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蔡叔叔,1949年,我6岁,他抓了我和爸爸……后来,我知道蔡叔叔是个好人......再后来,爸爸去执行更重要的任务了,蔡叔叔把我带回家,照顾我,唱儿歌给我听。
然而,6岁那一年,却也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一个伤痛。
爸爸抱着我要跑出层层封锁的天津城,爸爸在枪林弹雨中拆下我身上的炸弹,爸爸笑着吻我的额头问我怕不怕……我以为我会永远依偎在爸爸的怀里。
只是,爸爸去执行的这个更重要的任务,一去就是70年,我再也没有见到他。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年,爸爸和蔡叔叔,还有几个当年一起扛着枪为了解放天津牺牲的叔叔们,那段往事被拍摄成了电影《解放终局营救》。
我走进电影院,看着彼时的一幕幕真实的重现在眼前,瞬间,仿佛听到爸爸在耳边轻声呼唤我的名字:“小兰”!
我挚爱的父亲,他从未离开!
——姚哲的女儿 姚君兰
让小兰和大家跟随电影镜头的移动,回到我的童年,回到《解放终局营救》风雨萧瑟的年代,天津城,国共双方进行最后的角力。
也让我能再爱一次我的爸爸。
1、剧本好电影,一定是让观众觉得如果身处那个年代要非常真实可信,大,城市的全貌;小,物件的摆放;横,台词的精准推敲;纵,微小情节的精益求精,编剧把控细节的能力决定了一部电影能否让人刻骨铭心。
《解放终局营救》(以下简称“解放”)叙事流畅吗?
流畅!
全片节奏快,丝毫不拖泥带水,如果稍有不慎走了神就会遗漏下重要的故事信息。
剧情衔接紧密吗?
紧密!
从钱卓群陷害爸爸(姚哲),到蔡叔叔(蔡兴福)一行四人秘密潜入城内绑架爸爸,一环扣一环,拿捏得当,每一个冲突都能顺理成章的带入到下一个冲突。
节奏平衡吗?
平衡!
没有对于某个人物某件事的生加硬套,整体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掌控,中间闪回对于渡轮打沉悬疑的解惑,既很好的融入了情节驱动力,又明确的交待了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矛盾与挣扎。
铺垫行为、引起冲突、发展重点人物和故事走向、达到高潮、不落俗套的收尾,《解放》的编剧把这些做的都很好,要知道,在当今影视创作粗制滥造的不良风气中,保证电影作品的基本功扎实有多难得。
虽然听上去很讽刺,但是确实如此。
说说电影中的对白。
好的对白依旧遵循真实可信的大原则,具体的,就是该言简意赅的地方绝不要啰嗦个没完,该有潜台词的地方也要有技巧的引导观众正确获取隐藏的信息。
《解放》的对白大都很直接,几个关键角色带着天津方言的腔调也更接地气。
我个人很喜欢爸爸和蔡叔叔在船上吵架的戏,每个人的每句话都不多,带着各自的情绪去喊、去吼、去怒骂,通过简单的台词传递着两个人背负着的不为人知的过去和沉痛,每个字眼都出现在最恰当的时候,语言准确、精悍,这已足够。
2、摄影电影靠镜头语言说话,观众从银幕上获取到的视觉信息和极为挑剔的艺术美感都凭借着小小的摄影镜头来一帧一帧组合成连续的光影画面。
城市战争不好拍,《解放》拥有大量房屋、街道、地下室等极其有限空间的戏份,构图、色彩、色调、灯光、远近景、镜头是否跳跃等等,都考验着摄影的功力。
两场戏,印象深刻。
—攻占解放桥近景,一个个流着鲜血带着重伤倒下的战士,摄影机位置的准确移动增强了战争残酷的情感冲击力;远景,解放军大军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摄影镜头很好的隐藏了阴影,营造出宏伟的历史感;特写,红旗插在解放桥的高地上,鲜红的视觉冲击自然又连贯。
—水下从艺术角度讲,水下拍摄绝不仅仅是为了记录这段戏存在,而是通过光元素,无论是色彩平和还是波澜壮阔,都在传递着人物的情感进而影响故事的发展脉络。
蔡叔叔冲动的落水,爸爸跳下去救他,拍的非常好看,绝佳的水下动作设计,配合完整的场面调度,让简单的几个镜头看上去像一部唯美的艺术片。
有时,观众更喜欢将动人的故事放置在一个既能让心灵感动又能让眼睛感动的媒介之中。
此外,《解放》很大胆的给人物面部运用超大特写,无论是逆光的灰头土脸,还是狰狞的满脸伤痕,毫无保留的将演员的表情呈现在银幕上,很多镜头甚至拍出了胶片专有的颗粒质感。
李少红导演拍摄的功力真棒!
