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牺牲之旅

犧牲之旅,The Life of Silence

主演:薛宇廷,賴承德,邱敏嘉,廖祐慶,陆弈静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牺牲之旅》剧照

《牺牲之旅》剧情介绍

《牺牲之旅》长篇影评

 1 ) 罪途3之正义规则

1.万万没想到前面的吉他暗示原来预示着主题曲(不知道算不算主题曲,插入曲总应该是吧),这首曲子不管应不应那个阳光倾泻的景色,都!

很!

尴!

尬!

口型对不上我不强求,但是这一段真的有必要吗,就为了说明案子水落石出,光明回归?

2.还是我第一部就吐槽的问题,单线过于单调了,后期就变成一次讲一个人的故事了,好端端地一个人坐那我就在想:请说出你的故事。

这次终于轮到周新雪了,都不用推理凶手了,凶手一定是最后一个讲故事的人,所幸演的不那么尴尬,单单表情多变上让故事没那么乏味。

猜的酒中了。

再吐槽一下那个藏录音笔的沙发口子,一靠下去就会发现了啊。

感觉藏得地方不那么对劲。

还有不知道有没有人想吐槽永远在背景里的乘务员小姐,超级淡定,全程听着真相,还犯困呢?

3.没料到的是第一部那个老套的套近乎方式:抓住手,回头,啊抱歉认错人了;居然是个伏笔,后来两个扎马尾辫的人都成为性侵受害者。

4.可以说这方面的中国电影太少了,可能都不太愿意揭露这种校园欺凌啊,儿童性侵啊,反正都避而不谈,这部片也算是一种警醒。

看完我感受到两个女孩深深的绝望了,(小孩子演技不太在线,但是周新雪那个表情到位)所以还是比较入戏的。

周新雪没有徐囡囡的那股乐观,她忍受着老赵的欺辱,但是她不敢说出去不然她就会被校园欺负。

这种背景下两个女孩是可悲的,所有的不公和欺负好像都是她们的原罪一样,无人诉说,那是一点一点麻木后的绝望。

周新雪也对不起徐囡囡,她有点嫉妒徐囡囡,她想摆脱老赵,所以把徐囡囡推到了火坑里。

太可怕了。

全员都做着伤害徐囡囡的事情,她明明是个好女孩,她应该幸福快乐的。

希望终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

 2 ) 就让道德绑架一次好了

客观讲,《罪途》三部曲不谈其影片外的价值,单说片子本身,在我心里,只能算游走在2-3星之间。

这是前提。

但在下就是乐意给它5星。

影片的问题还真的很多:从剧本是否撑得起一个“三集片”,人物反应是否合理,细节是否真实可信,破案逻辑是否严密等等。

每个观众都有各自一箩筐的发现。

但在下一条也不想展开挖掘。

因为我觉得那些不是啥重点,揪着一个投资500万还拍了3集的片子列举它的BUG和种种不合理之处,有种胜之不武的感觉,没问题倒稀奇了。

前几天刚看了《我不是药神》,平心而论确实是好片子,但单看影片本身,横向比较一下同分的神作,真的值9分吗?

所以这里面当然有一定的道德权重:影片触及了太多国人的民生问题,这个问题多数家庭都涉及,忍耐了太久之后,观影人用高分致敬勇于拍摄这类题材的团队,很正常。

和天价药相比,青少年性侵问题的覆盖面看似要小一些,但实际上波及的真实范围,及对受害者本人、受害者亲友、受害者子女的长尾效应,绝对是一个更为细思极恐的问题。

我国迄今为止没有特别确切的青少年遭受性侵害的统计报告(事实上也不可能会有),但按照已知数据推算出来的模糊数据已然令人触目惊心。

前两年看到的时候非常沉重,不由得按照那个比例回忆了自己的小学和中学同学们,却不敢真的去换算,只是意识到他们当中大概也有数位,每天带着强装的笑容和大家相处。

有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事实上,幸福也会限制人们的想象力。

比如:何不食肉糜?

