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闫妮与29岁的周冬雨“同框”,特别适合“母女档”,两人的成熟演技和呈现角色的细腻感绝对值得期待。
但在“母女档”之前,闫妮和周冬雨却进行了一次全新的尝试,让人意外,也让人惊喜……
在电影《迷妹罗曼史》中,闫妮和周冬雨出演了同一个人,一个是当下的单亲妈妈“高蓓”,一个是1990年代的厂妹“高蓓”。
两人虽不在一个次元,却呈现出了一个令人怀念、感动的迷妹故事:从青春到中年,她们一直喜欢“罗大佑”。
演技这一块,闫妮诠释的“高蓓”搞笑又生动,周冬雨的年轻版“高蓓”则是可爱又真挚。
出演同一个人不仅没有丝毫违和感,还让人看到了近几年最好的闫妮和周冬雨。
话说闫妮自从凭“佟掌柜”火了之后,搞笑和不是美女的标签算是摘不下来了。
可这本身就是她的“优势”,也是网友喜欢闫妮的主要原因。
这一次在《迷妹罗曼史》里出演中年“高蓓”,闫妮自然而然地发挥了常规的搞笑能力。
同时,她还用一个“特别的母亲”的执拗式的魅力,把观众带入了一个感动的故事中。
这一次演母亲的闫妮,与此前其他作品中演母亲的闫妮,有些不一样。
她不再是絮絮叨叨的鸡娃式妈妈,而是一个勇于追求心有所念的妈妈。
尽管追求过程有点儿疯狂,但看到那么感动的结局,你又会觉得这疯狂太值得了。
而且。
纵观闫妮作品表,这一次她在《迷妹罗曼史》中的母亲角色,也就是“50岁的迷妹”,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她诠释角色的一次蜕变……呈现角色的维度更加宽广了,演技方面更是闲庭信步了许多。
借用闫妮此前的一句话:中国妈妈千姿万态,值得去演绎。
而周冬雨饰演的“青春版高蓓”,在《迷妹罗曼史》呈现出的懵懂、青春、可爱、真挚,又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她,就像有些远去、《山楂树之恋》中清纯可爱的静秋。
虽说这一次是清苦的“厂妹”,但周冬雨不可抵挡的“青春女生”人设,真心太有感染力了,那追星“罗大佑”、打拼新生活的一幕幕,看似疯狂,实则打动人心,让观影者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青葱年代。
不夸张地说,呈现出清纯、可爱、真挚的周冬雨才最有魅力。
而且,“青春版高蓓”一角无比适合周冬雨,简直就是无缝连接了她之前一贯的风格。
比如《动物世界》里可爱又感人的“女友”刘青,《后来的我们》中充满青春执拗劲头的方小晓,以及《喜欢你》里天真可爱、情比金坚的顾胜男,都与《迷妹罗曼史》中的“青春版高蓓”有相似之处。
但仅仅是相似,“青春版高蓓”更让人服气。
因为这个角色在事业打拼上敢作敢为,在追星方面执着且小心翼翼,同时还在追求爱情上展现了青春该有的本色,这简直就是为周冬雨量身打造的角色。
卖个关子,《迷妹罗曼史》全程很难剧透,最燃的就是结局。
因为只有到了结局,你才会发现闫妮和周冬雨为什么会那么用心地饰演女一号“高蓓”的50岁与20岁……因为值得。
电影上映的第一天就买票去看了,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是我没想到的。
后来也有看到说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不太尽人意。
其实,看电影之前并没有了解太多相关的信息,也是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是一部帮妈妈追忆的电影。
它想要说:妈妈也曾经是女孩,也有关于她的少女的梦。
即使是看完电影之后,它所想要表达的主题也并没有引起我很大的共鸣,我想可能是母子间的关系、情感铺垫太少,又要在这基础上加上科技化、智能化的天马行空,而削弱了感情上的沉淀。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我看电影时的投入,因为吸引我的不是帮妈妈追忆的原因,不是追忆的过程,当然也不是结果,而是所追的那个“忆”本身。
让我动容的不是 经过种种,儿子终于发觉妈妈不是铜墙铁壁,也不是满口胡言,也和他一样也为爱执着,为梦狂奔;让我动容的是 妈妈一直以来追的那个“梦”。
我不知道,当儿子了解妈妈的那段记忆后是不是会觉得妈妈当年就是个傻傻的追星女孩;又或者会佩服妈妈当年的勇敢与激情。
我只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觉得,无论别人怎么说,那都是妈妈最舍不得的青春,最珍惜的爱。
那是说出来很轻,但是一字一句,一呼一吸都重重的只有我知道的爱。
每天下班后,都会路途迢迢,准时出现在酒吧,听他唱歌,给他捧场,那时的心情一定和我在电影首映前一周就不停的刷新票务,前一天就抢好票的心情一样吧,怕赶不上公交车,怕抢不到第一场最中间的位置,即使明明你都看不见我,也不想错过看着你的机会的心情是一样的。
打扮的漂漂亮亮,在去见他的路上心情雀雀起舞时,那时嘴里哼的曲调一定和我在出发前几天就开始搭配衣服时哼的歌曲很像吧,因为激动的心情,喜欢的感觉和被幸福充盈的音符是一样的。
