黑暗将很难再找到出口,闪回的记忆片段肯定有问题,看起来踏实可靠的男人比表现得玩世不恭的男人更不可信,影片结束15分钟前所有线索指向的人绝不会是真凶……资讯饕餮的时代,想要让见多识广的观众大出意料越来越不容易。
本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对观众很公平,没有太故弄玄虚,基本上能自圆其说,逻辑没有太大问题,凶手的心理动因也有迹可循,甚至在影片最后部分还进行了首尾呼应的点题。
没来得及听完的session9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simon终于讲出了mary的故事,他分辩道:她并未阻止我,他们皆是如此。
并在最后回答了医生的问题:I live in the weak,in the wounded.simon与其说是一个分裂出来的人格,不如说是一个符号,象征着人心的恶念。
邪恶易于在孱弱和受伤的灵魂中滋生。
如此,那个在阴影中发出呼唤的声音便能有合理的解释,两段毫无交集的人生也有了共同之处:他们皆释放了恶念,他们的心中都有个simon。
N年前在科幻世界惊奇档案上的介绍所吸引,拖到现在才看。
前半段基本平平淡淡,而后半段情节突然紧凑的让人应接不暇,形成鲜明对比,玛丽精神分析报告与真实场景重叠放映,也让人紧张,感觉同步分析戈登的人格分裂。
影片一开头菲尔就担心戈登压力过大,再到38分钟时汉克分析压力,也流露出担心戈登。
45分钟时终于有恐怖的迹象了,感觉肯定有事要发生了,但是导演很巧妙的,突然掐断场景,很是好奇。
(猜测一:鬼;猜测二:戈登干的)18分钟,戈登看着手机上的电话号码,犹豫着,听着迈克说着精神案件,像刺中自己。
42分钟,戈登终于第一次电话给温蒂,53分钟,戈登再次电话给温蒂,后面有好几次,电话根本没打通过,他在自欺欺人。
人。
最后小半段,有怀疑菲尔,直到最后十分钟才真相大白。
好久没有这样猜来猜去了。
个人觉得是部很不错的人格分裂电影,非常值得一看。
偶写的很流水账+米看点,哈哈。
写不来文绉绉的(偶再次偷个懒)PS:好几次都注意到天空特美。
很明顯Gordan不是以前的病患,而是出於生活壓力(不想生小孩,但老婆想要,所以還是生了)加上工作壓力(如果不完成這次工作就得破產),而產生了一個新的人格。
像錄音帶中的Mary,因為被一個男孩欺負而導致出現了Simon這個暴力型人格一樣。
還記得Monday,亦即第一日工作完成之後,Gordan買了一紮花和一大堆東西回到家裡,準備跟家人慶祝自己接到了這份工作;他把花送給老婆,之後卻不小心被煮意粉的沸水燙傷,剎那間,暴力型人格毫無預兆地出現了,他殺死了自己老婆和女兒。
(之後他對Phil說自己打了老婆,實際上卻是殺了她們。
)接下來的問題是:Gordan的暴力型人格是不是自發性出現的呢?
的確,他所受的壓力很大,一開始他就跟Phil說自己很累了,在這種情況下逼迫出另一種人格是有可能的。
但是我更加認為Gordan的暴力型人格是被精神病院的環境所誘導出來的。
還記得當他第一次走進病院,就被Block A的那張椅子—一張貌似精神病人所用的拘束椅—所吸引,整個人好像被迷住了,這裡製造了一個懸念(電影海報也是以此為題)。
然後當他走進了Mary的房間,仔細的觀察牆上面的每一張圖片,就更加的加深了這種精神上的聯系,結果就是導致他的暴力型人格成形了。
當天,他回到家裡,一場微不足道的小意外就導致了無可挽回的慘劇……錄音帶中的Mary(Simon)殺人不眨眼,殺了男孩之後還繼續痛下殺手,殺死了自己的父母親,這跟Gordan的暴力型人格是一樣的。
所以後來,Gordan把老婆和女兒照片貼到Mary的房間,也證明了他跟Mary當年的精神狀況十分類似,逐個的把工作夥伴殺死也是意料中事……Session 9一是套很高明的電影,看的時候需要畫面留心每一個細節,甚至每一個聲效,不算血腥,不算驚嚇,但是細心看下去,自有某種令人驚悚的張力。
建议先看飞越疯人院,了解一下那个年代美国精神病院医生如何对待病人,所以当主角第一次走进这栋古旧建筑时已联想到他可联想的,在种种生存压力(他不喜欢小孩他太太非要生,小孩小毛病困扰影响到生活和睡眠,他的公司快倒闭他快破产...)下,这里诱发了他心底的那个Simon,那次回家遇到小碰撞便杀了妻子女儿。
影片利用那个精神分裂的女人mary治疗时的录音,一个一个session推进剧情,制造恐怖气氛,也靠它揭开云雾。
如果读过心理学,其实很快便知道整个故事。
算不上恐怖片。
看了影评,大家真的是各执己见,,有人说电影中明线暗线出现的九个人都是高登的人格,有的人说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有人说高登是这个医院以前的病人,有人说高登是杀了妻儿无处可归闯入医院暂住,有人说mary房子里的照片是高登臆想,有人说是高登杀了妻儿后自己贴上去的我还有一个地方不懂就是,高登最初为什么要伤害hank,而hank失踪重现后嘴里一直说what are you doing here又是为什么?
