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 “太阳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它的影子便消失了”。
伴随着结尾男主自杀前的最后这句话,凄惨而哀伤的苦情悬疑剧落幕,留下一片静默的唏嘘。
一生只为一个人而活,为她弑父杀人哪怕没有名份,等着看不见的明天,握着放不下的过去,一路迷失中彷徨又无可逃避,最终只换回一句“不认识”的死不瞑目。
极其有名的悬疑之作,被改编过很多版本,很遗憾没空看原著。
韩剧这版以爱情为主线,哪怕再多死亡阴影笼罩,接二连三的杀人事件都无法掩盖电影浓重的唯美纯爱色彩。
孙艺珍赋予了角色鲜明的灵魂,把女主因少年时期的不堪过往导致的冷漠绝望伪善坚硬坚韧脆弱各种矛盾性格揉杂出的绷着的状态演绎得非常到位。
男主与女主的少年时期一片灰暗,警官也因为这个案件失去儿子与人生,每个人其实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与无奈,却在命运的轮盘下一错再错。
当警官跪在自己追查了十几年的少年面前,哭着说“对不起,没能早点抓到你”,他已经放下了多年的心结。
因为懂得,所以悲悯。
只是,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
这就是宿命。
我并不知道为什么韩版的白夜行在豆瓣上的评价会这么的低。
我并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我只是看了日本版的连续剧。
我想不管是孙艺珍和绫濑遥还是雪穗和李佳抑或是亮和有汉。
他们都同样感动着我。
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剧本。
都说电影是极其精华的电视剧。
而我并没有觉得韩版的白夜行拍的很糟糕。
当然有先入为主的说法。
但是人都该站在客观的角度去看它评论它。
在看片子之前。
我看了一些影评。
七嘴八舌。
有人说好有人就说不好。
可是在有汉直到最后一刻仍然用生命去保护李佳的时候。
我的眼泪就这样掉了下来。
而沉着冷静的李佳在悲痛万分的时候在感性超过理性的那一刻被小女孩牵住了手。
她是如何经过痛苦的心理挣扎是怎么咬牙切齿说出那个“不”字的。
其实我可以理解她。
看着她慢慢的保持着她的优雅走上了电梯。
最后的镜头。
她的眼中仍然饱含着泪。
她用着多强大的意志力在克制自己。
15年了。
整整15年了她都不是在活她自己。
她不是李佳。
她是柳美皓。
很多时候她都想活着不如死了。
因为活着实在是太累了。
我想我是真的能懂。
能去理解这样的心情。
因为更多时候我同样也是这样想的。
因为我同样认为既然我已经活到这个份上了我就必须更好的活下去。
所以曾经我一直认为。
我的人生。
就是在追寻着茫。
有汉死了。
就死在最爱的人和最爱自己的人面前。
而她如果在这一刻倒下。
在一刻坦白。
那这15年来的为了压盖罪行和谎言所付出的一切包括有汉的生命就全部都瓦解了。
她知道她不可以。
她不能像那些阳光下的爱人般跪倒在他面前歇斯底里的哭泣。
她只能为了她的影子更强大的活下去。
因为有了太阳影子才会再生。
美皓小时候哭着问她妈妈:“难道就为了那么一点点钱么?