独自坐在麦当劳里,面前虽然是全中国第一份巨无霸,但仍旧直直的望着窗外的眼睛,和我在人群中默默地注视着他离开时的背影的眼睛应该也是一样的吧,明明感觉眼泪就要控制不住的涌上来了,也硬生生的把它压下去,怕泪水让眼睛蒙上雾气,看不清那个快要出现或者将要消失的你,装着害怕和倔强的眼睛一定是一样的。
可能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情形也不一样,但爱一个人的心 一定是一样的。
电影里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个是高蓓第一次去叶伟军家时,捧着一本泰戈尔的诗集本,一字一句念了起来。
叶伟军不想让她念,便去抢她手里的诗集本,他追,她逃。
她在停留的每一处,都会点亮一盏灯,每打开一盏灯都会念一节诗句,那一刻,她不是逃跑者,也不是引导者,她想要做一个同行者,想陪他一起追梦,在陪伴的路上,她努力的想要快一步,快一步去打开那盏灯,好让那盏灯照亮他的路,让他不要害怕,也不要退缩。
看着他们在屋里周旋,原本昏暗的房间,亮起一盏盏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她手里的诗,还是他晦暗的心情和暗淡无光的梦。
点亮的最后一盏灯在他们慌乱的追逐中被撞倒在地,灯光一闪一闪,明暗交替,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对梦想的犹豫,但更像是悸动的心跳,有不知所措,更有期许与憧憬。
第二个场景是高蓓骑着自行车去追乐谱那段。
导演说那种飞跃山海的能量,是女孩恋爱时发出来的光芒。
不过触动我的反而是高蓓抓住乐谱从天上坠落的那一刻,那一瞬间她稳稳地落在了叶伟军摩托的后座。
那一刻,他就像是骑士伸臂在面她前,把她的莽撞,无措和歌曲变成云彩,带回放在他的足边。
让我觉得,你看,我的飞跃山海不是自以为是,是何时你都会出现的自负;我的满腔热情也不是一厢情愿,是何地都有你陪伴的自信。
你的梦,不只是你的,也是我的;我的爱,不只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或许我GET到的点,并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但我这个人总是这样,喜欢去西餐厅点一碗炸酱面,去川菜馆点一盘饺子,你要是问我他家的主打菜好不好吃我不知道,不过我喜欢去,就像是你问我这部电影拍的好不好,我无法评价,只是我爱看。
爱看的原因也很简单,和电影里的女主一样,因为里面的那个人,也是我曾经和永远的梦。
他在我的整个青春里闪闪发光,那个人是我随时随地都愿意去奔赴的人,也是我无论如何也不愿忘记的人,是我遇见过的 最美的人。
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探讨饭圈文化的电影,可没想到开场没多久就变成了一部悬疑电影,追查生父是否是罗大佑之谜,过程就连刘德华也被牵扯了进来;再看,原来是一部爱情电影,张扬肆意的青春里,少女时代的母亲与歌手父亲演绎了一场浪漫但又现实的爱情,与当下的睡粉儿不可同日而语;最终随着母子关系的变化,影片又落脚到原生家庭与亲子关系之上,尤其关注当下社会最热议的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生存状态问题——迷妹的罗曼史,恰恰是一代人的青春与老去的轨迹。
问个众所周知的小问题:你最喜欢的明星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会先救谁?
先别急着回怼,谁没有青春?
谁没追过星?
明星与粉丝,由来久矣,从当年单纯的纸面(海报、歌词、贴画、日记……)追星,到现在饭圈变粪圈各种乱象,明星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也愈发扭曲,情绪化更趋极端,捧的时候不容侵犯,黑的时候灭其全族,见证了最分裂的人性……
但,不管承不承认,70后80后正在悄然老去,那些曾经也疯狂过的人就这么老了呀。
面对日渐老去的家人,与红极一时当打之年的明星,你是否感觉到内心的天平正在倾斜?
你知道明星的喜好口味过敏原,用尽一切办法探听明星的行程安排,但你知道你妈每天在服用什么药吗?
知道她每天怎么打发时间吗?
这也就回到影片之中,那个最令人锥心的一幕,患上老年痴呆的母亲,是如何可怜的依赖着对明星最不舍的记忆,去尽力挽留自己的青春,以及又是如何用自己的青春往事打动儿子,争取到一个充满怜惜的拥抱,《迷妹罗曼史》原来是先在身份上找共通,再在情感里找共鸣呀。
其实,很能理解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尤其母子之间,见过世面后的儿子更觉得母亲粗糙不堪,不认识自己最爱的明星,更没有任何话题,但又对母亲的光辉过往充满怀疑,所以,影片也是,想要说些什么,偏偏要扯上很远,然后才会回到主题,比如,母亲想和儿子聊一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爱,对他的爱,结果就有了——爱人是罗大佑,朋友是刘德华,中国第一个吃麦当劳的人……儿子一脸的不屑,妈,你这统统都是谎话吧?
