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父辈的旗帜

Flags of Our Fathers,战火旗迹(港),硫磺岛的英雄们(台)

主演:瑞安·菲利普,杰西·布拉德福特,亚当·比奇,约翰·本杰明·西基,约翰·斯拉特里,巴里·佩珀,杰米·贝尔,保罗·沃克,罗伯特·帕特里克,尼尔·麦克唐纳,梅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父辈的旗帜》剧照

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2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3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4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5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6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3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4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5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6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7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8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19父辈的旗帜 剧照 NO.20

《父辈的旗帜》剧情介绍

父辈的旗帜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5年2月,被喻为“太平洋的绞肉机”的硫磺岛战争结束。在战斗的第五天时,五名美军海军士兵、一名军医、一名随军记者一起“缔造”了一张英雄的照片,一张象征国家胜利的照片:他们将美国国旗插在了硫磺岛的制高点。 当照片登上美国各大报纸头条的时候,当时的六名英雄中的三人甚至还不及知道自己成为英雄而英勇牺牲了。幸存下来的其余三人战后却对那场战争只字不提,仿佛他们未曾参与那场战争。 因为他们不是为了成为英雄才走上战场,他们是为了国家而战,当他们看到身边的伙伴一个个倒下时,他们觉得生命的意义也在一点点流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2血溅忠义门车轮不息一千零一种鬼计恐惧之壳超级大坏蛋菩提魔物塔米·菲的眼睛心愿房间牵挂独孤皇后桌子无名八年错位囧途预兆雪莉悉尼豪宅第一季瑠璃的宝石德古拉的新娘追日再喊一声爹娘愤怒的黑人女孩与她的怪物丽人保镖之期待再见亚马逊萌猴奇遇记倒霉日僵尸侠简·方达和莉莉·汤姆林:淑女之夜

《父辈的旗帜》长篇影评

 1 ) 什么是英雄

这部片子非常好,给了人们一个看待战争的新的思路,所谓的英雄甚至有一个就是一枪未开的传达兵,在战争过程中对他的描写感觉要远少于其他两位,也体现了他在战争过程中可能是真的没有什么贡献。

包括战争开始前就落水死亡的士兵仿佛从一开始就预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血腥,刚走上战场被炸落的人头则是硫磺岛给这些新兵的下马威。

这个片子非常妙的把三段场景融到了一起,采访的场景,巡游的场景,和不断穿插战争的场景,它提出一个很深层次的疑问英雄到底是什么,进一步战争又是为了什么。

我觉得这个电影最棒的地方就是它的底儿,一个是在残酷战争间隙游泳的镜头,他们甚至可能认为游泳是比巡游更重要更幸福的回忆,因为他和战友们在一起。

还有就是那句话hero is something we created is something we need还有它后面的话大概就是说是为了让人们忽视掉复杂的细节去记住那些阵亡的人们。

2022-6-15看

 2 ) 老东木的二战情怀

看过《硫磺岛的来信》之后,这一部电影也是必看的。

同一个战役,由同一个导演在同一年拍摄了两部电影,前后脚上映,分别从交战的两方入手,虽然题材不太一样,但都是反战的主题,这样的情况影史上不多吧?

老东木就任性地玩了一会。

所以观众不用诧异为什么两部电影有些镜头的画面几乎一模一样,因为两部电影几乎是同时拍摄的,是不是一个剧组我不清楚,但是道具什么的肯定没换。

上一部是讲家书,这一部是讲一张插旗的照片引发的故事。

照片在美国国内火了,插旗的士兵也就成为了英雄。

所以政府把他们召回美国,巡回各大城市,参加美国军债的发行游说。

这部电影战争的场面比较多也比较惨,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有点像,士兵参加的活动越多,越不如在战场上舒坦。

为了卖军债,政府明知有一个士兵不是插旗者也不在乎,对于当局者来说,谁是英雄都一样。

而英雄的风头一过,又有几个人会再记得?

两句台词印象比较深:那些死在硫磺岛上的才是英雄。

他们怎么能想到我们可以用银质餐具吃饭?