这个电影已经进入我年度看不懂榜单了希望九号谋杀案出一个官方解析吧!!
我最开始是这样理解的:高登和温迪有了女儿之后生活压力骤然增加,压力过大导致高登心中的某根弦崩坏了,于是有一天回到家由于一件小事,将自己妻女和狗都杀掉了。
但还在持续工作,后来弦越崩越紧,他的状态越来越差,怀疑自己的工作伙伴,到最后将所有工作伙伴都杀掉了,玛丽(Simon)这跟线算是暗线,只是为了证明精神分裂杀人以前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
但是感觉细节上又有点对不上,当然玛丽(Simon)这条线我觉得是对的。
但是高登这边,一直有人叫他wake up,还有墙上的那些照片又感觉不像是我之前理解的那样。
所以我觉得更合理的理解法就是,高登像玛丽一样,在杀完人之后就进精神病院了,也完全忘记了杀人的事实。
医生为了了解详情,对他进行催眠,就是剧中的他的伙伴其实都是他杀人之后分裂出来的,可能这些伙伴确实是存在的,但本剧中的这些伙伴都他的分裂人格,医生一直引导他回忆,他的人格一个个的消失,最终只留下他的主导人格高登,他也终于像Simon一样道出实情。
影片最后Simon说的“I live in the weak,in the wounded”意在暗示,任何人都可能变成这样吧,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我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对不对,请有兴趣的人一起讨论。
谢谢猫同学推荐本影片
首先,剧中发现的录音带和案件号、石碑上的数字,都是444,那么,这个9号谋杀案的电影名字是什么鬼?
第二,戈登的人格分裂既然和玛丽以及此精神病院旧址并无关系,那么,这种剧情设计(居然让人看了一个小时都是他们几个人干活的篇幅加上一点发现的录音带的声音),戈登最后杀人的篇幅只不过占了最多十来分钟而已,剧情前后根本没有什么连接性,用来浪费观众的时间岂不是罪过?
第三,安抚一下自己,喜欢看电影就是这样,大概率是看烂片。
然而有一点无法认同:某些人总能从屎里品出米香,说这是好片,给四星、给五星,抱歉,欣赏不了。
没给负星是因为剧中看到一台初始车标的马自达,现在的年轻人是没见过以前的车标的,基本上都不知道,另一方面现在网上去搜都很难找得到这个车标了,个人觉得这是本片唯一的亮点或者价值。
很多朋友的觀點是把兩件事放在一起看的,甚至聯想到高登是瑪麗的兒子什麼的,其實呢,他們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可以推斷的是,高登以前就是這個醫院的病患。
瑪麗的人格分裂殺人案是獨立事件,但是其中西門這個分身影響了同樣是精神分裂的高登,使高登也產生了一個跟西門一樣的善於引誘別人犯罪的人格出來。
其實故事就是這樣,非常清晰,怎麼會看不明白呢???