”十四年以后,换成有汉来问她这一句。
很可悲,她并没有比她妈妈长进。
东野圭吾的书还没有看完,毋庸置疑,书比这个高丽版本的电影要严谨很多。
一开场,那个只有孩子才能通过的管道就已经让真相大白了,接下来的各种铺垫和悬念都变的平淡。
严格的来说,有很多自相矛盾和镜头穿帮的地方。
但是算了,这是一部高丽电影,我们就看看帅哥美女吧。
(李佳/柳美皓=唐泽雪穗 金有汉=桐原亮司 说电影的时候用等号前面的名字,说小说的时候用后面的)先看了电影,想写点东西,但是很多人说不看小说就没有发言权,于是就去看了小说,至于电视剧版,看了几张照片就感觉气场完全不对劲,于是放弃了。
OK,现在差不多可以说话了吧。
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小说版和电视剧版的评分和电影版差距不小。
是因为非原创,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只要是棒子的东西就要一棒子打死,是因为电影里的人物不够多,还是说电影里的李佳不够阴,有汉不够狠。
电影版比起小说版,大概有这么几个较大的不同。
1.省略了几个人物,尤其是亮司和雪穗小时候所接触的人,自然,受害者也少了几个。
2.两个人的地位,小说里的亮司基本上还算有自己独立的事业和生活,到了电影里,有汉基本上成了李佳的附属品。
3.心理戏和间接对手戏的增加,小说里男女主人公从头到尾没有正面的见面,心理描写更是几乎没有,电影里的分量不少。
4.养母的下场。
小说里养母因为突发疾病去世,不过按照小说中一贯的“巧合”,想必也是另有蹊跷。
(看的是下载版,不知道是不是全部的,也不知道里面交代的养母死亡原因是不是完整的)而电影版中,有汉除了利用李佳养母的院子藏尸体,对于养母本人没有伤害。
5.名字,小说中雪穗的名字始终没有改,只是动了姓,但是电影中从李佳变成了柳美皓。
6.警官的性格。
7.结尾的处理,电影中有汉被逼到了天台,和警官对峙了一会,小说里直接跳下。
小说中的雪穗一次都没有回头,电影里的出现了十五年前的小李佳,她回头了。
可以说因为这么几个不同,相较于小说版的白夜行,电影版多了很多的“人味”。
一条条说。
1电影版里,有汉杀了四个人:父亲,和母亲有不良关系的当铺经理,十四年后调查他的警察,私家侦探。
这几个人对他们来说,都是构成绝对的直接威胁的。
而电影版省略的,在小说版早期出现的人物中,有菊池,江力子,还有和亮司一起做过盗版软件的男生,还有一个中年银行职员,后来应该是被亮司害死了。
菊池被亮司陷害过,江力子被雪穗陷害过,手段都很恶心,关键问题是他们都是无关也无害的人,而那个男生,很难不因为亮司拉拢他的办法而感到胃部不适。
也很难认同他们后来所做的事情。
无论怎样,“偷窃”这样的事情,在电影版中,我几乎没有找到过,但是小说里却是比比皆是。
所以对于电影中的这一对,我虽然不认同,但是对他们的动机起码是稍微理解的,对于他们在太阳下行走的权力,还是有一点认同的。
但是对于小说里的这一对,除了鄙视,没有别的想法了。
如果说一开始是一群卑鄙的大人夺走了两个孩子过正常人生的权力,那大人们都被他们除掉之后,不愿意靠正常渠道走上正轨,就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雪穗和亮司,我没觉得长大后的他们和自己的父母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不过也许这才是原作者想要的效果,也许映射泡沫经济下社会的浮躁和扭曲,完全暴露人性的阴暗面和绝望才是他想做到的。
但是,这样的两个人还顶着“在太阳下走路”那种单纯的愿望,实在是让人觉得是在拼命找借口一样的恶心……电影里,两个小孩子在有汉杀死爸爸的时候都哭了,很佩服两个小演员的演技,气场很足,传达着“小孩子不简单,但是,其实也不可怕”这样的信息,而小说里那两个孩子,真他妈的太可怕了。
可怕到有时候觉得他们的绝望,也有活该的成分。
2.电影中的有汉,在正常情况下是个很普通的人,不会去拍少女的裸照,不会去做盗版软件,不会分析股票,也不会盗取商业机密。
自然,除了帮李佳除掉威胁他们的人,有汉不会在经济上资助她很多。
那么李佳最后得到的成功,技术上说可以算是用了她的真本事。
这是我对电影版里也很有心机的李佳没有小说里那么反感的两个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后面说。
但是小说中的雪穗“身后一直有不明资金的支持”,那些钱是哪里来的,小说里交代的比较明白了,总之没有几毛是干净的。
还是那句话,干什么性质的事,最好顶着什么性质的名,不然让人更反感。
3.小说里没有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对于小说本身,多视角的相互穿插也许在写作手法上是个创新,但是想在电影上实践这个的话那是不大容易的,尤其是对于商业片。
东野圭吾的小说我不知道他自己想定立的基调是什么,悬疑推理么?
说实话就算不看简介,雪穗和亮司一出场我也知道他们一定有问题,本来推理小说里出现的小孩大多数都会有问题,更何况这两个孩子一直贯穿始终,再者很多东西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已经把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了,结尾从推理小说来讲,基本上没什么张力了。
那么是什么,一个爱情故事?
