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激情之罪

Crimenes de Lujuria,欲望罪行

主演:Plutarco Haza,Javier Diaz Duenas,Maria de la Fuente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1

《激情之罪》剧照

激情之罪 剧照 NO.1激情之罪 剧照 NO.2激情之罪 剧照 NO.3激情之罪 剧照 NO.4激情之罪 剧照 NO.5激情之罪 剧照 NO.6激情之罪 剧照 NO.13激情之罪 剧照 NO.14激情之罪 剧照 NO.15激情之罪 剧照 NO.16激情之罪 剧照 NO.17激情之罪 剧照 NO.18激情之罪 剧照 NO.19激情之罪 剧照 NO.20

《激情之罪》长篇影评

 1 ) 你所认为是男主的,基本都没有活到最后。

美剧的牛批之处,在于,你以为他是主角,可以有主角光环,有不死之身,还可以一路牛批plus带闪电,但是,下一秒,他死了。

你说那个小内,算男主吧,结果啪啪啪完,被女主抹了脖子。

你说那个北美总司令是男主吧,结果被女主追到悬崖边,自杀了。

其实,这部剧构建最丰满的人物,我觉得这个日本人,可以有。

 2 ) 新奇的世界观,糟糕的剧情走向

很久以前就听闻这部剧,没看过原版小说,起初亚马逊放出了预告,看着故事梗概很是新颖,特别吸引人,人们就是喜欢用假如编故事,虽然经历了那段历史,但是还是会去想,假如我们战败了,会发生什么。

这部剧就是这样,在另一个平行世界,德国率先研发出了核武器,导致美国投降,协约国战败,美国一分为二,西海岸万字旗当空,东海岸则是旭日旗的主宰,只有中间一小部分的缓冲区。

故事就是在这里开始,一盘诡异的录像带记录着“真实”的历史,一个高堡奇人正在把这盘录像带带入社会,而德日两国竭力要夺取录像带,两国互相争执又处处提防,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世界观,毕竟,二战史大家已经看了好多,美国像《兄弟连》《太平洋战争》,这都是历史向,而像《高堡奇人》这种类型甚是新奇。

首先,它的世界观很是新颖,这也是当时我想看这部剧的原因,就像我说的,人们喜欢看那些新奇的故事,高堡奇人的世界观就是这种故事,不过美国人也是敢想,既然二战美国本土没有开战,那么我们就yy下吧,假如美国战败了会怎么样呢?

剧集里面自然是德日两国平分这块肥肉,此时,心疼一下隔壁的意大利,就这么被忽视掉了。

至于剧情,这一季总体来说就是抢电影,这部电影记载着真正的历史,真正的世界。

而能让人称赞的则是剧里的道具以及演员演技还有细节,这比国内的神剧简直好太多了。

要不是剧情的拖沓,简直就是一部上乘作品。

 3 )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是解读第一季的好角度。

按照列斐伏尔、阿格妮丝•赫勒的观点,日常生活是具有两面性的,一方面,日常生活的缺席使人陷入无家可归感,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是保守的、非精神的,应予以改造。

放在第一季的语境中,可以看到在日德的文化工业氛围中,日常生活确乎是非精神的,并具有欺骗性,这恐怕也是女主“寻找答案”的一个动因。

但是日常生活又是不可或缺的,在第一季中,日常生活的被摧毁是人物走上抵抗道路的重要原因,譬如女主因妹妹被杀而带上电影去“寻找答案”,又譬如女主的男友因亲人的丧失而逐步走上抵抗道路。

 4 ) 脑洞大开,立意非凡:评《高城堡里的人》

11月20日,亚马逊终于在网站上放出了《高城堡里的人》的全季,这距离试播集上线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

这部改编自菲利普·K·迪克同名小说的自制剧,自试播集推出之日起,就引起了巨大关注。

随着全季的上线,此前守着试播集翘首以盼的影迷们,终于可以大饱眼福。

菲利普·K·迪克是美国知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其作品多次被搬上大荧幕,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银翼杀手》以及《少数派报告》。