所以青少年性侵题材当然要拍,而且很高兴它拍出来了。

有一部巴基斯坦的纪录片,叫做《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

讲述了在极度男权主义的社会体质下,男性打着宗教和家庭尊严的旗帜,“荣誉谋杀”掉自己女儿却不必受到法律制裁的真实故事。

想象一下,亲生父亲在一天深夜将你爆头,弃尸野河,之后像个英雄一样回家去了,是一幅多么灵魂恐惧的画面。

而女主SABA那样遭遇的女孩子,在巴基斯坦每年的死亡人数是:1000位。

所以其实按照国情来看,存在着一个幸福感缺失的链条。

大概可以这么说,不看《素媛》,你很难想象被性侵的幼女要背负着什么东西生活下去。

而当你以为这就是人间至苦的时候,看一下《河中女孩》又会发现,原来有些人连背负的权力都没有。

幸与不幸的两头大概都可以继续延伸下去。

我们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是幸福的。

但,真的有人是不幸福的,他们在隐忍着与你共存于同一世界,抗争于旁人目光的冷漠,痛苦于自身人格的缺失,受困于那个被彻底摧毁的内心世界。

不久前和几个同学闲聊,猛然得知当年班里的一个曾被全班同学排挤的胖子已经去世好几年了,死因是自杀。

那一刻我忽然想了很多,既叹息又自责,因为,我也曾是霸凌方的帮凶。

而在那个年纪,有些事大概出于好玩或自己也说不清的厌恶,随随便便就做了,却完全不知道也没有思考过,对方承受了什么。

本人曾有过一任女友,在交往过一段时间,彼此充分信任后,哭着对我讲述过,她曾在高中时被自己的前男友诱到家中强奸过的经历。

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过来的,有一天我终于没忍住,在公共场合扑在她的膝盖上哭了很久很久,心疼得难以自制。

数年后又曾交过一位好友,曾经走得很近很近,也交心,可谓死党了。

偶然得知他后来追求一个女孩的方式是:把她在饭桌上灌醉,背到酒店房间迷奸。

之后我就毅然决然地与其绝交了。

我的婚礼上,这人还厚着脸皮不请自来了,那样一个高兴的日子里,敬酒到他那一桌时,我不顾旁人的尴尬指着他的脸只说了一句:你,好自为之。

以上每个展开来都是令人动容的故事,但,似乎扯远了。

只是想说,这些罪恶并不少见,你我都经历过。

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中,一定会在某个重要的故事中担任角色,没人给你剧本,但不能装作没有看到。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个世界确实是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想让它美好,就要拿出利刃悬在头顶。

人性,不要妄图考验。

说回来,一部电影对现实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也就是影片外的价值,太重要了。

电影不是一个魔方,一个陀螺,一个木马,娱乐过就结束了。

经过百年的洗礼演变,它早就变成了一张嘴,成为述说情感和现实问题的出口,并反过来影响现实。

《熔炉》直接催生了熔炉法,《美国田园下的罪恶》促进美国修改立法保护儿童权益,《罗塞塔》推动比利时出台了“罗塞塔计划”。

这些都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谁说书生百无一用?

很高兴我们之前拍出了《亲爱的》,讲述了失子之后的地狱生活;拍出了《记忆大师》,直面了家暴这个绝不罕见的家庭痛点;还高兴我们拍出了《暴裂无声》,讲述了国内高中底三个社会阶层的问题;范冰冰虽然出事了,但《我不是潘金莲》依然是部好电影;再往前说,要是没有《蓝宇》和《霸王别姬》等作品,在十几二十年前那个时代,有多少同性取向的人会在夜静无人的时候,痛苦地质疑自己的存在?

所以吧,每当我看到有人说,自己不需要一部电影来教育自己云云,就觉得,不要这么高高在上吧。

算作共勉了。

了解编剧的朋友一定知道乔治·普罗蒂的“三十六种戏剧模式”,既然万变不离其宗,也就希望能对《罪途》多些宽容:场景上是否借鉴《东方列车谋杀案》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吐槽的事情,它只是一个壳子而已。

那么多位相声大师都说过《大保镖》,每一个版本你都会笑的对不对?

