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推荐你来看看这部电影,很多很多水,流来流去的,配上多余的音乐,古典的绅士英式英语,经典的每部电影都可发现的老套桥段,可以挑战你的不困极限。
当然,如果你看过水,还是不用来看电影了。
把自家水龙头开到最大,盯着水池子1个半小时,别忘了打开奥运圣歌《我和你》,嗯,基本上就这感觉。
这样的片子,若不进影院,基本很难看下去。
故事陈旧,类似的前作太多,已经有人开玩笑说,还可以“水啸上海”、“水啸东京”、“水啸巴黎”;诠释平庸,演员们,长的都还不错,但伎俩不够。
然而,投映在大银幕上,声、光、影混合发酵,总是容易让人接受。
也许是今年看多了现实中的灾难,很有些感慨甚至感动。
比较不舒服的是,诸多细节不合情理。
比如,父子隔膜了多年,莫名其妙地就合解了;比如,老爷子深入水底开阀门,怎么就必须得死;比如,女议员的面部表情,怎么无时无刻都像微笑……数不胜数。
最不爽的是,收稍时,竟然不表现一下两股水流的对冲,简直虎头蛇尾。
我的猜测,肯定是特效费不够了。
自从大约一两个月前在电影院看见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上写着“继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之后最新大作,英国版后天即将上映”以后,我激动的心就一直平静不下来。
直到今天电影终于上映了,于是我兴冲冲地跑去电影院特意买了相对来说安静一点的10点场的票,坐在座位上那个激动的心啊还是那么激动。
到了开场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后,电影结束了。
在看电影的时候特别平静的我又开始激动了。
还好没买贵宾厅的票啊,还好我是学生票特别便宜啊,还好我是一个人去看的旁边不会有人被我掐死啊……还有还好那个把后天扯来帮这个电影造势的谁谁谁没公布自己姓名,不然这所有在电影院看过这电影的人都得奔着你去掐死你啊。
这之前我还从来没在豆瓣上写过影评,一是写不出什么东西,二是很多电影都没给我太多什么激情去写。
但是我看完了FLOOD的这种激动的心情啊,现在真让我充满了激情。
说实话整个电影我都记不得多少了,从电影院出来基本上就忘得差不多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部电影里面最重要的那个浪,不是说铺天盖地么?到底铺到哪里去了,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一排的脏水往前挤。
这把伦敦几百万人都要淹了的水花你总得给点真实感吧。
还有就是后面一点点,那3个主角好不容易从底下爬到防水坝上边来以至于不会在下面被水淹死的时候,抬头看见那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大浪的时候,男主角一脸凝重地开口了:“我们站在这里会死的,必须跳下去。
”然后就坚定的拉着他爹和他以前老婆的手数了一二三,然后跳了下去。
他刚跳下了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防水坝的老大——他前老婆(女主角)望了一眼下面,于是乎也一口气跳进了那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然后他们两个就是不知道是拜佛拜出了效果还是怎么样,跳下去就没被淹死,大海啸再刮过来也没被淹死,一直被冲到了很远的地方...但是,所谓姜还是老的辣,男主角他爹就坚决的没有跳,他留在了防水坝上边。
在那之后没多久,总控制中心的议员女士就通过防水坝上的某个摄像头看到了他,再没过多久,议员女士派来的直升飞机就把男主角他爸很安全很舒适的接回了控制中心。