1座有130年历史的周立精神病院;5个专门负责拆除危险材料的工人;7天必须完工的时限;9盘记录着一位病人资料的磁带;444号女性精神病患Mary……看了上面的一些句子后,稍微有点想象力的人或许都会把这部影片又归为有着鬼屋式情节的老套影片,抑或又一部情节雷同的女鬼复仇的公式化影片。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它至多也只能算上一部二流的影片。
但当你看完全部后,你会发现这部影片讲的不是鬼屋,不是女鬼,它所描述的是人,导演完全抓住了“真正让人心生恐怖的,只是人”这一概念,给我们展现了一部以人物性格发展为线的影片!
老实说,刚看到碟面的封套时,我是很一厢情愿地把这部片子看成是部类似于《RoseRed》的恐怖片的(顺带一提,“RoseRed”是美国史上著名的一幢鬼屋,它能够自由地改变自身的房屋结构,数十人曾在其中神秘失踪,很多人也由于呆在里面而变得暴厥。
Steven King曾以RoseRed为灵感创作了一部小说,并被ABC电视台制作成3集的连续剧),这点在我看到影片开始红色外墙面的病院和其奇怪的房屋构造时更是对此深信不疑。
那些凌乱的精神病患的治疗仪器,房壁上到处贴满的剪报,天花板上早已裸露在外并破烂不堪的旧石棉,以及一间只有一张神秘电椅的房间和“闲人免入”的A级区域,都预示着这座庞然大物里过去肯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对那些在里面生活或工作的人们,Denvers洲立精神病院就像在那无声地注视着他们,准备伺机把他们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5个工作人员中的Mike在众人之中最有学问,同时对这座医院的历史很感兴趣,在一次偶然间,Mike在病院的地下室里发现了一箱记录着444号病患Mary的资料,其中包含着9盘被遗忘的治疗过程。
从这些磁带中,我们逐渐得知了Mary原来是位拥有多重人格的人,在她的意识里还同时存在着Princess、Billy、Simon另三种人格,22年前在一个Lowell城度过的圣诞夜里,Mary和她的兄弟Peter分别收到了一个漂亮的布娃娃和一把别致的小刀的圣诞礼物,但Mary似乎早已忘记了那个圣诞夜里所发生的事……看到这里,我明白到原来片名所谓的Session 9原来是一盘磁带的编号。
而借着这些神秘的磁带,导演又引出了片子中的一条暗线,即9个Session中关于Mary的治疗对谈资料。
如果说明线条交待了故事的发展,即我们看到的每个人的表象的话;那暗线则交待了心理的发展和心理的阐释。
影片中的这条暗线可谓极为吸引人,每次Mike在播放着一个又一个Session的时候(播放磁带时Mary另外三种人格的声音被处理过,听上去十分诡异),故事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张,观众的神经也会不自觉地绷紧。
而此时我的注意力也早已从病院本身逐渐转向了Mary这个神秘的人物身上,Mary这个人物成为了介于明暗、表里两条线中的一个悬念角色,似乎她没死,在DENVERS病院里的某处角落里流荡,或者她早已死去,而只是冤魂不散,所有的恐怖卖点在这时一下子全都集中在了Mary这个人物的身上。
其实,在影片开始讲到Mary时,我曾不自觉地把《Session 9》和另一部经典的黑色影片《SE7EN》联系在一起。
前者7天的工作期限,每次从屏幕上打出的MONDAY、TUESDAY字样,每天工作中发生的一些神秘事件,意识流的暗示手法,男主人公承受的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精神病等等,都无不让我产生一种在看另一部《SE7EN》。
也正是在联想这点的时候,我也隐约地感到影片追求的或许并不是一种吓吓观众的效果,而是希望带给人们一种强烈心理的压迫,一种对人性的探求。
确实,在近30分钟的铺垫全部展开后,5个工作人员开始逐渐得浮上水面,他们之间相互的关系开始成为了影片的重点。
Gordon是5人组中的老板,热爱自己的事业,很爱自己的妻子,女儿也刚刚诞生,表面上可谓工作家庭双丰收。
可事实上,公司如果不能接到这笔病院的危险材料处理工作就会破产;新生女儿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想回家和妻子欢庆,却没想到第一次动手打了妻子。
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时常会不经意地说出“I’m tired…”Phil和Gordon共事多年,可谓彼此之间非常了解。
