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拍的很散文。
因为有了郭在容,雏菊还是延续韩式电影肆无忌惮的美。
阿姆斯特丹的小镇,那里是爱情的天堂。
欧式的尖屋顶,碧蓝如天的运河,消遥自在的脚踏车,风中摇曳的白菊,感动中你已经走进17世纪欧洲的油画。
一段内敛的情感故事,偏偏是一段宿命般的悲剧?
人生一次次重逢,又一次次错过。
“我永远不存在了,他和她的故事还在继续……”既然注定是一个悲剧,你的故事结束了,他怎会有好的结局哪?
如果有一个人和你一样爱着如阳光耀着的女人,你和他一定有着惺惺相惜的思愁,也许心灵深处你们是朋友。
回忆里的爱情,比等待中的爱情,更令人痛苦。
脑海中浮现出很多人的面孔,那个男人的脸,被层层叠叠的覆盖着。
一定要见他一面吧!
——惠瑛。
电影本身有些温,不如我事先预想的有张力,在想象中,这样一个关于“错爱”的故事应该可以有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我期望看到一部刺激的悬疑小说,刘伟强给了我一篇闲散的抒情散文。
画面挺美,但所有的章节像华丽的碎片各自为营,没有一根有力的线索把它们紧紧编织在一起。
全智贤演的女主角挂掉之后居然毫无创意地放了长长一首歌,然后是不断的闪回镜头(我还以为影片到这里就结束了),截头去尾它完全就是个独立成章的MV--闪回不是不可以,但是也花太久的时间了,这不是拖拖拉拉的电视剧,观众在影院里的时间是宝贵的,提供给大家看的画面应该有足够的信息量和新意,如此多的重播镜头有点太应付事了吧。
如果电影要靠没完没了的旁白来叙事,不如干脆把它搞成广播剧算了。
而最要命的是,我去看的时候影院只提供中文配音版的,放映过程中几次出现拷贝划花后的大团划痕还不算,配音演员的音色和幕前演员的形象完全不搭。
如果不看画面,脱离了具体的作品,单独听给男女主角配音的声音,音色都挺美,但是当那把甜嫩过头的女声从全智贤嘴里出来的时候,当它和整个电影的调子放在一起听的时候,那就是一场听觉的灾难。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李政宰和郑雨盛扮演的两个人物身上--一张嘴声音和画面完全两张皮,你无比清楚地意识到这个人物不应该有这样的声音,不应该是这样的说话方式。
偏偏《雏菊》这片子旁白很多,这使我非常痛苦,因为矫柔造作的配音不断激起我心理上强烈的排斥反应和不适感,根本没办法投入地看电影。
长译这次应该还是比较重视这片子的,据说配音导演还专门和片方联系了解影片的情况,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在音色的选择和具体的表演指导上却完全不明白《雏菊》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配音呢?
从过去到现在,配音都绝对不应该是拿别人的画面来炫耀自己的所谓美丽声线,而应该尽量去贴近幕前演员的表演--而且在这个大家更容易了解和熟悉原片演员本人声音的时代,贴近原声更是绝对必要的。
如果审美观还机械地停留在几十年前所谓纯情女主角就该是银铃般的嗓音这种层面,不是用配音去帮助观众理解原片,而是强迫原片和观众削足适履来将就自己的音色,只会让更多人更快地抛弃配音版投向原声版的怀抱。
很明显导演和编剧的意思就是:女主角喜欢的是朴义。
再看一编开头和结尾。
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大雨过后就是晴天,喜欢我的人他会是一个守旧的人。
影片里爱听古典音乐的朴义就是守旧的人。
而且一开始女主角的感情就一直是属于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朴义。
中间之所以爱上郑宇是因为她认为郑宇就是为她修桥送她雏菊的人。
影片中间郑宇问他为什么喜欢他就因为他自制的泡菜吗?
然后慧英说了为她修桥每天4:15准时送她雏菊的事,郑宇知道说的不是他,但他已经爱上女主角了所以没法坦白……所以慧英爱的一直都是朴义,而郑宇只是因为误会。
最后影片又回到开头,“未来是可以改变的”意思是朴义鼓起勇气去见慧英跟她表白心意!
结局是美好的!
过程是凄美的。
也是影片的成功之处!
