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保与二弦琴》是美国人编剧的发生在古代日本的神话故事。
本没中国什么事,可故事越看越眼熟,跟很多中国神话太相似了。
比如,天仙配,白蛇传,宝莲灯,牛郎织女等等。
都是女神仙爱上凡人,生了孩子,然后被家族追杀,拆散。
当然要说它是中国神话又有点牵强,因为细节,风格,主题都变了味儿。
本片是Laika的第四部电影。
从《鬼妈妈》到《盒子怪》,到《通灵男孩》,Laika一向是走黑暗灵异的路子。
《久保与二弦琴》也是朝着这个方向一路狂奔。
神仙家族对这对坏了规矩的人神夫妻的惩罚很奇怪:失去记忆,改变外貌,拿掉他们孩子的眼睛。
男主角是人神第二代,一个独眼11岁男孩。
为了保护自己的另一只眼睛,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寻找盔甲和不断之剑。
每一个场景的设置都天马行空:鲸鱼肚子里的晚餐,枫叶做的船,巨型骷髅,令人神智不清的单眼怪物...而失忆,梦境,眼睛,样貌改变这些元素,让人物捉摸不定,故事谜团重重,好像进入了大卫林奇的世界。
当人的记忆都靠不住,就搞不清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梦就更虚幻了,男孩一做梦就自己折成小人儿的纸片,月帝托梦对他的误导让一切都神秘莫测;而且电影里的大多人物不是以真实面貌出现,不是中了魔咒变,或施了魔法,就是戴了面具。
当一个人记忆,梦境,样貌都改变了,他/她还是同一个人吗?
而人神的矛盾又关眼睛什么事呢?
中国人喜欢人神相恋的神话,也许是觉得神仙的生活太单调无趣,认为他们一定会羡慕人间的亲情,“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也许是过去的人被包办婚姻摧残,觉得如果能够自由恋爱连神仙都可以不做。
《久保与二弦琴》除了爱与家庭的主题,还一直在记忆上大做文章。
神仙没有生老病死,没有痛苦。
可是人类有记忆,家庭和爱,传承让他们比神仙更强大。
除了眼熟的故事,《久保与二弦琴》还有很多地方也很眼熟:光怪陆离的世界,孩子脱离父母独立闯荡成长,各种魔法,失忆和样貌改变都像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小男孩嗯哼啊哈耸肩撇嘴完全是个美国当代青少年。
导演编剧配音全是美国人, 幽默是美式的,主题也是美式的;而片尾曲又让人惊艳了一下,是Regina Spektor翻唱一首Beatles老歌:《当我的吉他轻轻地哭泣》。
结尾的彩蛋里出现了好几个工作人员正在操控一人高的红色骷髅。
像Laika的以往的动画片一样,《久保与二弦琴》是定格动画,也就是说它不是画出来二维的,是手工做出来的三维的。
场景是细致至极的小模型,人物的每个动作都是人手移动出来,每个表情都得换个不同的脸。
在快节奏什么都追求效率的生活方式中,这种复古的慢工出细活的拍摄方式让人莫名感动,而这种方式的确能给人带来不同观感,让电影既梦幻又真实,既神秘又呆萌。
说是定格动画,那工作量是很大的 最后看到制作过程是真的很用心 但是 每个人物形象长得我真的都欣赏不来 就是觉得不好看 有些地方觉得得还蛮恐怖的 我看的毛骨悚然的 不大适合小孩子去看啊 会被吓着的 还是说现在的小孩儿胆儿都挺大的…… 但这种日式的风景环境还是很美的 尤其是纸片艺术倒是很美很喜欢不过,最大的槽点不是剧情嘛???
就很奇怪啊 感觉硬拗出来一个关于爱,关于亲情的故事 非常不合理!
尤其说猴子和虫子的身份时更无法接受了,就是很奇怪嘛!!
最崩溃的是我又不小心看了国语版……
本文分为3个部分:1.微吐槽2.剧情简介(有剧透)3.电影简析1.久保总是说:“If you must blink,do it now.”搞得我blingbling的。
2.问:这琴明明有三根弦,为什么叫“二弦琴”?
还有一弦去哪儿了?
答:和一柱去思华年了。
3.久保去看电影的时候说:我可以买半价票吗?