那么除了那个“R&K”的精品店名字,能不能给我一个他们相爱的可以让人绝对信服的证据?
别说是那些互惠互利的故事,那不需要爱情,商业伙伴也可以那么相处。
也许老警察那句“互利共生”更形象。
这样就不好找了吧,因为他们两个几乎没有交流啊。
但是在电影里容易的多了,自然,李佳依然是在利用着有汉,但是至少会记得他的生日,至少在开业的前一天去找过有汉。
也许都是一些小小的细节,但是要让人活下去,需要每一个细胞的努力。
而有汉,他做的所有事情,我看的时候,都能体会到一种“一定要这样么,其实我不想这么做”的感觉,对于李佳的要求百依百顺,可以看得出,那是一种混合了替自己的父亲救赎,并且想尽己所能扫除挡在李佳和自己前面所有障碍的心情。
两个人隔着马路打电话这一段,小说里没有,算是电影里的创新,个人觉得很成功,起码他让我们了解了有汉是有底线的。
他实在不想去伤害李佳未婚夫的女儿。
有底线,才算是个人。
他尽量不想伤害的人,不只有雪穗一个。
同时,他也对李佳所说的未来产生了困惑。
不过最后的电话让我们知道,就算不确定未来是什么,有汉依然会保护李佳到底,这算是什么感情呢……除了爱,有别的解释么……小说里,我看不出有没有这样的挣扎,也许亮司的迟泄是他开始困惑的反应,不过之前他做的很多事情,已经让我有了“他和父亲真的有区别么”的想法了。
4.养母,电影中代替养母的去世而让李佳和她的未婚夫的关系更进一步的事件是她拜托有汉制造的车祸。
当然了,这有不真实的成分,但是相对于伤害和利用对自己有恩的人,李佳选择了伤害自己。
这是我还算欣赏电影中李佳的第二个原因。
不论怎么变,她也是有底线的。
5.名字的问题,电影中李佳改掉了名字,成了柳美皓,那应该是为了完全告别过去吧,不过有意思的是别人对这个名字的态度,老刑警喜欢叫她李佳,应该是因为想提醒她十五年前的事,想让她知道这些逃不过去,让她救救有汉。
而有汉在隔着马路打电话的时候,也大叫了一声李佳,那又是为什么,我的感觉,那是因为在有汉的心中,柳美皓只是李佳的一个代号,在他心里,李佳一直是李佳。
也就是说,他心里的李佳,还是十五年前那个哭泣的女孩,没有那么重的心机,一切只是迫不得已。
同样的,他也当然不相信这个李佳会让他去做自己的父亲当年所做的,那应该是他们最鄙视的事情才对。
但是李佳总是纠正他们,说自己是柳美皓,这应该就是她的认同了,她是柳美皓,而且她喜欢这个身份,不容许别人的破坏。
两个人十五年不能好好直接见面说话,对于对方的变化和理解一定会产生偏差,在这里,有汉依然是十五年前的有汉,但是李佳已经几乎变成了叫做柳美皓的另一个人。
隔着那个马路的对话,应该也是有汉心理的转折点,在那之前,他应该一直相信,他会和李佳手挽手在白天行走,但是最后李佳未接的电话,还有两个人隔着门的对话,有汉几乎已经清楚的表明了一个意思,那个未来,我不要也可以,你一个人要在太阳下好好活着。
没有自私成分的恶行依然是恶行,但是,至少让人反感的程度比有自私成分的少一点。
6.警官的问题,电影里的警官和小说里的性格完全不一样,不过说实话更喜欢电影里的,因为他对于这对孩子其实抱着很大的同情心理,这比小说里那个基本上看不出心理变化的警官让人觉得亲切很多。
电影中的警官想抓住有汉,也有很多救赎的成分在里面。
7.结尾的处理,个人认为小说里的结尾实在是处理的过于仓促了,电影里倒是发挥了只用画面也可以表达很深的意义的优势。
成年的柳美皓没有回头,但是他身边出现的小李佳的幻影回头了,这个画面其实很有感觉,要怎么理解才对?