她的镜头下人物形象都带着个性的魅力,或许是女性独有的细腻视角,才有如此精彩的视觉呈现。
3、表演我的爸爸姚哲,是国军的军需官,看似胆小懦弱,其实他的内心非常善良,也很勇敢,否则我们第一次想逃出天津的时候,渡轮遇险,爸爸不会奋不顾身的救下那么多人,也不会对没有救到蔡叔叔的儿子心怀愧疚;他穿着国军的军装,心中却没有什么阶级党派之分,人与人都是平等的,都想将来过上好日子,否则他不会私下藏起枪支弹药最后在关键时刻送给了蔡叔叔。
电影开机的时候,告诉我是演员钟汉良来演爸爸姚哲这个角色,心踏实不少,看过他的戏,演技很不错。
不曾想到,大银幕上,我和爸爸70年前的往事重现,爸爸抱着我隐藏在井盖下,爸爸不顾自己在炸弹子弹乱飞的危险状态时抱着我逃离战场,还有蔡叔叔多年一直不肯告诉我爸爸牺牲前的话,原来他在最后一刻还在挂念着我。
爸爸,你的小兰真的很好骗。
我由衷的感谢钟汉良将爸爸姚哲饰演的这么好。
表演除了技巧,更重要的是演员发自肺腑的真诚,钟汉良的眼神戏已经足够说明这一切,亲眼目睹二毛、马婶、老曹、眼镜叔叔全部为了解放,奋不顾身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他的眼神从痛苦不安到极度悲伤,从小河演变成海洋,他把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外在情绪层层递进式的塑造,哪怕是他作为一个镜头中的背景板出现时,也准确的展现出角色的特点,把每一场戏处理的深入透彻。
当看到一个优秀演员微表情的时候,能看到整个生命的深度,能让观众看到他的心跳,感觉到他赋予戏剧的足够情感。
更难的是,最后一场戏,在几乎不允许有太多表情的情节设定下,钟汉良也能将不舍、担心、愧疚、遗憾都交织在脸上,做到极度催人泪下,这样的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4、作品之外的意义很多影视作品,似乎都更为重视戏剧冲突程度,看的时候让观众觉得热闹非常,但热闹一时,很快也就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重视或没有能力拍摄出对观众的内心洗礼。
有些故事,可以超越时间,可以超越时代,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充满张力、散发出人性的光芒,让观众的情感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解放》没有刻意的塑造人物角色高大全,蔡叔叔作为解放军,也有自身性格的缺点和不冷静的莽撞;爸爸作为国军身份,也有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忠实呈现,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转变,是命运的使然,更是爸爸有推己及人的善良,所谓大义,都是心底的情之所归。
———————————————————电影结束了。
就像钟汉良在主题曲《解放了》中唱的“花朵和芬芳还给我童年的形状”。
爸爸,你的小兰今年也已经76岁,垂垂老去,往事虽已斑驳,却依然清晰记得你的样子。
爸爸,你这个更重要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今日国家盛世,你看得到吧,我拥有看似平淡却浓浓的幸福,是你带给我的。
谢谢你!
❤️仅以此篇有点特别的影评(以姚君兰为第一人称执笔)给戏中挚爱的父亲姚哲,也致敬所有为了解放牺牲的人们!