由于他看到Gordon最近的精神状态十分糟糕,很担心他会影响整个工作团队的进度,并对其判断能力开始怀疑,想在这次工作中架空Gordon。
另外,Phil的女友被5人中的另一人Hawk抢走,两者也因此结下矛盾。
Hawk,没有什么工作进取心,整日盘算着退出计划。
抢走Phil的女友纯粹是看看Phil难堪的脸色。
Mike,曾经研读法律专业,可惜没有毕业,对精神病院的一切似乎都很感兴趣,对精神病中的一些疗法也都知道得很清楚。
无意间,他找到了关于Mary的9盘磁带资料。
Jeff,Gordon的侄子,很单纯的一个小伙子,患有黑暗恐惧症。
导火索是Hawk的无故失踪,虽然他在病院的某个墙角里发现了一些财宝,并据称已到了MIAMI的堵场,但事情却不是那么简单。
Hawk的失踪让原来的工作进程显得更为紧张,此时Phil提出另找帮手的提议又遭到GORDAN的否决,联系前一晚Gordon对他说的话,Phil决定伙同Mike取代他,但就在两人在商量具体事宜的时候,无意中被Gordon听到,Gordon顿时感到十分无助。
而此时,却又传来Jeff发现了已失踪两日的Hawk的消息。
一切都似乎象征着异常暴风雨的来临……影片在这时可谓又迈入了一个高潮。
本来两人一组分头搜寻Hawk,现在却由于4人各自心中不同的盘算变成了各自为战。
Gordon来到了A区那间有张奇怪电椅的神秘房间,似乎是找到了什么东西;Phil进入了病院的一条肮脏的隧道,发现坑洼的地面上似乎散落Hawk衣物;Mike回来了资料室,因为444号病人Mary的资料带现在只剩下了最后的一盘Session 9了;而JEEF则在一条狭长的走道里摸索前进,身前身后的照明灯却一盏盏飞快地熄灭。
4线并进的平行蒙太奇手法一口气把所有的悬念全部扔给了观众,这时,离影片结束还剩下不到20分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没有人知道又长又暗的走廊尽头是什么,墙的那一边又隐藏着什么,他们当中谁在撒谎,谁会崩溃,谁又值得信任?
恐惧从最深处渗上来,弥漫到每一个角落,面对自己脆弱的精神和神秘的环境,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心理承受力遭受重大考验。
而结局,注定是一场屠杀和人性的灭亡……很久没有看到老美拍出如此精彩的心理恐怖片了,印象中除了《The Six Sense》和《The Silence of The Lambs》系列外,老美似乎更加擅长也更喜欢拍那些硬恐怖式的影片,即利用恶心的画面让你不想再看下去,或用突如其来的一个惊吓把你嘴里的暴米花、可乐全喷出来(其中的佼佼者当属JAYSON X系列),而像那种玩玩心理恐惧的把戏似乎我们东方人更加驾轻就熟,这可能由于和欧美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直白,东方人却更喜欢含蓄的方式文化差异有关。
但事实上真正好的恐怖片却往往是种含蓄式、压抑式的恐怖,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好的恐怖片多出在东方的原因,毕竟,“透心凉”的感觉不是能用几声尖叫和一时半会儿160的心跳速率换不来的。
但是《Session 9》真的很不同,影片完全没有前面所说的美国恐怖电影的那种恶心,甚至可以用“干净”来形容这部影片,没有变态的杀人手法,没有流得一地肠子脑浆的作呕画面,没有突如其来的一张鬼脸和半夜能吓得死人的女性尖叫。
这里有的只是略显凌乱的工作场地和那些吸得过多才会要人命的玻璃纤维。
全片的大部分场景的拍摄更是大都放在了阳光普照的大白天,放在黑夜里拍摄的场景全片更是只有两处,一处是Hawk晚上回到病院挖宝,另一处则是Gordon半夜做梦后惊醒的场面,几个为数不多的地下室场景也由于有较为充足的照明而显得不那么恐怖,可以说,一般恐怖片最常用的“黑夜手法”在这里被导演几乎弃用,黑幕降临后的不确定性及不安因素,在这里等于是全无。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由于阳光透视入病房后那种光暗交替的效果,很奇妙,这种效果反而很恰当地透露出了一种暗藏杀机。
一条狭长的走廊里散落着班驳的光影,尽头处隐约可以看见放着张破旧的椅子,一处原本稀松平常的场景,却由于环境的催化作用而显得莫名的神秘。
整栋建筑、治疗室、地下室、走廊、墙、空屋等都让人不安,都让人觉得压抑。
