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的角落

この世界の片隅に,谢谢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港),谢谢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台),在这世界的一隅,这个世界的角落,In This Corner of the World

主演:能年玲奈,细谷佳正,尾身美词,稻叶菜月,牛山茂,新谷真弓,小野大辅,岩井七世,潘惠美,京田尚子,涩谷天外,小山刚志,津田真澄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6

《在这世界的角落》剧照

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2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3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4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5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6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3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4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5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6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7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8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19在这世界的角落 剧照 NO.20

《在这世界的角落》剧情介绍

在这世界的角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小铃(能年玲奈 配音)是一个整日里慢慢腾腾迷迷糊糊的姑娘,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眼看着到了嫁人的年纪,在父母的安排下,小铃来到了吴市,嫁给了名为北条周作(细谷佳正 配音)的男子,成为了北条家的媳妇。 径子(尾身美词 配音)是周作的姐姐,带着女儿晴美(稻叶菜月 配音)住回了娘家。和贤惠老实的小铃不同,径子性格张扬而泼辣,虽然她常常对唯唯诺诺的小铃感到不满,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其实十分要好。战争开始了,越来越多的战斗机飞过天空,刺耳的防空警报声常常划破夜晚的宁静,战争的阴影一点一点的覆盖着北条一家人的生活。在一场空袭中,晴美不幸遇难,小铃亦失去了右手再也无法作画,然而,在如此残酷的时局下,一家人依然没有放弃对生存的渴望。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空泉辛亥革命陨落星辰第一季红色谜团异形:夺命舰菜鸟老警:联邦调查员第一季大海道之灵舞狂沙时光骇客宋慈之红油纸伞海边的恋人们转向风无法避免的战争半熟男女我是和尚雪天使再婚进行时黄飞鸿之南北英雄永不褪色笑八仙之吕洞宾下山鬼灯的冷彻第二季其之二精武陈真乘客英雄主义V字杀妈妈别怪我东北猛兽共犯我11肥猫寻亲记荷兰镇

《在这世界的角落》长篇影评

 1 ) 在这世界的角落

当战争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画面并没有因此而美好,不幸也没有因此而减少。

虽然说战争对谁来说都是一种毁灭,但对电影的意义有些模糊了,到底是想要反战还是对战争没能胜利的不甘心?

所以,当我们认定它是一部好电影时,是暂时抛开了情感和政治因素的…… 宁静美好的画风拍战争题材,很悲痛的内容,女主很呆萌,能年玲奈的配音刚开始很出戏,听着听着也就不违和了,毕竟也是呆萌属性以二战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前的时期为背景,通过一个少女到少妇的成长经历展现了民众生活在战争年代的处境,女主角的心态充满了正能量,她告诉我们只要你还活着就要坚强的活下去,但是从始至终都看不到对战争本质的反思,我只想说你们的日子很不错,因为在这世界的另一个角落才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2 ) 太长的短评

“感谢你,在这世界的角落里找到了我。

”虽然只是替代品,但两个人的心能最终走到一起,遇到什么也别让它们分开。

战火中她们仍然笑脸盈盈地聚在一起,在废墟中找活路。

和平的现今,却到处是孤独的游魂。

最令人恐惧的,是铃子带着晴美去医院看公公回来路上遇到空袭,躲进别人家的防空洞里,黑暗中整个世界剧烈地颤抖,落下的砂石像要将她们活埋。

原子弹划过天际的那道白光,一片死寂中腾起的蘑菇云,许多曾经努力活着的生命,在那一刻瞬间消失。

战争结束后的台风中,人们大笑着调侃这么猛烈的风雨怎么不在战争时期来袭,都结束了才知道来。

孩子用一只手无力地驱赶着苍蝇,另一只手搂着腐烂的断臂母亲的尸体,蛆虫从她的耳朵里像水一样倾泻出来。

人物神态和动作刻画得好真实,主角令人有强烈代入感。

用温暖画风来描绘冷酷战争,反而将人性中的坚韧衬托得强大而深刻。

而战争的残暴无情也愈加真实,当一堆堆炮弹落下,仿佛是自己的家将被夷为平地。

 3 ) 俨然是一部“二战时期日本被侵略史”

动画制作的很吼啊!!

但是请尊重一下那7000万亡魂吼不啊?

电影的主要剧情都集中在了昭和19年昭和20年(19441945)。

但电影开篇是从昭和10年(1935)开始叙述的,19351944这近乎十年的侵略历史只字未提,取而代之的是铃酱悠哉的幼年日常,直到嫁人的前一年(1943)才用了“在太平洋战争全海域展开作战的美国海军部队,对本国海域永远...”这样一句话交代了一下现状。

在这之后几乎占据了整部电影时间的空袭、便当、被投新型炸弹、卖惨剧情完美的塑造了受害者这一身份,在飞机制作厂工作的周作的父亲甚至有这么一句台词:“为了世界和平的光芒,全力团结的一行人”。

鬼知道导演/作者什么意思:)

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里,大概只有在电台广播宣布投降后铃酱的这一段独白里暗示了殖民和侵略行为(愚蠢如我,看了各位大佬的评论才发现……),真是含蓄啊。

老婆婆的台词应该是电影第二处交代对战方,应该也是最后一次交代,嗯,整部电影就只花了两句台词说明了一下交战方是哪个国家,再加上借用铃酱独白的超含蓄暗示,就再没有更多对这场战争的介绍了。

要不是国内抗日神剧泛滥,要不是高中历史课偶尔听了一下,从这部电影看来,这个国家莫名奇妙的被一个美国的国家侵略,天天被空袭还是坚持不投降,直到一个叫苏美也的国家都参战了……当然了,导演和作者的思考回路肯定跟我们不同的(๑•̀ㅂ•́)و✧,毕竟霓虹人民对于二战历史了解的准确而且详实(๑•̀ㅂ•́)و✧,毕竟日式反战整理了一下剧中的主要剧情时间线,引文部分是对历史的补充。

