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导演是一个对画面要求比较高的人。
故事情节不再赘述了。
感觉很奇怪的是,前面几个写评论的都觉得有些搞笑。
可能我最近的“笑点”有点高,所以没有觉得那些情节很好笑,反而觉得吃土豆那段的台词有点怪。
影片的音乐前面的人说让人想起南斯拉夫,我不太清楚南斯拉夫的音乐是什么样的,但是音乐确实比较别致。
总之,这是一部画面拍的很干净,音乐比较别致,但是故事情节嘛。
……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情节。
如果是经常看电影的基本上猜都能把故事猜出个七八分。
有美景,有佳乐,有幽默,但电影其实是沉重的,犹太人的那段悲惨的过去是他们永远难忘的噩梦。
起初看到男主角收集的形形色色的物品会觉得他有神经病,但慢慢的开始理解,有些赞同,人太容易遗忘了,不管是好的坏的,过去的一切都在迅速的被人遗忘,记忆也开始模糊不清,而那些东西却记录了历史,证明了历史。
看过很多大片时不时的看到这样的小制作独立电影,换个心情还是不错的,虽然故事没那么曲折吸引人,也没什么大场面,大明星,可就是感觉那么真,那么自然,那么贴心。
我们的小FrodoElijah Wood锻炼的越来越会演戏了,他那双忧郁又纯净的眼睛功不可没。
孙子说,爷爷这辈子第一次找对了自己的位置。
他安详地睡在热水和鲜血中,面带微笑,拥抱被自己遗弃的信仰、割裂的记忆和拒不承认的视力,像灵魂嵌入最初的躯体,复归完整。
我一直在想,他的选择,到底意味着活着,还是死亡。
他最后的吐息和身体里流出的热血,到底是满意地迎接了最完满的自我,还是抱愧忏悔着这些年对信仰的背弃。
这个问题的答案甚至牵涉到死亡的含义。
死亡究竟是我们获得完整生命历程中最后、最庄重的一步,还是一切可能的终结之处?
我更愿意相信前者,至少在纸面上如此。
因为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拥有豁达的生死观。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电影的结尾是一个圆满的结尾:一个寻根的人将自己的寻根经历编织进了往后的生活中;一个终日迷茫无所事事的人将自己偶然取回的信仰和一个闯入生活的陌生人安放在书中;一个逃避了一生的人心满意足地遵照灵魂的指引获取了生命最后的硕果。
我相信爷爷死去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活着。
我相信人的一生原本是圆满的个体,生命和时光,只能通过添加色彩、积累木块而把我们塑造成各种形状;任何削减与磨损都是残缺,任何残缺都意味着部分的死亡。
我们或许还在喘息,但生命的一部分已经先行死去,一切不过是行尸走肉。
在这个世界中穿行,远不是穿行在那片梦一般的向日葵田里那般静谧安详。
没有桃源供我们躲避尘世,没有任何人可以在时过境迁后茫然地发出一问:战争结束了吗?
如果你足够幸运,请圆满地活着,不要残缺着死亡。
Actor's lines--- what do you collect?- things. family things.- it is a good career,it is?- no, it's not a career, it's just something I do.- why?- I don't know. why does anybody do anything?it's just something to do.- I understand,I also enjoy writing., but I truly feel I was born to be accountant.- are you hungry?- yes. I hope they have something I can eat.- what do you mean?- I',m a vegetrian。
- You are a what?- I don't eat meat.- How can you not eat meat?.....- no meat? steak?- No- chicken?- No- and what about sausage?- no, bo sausage, no meat- he says he does not eat any meat- not even sausage?- what's wrong with him?- what's wrong with you?- nothing, I just don't eat meat.--- why do you do this?- maybe sometimes I'm afraid I'll forget.--- may I ask a question it is the war over?--- I have reflected many times upon our rigid research. Ithas show me that 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in the light of the past. It is always along the side of us on the inside, looking out like you says, inside out.Joufen, in this way, I will always be along the side of your life, and you will always be along the side of mine. Our families will be with us, and our families' families. Your grandfather, and perhaps insome way my grandfather as well.