此时,男女主角还正在底下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里边挣扎翻滚着...女主角啊,防水坝的老大啊,我知道你一定很悔恨很想知道是哪个王八蛋部下在防水坝上装了那么多个摄像机却全都没告诉你...期间我印象尤深的就是男主角他爹在男主角说要跳下去对他说的那句:“You must be crazy”。
我当时心里也在想这男的不是神经就是脑子有问题,大海啸他说要跳下去然后就可以被浪滚到对岸去然后才可以活下来。
他们两个跳下去的时候竟然还没被摔死,我琢磨肯定是上辈子做过什么好事了。
要不然就一定是那个海啸其实是水花不是海啸,只是人们都被多拉A梦的缩小灯缩小了于是乎水花就看起来无比的大,但是他们跳下去的时候又被恢复成原来大小了。
还有一个就是电影末尾的那个让两个浪冲击在一起然后除去海啸的动力从而挽救伦敦的计划的情节,说实话我当时急着想去洗手间心里还是比较激动比较急切的,但是还是完全没看出来当时的惊心动魄,到最后这个据说只有百万分之一的成功率的计划成功了以后,我都还是没看出来有什么惊心动魄和惊险,我甚至都没看出到底发生什么了,感觉怎么那个一滚一滚的铺天盖地的很恐怖很恐怖的海啸越来越快的扑过来然后突然就变没了,当时就是完全没看出个所以然来,于是我望了望坐在我旁边的同胞们,感觉他们那脸上的表情比我还没看出所以然来,于是我就更不知道什么所以然了。
不过没关系,因为我还没困惑多久,这电影就没了。
悄悄地悄悄地就没有了。
很平静地很平静地,但我的心又开始激动了。
激动的内容如第二段。
其实说白了这电影就是一点也不好看而且还很无厘头。
什么特技什么灾难片的效果都没有出来。
唯一能让人感动和伤感一下的就是那个教授和里边的死伤无数的那些人们。
实在搞不明白那么多好电影中国偏不引进,这些电影就一堆一堆的放。
这下依照这电影的嘘头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个人被骗了。
好吧,最后一句。
如果你觉得无聊的很又钱多的很想着反正都这么无聊了再无聊一点也无所谓的话你就去看这部电影吧。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今天和朋友迅速的看完此部电影。
由于又是译制版的,另外情节散乱导致我几欲睡着。
唯一让我还有所记忆的情节就是老头溺死的那组镜头。
不禁让人心里一酸。
男主角和女主角我都不认识,感觉演技也不咋的,没什么感染力吧。
嗯,灾难片还是要看好莱坞的。
今年的灾难特别多,而灾难片也不少。
一直觉得灾难片这种类型应该多多益善,而且应该有各种类型的灾难形式,海啸,台风,沉船,坠机,火灾……毕竟这是最简单的向大众普及:"碰到xx事应该怎么办?
"的科普教学机会。
《水啸雾都》这部片子拍得不是一般地一般,看看开头就知道的结尾、预料之中的煽情桥段、几位主人公的“梦游”表演都让人不敢恭维,唯一还算可以的,算是片子的特效制作了,毕竟伦敦SOHO区的各大特效公司也算世界排名前几位,这算是保留了一点颜面。
灾难片的主线索拍了几十年,不外乎就是“脱离困境”、“舍已为人”、“在恶劣自然条件下人的美德”等等,但如果用心,其实也能有所突破。
问题是《水啸雾都》的情节几乎全都是照抄,莫名其妙地,大洪水就来了(模仿《明日之后》),出现两个小人物,那么通常都得死掉一个(模仿《潜龙轰天》等),最后总会碰到个非得死个人才能搞得定的棘手问题,如果有个老人,那么99% 是这位老人英勇就义(模仿《活火溶城》),如果老人和主角们再有点儿血缘关系,那么10000%是这位老人来自我牺牲(模仿《绝世天劫》)。
再加上各位主角的“恶劣”表演——说实话,我觉得这些人的表演甚至还不如电子游戏桥段的真人动画来得有力量。
想通了,刚刚想通了,如果把这部电影当做剧情片来看,那么当然只能是失望,但如果把它当成科教片,略带着点剧情的话,那也行。
但问题是,如果真正洪水来了,我们模仿主角们的行动的话,那绝对是第一批列出死亡名单的人。