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

昭和10年8月 1935年 电影起始1937年7月7日,日军策动卢沟桥事变,正式入侵中国,引发中日战争。

南京大屠杀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

昭和13年2月 1938年 日常 上课 撩汉子昭和15年3月 1940年 毕业1941年7月25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8月1日对“所有侵略国”实施石油禁运与经济制裁,英国与荷兰同时跟进。

昭和16年12月 1941年 摆摊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马来亚战役。

1941年12月7日(美国时间),日军偷袭夏威夷的美军基地珍珠港,并正式向美国、英国和荷兰宣战。

1942年6月4日晨中途岛战役,日军损失巨大(四艘航空母舰、200架以上的舰载机以及训练有素的飞行员)(战争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接连攻下硫磺岛和冲绳岛,美军B-29轰炸机随即密集轰炸日本本土,许多城市遇袭,市民伤亡惨重、工业设施尽毁,并重创日本的飞机工厂和机场)昭和18年4月 1943年 欧尼酱从军

昭和18年12月 1943年 工作日常昭和19年(1944年)2月 嫁人昭和19年3月 日常昭和19年4月 日常昭和19年5月 粮食只能买到咸鱼昭和19年6月 第一次出现防空警报昭和19年7月 挖防空洞昭和19年8月 砂糖停止供应昭和19年9月 日常昭和19年12月 男主绿自己未遂 1945年2月16日至3月26日,日军和美军在岛上爆发硫磺岛战役,双方均死伤惨重,支援日军的新竹机场受重创。

二次大战后硫磺岛由美国接管。

昭和20年(1945年)2月 欧尼酱便当昭和20年3月19日 空袭 周作的父亲唱出了这么一句

昭和20年3月29日 空袭昭和20年3月31日 空袭昭和20年4月1日 22时10分 空袭 昭和20年4月5日 23时45分 空袭昭和20年4月6日 打伞的大姐姐于4月7日被击沉

1945年4月上旬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为期82天。

冲绳岛战役。

昭和20年5月5日 空袭(周作父亲失踪、男主被抓壮丁)昭和20年5月6日 日常昭和20年5月10日昭和20年5月14日 被空袭支配的日常昭和20年5月15日 男主当壮丁去了昭和20年6月21日 老丈人发现,隔日(应该是)医院探访后小萝莉便当空袭日常昭和20年8月6日 美军在广岛市投下原子弹昭和20年8月15日 裕仁天皇以电台广播宣布投降昭和20年10月6日 男主调职昭和20年11月 抱白头鹰大腿探访妹妹战争后续抱养小正太END以上历史数据摘录自维基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日本帝国等条目。

 4 ) 0分

转自毒药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号称是一部反战电影,但全片却对日本发动战争这件事情只字未提。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看完这片会以为日本纯洁得像白莲花,完全就是战争的受害者。

导演片渊须直把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成了国家机器的忠实拥趸,为国奉献成为了这些人的精神信念,其中以浦野铃为代表。

善良朴素的日本人民天真无邪,积极勇敢,面对政府关于战争的安排就一句话:无条件支持!

从来没有表现出一点质疑和反对。

浦野铃自幼喜欢画画,但她的画作基本上只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山水田园风景,一种就是军事船舰。

在广岛长崎被美国投掷原子弹前,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曾号召全民奋战,陆军大将阿南惟几甚至叫嚣“一亿国民总玉碎”,即使亡国灭种,也要誓死对抗。

浦野铃就像精神分裂一样,同此前的隐忍、温柔的那个小姑娘完全判若两人,她甚至说出了能让全中国人愤慨的一句话。

导演,难道你不知道你们国家的暴力令多少人成为亡魂吗?

为什么总是一副被害者心态?

原来,对于浦野铃来说,日本的荣光和胜利就是坚持活着的意义。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的角落》表露出的所谓反战完全没有必要的忏悔和认罪,走的还是“我们为什么会输”的老一套。

该片能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和15亿6700万日元票房,证明日本社会中一些人对二战仍然缺乏深刻的自省和反思,甚至根本不认为日本有错。

导演片渊须直虽然是宫崎骏的爱徒,但在艺术和人性的追求上却远不如宫崎骏纯粹。

2015年7月13日,宫崎骏在记者会上敦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其战后70周年谈话中承认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并对由此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苦难进行痛彻反省。

宫崎骏表示,日本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绝对不允许被遗忘和否认,任何国家都不能为寻求自身利益而发动侵略战争,这是每个国家都应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宫崎骏作品《起风了》展示了残酷战争下小人物无奈的命运变迁。

同样以二战为背景,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极力批判了战争美好生活的摧残,充满人性关怀,而《在这世界的角落》对战争的危害轻描淡写,着重于表现日本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由分说的民族凝聚力。

仿佛就差切腹祭国,喊出那句“大日本帝国万岁”了。

日本知名编剧、导演,《映画艺术》发行人荒井晴彦批评该片:还是那套“战争=被害电影”,我认为这是错误的。

平民在战争中就没有责任吗?

明明有在战争中失去手的田中裕子直言天皇的战争责任的电影,有描写战时下日常的写实电影,还有描写(日本的)加害责任的电影,人们都已经忘记了吗?

现在的观众是最差劲的。

毒药君不禁要问,导演,你到底想传递给日本民众什么样的价值观?