前几天看了《Everything Is Illuminated 》即《真相大百》改编自乔纳森萨弗兰·弗尔所著同名小说。
去淘碟的时候看见封面上大片的向日葵,于是抽出来带回家。
对向日葵向来不具备拒绝的能力。
看完之后闭上眼睛依然满眼是向日葵,大片大片。
亚历克斯穿过它们问战争的生还者丽斯塔德那个在地图上消失多年的乌克兰小镇在哪儿。
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片向日葵中的丽斯塔德开始一点一点让我们看到乔纳森所要寻找的,一个在因为纳粹入侵而惨遭毁灭的小镇,一个救了他的祖父的女人的痕迹。
在丽斯塔德小屋中,塞满了各种盒子和来自战争年代的纪念物品,跟乔纳森的公寓一样,像个博物馆。
从影片的一开始我对乔纳森的收集就很感兴趣,他说因为害怕忘记而用一个又一个的袋子将附着有记忆的物品存起来而后挂在墙上。
挂了满满的一墙。
我一直在寻找记录记忆的方式,不相信大脑,因为如果不是用力地记住,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将逐渐淡去而消失,而文字总是会有偏颇,或许乔纳森的这种方式是很值得借鉴。
那么亲爱的大兵,以后家里分一个墙给我好吗。
信仰基督教的美籍犹太人乔纳森(伊利亚·伍德)的祖父是在半个多世纪前遭受纳粹蹂躏甚至灭族的浩劫中的幸存者之一。
多年来,老人家一直将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视为毕生最大的愿望。
但年岁已高的他无奈之下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将此心愿留给了乔纳森。
乔纳森手捧历经沧桑已经发黄的老照片前往祖父获救的东欧国家乌克兰,寻找那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几近消失的小镇,最终他找到了照片的真相了却了祖父的心愿。
较之在指环王中的表现,我更喜欢伊利亚·伍德在这的表现,木讷的善良,保守,对记忆缺乏安全感,还有他几乎覆盖整个面孔的大眼镜。
对于乔纳森雇佣的翻译兼向导亚历克斯,我喜欢他可爱的法语式英语,这个幽默的,有点街头智慧,并且及其迷恋美国文化的乌克兰小伙子。
当然,还有他的穿着,很好。
在开篇他对拉拉的69言论极其有趣,1969年发生的大事的确是需要纪念的。
他在蓝色的小车上跟乔纳森的对话足见他的迷惑和乔纳森的保守。
亚历克斯的爷爷,这个退休后因为寂寞而声称自己瞎了需要导盲犬的老头,是乔纳森之行的雇佣司机,一个需要导盲犬的司机。
呵呵。
在影片的的真相揭露时才知道他也是那场浩劫的幸存者。
在最后与当年目睹他从灾难中逃脱的丽斯塔德相认之后回到他们原来居住的小旅馆里,在天明之前在浴缸里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我对编剧这样的安排有些不解。
只是看着亚历克斯打开浴室门的那一刹那,满缸的鲜红那么触目惊心。
我反而觉得他应该更安详地度过他的余年。
在乔纳森离开丽塔斯德的住所时,她问,战争结束了吗。
这似乎是留给所有人的问题。
其实整个片子最终寻到的是一个另人悲伤的真相但却是在一个轻度快乐的氛围下一点一点展开的。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很和协。
那些场景我无法忘记,在满是星星的夜空下露宿,从白日到晚上地跋涉寻找河边的小镇,沿路的乌克兰风光,残败的苏联政府官邸。
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my second favorite movie. 轻轻的,淡淡的,幽默风趣,没有丝毫做作。
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给观众留下充分的遐想空间btw 欧洲真是个养人的好地方,只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原著党。
一部有点深刻难懂的历史文艺片,但比起原作来说已经很平俗了。
根本还是在于去除掉了讲述布洛德历史的一整条线,其实有点遗憾。
尤其是结尾。
那样的粘稠、疯狂和碎裂像是油彩打翻在画布上的慢镜头,多种颜色融合在一起,然后混沌归于虚空,一切重回开始。
原著给人的印象是浓厚和怪诞,将会是我此生看过的最特别的一本书。