嗯,算了,这片再评也评不出什么花样,就此打住吧。
希望永远也别碰上洪水,但如果真碰到的话,还是攒点吃的爬到楼顶点堆火等人来吧。
会看这片子,是因为国庆中影搞特价专场,10元一场.12点睡7点起床的我,为了鸡毛蒜皮和爸爸大吵了一架,就赶去影院了,买了向往的<李米的猜想>,然后就盘算着,再看一个,不想回家,结果,木乃伊3被片商撤了,没的选,只有这个了.好吧,就这个,一场完了正好接班,中间还有半小时去楼下SHOPPING.乌龙的是,她居然给了我两张票,一张<李米>10点,一张<水啸>10:10分,而且我还迟钝的到进了<李米>的场才发现,又冲出去改,我说"我一人能同时看两个10点的场吗?"后来正好改了位置,选个正中的,她们还嫌我麻烦,谁让你们先错啊,还有,居然到现在还是手写票,还要找人签名,落后啊!!!看<水啸>的时候,因为是12:15,饿了,而旁边更郁闷的是,在啃葱油饼,天啊,多有味啊,而且我饿,555.....灾难片,我印象中好像就看过<海神号>,而且印象不错,这个,就没什么啦,让我记住的就是场面,洪水原来可以这样,还有就是最后教授为了儿子牺牲自己的那刻.虽然总觉得老外对孩子不会象中国父母这样宠爱,但,在危难面前,天性使然,爱是无国界无种族差异的,她们一样会挺身而出的.片子真不怎样,除了特价好.还有,放的是中文的,所以剥夺了我学习外语的可能,多少有些别扭呀,虽然我不见得能学到多少呀,嘿嘿还有,就是看完了,真累真饿,连看两场,怎么觉得比看一天电视还累?
《水啸雾都》是我看过的不多的几部灾难片中的一部,而即使在有限的几部之中,它也绝对算不上好的。
我想,一部灾难片,要么是向人们敲响地球环境恶化的警钟,比如《后天》,要么是展现人们在灾难面前显露出的人性,比如《泰坦尼克号》,但是这部片子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建树。
滔天的洪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压根儿没提环境恶劣方面的事儿。
人性方面,可以看出创作人员作了这方面的努力,但是结果乏善可陈。
主人公父子本来关系僵化,经过这一场灾难冰释前嫌,这本是一条比较温情、可以大做文章的主线,但是感觉影片在这一点上使的力度不够,也太急于让父子俩重归于好,结果根本没法打动观众。
大洪水让成千上万的人受灾,面对灾难,一定会有很多能引起人共鸣的细节,然而影片只是给了几个水面上的浮尸、抱着娃娃的小女孩等浮光掠影的镜头,实在太不够了。
那几面贴满了寻亲照片和便签的信息墙是个很好的煽情点,可创作者没有善加利用。
指挥官也有朋友被困在灾区,她焦急地打了个电话,却没有人接,这似乎展现了她软弱、无助的一面,可是就像那个关于太监的笑话一样——下面没有了。
像“下面没有了”这样的情节上的问题比比皆是。
举几个例子:影片用了不小的篇幅描写了那两个地铁工人,到影片中间,他们俩和主人公夫妇的那条线索重合,并且提出了救人民于洪水之中的办法,我以为他们会合力抗洪救灾,结果没一会儿胖子就被冲走了,瘦子也精神崩溃,主人公夫妇将瘦子和其他逃难路上遇到的灾民安抚一番之后就走了——之前那么多关于那两个地铁工人的描写是做什么用的?
胖子提出的办法后面倒是有了呼应,但是实在没必要在这里预告一下。
还有,女指挥官看了关于洪水中的人民没有放弃希望的报道后,很受鼓舞,决定到现场去,首相略作考虑之后同意了,结果接下来也没下文了,大家还是宅在指挥部里。
再有,上一个镜头里,指挥官还在为不能营救主人公夫妇而垂头丧气,下一个镜头里,那对夫妇已经坐在军队的船上了;上一个镜头里还是父子重逢呢,下一个镜头里他们已经奋战在抗洪第一线了,再下一个镜头又是父子依依惜别……不多举了,我的思维已经不够用了。
最让我困惑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
那个指挥若定的女指挥官是什么身份,以至首相都得听她的?
