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发图必须写长评,剧情我就不赘述了,主题多元且催泪也是韩剧日常的走向。
这部剧的亮点在于细节,情感的铺垫和爆发。
歇斯底里的场景不少见,但是这部剧是真能让我揪心的,这就是好的演技和好的剧本吧!。。。。。。。。。。。。。。。。。。。。。。。。。。。。。。。。。。。。。。。。。。。。。。。。。。。。。。。。。。。
“人生中的不幸,会在某天突然降临,伴着可怕的寂静,让人猝不及防。
”太善律师事务所的首席律师朴泰硕的人生从某刻起就像被下了诅咒一般。
在录法制节目时接到了医生朋友的电话,被查出阿尔茨海默症初期。
帮客户解决医疗事故最终举报人坠楼自杀留下了空白纸和朴泰硕名字的遗书。
这个被称为三律师的朴泰硕:1.正确掌握原告想要什么的洞察力;2.分时机和场合能利用地位和权利的判断力;3.能顺应组织的柔顺性;当然有被人不耻调侃双关的称谓。
人生的不幸悄无声息地开启伴随着阿尔兹海默症状的逐渐显现,家庭的矛盾事业的危机冲击,而深藏心底的往事却在复苏。
15年前被车撞死的儿子东宇,15年前中途放弃为其辩护的委托人反复交替出现在梦中。
当反复问着上天为何把劫难降临在自己身上,当被周边人不理解的千夫所指时,15年后找回本我,追随本心。
15年前肇事逃逸的凶手原来就在身边,15年来当做恩人的原来竟是仇人,当真相被揭开,以为结痂的伤口以另一种方式溃烂,又因宽恕与赎罪以新的方式真正愈合。
其实本剧总体基调还是非常温情的,虽然夹杂着悬疑犯罪等元素,却依旧让人身处温泉中,畅享着独有的暖意。
因为工作原因疏于关心家人,在老师因为儿子暴力打伤同学开家长会议时,发言如下:安东奎,李尚贤,我真的要谢谢你们。
这段时间你们对正雨使用的暴力以及你们卑劣的谎言,让正雨觉得这世上是没有朋友的,教会了他按照遭受的进行还击;还有让他明白当朋友陷入窘境的时候,要坐视不理,装作不知情。
如果不那样做,会代替朋友成为暴行的祭品;也要向老师表示感谢,虽然向老师请求了帮助,但您却把加害一方的学生叫进来,让正雨陷入危险,开启了拉锯战,让他深刻体会到无论何时绝对不可以相信老师,感谢你;对于一个冤死的人,让对方好好思考为什么被杀害,这像话吗?
把这种胡说八道的语录挂在咨询师前面,还不知羞耻,连续三年被宣传为模范学校,居然还引以为豪,这就是学校的立场吗?
这就是这所学校的本质!
所谓教育工作者的所作所为,因此,不相信大人是理所应当的。
在这所学校学习后,成长为大人的孩子们,他们创造的世界,光是想象都觉得可怕。
你刚刚说谁无可救药?
是不光沉默还逃避,最后把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的学校吗?
不然是把欺负朋友作为兴趣的残忍加害者,亦或是因为害怕暴力所以站在加害者一方的孩子,又或者是以暴制暴的正雨呢?