前者是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根据菲利普原著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

》改编,虽然刚推出时票房不佳且恶评不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逐渐成为了影迷心中的经典,更被誉为“邪典”电影的开山之作。

后者由斯皮尔伯格执导,汤姆·克鲁斯主演,票房影评双丰收,今年更是被福克斯开发成美剧,搬上了电视荧幕。

《高城堡里的人》出版于1962年,次年获得雨果奖。

这部菲利普早年的代表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道路却是一波三折。

2010年,BBC宣布将与斯科特工作室一起,将小说改编成一部四集迷你剧搬上银幕,斯科特本人将担任该片的执行制片人。

然而到了2013年,媒体报道称该剧的开发对象变成了美国科幻电视台,不过斯科特的执行制片人地位没有变动。

但是紧接着事情又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2014年10月,亚马逊旗下的亚马逊工作室宣布开拍该剧的试播集,使得该剧成为亚马逊进军流媒体行业后,首次试水的自制剧集之一。

2015年1月15日,试播集上线播出,成为“史上观看次数最多的”电视剧试播集(亚马逊副总裁罗伊·普莱斯)。

亚马逊于是在二月宣布续订该剧全季,并将于年底全部上线。

《高城堡里的人》原著的设定十分大胆。

作者菲利普·K·迪克虚构了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世界被战争胜利者德国与日本瓜分。

曾经的美国领土,以中部的落基山脉为界,被分割为两个殖民国家,分别被各自的宗主国所控制。

但是书中的一位作家,也即“高城堡里的人”Hawthorne Abendsen,在自己的小说《沉重的蚂蚱》里也建构了一个虚拟世界,即一个法西斯失败,反法西斯同盟最终胜利的世界。

当然,《沉重的蚂蚱》书中的世界近似于真正的“现实”,但也略有不同。

整部小说中塑造了多个人物,有些互相认识,有些不认识,但是彼此之间都相互关联。

作者汲取了《易经》中的思想构建整个小说,使得作品整体上散发出一种和西方传统科幻都不相同的独特气质。

原著作者菲利普曾表示,自己的这部小说的结尾原本就是开放性的。

据此看来,电视剧的改编确实沿袭了作者的思路。

此次最终上线的整部剧集,保留了原著的背景设定和主要人物,但是在情节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基本上可以称为是一次再创作。

女主角Juliana Craine生活在日本占领下的旧金山,妹妹因为加入反抗组织被当局杀害,临死前交给她一份电影胶片,即"高城堡里的人"所制作的影片《沉重的蚂蚱》。

为了一探究竟,Juliana踏上了去往"中立区"的班车,寻找妹妹的接头人,并在那里遇到了来自东部德占区纽约市的货车司机Joe Blake。

Joe的真实身份是潜伏的纳粹特工,目的是为了寻找"高城堡里的人"。

两人之间擦出爱情火花,之后分别作出了的种种选择,不断地改变着既有的生活轨迹。

此外,通过对“大德意志联邦”(Greater German Reich)副总指挥官、“美利坚太平洋合众国”(Pacific States of America)贸易大臣等人物的刻画,也对德意志第三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德日两国之间战争前奏的酝酿等时代背景做了较为全面的铺陈。

试播集上线后,不少观众表示该剧的情节乏善可陈,不少地方落入俗套,故事的节奏感也略弱。

实际上,从上线的整部剧集看,这样的指责同样适用。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这只是这一系列剧集的开篇之作,主要目的是交待背景,引出人物。

基于本剧的故事设定,后续剧集在情节推进上将会有较大的突破空间。

而与此同时,本剧的最大看点,则是在颠覆性的背景设定之下,对于一个虚构的,但是有极具真实性的平行世界的全景式展现。

德占区60年代的纽约时代广场,以及旧金山的商业街区,这些"脑洞大开"的场景,剧中都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了极为精细的还原,再加上对于同时代美国和日本经典音乐融入情节中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使得整部剧在视听感官上极富冲击力。

 5 ) 小说高堡奇人中的三个平行世界

当我们在阅读《高城堡里的人》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实际上是三个平行的世界,第一个是原作故事发生的那个世界(我们称之为”高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德国和日本是世界的霸主;第二个世界是书中书《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书名源自圣经《传道书》第十二章第五句”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译林译本译作《蝗虫成灾》,但本文中还用”蚱蜢“,将这个宇宙称为”蚱蜢世界“)的世界,美国和英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第三个便是我们(读者)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现实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历史我们应该很熟悉了。

 6 ) 历史的十字路口它拐弯了

本剧的设定非常吸引人,如果二战德日胜利了,世界会怎样?