我们不能宣扬仇恨,但这不代表就可以纵容有些人枉顾历史。

曾经的暴行虽然不是当下日本人犯下的,但前人的罪过必须也只能是由后人来承担,而承认错误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件事。

只有这样才是无愧于本民族的,只有这样才是对本民族负责的。

列宁说,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观今天日本之乱象,让人焦心。

希望日本朋友不要被民族主义蒙蔽了双眼,和平来之不易。

毒药君坚信,文艺作品从来不是因为它的技法高超才得以伟大,真诚是碾压一切技术的大招。

天空再蓝,画面再精美,若人心是黑的,就毫无光明。

 5 ) 在这个世界好好平凡的生活吧

“周作,谢谢你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请不要离开我,请一直陪在我身边”。

电影快到结尾时,小玲对周作如是说道。

诗意的告白,涌进了桥下的河水,平淡如云,却又情真意切。

命运的罗盘将他们连在一起,而他们的“红娘”——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背筐怪大叔,从桥上经过,筐子里曾经装的是年幼的小玲和周作。

被评为日本电影旬报第一名以及刚刚拿下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节评审团大奖,这无疑已经证明了此片高质量的艺术水准。

作为画家河野史代原作的剧场版,自然会有部分情节简化删减的情况出现,使得电影本身某些部分的过渡较为生硬,但这不妨碍它是一部出色的动画电影。

它以日记体的形式,配之主人公小玲的口吻,来叙述从1933年到1945年日本战败这段时期的种种故事。

而小玲——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和见证者,从女孩到女人,从女儿到妻子,身份的转变和认知是这部电影大致的主线脉络。

电影的背景设立在二战时期,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日本侵华战争”时期。

敏感的题材让很多人表示反感,就像宫崎骏的《起风了》,一度被人扣上“美化日本侵华战争”的帽子。

《在这世界的角落》里面临着《起风了》那样的舆论压力,电影里出现的日本军舰,海军,都被赋予一种浪漫美丽的色彩,很多人认为这是在“粉饰战争”,是在歌颂“日本帝国的伟大”。

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一方面,先从叙述者的视角来看,始终围绕在小玲的身上,从片头她的自我介绍——“总有人说我爱发呆”,然后通过种种事情来反映小玲的性格,全片的笑点也集中她“晕头晕脑”的特点上,她总是会迷路,爱忘记很多事情,嫁到周作家竟然不知道门牌号是多少。

这分明是一个善良朴素甚至有些糊涂的女孩,她天真而又富有幻想的脑袋里,是水彩画般美好的事物。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战斗机被击落像绽开的花朵,凶恶的军舰像披上圣洁光辉的艺术品。

因为这些都是通过小玲的视角去看待,以一种日常的童心的角度,无关政治立场,无关战争本身,不掺杂任何思想倾向,这样一个糊里糊涂的女孩又能懂得什么是战争呢?

尽管她在战败后的崩溃痛哭,也只是表达她本身对苦难的无力无奈,努力了那么久,自己也因为战争失去一只手,亲人们一个个离去,但最后竟然战败了,这是对命运的不甘,是对战争所带来痛苦的宣泄。

但从意识形态来看,一个不得不承认又无比悲哀的事实却摆在我们面前:创作者的确是有意或者无意的来规避日本侵华的罪行,全片更是丝毫未谈及对日本侵华的谴责,只是叙述战争对人们的摧残,以及日本民众在战争中的勇气和希望,这种处理毫无疑问是“讨好”本土观众的,也非常巧妙地避免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这种非常含糊的处理无疑是伤害被侵略国人民的,所以很多国人对此片非常反感,因为他们看不到一个侵略国对待侵华罪行的端正态度,相比于把罪行赤裸裸掏出来一次次鞭笞的德国,日本对侵华的反思显得太没有诚意,这一点,确实有些遗憾。

但从创作者角度讲,抛去意识形态问题,导演真正想描述的是一种日本国民的日常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中。

于是我们会看到邻里街坊之间友好相处,家人之间的和睦,小玲和丈夫周作之间相敬如宾的缠绵等等。

在这样的亲情、友谊和爱情的互动关系之下,人性美好的一面总是会绽放光辉。

就像小玲从婆婆家迷路,遇到好心的风俗店女子为她指路,小玲为她画西瓜,冰淇淋等等美食,好让她‘画饼充饥’。

而这个女子就是之前在小玲家偷吃西瓜的流浪儿,而那时年幼的小玲还问她西瓜够不够吃。

甚至到了结尾,小玲收养了一个战争孤儿,给这部电影写下一个温暖光明的结局。

不同于《萤火虫之墓》那样的煽情催泪,《在这世界的角落》是风干你的眼泪,把无言以状的悲伤消解在平常的事物之中,由此还能营造出一种反差的冷幽默。

比如公公为小玲做身体掩护来躲避飞机轰炸,接着突然像中弹一样倒下,当小玲和观众都以为公公不幸遇难时,突然画面一切,才知道公公只是过于劳累而睡去。

哥哥战亡,遗体被送回家那一段也让人哭笑不得:小澄(小玲的妹妹)打开骨灰盒,发现哥哥的遗体只是一颗石子,她拿起那块石子,脱口而出:“这是哥哥的脑子?

”如此会心一笑的调剂,使得电影本身哀而不伤,平缓俏皮的像吹口哨一样,轻松带过伤痛之情。

但实际上,这种有意避免煽情而对悲剧的解构,却暗含一种巨大的悲恸,只不过这种情感是潜藏内心深处,虽然不曾特意渲染,但它一直埋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慢慢集聚成河,厚积而薄发。

这反而有一丝“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意味。

拿哥哥去世的那场戏来说,哥哥本身的戏份少之又少,他的死处理的非常平淡,当观众还来不及积累情感去伤心时,这段场景就已经过去了,哥哥的亲属们并没有表现出巨大的伤痛,小玲也只是淡淡的说道:“人的生命如此的脆弱易逝。

”至于小玲的母亲,因为见不到儿子的尸体,故作轻松随意的说:“这么冷的天就让我们看这个,真可笑,要一那家伙真的那么容易死去吗?