是不是谎话,影片中自能找到答案,但没有答案的却是闫妮所饰演的患有老年痴呆的母亲,这一特殊群体,正偏向于低龄化发病的趋势,也就是说,可能母亲尚未老去,但已经不再清醒,所以,才有了那个众所周知的小问题,并非真的掉入水中,而是,当你把全部爱心精力都放在遥不可及的明星身上时,是否就丧失了对身边亲人的关注与关爱?
这让亲人如坠冰河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即使是游泳冠军,恐怕也游不出儿女冷漠带来的心冷。
带爸妈一起看看这部电影,然后,对他们好点,趁他们还不太老的时候。
看《迷妹罗曼史》有种奇妙的感觉,其中既有对妈妈高蓓青春的共鸣,也有对儿子高歌执着帮母亲找回初恋“罗大佑”的感怀。
对于像我这样七零后的人来说,高蓓与“罗大佑”的感情不仅仅是青春那么简单,也是我们曾经共同生活过的一片天空,一段历史,虽然如今它早已随风远去,但是记忆却永远留存于心,哪怕已经老去,那段记忆和记忆中的我们却依然年轻,永葆青春。
而能够和下一代一同找回曾经属于自己的青春,这是现代社会更加包容、开放的象征,也是能够消除两代人隔阂的最好沟通方式,毕竟人类的悲喜无法相通,除非能够让他们也亲自经历一遍。
在这里,或许不用剧透,大家也都能明白,电影《迷妹罗曼史》中高歌的父亲,高蓓的初恋男友当然不可能是真正的罗大佑,无论是从时间线还是活动轨迹来看,九零年代深圳的厂妹高蓓都不可能遇见真正的罗大佑本人,但这恰恰是这个故事最有时代性和画面感的关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九零年代的深圳除了拼搏精神之外,也是流行文化最先进入和萌芽的地方。
如影片中的罗大佑正是那个年代通过磁带开始席卷全国,至今我还能记得那个年代在音像店里,花上一个月的零花钱买一盒自己喜欢歌手的磁带,然后用父母买给我们学英语的双卡录音机,一直听到磁带掉粉,声音模糊时的狂热劲儿。
这种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当下年轻人追星的体验其实并无二致。
高蓓因为一首歌和一张模糊的封面海报,错认了深圳“罗大佑”,虽然有些离奇,但在那个年代却并不是完全不可能。
并且,这其实也把追星的体验从云端拉到了更贴近我们的地面。
毕竟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哪怕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至少能让我们拥有一段美好的回忆。
影片另一点打动我的地方,则是儿子高歌因为陪伴母亲找回失去记忆的过程,逐渐理解母亲,进而产生青春的共鸣,最终完成母子间和解的过程。
时代在进步,中国的青年有了更多展现自己青春力量的方式,正如影片中的高歌已经不再追星,而是去开发飞行滑板,追求自我价值的体现。
两代人对青春的理解不同,展现自我的方式不同,但是追本溯源,无论年纪大小,时代变迁,无悔于自己的青春,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能够理解并且陪伴父母回溯青春,也是年轻人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通过对高蓓和她身边朋友们在九零年代深圳的故事,展现出那个时代最具有火力,最青春的深圳风采。
从厂妹到下海摆摊,用文艺汇演、健美操的方式开创席卷全国的健美操风潮;哪怕厂子倒闭了,露露也硬是踩着自行车在深圳跑业务跑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就是在不断地闯荡中,共同汇聚成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最美好的青春!
而这种开拓和闯荡的青春,也与当代的高歌们达成一致,代表了当下中国的青春活力!
这部《迷妹的罗曼史》,是一部爱情电影,但却选择了一个别出心裁的角度。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因一份阴差阳错的“谎言”,回忆起90年代的旧时光,说得是回忆,讲得是多彩缤纷的爱情。
在爱情片市场普通创意度不高的市场面前,《迷妹的罗曼史》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如沐春风。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么溜走,转头回去看看时,已匆匆数年。
”罗大佑最有故事的一首歌是《恋曲1990》,他很多次演唱会都会把这首歌作为压轴之作。
动人的旋律,唱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一对年轻情侣的爱情和生活,一首好歌的背后,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大概也是这部电影的灵感,电影收尾也是这首歌,联系起电影的故事,颇有寓意。
90后的高歌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母亲总说他爸爸是歌手罗大佑,并且老妈还想将这个消息告诉全世界,对于高歌来说简直是无稽之谈。
他带着母亲一同去深圳与罗大佑当面对质,没想到却遭遇了一系列事情,从而揭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电影的故事模式有点类似蒂姆·伯顿的经典电影《大鱼》,都是通过长辈的言语之间,去寻找那个年代的真相:拉近现实与童话之间的距离。
只不过《迷妹的罗曼史》中,闫妮饰演的高蓓故事,并不是一些记忆的夸大和变形,而是一个真实的特殊版本。
因为一首歌,爱上一位明星,到头来却发现这是一场阴差阳错的无厘头“错认”事件,但周冬雨饰演的疯狂的迷妹高蓓,与魏晨饰演的模仿秀高手叶伟军的命运,却因此紧紧相连,因为音乐和歌曲而产生的涓涓情愫,让他们之间这层关系“将错就错”的继续了下去,不曾想最终结局令人唏嘘。
小编作为80后,对电影中90年代的描述是非常感同身受,尤其是情感的刻画。
90年代的专属名词是什么?