这里给了一个不算答案的答案:“该活着”的人继续活着,“该死去”的人安静死去。

有很多瞬间我以为我看到了《1984》,但是幸好只是幻觉。

没有经历过压迫的国度是无法准确描述何为压迫的。

整部剧看下来,竟然对于城户检察官好感度最高。

这种知道自己为什么做什么的姿态实在是过于耀眼。

哪怕看起来像一条疯狗。

(突然想到了李涯)太多时候我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该去向何方。

如果能有个坚定的信念就好了。

可惜我蠢且懒。

与此相对应的,本剧女主实在让我喜欢不起来,圣母白莲花说的就是她吧,永远同情“弱势群体”,永远都不懂得为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她男朋友也算是倒了霉了。

不过有个问题,不知道是因为编剧野心比较大还是功力不足,整个剧情显得非常的松散,以至于我想在脑内复盘剧情主线的时候有点费劲。

总之,整体流畅度还是非常值得夸赞的,继续追了。

 7 ) 剧集与原著的对比及题外话

看过本剧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凭记忆做个比较,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吧(下有剧透)1、剧集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必要的。

原著文笔细腻,类似于纯文学小说,但是人物关系较为松散,情节也不紧凑,不适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剧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设定(假设德日赢得二战,瓜分美国)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体分析;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兰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剧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罗伯特,日本商会会长田介(剧集里是贸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国间谍温格纳,德国领事瑞斯,德国秘密警察乔(剧集里变成了主要人物),弗兰克的同事艾德,罗伯特的日本客户等。

剧集增加了副总指挥史密斯,日本总检察官,日本太子夫妇等一些角色。

原著中将各人串联在一起主要是一部《蝗虫之灾》还有易经。

《蝗虫之灾》是小说中的小说,内容是描写同盟国如何获胜以及获胜后的世界,虽然在德占区被禁还是有很多人读,剧集里变成了电影,也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

易经在原著中是人人会用,剧集中改为了只有日本贸易大臣会用;3、小说主要就是描写各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情节,如弗兰克如何与艾德开首饰制造公司,并试图将首饰卖给罗伯特;罗伯特如何与他的日本客户交往;温格纳如何与田介会晤;朱莉安娜如何与乔相识,同居,然后一起去找高堡奇人,也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4、总体来说剧集改动之后故事变得更为合理,更符合普通人感受。

原著中有些人物性格不是很好理解,比如对尊严异常敏感的古董商罗伯特,言行反复不一的乔。

有些情节也显得不太合理,如温格纳会晤田介只是为了把蒲公英计划(就是德国对日本发动核战争的计划)告诉日本,其实日本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原著中希特勒疯了,他的继任者马丁也死了,然后是戈培尔上台,剧集中希特勒还在掌权;5、个人感觉剧集和原著在走势上是相反的,剧集开始平淡,后面渐入佳境。

而原著是开始可读性较高,后面陷入大段心理描写和议论,读起来较为枯燥;6、关于高堡奇人,原著中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剧集中应该是指希特勒;7、剧集最后贸易大臣的穿越开始还以为是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日记桥段,看过原著才知道书中就是这么描写的,而且很快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来了,如果剧集有第二季的话应该会有说明。