我保证只用一只眼睛看。
4.久保被追杀的事实告诉我们:请爱护树木,节约用纸。
5.久保的爸爸对久保的妈妈说:“You are my quest.”翻译成中文就是:我要你给我生猴子。
6.久保在卖艺的时候说Hanzo找到了无坚不摧的宝剑和坚不可摧的胸甲,路人问他:“如果用宝剑刺胸甲会发生什么呢?
”这就是“自相矛盾”的典故。
7.戴着眼罩站在船上的不一定是海盗,也有可能是李准基。
8.片尾村民都纷纷对外公说他是个好人,因为搞好了关系日后才方便借钱。
9.为什么久保家里有那么多纸,为什么他爸爸和外公都记忆力不好,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久保的妈妈撑着一只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是她不能放歌,因为一个巨浪将她打进海里,还碰到岩石撞成了脑震荡。
这一幕让我恍若进入《星际穿越》片场(值得一提的是《星际穿越》主演马修·麦康纳为本片的“甲壳虫”配音)。
久保是一个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少年。
小时候,他的外公,“中国好嗓门”节目的导师汪疯问他:“来,告诉我你的梦想!
”
“我想成为邹杰伦的学员。
”“你是不是瞎!
”外公很生气,于是挖了他的左眼,从此左耳成为离他心脏最近的器官。
别跟我说左奶头表示不服,奶头能算器官吗?
尚且年幼的久保肩负起养家的重担,他每天都要去集市上卖艺。
他爸爸当年为了保护他们母子二人惨遭杀害,他留给儿子唯一的东西就是一堆当年没用完的卫生纸。
单身三十年并且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久保的双手相当灵活,那么灵活的双手和卫生纸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呢?
没错,他通过弹琴控制纸片变成各种模样进行表演,堪称4D版皮影戏。
当同龄人还在用卫生纸做其他事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用卫生纸来养家糊口了。
比如,今天他讲的就是一个很红的网红和一只很黄的鸡的故事。
场面很黄很暴力,少儿不宜。
有一天,他妈妈的两个姐姐,来自移花宫的邀月、怜星两位宫主找到他,要夺走他另一只眼睛。
他妈妈为了救她不幸遇难,并用魔法让猴子吊饰复活,陪伴他去寻找宝剑、胸甲和头盔三件宝物打败敌人。
途中他们遇到一只甲壳虫,他说他叫鹰眼,小名后裔,江湖人称绿箭侠,还曾经因为高超的射箭技术加入过腹黑者联盟,可惜后来受到诅咒变成了甲壳虫。
他们一同大战骷髅巨人,找到了宝剑。
久保用大量树叶做成一艘船,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3D打印机。
他们扬帆起航前往加勒比寻找海盗,结果海盗没找到却找到了胸甲。
可在去寻找头盔的时候中了邀月宫主的埋伏,猴子和甲壳虫双双遇难。
原来,实际上猴子就是久保的妈妈,甲壳虫是久保的爸爸。
看来要想成为超级英雄,必须要父母双亡,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久保化悲痛为力量,终于找到头盔集齐了三件宝物变成了黄金圣斗士,准备与外公决一死战。
“我再给你一次机会,告诉我你的梦想。
”外公说道。
“我还是想成为邹杰伦的学员。
”外公老羞成怒,变成了蜈蚣。
久保集齐了三件宝物也不能与之抗衡,他哭着说:“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他们打着打着就打到了八宝山,埋葬国家领导人的地方。
久保的琴上两根弦分别是母亲和父亲,他用自己的头发做成了第三根琴弦,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然让三弦琴变成了上古神器,召唤出墓地的亡魂与之作战,甚至还有毛爷爷。
(好吧,毛爷爷不在八宝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毛爷爷不愧是掌握了宇宙真理,他一声冷笑:“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随即一个巴掌就把外公打成了智障。
村民见外公被打成智障什么都不记得了,都纷纷说:“小天,你是我见过最单纯善良的人。
”毕竟搞好了关系,日后才方便借钱。
可惜久保的父母是真的死了,为了重见父母他只好去吸了大麻,电影至此一家团聚。
-这是一个关于爱和家庭的故事。
“二弦琴”中的“二弦”是指父母,久保以自己为“第三根弦”与之凝聚之后产生的巨大力量击败了对手,用爱战胜反派这点这和《哈利波特》有点类似。
另外,“记忆”也是本片的一个主题。
久保说:“记忆是最强大的魔法。
”外公能夺走他的眼睛,但不能夺走他的记忆,那包含了人们的灵魂和爱。
虽然这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但就因为记忆和爱就打败了反派还是不太具有说服力。
本片剧情稍显平庸,但就画面而言实在太美了。
说句毫不客气的话,本片把前段时间某部所谓的“十二年磨一剑”的动画片秒成渣,你特么十二年磨的哪里是剑,磨的是绣花针好伐!