英国驻澳大利亚的领事竟然能阻止首相作出决定?
灾难中,政府的指挥部门竟然要从媒体上了解灾难现场的状况……blabla,总之实在是无言了。
具有这么多问题的电影还能打两颗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片名翻译得很好。
英文原名就是干巴巴的flood,客观得几近无聊,而“水啸雾都”则不同,地点、内容、程度一应俱全,仅仅四个字,让我们对影片的内容已有大致的了解,不得不叹服。
当然,这其实跟影片本身无关。
在万达看到一半的时候,忍不住上豆瓣看影评。
结果很欣慰地发现有那么多人和我看法一样。
烂片,几乎没有亮点。
苦了我,拼命调动情绪来迎合那死了“二十万”人的“特大水灾”的灾难气氛;苦了我爸妈,一边打瞌睡一边欣赏这所谓的大片。
以前看后天,看大白鲨,感觉还行,但不知它们为何评价奇高今天我终于理解了灾难片很难拍的。
虽然靠着集体共赴死亡的悲壮可以博些眼泪;但观众早在几年前的灾难大片檗体轰炸下炼就了一颗钢筋铁骨般的心脏。
此片将戏剧冲突都放在防洪闸上可惜,防洪闸毕竟是死物,出不了彩。
在大型灾难片的突破上,我觉得world of wars值得借鉴。
毕竟,灾难片要出彩,依靠群众才是硬道理,光靠美女帅哥也救不了票房。
不管他们是偶像派,还是演技派
我的天啦,好久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烂的片子了这叫什么啊,一群人在那瞎着急,后半截我是跟黑猪两人聊天聊完的,真是受不了了幸亏咱们明智,买了一堆的零食在里面啃,要不然,哎,只可能是睡过去了情节散漫,制作粗糙,演员演技也硕,这些人到底在干吗啊……
看《水啸雾都》是因为喜欢《后天》,那种灾难来袭的危机感和花大把银子做出的真实感让心可以狂跳两个小时。
瞅着宣传画还顺眼,宣传词比较劲爆,就进去看了。
结局是――整个晚上都在后悔我花的那500积分,就这么白糟蹋了!
作为一部烂片,《水啸雾都》从开场两分钟的时候就开始显示其狰狞一面:洪水滔天,一个小房子“轰”的一下,倒了。
然后两个老大妈在聊天,水就从房子的门缝里进来了,然后门“轰”的一下,破了,老大妈A不见了,老大妈B就在观众的注视下貌似被淹死了。
没有对比、没有节奏、没有逻辑……这是我看过的最糟糕的影片开头,偏偏偏这种糟糕的状况居然一直持续到了结尾。
开场10分钟,还是没法辨认出,谁是主角。
因为人物太多了,而且每个人都是出来晃一下,就没了下文。
有个老头向那些科学家要资料,看起来像是民间科技爱好者,真理一向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电影惯例),貌似是主角出现了。
然后,镜头继续晃到一个不相干的人身上。
一个中年花姑娘打电话,叫老头来参加他“孙女”的洗礼,还谈到了不知道是谁的某某,老头怀疑那个某某不会来。
(按照这些词推断,这中年花姑娘是老头的儿媳妇,那个某某估计是她老公。
)然后花姑娘就碰到了一中年帅哥,他就是某某,某某对老头极度不满,原因是自己母亲去世时老头不在……直到洗礼的时候,老头赶来,还说自己是“外公”(明白了,原来不是“孙女”是“外孙女”,翻译台词的人是吃白饭的!
)。
在此期间,洪水就像广告一样,插播了几次。
洗礼完毕,各走各路。
中年帅哥被派到一座大坝去,在那里他碰到一美女。
美女打扮得非常时尚且正式,我之前一度以为她是电视台主持人,没想到,是大坝负责人。
这美女还跟中年帅哥曾经有过一腿,貌似由于老头一直坚持自己的理论而分手。
(这都什么跟什么嘛!