最后说点题外话:1、原著作者迪克显然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尤其是易经。

对于西方文化感到失望的他在东方文化上寄托了希望,这点从书中他对日占区和德占区的描写就能看出来,原著中日本人整体是彬彬有礼的,而德国人是狂妄自大而疯狂的。

但是相较于纳粹,作者显然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认识不深,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点在剧集中做了很好的纠正,事实上德日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种族政策上有区别,但是在迫害别国人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2、原著可以说是很大胆的假设了一个德日赢得二战的世界,但是仔细看过剧集和原著就会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书中也有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大量议论和嘲讽。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现代人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过去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德粉,还有部分人对于元首抱有崇拜心理,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打破这种幻想。

从某种角度说,希特勒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理想的人物,可是他的理想是极端偏执的,是要以亿万人的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的。

历史的因缘际会将他推上了前台,这就注定了人间的一场大浩劫。

如对二战德国感兴趣推荐看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和《解读希特勒》这两本书,后者比较简短,适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时来读,读后会对这个人物,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理解。

不知道看啥片,欢迎加入豆瓣小组“片荒剧荒们的集散地”-https://www.douban.com/group/648702/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这里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Bs0l02UIIp1IZQa58ULQ

想要查看更多影视内容,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臭蛋电影”

 8 ) 可惜了大格局

背景设定:德日赢了二战。

美国东部属于德,西海岸属于日,中部为中立区。

德军强大,日军在科技军事水平都比德国弱。

日本有强烈的危机感。

希特勒重病,德国内部党派纷争。

无论戈贝尔或希姆莱都无意和平,可预想希特勒一死,德日战争便会爆发。

地下党蠢蠢欲动。

基础设定:多卷记录着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胶卷散落四处,希特勒为此尤为紧张。

故事围绕此胶卷展开悬念构建及行动目标。

胶卷名字《沉重的蚂蚁》,由高堡奇人流出。

胶卷是未来世界的新闻记录片,另一个平行空间里德日战败,美苏冷战,古巴核危机一触即发。

故事起点是1962年,也就是古巴核危机的关键时刻。

由此可以猜想,核爆毁了大半个世界,高堡奇人为了回到过去阻止核爆,他把胶卷带到各个权力中心,作为预言神物让执政高层知道该做什么?

人物设定:朱莉,漂亮的美国大妞,生活于日本控制的太平洋合众国,熟悉日本文化,合气道高手。

朱莉因对胶卷背后产生好奇而冒险运送胶卷给地下党。

(动机不怎么合计)掌握秘密文件的朱莉成为了各方势力的追逐对象,由此逼着她她一步步成为了地下党的人。

(游走在中立区、太平洋合众国、纳粹的地下党)弗兰克,美国人,朱莉男友。

日本人找到朱莉家,弗兰克包庇同党被拘留。

为了问话,日本人抓了他的姐姐以此威胁。

最后姐姐死于日本人手中,从而萌生复仇之意。

弗兰克一直保护并忠于朱莉。

然而当他把救命钱都给了朱莉救情敌Joe,朱莉明知Joe是纳粹依然选择背叛地下党而放走了他,更因此连累弗兰克好友被抓走。

他变了,他加入了地下党,身体也出轨了。

(显示的是太平洋合众国地下党情况)Joe,纳粹。

朱莉认识了Joe,Joe资助她,帮她度过危机,更救过她。

两人产生情愫。

然而,Joe是纳粹高官的唯一儿子。

朱莉与Joe代表的立场不同,且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爱情在这个时代注定是悲剧。

Joe被告知朱莉已死,回到德国接受从未见过的父亲,也与日耳曼美人一夜风流……希特勒死后,Joe父亲成为了政府代理人,并诬陷日本毒杀希特勒,企图借此机会跟日本宣战,一统世界。

纳粹副总指挥收到了日本贸易大臣穿越带回来的胶卷,害怕战争让美国被炸毁,于是揭发了Joe 父的作假。

Joe父下台并大家均被抓。

(Joe代表的纳粹)纳粹: 代表人物副总指挥斯密斯,美国人上位者。

日本: 贸易大臣,穿越者。

故事里每个人物都是于所在立场的正义者,没有真正的反角。

埋下的伏笔:朱莉的项链朱莉的车祸喜欢朱莉的日本男生丹尼缺陷: 散乱故事线多,日本线-德国线-地下党线,朱莉线-joe线-弗兰克线,每条线索展示时戏剧冲突不完整,容易看晕看不懂。