大多数人第一印象可能会是:脚踏实地传承上一辈的传统思想,且大胆开放的拥抱外来世界。
尤其是在那个年代,正处于青春期的80后来,那抄满歌词的笔记本以及一封封暗自汹涌的情书,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时的小纸条……爱情就这么悄悄萌芽了。
都说90年代是个浪漫颇具风情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向往爱情,却不能如现在这般开放,语言是他们最美的情话,所以音乐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载体。
电影中罗大佑那首著名的《恋曲1990》,但歌词中却没有一个“恋”或“爱”字,它对感情的表露是含蓄的、委婉的。
然而字字句句都在表达对恋人的追思,对青春时光的追忆。
电影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这个关键点。
那时候的爱情,无关金钱无关利益,风月无边,我们心生欢喜,彼此许下一世承诺,也可以为了对方付出一切。
在周冬雨和魏晨的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且这个故事却是让人回味的,因为爱情的力量,让那些年生活艰苦的他们,尝到了甜蜜的滋味,却也无疾而终。
然而时光荏苒,在互联网时代,得益于信息交流的畅通,也让他们的故事在多年之后得以继续。
电影结尾,当闫妮踏上飞行滑板奔向舞台的场面,两位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迸发出了青春期的荷尔蒙飞扬,仿佛时间倒流,90年代的含蓄,对比当代的激情,真正爱情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迷妹的罗曼史》有着一个很常规的卖点,就是爱情,却有一个动人的表达,爱情有刻骨铭心的、有甜蜜无价的、凄风苦雨的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都是如今大众非常欣赏的爱情表现形式,而但片中的这个爱情却有着极为特殊的质感,因为它过于太纯美,就像周冬雨与魏晨走过的潮湿小径一样,不惊起一丝波澜。
这就是《迷妹的罗曼史》所要阐述的一种观点,现实感情的回味,爱情的悠远,完全来自于理性与克制,才能体会那种略有诚惶诚恐的甜蜜与酸涩,这点,影片抓的相当到位。
《迷妹的罗曼史》情感真挚、浪漫中又似乎愁绪万千,伴随着片中大量优美的音乐旋律,优美又充满淡淡的哀伤。
多年之后,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再次听到了《恋曲1990》,也终于明白了:”一切过去了的,终将成为美好的回忆。
”距离1990年差不多已经过去30年,我们潇洒走一回,很多恩怨情仇,早已在生活的磨练中淡然。
青春的记忆却依然能牢记于心,正是那些温暖鼓励着自己不断前进。
很庆幸成长在那波澜壮阔世纪的最后10年,见证了无数的改变,最终发现,时光易逝,相知相惜的伴侣却难寻觅。
孤独似乎是人的宿命,恋人却补齐了我们生命的另一半。
有相爱的人,心就有了避风港。
正如《迷妹的罗曼史》中的90年代的周冬雨,30年后的闫妮那样,敢于在麦当劳等他30年,敢于说出无怨无悔的,是对那个年代美好爱情的笃定。
一部好片,不管什么时候翻看你都能产生情感。
一部烂片,不管什么时候上映。
都得吐的它狗血淋头。
周冬雨+魏晨+闫妮,这片看起来不会太差?
然而全看完,算是明白了。
有演技的演员都拯救不了,这破片。
最近的院线毒瘤有些许,多。
那就出一个,派爷拔一个。
《迷妹罗曼史》(2021)
这海报人物设计的,怎么说呢?
周冬雨和魏晨,在这片儿里特意被标注成特别出演。
结果,一堆主演中只把闫妮提了上来。
剩下的两位主演,可能一个不够火,一个拿不出手。
不把这两位拎出来,都没人知道这部片子了吧。
再瞅一眼这海报的画风。
有点当年那个《重返十八岁》的味道了。
剧情呢?
主打着回忆青春,陪老妈再疯一次。
影片的故事内容,采用双线并行的叙述方式。
一条线是:高歌(盛一伦饰)陪着中年高蓓(闫妮饰)完成梦想,并寻找自己的亲生父亲。
另一条:青年高蓓(周冬雨饰)和高歌的父亲(魏晨饰)展开青涩的爱恋。
这么概括,这片看不出啥大毛病对吧?