带着党徽坐在电影院的伊始,我是万分期待的,电影演到一半的时候,我是坐立难安得。
要不是领导就坐在邻排,大概已经离席了。
按周一围的角色状态,他应该是国民党安插在我党的暗桩吧。
共产党真的能派这样的人来敌方阵营做任务吗?
全程都处在一种没有脑子的亢奋状态,好像打了兴奋剂,有暴力倾向一样,没有严谨的思考,没有大局意识。
其他角色也跟智障一样,国民党反动派军官上一秒还在担忧歌女被炸,下一秒就要把人家姑娘用风扇卷死,害整一出精分虐恋哈,真是够fashion的。
1、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人基本超过十米就打不准手枪了2、坦克主炮没有俯角,在结尾那种情况下最保险的办法其实是尽量从侧面或背面接近坦克,燃烧瓶是个好办法3、我根本没办法理解一个国军高级将领能一个人开坦克,还能开炮,片中他一共使用了三种坦克武器,主炮,并列机枪(就是主炮旁边那挺,跟随主炮的视角移动),航向机枪(驾驶舱旁边那门),要做到这种效果起码需要一个驾驶员,一个主炮手,而且根据主炮开炮频率,应该还需要一个装填手,并且有些坦克的驾驶位是需要从外部进入的,也就是说无法在车内进行换位……4、迫击炮是有两种射击模式的,平射和曲射,这个很好理解,就是远距离利用高抛,近距离平射,在屋顶上的时候,那种距离不可能采用曲射,所以炮口肯定不可能抬那么高5、不太懂为什么在军火仓库的时候大家选枪一人一把不同的,难道没有弹药通用性这个概念吗?
每个人都不同,那没弹药了互相补充都没办法……国内的导演是一点点的军事常识都没有,本来看电影的前几十分钟我还觉得这剧情走向还算正常啊,怎么会评分那么烂,到后面我就懂了……白瞎了那么好的演员,基本都是有头有脸,我见过的,老中青都有代表性人物,本来是很好的阵容,结果被这种导演这种编剧耽误了,不过我更相信这是导演的锅,毕竟听说这个导演还算“有名气”,中国的编剧没人权也是出了名了但是即使这样,我最后还是被哇叔的死逼出一滴眼泪,我觉得大家吐槽的哇叔的口音也没有很出戏,作为广东人表示,南方系带口音的普通话一直就是被嘲讽的对象,同样带口音,北方系就不会被嘲,南方系就被嘲到死。
除却口音,哇叔的台词一点问题也没有,挺有感染力的。
看海报和剧照真心当一部挺期待的战争片来看的,满怀期待呀,开局周一围那几炮演的不错,以为后面也不会差,满怀希望的看下去。
结果拐点来了,全局不是围绕解放大局观来演的,而是演变成我无法理解的剧情片,一个带小女孩的弱鸡父亲(枪都没拿过),一心想带着有尿毒症的女儿逃出战争,偏偏遇上周一围这个莽夫,剧情从这里我就看不明白了,这个反派头子不一开始就杀了这个弱鸡,偏偏让弱鸡逃了出去,然后在阻止弱鸡和要杀他。
莽夫半部电影都一直怼这个弱鸡,不知道什么仇什么怨呀,把一个共产党演绎的特别情绪化,尤其在船上那段太过了。
本片是剪辑的事情啊还是怎么回事,有几点必须吐槽一下:1.故事是终局营救,看营救的第一次居然是一帮人为了救个小女孩,而不是去救那100多号老娘们。
结果准备那么充分,反倒被反派一顿算计,狼狈逃跑。
那么营救计划呢,电影不是应该营救那100多号人是关键吗!