最无可救药的,就是我。
作为一名律师,日常工作就是倾听委托人的事。
但我却没牵住我儿子伸出的手,没倾听我儿子的痛苦。
对于无奈之下,以暴制暴的儿子,我作为父亲,感到羞愧,很抱歉。
孩子们不可以被说成无可救药,比起傲慢又真正无可救药的我,还有你,他们要纯粹的多,所以才有机会,有勇气说出真相,这才是孩子们。
这是不输演讲稿的剧本,是被尊重的编剧妙笔下开出的花朵。
影视剧中的现实意义,在赐予了苦难又给予了新的力量,让围观的群众都身临其境,自我反省和开始塑造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得病开始觉悟的男主人公朴泰硕,还是温柔似水的妻子,懂事的儿子,善良正义的法官前妻,作风正派的检察官,外冷内热的秘书,都构绘了理想国的蓝图。
善花知道朴律师得病后在卫生间里痛哭,才知道之前冷面的秘书有颗忠诚炽热的心。
因为一句“我不相信法律,我相信正义”而被淘汰面试,也因此被朴律师录用。
原来知遇之恩一直深藏在善花小姐的心里。
帮助明秀的儿子遭受了校园暴力,家长会议要离开时,明秀讲出了实情,向正雨一家道歉,我们的徐女士如是安慰。
因为丈夫一句是不是遭了天谴泪如雨下。
不要和我说满屏玻尿酸和硅胶,如果有这满眼珍珠的璀璨,令人动容的深情,请给我来一打
知道了原来15年前肇事逃逸的是之前一直认为善良的晚辈,追查了15年的案子,得到了真正的释怀15年后重新为15年前中途放弃辩护的委托人做无罪辩护。
罪恶在现实世界,美好在理想国度。
但即使身处沟渠之中,也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如果主角真的就是零漏洞的人设,那就不是TVN剧的了吧。
头几集就爆出个大炸弹,朴泰硕已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症,即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
不过光是这突如其来的病症就够令人哑然,紧接着像是腐坏的水果一样,一件一件坏事或者原先的苦痛慢慢袭来。
比如,朴律师与前妻的儿子东宇死于一场车祸,肇事司机逃亡至今未找到、亲生父亲被莫名卷入一场杀人案、与现任妻子所生的儿子接连二三的表现异常在校犯事、以及,其实在这所有糟心事背后,是一场巨大阴谋,自己忠心卖命的上司其实当初挖自己入司,是早有预谋的一个充满心机,犯罪感和操控性的行动。
今天周末,实在无聊就远了几个评分高的但或许是压抑的剧看,选到了这部剧,结果哭了一下午。
本身就是容易受感动的性格,特别是对于亲情更是容易受触动。
曾经听说过人为什么会怕死是因为怕被遗忘,遗忘别人和被别人遗忘都是很痛苦的事,这个病老年人容易得,所以我时常在想万一不幸我认识的人得了这个病该怎么办,不敢想也不愿想。
男主人公再自己儿子受欺负时据理力争,相信儿子为儿子申诉时,很感动,很激动。
还有大约是最后一集男主被记者包围犯病无法突出时,平时犯浑不待见的父亲牵着他的手带他突出重围时,真的让我看到了父亲的力量。
当你快遗忘一切时当你快被遗忘时,当你深深无助时,你会怎么办,不要害怕,你的爱人,你的父母,你的子女,你的朋友回和你一起突出重围的。
愿我们都好
相对于其他律师、检察官、警察相关题材的电视剧,《记忆》剧情没有那么紧凑、紧张感,因为主人公患的是阿尔茨海默病症,导演把更多镜头放到了亲情上,夫妻情、父子情、母子情、朋友情等,使整个故事更加温情,应该当成一部阿尔茨海默病人的温情剧来看,而不应该当成律师剧来看,不然大家会失望,觉得没有《信号》那么扣人心弦。
作为温情剧来看的话,律师部分又为其加分不少。
让人感动的是,围在主人公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在身边支持他,有些帮助还润物细无声,最喜欢润物细无声、站在对方角度的帮助。
会在想,如果身边的家人或朋友换了阿尔茨海默病症,自己会做到什么样?
如果自己患了阿尔茨海默病症,自己会选择怎么样?