一部真正好的电影,是你看完以后,会回味很长很长时间,直到情境淡忘,才舍得拿出来再欣赏一遍。
这是真的,看完了《雏菊》,我曾经发誓以后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然对不起这么美丽的故事。
电影院为了宣传,在候影厅摆满了雏菊花。
仔细地闻,果然有一缕淳朴的香味——使人想起溪水、独木桥、皂荚树和篱笆上的葡萄藤。
而《雏菊》的韵味大抵如此,一股难以名状的清新。
朋友对这部电影有一个很独到的见解:“看悲剧,一般都是表情麻木地坐上半场,到了感人的情节,鼻子会变酸,眼泪在眼眶中打转,表情变得扭曲,嘴角开始抽搐,然后‘哇’的一声哭出来。
——然而《雏菊》,是人跟随着情节,全神贯注的看下去,到了片尾响起的时候,会发现自己已在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我没有注意她的话——那时,我正在那个葳蕤的雏菊田中伫立,手挡住微风拂乱遮住眼睛的碎发,看着绚丽的花田,花田中的桥,桥上的画,画中的花田,花田的绚丽……心里舍不得流眼泪,生怕这童话般的风景变得隐约,但还是哭得一塌糊涂,那花、那水、那桥、那人,却清晰的可以记得一辈子。
某个时刻的我们,就像慧英一样,等待着茫然的结局:“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也许结局已经出现而我们却还不知晓。
慧英避雨的那个时刻,郑宇在她的左边,朴毅在她的右边。
两个男士相视而笑,此刻他们还都是陌路人。
我不知道该支持那个男主角,思忖良久,终于偏向那个选择阴影的杀手(朴毅)——甚至为了让他得到真爱,我从不看慧英身亡的结局——黑白的画面只有鲜血是殷红的。
慧英:“对不起……”朴毅:“不……我们重新开始好吗……求求你……别死……求求你……”——从他第一次看见慧英,就选择了沉默,他不止一次地叹息:“为什么我没有在第一次杀人以前遇见她呢?
”曾经或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像朴毅一样,躲在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方:“我从没想过要得到什么,过去没有,现在也一样,但她给予了我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
我真希望日子象这样一天天过去,一直到永远……”像他一样浪漫:“flowers!”——他每天准时在4:15送慧英雏菊花。
像他一样努力:“抽象派主义特征是……”——慧英是个画家。
像他一样痛苦:“我无法预知想见她的冲动。
”——游客依稀的广场上,慧英背起画板向朋友告别;一个角落,朴毅也微微摆着手。
阳光灿烂的广场上,慧英举起咖啡杯像服务人员致意;那个角落,朴毅举起一杯散发着同样香气的咖啡,向他最爱的人致意……像他一样绝望:“代替我位置的人终于出现了,我唯一想亲近的人没有了。
现在我可以好好的活下去,但这一瞬间我为什么会感到绝望呢……我到底在干什么……”——窗外,郑宇第二次坐在慧英对面让她画肖像,向她微笑。
这次,他眼睛的焦点聚集在慧英身上。
像他一样保守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为了生存在这个世上,所要遵守的原则是保守秘密,保守秘密就要说谎,由一个谎言不断引出其他谎言,秘密就是生命。
”——他被迫向慧英心目中送她雏菊的郑宇开出致命的一枪。
像他一样选择离开:“对不起,我对你隐瞒了太多,因为你知道的越多,危险就越大,我是活在死亡与暴力世界的人,本来就不应该接近你,我太傻了,以为隐瞒事实就可以保护你,没想到把你伤的更深,惠英,谢谢你让我留在你的身边,你给我带来的幸福时光,我会永远记住的,现在我把这幅画还给你,忘掉所有悲哀的回忆,去找一个有资格接受这幅画的人,值得你爱的人,幸福的活下去,我会过的很好的,再见……”——再见,朴毅。
据说,片尾的结局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两个枪声同时响起,所有的人都死了——也许这还是个不错的结局。
结局,是慧英躲在屋檐下避雨的场景第三次被播放。
这一次,不是个人的特写,是三个人共同创造的舞台。
朴毅手捧着将要放在慧英家门口的雏菊,郑宇和搭档环顾着雨中的行人,慧英急忙跑过来,手忙脚乱的整理画夹,抱怨地看了一眼雨景。
(画外音响起:“我还在等待我的初恋,当然这一刻不可能就出现我的初恋。
”)这时,慧英画板上的颜色淋了雨滴落下来——那代表雏菊花的颜色,与积起的雨水慢慢溶开,预示着雏菊的爱最终要逝去。
滴落的颜料顺着水流到了朴毅脚边——慧英的画为她选择了爱的真正的归属。
朴毅抬起头,看见了他身边的慧英,惊喜和幸福地灿烂一笑。
郑宇低头看着惠英的颜料流落,眼神跟朴毅碰撞,相视微笑。
郑宇在观望,郑宇很欣慰。
雨缓缓停住,郑宇的搭档走出屋檐,看到了广告牌上的话并大声读了出来:“Nomatterwhat,thefuturecanbechanged.”——无论如何,未来是可以改变的。
镜头变得明亮而单调,画面只有举向空中的雏菊花,伴着一句充满期待的“Flowers!