2.逃亡期间在汽车上,马婶是怎么上车的,有是怎么开上车。
莽夫周一围开着车,下一个剧情就换成马婶开车了。
周一围又出现在地下党的地方了。
怎么上的小轮船,看的稀里糊涂的。
感觉人都会瞬移,看起来特别不舒服,闪现的感觉。
3.最让我费解是千辛万苦逃到小船上,不但没有逃出去,反而还被抓住了。
尤其这段戏,周一围不会游泳,还跳水,看不懂这段。
有着崇高理想的革命战士,居然儿女私情严重,特别情绪化。
最后被弱鸡救了上来,船锅炉被弄炸了,莽夫和那个女的被抓。
这段我也看不懂莽夫看见那个女的被抓居然一个人冲了上去,自己战友二毛被抓也没看你这份精神啊。
现在看最后的大营救(100多号老娘们)还多亏反派帮了一把忙,要不都坐船逃回去了,就没有后面营救啥事了。
4说说弱鸡吧,应该是胆小怕事,手无缚鸡之力,结果居然敢单身来救莽夫和女人。
居然还成功了,简直是开挂了吧。
在救了莽夫和女人之后,结果看见这100多号老娘们,随便就把她们一起救了。
这剧情我真是无力吐槽。
5在说下反派,心理变态加主角光环。
把一个有仇的女人放在身边,还几次是死里逃生。
最后那段反派开坦克过来,一开始不开炮炸中原商店,偏偏用机枪一顿扫射。
被眼镜打了才想到开炮还击,这看着不合理呀。
还有反派被丢了燃烧瓶子,出来时候被周一围机枪扫射又掉进坦克,是怎么神奇的闪现到坦克外面的进行射击的。
6说下总攻那段,看的有点混乱,虽说特效不错,不过那桥攻下来没有莽夫他们一点戏,本来挺期待周一围炮击居然最后炸死一个人就草草了事了。
没有体现一个炮击观察员的作用。
7总结一下吧,演员阵容强大,海报也很好看,就是剧情有点跑题,不是我期待的那种大局观的电影,可能我期望有点高吧。
这里唯一我觉得看好的就是杨幂吧,虽然戏份不多,不过演的还算中规中矩。
8我有谬论的地方就是戏说啊。
大家也不要对我评论太认真。
我就是说了一下普通人看后的感觉,不喜勿喷。
还是希望中国的电影真正强大起来,至少杀青了导演自己要看看在上映啊,要不看着好尬。
最后说一下我是奔着周一围来看的,不过有点失望他演的太过了一些。
年底了,我一直被催着写2019年电影盘点,可我迟迟不敢动笔,因为今年的国产片在年底迎来井喷,一大波品质好片挤在岁末上映,给人一种“好片儿太多,观众不够用的”感觉,不到最后一刻,你还真说不准还有哪部电影会给你带来惊喜。
••这不,最近抖音上一则视频引发热议,视频中郭麒麟吊着威亚被多次炸飞,脸上挂了彩,但依旧敬业地完成表演,直到导演满意。
很多抖友看不下去了,这什么电影啊,拍得太狠了吧,还拿了小郭子的一血。
这部电影就是12月27日上映的战争影片《解放•终局营救》,由钟汉良和周一围主演,郭麒麟,王迅,钟楚曦参演,杨幂在其中友情客串,影片真实还原了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攻占天津的全过程,这场历史事件发生于1949年的1月初,刚好和影片上映时间重合,主创连档期的选择都反复斟酌,影片的质量也值得期待了。
影片的主创团队近日在北京和天津等地举办了超前点映,我翻了翻微博,众多点评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感动,炸裂,吹爆,震撼。
有观众评价,这部片的爆炸场面太震撼了,真不愧是好莱坞专业团队操刀的作品有观众评价,钟汉良终于转型演父亲了,我的青春啊!