(大意)

 3 ) 被牢记的和被遗忘的

《父辈的旗帜》,高中看的次数最多的电影。

而每一次把碟片放进托盘,窗外的天气似乎都是阴沉沉的,就像今天。

全片叙述很琐碎,但故事却并不复杂。

惨烈的硫磺岛战役的第五天,六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奋力将国旗插在了岛上的制高点,并拍得了一张至今赫赫有名的照片。

由此,美国军方和政府要求幸存的三名插旗士兵立即返回国内,以“英雄”的形象为战争筹集捐款。

“很多人都以为了解战争,尤其是那些没有参与其中的人们。

”老兵对记者说。

登录前,舰队司令吼着:“我不管什么十天的炮击...告诉孩子们到了岛上就得靠他们自己!

”战斗一触即发,死亡在每一寸土地上叫嚣。

年轻的士兵们很快接连死去,血浆和残破的身躯混杂在榴弹掀起的尘土中,弥漫在整个战场。

子弹洞穿着进攻者的身躯,火焰灼烧着防守者的尸体。

刺刀染上红色,或是泥土的黑色,没有仁慈。

一个漫天飞舞着照明弹的夜晚,军医doc和一直跟随他的iggy躲在散兵坑中。

黑暗处传来惨叫“corpsman(医务兵)!

”doc告诉iggy呆在原地便出了散兵坑。

那名伤兵已是肚破肠流,无生还的可能,doc给他注射了些吗啡便返回散兵坑。

但iggy却失踪了,doc焦急地寻找中发现,他们的散兵坑竟在日本兵的地道口上方!

doc向着黑洞洞的地道喊叫着,“iggy!iggy!”,没有回答。

第二天,其他士兵在一个洞穴里找到了iggy,已经被残忍虐待致死的iggy。

doc沉默的站在洞穴的门口,无法说出一个字。

战争结束后,过着平静生活的doc常常被噩梦惊醒,梦里他听到“corpsman”的叫喊,他寻找着iggy,不停地呼喊着,焦急的,却无力的呼喊着。

这就是“英雄”,照片中的英雄,油画里的英雄,雕塑中的英雄。

他们为国家举枪射击,看着战友死去,他们年轻的岁月里已承受了太多可怕的阴影。

他们知道这战役的重要,占领了这岛,B-29才能直飞日本列岛进行轰炸。

而他们也同样感受到生命的重要和易逝,弹片横飞的战场,那将是带给他们永远挥之不去的惨痛伤痕。

谁可以理解?

只有他们的战友,那些在战场死去的,或是幸运的活下来的人们。

这些,都是他们无法忘记的。

除了doc,还有两名幸存的插旗士兵同样令人关注。

始终反感四处宣传的印第安士兵Ira Hayes和处处拉拢势力的Rene Gagnon。

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士兵,在面对如明星版光环笼罩的待遇时也是矛盾频发。

对于ira而言,作为印第安人的他本来就处处遭讽刺和歧视,他酗酒癫狂,因为脑海里无时无刻不是那些战场的零碎记忆。

那些记忆如电闪雷鸣般敲击着他的灵魂,让他痛苦不堪。

于是,在自己的强烈要求下,ira重返战场并音讯全无。

而rene在战争结束后,头顶的荣誉却顷刻烟消云散,空有一枚勋章的他也注定平凡的活着,在一家公司做门卫。

许多年后,有人再看到ira,他已是贫穷潦倒,最终因酒精中毒躺在了牛棚里。

始终是被遗忘的人吧。

被战争的残酷割伤心灵,又被社会的现实碾碎心灵。

这是一种怎样的无法言喻的悲怆?

或是消沉在老头旧色调的镜头里,那走在德州农场荒凉道路上的萧瑟背影。

片尾淡淡忧郁的钢琴声响起,插旗的士兵们到山峰后的海滩玩耍。

iggy和其他士兵们叫喊着,doc,快来啊!