剪辑问题。

信息量大,且给的太随意,没有刻意强化,容易让观众忽略。

伏笔与揭示的时间相隔太长,且没有响应的连贯提示对策。

由此,削弱伏笔揭示时的作用。

 9 ) 追求完美的机器与人性——心理分析

《高堡奇人》是一部好剧。

它来自于一部好的同名小说。

~(本文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与自己同行)很多人嫌弃美剧总是在讲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是我想如是一部好的片子,这一点是最可以被忽略的。

因为足够的宽度和深度的故事本身,是丰富而吸引人的。

那个人代表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代表的是和她一样的人。

1。

劫难的锻造。

摧毁与重生。

这里边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女主朱丽安娜经历了车祸,幸存下来,但是浑身重伤骨盆碎裂,无法生育,在身体的层面上是不完美的。

但或许劫难本身令她拥有了更坚韧和强大的自我。

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好的。

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好。

经历可能会改变人,让一个人到达灵魂和心灵的的更深处。

这一点后面剧情的弗兰克,在经历差点死掉历经痛苦,成为一位残疾人。

他深刻反思,灵魂得到升华,后面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作品——表达他内心强烈感受的画作,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标志。

经历了这一切,他终于走上了自我实现的路。

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由的滋养。

女主和帝国的“完美要求”,形成强烈对比。

以她这种身体,是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是要被淘汰处理的。

有基因缺陷的少年托马斯,开始有症状,最后可能会导致他终身残疾。

他内在有一个受到非常正统的帝国家庭教育而产生的“自我要求完美”的机器。

让他选择慷慨赴死——我不够好,所以我得去死。

这一点除了学校和环境带给他的最主要还是父亲带给他的。

换句话说,他的内在有一个要求完美的父亲。

被视为一种英雄行为,被奉为帝国青少年的榜样。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为国牺牲”的。

虽然被戴上很高的帽子,但是托马斯的妈妈海伦内心的痛苦悲伤,成为愤怒和恨积压成抑郁。

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时候,自己的世界被摧毁,重要的人死去,切肤之痛,才会真的去思考——这一切为何如此?

这是对的吗?

我和家人应该被如此对待吗?

我还能这样活着吗?

我想要怎样?

我需要什么?

我能做点什么?

2.弗林克——代表所有被压迫,逆来顺受的忍者。

普通底层人。

女主的男友。

很有艺术的天赋。

可惜帝国需要的是一颗听话服从的螺丝钉,不是一个艺术家。

不被允许发挥所长。

他只能掐灭心中感觉的火焰,用理性按住自己低头做一名养家糊口的工人。

基本上,不要惹事,平安活下去,生存。

是他的信条。

摁着自己,低头做人。

可因为是犹太人,劣等人种,命如草芥,任人宰割。

面对亲人逝去,他在悲痛中升起了愤怒复仇的火焰。

意味随时可能会没命。

但是他已不再惜命。

家人的死,让他被迫反抗。

3.两个世界的两个约翰.史密斯。

史密斯一家是最大亮点。

纳粹的副指挥官约翰史密斯,极其聪明有手段,也是心狠手辣,追逐权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为了他自己也好,为了自己的孩子,他都可以让挡他路的人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追悼会上,他讲出了当时的真心话:家人高于一切。

可是当他站在权力的高台,面对万人敬礼的时候。

他彻底的迷失了。

不,他彻底的臣服于权力,成为权力的奴隶。

或者“集体”这台机器,已经主宰了他的内部世界。

统治者制造了一台集体的机器,反过来它又推着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成为它的一个细小的部件。

身不由己的往前走。

或许对于约翰来说,他很清楚所有这一切。

他内心是一个自私的人,可以用全力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但是终究,他还是一个帝国机器的,当然也就是统治者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虽然他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他停不下来。