小哇演得父女情是全片最大亮点,我在影院里哭惨了。
还有观众觉得这部片是适合全家观影的主旋律影片,有枪林弹雨的大场面,还有感人的生离死别,几乎覆盖了各年龄层的观众。
看过“清一色”的好评后,我也不禁心痒。
古代的皇帝都有试吃官帮忙鉴别哪些菜肴有毒,哪些可以放心食用,这次我就给各位当一次试吃官,提前去影院品一品这部电影的成色如何。
27号早上我买了《解放•终局营救》的早场票,看完后连厕所都来不及上就跑回家和各位交流心得,一句话总结:《解放•终局营救》是一部值得去影院观看的好电影。
我的推荐有三点理由:好演员,大场面和小情怀。
第一,每个演员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作为一部真实历史改编的主旋律电影,本片实际上提前剧透了结局,这样的电影必须靠演员强大的演技撑着,《解放•终局营救》做到了。
影片讲述的是平津战役,对战的双方是国共两军,某种程度上是同室操戈。
编剧用经典的“双男主”模式,用主角间的关系展现了对垒双方的复杂关系。
钟汉良和周一围,两位主角分别饰演了国民党的军需官和解放军炮兵侦察连连长,他们的身份是敌对的,他们的目的却是统一的:解放全中国。
这种亦敌亦友的关系拿捏起来十分复杂,好在两位演员都做到了。
钟汉良,曾几何时还是《何以笙箫默》里的霸道总裁何以琛,如今45岁的他也到了演父亲的年纪,脸上少了些许英气逼人,却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这一次他饰演的角色是复杂的,既霸道又“爸道”:作为军需官,他需要的是运筹帷幄,有着军人的圆滑和心机;作为单亲父亲,他需要的是对女儿的款款深情,有着父亲的无惧无畏。
当这个矛盾体穿着一身帅气得体的军装呈现在观众面前是,我们感受到的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整个影片突出的是钟汉良的“变”,他从手无缚鸡之力到最后冲锋陷阵英雄牺牲,这个变得过程流畅自然,感人肺腑。
周一围,曾几何时被人叫做“朱丹的老公”,当他凭借演技一步步征服观众时,他的标签早已换成了“演员周一围”,前段时间朱丹主持失误事件后,周一围本可以发个声援微博树一个好丈夫人设,可他拒绝了,他解释自己就是个演员,观众不需要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只需要了解他的作品。
在本片中他饰演了一位不近人情的父亲,儿子在大战前夕走丢,他本可以进城寻找,但作为军人一切以革命为先,他选择了隐忍和放弃,整个影片突出的是周一围的“不变”,他将军人的那种革命情怀一以贯之。
周一围的表演很像阿尔帕西诺,充满了爆发力,自带一座小火山,当这种火山集聚力量最后爆发时,撼人心魄。
钟汉良选择变,周一围选择不变,钟汉良温柔,周一围无情,两人“双雄对立”,形成了戏剧冲突与性格互补,撑起了整个影片。
再说说郭麒麟,曾几何时,他还是个胖小子,是德云社里“地主家的傻儿子”,曾几何时他还被人嘲讽靠拼爹晋级了《我就是演员》,谁曾想到了2019年他迎来了爆发,最近的热剧《庆余年》里他实力出演范思辙,是全剧的笑点担当,演技不知道比老郭高到哪里去了,采访时他透露郭德纲竟然不知道儿子出演了《庆余年》,可见这只笼中鸟早已展翼飞翔了。
出演完《解放•终局营救》后,郭麒麟在近期首登话剧舞台,饰演老舍作品改编的《牛天赐》,老郭看到儿子如此成气,内心得多欣慰啊。
郭麒麟在《解放•终局营救》戏份不多,饰演了侦察队队员二毛,这个角色不贫嘴不逗乐,是队伍中绝对的蓝领,但小郭还是用心诠释角色,无论是面对绝境断绳救友还是面对敌人誓死不从,他的表现都真实可信,完全找不到找不到相声演员的影子,凭借此役,郭麒麟也证明了自己演正剧的潜力。
第二,货真价实的大场面制作现在只要是部战争片,都会打出“绝对的视听震撼,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的噱头,但《解放•终局营救》里的大场面可全都是砸钱砸出来的。
影片爆炸场面找了曾执导过冯小刚《集结号》的韩国动作导演朴柱天,每一场爆炸戏都让人直起鸡皮疙瘩;影片建模团队找了《盗梦空间》制作团队,1:1建模还原了老天津的风貌,解放桥、西开教堂等老建筑一应俱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影片后期制作找了英国DENG团队,后者参与过《复联》《蚁人》《环太平洋》等大片的制作,拿下过多个奥斯卡视觉类奖项。
因此,即便你去电影院只图一个爽,这部电影也完全符合你的期待,观影时,我就一直感叹:一部主旋律电影拍得这么狠,你让以后的战争片还怎么玩?