如果这是小时候的李佳,有汉心里的那个李佳,就一定会回头的,只要李佳回头了就好,柳美皓怎么想,已经不重要了。
或者是说,其实李佳一直都没有变,两个李佳是一个人,小时候的她代替长大的她回头了,还是说,小李佳默然的回头,其实是在说,你只不过是我的一个棋子,一直都是。
与之相对应的,同样很难准确解释的,有汉嘴角挂着微笑,眼里却留下了一滴眼泪……小说里那几句重要的台词,我是通过电影才有了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李佳/雪穗说她的世界从来没有过太阳,但是有一束光,来代替太阳。
有汉/亮司说,他想在太阳下行走。
他还说,太阳升到最高处,影子就要消失了。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的刻意安排,李佳几乎总是穿着白色调的衣服,出现在白色的环境里,而有汉则总是穿着黑色,出现的环境也经常很暗。
这是不是在暗示他们的某种关系,也许就像白天和黑夜不能同时出现一样,他们注定无法在实现在阳光下一起走的梦想。
也许也在说明,有汉的身份,也注定只是李佳的影子。
在李佳眼里,有汉是李佳的生命中代替太阳的一束光,那么当太阳出现的时候,那束光也可以消失了吧。
最后太阳算是升到了最高处,那么,作为影子的有汉,也只能消失了。
有汉最后打电话给李佳的时候,用手遮着刺眼的太阳,就像在暗示:真刺眼,也许我真的不适合在太阳下走路,那么你一个人好好过吧……
东野在小说中并没有提及男女主角是如何联络以及如何杀人的,但无论是日剧还是电影版的白夜行,不约而同地,把杀人事件的罪魁祸首,指向了女主角。
在日剧中,女主人公逼迫男主去杀人,表现得相当直接,男主不愿意去,女主就内牛满面说自己要去自首,男主含泪去杀了;在电影中,男主在雨中攥着少女的照片对女主大喊,这个不可以!
女主则说,我们马上就要有光明的未来!
我们不能功亏一篑!
男主含泪去干了……诚然,女主人公经历了人生的黑暗,心理是扭曲的,但是男主人公呢?
他在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亲手杀死了恋童癖的爸爸,仅仅会是因为对还是小女孩的女主人公的爱吗?
不是。
在一个男孩子发现自己尊敬的父亲,在猥亵自己喜欢的女孩,那种心情应该就像整个世界崩塌了,之前的人生好像一个笑话,立刻陷入黑暗和绝望。
随即男主在冲动之下亲手杀死了父亲,然后回家,冷静面对刑警的提问。
也许之前他是个软弱的孩子,但从那一刻起,他不会再是一个软弱的人。
也许是这样也说不定:在他看到真相的时刻,女主人公变成了光明的象征,他的世界里唯一的纯白。
父亲是肮脏的黑暗的,父亲所代表的整个世界都是肮脏的黑暗的,他只需要有女主人公,只相信女主人公,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第一个玷污光明的人被他杀掉,剩下的也都要被杀掉。
也许,女主人公什么也没有说,她不需要说,是男主人公自愿走上这条路。
他的世界里没有太阳,只有女主代表一线光明,不管谁要遮挡这一线光明,都不可以。
都要消失。
但是在日剧和电影里,男主人公总是会表现出犹疑和软弱,女主人公则像个冷血魔王。
一切都是她的错,她为了钱,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逼迫男主人公一次次去杀人,越错越多。
我觉得,他们是身处黑暗之中的两个人,没有谁比谁更高尚,男主不是为了女主才做那些事,他只是为了保有自己心里的那一丝光明。
他们无法相互温暖彼此,只会一起坠入永恒的冰冷和黑暗。
所以男主必须死掉,他死掉,那些执念,那些痛苦,那些不能言说的往昔,也仿佛随之而去,而女主终于可以头也不回地走向新的生活。
悬疑得恰如其分,摄绘得不染矫情。
影片的氛围恰如间于白昼与黑夜一般 ,略带凉意,却又不着阴沉 。
由一场谋杀始,背景曲子流露出些许压抑,似乎暗示着情节的缓缓驶出。
原本便是一场呼之欲出的阴谋。
少年金有汉为救少女李佳而杀了父亲,李佳也谋杀了作为案件最大嫌疑人的母亲,之后“他们像连体婴儿一样,失去了彼此就无法存活”,正如因追查这桩草率结案的谋杀案而失去儿子的韩秀东警官道。