他中毒太深了。

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这个机器的一部分了。

失去儿子,让他开始了良心不安的部分。

在某些时刻里,他内心的某个部分会告诉他,他的双手染满了鲜血。

他和他的帝国是泯灭人性的。

他有不安,尽管他极力的压抑。

但是他做出了选择,而且这是一条不归路。

观众总是抱着理想的愿望。

期待这样的人觉醒,但他中毒太深太久,自我被权势绑架,一边活在对上面的恐惧和绝对服从里。

一边控制和碾压别人。

他本身是这台残酷的机器的最好代表。

对上面是恐惧顺从,对下面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事实。

他也在他的强迫性的内在动力里面,被挟持住,无力挣脱——虽然他知道家人是最重要的,但他还是屈服于权势,集体意志。

他无能保护家人。

儿子的死有给他带来打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葬礼上的这番内心话之后,他渐渐的失去了他的家人,也失去了他的自我。

他只是被机器主导的傀儡,越来越空。

越来越不安。

)把自卑弱小的自己藏在冰冷的头脑理性和对权力的追逐后面。

集体意志其实就是上面那几个人的想法。

当权者代表了正确,当权者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意志。

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开始。

如果说希特勒是个精神病人,那么,一个精神病的国度摧残的是无数的人。

一个自恋控制狂魔,其实也是一个严重的施虐者。

他的内在有追求完美的机器。

当他成为一个当权者,权力无限大时,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所有人的神。

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拥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在所有的人心中造一台追求完美的机器。

这台杀戮的冰冷的激情,可以灭绝所有的人性。

可以摧毁一切。

可以让亲人之间反目成仇,互相揭发。

尤其是纯真的孩子。

为了逃开内在虚弱的不够好的自己,把它投射在外面,就是要除掉那些不够好的人,大清除。

不断的清除。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完美。

内部的分裂越加严重。

外部分裂也就更严重。

严重的追求完美催生了迫害,悲惨的世界——悲惨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

导致严重的冲突。

这股强迫性的动力,带来了毁灭世界的力量——对内部世界对外部世界都如此。

(图:帝国部长的理想世界计划之一,计划中地中海的大坝,将带来改变人类的能源宏伟理念。

事实上它可能会给地球带来生态的大灾难。

这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落差。

一个完美的假象,代价是后面的人要去承担的。

当事人可以用权力活在自我感觉很厉害的幻觉中。

)特别欣赏作者的一点是他懂人性和心理。

另一个世界里的约翰,选择了不同的路。

因为恐惧被权力主宰裹挟迷失自我,选择了一条平凡的路,当了一个普通人,一名保险推销员。

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但后来是患了抑郁症。

在战争中他遇到一些事情,他害怕那种东西促使他做了一些选择。

虽然看似普通但是拥有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

而这个世界的约翰,是纳粹帝国大元帅,跟随了他的父亲走上追名逐利的路。

掌握权力却如履薄冰。

婚姻破裂,夫妻反目。

他的孩子们,被洗脑的小孩,会做自认为最正确的选择--揭发家人亲人,揭发老师。

主动赴死。

为了“绝对正确”。

追求完美的傀儡。

控制施虐的冰冷机器,代表了无比正确的真理,催生了一代受虐者,受虐者又反过来成为施虐者。

作者懂得人类所承受的苦难,作者如同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一样,写出了这部作品。

4.被抛弃的小孩最终成为父亲的继承者——一个完美的工具。

乔.布莱克,这个年轻人一直在副指挥官约翰的手下干活。

聪明能干,头脑灵活。

他成长过程挺悲惨的,从小就没有父亲,妈妈说父亲抛弃了他们,妈妈在贫困中死去。

而他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后面自力更生。

为了见父亲一面,他还得花老大的劲。

要付出很多。

甚至冒生命危险。

有可能他是在为了自己谋求,因为他本来是在工地干活的工人。

一个人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是一件特别郁闷悲伤的事情。

而他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帝国部长。

更有甚者,是因为想要改变现状,改变世界,推翻希特勒让世界变得更完美的人。

他很挣扎,内心自尊的感受的部分让他一直在表达,他不需要这种抛弃他,一直不顾他和母亲死活的父亲。

其实抛弃是一种很严重的虐待。

但是他的行为在不断的靠近他,努力的靠近。

他内心深处可能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越是越被伤害被抛弃就越是渴望得到那个人的认可。