还有,李圣旻里面常说,不要再让自己后悔。
的确如此,虽然可以犯错,可以逃避,可以改正,甚至 有机会可以重来,但还是要鼓起勇气,做不要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未生》过后,感觉这部剧是为李圣旻量身定做的一部剧,大叔的表演真是精彩至极。
《未生》里面,大叔可能发挥的无奈,《记忆》里面大叔全面发挥,有冷漠、愤怒、无奈、善良、可爱、茫然等,相比之下,大叔参与的几部电影好像一般,期待大叔的新作。
前两集看的时候觉得有些拖沓,好几个人物都开始出场做铺垫,第四集渐入佳境,一个案件主线变的明朗。
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律师,反省自己记忆中逃避的过往和悔恨,重新开始救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承受失忆的痛苦,男主演技张力爆表,在迷路时的大声哭喊和无助,失忆拍摄用的是慢镜头,整个让观看者很强的代入感,放佛一起走进了一个无尽的深渊,看不到尽头的大海,确只能在努力回忆中挣扎。
整个韩剧还有最赞的是对亲人和朋友陪伴的描述,没有主人公狗血的强颜欢笑和默默承受,男主的病是渐渐的被身边的人知道的,先是最懂他的朋友,再是他的妻子,他的助理,他的儿子女儿父母,甚至还有前妻,最后是他在直播是大声的说出并且希望自己能否挽救自己犯过的错误。
所有他的亲人和朋友简直就是大写的善良和天使,很多细节描写,而且都是特别真实典型的角色,逐渐懂事的儿子、温柔的妻子、悲情的母亲、可靠的朋友,不管你在哪里迷路,身边总是有亲人和朋友,他们都是背负你悲伤同行的人。
所以前面说,观看者代入感很强的感受到了一个阿尔茨海默症的病人痛苦,同时又感受着身边善良的人们的爱,一个剧看的我稀里哗啦的!!!
《记忆》的开头让我想起《家门的荣光》:同样是充满戏剧的冲击力,同样是先破后立探讨人生与亲情(第一集反正就是用来彻底地破,后面再把“立”的过程娓娓道来),同样是以一个剖面精准迅速地展现剧中的各色人物,甚至连演员都有重合之处(对,我说的就是全卢民演员);但是16集和54集的差别足以让两个第一集有所不同。
作为一部迷你剧的开头,《记忆》的第一集不仅要交待必要的背景、人物和情节,还要足够紧凑,为后续展开留下充分的空间,定准全剧的节奏。
用了一集的长度,《记忆》讲了一个两天里发生的故事,然而男主角朴泰硕律师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事实是在离这一集结束不到五分钟时才公布,难道这病情不是故事发展的直接动力吗,为什么来得如此之晚又如此仓促?
这个诊断的确姗姗来迟,但对病情的暗示却早已多次出现:忘在家里又记错位置的钱包,醉酒后分辨不清的两个家,以及不止一回忘在办公室的手机。
与呈现阿尔兹海默症的症状相比,电视剧更重视刻画朴律师精神上的震颤——除了常人都会有的反应之外,他还有更复杂深沉的情绪,因为不久前与金博士的交锋——在如此的剧情安排中,戏剧张力充分释放,人心微妙隐秘之处得以清晰显现。
第一集虽然把大部分篇幅用来叙述朴律师与金博士的交锋,但并不偏离全剧的主题;相反,它很像中国古代戏曲、小说开篇的“楔子”,用相对较短的故事引出关键内容,预先点出作品的思想或主题。
“人生中的不幸,会在某天突然降临,伴着可怕的寂静,让人猝不及防。
”这句话在本集出现三次,每一次的意味都不尽相同。
第一次作为旁白出现在开头,由朴律师说出,而且前面还有一句:“正如他所说”。
这里的“他”是谁?