别急,杀猪盘等着你。
影片为了能引起妈妈们的回忆,让妈妈们重新回到自己的青葱岁月。
青年高蓓的背景时间刻意定格在:1990年,深圳。
导演在设置回忆杀这里,蛮有心机(可能知道自己内容不好,只能用这招 )。
比如,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就是1990年开在深圳。
青年高蓓是全中国第一个吃上麦当劳的人。
女孩们穿着当下最流行的健美裤。
跳着风靡全国的健美操。
甚至,大街小巷放着港台的流行音乐。
比如罗大佑的《恋曲1990》。
导演的BGM也全是《亚洲雄风》《光阴的故事》来蹭蹭音乐,挑起这波回忆杀。
再比如,90年代的深圳务工人员一批又一批。
青年高蓓刚好就是其中之一,来到深圳这座大城市打拼,在一个纺织厂当纺织女工。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到室友放着罗大佑的歌曲,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这谁的歌罗大佑啊
可以这样概括。
《迷妹罗曼史》的核心人物其实是:罗大佑!
中年高蓓寻找罗大佑。
青年高蓓跟罗大佑谈恋爱?
罗大佑os:请不要碰瓷我。
高歌从小就没有父亲,被同学欺负,所以他不断问中年高蓓:我爸到底是谁?
他妈妈的回答每次都如出一辙:罗大佑
哟,我爸是当红明星?
高歌始终觉得高蓓在骗他,不敢相信。
与此同时,刚好罗大佑在深圳开始举行全国巡回演唱会。
高歌就带着他妈妈来到了深圳,想要跟罗大佑当面对质。
阴差阳错,罗大佑没见到。
却遇到了青年高蓓的好友:露露(秦海璐饰)。
于是随风的往事被揭开来。
别的先不说,在秦海璐这个人物塑造上就离谱。
咋离谱了?
你青年高蓓和中年高蓓都用的是两个演员,为啥到这个人物身上,中年和青年用的是同一个人?
你中年露露是这样。
青年露露是这样。
(影片还在上映,配图凑合着看)瞧不起人,还是咋地?
扎个斜马尾,我们就不认识你了?
况且更搞笑的,90年代的露露跟高蓓是好朋友,可周冬雨和秦海璐再怎么看也不像一起玩耍的同龄人啊。
再隔一辈都不为过吧?
就这样,在露露的安利下,青年高蓓沉迷罗大佑。
开始了她的迷妹追星路。
那你要问了,罗大佑那个时候已经出名了,他俩是怎么谈恋爱呢?
甚至还有了儿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青年高蓓在酒吧见到了“罗大佑”,当面听到他唱歌一下就爱上了他。
又是在酒吧后门堵“罗大佑”。
又是每天等“罗大佑”一起回家。
甚至看烟花的时候,还悄悄对他说:是你吗 罗大佑
这好,一来二去你来我往,两人就好上了。
这一段美好又浪漫的感情,正是让中年高蓓一直难以忘怀,怀揣至今的原因。
有多美好呢?
同撑一件衣服雨中奔跑。
一起逛市集。
练习室里陪他练习歌曲。
再者,两人一同去旅行。
的确是挺美好的恋爱。
可仔细注意的小伙伴应该发现了,上面派爷打的是“罗大佑”,带双引号的。
此罗大佑非彼罗大佑!
什么意思?
青年高蓓爱上的压根不是罗大佑!
她爱上的只是一个在酒吧驻场并翻唱罗大佑歌曲的普通人,叫叶伟军。
怎么样?
是不是被成功骗到了?
看过预告片的派爷,在影院看前面的剧情的时候一直想:这是怎么跟罗大佑挂上关系的?
难道高歌的父亲真的是罗大佑。
看到后面发现,一切都是导演的障眼法。
目的就是讲爱情!
片子宣传的时候,打着老妈的罗曼史。
陪老妈再疯一次。
结果就这??
青年的高蓓追星追到失去了理智。
爱上的不过是一个驻唱歌手,人家只是刚好翻唱罗大佑的歌。
你就认为是罗大佑了?
更让派爷觉得啼笑皆非的是。
叶伟军明明就不是罗大佑。
在高蓓把他错认成罗大佑的时候,他没有丝毫解释。
高蓓爱上的是罗大佑啊,然而你刚好伪装成了罗大佑。
在他俩谈恋爱期间,叶伟军也没有把真相告诉高蓓。
一句:我不是罗大佑就这么难吗?
反而接受高蓓给他的一切。
两人甚至还发生了关系!
天呐,观众可以这么理解吗?
叶伟军不但欺骗了高蓓的感情,还骗了炮?
这TM妥妥的渣男啊!
这段恋爱怎么就值得回忆了?
再说到青年高蓓这个角色。
简直可以用:脑T这个词形容。
年轻时候的她,傻里傻气,初来乍到大城市什么都不懂,可以理解。
但不是代表可以不要脑子啊。
仔细想想,那个时候的罗大佑已经风靡全国。
怎么会在一个酒吧当驻唱歌手?