”,朴毅勇敢地说出了他心中的爱,勇敢地追求着他的爱。
他,改变了命运中的未来。
此时的风景,只是一盆雏菊。
而它,是那一大片发生爱的雏菊花海的缩影。
不知道当韩式的爱情故事遇到了香港的警匪冲突会成为什么样子,揉合了《爱有天意》的意外,《触不到的恋人》中的邂逅,《无间道》中的矛盾,刘伟强用他的《雏菊》告诉了我们答案。
前阵子刚刚夸奖了彭浩翔,结果现在又觉得刘伟强也蛮不错,香港的这一辈导演可比大陆的强多了。
去年的《头文字D》,在用速度飙车的同时,刘伟强把拓海的初恋处理得如青苹果般的羞涩而感伤,一个男人总是因为自己的梦想和女人才成长,但是比起《雏菊》,在保持擅长的正邪对抗和枪战火拼的同时,刘伟强把这种唯美的纯爱感觉发挥到了极致,有谁会想到,这个向来是以暴力为标志风格的香港黑帮导演,同样能够细腻到如此的程度。
《雏菊》是一部结构有些缓慢的电影,刘伟强不厌其烦的把镜头拉近又升远,仿佛流动的水一样,自然而不留痕迹。
云从天边轻轻的掠过,在阿姆斯特丹的中心广场,没有大都市流光异彩的庸俗和世故,古老的中世纪建筑默默的矗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空气中有若有若无的清香,感觉有些暧昧,情绪有些惬意,惠英正支开画板,4点15分,一个男人走了过来,拿着一盆盛开的雏菊,“你可以给我画张画吗?
”,一切就像美梦成真,惠英感觉自己一直在等他,虽然她不知道,在广场不远的高楼中,有另一个男人正在默默地观察着她……在同一个时间纬度上,同一个空间的经度,交织在某一点上,每一个人独特的视点,就是一个故事。
我总觉得这始终是电影最神奇的地方,它可以让同一件事情,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给你不一样的感觉。
影片采用了韩国电影中常用的多视点叙述的方式,只是在以往的影片中,比较常用的是双点叙事的方式,由男女主人公分别叙述所经历的故事,这样的结果往往会有一些向左走,向右走的遗憾的美丽缺憾。
而《雏菊》则采用了三人视点加内心独白的方式,在揭示了每个人内心情感变化的同时,于是《雏菊》的空间不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三段式的感情娓娓叙来,三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在一起。
影片同样采用了切割时空的方式,一方面把所有的矛盾冲突在同一个画面中尽情宣泄,无形中扩大了影片的表现空间,另一方面让观众拥有了最广泛的视角,可以同时观察三个人不同的反应,做出自己的判断。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惠英,这个期待着爱情的女孩不知道,开始和结局都早已写好,虽然她不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却设计了故事的开始,惠英像所有的女孩子那样想象着自己的爱情,因为有人会为她搭一座木桥,因为有人会为她送上一盆盆的雏菊,她感受到了这种默默关心的爱,而感到特别的幸福,她一直在期待,有个男人,带着雏菊花,仿佛毫不经心地如期出现,并且接连准时出现在惠英的面前,她认定了他就是她要等的那个人。
作为国际刑警的正宇,抓捕和侦察是他生活的全部,因为特殊任务,而利用让惠英画画来监视,第一次也许是偶然,第二次成为了一种习惯,第三次……,他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女孩子,他也知道惠英同样爱着他,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告诉她,其实自己并不是那个她一直等待的那个人。
朴义,这个照顾花草,喜欢古典音乐,懂得梵高和莫奈的杀手,细腻的就象一杯浓浓的黑咖啡,因为惠英,而陷入了一场默默地守护和爱恋中,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出现在她的生命中,告诉她,其实自己就是那个给她送雏菊的人……一场意外的枪战后,有人失去了声音,有人选择了离去,有人勇敢的出现。
在那场正宇回来看惠英,而发现惠英和朴义在一起的场景中,一扇门,隔出了两个世界,门外的惠英用卡片问正宇,“你好吗”,所有的等待都化作了这几个字,正宇一遍遍的向惠英道歉,“对不起,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我没有给你幸福!