在开头的时候就说过这部影片以人物性格发展为线,而其中的人物尤指主人公Gordon。
记得《SE7EN》中年轻警官的妻子在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不是显得那么高兴,反而流露出一种害怕的神情,这点同样体现在了Gordon身上。
拿着女儿的照片,脸上不是慈祥的微笑,只是一脸的无奈,心中的喜悦也早已被疲惫所打倒;现在每次回到家的时候总喜欢在车窗外望上一眼,似乎等会儿迈进的不是自己的家门。
Gordon在一开始就给我一种压力重重的感觉,几乎处在一个崩溃的边缘状态,当接下了精神病院的工作后,由于同伴之间的逐渐产生的裂痕和不信任,让他的心理进一步地扭曲,再加上第一次动手打了妻子后的那种愧疚感一直没有得到消除,实际上在工作的期间Gordon就已经把自己往绝路上逼了,没有任何发泄的方法,潜意识中对人的恐惧,在到了精神病院后被那种“非人道”的环境进一步地放大,最终导致了其人性的彻底崩溃和另一种人格的产生。
而在Gordon人格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Mary似乎变成了一面镜子。
从9盘磁带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几乎是影片的另一个隐藏主人公。
根据片中Mike的笔记,我们可以看出Princess就相当于Mary的真实人格,代表着Innocence;Billy代表着Protection,知道所有的事但却把一切都隐藏了起来;而Simon则在前8盘磁带中一次也没出现过,但他却是导致Mary精神崩溃的最直接原因,因此我们可以把他看作代表着Sin(Mike的笔记中记录的是??
)。
一盘盘磁带中隐藏着和Gordon一样的人格变化过程:失望——绝望——反抗——崩溃——灭亡,只不过由于其多种人格的存在,让人格发展的这条暗线反而比Gordon这条明线更加清晰。
Gordon耳边一直响起的“Do it,Gordon!”正是Gordon心中的Simon对他的怂恿,影片结尾处Mary和Gordon影象的重合也正说明了两者的直接联系。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音乐自然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本片的MAIN THEME有两段,一段是由钢琴演奏构成,另一种则由电子音效担当。
前者以极为缓慢的键盘高音区演奏,带给人一种冰凉的死亡气息,透露出丝丝阴冷;而后者则利用电子乐多变的特点,做出了奇特的如泣如诉的感觉,有点象二胡又有点象苏格兰风笛,很好地反应出了主人公Gordon那种内心无助、悲伤的感觉。
但是两段音乐都相对缺乏变化,听多了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单调感,可谓是美中不足吧。
出演该片的虽没什么大明星,但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好演员:饰演主人公彼得8226;穆兰是英国资深艺人,演出过的片子诸如《浅坟》、《猜火车》、《我的名字是乔》等等都是有口皆碑的佳作。
长着一张独特的脸的大卫8226;卡鲁索(扮演Phil)从影有年头了,早在1982年的《第一滴血》里就能看到他的影子,最近的作品则有《生命的证据》,他照例演一个戏份不多、但总能让你记住的配角。
扮演Jeff的萨克斯顿今年21岁,也是个绝对有个性的小伙子,曾公然说自己“无法忍受好莱坞的大制作”,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出现在类似《唱片帝国》、《啄木鸟》、《男孩不哭》这些优秀的独立制作中。
恐惧,来自我们的内心,是我们人性的组成部分。
每个人心里都有深藏的恐惧,坐在黑暗中,看着他们的脸,你会知道。
就像某天半夜惊醒,你不敢面对自己……最后,就让我用Session 9中最后一段对话来结束此文:“And where do you live, Simon?”“…I live in the weak and wounded…Doc…” 原作:huoyexihttp://www.lanfanqie.com/bbs/showthread.asp?threadid=45065
看到有许多小伙伴在探讨这部电影,我整理了下这部影片的时间线,附上了一些我的见解,供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次写影评,有不足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以下是简要:G在片头前就杀了自己的家人;星期三贴照片;星期四杀3人,星期五杀2人,Mary和Gordon没关系。