历史线与现实线完全剥离,前者更倾向于传递一种「感觉」。
而电影则更为清新和现实,像是从令人费解的圣坛上走下来缓慢而严肃地讲故事。
去除了一些血腥残酷描写,主要指纳粹屠镇的一部分。
原著部分我光是回想就胆战心惊。
祖父的自杀仍旧是电影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高潮,而其原因则还是抛给观者任其遐想。
比其原著里的描述似乎要更好理解一些。
演出方面,主角乔纳森的形象可谓与我所想象的一模一样。
其他人的表现也没什么可挑骨头的。
姐姐真的很美很美,是我见过的最美的老妇人。
我看的是腾讯视频上的版本,不得不说这版翻译并不能算得上是尽善尽美。
首先是在开篇时亚历克斯说“我从没见过比我更高的女人,比我高的女人都不正常”,实际应该是“比我高的女人都是女同性恋”。
暂且不说字幕组直接“女同性恋=不正常”,重要的是他的后一句话是“69年对她们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年份”。
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在这里讲了个黄段子,与之前亚历克斯和弟弟看成人杂志时的乌龙相呼应,同时也与之后亚历克斯询问乔纳森关于“同性恋”一事相关联。
以及关于这个标题,我认为远远不如“了了”。
“真相大白”听起来像是一部令人恍然大悟的刑侦悬疑片的片名,结合海报与戏剧标签,令人误以为是一部讲述侦探和特工的电影,语气比较强硬。
而“了了”则更为柔软。
往事如烟,一切都了了。
那种“都过去吧”的无奈与释怀感,就像是祖父的选择一样。
最后,祖父执起老妇人的手亲吻,并告诉她“结束了”的时候。
看着两人都红了眼圈,那一刻镜头拉得很慢很慢。
那些记忆会永远陪伴着我们。
它们从未离去。
这是一部本色的电影,本色的场景,本色的风光,连记忆也是本色的恬淡。
或许过去的记忆真的能够印刻在现在的风光中。
那一片灿烂的向日葵,和那一抹被战争所拉扯的断垣残壁。
完全不同的两处场景,却记载着一个小镇的变化。
人间天堂与纳粹地狱,这并不是什么骇人的改变,在那个记忆流转,被人珍藏却因此忍痛的岁月里--这些变化都是如此平常。
以至于电影最后,奥古斯丁的姐姐对老者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战争结束了吗?
”这是在二战结束60年后的疑问,她生活在人们所能参悟的时间范围之外,她守候着一只只盒子,希望有人能够来认领,那些被守候的生灵却无法让她得到任何回复。
没有人进入她的木屋,没有人涉足那片向日葵,这对于她而言,只能证明这个世界仍未和平。
纳粹,犹太,枪声。
这些东西都附加在她的身上,她的记忆中。
Jonathan梦中流淌的那条河流,一件件等待后人发觉的信物在流水中趋向一个不为人知的边界,他们是不能带着这些东西进入天堂,这些随波逐流的东西正等待着一个个像Jonathan一样的后人来寻找。
“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
”这是Jonathan对这种留存的解读,我们曾经纪录过很多数字,死难者,幸存者,失踪者。。。
但是是否很有会去记得那一个个故事,发生在他们身上,那一个个片断,蜡黄的照片。
谁会记得?
或许让某些应该被铭记的东西随波逐流能够让某段记忆深深地藏入大海和这个永存的地球融为一体。
这个“一根筋的寻根之旅”,最后alex的爷爷在浴缸中自杀。
是的,在60年前他就已经因着犹太人的身份而死去,这是一中弥补,对于他而言那些岁月的痛苦会在顷刻间袭来,在他看到奥古斯丁的照片时,在他触摸的河岸的沙土时,在他凝视犹太六芒星时。
他是和奥古斯丁生活在同一个年代的人,他们在经历那场浩劫时付出了同样沉重的东西,生命,爱情,或者灵魂的本质。
真相大白,这个译名或许太过通俗,这个故事并不单单纪录了一次寻根之旅,更多的是那些风光,那些在纳粹践踏之后仍然瑰丽的绿色和广袤的平原。
当ALEX向向日葵中心的小屋走去时,他这个乌克兰人同样也被这样的风光折服,这个被战争肆虐过的地方却存在这样的美景。
但是这却是悲鸣的,这片向日葵只不过是她心目中的祥和,她在此处躲藏,因为战火或者是一只只留给失踪者的盒子。
或许是因为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所突出的棱角太多,却没有集中的体现,是一次异地的感悟,还是一场类似
或者只是那些单纯的记忆和突然需要我们记忆?