再来。
叶伟军的一身伪装,您是真的看不出来吗?
当他在你面前脱掉了假发,摘掉了墨镜。
高蓓只是傻乐,嘻嘻哈哈的笑着。
还说:我说怎么还是头发有点奇怪其实我知道你们明星台上和台下是不一样的
坐在影院看这段,派爷的表情是这样的:
她真的没有什么大病吗?
她真的智力健全吗?
还特别开心的以为,大佑哥的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哦。
嘘。
直到叶伟军骗了炮之后离开,高蓓怀了孩子,过了这么多年。
她一直以为自己爱上的是罗大佑,高歌的父亲就是罗大佑。
这么多年,罗大佑每一场演出的新闻和画报,她都剪下来贴在本子上。
影片的结尾。
高蓓也知道了自己爱上的是假大佑。
然后为了寻找叶伟军,开始千里寻夫。
又是手机直播,又是火车站机场发动群众举着爱的号码牌等待叶伟军。
最后,在罗大佑的演唱会上叶伟军来了。
在雨中,他们互相拥抱在了一起。
就这剧情,片方还打着:每个妈妈都有自己的罗曼史,时光倒转,青春重回。
不好意思,我们妈妈没有这么白痴。
这哪里是带妈妈去影院回忆青春,这压根就是带妈妈去影院体验尴尬的啊。
一段青涩的罗曼史。
不代表无知的一夜情后,生下一个无名父亲的孩子。
迷妹追星也可以。
但别追着追着骗了你的感情又睡了你。
结尾导演还要来一句。
原来这就是我妈的罗曼史。
这种爱情好意思叫罗曼史?
您是不是对罗曼史有什么误解?
蛮久,没有看到如此烂的片子了。
周冬雨的灵气,魏晨的歌声都盖不住片子的烂!
就这剧本,真不是十年脑血栓写出来的吗?
如果导演,你管这种叫美好的青春。
和90年代浪漫的爱情。
那不好意思。
我不会带妈妈去影院看它的。
毕竟,我要活命。
怕走出影院。
我妈会打得我连亲爹都不认识。
文/桃妖不是妖有没有一首歌,一段旋律,亦或是空气中弥漫的气息,会让你一瞬间回到过去?
那一刻,回忆如潮水般涌进脑海里,心被填得满满的,美好的,怀念的,再也回不去的旧时光。
就像《迷妹罗曼史》,当罗大佑的《恋曲1990》响起来,有关90年代的记忆,会穿过闫妮的眼神里的留恋,在周冬雨的笑容里荡漾开来,单纯而美好。
我喜欢《迷妹罗曼史》,那些单纯的小美好,埋没在时代的尘埃里,蓦然回首却最能打动人心。
闫妮和周冬雨,饰演不同时期的高蓓,她们在90年代的时空里穿梭,光影混搭着动画,轻快而诙谐。
影片的开场,很多人以为是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
闫妮饰演的高蓓,和华语乐坛的音乐教父罗大佑谈过恋爱?
那可是罗大佑啊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吧。
为了打破这个谣言,高蓓的儿子高歌(盛一伦 饰),决定带着妈妈远赴深圳,到罗大佑的演唱会现场对峙。
一路上啼笑皆非的事,闫妮成了搞笑担当。
这位时髦的高妈妈,跑得快,鬼灵精,心里像住着一个少女一般,追逐自己的爱豆。
可是,随着调查探访的深入,高蓓和罗大佑的谣言攻破了,另一个全然未知的故事,却正徐徐上演。
少女时代的高蓓,爱听歌,爱幻想。
就算只是个服装厂的小女工,也有着时髦的追求,野百合也要开出春天的绚烂。
周冬雨饰演的高蓓,带着90年代少女的天真,傻傻的等,憨憨的笑,找个愿意唱歌给她听的男孩谈恋爱,一把吉他就能把她的心带走……《山楂树之恋》后,又见“最清纯”的周冬雨。
她好像对青春少女这一类的角色驾轻就熟,可细品却觉得每一款都有独特的味道。
从山楂树下走出来的静秋,唯美,干净,像刻进年代记忆里的画儿。
《同桌的你》周小栀,是带着学院气息的文静女生,虽然不成熟,但鲜活而真实。
还有《后来的我们》中的北漂青年方小晓,被生活无数次的打磨,依然充满向上的力量。
而这一次,《迷妹罗曼史》中的小迷妹,混合着90年代的诗意和纯真,更有着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潮和浪漫,跳跃在大荧幕上,一颦一笑都是青春的风情。
周冬雨的少女感,从来都不是浮于表面的表演,而是将人物带入故事里,在光影中重塑那个生命绚烂的时刻。
就像《迷妹罗曼史》中,她与驻唱歌手“大佑哥”(魏晨 饰)碰撞出的火花,那是一种90年代的罗曼蒂克,傻傻的幸福,很真,很欲,很有味道,让很多人像恋爱了一样美好。
也正是有了这样绚烂的底色,闫妮饰演的高蓓,才有了执着的根基,你才会深刻体会到藏在高蓓内心深处的少女般的悸动,是缘何而起,至此不熄。
如果说,周冬雨的青春少女是本色回归,那闫妮饰演的高妈妈,则有着更丰满的情感折叠,那是经历蜕变之后的念念不忘。
高蓓已不再年轻,她独自养大高歌,经历生活的打磨,却在天命之年重燃爱情的火焰。
岁月的沧桑和少女的轻盈交织在闫妮的演绎之中,她把人物打磨得如此率性而纯真。
雨中演唱会,为爱人撑伞,翩然起舞;还有踏上滑板飞车,纵身一跃,飞到舞台上,与此生挚爱紧紧相拥……闫妮和周冬雨,她们的情感经络一脉相承,让人定格青春里的恋恋红尘,感慨明明彼此相爱却天意弄人,亦欣喜沧海桑田之后,还能再次相拥。
影片的结尾,罗大佑惊喜出演,这是“恋曲1990”最大的彩蛋了吧。
《迷妹罗曼史》,是闫妮和周冬雨的浪漫协奏曲,多么美好的一场情事!