第一部分,星期一之前,交代了下背景:医院关闭于1985。
在这位雇主?带领Gordon和Phil参观大楼的时候,Gordon在小椅子前第一次听见了“Hello,Gordon”的声音,随后,雇主带他去看了墓地,他又提出了两周变一周,这样的变化说明他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他需要工作,随后,镜头出现了他在车子里,此时他拿着一叠照片,腿也是好的,他的家门也是敞开着(伴随着鼾声)(1)。
他有好多照片
家门敞开星期一,小伙伴们都到齐啦,Gordon误把红色说成绿色,自己还未发觉,Hank觉得有些奇怪,G的状态已经非常不好了。
中午茶话会的时候又提到了“摧毁家庭”的事情,“摧毁家庭”正好对应G此时的状态,这一天磁带中出现了被保护的很好的小公主,她说Billy睡着呢,接着又说“我累了,医生先生”,这句话的画面在Gordon这里,对应G此时的状态。
另外在这一天G和P交谈时就可以看到G腿脚不便(被烫伤),还得知原计划在星期六晚上要一起庆祝拿到了这个单子。
家门已经紧闭了
腿上结合后面应该是化脓了综上所述,Gordon在星期一之前就已经杀了自己的家人。
星期二,Hank发现了很多钱币(这笔钱藏得地方可谓是细思极恐)。
这一天的音乐线索是“大多数人在杀人时,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清楚意识的,凶杀是需要动机的(2)。
”以及“冰锥疗法”,“冰锥疗法”的作用是让病人的压力迅速减少,后遗症怎么解决呢,戴眼镜。
这两段话结合后续的情节我觉得是在暗示Gordon在杀自己家人时是有清楚意识的,以及他获得了某种减压灵感。
Hank今天晚上“冰锥疗法”get!星期三,大家找不到Hank,但是突然G就质问Mike昨天下午跟那两个小男孩说什么呢,G发火啦,让小伙伴们都非常震惊(谈话中说G大概是一个从不发火的人)。
Gordon的血手出现,我认为此时他以及能感觉到自己的不对劲了。
(战歌响起,战歌:每次出线索都会有战歌)今天的一些线索是,医生对Mary的治疗过程。
(3)我试着看了看大概是说:病人问了很多关于家庭关系的问题。
最近有一次,她说她期待着父母的来访。
当被问及她是否指的是字面上的探视而不是某种“探视”时,她坚持说她不知道这与什么不同(3)。
她压抑了对那场悲剧的记忆。
1
21和2连起来看是 diag :multiple personality(多重人格),还有一些图说明Mary一定是个女孩子。
Gordon今天(星期三)在睡觉时会想到了自己的家人(鼾声),吓了一跳起来开始处理伤口,接着画面一转
有人影所以这一段我的想法是,Gordon在星期三去444贴了照片。
星期四,Mary部分的线索“...altre ‘Simon’emerged during the accident(4)”结合这句话我的脑洞是:G的第二重人格常出现在去看楼以前。
也就是说我觉得他之前给Phil的倾诉的改变了时间线,不是在拿到这个单子以后,而是就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一天下午杀了自己的家人,前面我说过星期一前的那一部分场景有鼾声,妻子说话的声音也是空灵的,应该是在做梦。
若真的是庆祝拿下了这个单子,在第一部分,他表现的太压抑了,没有一点点开心庆祝的意思。
另外在去看楼前,P也询问了G的情况,如下图,P同样也询问了他妻子和女儿的情况,他的回复也很奇怪。
接下来的脑洞结合上述(1)(4),Gordon在片头前就已经杀了家人。
接下来就是那一圈,P找到了H,此时G来到了444,看到了自己在星期三贴的照片,然后三杀。
星期五,G杀了H和前面领他看房子的那个人,Simon说:“”因为是Mary让我做的,他们总是那样”以及“I live in the weak and the wounded”
这一部分对应(2)和(3) emmm看完以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有压力还是赶快调节,憋压抑自己,相信身边的人,相信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最后解释一下444墓碑的事,前面我得出的是在汽车上,影片最开始前,G就已经杀了他一家,接下来他随雇主?