……”惠英发不出一个音节,她只能用力的拍打着门,来表示她希望他能够留下来,但是正宇还是走了,朴义在屋里,心爱的女人却在屋外和另一个男人在一起,尽管有无数的理由可以告诉她,其实他才是那个人,但是他什么也没有说,爱一个人,也许最高的境界,就是在他知道当爱情中陷入了巨大的苦痛中,唯一解决的方式,不是离开惠英,而是继续深爱着惠英……4月15号,在惠英举办画展的那一天,两个男人,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一个继续坚持成为她的恋人,一个选择放弃成为她最好的朋友,而是一个男人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一年后的阿姆斯特丹的广场,又是一场枪战,鲜血染红了灿烂的雏菊。
雏菊在花的物语中表示心中有爱的意思,对于三个错爱在一起的男男女女,他们的心中都有爱。
对于爱情电影,所能唤起的可能更多的就是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它没有什么深奥的主题,甚至很多剧情的设计有些俗套和雷同,但是我还是被它无可救药的感动。
喜欢全智贤在里面的表现,这部戏的对白并不多,完全靠演员的表现来支撑,因此比起《我的野蛮女友》中的表演,这个有着邻家女孩子般亲近感觉的女孩子,渐渐的发出耀眼的光芒,感觉她就像盛开在田野中的那一朵朵的雏菊,只为自己而放声歌唱。
错爱,爱错。
缘份,轮回。
雏菊的花语是天真、和平、希望、纯洁的美以及深藏在心底的爱。
全智贤一遍遍的画着雏菊,仿佛一直在等待着这般的美好浪漫的感情。
可惜结局真的无语,还不如不要。
喜欢电影的镜头,画面色调唯美,如徐徐春风扑面,阿姆斯特丹的自然风光真的太美了,全智贤真的太适合这样的角色了。
看后还记得为了不让她再掉下圆木,他造了一座桥
没有一个接吻,没有一句海誓山盟,却让人感觉到那么美好,那么震撼人心的爱,关于爱,雏菊这部电影给了我们太多的想象空间,杀手郑宇盛没有任何要求的付出,只为了能够洗涤他灵魂的惠英得到更多的幸福,而警察李成宰的隐忍与克制,只为成全惠英的等待.美好而善良的惠英就是那盛开的"雏菊"而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留下遗憾在人心中.....另外我一直都很喜欢全智贤,而郑宇盛则是在他出演<<我脑中的橡皮擦>>之后就特别关注他了,此次二人能联袂演出,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视觉享受,呵呵
在阳光明媚的阿姆斯特丹,惠英从灿烂的雏菊花园前走过,她是个画家,温柔而恬静的特质和这个温和的老城市很相配,和她一样住在这座有着大运河的古老城市的还有位杀手,然而,杀手爱上了这个喜欢雏菊的女孩。
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因此每天把一束带着清香的雏菊偷偷送到惠英窗前成了杀手表达感情的方式。
惠英对这位偷偷送她雏菊的神秘人越来越有好感,她一天天地等待,期望有一天能见到这位神秘人,活泼的她渐渐地变得悲观,她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老是藏匿在黑暗中。
同样痛苦的还有杀手,作为一个没有未来的人,他始终不敢鼓起勇气当面向惠英表达自己的心意。
然而,国际型警政宇的到来让杀手感到愤怒,来追捕杀手的政宇同样喜欢上了恬静的惠英,阴错阳差之间,惠英错将政宇当成是送雏菊的神秘人,一下堕进了爱河。
杀手愤怒了,他既要摆脱政宇的追捕,又面临着心上人被抢走的危险,两人的较量再所难免,而无助的惠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厮杀……****************************************************************似乎不是很新鲜的情节,但是依然扣动人的心弦。
看过的韩国电影似乎总是以唯美的画面给人以无限的思索,『雏菊』自然也不例外。