二十多年的漠不关心不管不顾,最终还是孩子自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受虐倾向也是够严重的。

这股强大的吸引力每个人都有,越受伤越抛弃越渴求被爱。

最终父亲去世了之后,这个从小被抛弃的小孩,这个被“再教育过”严重摧残后的年轻人,最终深切地认同了父亲的理念。

完美延续了父亲的意志。

所以我们国人一直崇尚的之下出孝子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很严重的虐待和伤害一个孩子,长期如此。

他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乔.布莱克那样的人——一位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的完美青年。

绝对的孝顺。

虐待别人,孝顺父母。

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依附于父母的意志。

权威的意志。

成为一个完美的工具。

还有更多可能是患上严重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10 ) 来吹一波贸易大臣: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下午刷了一集之前看过的《高堡奇人》,想来吹一波贸易大臣。

这部剧的故事大概讲的是在一个平行世界中,美国总统罗斯福被刺杀,其继任者未能通过新政将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拯救过来,德国研制出采用海森堡构型的原子弹——海森堡装置,轴心国借此赢得二次大战后前美国的德占区和日占区政府以及地下抵抗组织三方的角力。

在故事中,德国元首希特勒身体状况每日愈下,同时,几位有希望的继任者都对日强硬,极有可能策动德日战争。

在日本没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的命运岌岌可危。

日本政府通过前美国的日占区对德占区实施情报战,获得了海森堡装置的设计图纸。

但是日本没能在自己的领土和占领区(包括但不限于西美国、朝鲜、中国、东南亚等)内找到符合要求的铀矿。

因此便通过策反东美国官员来偷运浓缩铀到日本占领区。

而日属太平洋合众国贸易大臣是一个视野已经跳出了国家这个局限的人。

他早年在日美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妻儿,因此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

他积极从佛教和中国的易经中寻求人生之「道」,目光高远而为人沉稳,深受皇太子和太子妃(应该就是我们的世界中的明仁天皇与皇后)的信任与尊重。

许多影迷猜测贸易大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人,甚至可能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

原因有四,第一,他曾经若干次穿越到了我们的世界;第二,他在自己的副官作自我介绍提到「下官来自长崎」的时候,他眼神异常复杂,沉思许久之后说「长崎啊…… 长崎是个好地方」;第三,窃取海森堡装置图纸这个工作的负责人就是他,他的本意是希望日本和德国达成一种类似我们的世界当中美苏「相互保证毁灭」通过威慑导致双方都不敢发动战争的状态来保护日本;第四,他坚决反对到日本小野道将军主张的「借助公共汽车作为掩护来藏匿核燃料」以偷运德国的浓缩铀到日本这一计划,原因是,这将会对公共汽车上的美国平民造成不可逆转的辐射损伤,以至于死亡。

对长崎的复杂感情,对杀害平民获取军事利益的坚决反对,对于「核威慑」和「相互保证毁灭」的理解,让我——至少是我——相信他是我们的世界的人。

当然,后来这些猜测随着剧情的更新被官方否定了,贸易大臣实际上只是一位偶然掌握了穿越能力的普通人,但是这不影响我接下来要说的话。

贸易大臣作为日本政府官员,出淤泥而不染地坚持自己的本心,反对通过屠杀平民获取军事利益,在日本体制内显得尤为可贵。

而他(在我们这个世界)见证了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后,没有把对美国政府的仇恨转移到平民身上,仍然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权力尽可能阻止小野道将军有违人道主义的军事计划,保护美国平民免遭戕害,就更令人敬佩。

当然,这只是一部发生在架空世界的作品,但是无疑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虚拟世界发生着的故事,早已在真实的世界发生了无数次。