说回《罪途》,虽然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看在光明正大地触碰这类题材的份上,我想给出我的尊敬,于是乐于被道德绑架一次,偏要给它五星,也当是平衡一下那些无脑一星的分数吧。

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关注它,观看它。

下一部,有没有可能是部院线?

再下一部,有没有可能是部纪录片?

 3 ) 这部剧的意义很大

个人感觉这部剧他的逻辑性方面可能没有特别严谨,剧情方面可能会有让人失望的一些地方,但是他所表达的,宣传的意义是真的很大,很正能量。

因为校园霸凌、家暴和性侵毁了两个原本应该拥有正常幸福人生的女孩,让她们承受了她们不应该所承受的东西,然而这些罪恶的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有远比影视里还罪恶的人,还有更残忍的事件。

虽然罪途里的恶人被杀死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犯下这些罪恶事迹的恶人却还有许多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发指。

希望这个世界上再无遭受这种残忍事件的女生,愿世间的女生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愿那些恶人都被绳之以法。

 4 ) 人物

吴健――学校教导主任(当年为了学校的名誉,给写尸检报告的刘惜之一定的好处,使之报告上面并没有写在死之前24小时被性侵过的事实。

)秋红阿姨――校医务室助理(实际上并不是校医务室的助理,而是囡囡生母。

后来因为在戒毒所遇到周新雪,并且从周新雪那里得知老赵同时性侵她们二人。

加上看记者梁夏写的新闻,并不是自己孩子死的真正原因。

所以,策划了这一系列的事情。

其中,还有一个帮手,就是周新雪。

)老赵――校门口小卖部老板(性侵囡囡和周新雪的人)刘惜之――遇害人囡囡尸体检验法医梁夏――当年报道囡囡事件的记者韩斌――当年殴打囡囡的同学(因为看到了老赵性侵囡囡,所以也想对囡囡有同样的想法,最后才想起周新雪和囡囡背影还有马尾辫很像。

以及最后如果不是自己也有和老赵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对囡囡怎么这么的,但当时囡囡反抗了。

)王照――当年殴打囡囡的同学周新雪――囡囡当年最好的朋友(是周新雪自己想摆脱老赵的纠缠,再一次活动中得知老赵喜欢马尾辫,以为找一个也是马尾辫的就可以代替自己。

所以周新雪带囡囡去了老赵那里。

后来周新雪在戒毒所遇到了真正对自己好的人,秋红阿姨(当时他是戒毒所的工作人员)。

)囡囡真正的死因就是麻醉药过敏,并没有其他隐情。

老赵的死也只是周新雪利用了秋红阿姨往她们每个人吃的里面加的麻醉药(吐真剂),想找出囡囡死因的真正死亡原因,在这过程中有利用了王照随身带着大豆酒(大豆蛋白可以引发老赵休克),但因为麻醉了所以自己也就不知道自己休克了,所以就挂了。

 5 ) 三星给题材,为业界良心点赞

跟院线电影的大制作相比,网络电影容易被打上“粗制滥造”的标签,剧情狗血无力不说,特效有时候连五毛都嫌多。

但是近年来,许多网络剧开始咸鱼翻身,用心的制作,即使依然有许多bug,依然有大批观众愿意为充满的诚意的制作买单。

最近现今大火的网剧《镇魂》,虽然特效、服装、群演的抓马演技以及更加抓马的改编剧情等等还有许多遭人诟病的地方,但是两位主演出色的业务能力让许多观众愿意暂时忽略它的不足,给予更多耐心去追剧。

今天要说的是另外一部同样优秀但热度远不及《镇魂》的网剧——《罪途》三部曲。

《罪途》系列是一部小成本的嫌疑电影,讲的是发生在列车上的凶杀案。

仔细想来,案情其实有许多逻辑漏洞,作案手法也经不起推敲,但是,这部电影把聚焦点放在校园暴力、未成年犯罪、未成年被性侵害等社会话题上,企图通过电影的形式,唤起大众对那些平时缺乏足够关注、足够曝光率的弱者的关注。