海浪扑在年轻的人们身上,溅起雪白的水花。

镜头摇向远方,密密麻麻的舰队上空,满是云朵和阳光。

即使此片在上映时的评价并不高,而人们更乐于推崇它的姊妹片《硫磺岛家书》,我仍然一次一次的为那些台词和画面感动。

老头的电影看得不多,但我知道这不是一部让你热血沸腾的电影,这是一部需要你静静的去欣赏和感受的电影。

选择一个平静的天气,偶遇一个平静的心情,然后再去观看。

那么我就没有浪费时间。

 4 ) 作秀的旗帜,人造的英雄

这是一个关于一张著名照片的故事。

1945年,太平洋战场的战事到了白热化阶段。

经过近一个月的惨烈战斗,美军终于拿下了一个名叫硫磺岛的岛屿。

期间传回的一张战地照片让整个美国沸腾起来,照片上,六名美军士兵奋勇地把星条旗插向高地,在滚滚硝烟中尽显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战争结束后,照片中的三位幸存者以英雄的姿态回到祖国。

然而他们清楚,那张照片只是在战争开始仅8天时在有关人员的授意下摆拍的作品。

但美国人不管那么多,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们不得不带着英雄的光环开始全国巡回演讲并出席各种活动,目的是说服人们购买军债……战争片最容易给人以震撼,因为它总是触及死亡,而人们总是在死亡中发现人性的光芒。

这部耗时两个小时的影片没有丝毫冗长之感,并不是因为它包含了太多紧张而激烈的战争场面。

与一般的战争片相比,它对战争场景的描写可谓惜墨如金,伊斯特伍德更多从侧面表现战争残酷的一面,即使在为数不多的正面描写中,也多是点到即止。

导演把更多笔墨花在对战争的反思上,使影片具有相当的深度。

什么是战争?

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在意识形态式的宣传中,战争总是被赋予一些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民族的、国家队、正义的、伟大的……而从本质上讲,战争只是人类的自相残杀而已,没有丝毫美感可言,而隐藏在其背后的阴谋与利益,更凸显了人性的阴暗。

战争总是与牺牲分不开的,牺牲又总是与伤痛分不开的。

这正是战争片赖以生存的主题。

通过揭示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来谴责其本质的罪恶,已经成为好莱坞战争电影惯用又屡试不爽的套路。

战争对人的伤害不仅在肢体上,心灵的伤害更加深刻,甚至影响一生。

越战电影《猎鹿人》曾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给士兵留下的心理创伤,而在《父辈的旗帜》中,这种伤害蔓延到他们的家庭。

“英雄”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梦魇,而死者的亲人们则只能在谎言中得到微不足道的安慰。

Bradley在弥留之际,总是想起和战友们在海边玩耍的情景,天真而快乐,“就像孩子一样”。

这说明在现实世界中,他的心灵是残缺的,而失去的那部分,只能到天堂中去寻找。

战争总是与政治分不开的,政治又是与利益分不开的。

从宏观的角度试图揭开战争在政治与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是影片的一大突破,也充分体现了伊斯特伍德和斯皮尔伯格的功力。

当硫磺岛战役的指挥官对着话筒愤怒地吐出F字头的脏话时,也许你已经明白,不光是那面旗子,整个战争都只是某些人的政治筹码而已,隐藏在战争背后的阴谋在这一细节中昭然若揭。

这还不止,三位英雄回国后,在政府的安排下四处游说人民购买军债,即使不乐意也无可奈何。

这样一来,战争又凸显出其经济工具的本质。

而整个这一切,似乎都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操纵,让人不得不相信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

血腥的战争只是作为筹码,浴血奋战的军人只是作为工具而存在,这是一种如此非人道的价值存在,却也是某种程度的现实。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打着正义旗号的阴谋中,受骗的是民众,受害的是军人,受益的则是某些政客与商人。

战争总是与社会分不开的,社会又总是与个人分不开的。

历史上,二战结束是美国经济腾飞的开始,而二战对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影响更加深远。

对于远离二战战场的美国来说,当短暂的战争热情逐渐退却并变得乏味时,人们便又回复到平淡而现实的生活中。

与此同时,“英雄”们不再能够享受崇高的礼遇,而在各种反战思潮的影响下,他们甚至被冠以“刽子手”的恶名。

就像《第一滴血》中功勋卓著却又倍受冷遇的越战老兵兰博一样,硫磺岛的英雄Hayes仍然因其印第安人的身份而受到歧视,看似前途无量的Rene则最终只能谋得看大门的工作。