第三,最击中人心的是小人物情怀主旋律电影普遍拍摄手法是砸场面,砸演员,这样的弊病是给人一种“假大空”的感觉。
《解放•终局营救》最成功的的一点就是解锁了主旋律影片的拍摄秘诀:故事背景越为人熟知,场面越波澜壮阔,影片的切入点就要却要小,只有形成对比,让人看到历史浪潮里小人物的沉浮,观众的心才能被揪住。
本片中,国民党的军需官姚哲和解放军的侦查连长蔡兴福,在当时风云诡谲的时代里都是绝对的小人物,但他们却是那个时代无数仁人志士的缩影,他们的性格不同,身份不同,信仰不同,但都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渴望解放全中国。
为了止战而战斗,为了不同的信仰而同室操戈,这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也是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不曾拥有的情感体验。
影片没有讲“大爱”,而是将这种爱落脚到两对“小爱”上:姚哲对女儿的爱让他完成了蜕变,这是一种感动;蔡兴福的儿子叫蔡解放,他为了国家的大解放放弃了家庭的小解放,这又是另一种感动。
用普通人都能感知的情感唤醒大家的家国情怀,这一点《解放•终局营救》做得漂亮。
就像网友说的,《解放•终局营救》是一部适合全家观影的电影,作为一部战争片,它让人感受到的是温情,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他让人感受到的是小人物小情怀,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天气越寒冷,越能显出太阳的光辉。
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军事顾问也是当年参加过这场战役的老兵,对整部电影的指导非常大。
“城市战争”是电影《解放·终局营救》的一大特点,“空间感”是影片着重体现的部分。
不论是高处建筑、街巷、还是下水道、河道等地点,硝烟与战火无所不在。
李少红表示影片最难拍的还是战争中的运动镜头,希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嵌入式”战争视角。
为了最大程度再现当时的老天津城,制片人沈羽倩坦言,剧组不仅真实还原了劝业场、百货大楼、西开教堂等当时的地标性建筑,并且按照1:1比例还原重要战场——解放桥。
大到城市置景,小到土木石块,剧组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地去还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蕾蕾9015(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2126237效,演技,化妆,打光这些做的再好,没有好的剧情也都是无用的。
这部电影的剧情不能说不好,至少它讲完整了,就是几个共产党在平津战役前进入天津城,却意外的发现了国民党高官钱卓群想要杀死国民党军官家属嫁祸给共产党的阴谋,于是他们与叛逃的军需官姚喆一起营救这些家属的事情。
故事很简单,但是讲的却有点乱。
电影开场的时候,姚喆指挥着一群人上船,然后莫名奇妙的一群人开始拥挤着上船,姚喆让人将船的缰绳切断,然后船就出事了。
再出现时,姚喆已经成了阶下囚。
对于这些是什么人,为什么要上船,船又发生了什么事情,那些人是死是活,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透露给观众,直到电影过半,观众才完整的知道发生了什么。
直到何秀萍去发了电报,恍惚才知道,所谓的“终局营救”救的就是这些船上的人。
《演员》这个节目大概就是周老师的惊艳一撇巅峰了吧,现在的周一围真是油腻的可以,而且是那种不自知的油腻,自我感觉良好的油腻,自以为演技炸裂的油腻!
然后这剧情。。。。
纯属巧合就是所有剧情了!
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完全靠巧合来衔接,真是服了编剧,狗屎啊!
李少红导演,这真的不是您的水准啊,不要再拍这种可怕的电影了,谢谢!