正是韩国医院的医学权威金博士,朴泰硕要在医疗案件里迅速解决的大麻烦(内部举报者)。
在不肯手下留情的对手面前,知道自己败局已定的金博士带着屈辱、愤怒、不甘和绝望说出了这句话,话语虽然在剧中是第二次出现,从故事的时间轴上看却是最早。
这句话第三次出现时,观众们听到的仍然是金博士的声音,显然此处是写实的叙述,用画面和声音说明“朴律师头脑中想起了金博士的话”。
有意思的是朴泰硕的反应:扬起嘴角轻蔑一笑,然后坚定地说“不会是我,绝对不是”,可是一转身还是难以掩饰脸上的惊慌和恐惧。
与之比较,剧集开头的“正如他所说”等话语在故事时间轴上反而是最靠后的,其中有一种回顾的意味。
平静镇定的语调似乎传达了这样的讯息:男主角说话时已经接受了现实,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说到声音,其实就涉及到对朴泰硕这个角色的理解。
他的声音很有辨识度:不算圆润但短促有力,声调有点尖利,像是刻意提高的结果。
这种略显浮夸的声音和行车时不计后果全力超车(同时还不忘一心二用)的作风,都直观地展现了他的性格:精力充沛,富有野心,希望出人头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择手段。
就这些特点来说,金博士可以说是韩国医院里的朴泰硕——连未来的医院院长都对他心存忌惮——除了出众的专业才能,还有打击竞争对手毫不留情的强硬作风(以至于给他带来“鬣狗”的绰号),而且在医院里追随者众多,看他与未来院长碰面时身后的人数就一目了然。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强人也有走投无路的一天,纵使再有才华,再有野心,取得再多的名利,个人的渺小也无法由他(她)的主观努力而抹去,这是人生的悲哀,却也是抚平浮躁的清凉。
朴律师患上和金博士一样的病症,看起来像是因果报应,实际上则大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意味:一直所向披靡的强人金博士遭受不可挽回的失败,在交涉中赢了他的朴律师,看似力挽狂澜却很快面临人生最大的危机,而他还不自知(就像酒馆扭打被人拍下一样)。
强人往往沉溺于自己一连串胜利建构起的华丽幻象,却与人生的要义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医疗案件这个“楔子”足够引发观众对人生价值与追求的思考,朴泰硕的故事也是一样。
当然,编剧为朴泰硕的个性做了更细致的解释:还记得朴律师的医生好友吗?
他在喝酒时的责问透露出朴泰硕出身寒微,没有背景。
在与新进律师郑辰的对话里,律师事务所的同事说“就他那学历能当上骨干”,虽然有点轻蔑和不甘心,但足以反映出朴泰硕在学历上也不占优势。
没有一手好牌的男主人公是在真切的压力下奋斗成为社会精英的,先天的劣势既让他自卑也激励他向上攀爬,但原有阶级的残留尚存,这也就是他略显浮夸与“粗鄙”的风格来源所在。
郑辰虽然也家境平常,但他是个追求高尚的法学院高材生,在知识资本和道德资本上都胜朴律师一筹,所以他瞧不起后者在办公室里的自high,而朴泰硕面对准备辞职的郑辰时也是紧张而不自信的——不信请看他的手部特写。
“阶级”将成为男主角重新整理人生时的重要关键词,不信?
且看下回分解。
这部剧似乎很喜欢通过手部特写表现人物内心,不仅是朴律师这样的主要人物,申会长准女婿也不放过。
剧中其他的细节处理同样可圈可点。
场景前后呼应的例子不少,有一个值得一提:得到申会长给的酬劳后,朴泰硕志得意满地开着车,打开音乐大声跟唱(插播一个疑问:车牌号码好像换了,所以这是申会长给的新车?
可看起来和原来那辆没什么区别啊。
懂车的朋友请来拍砖),镜头视角转换,朴泰硕的车一马当先,保持着笔直的行车轨迹,而旁边开始有车快速赶上乃至超越了它。
这里似乎是一个隐喻:朴泰硕实现了人生目标(某种程度上说达到了人生巅峰),因此准备享受自己努力的回报,也不需要再为追赶别人而劳碌奔忙,但这惬意的时刻不会持续太久,原先被甩在身后的人和事会带来新的压力。
大部分故事都在第一集埋好伏笔,看预告金博士的死并不意味着这场医疗案件的余波完全平息,后面还会牵出多少暗线?