十四年后,李佳已改名柳美皓,成了服装设计师,与一个商业富豪交往,金有汉则成了一个暗中的杀手,过着“没有阳光”的生活。
整部影片中他们最亲密的接触,也仅是在富豪家外,有汉犯罪后怀着无尽羞耻感要离开,美皓牵触了他的手指。
他们的爱,只在阳光所照之外。
美皓受到富豪下属的监视,每周只能准时出现在咖啡店,静静地坐着,品着咖啡,而有汉在对面的店里,偶尔注视她的侧面。
有汉了解到美皓指使他伤害的下一个对象是富豪的女儿,他心里的弦似乎要被撕断了,内心一直在挣扎。
他们在马路两边相遇,他快步想走到她身边,美皓喝令他不要接近, 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这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未来。
为了所谓的“保护”美皓,他怀揣罪恶感 犯罪,尽管他的心已经脆弱到极致。
在有汉所埋的几具尸体被警察从美皓养母家的花丛下被挖掘出来后,美皓到了有汉家,有汉不开门,他们俩背对背靠坐在门两侧。
美皓说,活着太痛苦了,但我尽力地活下来,是你给我的这个生命,谢谢你当时救了我,还有几天就开张了,那时就是我们新的开始。
祝贺我,也祝贺你自己。
随后,擦泪,在大雪中离开。
时装公司首发会的日期,是15年诉讼期限的终结。
在这一天,有汉带着面具站在人群里,美皓站在T台上,“我的一生就像是为了这一刻,在我面对的无数困难中,有一个人始终为我照着一束亮光,我想谢谢他的支持。
”有汉已经觉得死而无憾了,因此在韩秀东警官追捕他时,“为了她的安全,我们是最后两个需要消失的人 ”。
在落满雪的天台上,韩秀东让其他持枪的警察退后,自己捂着伤口一步步地接近有汉,痛苦地说出心声“对不起,有汉,没能早点抓住你”——对不起,因为没能早点抓到你,才让你承受这样的罪恶与痛苦。
有汉平静地回应“先生,当太阳在最高点,影子就会消失”,刀子刺进了曾经痛楚过无数次的心,身体摔进了首发会的现场。
美皓走过人群,躺在地上的有汉,望着她,看不清眼神,她强忍着盈满眼眶的泪,在韩秀东向她大喊“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你,你真的不认识他?
”之后,“不”,冷漠地吐出这样的字眼,带着继女乘扶梯离开。
有汉朦胧地将继女视作少女李佳,嘴角露出微笑,而一旁美皓精致的侧脸,却是如此冷漠。
从小便认为自己被“撕碎,吞噬,折磨,摧毁”的李佳,成了彻底的阴谋家,从谋杀自己的母亲开始,成为裁缝的养女并换了姓名;指使有汉杀人,并将尸体埋于养母家、她亲手浇灌的花丛下;策划一次次伤害,使自己取得富豪的信任和继女的依赖……她的心里是没有阳光的。
她一贯温婉的笑容,在继女那句“你一直这么笑,不觉得累么”后闪瞬消逝;别人赞赏她20几岁就有这样的成就,好像最亮的阳光照在身上一样,“我的生活中从不存在太阳,我只有一小束光亮”;她因看到继女在黑板上写着的嘲讽她的“凶手的女儿”而在卫生间失态,捂着胸口痛哭不止…… 她的笑容早已不是发自内心,仅是掩饰 。
有汉不管对错地一心想着“保护”美皓,早已不只是因为喜欢美皓,更不是因为爱。
而是因为,他成了她的影子,他将美皓所有的黑暗与罪恶背负于一身,被她踩予脚下,处在阳光永远照不到的角落里。
他时常痛苦不已,他也知道美皓所说的属于他们的未来不会来临,“那天,如果我视而不见呢,如果我不喜欢你呢,如果我们不认识对方呢,李佳,你曾说的未来,我还拿不准什么,但是我会保护你,直到最后。
” 不是没有过后悔,只是当初来不及回头,所以,一错到底吧,我是你的影子,包容你在阳光下的黑暗,保护你不受伤害,直到,太阳照到你头顶的那刻,你得到想要的全部,我的使命便完成了,那时,我就可以安然消失了…… 美皓,也早已默认有汉是她的影子,她口中的光束,其实不是有汉,而是将她的影子呈现出来的光束——她得到新生活的希望。