剧情不通畅, 越来越奇葩。。
我坚持看完,就是在看后面还有哪些是无脑场景。。。
到现在,我都无力吐槽了。
一句话,头十几分钟正常,后面就是乱来。
一帮不到10岁的小屁孩,就可以当地下王国的老大,还生意来了。
还能在戒严街道通过下水道,来去自如。
坦克在室内追着两个人突突,两个主演边跑边向坦克肉体开枪突突突。
尼玛,和手撕鬼子差不多过分了。。
重机枪对着电车扫射也打不死任何一个家属。。
我的天,周一围,杨幂怎么会去演这种电影,是背后大佬施加了压力吗
三星看爱国的面子/什么鬼?
港鬼一堆不说,编剧太任性了,起爆器按下去不响原来交代人家忘说按下去+转一下,一苇要批评你了!
钟汉良啥都会,就是不会按💣引爆器!
擦擦擦!
逃亡路上都说锅炉要炸了就他妈任性加煤!
爆了吧都暴露了挨枪子的我死不瞑目,马上都解放了,一苇同志你别TM害我好不好?
不会水还要下水?
一帮人在一起就歌女上错岸了!
反派猪脚都特么要杀人撤离了还特么玩绳索机关,国军真蛋疼!
坦克里到底几个人?
就是不死,开坦克~等等神操作,看在你爱舞女的面子上原谅你了!
交换人质漫天飞子弹,居然死的全是甲乙丙丁?
老子藏在墙角你炮弹怎么贴墙垂直下来的?
还有楼顶神秘香港人跑来跑去炸别人结果8字比试跑来跑去还是被一苇同志大拇指干掉了+特写死飞人一次!
你说你死的冤不冤!
楼顶的迫击炮怎么飞进百货大楼的求曲线,难怪要扇你狗日的,变着法想让老子女人命,不懂事!
既然炮弹飞进去了杨幂全尸死在弹坑里那就没问题了!
舞女枪法绝对练过,指哪打哪,没当兵浪费了!
一苇同志死一老婆和儿子导演安排赚了一个老婆2个闺女,值了,晚年生活很幸福!
再说一句:打仗藏教堂最安全!
干干净净!
艹!
钟汉良或成最佳看点
周一围真是成也油腻败也油腻,绣春刀之所以惊艳,角色的油腻和他本人特质分不开,然而这个角色就是他的巅峰了,他现在是疯癫
前几年,韩国拍过一部把战争和谍战当儿戏的电影《仁川登陆作战》,几年之后,中国大陆有了自己的《仁川登陆作战》,当然了,各方面都更儿戏了,幼稚的故事活脱脱给演成了没有笑料的《虎口脱险》,演员方面都是口音奇怪就是用力过猛,从头到尾突突突让人都快耳聋耳鸣了,几个人共产党炮兵玩转了天津的整个国军部队,真的吗?我不信~
从小到大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片,看完后脑子里一片枪林弹雨炮弹声,还有为致敬姚哲父爱伟大留下的泪。钟汉良饰演的姚哲无疑是全片最饱满立体的角色,完成度很高!最开始为小爱,后来牺牲自己成全大爱,人物形象在与蔡兴福等人的一次次命悬一线与牺牲中逐渐高大起来,“为了女儿,我什么都可以做。”求人也好,耍小聪明贿赂也罢,为的只是带女儿逃出这人间地狱,他不过就是个军需官啊,那管得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可他还是管了。没他提供军需炸弹不行,没他指路不行,没他开船救人不行,没他下水捞人不行,没他开电车不行,没他替人挡枪也不行。本来不过就是一个想救女儿逃命的军需官而已,最后救的却不只是女儿一个。见多了流血牺牲,见多了舍生取义,见多了舍己为人,从他开车回去救蔡兴福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解放』这条路上。
关键词:新女性主义的视角,第三代女性主义女性与男性并肩作战,新好男人和“真实男性”的塑造,男性镜像矩阵的对立,感觉有点苏珊娜比尔片子 更好的世界 的感觉;通过饱满的细节阻滞观影快感可以理解为女性主义书写对主流银幕的打破;中共的妇女半边天终于在这部女性视角的历史片中实现了,虽然有不少情节很不真实……不过女性主义电影就是创造新的语言嘛,那就想象力爆棚一下!片尾曲也是男女和童声合唱轮唱,整体很统一。对于天使般的“人性审判者”女童的设计,以及遁入海中涅槃出海的有点《钢琴课》的致敬,都不错,还有结尾的拍照作为历史定格,商女更知亡国恨的持枪女英雄的设计,都可用女性主义符码来看。
这个吵啊,影院“菜市场”?