申永镇不是一个简单角色,年轻的外表包藏的是一颗冷酷老练的心。
看官方放出的人物关系图,事务所里给郑辰“上课”的人居然属于申会长的阵营,这种小人物一般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卑劣作用,在本剧中将走向何方令人好奇。
故事线索和人物太多,这一集剧评里铺得太开就显得冗长了,不如以后视情况分别讨论。
有两个地方还没搞清楚,请各位指教:1.朴泰硕在前妻家门口说的“金庾信”是什么典故?
2.护士发现金博士自杀时的背景音乐是什么?
虽然基调有点沉重,《记忆》不失为一部耐咀嚼的好剧,至少从第一集看是这样。
人生的不幸,会在某天突然降临,而且还是悄无声息的,根本不会给你准备的时间,人在没有亲身经历之前,是无法理解到的。
<图片1>如果你对阿尔茨海默症题材的影片认识,还停留在《脑海中的橡皮擦》这种韩式虐心煽情上,那么是时候看一下这部韩剧了:tvn3月上档的金土剧《记忆》(在韩国和日本,星期几是承袭了古代中国的叫法:用"月火水木金土日"分别代表周一至周日,因此金土剧就是周五周六播出的剧集)。
《记忆》讲述的是,出身寒门的男主朴泰硕,凭借敏捷的头脑,善于利用各种权利与地位,成为一名胜率最高的律师之一。
然面,就在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被被诊断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第一集朴泰硕为了帮医院摆平医疗事故,不惜以金博士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事相威胁。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朴律师已经说服了金博士,搞定了这场官司时,金博士自杀了,同时朴泰硕被诊断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图片2>刚好前段时间看了知乎出品的《职人介绍所》,这是一个介绍各个职业的谈话节目,其中一集讲的是律师,其中有一段说到"程序正义高于个体正义",律师的义务是依据法律最大化委托人的利益,而不是去判断事实的真相。
从这个角度看,补泰硕是名副其实的优秀的律师。
<图片3>虽然《记忆》讲述的是逐渐失去记忆的人如何守护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亲情的故事,但编剧在煽情这件事上非常克制与冷静。
正是这份克制,让你更能感同身受。
看完后觉得阿尔茨海默症不过是个引子,这部剧真正讲述的是包括你我在内的大多数人的人生。
它更深层次的让你看到的是人群中大部分中年人的现实:职场上左右周旋、每天被安排得满满的生活、让人操心的子女、让人迁挂的父母。
对于在社会中摸爬滚打了一二十年的中年人来说,我们都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我们渐渐忘记的是初心。
因此,朴泰硕在得知病情后,不禁仰天长叹:我到底做什么做的那么错了呢?
要说如何评价这部剧呢?
我觉得是:无颜值、超写实这部剧的男主是《未生》中的吴科长李成民,整部的风格与《未生》也非常像:没有女主,模糊的love line , 近乎压抑的生活写实。
这是每一个被生活所困的中年人的故事。
如果说《未生》是年轻人寻找道路融入职场,那《记忆》就是中年的"未生"突出重围走出来。
另外,从《记忆》已播出的6集来看,它还埋了很多条伏笔,如朴泰硕的儿子因交通事故丧生而且未抓到凶手,反派大boss背后的密秘等等,就等着后面慢慢剥茧抽丝吧!