”而父亲在一旁抽着烟,两人看似毫无触动的背后,是对个体生命在残酷战争面前不堪一击的无奈哀叹,这种缓缓而来直击人心的情感,让人唏嘘又心碎。

散文化的叙事形式,给电影本身蒙上一层诗意的魔幻,琐碎的小事和“奇遇”充实着电影的内容,平淡中见得人间真情。

画风的朴素本真所营造清新自然的效果,使得本片的基调非常舒缓,但与此同时本片最高明之处在于将简笔画发挥到极致,且造成震撼人心的效果。

侄女晴美被炸死那场戏中,根本没有介绍如何被炸的场面,先是无声处理,接着黑场,随之而来是像是烟花绽放一样的白色线条,随即粗糙的线条融合成抖动的图像,它们就像是小玲的回忆,在脑海里不停的闪回,而声音则处理成胶片放映滚动的颗粒声。

这场戏是全片最精华之处,也是最能体现此片功力之处。

简笔画和水彩画是小玲的拿手好菜,电影中多次的片段过渡以及讲故事都是通过小玲的画,这种画中画的处理方式显得非常高级。

比如小玲向妹妹讲述战亡哥哥南洋历险记的故事,活泼风趣的给哥哥捏造了一个鳄鱼新娘。

以及还有讲述偶遇怪大叔那场戏,简笔画的质感粗糙使得本身事情的真实性让人质疑,小玲也在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白日梦。

最后这两个故事在结尾小玲向周作真情告白的时候,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因为我们看到背筐的怪大叔从小玲身边走过,不回头的挥挥手,筐子里爬出来的正是鳄鱼新娘——她是战亡哥哥的化身。

其实也许怪大叔是不存在的,他可能是小玲臆想出来,但是年幼的周作和小玲之间的相遇却是真实的。

因为我们从周作口中得知:当时他第一眼见到小玲就是在这个桥上,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筐子里“被拐卖”的少年正是周作。

这是电影《在这个世界的角落》最为动人又神奇的一幕。

从一开始的冥冥中相遇到最后的真情相爱,似乎像一个轮回,触动人心。

爱情是这部电影的情感突破口,而它的落脚点正是人性的温暖和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

就像曾经暗恋小玲的水原哲说的那样:“如果想起我,请笑着想起,在这个世界好好平凡的生活吧。

 6 ) 这部日本年度最佳电影,让我想起了张艺谋的《活着》

上周网络上流出了两部我期待已久的动画电影片源,其中之一是由京阿尼制作的剧场版动画《声之形》。

在日本上映8个月之后,本片终于确定引进大陆院线,传闻定档9月17日——距离本土上映正好一年整,对于影迷来说,实在是等得太久了。

考虑到电影的BD/DVD已经发售、网盘资源满天飞的情况,恐怕票房成绩不会太理想。

不过话说回来,去年新海诚《你的名字。

》国内票房5.7个亿不但让国内版权方赚得钵满瓢满,也推动了一波日本动画电影的引进热潮。

片商有钱赚,影迷有片看,这种正向循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有机会,还是去影院支持一下正版吧。

相比《声之形》,今天要说的另一部动画《在这世界的角落》显得有些冷门。

由于题材涉及政治敏感,这部电影引进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

但是在日本国内,本片却收获了极高的口碑评价。

电影旬报将其评选为2016年度最佳日本电影——这也是时隔28年后,动画电影再次拿下日本最具权威性的电影奖项。

(上一次得奖的动画电影是1988的《龙猫》)

除此之外,《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收获了2016年度观众满意度第一、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等诸多殊荣。

本片最初只在63家影院公映,后来因为好评如潮才又增加了50所影院的排片范围,并在一天时间内通过网络完成了一千亿日元的众筹用于海外发行和推广。

这部从2016年众多日本电影中脱颖而出的黑马,究竟好在哪?

在看过全片之后,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电影从一位普通日本女性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在战争时期努力生存下去的故事。

题材上和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有几分相似,都是通过普通人的苦难反思战争的残酷和盲目。

电影上映后,口碑遭遇了两极分化。

打高分的观众表示本片情感细腻真实,令人动容。

而另一方面,不少人却认为此类电影有为二战发起国的日本洗白之嫌,以主角们的悲惨遭遇博取同情,却忽视了战争给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创伤。

电影上映后,在豆瓣的评分一路从8.9降至8.1。

在日本雅虎电影网站上,也有很多日本网友提出了同样的质疑:电影里所描写的苦难,都是自作自受罢了。

角度决定立场,《在这世界的角落》的确没有摆脱这一局限。

其实全片看下来,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也没有刻意去洗白战争。

影片讲述的,仅仅是一个战争年代下,普通女子的生活故事。

女主角的北条铃18岁那年就从老家嫁到吴市的婆家,以新婚妻子的身份开始了平凡的生活。

天性傻白甜的小铃刚到婆家就闹出了不少笑话,她就和那个年代无数平凡的女性一样,善良而朴实。

虽然有些笨手笨脚,却也勤快地围在公婆身边经营着家里的生计。

战争这个词对于像她这样的普通百姓,显得陌生而遥远。

电影里有几个特别触动我的情节, 一个是小铃和丈夫站在田间远眺停泊在港口的大和号,身为书记员的丈夫自豪地向小铃介绍着这艘世界最大的战舰,而小铃关心的反而是几千名船员洗衣做饭的问题。

和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一样,对于小铃来说,一家人的衣食住行过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从小喜欢画画的小铃眼里,就连天空中的炮弹也骤然幻化成了一朵朵水彩。

这固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但其想表达的,同样是普通人对于战争的陌生和不解。

另一个场景发生在家中,两个凶神恶煞宪兵发现小铃在画本上临摹海岸线和军舰,怀疑是间谍而找上门来。

待两人一顿训斥离开后,婆婆、嫂子和丈夫非但没有责怪小铃,反而捧腹大笑起来。

"小铃明明就是一个单纯的傻孩子,陆军这些蠢宪兵啊,居然会怀疑她是间谍,这种人要怎么盗窃机密呢?

"

象征着国家的宪兵,在现实生活面前显得既可笑又微不足道。

影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讽刺了这场战争的主导者,让观众的目光重新聚焦到了本片的核心,也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上。

理解了这点,你就能理解小铃的所作所为和喜怒哀乐,都是为了这个家庭和生活。

物资稀少吃不饱饭,小铃就向邻居请教,用野菜鱼干也能精心烹制一桌子饭菜喂饱家人。

美军飞机撒下的劝降单,与其上交不如做成厕纸更有价值。

就像小铃说的一样,什么都利用,持续生活下去就是我们家的战斗。

和谁战斗?

说白了,还是和战争带来的苦难在斗争。

谁不希望平平稳稳地过日子呢?