从有汉救他始,她就开始不经意在某种程度上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不会违抗只会跟随自己的影子……就这样,他们一错到底,想象着可以得到最后的阳光……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曾经穿着学生装的美皓与有汉的合影,暗示着这就是揭露美皓罪行的证据。
这张唯一没有被有汉烧毁的照片,这段曾经纯真的记忆最后摧灭了美皓,这是有汉再也想不到的。
他忘了,影子的消失,不仅可能因为太阳照在最高处,也有可能是因为,太阳也消失了,毕竟,失去影子,本体怎么生存下去呢……整部影片,既不属于引人入胜的悬疑推理片,也没有过多泛滥的情感交集,既不存在纯粹的正邪交锋,也没有明确的善恶之别,一切元素嵌予其中 ,等待思考。。。
看完这部片,我心情很压抑,这种男女之间绝望的爱和自我毁灭的剧情,都让我想起了《容疑者X的献身》。
事后我翻了资料才知道,这两部电影原来都改编自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难怪情节虽然不同,但总让我感觉到某种程度的熟悉。
当然了,由于出自不同国家的导演之手,给两者在风格上拉开了差距——日片一如既往地冷静与含蓄,韩片一如既往地唯美和煽情。
那次看完《容疑者X的献身》就想写点东西,但一直没写。
因为它更少故事性,更朴实,感觉很微妙,很多东西想到了,表达出来却很难。
相对而言,白夜行则是个曲折离奇的传奇了。
所以情绪上反而可以快一点脱身,思路也比较能理清楚。
两部片都有一个死心塌地的男主角肯为爱人赴汤蹈火、杀人越货、自我堕落。
不同之处是,容疑者所爱的女子是值得同情的,根本没有想要利用谁来做坏事,杀人也仅是失手和迫不得已;而白夜行里的女子,却是主动地、积极地、有意识和目的明确地利用深爱自己的男人,去杀人、灭口、自保、求利、作恶。
相比之下,白夜行中的男子更为不幸!
这似乎也是命中注定——他曾经为她弑父,而她为了他而弑母,从此两人同守着这个秘密生活在黑暗里,罪恶让这两人纠缠在一起,用刀子分都分不开。
十四年前的弑父行为早让他已万劫不复。
他没死只是因为有一个念头维持着他的生命——既然我已经下了地狱,就一定要让她离开这个地狱……所以,他要保护她,要为她铲平一切障碍,让她走上云端、脱离悲惨的过去。
为此他不惜让自己两手沾满血腥。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守护是值得的,直到他发现她越来越贪心,要的越来越多,甚至要他去残害一个无辜的少女……他终于崩溃了。
他发现他豁出命去保护的女人很可能是一个魔鬼,而他却一直把她当作是天使。
在支付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后,他无论如何都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
那个时候,我想他已经决定死了。
因为他对她的心死了,虚幻的、被编造出来安慰自己的未来破灭了,前方一片死寂,没有一丝光明。
他已经决定死了,但他还要做好最后一件事——为了让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至于毫无意义,他决定为她杀掉所有知情人,最后一个就是他自己。
如果所有妨碍你的人都死了,也许你可以摆脱所有的黑暗,真正蜕变成天使的吧?
他想。
其实他的心里也并不是那么有把握!
但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我记得一句话: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但是现在他已经被惊醒了。
所以,当他握着那把锐利的剪刀(就是当年他刺入父亲心脏的剪刀)刺向自己心脏的时候,我真的知道,他感受到的并不是痛苦,而是解脱——因为痛苦马上就要结束了。
关于这个故事,始终有一个悬念。
当他从楼上坠落,摔在爱人面前,在血泊中喘息时,他的爱人克制住自己心情的波动,带着继女转身离开。
直至他停止呼吸,不复回首。
于是每个人都会问:这个女人究竟爱不爱他?
他的牺牲,究竟有没有价值?