更为重要的是,本片的制作方式是定格动画,光是久保的嘴部表情就有11007种,包括电影中树叶做的木船也是设计部门一片一片地制作出来的。
在这个追求利益最大化、拍烂片都可以赚很多钱的年代,这么用心拍好电影的精神很难得,能有这样的工作室作为影迷我感到非常幸运。
这让我想起了1964年的《大闹天宫》。
由于当时没有电脑制作,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
十分钟的动画要画七千到一万张原动画,因此《大闹天宫》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
《久保与二弦琴》出自莱卡工作室,包括本片莱卡工作室只有四部作品,另外三部是《鬼妈妈》《通灵男孩诺曼》《盒子怪》,无一例外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都是好评如潮但票房并不高。
相比某些净拍烂片圈钱的导演,这完全是两种极端。
单凭这种认认真真拍电影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敬佩。
莱卡工作室CEO特拉维斯·奈特是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的儿子,被称为美国版王思聪。
他大学毕业后在威尔·文顿工作室做动画实习生。
“爸,威尔·文顿它……”“买买买!
”于是菲尔·奈特多次入股威尔·文顿工作室,成为威尔·文顿工作室最大股东,并将之改名为莱卡工作室。
特拉维斯·奈特从实习生一直晋升至CEO,不仅仅是因为他父亲,更因为他对定格动画的执念以及辛苦的工作。
《久保与二弦琴》上映以来口碑不错,遗憾的是首映周末票房不及莱卡工作室前三部作品,单看票房甚至无望收回成本。
《久保与二弦琴》是特拉维斯·奈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向质疑他的人交出的满意答卷。
目前,本片与《疯狂动物城》《功夫熊猫3》《小王子》《海洋奇缘》《大圣归来》等片参与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角逐。
我应该是今年初看到预告片就对这个片子颇感兴趣了。
预告片的制作的配乐是while my guita gently weeps,整体感觉非常良心,再加上配音的卡司简直称得上无比豪华, 于是香港上映我就去看了… 片子确确实实可以是制作精良,就是整体剧情颇有点奇奇怪怪首先吧还是要夸夸片子的制作水平。
画风精美,而且角色长得还颇神似配音演员,看起来也没那么出戏。
作为一部定格动画,片子的整体风格都很统一,还很有几场大场面打戏。
片子一开始那个很像摩西分开红海的镜头,邪恶姐妹的出场,还有骷髅人大战,以及邪恶姐妹的几场打戏都挺棒的。
尤其那个骷髅人大战,比三打白骨精好多了…… 不光是大场面,片子的细节也可圈可点,人物表情小动作,还有包括一些背景细节的制作都照顾到了。
kubo里面夜战也挺多的,但是画面也很干净,没有那种暗糊糊的感觉,所以整体而言从画面上看,片子简直没什么可挑剔的。
kubo拍摄应该是用粘土模型摆的定格,然后后期再处理成这种有棱有角的折纸风格,可见制作方还是挺壕的……配音也非常出彩,art配的kubo台词功底就已经蛮不错了,而且一点都听不出爱尔兰口音… 塞隆的猴子还有麦康纳的甲虫简直承包了所有笑点,尤其是猴子,几乎一言一动都承载无数笑点😂 伏地魔这种大boss专业户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戏不多,但是台词还挺带劲儿😂 最出彩的还是麻辣兔的邪恶姐妹花,那个笑声邪得我起一身鸡皮疙瘩,估计能吓哭一堆小朋友…… 能弄出这么贴切的casting,制作方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
不过呢,从这个casting里还是可以看出好莱坞whitewashing的厉害程度,一个日本背景的动画片里,主要角色们居然没有一个是用亚裔配音的,也是有点醉人接下来就要进入吐槽了… 片子的整体剧情简直让人无力,有点像一个崩坏暗黑版的七仙女。
前面半段说实话还是不错的,张弛有度,人物也都还挺讨喜的。