主角是一节车厢中的八位乘客,分别是网店老板王照、研究生韩斌、退休教导主任老吴、医药代表刘惜之、商人老赵、护工秋红、打工妹周新雪、报社记者梁夏。

列车行进过程中发生一宗命案,商人老赵毙命,凶手显然是列车上的成员。

由于山泥倾泻,列车被困半途,曾经是刑侦队长的列车长暂时担起了侦察案件的职责。

这八位乘客都牵扯到10年前一宗意外。

今天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搭乘同一班次列车,似乎有人有意为之。

10年前,中学生徐囡囡因脾脏破裂而被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因麻醉药过敏而死在手术台上。

校园发生命案,校方第一时间封锁了消息。

当时的记者梁夏挖不到足够的案件消息,他居然直接将这件意外捏造成“校园四角恋”的故事。

死者身前被霸凌,死后却还要被消费,蒙上不白之冤。

#1导致徐囡囡脾脏破裂的直接原因是校园暴力。

她生前长期受到同学的霸凌,领头者就是王照,韩斌是从犯。

王照欺凌徐囡囡的原因十分可笑,他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谣言说徐囡囡的母亲因为不检点才遭受家庭暴力,离婚后去做妓女挣钱给徐囡囡。

这些传言不需要去证实,他就已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担起卫道者的角色,私下认定徐囡囡“有罪”,并带领其他人实施霸凌。

霸凌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徐囡囡几乎每天都带着明显的伤,而家长老师们居然都没有发现,或者发现了却没有采取行动,因为老师以及家长的失职,促使悲剧的发生。

时至今日,王照仍然不知悔改,对当年自己的罪行毫不在意,甚至说出 就算自己不打她也有别的人来打她 这种无耻的话。

王照就像极了身边的键盘侠,自以为秉持正义,煽动他人施行暴力,恶毒伤害他人。

这种人可恨也可悲。

#2

而从犯韩斌,中学的时候,一直跟随着王照欺凌徐囡囡。

韩斌曾经无意中目睹了一场性侵,他没有第一时间告发罪犯或者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却是保持缄默,甚至还起了邪念。

在一次霸凌中企图扯开徐囡囡的领口,遭到徐囡囡剧烈的反抗,才诱发脾脏破裂而晕倒在地。

校园暴力几乎在每一个校园肆虐,校园霸凌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且情况恶劣,但是应对校园霸凌的措施还未到位,缺乏重视。

有部分老师家长小看了未成年人的破坏力,更轻视了被害者的痛苦,把眼下发生的霸凌事件当作学生之间的“小打小闹”、敷衍了事。

却不知这种霸凌事件被对受害者的成长造成的不可逆伤害。

“校园霸凌与本人的善恶无关,一点一点的不一样,一点点的契机,一点点的突出,光是这样就够了。

”许多霸凌几乎没有正当的原因,都是一场作恶。

所以,处理霸凌事件时,不要试图从被害者身上找原因!