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并不重要。
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不能去追问和计较。
这些都是他心甘情愿去做的。
但是,从他为她弑父的那天起,他就已经是行尸走肉。
从道理上来说,一个人可以埋葬自己黑暗的过去,连牲口都有活下去的权利……但是我们偏偏是人。
人,就会有思想,有感情,明辨是非,会内疚、自虐、甚至自我毁灭。
即使是为了自己最爱的人的幸福而干了可怕的事情,但他永远不会象正常人一样活下去。
所以,从十四年前弑父的那晚,他就已死去了。
他应该那候就死,他不应该再承受这十四年的痛苦。
但爱比死更强大……所以他活了下来,无比痛苦。
现在,他终于不用忍受这些了。
至于这个女人,她也并不需要在众人面前展示她的哀伤,这样只会让他的牺牲白白浪费掉——就象容疑者里那个老板娘,经受不了良心的歉疚居然去自首,让所有的过错都失去了价值,这才是最残酷的行为。
作为知己和同谋者,她想必是懂得他决绝坠落的意义——他是想要告诉她,你,一定要幸福……所以,她转身离开。
她听他的,要牢牢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踩着这么多人的尸首,以及爱人所付出的生命之后,我想,她未必不能成为一个好人,未必不能把握自己得来不易、他用生命来捍卫的小小的幸福。
在隔离的日子里,看了一下韩版《白夜行》,看的过程中,有两次全身起了鸡皮疙瘩,说明电影还是把我带进去了。
看这个电影的人估计大多是小说《白夜行》的粉丝吧, 电影拍是罪案悬疑片,但对我来说是一个没有悬念的悬念片,所以我更多当成是一个爱情片来看了。
先从悬疑片角度说,导演在对待《白夜行》的改编时还是颇动了些脑筋。
两个小时的电影,其实能包含的内容很少,变成剧本也就几万字。
改编白夜行这种几十万字的长篇,则需要不停地做减法。
砍去大量无用情节,只保留主线。
或是在全书中只截取一小段故事进行改写。
这个也正是电影有问题一些地方: 1.切换的节奏并不是很好,估计没看过小说的人,第一次看会有点看不懂,只到最后才会恍然大悟,然后还要回去看第二遍,不过可能悬疑片都这样吧,以前那个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也是这样。
2.可能是砍了男主和女主的成长经历的原因吧,对男主杀人智商的形成没有一个交待,突然就这么会杀人了。
更重要的是小说里的男主在电影里已是配角。
3.小孩哪那么容易杀死一个呀,一把剪刀?
你杀一个我试试……,富豪的家里那么容易被突破,当然有女主里应外合也是一方面,但是也太小儿科了,做为犯罪电影这个不应该呀,这个得学学《消失的爱人》。
美国电影这方面要强很多。
4.床戏除了欣赏美好的肉体,真的只有美好的肉体了。
女主那么敷衍的性爱,虽然说取悦不一定是真爱,但是连装都不装绝对是不爱,富豪是傻子吗?
还需要请私家侦探。
男主的那段全剧最劲爆了性爱,也没有升华一下男主的性格,或者是补充下男主的性格,少了这段对人物的刻画不会有半点影响,这个李安的《色戒》就是最经典的代表了,如果少了那三段床戏就无法理解梁朝伟隐藏的性格,和他们感情的变化。
5.可能床戏为了表现相爱的两个人却都和其他人在doi,他们之间也就不可能了吧。
6.孙的演技真的很好,眼神和微表情表现很到位呀。
7.影片取景和美感很不错,两个主人公始终一黑一白。
孙基本上一身白,男主则从头到脚一身黑。
孙一直在阳光的场合,男主始终躲在暗处,一黑一白,一明一暗,衬托的很好。
也暗示了两人永远处于不同世界,黑白分明,像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再交集吧。
再从爱情片的角度来看, 一直认为如果单把《白夜行》看成一个罪案题材,或是推理故事,本就是对小说的误读。
整个故事最吸引人的始终是两主人公之间若有若无的关系。
在原书中,东野圭吾用了极多的篇幅去描写两人的遥相呼应与远远守护,同时,在处理这种呼应的时候,东野是极其隐蔽的,多用暗示,却从不肯挑明两人的关系。