也许是我腐眼看人姬,我总觉得邪恶姐妹对kubo他妈有种奇怪的因爱生恨的虐恋情😂😂 但是自从kubo的身世之谜揭出来以后,情节就开始崩坏了…… 我就不懂甲虫怎么被邪恶姐妹摔了一下就找到了回忆,而且刚找到回忆就被捅死了………… 猴子甲虫还有邪恶姐妹都死得好草率,简直跟前面的剧情节奏接不上😂 这也就算了,最后kubo和大boss的大战看得我尴尬癌都要犯了…… kubo费尽千辛万苦又死爹又死妈的好不容易集齐的三件宝物,结果根本对付不了大boss,我到最后也没看出来那三件宝物到底有什么毛用,而且既然大boss根本不受宝物的影响,为毛他要追杀找寻宝物的kubo他爹…… 当kubo发现宝物对大boss没毛用之后,他决定使用爱的力量😂😂😂 然后他发表了一番关于爱与回忆的演说,弹了两下琴,literally两下,连个曲子都没弹,就打败了大boss………… 而且大boss还失去了记忆,被爱感化了😂😂😂 这么雷的剧情也是难得一见,就算要硬拗资本主义价值观也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吧………不过总的而已,kubo还是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虽然片子最后硬是要用爱发电,好歹还保留了基本逻辑,没大团圆,没让kubo爹娘复活,最后一帧定格也很美,所以也不能算是太过烂尾吧😂
久保,这个独眼的男孩,正直、善良、孤独、渴望父亲的爱,和全家的团员。
虽然,最后他享受到阖家团圆的快乐,但却是另外一种形式和方式的,母亲变身成真是的玩具猴,父亲被迫变身成甲壳虫,而且还是失忆的。
在历经艰难的路上,三个人(呃,确切的说是一个孩子,两只动物)相互扶持,一起去寻找丢失的三样宝贝,力求打败月神。
最后父母被自己的阿姨杀害,自己亲手又杀了阿姨,外公追杀自己,自己却打败外公,最后祖孙俩相依为命,电影的最后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显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宽容。
电影总体上说不属于轻松型的,开头的部分,汹涌的大海,雷雨交加,已经铺垫了电影的情节。
以日本为背景,穿插进去很多民俗,民风,二弦琴,折纸,魔法。
很特别。
推荐
《魔弦传说》无疑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家庭型奇幻冒险电影。
它的英文名字直译应该为《久保和二弦琴》,讲述了一个叫做久保的小男孩,以二弦琴为武器,在随从的帮助下战胜恶龙的故事。
而故事的转折和结局表明,电影的主题是对家庭和亲情的颂扬。
《魔弦传说》是莱卡动画的第四部长片动画。
在我的眼中,莱卡动画一直是个理工男,他们逻辑缜密、精益求精,感情真诚,但是缺一点浪漫。
作为一个专攻定格动画的公司,它早已经口碑在外,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对技术的偏执和执着。
完美主义的性格渗透在莱卡动漫的每一帧画面之中,《魔弦传说》也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莱卡动画的技术水平自然无可挑剔,但正如上文,他们的作品有共同的缺陷,就是表现情感方面略显呆滞。
所以,如果愿意牺牲一点点情感诉求,着迷于大银幕的精美画面,《魔弦传说》绝对是好选择。
莱卡动画在这部电影中用了很多类似折纸动画的技巧,不同于《鬼妈妈》《盒子怪》等黏土动画,折纸形式为电影增加了更多精妙的轻盈。
这种飘逸的感觉与电影日本文化的背景相得益彰。
同时与电影中鬼魂、亡灵的奇幻风格成为一体,将武士的战斗刻画得更为灵巧,会给人非常好的视觉体验。
电影最出色的部分,还包括日本风的结合。
从某种程度上说,《魔弦传说》所表现出来的好莱坞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甚至有逼近《功夫熊猫》中的“中国风”的意思,是好莱坞对神秘的东方文化的优良继承。
《功夫熊猫》的中国细节细致而入髓。
仔细听两遍乌龟大师圆寂的配乐,就会明白为什么好莱坞是地球上电影最高水平的代表。
好莱坞配乐大师对中国民乐悠长深邃的理解,强于99%的中国音乐专家。
《魔弦传说》将视野对准了武士。
日本是世界上动漫文化最发达的国家。
然而,尽管出了今敏、宫崎骏、押井守等一干动画大师,武士题材的动画长片却并不多见,得到世界性认可的就更少。