除了一片纯净而广袤的夹杂着茂密的鲜黄色的草地外,充满着异域情调的阿姆斯特丹,那典型的带着荷兰味道的杂色的房子,都是很舒服的景致。
影片在一片宁静的色调中开始,二十五岁的惠英满怀欣喜地等待着她命运中的那个男人,就像她爷爷所说的『风雨终会过去,你生命中的那个男人也终会出现。
』惠英专心的沉醉在她的画和她的梦想中,何曾料到她生命中唯一的两个男人都是不寻常的角色。
一个男人令她失落了声音,另一个男人则令她心甘情愿的失掉了性命。
当朴义抱着为他中弹的惠英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痛哭,手足无措的他只是旁若无人的大声说着『对不起,真的很对不起』的时候,当惠英忍着剧痛还是挣扎着睁开双眼抚着朴义的面颊时,我的内心顿时被深深的触动了。
影片中的三个人,一个是与世无争,整天只是憧憬着完美爱情的喜爱雏菊的惠英。
一个是身负警察之命以惠英的广场画家的身份作为掩护继而与其接近,然后不幸爱上了她的政宇。
一个是在从事杀手这个职业第二天遇上惠英便为其倾心,默默的送上惠英最爱的雏菊,为能够与惠英度过一年的平淡时光而永存感激的朴义。
三个人都是被命运安插在各自位置上的渺小个体,虽然各自的身份不同,性格不同,但是命运却将他们栓在了一起。
但是上天总是喜欢嘲弄那些认真的人,他们真心的开始恋爱,却总是不得圆满。
他们总是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来选择自己的人生,朴义在自己的杀手生涯开始的第二天遇见了惠英,他显然很是期待自己遇见惠英是在自己的杀手生涯没有开始前,那样他也许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哪怕是这样,他还是在经历了万般挣扎以后选择了出现在惠英的面前,默默的为她做着一切事情,尽他的努力去保护她的一切,他以为这样子便是抓住了两人的幸福。
他在惠英面前尽可以表现的从容和温柔,仿佛他原本就是那么温柔和体贴的样子。
而政宇则是在意识到自己爱上惠英并且连累惠英失声后,无限的自责加上自觉失去惠英的痛哭令他宁愿为了惠英自做诱饵去引诱杀手现身。
孤独的夜中,惠英一人在写字台上抽泣,她在政宇离去的那一刹那,无法用言语挽留他,只能用尽全力敲击着门,地面上散落的尽是她慌乱间散落在地面上的卡片。
政宇则一人蜷在漆黑的街角,口中念着『她失去了声音,而我失去了她。
』朴义则落魄的站在惠英家的门口,很难揣测他此刻的心情,是在怀疑自己和惠英或许是没有了未来,更或许是心中一种无法诉出现实的苦涩。
影片的叙事手法比较古怪,因此也给予了观者更多的思索空间。
我们暂且可以将这种表达方式视作是导演对于人生的一种摸索。
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看到这个世界,虽然每个人的世界都各有各的不同。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未知和猜测中行进着自己的人生。
那年的秋天,阿姆斯特丹。
弥散着火药味的灵魂,像秋日阳光般温暖的灵魂,这两个男人,在同一个女人身边出现了。
命运。
不寻常的爱情。
Daisymovie。
故事的结尾,盛开着雏菊的画上,溅满了鲜血……在所有的人都慢慢逝去,我们又看到了影片开头的一幕,惠英为了躲雨栖生在广场边的店铺门口,雨水顺着她的画将颜料滴得满地都是。
朴义则蹲在一旁,拜弄着手上的那盆雏菊,眼睛则注视着一旁毫不知情的惠英。
政宇和队长则在另一边,此刻他与惠英并不相识。
所有的人其实在故事的一开始就已经相遇,只是命运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他们之间的缘分诉尽。
雨停后,队长指着店铺的名字对政宇说『瞧,未来总是充满变化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人海之中看似无辜的享受着生活,不晓得某日会遇见谁,发生什么。