可是战争一打响,昔日稳定的生活成为了泡影,甚至连这个家都变得支离破碎。

所以当燃烧弹从空中落入家里,大家都忙着逃命的时候,只有小铃不甘心地回头,然后拼了命似地找布团拎水灭火,就是因为不想失去这个唯一的栖身之地。

所以在听了天皇的停战广播后,小铃先是不敢相信,随后是抱头痛哭。

因为这场战争,自己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而随着天皇的一句停战公告,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

那么,这场战争的意义究竟在哪呢?

既没有取得胜利,反而让孩子失去父母,普通人无家可归,让城市夷为平地。

小铃的泪水,不是因为战败的不甘,而是对这场无意义的战争的无言控诉。

在看本片的时候,我止不住地想到了张艺谋的《活着》。

两部电影都是以小人物的生活为主线,反映身处的时代变革。

当然,《活着》的背景跨度较本片更加长远,人物细节更加丰满。

但是两者对于普通人身上的善良与隐忍的一面的展现,是心意相通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世界的角落》自始至终没有刻意强调主角是战争受害者,就像《活着》未曾直白地批判过时代一样。

他们都说历史洪流中的小人物,但也都坚韧顽强地生存着,接纳着。

电影结尾,小铃和丈夫在战后重新团聚。

两个人背着在路上遇到的孤儿,一起向山下的万家灯火慢慢走去。

这就是生命的韧性。

如果这篇文章引起了你的兴趣欢迎关注一个看心情更新的的公众号:怪谈Kwaidan

 7 ) 日本,角落适合你。

单纯就电影来说,美术还是不错的,流弹在空中爆炸💥的形象画法、小玲和小侄女被哑弹炸倒的时候黑色背景加白色线条的画法也不错。

1小时33分那里,玲对失去右手的感触以及后来对战败的愤慨太真实-大和民族不是会自我反思的民族,即使是平民对于侵略也默认正当甚至愤慨败了为什么不继续,战败了,“我们得在暴力中屈服吗”-好搞笑,他们甚至不觉得自己是施暴者。

日本人只会看到自己失去的并自我沉醉。

第一次对一个人物的眼泪丝毫不想共情。

这部电影纯粹从日本平民(被欺骗的大多数)的角度来讲述抗日战争,很写实的日本人性。

也是从这样丝毫没有对战争反思的电影中,我知道在日本能拍出对抗日战争反思的电影是多么的宝贵。

和宫崎骏的《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还是没法比较的。

小玲:“这个时候如果有双手的话,就可以轻轻地握住他颤抖的手了。

”对对对,只有左手只能紧紧抱住自己,左手单手握你丈夫的手太重了,他受不起。

吃了美军的饭好吃,自己家的饭完全没有味道了,这是讽刺吧?

结果下一幕“后来给美军指了路,得到了一块巧克力”,居然突然有点理解日本人,强者思维,变弱就自我美化受虐?

有一说一,学习能力确实强,消化失败自我修复的转变思维也很强,就是很变态,不人性。

怎么感觉他们对战败的认知是模糊错误的?

他们不会觉得投原子弹的是苏联吧???????

战败之后小玲问为什么,旁边的人回答“广岛和长崎被投放了新型炸弹,苏联参战了,怎么赢得了”,e m m m m m m,然后给美国指路得到了一块巧克力,而且还是沾沾自喜的语气。。。。。。

“去年晴美的衣服会不会小呢”,逝去的人失去了,活着的人拼拼凑凑互相依靠着活下去。

最后这是知道和平可贵了?

最后战争中的小孩脱下战火中褴褛的衣衫,穿上了晴美留下的只有下摆打着补丁的衣服。

他们也是在记着历史前行,只是这历史记岔了。

 8 ) 确确实实就是比你的名字要好啊

眼看着评分从九点几开始掉,这节奏带的,感觉没看过的也都过来发泄了。

你们觉得日本人在卖惨,可痛苦不会是因为活该就不该被记述下来。

一部电影不一定非要什么内容都要拍出来啊,难不成我们以后拍所有的电影都要加一段三十分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想要描述的根本不是一个高呼盟军来解放我们的开明女性,而就是一个没什么见识的保守平民女孩。

我们当然不喜欢,但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再说导演也不是拍出来给中国自干五看的啊。

遥想抗战史,建筑学家林徽因,全家两次险遭日军轰炸。

她的亲弟弟林恒,更是死在与日军的空战中。

她对日本人的恨,难道不比我们更深重十倍吗?

可1945年,美军飞机轰炸日本时,林徽因怎么做?

她和丈夫梁思成,在轰炸图上,标出古城奈良的历史文化建筑,使得日本那些极具意义的艺术品能够保存至今。

林徽因为什么这么做?

艺术,是全人类的财富。

《在这世界的角落》无疑是当今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

它站在日本的角度,去表达当时日本人的真实心理,及当时日本本土的真实境遇。

正如我们的《一九四二》,也是在真实表达当时的中国,那个饥饿的年代,那个地主把女儿卖给窑子后会笑了又扇自己巴掌的年代,正如一个普通女孩在战争中失去了右手后仍想着让国家继续坚持下去的日本,一样是一个众生苦悲的时代。

短评中看到有人提到说不能理解日本人的受害者心理,对二战和日本怎么也无法感动。

我觉得这些朋友还是既有的主观色彩带入的太强烈了。

我们作为中国人,看到日本的这些刻画会这么想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也尊重你们。

但是我觉得我们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不应该是这些。

首先,仔细看就会发现全片主线几乎没有在主动渲染“我们是受害者”这个情绪。

倒不如说,全片的主线应该是:无论发生什么,生活总是要继续。

正如战败后婆婆拿出珍藏的白米让女主去好好做一顿饭,但也不要都用掉了,因为还有明天,还有后天。

苦痛么?

但日子还要是过下去的。

至于如何评价这个女孩?