聚焦战争大背景下的小人物心路历程,角度不错,但逻辑零分。蔡兴福三人为了精准打击混入天津国军,钱科长企图牺牲军官家属来激怒国军军官抵抗。军需官得知被利用想带女儿跑路,巧遇蔡兴福。然后逻辑消失,大家纷纷忘记自己的行动初衷,按照感情戏需要依次展开。为什么要绑架姚哲导致自曝身份?钱科长深爱唱歌女,抓住人不杀,玩物理机械装置?(风轮把人吸起来得多高速……没有常识)明明已知总攻提前不组织防守,开着坦克非要杀这个几人?蔡兴福为姚哲的帮助大费周折救女儿,有这功夫打击点早勘测出来。结尾暗示解放没死,没啥意思。场景还原还不错,打戏比较震撼。煽情升格都太刻意了跟战争背景格格不入。
我太南了!
这不是电影,是主题公园爱国公园,主旋律电影越来越频繁了,以后的观众会不会误以为电影都是这样的,误以为电影是爱国的一种方式,忘了电影是艺术也是娱乐
首先特效可以,战争场面可以,爆炸镜头太多了,剧情而言,钟汉良那条父女线很充实,也很真实,姚哲牺牲的镜头很传神。杨幂很快领盒饭了,忽略不计。王迅那个角色很感人。
好莱坞爆米花商业片式的内战片
故事有点奇怪——为了把几个简单的情节抻成一部电影加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内容。钟汉良那条线还是挺不错,周一围那条线一是逻辑不清不楚,二是表演神叨反常,令人看了难受。被片头的大场面吸引,进来之后才发现被骗了,再没有精彩的场面,只剩下一连串问号——为什么能在敌军占领的城里东奔西走、为所欲为?为什么反派为个爱恨纠葛的女人舍身忘死?太多疑问,太多遗憾。
战争场面效果还不错,故事弱了点,周一围油腻了点
珍惜和平时代,致敬血泪英雄!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电影中逼面而来的英雄气,节奏紧凑,张弛有度,一句“解放,我尽力了”,我哭了!推荐!
去看看原著吧。好故事被拍得稀碎。为了票房硬加进来一些角色,导致故事内核撕裂,很多感动点没有铺垫空间。
感觉档期有点吃亏,剧情其实挺适合国庆档,剪辑还是有不足,不过战争场面的宏大,叙事视角的精巧,演员演技也不错可以弥补很多,尤其表演小演员!!演得太到位了…姚哲最后牺牲那里赚足了观众眼泪。
大时代背景下,两位父亲的命运碰撞在一起。一个为了找回儿子,一个为了保护女儿。打的猛烈,性格迥异。这样的两个人又是仇人又是朋友。适合带父母去看的好片。作为女观众,觉得钟汉良万年不老片中儒雅,周一围有型有胆,羡慕朱丹。
姚哲的小人物,小情怀,和女儿的互动,很打动人。
这部片子的排片率太低了,刚上映那两天,我家附近的影院都没排片。等了几天,只好转到离家远很多的影城去看。其实电影挺不错的,就是宣传太渣。钟汉良,真的很棒!大银幕依旧出彩。
接受了组里的赠票去看的。今年70大庆确实是空前的爱国主义教育,我竟然没反感这类片子。也一直有看一些正剧历史片了解那段历史,相比之下我很喜欢这种战争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就像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可能不如那部电视剧精致,但电影着实把我感动到了,姚哲的死就像千万个在战场上牺牲的普通人。铭记英雄,山河已无恙,亲人盼你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