人们的变脸如此之快,昨天你还被称为“英雄”,今天就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努力谋生,并忍受不公平的对待。

“人们需要英雄,所以就创造了他们。

”而当人们不需要时,又无情地抛弃了他们。

这样看来,战争带给美国人的,只是一场熊熊燃烧又迅速熄灭的战争迷狂和英雄理想,接着,又回复到可怕的空虚与淡漠中。

说到底,这是关于一颗饱受战火涤荡的心灵如何面对复杂的现实的故事。

在主人公模糊的个人命运和清晰的心路历程背后,是彼时美国社会的诸多侧面。

在这些并不宏大的叙事镜头下,到处充满了对战争的反思,而兼具人性化和历史观的视角愈加凸显了话题的厚重。

“我受不了被人称为英雄,我的战绩只是躲子弹而已。

”Hayes始终无法接受自己是“英雄”的现实,生者的荣耀和死者的孤寂之间的反差让他的心倍受折磨,在人们的不解和嘲弄中,他最终在酗酒中死去。

战争是一代人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后辈们永远无法体味个中杂陈。

那么,从饱尝战火的父辈那里,我们究竟应该接过怎样的旗帜?

显然不是剧照中那面带着英雄般浪漫主义的星条旗,也不是对战争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美好想象。

在我看来,父辈的旗帜,应该是在虚伪的现实中那颗永远坦诚而正直的心。

 5 ) "作秀"的力量

今天我终于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美国大片《父辈的旗帜》看完了,这部以二战时期的经典战例—硫磺岛战役为背景,下面说一下故事梗概:1945年,太平洋战场的战事到了白热化阶段。

经过近一个月的惨烈战斗,美军终于拿下了一个名叫硫磺岛的岛屿。

期间传回的一张战地照片让整个美国沸腾起来,照片上,六名美军士兵奋勇地把星条旗插向高地,在滚滚硝烟中尽显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战争结束后,照片中的三位幸存者以英雄的姿态回到祖国。

然而他们清楚,那张照片只是在战争开始仅8天时在有关人员的授意下摆拍的作品。

但美国人不管那么多,在政府的安排下,他们不得不带着英雄的光环开始全国巡回演讲并出席各种活动,目的是说服人们购买军债。

虽然那几位幸存的士兵不愿充当政府的工具,但是从大局利益出发或者说是在一些政客的压力下,他们还是将“秀”做到底了。

看完后,平心而论这部片子如果从战争场面的刻画上来看和别的影片相比简直弱爆了,可以说导演在战斗场面的时间安排上简直是惜墨如金。

它即没有电影《珍珠港》的风云诡谲的暗战情节,也没有长时间的战斗场面,基本上都是一个个简短的战斗片段组成。

那么,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在哪呢?

本人觉得导演把更多笔墨花在对战争的反思上,使影片具有相当的深度。

当印第安人艾拉实在承受不住内心的压力时,他选择了去酗酒去打架斗殴,甚至坐过牢(原因不明)。

他最后甚至步行一千多公里徒步从亚利桑那州步行到了德克萨斯州去向哈伦的父亲说明他的儿子也在照片上也是英雄,一次来减轻老人家的中年丧子之痛,也稍稍减轻了艾拉内心的凄苦。

医生约翰选择了将这个秘密保守医生,但是在内心的无限谴责下,在他临死前终于对儿子说出了心中的秘密。

对于照片作秀这件事到底算不算善意的谎言,值得商榷。

因为一方面三位战士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生可以说是不得安宁,尤其是最后艾拉死于过度酗酒,这可是说是这部片子的最大的让人伤心之处。

然而反过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或者是战争学的角度看,幸存下来的插旗英雄们通过作秀做宣传,双倍完成了总统杜鲁门2个月筹集140亿美元的任务,对于战争的结束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类的战争损失,这又是不得不褒奖之处。

结语:小小一张图片,却让人们看到了惊人的力量!

然而又有谁知道这三个所谓“英雄”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苦楚呢?