欢迎走进贫穷贫乳贫嘴的高高小希的世界公众号 gaogaoxiaoxi
韩剧确实开始进行转型,偶像爱情剧固然拍出新高度,比如《奶酪陷阱》《太阳的后裔》等,但非典型韩剧也佳作辈出。
比如说《未生》,《信号》,请回答三部曲等等。
而此剧也是如此。
此剧主角几乎没有年轻偶像,主角李成民、金智秀、朴真熙都是中年老演员,特别是李成民长期是配角主力,但也正因为此,炼就了相当的演技,在《未生》中有杰出表现,而此剧则担纲主演,又是出色演绎出朴泰锡这一性格复杂的角色。
阿尔茨海默病在韩剧中算是常态化了。
标题中的记忆一语多关,即有着失去记忆的意思,也有着不忘过去记忆,还有想忘记某些记忆以及憧憬未来记忆等多重隐意。
朴泰锡在得知自己生病后,不管是工作家庭都面临着相当的挑战。
儿子东宇的案子、与前妻的关系、与妻子和孩子的关系等等。
种种问题一起爆发,真是“屋漏偏逢连夜寸”,而生病却又成为了重要的转机窗口,按剧中所说,得病对他来说反而是幸事。
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生,开始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其实内容虽然精彩,但相对于李成民的演技,以及和金智秀、朴真熙的对手戏还是逊色不少。
演技派作品。
就剧情和节奏来看,性急的人不看第五集似乎也未尝不可,故事框架已经基本构建完毕,主要矛盾也都一一交待,如果说前几集总让人觉得新线索应接不暇,这一集则给人四平八稳的印象——也就是,大多数情节,只会让你说一句“是该这样”。
尽管如此,第五集还是为后续剧情做了一定的铺垫。
在《记忆》的世界中有着清晰的分层,男主角,他的医生朋友,以及几位检察官属于中层的精英,李代表及其家族处于上层(申会长的家族占据的是顶层中的顶层),朱相毕记者则挣扎在底层。
这一集里,男主角对我最大的意义居然在欣赏演技;就推动情节发展方面而言,底层的记者先生的惊鸿一瞥最有亮点,明显放慢的叙事节奏倒是成全了对人物的塑造——上层人物们的性格得以不急不慢地反复皴染出来。
所以,虽然有琐碎拖沓的嫌疑,第五集终究没有“跑偏”。
(大笑)姜检查官亲切自然地称呼朱相毕记者为“前辈”,这是一个多小时的剧情里最大的意外。
在前四集里,这个记者给人的印象不算太好:为追踪大财阀二代的家庭丑闻而盯上了为财阀服务的律师,为了套取情报不惜以偷(防吞)拍视频要挟,之后也总是“阴魂不散”地跟随朴泰硕,即便被后者警告,挑衅的态度也不曾有多少收敛。
本来这是一个经典款的无良记者形象,但能被嫉恶如仇的姜检察官信任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是个无情卑劣的家伙呢?
从那一声称呼的熟稔里可以推测,这两人相识已久,而且很可能是以同学、同行或同事一类的身份初次相见,那么朱记者当年可能是从法律界跳到了新闻界。
如果确实如此,那么那时离职的原因是什么?
现在对韩国集团的穷追不舍是否与过去的经历有关?
明明是靠挖掘花边新闻过活,却接下旧案重提的拜托,而且是在还不知道案件与“上层家庭”相关,也不知道受害者是朴泰硕家人的情况下(参见后面男主角打电话责问记者的情节),足见这个小人物的义气。
重义轻利加上死磕韩国集团的迷之执著,朱相毕与朴泰硕之间的关系或许将从对立转变为联手,至于过程如何,就看编剧的一支笔了。
朱相毕的形象产生了“动摇”,一众“上流人物”似乎却是波澜不惊;仔细端详,虽然仍是风平浪静,水面的波纹已更深了。
黄太善会长说李代表容易冲动,拿这对母子在同一事件上的反应一比较方知此言不虚:李代表的“冷静”是在人前装出来的,外人一走就即刻破功(在朴泰硕面前甚至差点演不下去,只是后者毫无疑虑才没发现);黄会长的思虑无声无臭,若不是屏幕上的内容暴露了关切,恐怕观众永远无从得知她彼时的心绪。
有意思的是,跟两代长辈比起来,真正的当事人李胜浩反而没有那么重的精神压力,不过带着就事论事的心思罢了。