“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罗大佑的一首《恋曲1990》,唱出了多少人的心声,又唱出了多少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歌词中有情感的真挚流露,有浪漫的心绪和淡淡的哀伤,配合着罗大佑独特的嗓音相得益彰,时隔三十多年仍然历久弥新,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神曲。
而当下的大银幕上,以《恋曲1990》为蓝本的影片《迷妹罗曼史》正在上映,影片透过一个找寻与被找寻的故事,将两位主人公曲折坎坷的爱情带给观众,看着他们在大银幕上的一举一动,观众仿佛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回到了那段青葱岁月,回味那个曾朝思暮想的人。
《迷妹罗曼史》的故事颇具年代感,聚焦于改革开放的深圳,以纺织女工的高蓓的视角展开故事。
热爱生活、阳光开朗的高蓓,痴迷于罗大佑的歌曲《恋曲1990》,是个标准的小迷妹,阴差阳错她来到了酒吧,遇到了自称“罗大佑”的神秘男子,并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他,这段爱情带给她的不只刻骨铭心,还留下了一个神秘的谜团,以致三十年后她依然念念不忘,还在苦苦地寻求着答案……
与名噪一时的电视剧《外来妹》不同,影片《迷妹罗曼史》更注重对男女主人公情感的细腻刻画。
男女主人公本是两个世界里的两个人,一个是文艺范儿十足的厂妹,另一个是创作型的模仿歌手,一次偶然的相遇改变了两个人既定的命运。
脍炙人口的《恋曲1990》,成为双方相遇相识相知相爱的幕后推手,而一次声势浩大的演出成为了分水岭,命运的捉弄不期而至,令两人在兜兜转转中苦苦找寻,在彷徨迷惘中寻求答案。
片中,周冬雨出演的高蓓与魏晨演出的“罗大佑”,上演了一段甜美又虐心的爱情。
俩人因歌曲而结缘并相爱,一句我是高蓓的开场白远远胜过千言万语,让两颗孤独的心越走越近。
酒吧的演出现场就是俩人最好的月老,而线下的排练场又成了他们灵魂碰撞的所在地,俩人在生活中相互依存、演出后结伴而行,餐桌上无话不说……一切的一切都是这样的顺其自然,着实羡煞旁人。
看着他俩在大银幕上狂撒狗粮,在祝福他们收获爱情的同时,也满足你对爱情的一切幻想。
对当下的人来说,爱情似乎已经不那么纯粹了,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属性和含义,使人们面对爱情时,更迷惘和无助。
《迷妹罗曼史》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上个世界90年代,跟随男女主人公的身影,去体会最最纯真的爱情。
从单纯的付出到被对方所认可,从逐步加深了解到下定决心在一起,从替对方坐牢到三十年间的独自等候,一对恋人的心路历程,就是这么的心酸又心疼。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当年还懵懵懂懂听《恋曲1990》的我们,早已进入到不惑之年,而爱情这种由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组成的奇妙情愫,也早已改头换面变了摸样,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而不变的是我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
就像高蓓和“罗大佑”一样,尽管他们的爱情荒废了三十年,尽管他们已经两鬓斑白青春不再,但他们的爱情却可以善始善终,这也是爱情魅力之所在。
随便在附近的一家电影院随机买了一场电影。
自己花几十块包场了一次。
最近好像特别多老歌手选择在电影方向铺展开。
不论是这个电影的罗大佑还是《有一点心动》的张信哲。
整体感觉会觉得有点长,如果做成微电影可能效果会更好,选题的切入点还不错,“到底是喜欢这个歌手,还是喜欢唱这个歌的人”最后说一点自己的看法,盛一伦的演技真的是太奇怪了。
全程一个表情,也感觉不出来什么情绪的起伏。
期待更好的作品吧