只想说:先被大时代碾碎,又被大时代抛弃,”我们的过去,就这样烟消云散了“[img=1:C]借此台词,有人会问:这片到底是反战,还是反战败女主是一个最最平凡的女人,没受过太多高等的教育,结婚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尽一切努力去呵护着这个家,去做好一切属于自己的本分。

愈是这样,便愈让人感觉可悲。

我们痛恨日本人,但是那些肯定这部电影的人,不一定是想不到日本在战争中带给我们的苦难,只不过战争,实在是全人类的灾难,哪怕是对一个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本女性,和历史上,站在她背后的无数同路人。

路边的野花,眼看着道路荒芜,却也无能为力。

最后想说,有朝一日,希望中国的动漫电影不再是红军小学。

能让我们,让世界看到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

 9 ) 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

发生在1938年4月29日下午的武汉空战中,陈难的哥哥、中国空军飞行员陈怀民驾驶着飞机一架伊-16战斗机倒扣转向180度后,撞向美惠子的丈夫、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驾驶的飞机,两架飞机在空中爆炸后坠落。

事后,在清理敌机残骸时,人们从日军高桥宪一飞行员尸体的血衣口袋里,发现一张高桥宪一年轻秀美妻子的相片和她写给丈夫的一封信……4月29日,是日本天皇的生日“天长节”,日军妄图以空中大捷作为献给“天长节”的礼物,于是出动27架96式舰载战斗机、18架96式陆攻战机空袭武汉。

陈怀民作为副大队长董明德的僚机升空作战,在空中连续击落击伤敌机,但也招致5架日军飞机的围攻。

他的飞机油箱中弹起火,操纵失灵,胸部也中弹出血。

生死关头,陈怀民放弃跳伞求生,将飞机倒扣转向180度后撞向后方扑来的一架日军飞机。

“轰”地一声巨响,两机相撞,空中顿时弥漫着大片的黑烟和火焰。

陈怀民被弹出座舱,随即落入长江后坠入江底。

武汉上空惨烈的鏖战时,武汉民众也冒死走上街头,甚至爬到楼顶、树上观战。

观战的人群中也有陈怀民的家人。

当陈怀民以身做弹撞毁敌机时,父母并不知道那就是自己的儿子。

在前一天,陈怀民探家临走时,还留给母亲一块银元,“妈,这几天日军常来武汉,部队24小时处于临战状态,我随时都有可能升空作战。

这块银元给你,你喜欢吃什么,就自己上街去买。

”陈怀民走后,母亲买了几个大柑橘,还对家人说:“这是留给怀民吃的,不准任何人动。

”可是这几个大柑橘,儿子再也吃不到了。

一个月后,陈怀民的遗体在长江阳逻段被渔民发现,其手腕上的空军手表背后,刻的正是“陈怀民”的名字。

陈怀民的牺牲,给家人和爱人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

他的母亲哭瞎了眼睛;他的妹妹陈天乐把名字改为陈难,陈怀民的恋人在赶到武汉后因哀恸过度投江殉情。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在陈怀民牺牲的武汉市汉口有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陈怀民路”,在他的出生地镇江有个“怀民村”。

被陈怀民撞毁的那架日军飞机,坠落在长江天星洲边上。

在清理敌机残骸时,人们从驾驶员尸体血衣口袋中,发现了一张年轻秀美的女子相片和她写给丈夫的信。

原来,死去的日军飞行员是佐世保第十二航空队著名的“红武士”二等航空兵高桥宪一,就在他起飞前,他将妻子美惠子寄来的信和照片揣在了怀里。

而刚收到信,他就在空袭武汉的空战中身亡了。

不久,这封信和这张照片,摆到了陈难的面前。

宪一君:不知怎的老是放心不下,想接到你的来信……我甚至有时想到不做飞行员的妻子才好,做了飞行员的妻子,总是过着孤凄的日子。

所以我时而快乐,时而悲痛,内心深处尽是在哀泣着!

有时一想到已经有许多人无辜牺牲,不再回到这不个世界上来,而你还健在的事,固能自己安慰自己,不过过了三四天,依然心灰意冷了!

家里人无限挂念你,希望你好好保重身体。

光是死并不是荣誉的事,我是祈求着你十分小心地去履行你的职责!

看护孩子的保姆,她每天替孩子洗过澡以后,就很关心的把他们放进温暖的被窝里去,孩子总是睡得很熟的。

这两个孩子,每天是在大笑中过日子…美惠子 四月十九日陈难本来是极为仇视高桥宪一,甚至也憎恨高桥的妻子美惠子。

但是当她看到美惠子给丈夫的充满哀怨、恐惧和思念的信后,善良的她流下了同情的眼泪。

毕竟,高桥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失去丈夫的美惠子同样是悲惨的。

1938年5月31日,陈难忍着悲痛,给美惠子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

陈难的老师程运看了这封信,拿去请文学家郁达夫修改。

郁达夫只改动了几个错别字。

他说:“心灵之作,不必修改,还是保持那份少女的纯真吧!”《大公报》女记者子冈看了这封信,建议公开发表。

高桥夫人美惠子女士:……(原信介绍空战情况从略)我失去胞兄的心境,使我设身处地地想到你失去高桥先生的心境,想到中日人民竟如此凄惨地牺牲于贵国军阀的错误政策之下,因此我不能不告诉你这个真实!

我的母亲,她只有伤感地凝望着漫不经心的江水和惨谈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

然而青春多情的你,片片樱花也会引动相思。

你也许能够从悲惨的遭遇中,想到人类的命运吧?!

怀民哥坚毅地猛撞高桥的飞机,和高桥君同归于尽,这不是发泄他对高桥君的私仇。

他和高桥君并没有私人的仇恨,他们只是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力量粉碎了他们自己。

他虽久已抱了为国牺牲、为正义奋斗的决心,而这事变的迅速到临,却给予我的刺激太大了。

由于我强烈的哀伤,我就常常思念到你。

想到你的整天在笑中生活着的两个孩子和你此后残缺凄凉的生涯,我恨不能立刻到贵国去亲自见到你,和你共度友爱的生活。

我决不会因为你们国内的军阀对我们的侵略而仇恨你。

我深深了解你们被那疯狂的军阀压迫的痛苦。

既然这样,你应该以爱护全人类、救自己救人类的热忱,来防止自己国内军阀的跋扈。

我们要使这两个国家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从侵略战争的悲惨命运里解放出来。

我还得告诉你,我是厌恶战争的,但我们中国为了抵抗暴力而战,这种战争是维护正义和人道的战争这意义和贵国不同。

如果贵国军阀对于中国的残暴行为和强占中国领土的野心一天不停止,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将参加到更猛烈、更强化的斗争中去,即使粉身碎骨,也绝没有一个人会屈服!