如果说要评选什么「人气最高的虚拟作品中的政治家」,我会毫不犹豫地给贸易大臣投下一票,尽管这世界是如此的黑暗,但仍有人在仰望着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遵循着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另外: 以美国平民的生命为代价的偷运浓缩铀行动,在小野道将军的部署下按计划展开,贸易大臣没能成功阻止这一切。

最终阻止这场行动的是前美国地区的抵抗组织。

在体制内用体制所赋予你的权力来反抗体制,是不可能成功的。

《激情之罪》短评

脑洞是大,不过元首曾经说过要摧毁一个民族就要先摧毁他的文化

6分钟前
  • 广人
  • 还行

在A站看了试播集,和原著改编很大,弹幕里乱讲话的人比较多还是关掉比较好。

7分钟前
  • 未来考古
  • 推荐

神一般的设定充满期待的开始,结果内容让人大失所望,根本看不下去。

12分钟前
  • 酉命
  • 较差

美式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式的日本精神还是一样类型化,同样是YY但是比某些国产古装剧和谍战(抗日)剧好玩多了~

13分钟前
  • 管⁢⁢理⁢员
  • 推荐

三星半 只能说合格水准

17分钟前
  • 练习lx
  • 还行

这脑洞开得可以!

18分钟前
  • NoEnoughPants
  • 力荐

故事为世界观服务。

19分钟前
  • 查克同志
  • 推荐

冲着设定看的,但设定展开太少了,略失望,而且男女主角都好讨厌啊,看在画面质感好的份上四星吧

23分钟前
  • Arietta
  • 推荐

只会留悬念和噱头,不会讲故事的类型.

26分钟前
  • Zizon
  • 较差

这么好的题材拍的稀烂,大部分时间非常无聊,主角们全是惹事精,硬创造事件推动剧情发展。甚至加重了我的恐婚症,要是娶到了这种傻逼老婆我要怎么办。

30分钟前
  • Asayake
  • 较差

试图代入本剧的宏大叙事然而全程只能看到女主的震惊脸。

32分钟前
  • Mercury
  • 还行

首先PKD原著的这个设定就是无敌的。哪怕是再平庸的故事。从没看过一部剧,是主角的部分如此难看的。但为什么它还有这个分数,因为这是德日在二战战胜的平行世界,这个设定就很难不刺激,看小说的时候就很喜欢,为此我忍受了三个主角超无聊的故事线。亚马逊花了大价钱了,风物真的绝了,纽约SS总部一出来我升天了(nazi就会搞漂亮玩意我说),日统美国的风物也非常值得一看,无比神奇的观感。德日的军官配角们slay全场,而蠢比的美国地下党如果不是主角怎么会活到最后一集啊!还有一点我不满意的就是德语和日语部分太少了,没有哪个独裁者胜利之后会说他人的语言,I mean it。还好最后柏林的戏份全程德语让我爽到。最后两集海德里希和元首的部分非常之好看。此剧失败我只能说是定位错误,德日政斗比美国地下党犯蠢好看一万倍啊。

37分钟前
  • Laven
  • 推荐

抗日神剧

39分钟前
  • P
  • 推荐

女主太烦人了,地下党要是这样早就完蛋了。

41分钟前
  • 江湖骗子管江湖骗子
  • 还行

五星框架 三星讲述

44分钟前
  • lei
  • 推荐

Idea真的很好,也猜到了主角肯定是普通人的觉醒抗争。但是,剧情推进实在慢的要死。科幻悬念更是让人等的着急!男主女主的躲避和间谍行动就像是过家家一样。一会儿要被抓了,一会儿又安全了。求求了,下一季能不能给力点!

47分钟前
  • 李格非
  • 推荐

好无聊,这真的是纳粹和鬼子统治下的国度?过家家呢

49分钟前
  • 这名字不错
  • 很差

挺好的题材拍的什么玩意,女主也是真的恶心

53分钟前
  • 呀哈哈
  • 较差

Feel regretted watching it.

58分钟前
  • Albert Netymk
  • 较差

题材很吸引,制作也算精良,但是剧情各种瑕疵。

59分钟前
  • one_iti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