施暴者才应该被追究责任。

#3徐囡囡送到医院抢救,最后却因为麻药过敏意外身亡。

送去尸检才发现,她生前竟然遭遇过性侵。

当时负责尸检的,就是现在的医药代表刘惜之。

这本应该立案追查,可是这位法医却因为受贿,而将徐囡囡受过侵犯这一事实掩盖了。

而贿赂法医的,正是当时的教导主任老吴。

学生发生事故,作为校方代表的老吴第一反应是维护学校名誉,即使明知道学生生前受过侮辱。

刘惜之与老吴,都是为了私利而抛弃了徐囡囡。

假使当年刘惜之守住自己的职业道德,将徐囡囡的死因如实披露;假使当年老吴仍保留作为师长的师德,给予自己的学生最后一点关怀,或者还能阻止更多像徐囡囡这样的悲剧重演。

#4

性侵徐囡囡的,正是当时学校小卖铺的老板老赵。

徐囡囡不是第一个受害者。

其实,当时更早遭到毒手的是徐囡囡的好朋友周新雪。

老赵长期侵犯周新雪并威胁恐吓她不准把这件事说出去。

周新雪生理心里长期受到压迫。

到最后她甚至想通过将痛苦转嫁到徐囡囡身上来逃避老赵的摧残。

她徐囡囡引到老赵房间,想从此让徐囡囡代替自己。

她背叛了徐囡囡 的信任,自己也没有逃脱折磨。

年少受到性侵害的阴影一直伴随她长大,成了她无法抹去的心头噩梦。

周新雪长大后走向堕落,混迹于风月场所,沾染上毒品,她想通过寻找快感来麻痹自己,拒绝清醒。

老赵如今依旧是个恋童癖罪犯,他甚至还向其他恋童癖罪犯输送未成年儿童。

受害者不仅仅是周新雪和徐囡囡,还有许多儿童都惨遭毒手。

可是这么多年来,老赵却依旧安然无恙,无人告发。

未成年受到性侵害已经不是一件“新闻”,近年来随着媒体的曝光,许多大大小小的案件才渐渐浮出水面,受伤害人数之多已经完全出乎了公众的意料。

儿童性侵事件已经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预防教育却十分缺乏。

因为性教育的缺乏,许多儿童被猥琐也不自知,甚至遇到侵犯时也不敢向家长求助,这反而给许多恋童癖罪犯提供了方便。

许多家长谈性色变,觉得对孩子性教育难以启齿,又反对学校将儿童性教育提上日程,却不知让儿童承担了更多的风险。

防患于未然,普及儿童性教育,才能减少像周新雪和徐囡囡这样的悲剧发生。

#5《罪途》三部曲无论是剧情 还是演员演技,都还有很多尴尬的地方,作案手法经不起推敲,案情逻辑也十分混乱,但可贵的是它敢直面现在的社会问题,敢于把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未成年性侵害这样的痛点搬进荧幕,试图唤起观众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关注,私以为这体现了主创们的社会责任感。

仅为这部国产剧的良心点赞。

 6 ) 说说《罪途》那些不合理的地方

一口气看了《罪途》这部国产三集片,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涉及总体背景设计的关键点,有涉及故事呈现的一些细节。

一、空荡荡的卧铺车厢片中介绍是护工以学校的名义订了全部卧铺,又临时取消行程了。

这可能么?

每个人买车票都是有数量限制的,轻易就能买一列车的车票,那怎么规避票贩子?

即使以学校名义包车,火车站不要和学校联系确定真实性么?

铁老大铁老大,如果这么容易就被骗了导致几乎空车运行,还赚什么钱?

而且火车开出来后,再没有人买卧铺票上车了?

硬座旅客也从不到餐车吃饭(除了第一集开头两个看报纸的)?

这种悬疑片,一方面要建立有限空间(路坏了,车停了),另一方面确保人员相对固定,我觉得后面这点设置说不通。

二、涉案旅客全部聚集在一起这些人不是自己买票么?

这么巧都挨着?

护工是说想各种办法引诱众人上车,难道车票也帮忙买好了?

人家《无人生还》是邀请众人去同一个小岛。

这坐火车怎么设计?

就算很巧票都挨着,下铺不是抽烟就是喝酒,上铺那个前法医被烟味烦的要死,打工妹被人骚扰,都不换个位置,哪怕为了舒服方便安静自在,都不去换个下铺?

这么空的列车,非得要对号入座?

我觉得这是为了凑在一起而凑在一起,不然嫌疑人就太好排除了。

三、列车里随便抽烟一群严格遵守对号入座的旅客,却不能遵守禁止在车厢内部吸烟的规定?

乘务员管都不管?

我十几年前没少坐火车,抽烟的都是去车厢链接处,从来没看过这么多人明目张胆在车厢里抽烟,一根接一根。

所以这也是为了烟里下药,很多人抽烟混淆视听而强行设置的桥段。

四、乘警和乘务员的人物设定开头说乘警以前是刑警,那么为何他来做乘警?