既然这样,我们也只能选择接受。
既然命运赋予了我们的相识,我们就应该努力的相依着走下去。
顺道贴上一个从别人那儿看来的评论,觉得不错。
命运、爱情、雏菊,记住爱情要比等待爱情痛苦,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抱着必须要等待某人的心,就像慧英一样……领悟太晚的爱情要比永远没有遇见爱情痛苦,因为没去珍惜失去了可以在一起的时光,走到了无法回头的悬崖上,才看到开在自己内心深处脆弱的花朵,就像郑宇一样……无法说出自己爱情的人要比告白爱情的人痛苦,在看不到结局的等待中压抑自己急切的心,每天徘徊在想象中的庭院,就像朴义一样……
是不是考虑到惠瑛的爱情观实在幼稚所以特意找了个动画片的声音来配?关于这个声音造成的后果就不讨论了,总之在惠瑛终于失声之后我松了口气.惠瑛的幼稚幻想式爱情观,其实应非个案,相信至今仍有被琼瑶余毒缭绕的众多受害者,以为有着浪漫形式的就是真正的爱情.正宇其实也没有什么错,他只是碰巧被惠瑛安放在浪漫爱情的角色里,他的错,只是其实并不怎么爱却没有拒绝,他的错只是在惠瑛因他之故受伤失声的时候不闻不问,然后在发现朴义存在的时候恍然若失.是啊,即使是淡爱,在失去的时候也会有失落感的吧.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他在接受诱杀朴义的任务时那种若无其事的态度,他难道不知道这会给惠瑛带来什么吗?然后呢,在车上又莫明其妙地决定不杀他,你告诉我,正宇到底在干嘛?让我不能容忍的另一件事是,惠瑛明明是不爱朴义的,他们之间只有朴义单方面的情感付出,惠瑛始终刻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感.然后,在她终于知道朴义是个杀手的时候,仅仅因为他是送她雏菊的那个人,就扑上去挡子弹了.她的爱情来的好快啊,那个雏菊就像个按钮,一按就灵.就像我不相信不爱小动物的人会爱别人一样,我不相信能对陌生人冷静扣动扳机的人,会是个好爱人.原谅我太老了.
关于“卡农”的描述,流传着一段美丽的文字: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特点是间隔数音节不停重复同一段乐曲。
如同原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沿轨迹不停反复……卡农,灰色的乐轨和两个声部,独立而交融。
随着时间的流逝,收集彩色的乐符编织成玫瑰色的奏鸣曲,反复却不单调。
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缠绵至极的音乐,就像生活。
直到最后的一个和弦将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夜晚,看了《雏菊》,在卡农的伴奏声下,敲打这片麦田。
阿姆斯特丹的纯净天空,郊外大片的黄花地和蓝天碧草,女孩温柔的脸和美丽的眼,男孩深情而默默的爱。
潮水般的恶评丝毫不能损毁我对它的美好印象,他们纠缠于怀疑女孩那样的爱是如何得来,那男孩又怎可如此不计代价的守护她——在我看来,这样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呵,在爱成了稀缺品甚至奢侈品的年代,这种感情早就被尘封了吧。
它不是生生死死、朝朝暮暮,它是温柔地锲入内心深处的浪漫,如同雏菊的花语——心底的爱。
女孩在明媚天空下奔跑,当她踏过男人为她建造的桥,笔尖点下那片绚烂的黄色,爱便在心底生根发芽。
它本是博大的,不用经历人世间的纷纷绕绕;它亦是很纯洁的,未必度过野火的历练才是真。
我喜爱那纯净而明媚的眼神,它随着女孩的画笔点染上了爱的颜色。
有爱必有伤,相遇必定会有别离。
女孩子守候的,是每天必然会送到门口的、一盆金黄色的雏菊,仿佛童年的梦幻。
直到有一天,在广场为人做画的她,看见警察端着一盆金黄色的雏菊坐在了她的对面。
从此,爱情开始萌生了。
她怎知,眼前的男人并非她从小扎根于心的真爱,他不过是带着缉毒的任务,用她来做掩护。