末了,我告诉你,我家里的父母都非常深切地关怀你,像关怀他们的儿女一般,不带一点怨恨。

我盼望有一天让我们的手互相友爱地握着,心和心相印着,沉浸在新鲜的年轻人的热情里。

我们有理由为着这个信念而努力。

祝你为全世界的和平而奋斗!陈难书于1938年5月31日这封信刊登在当时的《武汉日报》上,并译成多国文字向全世界传播,产生巨大的轰动。

香港《读者文摘》还将这封信和美惠子给高桥宪一的信同载于一期刊物上刊登出来。

这封用血泪和正义写就的信,竟成为强大的反法西斯的舆论,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坚毅精神,宽阔胸怀和争取和平的美好愿望。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日已经恢复了正常邦交,可是,美惠子还健在吗?

半个世纪以来她生活得怎么样?1987年4月29日,陈怀民牺牲的第49年纪念日,陈难在长沙给美惠子写了第二封信。

她在信中说:“每年的4月29日都在思念您,关心您,以深沉的心情悼念着死者,牵挂着幸存的人……”信中依然热切希望美惠子能来中国,携手去当年空战的天星洲边,安慰昔日两机相撞而同归于尽的两个灵魂,好让他们永远安息。

陈难提笔写下这封信,盼望有一天能通过中日人士的交往,打听到美惠子的下落,寄封信去问候她,以了几十年的心愿。

可是她始终无法联系到美惠子。

1990年8月,陈难通过《湖南日报》社一位曾经访问日本的记者,给东京的翻译大原由利子写了一封信,请她帮助寻找美惠子。

大原由利子非常热情,她又请日本《朝日新闻》社的记者清水胜彦帮忙查找高桥宪一的原籍,并委托自己的堂兄按照地址去寻访。

几十年过去了,高桥的家已成为田地。

几番辗转,多方寻找,1990年10月,美惠子终于找到了。

高桥宪一战死前,刚和美惠子新婚不久,两人没有生育。

她在给高桥的信上提到的两个孩子,是高桥的幼弟。

高桥战死后,美惠子改嫁,并育有一子。

当71岁的美惠子得知远在中国的陈难为她所做的一切后,老人泣不成声,恳请来人转达她对陈难的感激之情。

完成心愿的陈难激动不已,11月1日,她提笔给美惠子写出第三封信:“……尽管我们俩国籍不同,远隔海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

让我们像亲姐妹一样,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作出贡献。

 10 ) 欠缺一點自我反省的勇氣

片淵須直《謝謝你,在世界角落中找到我》(この世界の片隅に,2016)不正面回應二戰日軍侵略歷史,將鏡頭對準遠離戰場之外,身處大後方日本國內從事生產生活的平民百姓。

前半段平淡細膩的生活化片段與戰時每天處於緊張避難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在語言上導演卻使用輕鬆幽默的口吻取代同類型作品的嚴肅沉悶,講述一個已婚的年輕女子於戰爭年代苦中帶甜的日常記事。

全片建基於一般老百姓的言行舉止,故除女主角鈴的小學暗戀對象水原君外,幾乎所有登場的主要人物對戰爭抱持的立場皆顯得曖昧不清,導演刻意淡化帶有政治性的戰爭立場,嘗試忠實地呈現在那個朝不保夕的艱難年代,與打仗絲毫扯不上關係,委身於社會低下層,努力維持家庭和睦的辛勞婦女群像。

然而這種不論何時何地,始終將日本民眾當成戰爭受害者擺上臺面供後人感懷悲傷一番的方式又為我所不齒。

"在戰爭中,平民永遠是受害者"無疑是電影後半段著力帶出的重要信息,一次又一次擴音喇叭的長鳴,家家戶戶匆忙逃入早已挖好的防空洞,戰戰兢兢地等待空襲結束的畫面,乃至投下原子彈後衰敗傾頹的廣島城市景象,均能有力傳遞出反戰的思想內核。

只可惜,看到最後,不難發現導演仍然缺乏一種自省的態度,僅僅浮於表面的所謂反戰,並沒有自覺地從"日本是始作俑者"角度去真正探討與反省戰爭對無辜平民的摧殘。

影片裡的日本士兵人畜無害,似乎都是為時勢所逼才無奈參軍(冇得拣的命運);鈴木家大姐的女兒晴美對停駐於吳市軍港的各式戰艦如數家珍,充滿自豪之情,最後卻不幸殉於空襲後突然爆炸的流彈,因為晴美的死亡,令鈴陷於自責同時也對戰爭產生了扭曲的認識。

性格樂觀、愛幻想的女主角鈴嫁入的同樣是一個軍人之家,鏡頭沒有交代家中任何崇拜天皇的象徵性物件,此舉"去天皇化"的處理雖令電影的敘述主體重新回歸到民眾的聲音,同時卻也抹殺了日本人對發動戰爭作出深刻反思的最後一絲可能性。

當裕仁天皇口諭《終戰昭書》,鈴激動得掉下眼淚,說著"為什麼不繼續打下去,為什麼不繼續對抗暴力"時,導演在思想上的局限性便已暴露無遺,本片叩問戰爭的力量於頃刻間化為烏有,更不消說鈴是如何將轟炸機在天空作戰的場面幻想成色彩繽紛的油畫了。

(有將戰爭浪漫化之嫌)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戰爭產生誤解情有可原,可導演拍電影不就是為了透過影像竭盡所能地糾正這種錯誤的歷史觀念,解除觀眾的疑惑嗎?