又为何出现在这列火车?

没交待,难道又是巧合?

再说这车的列车长呢?

死了人这么大事,都不来看看?

一男一女两个列车员,充当乘警助手,遇到命案嫌犯还在车上也不害怕,餐车的服务员就更厉害了,车厢里停了死尸跟没事人一样。

难道这些乘务员都是傻大胆?

最搞笑的是,男乘务员从来不弹吉他,却一直放吉他在车上,就是为了打工妹东窗事发前弹上一曲,这桥段真是僵硬啊。

五、学校主任老当益壮跳火车外面下大雨,学校主任那么大岁数能跳出去,一通拍窗子,就为和前法医说话,然后还能自己跳回来,头发衣服不怕湿,不怕别人发现,呵呵,人家研究生记者知道写纸条交流,在学校经常抓学生传纸条的主任不知道,非得玩跳车。

六、处心积虑设计,义无反顾认罪费尽心机设计,道具那么多,一直想迷惑视听,结果就因为乘警抓了些破绽,试探性说了些疑点,护工就认罪了,那个研究生因为心里内疚,也想顶罪。

拜托,警察都没有实质证据啊,招供都凭良心发现啊?

七、车上好几个名侦探柯南记者、研究生、前法医表现得都和柯南一样,明明是交待情况,却不停地分析推理,使劲忽悠乘警,检查尸体,搜寻证据,提供线索。

现实中警察会让他们这样指手画脚?

八、乘警为何说通讯中断乘警最后用对讲机和总部联系,说之前通讯中断,可是他明明用死者的手机接发了短信。

这是bug,还是要体现乘警有私心,想自己搞清楚来龙去脉再报告?

这么大的事自己顶着不报,不合理。

九、记者当年采访像人贩子记者当年为了调查真相,在校门口拉小学生不放,像人贩子似的,门卫大爷干嘛去了?

其他家长不管不顾?

学生不找老师反映?

十、男生围殴女生,没听过小学低年级见过男女生打架,稍微大点了到大学,没见过也没听过男生群殴女生,男生在学校长期靠暴力欺负女生的事也没听过,男生不耻于做这样的事吧,而且受害者常常被打的鼻青脸肿,学校会不知道?

十一、大豆过敏,大豆酿的酒也过敏?

我不懂,希望懂的人给我一个答案。

天亮了乘警说夜间信号中断

记者校门口拦学生

车厢随意抽烟

 7 ) 人性的覆没

结局还是有些弄不明白,周新雪弹吉他的那段吉他是什么意思但是最后的音乐好燃, 被最后的文案弄哭了,还有多少受校园暴力的人?

还有多少禽兽?

单单是抛开了国产剧的怪力乱神这一点,就已经算很好了。

应该是真的想致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人性剖析,但是案件并没有在最后来一个点睛之笔,虽然有些失望,但真的已经很好了。

秋红聚集所有人上列车了解十年前真相,周新雪将当年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8 ) 还可以,算有点良心的网剧

不过结尾是唱了主旋律,假如真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来看,老赵的确就是一个真正该死的人渣,站在受害者角度来说,恋童癖就是千刀万剐也不解恨。

所以最后力道还是放轻了,警察的形象太过于正义和刻板,对于两个女孩所遭受的一切和失去孩子的母亲,看不出有什么同情。

如果最后所有人在得知一切真相之后,选择抛尸或者隐瞒他杀的真相,一致口供老赵是因为自己误喝了有过敏源的酒导致休克死亡的,如果是这种结局还比较大胆。

导演估计是想着将来把三部曲融合拍一部真正能上映的电影吧?

所以还是不敢太放开手脚,对于影片中代表政府形象的警察,给予了太正面的刻画,虽然警察演的也不错。

咱国家不是常有句老话 “法律不外乎人情” 么?

这句话放在此片中正合适,可惜没用上。

对于遭受了那么悲惨童年的人和失去小孩的母亲,同时周遭所有人都缄默媒体又歪曲报道的情况下,除了自己复仇,还能有什么办法替亲人伸冤呢??