这可能源于武士道文化和日本侵略历史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武士道精神与时代发展的格格不入,早已凋零。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细田守的《怪物之子》用日本动画电影的形式对武士道文化进行了现代性的解读呈现。
如出一辙,它也用了一个奇幻的故事,使用平行空间穿越的设定,以设计出独立的故事空间,避免现代社会可能对电影主题造成的道德捆绑,并且只留下武士道精神中的积极元素。
好莱坞的《魔弦传说》就更进一步。
电影虽然用了武士的符号,但它的主题核心全部剔除了武士道,还是好莱坞电影最常用的家庭观念。
好莱坞的日本小子久保,上演的是一出中国的“劈山救母”。
在美式动画的世界里,一向以真正童真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成长的真诚关怀,和成熟的CG技术为标杆。
然而,在这片大海里,有另一座异军突起的小小山峰,它不搞合家欢,不搞三维CG,不与主流正面对抗,却以独特的哥特阴森画风,和令人拜服的定格动画技术,最重要的,坚决不卖萌100年不动摇,从而吸引了一批粉丝,我也是其中之一。
它就是LAIKA动画。
这个名字你也许感到陌生,但说到《僵尸新娘》和《鬼妈妈》,你也许会有些许印象。
看似恐怖片,实则是阴森高冷中带着童真和真挚朴素的情感,再用定格动画来展现,就是它的特色。
所谓定格动画,就是动画内容都是由实景模型一帧一帧拍摄出来的,极其费时费力,但却有别样的真诚感和朴素的生动气息。
在LAIKA的最新作品《久保与二弦琴》里,哥特风和定格动画的传统都得以保留,更令人惊喜的从日本文化取经,获取了丰富的东方美学元素,这份东方的神秘和哥特风的阴森相结合,形成了这部动画独一无二的迷人气质。
主角自然不是阳光男孩或萌萌的怪物,而是一个被一路追杀的独眼丑小子。
然而丑小子自有他的魅力,弹得一手三味线(一种日本三弦乐器),讲得一口好故事,更重要的是,他会让纸片变成活物的神奇魔法,来演绎他的故事。
这个神奇魔法也打破了观众心中的那一套常识所建起的藩篱,从而更为投入这部动画中各种“无视常理”的奇幻秀。
无论是六指琴魔的巨大能量,还是万千红叶组成的航船,水底的迷幻巨眼,还是纸片依托着梦境在现实中飞舞,或是从北海道温泉里爬出来的猴子,甲虫与日本武士的神奇结合物,都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以至于本片那缺乏交代、有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都不会再遭到质疑,而在这样的氛围的烘托下,反而更像是古老的传说或老人讲述的睡前故事。
要我说唯一的败笔,还是大Boss的大虫形象,太没创意且与全片风格违和,哪怕请来了伏地魔给配音也没用。
尽管有这些东方元素的外衣,每个人物看上去也都像是来自日本,但他们一开口,又顿时变回了美国人的原形。
这并不突兀,反而让这东方神秘背景更好地烘托出了片中的一些美式冷笑话的效果。
东方的背景,美式的人物,至于故事,是个并不复杂的美式冒险征途。
但最后令主角战胜敌人的,又不是西方常见的神秘宝物或爱与正义,而富有浓浓的东方气息--对亲人的记忆,而引发的思念与祭奠,所形成的强大意念和巨大能量。
片名“Kubo and the two strings”,two strings似乎是指“二弦琴”,实际上主角弹奏的是三弦的三味线。
所以这“二弦”指代的是对短暂重逢而又永远逝去的父母的追忆,以及象征自己的第三根弦,凝聚在一起形成的无限能量。
<图片9>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结局,记忆既是力量的所在,也是罪恶的源泉。
而当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最终失去的记忆,就成了一个善良的无辜者,对他的救赎就是重新注入美好的记忆。
而这一切的光怪陆离,竟是实景模型逐帧拍摄的,栩栩如生。
更有强大的配音阵容--查理兹塞隆、马修麦康纳、拉尔夫费因斯、鲁妮玛拉……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真的很敬仰这些拍定格动画的。
导演身世牛逼。