战争结束了,在60年之后,在那个如此美丽的小镇遗骸之中结束了,在那堆积满一墙盒子和记忆的屋子中,战争结束了。
不是纯粹的呼唤和平,也不是在这个漠视历史的时代呼唤某种回归,只是这么单纯地看到她脸上的笑容,或者欣喜。
战争结束了,终于有人回来领回自己的盒子,那些记忆太过负累,那条涌动着血水的河流终究还是证明了那段历史,证明了数度存在。
电影开篇就带领着观众,跟随一个有收藏癖好的美籍犹太男孩乔纳森寻找祖父遗留照片中救命恩人、探秘家族往事的步伐,踏上了乌克兰西南港口城市敖德萨。
乔纳森因祖母“乌克兰对犹太人并不友好”的告诫而对这场寻宗溯源之旅既期待又忐忑。
而这份忐忑随着敖德萨祖孙向导的加入而愈发惶惶。
一辆蓝色旅行车载着三个性情迥异、各怀心事的旅伴外(雇主:谨慎内敛、用收藏填充归属感与安全感的犹太男孩乔纳森;司机:自称眼盲、用暴躁脾气掩饰重重心事的敖德萨老头巴鲁;翻译:性情洒脱、受美国文化吸引的敖德萨新新人类亚历克斯)行驶在敖德萨的城野之间,开启了一场“节外生枝”的旅程。
土地就像一个收藏家,保存着生活其中的人们的历史:棋盘般的街区记载着这座建立于叶卡捷琳娜大帝时代“理想城市”的传说;腐朽破败的乌、俄式建筑诉说着这座从沙俄帝国暴虐统治、内战纷争、二战屠戮下重新站起来的“英雄城市”的动荡往事;而点缀于街边的麦当劳广告牌透露出外来文化对新敖德萨的影响……土地承载的历史是民族的记忆,然而民族和人一样,往往只记住自己愿意记住的事情。
亚历克斯祖孙毫不掩饰对敖德萨的自豪感:“战争之前,这里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敖德萨是一个用来相爱和建立家庭的完美之地。
”当乔纳森违不顾叮嘱用英语向当地人问路时,亚历克斯因羞臊而愤怒:“他们会嘲笑我是笨蛋美国人的向导。
”敖德萨人骨子里的骄傲毕露无疑。
然而,当乔纳森道出从他祖母那听来的关于“乌克兰人是反犹太人”的传闻时,老巴鲁沉默了,而亚历克斯则因祖父的反应困惑不已。
在敖德萨一路寻找,目的地Trachimbrod竟无人知晓。
乔纳森、亚历克斯、巴鲁迷失在途中,更迷失在各自的彷徨里。
乔纳森想知道祖父是如何逃出的那场骇人听闻的种族灾难,明明是屠戮中的被害方却因“幸运”逃脱而笼罩在难以释怀的沉重中。
从那场屠戮的死人堆爬出来的巴鲁,不单是被害者更是见证者,而他却不愿回忆德国纳粹的惨无人道,更无法接受乌克兰起义军对同胞犯下的罪行。
亚历克斯在对敖德萨历史的片面赞美声中长大,当他意识到现实并非如此简单时,在祖辈处得不到答案的他感到蔽身之所被掀翻一般空虚。
终于,于旷野中一片金色的葵花田深处的木屋里,他们找到了乔纳森祖父照片中的女人。
而她说她并不是乔纳森祖父的救命恩人,于她口中道出了一段与乔纳森揣测并不太一样的往事,与其说乔纳森祖父有幸躲过那场屠戮是受惠于人,不如说是受惠于对那个人的爱。
而艰难找寻的Trachimbrod也并不是一个村落,而是埋葬着1942年3月18日被德国法西斯杀害的1024个村民和他们遗物的河边空地。
女人向他们讲述了当年纳粹在这片土地上施以的凌辱与暴虐,也讲述了犹太人的屈辱遭遇与信仰坚持。
并向他们展示了一整墙她从河边收集的被害者的遗物,小雕像、眼镜、银饰、纸风车、香水、杂志、小品集、内衣裤、木头玩具、戒指、金钱、照片……“这一切就是Trachimbrod。
”这些如收藏品的遗物被他们的主人埋藏之时,被寄予的意义并非纪念自己,并非证明自己还活着,而是以防“万一某天有人寻找”,这些可以告诉寻者想要的答案,告诉后人来处,而埋藏它们的这片土地是召唤、凝聚、解惑、重新出发之地。
一场寻找家族恩人、探秘家族往事之旅至此成了回顾敖德萨那段几乎被抛弃的沉重历史之旅。
乔纳森于其中触摸到一段动人家族的往事,也重新认识到当年沙俄在西部10省设立栅栏区时,敖德萨曾给予犹太人的友好。
巴鲁终于在摘下墨镜重新审视那段伤痛的记忆之时,与自己的过去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命如他苦苦追寻的明月般得以平静圆满。
亚历克斯因为靠近敖德萨这段沉重的历史而卸下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敖德萨柔和了俄罗斯、乌克兰和犹太文化的城市灵魂让他的内心更加包容深邃。
调转车头,同样的来时路却因为Trachimbrod明丽耀眼的向日葵、令人震撼的遗物收藏、静谧等待寻者的纪念碑而变得不同。
影片从一场激萌三人行的公路片外衣开始,一层层深入,终于揭开一颗战争历史题材的良苦用心。
人类历史总是在遗物、重蹈覆辙中螺旋前行。
十几个世纪里,接踵而至的诸多王国、帝国在这片欧洲最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名字,而今波谲云诡的国际政治又一次次让乌克兰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影片中女人向巴鲁问的那一句“战争结束了吗?