站在人性和道德层面,这种主旋律还要把凶手绳之以法的结局,是不是有点薄弱了,法律真有这么正义吗???

 9 ) 力荐《罪途》三部曲,剥开探案片的外衣,事实竟如此血淋淋!

《罪途》三部曲分别是《死亡列车》、《救赎代价》、《正义规则》,导演是由摄影师转行的马小刚,不是冯小刚。

《罪途》三部曲时长并没有达到电影长片的标准,均为70分钟左右,从技术角度来讲,是可以糅合为一部长片的,但是片方选择了在网络上映的形式。

《罪途》的故事在一列绿皮火车上展开,和《东方列车谋杀案》类似,而且因为山体滑坡原因,火车被迫停留在一座大桥上。

而在停车的时候,车厢内发生了一则凶杀案,一名姓赵的乘客被害。

电影从一名警官的角度,对这件凶杀案层层剥茧,竟然牵扯出了十年前发生在校园内的一桩旧案,而连带死者在内的8位乘客,竟然都是当年旧案的参与者或者旁观者。

当年的初中生徐囡囡遭受到了校园暴力,被学校的两个坏学生打破了内脏,经送学校医务室后转到大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8位乘客包括教导主任吴健,校门口小卖部老板老赵,“原校医院助医”秋红,当年对囡囡尸体做司法鉴定的刘医生,报道该起事件的记者,死者囡囡的好友周新雪,以及对囡囡施加暴力的王超和韩佳斌。

《罪途》三部曲也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为我们一遍遍设置悬念而又一遍遍推翻论断,让我们跟着电影的节奏,享受到探案推理的乐趣。

不过,当影片行近终结,当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导演和编剧煞费苦心,用探案的外衣包裹了很多血淋淋的社会痛点。

影片涉及到了“校园暴力”、“家庭暴力”、“儿童侵害”等等社会痛点,而近两年发生过的很多社会事实,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

而且当我们将影片和事实联系起来的时候,会残忍的发现,原来现实更为不堪。

影片用一种极为精巧的方式,向我们传达了在面对这些事情时,没有人可以成为旁观者。

影片中的他们都不是导致囡囡死亡的凶手,但他们却都是有罪的人。

教导主任在事情发生时没有及时制止,导致了事件的恶化;鉴定医生没能详细地做出尸检报告,导致死者死后还要遭受舆论的质疑;记者也没有实事求是地报道,反而以编造的噱头谋取关注;

校园欺凌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转学改名后可以轻松开始新的人生;囡囡的母亲在面对家庭暴力时没有勇气反抗,也让女儿面对伤害时选择隐忍;囡囡的好朋友不仅没有帮助囡囡摆脱别人的欺凌,甚至亲手将囡囡送入火坑;小卖部老板老赵是最罪大恶极者,因为自己变态的癖好而将魔手伸到了校园。

看完这部电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虽然不是真实事件改变,但我敢肯定现实会比电影更加血淋淋,当我们无力的看到囡囡走向小卖店的时候,才知道我们成人社会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多少危险。

《罪途》系列电影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力,几乎所有的社会角色都失了位,都没有做到自己应当尽到的责任。

而对于未成年保护,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失位对于他们来说都有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再次发生,是关乎全社会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只有尽到了责任,才不会让那些不法之徒有机可乘。

 10 ) 还挺好看的

对我来说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不是这部电影有多大的制作班底,有多么出名多么大的演员,有拿过多少次奖的导演,有多少影帝影后的参与,有多么知名的编剧。。。。。。

我只看这个故事表达出来的效果吸不吸引我,编剧有没有把这个故事写得动人心弦,导演有没有把故事完成度很高的用镜头表现出来,演员有没有用他(她)的身体语言去表现故事主人公该有的样子,故事里的主角是演员本身的样子,还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只是一个普通的观众,表达一份只代表我个人意志普通的观后感,这部电影看之前我料想过它好,可没想过居然这么好,一部电影,故事,角色,演员,情感,内涵,光影,剪辑的运用。