真正爱她的,是那个男孩——守护她的杀手。
比起冷酷的警察,他如同孩子一般浪漫而纯真。
他为年轻的她造桥,使她不再渡河时失足落水;他为了她开始喜欢凡高、莫奈;他在广场边住下来,只为了能够每天看见她作画,然后在她离去时悄悄向她挥手作别——尽管这是她从来也不曾知道的。
终于有一天,警察的出现让她看见了幸福的希望,杀手在这时选择了沉默离开。
终于,一场枪战令她受了伤,杀手那时将枪口对准警察,不过是害怕伙伴们横飞的子弹误伤了身边的她。
警察因为受伤回国,而她也终于失语,在惊吓和疗伤中静静等待。
在她需要他的时候,他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她的面前,抚慰她的伤痕,开始了朝朝暮暮的守护。
她用写下的纸条告诉他:对不起,你真的很好,但我心里已有别人了。
他点点头,说,我只是想成为你的朋友。
不需要名分,这样的守护,已令他心满意足。
终于,受不了良心谴责的警察回来了,向她道歉,说利用了她的感情。
三颗受伤的心,已不知道谁被伤最深。
但一切都有浮出水面的一天,警察后来在一次意外中死去。
杀手的秘密,终于被她知道。
在广场上的最后一次枪战中,她为他档住子弹死去。
他亦与杀手集团同归于尽,为她和自己复了仇。
三个人终于又回到了一起,就像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屋檐下避雨欢笑,就像她走过了无垠的田野和漫长的一段生命之路之后,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原来远在天涯的爱总是近在咫尺,只是人们往往失去时才明白。
这是一场的追逐的游戏,就像卡农的旋律,激荡的浪花让人驻足,分流的小河让人迷路,然而那旋律依旧如同爱情与人生,朝着永恒的轨道奔跑、飞逝,一去不复返。
不是追着具体的哪一个人,他们追逐着的是自己心底的浪漫,遗落的纯真,就好似年轻女孩画中、那片徜徉而怒放的雏菊。
雏菊,心底的爱。
人生如此,爱情如斯。
它们也同那金黄色的花朵一样,遇见骄阳,吸吮雨水,在最美丽的时刻怒放,在盛开过后凋零。
转身而逝后,留给麦田一个温柔的侧影,映照着卡农击弦的和声,响彻心扉,触动心房。
这样的悲欢人事,如似水流年,始终发生,一直存在,从未停止。
当人们在尘世间纷纷路过时,恐怕只有自己心底明了,多少年华在凋零后知晓,多少往事在清醒时落泪。
微信公众号:dong_chenyao董辰遥
做作啊做作
也是&#34;小媩同志&#34;带来放的
合拍外皮,韩剧内在,华丽风景画。
雏菊
音乐不错
基本处于看不下去的状态。
喋血双雄还要苦心经营恋爱,我还是去看城市之光好了。
情节蠢得没话说。根本没拍出阿姆斯特丹的美。一星给姜大卫。
这种爱情吧 不是我的菜
高一下,夏至未至。
有点不喜欢那个杀手
头一次见女1跟男2一齐死的。全智贤做错了啥?第一次被搞坏了嗓子,第二次直接给弄死了。这什么鬼剧情,纯粹为了悲情而悲情。真的狗血又弱智,我都快吐了。
这个女人,又该怎么说她呢?对爱怀着天真浪漫的幻想,为一个人的爱固执地坚持,幸运的是她最终明白了什么才是爱。一个内心纯洁的孩子和一个理性骄傲的成年男人,教女人懂得什么才是爱。就像那句广告语“爱一个人,就是要承受他生命的碎片”,他因为爱她选择承受距离,因为爱她选择承受面对,更因为爱她选择承受放弃,而她在懂得爱之后亦选择了承受一切不圆满。
有郭在容參與的電影,留下的記憶就是“差”。
我日复一日绘画着爱,期待雏菊的芬芳
重看Nov 5.10
杀手,画家,警察,注定要有段悱恻的故事这个杀手,也不太冷
终于看了这部相当有名的片子,极其精美的画面,音乐,镜头甚至感情发展都十分自然感人,可是我不喜欢这个结局,如果男人死了,女人独自生活下去会更好些。去掉最后那段无聊的屠杀,更加凄美啊~~~~ [注:惊喜地发现姜大卫大叔出演,为这部戏在在下的心目中陡增X分]
国语配音,真的很烂
这片居然能有8分?!很一般啊,情节也老套,杀手动心则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