高歌(盛一伦饰)是一个从小没有见过爸爸的男孩,像很多缺少爸爸的孩子一样,最不喜欢写的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爸爸,当小小孩子怀着期望问妈妈我的爸爸是谁,得到的答案是“罗大佑”,于是诚实的孩子把这些都写到作文里,可是却遭到所有人的嘲笑,甚至转学都不能摆脱,所以“爸爸是罗大佑”对于高歌来说就像恶梦,是他被人嘲笑的根源,是他变得性格怪且不合群的原因,也是他跟妈妈高蓓(闫妮饰)感情不融洽的原因。
所以他觉得妈妈说过的当年马拉松的故事,健美裤的故事,麦当劳的故事,一切的一切就像是肥皂泡里的故事,是不真实的,一碰即碎。
所以当妈妈在节目中再次说出他的爸爸是罗大佑而且被媒体推波助澜时他很生气,觉得很丢脸,甚至跟朋友们翻脸,为了彻底摆脱这件事情给他带来的困扰,他选择带着妈妈去深圳找出真相。
但是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他慢慢理解了妈妈,原来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都是真的,妈妈也曾有过灿烂的青春,有非凡的勇气,不仅敢于为生活而拼搏,也敢于追求爱情。
只不过妈妈的爱情虽然看起来很美好,却是建立在谎言之上,最终导致了不幸的后果。
这次旅程使他终于和妈妈消除了隔阂,打开了心扉,况且他原本也是一个聪明,正直的孩子。
所以整部片子最后时候很感人,可以带着家人去看,问问爸爸妈妈们年轻时的故事,像主角一样设身处地地去体会他们的感受,多一些理解,多一些爱。
这个电影的每个的角色很符合情节,剧情几经反转,过程有快乐有悲伤,电影情节有很多情节有感同身受,能看懂一部电影就是从开头到过程有感同身受,能与之产生共鸣,电影结尾耐人寻味,最美的相遇是重逢,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它值得少年,青年 中年及以上的年龄阶段一张电影票。同时魏晨歌非常好听
有点浪费了恋曲1990
被她硬拉去电影院看了真不怎么样的电影 过了很久到现在想起来好像是唯一在电影院一起看过的爱情片 希望各自都安好
长篇大论我不会,就是心疼高蓓和高歌这对母子。
现代部分和90部分不是一个层次,有周冬雨的镜头就是电影,她和魏晨纯真的恋爱还是很感人。健身裤卡带呼机……满满90年代的因素。总而言之,还是值得一看的。还有,由此可见,周冬雨以前的资源是真真不行啊。带两个60后姐姐一起看,她们深有感触,罗大佑的歌一出来就说这个以前很火,健美裤一出来就说,这个当年很流行……这部片适合60,70后回忆青春,也适合90,00后了解父母的青春。周冬雨一出现,电影感就出来了,她和魏晨部分,单纯美好,就是一部青春爱情片。
无语的电影,没有逻辑只有荒唐的可笑而言,全场最佳应该就是魏晨的新歌好听了吧
好吓人啊………………跟看闫妮飞踏滑板一样吓人
周冬雨和魏晨不知怎的,很有CP感。作为一个八零后。九十年代真的真的让人怀念。
三颗星给周冬雨和魏晨 盛一伦他们这样都敢标主演?就离谱
大无语 很久没看这么烂的片子了
这些演员 何必呢
事实证明,堆了很久的电影很难看
千万别到影院浪费时间浪费钱了。就是逐梦演艺圈2.0。都2021年了,还能拍出这么烂的影片,硕士导演?呵呵!后悔啊,这宝贵的90分钟该选寂静之地2的。
#202250#完全不合逻辑的表演,想咋咋滴。
闫妮最近的电影怎么老是跟自己没有CP感的人搭档?
爱情为主题的喜剧片,盛一伦帮母亲寻找爱人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两代人皆大欢喜的HE~场景服饰都很有那个年代的感觉,演员演技都OK~尤其是盛一伦,个性青年演绎得淋漓尽致!!就是故事有两条线,感觉略微仓促了点,不过有好听的音乐加持,值得一看!
冬雨魏晨的部分太甜了,一抹生动的亮色,海边太有feel了,四星都给90年
三星给魏晨和周冬雨了,要没有他俩撑着早就不看了,魏晨和周冬雨对比盛一伦完全是两个画风两个质感啊,还有剧情真的是…………魏晨被抓的剧情改成早就和周冬雨说了是模仿秀,然后厂长为了给工人发工资卖票谎称是真人演出并且卖票,如果魏晨不去那组织者就是周冬雨,如果去了就是他,这样不是更好?至少每个角色都合理啊,这个剧情搞得还没有小学生作文严谨…………
可以
这不开个演唱会是没办法收场了 90年代单独出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