另一个家族的情况也差不多,父亲申会长着眼全局,不计较一时妥协,儿子则难掩怒气,必发泄情绪而后快。
虽然两家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但从各人的表现不难看出他们的性格,由此推测他们未来的行为:黄氏母子和申氏父子一定会为维护家族(成员)利益无所不为,但其中的两个儿子将会成为堡垒溃败的第一个缺口,由于性格中的不稳定。
至于李胜浩,我早就认定他是个好孩子。
(充满母性光辉的笑)
没有loveline的tvN电视剧永远不会令人失望。
腾讯仅存的韩剧之一,主题挺好可是前面和后面都很奇怪.........所有人都磨磨叽叽没一句实话,玩狼人杀吗
前面两三集还不错,然后就肥皂了…看了五集已弃剧
观众都是皇帝新装里的弄臣 。
这么有深度的剧居然才看完,还好还好,看完除了点赞,不用多说。在这部良心制作,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反思,也是整个社会题材的缩影,校园暴力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面对权贵如何反抗寻求正义,简直都给了最完美的答案。小到家庭的相处,大到国家的权利,真的太好看了。格局很大,情怀深刻。
正义是种病。男主后来找回自己的那种力量,是当初通过出卖自己所获得的。这才是真相。
韩剧也在走下坡路啊
不管有没有生病,人一直在忘记。
突然想起来这部很久之前看的这部剧,到现在为止评分人数居然不过千人,果然是颜值当道,反而有满分演技的剧倒没太多人关注了,所以就来补个剧评。在此引用五月天的歌词:我不怕死亡,只害怕遗忘。
好婆妈
还行,哭唧唧看完
大叔的演技简直了啊!!!查找演员资料的时候发现了海报上那句话的翻译“消失的越多,慢慢地就会看到更珍贵的东西”。很有道理啊,最容易被忽视的东西往往就是自己已经习以为常拥有的。
之前也有很多剧提到阿尔滋海默,但都是点到为止,这部剧很好的诠释了患者的状态及对周边的影响。因为我的奶奶也是这个病去世的……希望更多人关注阿尔滋海默,关心阿尔滋海默患者,也希望未来医学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难题。。李成民大叔演技爆炸,最后表白李俊昊和南多凛^_^
男主演的真好,无论什么样的场合都冷静的说出有里有据的话,尤其参加孩子处罚会,以为会气急败坏大声嚷嚷,结果理智冷静,不卑不亢,却又句句点中要害,自我反审,非常好,希望我也能是这样的家长,妈妈也很好,温柔善良考虑他人信任孩子,好希望我也是这样的妈妈😂😂😂
果然是颜值当道,这么好的剧竟然才162评
这剧是当年播出时追看的,只是当时收视率不高,剧本十分扎实,人物丰满、剧情好看。收获满满感动和反思,如果剧荒,推荐大家可选这部
我可太喜欢第一集这大回环式结构了,对照组把杀人诛心的主基调直接拉到满,剧情、人物介绍、主题都完美的融合了起来。技术上,剪辑上通过很多手段来展现情绪,不可见的心情是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呀,谁不是活在自己的情绪里呢?机位特别多,13集办公室悲愤到抽搐那场戏为例,差不多15个机位(数镜头那更多),其实粗糙点一个长镜头也能交待,但释放出的能量肯定是天差地别。分镜头设计特别细,导演下了功夫在“如何用平静克制的视角去尽可能地还原场景下的人物情绪”。故事的落脚点还是财阀作茧自缚终伏法,普通人凭借爱与正义战胜一切,编剧用生活化的细节真实(镜头语言也助力不少)去消解了剧情的悬浮巧合化等问题。可惜,律所会长妈妈演员没选对,设定是方外式高人,但呈现偏差太大了,变虚架子的神婆了,这种大boss需要自身有厚度。
这看上去是不是一个典型成功人士模范?
为什么会有人把此剧和“未生”相提并论?
我的父爱情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