片淵須直作為宮崎駿的愛徒,比名揚四海的師傅欠缺的或許就是那麼一點為過去劣跡斑斑的戰敗國作自我反省的勇氣。

《在这世界的角落》短评

看哭了好丢脸

6分钟前
  • 衫弃
  • 还行

当导演借主角的口说出:我们这么老实忍受悲惨就是为了胜利啊!输了我们就白白遭罪了啊!那假设最后战争胜利,女主一定会带着纯朴的微笑断手站在美丽的山坡上眺望。哎呀,真是太好了,虽然失去了很多,可是终于胜利了,开吃大米饭的日子来啦。而海的对岸是无数他国平民的尸骨,鲜血,冤魂真恶心!

7分钟前
  • WALL•E
  • 很差

厚颜无耻

11分钟前
  • BOOK 思议
  • 很差

很可爱,去看就好,关于片子本身不需要多说什么。但果然和萤火虫之墓一样,看到有人讲“果然日本人才是人,南京人不是”这种刻薄话。对此我只想说:谁让你自己不去拍呢?我们有多少值得拍,为何没见到拍出来?

14分钟前
  • 子文东🤪👻
  • 推荐

日本人反战只是反对本国不利的战争,女主发飙那段和《萤火虫之墓》里小男孩嘶吼“我大日本帝国竟然输了”如出一辙。

15分钟前
  • 金敏丧
  • 还行

虽然片子很好但是立场不同真的感受不到 还有看到一条弹幕说想到他们马上战败就好残忍 我他妈简直想骂爹 看他们卖惨 还不如多看看史料 真实只有更惨 我们这片土地上有无数更甚的角落 当然还是和平万岁战争永远是人民在水深火热

17分钟前
  • gtehikosap
  • 还行

战争需要怎样被反思这个问题,立场(屁股)决定想法(大脑),很难避免。没有什么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办法。但对现世的人来说,只要能起到警示就是好的。导演叙事笔力清淡,细节处理很棒,禁得起咀嚼,好看 !

20分钟前
  • 小闹钟
  • 推荐

只有日本人能拍这样的电影。

2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发动战争的时候不考虑底层人民的利益,战败后又拿底层民众来卖惨博取那些圣母婊的同情,可以说非常的辣鸡了

22分钟前
  • 段段段
  • 很差

熊年声音真是可爱好听。剧情不想多说,太敏感。

2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还行

动画本身可以打个四星,不过无视本国加害者身份、毫无自省的受难者姿态,多少还是让人有点心生不适,尤其是女主在天皇广播后的那一段情绪发泄,其实哪怕给那面太极旗多几秒特写都好;作为邪恶战争机器的底层运作元件,正如核弹专家Harold Agnew访问广岛时所说,根本没有无辜平民。

28分钟前
  • 王别樹
  • 还行

周作真是温柔啊

29分钟前
  • 鹿不鹿
  • 推荐

15年在冷雨凄凄中造访了广岛的核爆纪念公园,如今又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当年果真不该在日本丢核弹,这无尽的兜售受害者人设和渲染平民百姓的无辜到底何时是个头啊…日本电影对于战争的认知已经停滞了好多年了,甚至远比不上早期电影,果然没经历过就是拍不出深度么?

34分钟前
  • 碎碎评评
  • 还行

粗体大字的艺术动画片(比如飞字幕)。情绪完全碎片,拒绝生硬煽,而是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入俯瞰吴市军港的山坡一角,遥远地接收感伤。如动画是对电影/现实的加工处理,影片不断围绕这种修辞做文章,几乎不见对战争的传统表现。想起阿巴斯的一首短诗:这条路 多年以前 就被遗弃 但野花似乎 一无所知。

3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每次看战争相关的电影都很难过 日本平民百姓的无知愚蠢和痛苦 很不喜欢女主角

40分钟前
  • sugar
  • 还行

據說電影改編略掉原作批判日本發動戰爭的內容,因此我邊看邊想如果是拍1938年重慶少女,1941年香港少女,1945年馬尼拉少女的日常,相較之下這種清淡溫柔的可以回去的日本鄉村?那個軍工廠那個大和號那個對抗暴力的說詞那個淡化的軍國背景……關於空襲關於炸魚關於平民我們還是看看《稻草人》吧。

42分钟前
  • 侯二六
  • 还行

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跟女主的人设一样让人感觉迷糊,看完后并不能完全明白,之后我把原作看了一遍才看懂……故事从玲的视角描写了那段特殊时期日本平民的生活,那时候书未必能读多少,字未必能认识多少,书信很慢,甚至出嫁前都未必知道丈夫长什么模样,几乎所有都跟“无知”及“未知”挂钩,国内尚且如此,更何况国外,我想很多事情对于当时生活在日本的人都是未知的!最后日本战败女主说的屈服于暴力也不存在否认侵略,而是国家“干大事”让国民受苦最后还无法保护国民,要屈服于更强大的暴力,仅此而已!所以在这个故事里向我们认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吗?那些“爱国者”就不必在这里找存在感了!我始终认为,真正爱和平是从个人出发,而不是从国家出发的,跟是哪国人没有关系!不管青红皂白就想让他国覆灭的人本身就不正常……

44分钟前
  • C.Y
  • 还行

一个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很容易变成一个我们印象中的日本兵。六七十年代的左翼反战片,着重描写其对占领区平民的肉体伤害、渲染军国主义的盲目性、战败的必然性。近年来的反战作品态度却很温和,从民众的集体无意识、政界宣传的期骗性、生活的凋零破败入手,力度和态度都大不如以往。本片就属于后者。

49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堪称日本版《活着》,被大时代碾碎,又被大时代抛弃,连一株异乡来的金色蒲公英都舍不得采摘,却因侵犯他国而遭受灭顶之灾,“我们的过去,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52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不怪电影旬报把年度最佳给了它,除了惨兮兮和血淋淋的控诉之外,反战还有另一种表现方式。不是每个人都要纵身于大时代的,在生活面前,纯净的人性和恻隐之心本身就是如此。况且,有太多细节值得推敲了。

57分钟前
  • 库索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