”是否会拉扯到拨弄政治风云者的内心?
《真相大白》提醒着所有经历过屈辱奴役、内部纷争的民族,所有的历史都该被正视与铭记,特别是那些滴血的、疼痛的历史。
对一个民族的入侵和征服,最可怕的往往不是对被征服者身体的奴役,而是思想文化的颠覆,选择性地遗忘历史、篡改历史。
历史失忆只会伴随着重负,不拿起只会让前路变得越加曲折与沉重。
同时,《真相大白》提醒着那些自我中心意识极端膨胀,企图扰乱来之不易和平果实的黑手到历史中去反省,因为无知的骄傲会遮蔽了广阔的时空视野。
西拉姆曾说:“人类如果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须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了的古代文化就够了。
”所以每一段历史都应该被铭记,它们告诉我们从哪里开始,又走向了哪里。
赘赘如斯还是觉得表达不全影片带给我内心的震颤,影片中的那份静谧与深沉也只能意会吧,所以强烈推荐去影片中感受吧,去收获属于自己的真相大白吧。
向日葵带着黑框眼镜的Jonathon 操着俄语口音的Alex还有那辆典型的拉达画面很安静--只是那一句: 战争结束了吗?我哭了.
善良单纯的乔纳森和他有爱的大眼镜。美丽的乌克兰。我的俄罗斯情怀。真的太喜欢那一片片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草地,金灿灿的向日葵地和充满俄罗斯风情的歌曲。
You are not your ancestor. Too many washouts, my eyes!
很喜欢~
美丽的向日葵
温柔的浴缸
2.5 音乐几乎塞满。有点刻意营造.....(呃嗯..战争是结束了,但你们又让它开始了...)
片尾没有片头感觉来的好。
居然是《了了》的电影版……果然也很奇怪,而且感觉跟书不是一个故事……囧了……|||不过画面好好看,我就想拍出来这种梦幻的画风啊~~~大片大片的葵花最好看了~
近乎轻松愉悦地讲了两个悲伤沉重的故事。去乌克兰旅行就应该有一个Alex一样的小混混做向导。
扣人心弦的俄罗斯音乐
非常认真的电影,但不是我的菜。
战争结束了?集权者还在 战争就并没有
导演不知不觉带我们从搞笑到深刻
剧本改编不是简化,这点这部片子做得真的很差,是因为18世纪的乌克兰很难构景么?人物线索也处理得很粗糙,爷爷自杀的动机瞬间就不明确了。机场的穿越情景其实是生搬硬套,原著党一万个不买账。唯一值得赞赏的是将布洛德的时光贮藏的特性放大,而与主角的收藏癖呼应。
浩劫之后需要的是反思
小男主很像想象中的样子。没有书好
是乌克兰旅游宣传片吗?再附送民族音乐伴奏带?那片向日葵是受了张艺谋种高粱地的启发才去种的吗?对乌克兰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如此刻画得如此轻描淡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影片的视角完全是高高在上俯视着异域风情,符号化的人或物充斥着画面,霍比特人依旧贡献了一双真挚美丽的能让小伙伴为他赴汤蹈火的大眼睛,人物个性约等于纸片。乌克兰小伙就是个美国人想象中的乌克兰小伙的标准模板。结尾老爷爷的自杀可以给影片加星,也许是本片唯一一处对人生和历史的严肃思考。
我想看这部电影 2012-01-20 (私人收藏)
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 1962
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