看楼走到到A区时,小椅子出现,“Hello Gordon”第一次出现。
我觉得他在星期二去了这个地方知道了这是444,或者是星期一,但我觉得星期二可能性(Hank和玫瑰花)更大,在星期三以前来到墓地摧毁了444墓碑,所以在星期三下午444墓碑出现在了他的脚底下,星期三晚上他去了444病房贴照片。
Mary和G不是同一个人,G的小伙伴也不是他的人格,G 有其他人格的话,应该也只有一个。
我觉得之所以叫《SESSION 9》,是因为他在磁带播放到第九部分完成了杀其他小伙伴。
不知道为什么译作《9号谋杀案》,如果翻译的有根据的话,可能就是说他的行为都是谋杀(我觉得可能性比较大,结合(2)(3)),如果不是,那是他第二人格干的吗?
不知道。
最后,找到Mary的资料来对应Gordon我觉得是巧合。
MIKE划刀子那一瞬间,仿佛划的不是胶带而是每一个人,冥冥注定吧我觉得。
这部片子还有很多可以深扒的地方,信息量很大,每一个的结果都可以在前面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找到对应的。
第一次写影品,写了好长,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恕本人愚钝 这部片子也太弱了点 注重的心里描写太多了 而相反的音效和视效则位居其次 甚至基本都没什么亮点,这片子要当个恐怖片看 还真是弱 如当个心里惊悚片 倒是很值得推荐..另本片CSI熟人就有两位
我觉得很少有电影叫我看了影评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个应该就是那么的唯一了吧,就是那种我即一点自己的想法也没有又不同意任何一个人说的话。。。所以,在我看懂之前它连两分都不值呢。
最后的结尾看的有些迷糊了。。。。
有一点致命id的感觉,虽然是恐怖片但是连一个可以称得上恐怖的镜头都没有,连天气都是晴朗的,普通的拆迁工作,同伴貌合神离,压力山大的老板。更倾向于所有人都是gordon的人格,加起来刚好9个,Mary也是其中一个人格。最后墙壁上的照片跟闪灵最后出现的男主角照片异曲同工
2018.02.13 // 2021.12.06
一般,中年危机太可怕了。
有悬疑无恐怖,等着被吓的人觉得这就是一个大坑,坑爹啊。
这电影出乎意料的好看,出乎意料的精彩~但是,不够恐怖
在PPTV看的,感觉被剪切了,导致我看的优点糊涂。而且对于玛丽和高等之间到底有什么明确联系还是没搞懂,不过总体不错,很好的悬疑片,不血腥不恐怖。
氛围构造还是不错的,结合录音档案,以悬疑方式展现一个人如何走向变态嗜血的精神分裂,整体框架和内涵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对于戈登这个过程的转变展现的不够,不够剧烈不够惊心动魄,其动机其心境其情感都不够动人,否则就是一部经典心理悬疑片!
牛叉!果然不负21世纪以来最牛叉的恐怖电影盛名!从闪灵到咒怨,名气再大的恐怖电影也绝对有恐怖的镜头以恐吓人的视觉,但这部没有!
千禧年左右好莱坞真的好喜欢拍人格分裂,只要杀人就是分裂,虽然现在看起来是有够俗,但那个时候的观众会觉得很新颖吧?
废弃医院的黑暗历史侵蚀着5人小队,猜疑和恐惧不断滋生蔓延,直到理性崩解、疯狂降临,暗鬼终于露出真容……2001年的心理恐怖电影,氛围绝佳。和导演后来拍的《断裂》类似,都是开篇不久给出模糊答案,但是丝毫不影响悬疑构建。本片的声音设计非常厉害:幽深空旷的环境音、冷清诡异的配乐、声音扭曲的磁带、类似尖叫的发电机启动音效……大白天也能让人不寒而栗。
作为一部01年的片子,基本上算可以了,但是真的没有口碑给人的感觉那么好看,故事讲的很闷
唯一的亮点就是景磊小哥儿了= =|||
但是 墨镜为什么会出现在窗前 黄毛也是精神病患者吗
7分吧,着力渲染恐怖氛围,非大众款
逻辑性和观赏性都远远不够啊......
本来以为闹鬼,后来发现是精神分裂,同类题材太多。多年前看的
很久没有心里紧张的看一部片子了,每一个细节都展现的相当为妙,特别注意的是开始的椅子,影片由于同时加入了高登精神环境与现实环境而显得需要观众辨别哪一种才是现实。每个人的人性都有阴暗,但最终的杀手是谁,是一直延续到最后才揭开。看有张力的一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