当这种关系从小学一直到工作,延续到两人生命的各个阶段时,每个读者都会为这种痛苦的畸爱所打动。
而这种感动,在影片中却很少能发现。
特别是两人雨中马路上那场戏,从两人的对话很明显看出男主是被孙唆使从恶的。
之后也有多处情节暗示此关系。
而原著里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唆使和利用,都是自发的,原始的,这也是小说感人的地方。
不管别人怎么看,始终认为两人是相爱的,同时也认为两人都明白他们是绝不可能在一起。
所以单看影片有几个问题,是无法理解的:1.他们的爱情靠什么在维持。
因为电影删减了成长的过程,单从小时候懵懂的初恋,到最后男主终其一生,只为保护孙有点想不明白。
2.孙是不是真的爱有汉啊,也许是有爱,但是孙爱自己更多一点。
3.影片里他们都有一个镜头是捂着心脏疼,本来我以为是表现有共同点,相爱的人心连着心,但是tmd最后警察也出现一个心痛的镜头,我心里跑过一只羊驼。
4.孙的衣服都好好看呀,以致于每一套我都想让我心爱的人穿着。
5.这么压抑的爱,太让人难受了。
改的太狗血了。
亮居然把有血的衬衫直接丢洗衣机,亮妈居然早知道亮爸和小女孩有X关系。
亮爸的保密能力那么差的话,还何必去那么隐蔽的场所。
编剧降低了2主角和警察的智商。
光顾煽情唯美震撼加豪华场景了。
秀的成分太多。
比较起来日剧就踏实实在多了。
孙艺珍非常美,虽然比以前差了些。
但表情笑容太做作,最后还来个摔酒杯。
拜托这是高智商犯罪女主不是那么容易就宣泄儿女情长的人。
东野看了估计要哭了。
唯一印象深刻是最后亮死了,女主没有回头,但她身后出现少女版女主在神情凝望男主。
只有这一幕很有水平。
如果想拍一部凄美的爱情剧,这电影成功了,煽情电影本来就是泡菜的特长。
如果想拍一部揭露人性的东野巨作,它失败的不能再失败了。
错不在演员,是编剧和导演根本就不懂白夜行。
如果知道永不会有这么一天,那所有的发生,你还认为是值得的吗?
电影当然比不得小说的描写,但我仍然感谢它,将“苦恋”的两个人表现得更加透彻更加清晰。
这正是小说看完后最让我失落的地方。
有些东西到最后仍是得不到祝福~对于原本的故事而言。对于这部电影、实话说我不喜欢、很不喜欢、导演的理解和原作的偏颇是不是大了点?
日剧拍得很纯爱,棒影拍得很凝重,着重从老警察的视角出发一桩案件给当事人和旁观者都带来了无限伤痛。小说里没有正面描写唐泽雪穗做恶事,在电影里被直接表现出来性格就被弱化了,看不见的恶女才是真的恶女,电影让雪穗这个角色过度暴露了。太阳的立意生搬硬套,天鹅湖音乐背景,不如日剧的原创
没看过原著,但其实还好
关键处有点磨叽。
“对不起,没能早点抓住你”咋那么假呢。。。
首先,日版的比韩版的评分高,但是还是不习惯日版的男女主角。其次,第一次看孙艺珍的床戏,这么清纯的美人。然后,故事真是个好故事,不然原著不会成功,不过原著有它成功的原因,而电影只是导演眼中的《白夜行》。
孙艺珍很美啊,很适合这种黑暗的绝色,我喜欢那一身白。翻拍的凑合,日剧的先入为主
可能是日剧版的给观众印象更深,所以电影的打分偏低。其实不至于,故事设计的很巧妙。虽有些拖沓,但结构完整。
拖沓
還是喜歡書多點。
小说中的黑色不见了
没看过书,没看过日剧版,直接看的这一部,觉得很好。也许是第一次了解剧情的缘故吧。说实话觉得孙艺珍和高修演的挺不错的,如此的虐恋令人唏嘘,而最后高修堕楼孙艺珍说不认识的那一场让人无限的感慨。演的挺好的。
原来东野圭吾的男主角都这么痴情 ....
太阳到了最高处,影子就消失了。
和主题曲的节奏一样,悠悠的哀愁与悲悯,虽不催泪,但是在缓缓的叙事中沉淀于内心,叹这悲催的命运和为爱的付出。
孙艺珍还是美的,画面还是华丽的,可是这浓浓泡菜味的东野啊,你叫我情何以堪!
矫揉造作,故作小清新状
虽然照日本本土的理解稍差一点,两名偶像演员还是值得一看,有小裸段落哦,嘿嘿!
结尾扣一颗星星
好好的一本书 就被棒子的电影毁了,我就讨厌那些改掉的名字,棒子文 还有棒子的那种假模假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