)此间,洪水继续插播。
然后老头也来了,美女还帮他联系上了国家最高领导人。
领导人本来一直相信那些著名科学家,对公众说没啥问题,不肯发布预警,突然就相信了老头的话(原来老头也是体制内的主流科学家,只是属于另一个机构)。
帅哥突然也对老头的话相信得死心塌地,两人确定洪水会涨得高过大坝,于是叫美女走,美女叫她手下走,手下却不肯走,于是美女也不肯走,于是老头跟帅哥也不肯走,于是洪水来了的时候他们就上演了一出大逃亡。
最搞笑的是,帅哥说唯一的求生办法是跳进洪水里(那时大坝上的屋子还比洪水高好多哦),然后就拉着美女跳,把老爹一个人留在那里。
然后老头就被政府派直升飞机救走了。
帅哥和美女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在洪水中游啊游,游进了伦敦的地下设施,跟两个倒霉的地铁检修工以及若干乘客一起逃啊逃,终于逃到了地面上的一座没有被淹没的房子顶楼。
(这一段的洪水还算能看)然后……令人诧异的是,老头要求政府派飞机把他们也接走了。
帅哥就开始拜托还活着的那个地铁检修工照顾其他人,音乐就响起来煽情,那人就点点头,大家就挥挥手,把帅哥和美女送走了。
老头设计了个方案,要打开大坝让洪水倒流,同时让涌进来的海水跟洪峰对撞,消减去势。
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不太相信他,他就说方案由他儿子、儿媳以及他自己去实施,领导人就信了(咋不想想,万一这老头反人类反社会,要用3条命去换几百万条命哩?
)其他科学家这时候就像霜降后的蚱蜢似的,啥也说不出,咋说咋错,后来为首的那个还自杀了。
美女研究了大坝地图,说要去一个密封的房间开一道门,去那里是“跟死神的约会”。
几个人就开始争谁去,帅哥美女开始长达5分钟的儿女情长的时候,老头就自己去了。
这时军队提出来把大坝给炸了,国家最高领导人就同意了(咋不早点想到呢?
)争分夺秒啊争分夺秒,最终还是没炸就泄洪成功了。
那密封的房间也打开了,老头的尸体也抬出来了,就是老头背上的氧气罐叫人想不通,为啥这么点时间都撑不过去,背个大点的不就不会死了吗?
然后音乐又响起来,又开始煽情……然后,片子就完了。
感觉,前面一半抄的是《后天》,后面一半抄的是《海神号》,而且抄得还很烂。
啥都想说,又啥都没说清楚;想微微讽刺下政府,却又硬生生地把话吞回去了;特技不是不好,只是普通,而且安得不是地方。
最让人郁闷的是,可能是钱不够了吧,那洪峰对撞的特效,导演居然没拍。
政府视角 美国人拍片还是大气
真实而且残忍,一向如此
凑合,苏格兰场的头头是gossipgirl摩纳哥王后 ~
拜托,你也敢叫灾难片???你改叫伦理片得了。
太长~~没意思~~
哈迪叔,你跟搞基是分不开了……鞋老师的老婆,严肃起来还挺不习惯,不过是个好演员,演什么像什么;片子好长,包袱抖得有些审美疲劳了
10
英国的特技和好莱坞差了一大劫.期待的两洪相抗的场面也没做出来
本片和&lt;后天&gt;一样好看,音乐 画面 演员都很好看,音乐很符合故事,值得一看
没有创意 无聊
烂片~
没有耐心!
我就说我看过这个来着。
男主角为最大败笔
我在电影院看的 我记得当时觉得还不错呀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
很久沒看災難片了。激動死我了。還沒看。貌似這片子罵聲比較厲害。不過對于災難迷來說。都是很好的題材。英國人拿自己開刷的電影。
剧情有些复杂,但是特效很棒,而且最后很感人。
和eraser不谋而合…灾难面前都是两难…看到汤哈还是眼前一亮哈哈!
电影院真冷,想上厕所
教授的死蛮感动的。其它的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