能有一方面做好便已经难得,而它居然全部都做到了。

人性的善恶美丑刻画得很到位,演员的表现也恰到好处。

《牺牲之旅》短评

三星半,人性本恶,反转给力,可惜演技细节经不起推敲,这个题材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2分钟前
  • 达瓦里希
  • 还行

从外皮来看,好像在抄袭《东方快车谋杀案》,《东》是讲一个小女孩被绑架被恶徒撕票,与小女孩有关的人都碰巧上了一趟列车,结局嘿嘿!这个《罪途》基本也是这个套路,这里不同的是,被聚集在列车上的人,人人都是致女孩死亡环节之一,人人都是凶手。这里牵涉到了几个话题,一是校园霸凌现象;二是强奸未成年人的现象;三是校园教育问题;四是家庭暴力现象;五是父母离异子女生活问题。这些问题一集中,导致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终结。恐怕这就是此片的意义所在。所以说是借《东》的外皮,实际指出了当代一个正在蔓延的社会犯罪现象。从大角度来讲影片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小地方的细节还有不少漏洞。最近中国拍了不少关于青少年被凌辱的影片,由于比较小众,看到的人不多,像《嘉年华》等,都是此类题材。可见中国大陆最近肯定是有不少此类现象,才引起关注

7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从一而终,坚持看完。第一集故弄玄虚节奏慢你们说是布局阶段,第二集没话找话节奏慢你们说是渐进,第三集结束了依然慢,你们来mv还唱首歌怎么说?这么充水靠。所谓依靠题材取胜,其实避重就轻,学生被性侵的最大犯罪群体怕不是路边小商贩吧。

11分钟前
  • 杨三疯
  • 较差

悬疑片还是教育片

15分钟前
  • Charles
  • 较差

不以善小而不为 不以恶小而为之

16分钟前
  • 点金
  • 推荐

【2018.72】

21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还行

看到最后,就不是推理片了,只说是悬疑片吧。背后的故事真实且值得探讨

25分钟前
  • 元洱_
  • 力荐

中国真的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这是一部敢于直面中国现实社会问题的电影,虽然犯罪剧情上有些瑕疵,但是就凭它敢于直面校园性侵、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我觉得它就是一部了不起的电影。

29分钟前
  • 南极蓝湖
  • 力荐

三集片之第三集

32分钟前
  • gash
  • 力荐

以悬疑推理的类型探讨社会问题的尝试应该说是达到了目标。也是一个高度依赖巧合,推理靠“缘分”的剧。乘警高大全的形象特别平。演徐囡囡的小女孩很不错。

34分钟前
  • 文尔
  • 还行

人都不是人,只是没有犯罪的条件而已。

36分钟前
  • 小妖哪里跑
  • 力荐

没意思结局

39分钟前
  • MANGO-
  • 很差

猜到结局,猜不到结尾。

42分钟前
  • wink0928
  • 较差

有的人忏悔了,有的人永远不会承认罪行。

46分钟前
  • 月河
  • 还行

都是一丘之貉 还是跳不出“过审”

48分钟前
  • 劇場🎭
  • 力荐

如果是作为推理题材,bug多得数不清,剧本可以给零分;但作为国产网大,导演在有限的成本之下努力得提升影片的视听风格,某些段落甚至不逊于院线电影的质感,可以给鼓励分;作为国产片,敢于探讨校园暴力与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等社会话题,尤其是在人性深度上做到了颇有野心的挖掘,值得称赞,总体三星

51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20180530 看的出一直在模仿 网剧里还能看的 导演看成冯小刚

54分钟前
  • 乖沙皮
  • 还行

三部电影整体水准一般,加一星是给电影里所含的社会意义

56分钟前
  • byds05
  • 推荐

作为国产推理电影,已经很不错了

57分钟前
  • 啸如
  • 推荐

作为悬疑片挺一般的,但十年前发生过的事情,实在是太丧了!但主创对校园暴力,性侵未成年人,恋童癖等社会问题的关注是难得的。

60分钟前
  • 盲盒游戏戒断中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