这么多年,鬼妈妈,盒子怪,通灵男孩每一个都是天马行空,在我关注这片子导演之前,我还以为都是提姆波顿的片子。
真是不容易。
一部电影制作周期比cg还要长。
被各大奖项青睐。
都第四部长篇了,画质技术更高了。
可是感觉好糟糕,一会猴子成了你妈,一会甲虫成了你爸,一会你姥爷又变成了复仇者联盟里的大怪兽。
都有点看不下去了。
你们都说好,我不试试怎么能说好。
可是真的不大好,有点瞎胡闹的感觉。
前面还可以,后面就是越来越乱。
看完了一点回味都没有。
就是感觉工作人员挺辛苦的,不容易。
为传统文化的老艺人致敬吧。
孤单,没有安全感,于是我想象我曾经有温情的妈妈和勇武的爸爸,他们为了保护我牺牲了自己,化身为别的形态陪伴和守护我。
其实我有超能力,成长的过程中我需要找到力量,勇气和朋友,在克服艰难险阻后我会长大,能够面对现实,和那些想象中的朋友再见。
但是逝去的人,那些温情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永远守护我给我力量。
还要记得学会原谅以及不要害怕,善意是镜面反射,就像外公只是被蒙蔽了双眼,那些神通广大的成年人可能作恶,但他们也是人,本性里终究有些淳良。
不要害怕,学会原谅。
早上去看了,在昨晚只睡了六个小时不到的情况下没睡着而且还被催泪了(我是不会说哪部分把我催哭的)。
大骷髅好明显的歌川国芳,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巨浪也好多次。
日本输出价值观了,看了片尾名单,主创一个日本人都没有。
有点竹取物语的感觉,不过日式传统是仙人必须回到自己的世界,这个就不一样了(不剧透了)。
猴子和甲虫打情骂俏的剧情有点呃……当然这条线埋得很好,就是这种交流完全是美式的嘛……美术真的很不错,大铠甲废墟什么的还有点宫崎骏。
极简风格的画面很多,很美。
大概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日本元素大集合吧……但是故事真的挺弱的。。。
我觉得我被催出眼泪一定是因为太困了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响起 忍不住流下泪, beatles四人最喜还是george harrison
虽然都提到意蕴深厚,但还是更喜欢Laika之前的鬼妈妈,可能也是这片反而让看美国玩意长大的这拨人有疏离感吧
visuals are so wildly imaginative, stunned, stunned, stunned. Totally love the music. I believe in magic again! I LOVE YOU MONKEY!
简直被评分忽悠了
剧本的逻辑和槽点满满的 但是不影响它的美 感觉是个有钱有闲理想和现实都很丰满的迷弟把喜欢的和风与哥特糅合在一起创造了一部美到飙泪的定格动画 看完回家我就折了一只纸鹤 我 想 折 纸!
剧情人设都好一般,以及不觉得这个故事需要用定格动画这样的形式来做,即便在大银幕看也没有觉得惊喜
三星半,久保技能点全在弹琴上,却全片都在找铠甲。。
除了折纸创意,故事老套又无聊,不知小朋友会不会喜欢?
一流的制作水准,三流的故事水平。就像看一群套着日本肉身的美国人演戏一样,还不如好好说一个美国故事。心疼制作公司和幕后团队,五年时间拍出来这个四不象。
剧情太弱,片尾曲好听,猴子100分
琴这个核心设定挺好,可惜被浪费了,结尾高潮戏简直偷工减料,沦为一碗鸡汤。但它最大的问题是节奏,不是简单的快慢,而是微妙的心理节奏没有抓准,看得人有点坐立难安。
定格动画确有其奇妙之处。
美术要做到这个程度,才可以说故事什么的都无所谓了。视听享受就够了。但还是忍不住要说——这个结局是什么鬼!反派这样的动机是正常的吗?!好好的一个桃太郎式的鬼怪故事突然变成鸡汤了我很不苏服啊!!!
20160913
三星半,看的时候想起了类似的海洋传说和海洋奇缘,同样是一路上的追寻,但是各有特色。反派第一次出场的时候有江湖意境,整体想象力也很好。故事简单,片尾曲好听,值得一看。
怎么这么无聊
技术越来越厉害,但剧本比前几部作品要差。尤其最后与大boss的对决让人无语。
製作精良啊!完
没劲
好莱坞主旋律,爱能拯救一切。故事讲得真是有点弱,但再弱的故事还是要留足空间来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