 6 ) 人们需要英雄。

上古的神话和流传至今的传说,都有着令人神往的史诗,令人敬仰的英雄。

崇拜英雄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英雄存在吗?

当然,毋庸置疑。

不过他们并不来自神话传说,也并非神通广大。

英雄也只是普通人,不过要比芸芸众生多一份觉悟,并且付诸行动。

英雄是一面旗帜,指引人群。

承受这一荣耀可不轻松。

因为所要背负的太多太多了。

 7 ) 国旗插在硫磺岛上

1945年2月至1945年3月,日军和美军为争夺硫磺岛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最激烈的一场战斗——硫磺岛战役。

在这个仅8公里长、4公里宽的小岛上,美军苦战一个多月,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共伤亡28686人,其中死亡6821人,这是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最多的战役。

1945年2月23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师第28团哈罗德·希勒中尉率领的一支44人的小分队,一路血战,上午10时30分,终于冲上了硫磺岛制高点——拆钵山山顶。

他们随即决定升起美国国旗。

美联社随军记者乔.罗森塔尔闻讯赶来,在路上他碰到刚从山下来的《海军陆战队杂志》记者路易斯·苏莱上士,后者得意地说他已经拍到士兵在山顶升旗的照片,这使得罗森塔尔有些失望,但他仍决定继续上山去看看。

第一次插旗巧合的是第一次插的那面旗太小,只有54×28吋,其他部队难以看到。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山顶的旗帜,他们决定换一面更大的国旗。

于是,指挥员命令779号坦克登陆舰紧急将一面更大的国旗送上岸。

希勒中尉小分队中的6名官兵奋力将这面大旗插上山顶。

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正好被错失上次良机的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了下来,这才有了那张家喻户晓的补插旗旗照,而残酷的战争仍在进行着,此后美军伤亡依然惨重,六名升旗手中的三名在战役中牺牲了。

第二次补插旗照片发表后,影响巨大,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看过这幅照片之后,认为这张照片是第七轮军券(为筹措军费而发行的国债)购买的极好宣传品,于是下令辨认照片中的士兵并带他们回国。

无意成为英雄的三名青年人感到无比内疚,他们心里很清楚自己并没有做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他们只是“换了一下国旗”而已。

我们需要英雄,所以我们臆造了英雄,可是这让我们的英雄远离他们自己。

艾拉·海耶斯不愿独自逃离炮火连天的战场,享受万人敬仰的荣耀,他渴望回到战友的身边,和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结束这该死的战争。

影片中雷内.加农在巡回演讲上一直强调“英雄是那些岛上的人们,”因为演讲是为了筹钱,我们轻易地忽略他讲话内容的真实,那些话恰恰是导演想通过他的口向我们表达的。

借着影片中主人公回忆的画面我们目睹了硫磺岛战役的残酷,很容易就能认识到硫磺岛那些死去的战士是英雄,却漠视了三个竖旗者的贡献。

三名生还者在军券的巡回销售活动中共卖出了263亿美元,两倍于当时的目标。

约翰·布拉得利,站在宣传购买军券的海报旁在战后无论是硫磺岛的英雄,还是人们臆造的英雄,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他们在国家危难困苦的时候挺身而出,损伤了他们的灵魂,牺牲了他们的生命,只为民族得以延续,国家能够得胜。

演讲过后,人们转身就忘了刚刚为什么感动涕流,仿佛一切都是应该如此,英雄们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这伤了他们的心,让他们的鲜血白白的流淌。

而美军在硫磺岛的惨重伤亡,也使美军的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因此,日后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担心在日本本土登陆将会遭到硫磺岛那样的巨大伤亡。

第一次插旗相片中人物:查尔斯·W·连特贝格(Charles W.Lindberg)小恩尼斯特·I·汤姆斯(Ernest I. Thomas Jr.)亨利·O·"汉克" 汉森(Henry O. "Hank" Hansen)路易斯·C·查洛(Louis C. Charlo)詹姆斯·米歇尔斯(James Michels)第二次补插旗相片中人物:迈可·史达兰克(Michael Strank)雷内·加侬(Rene Gagnon)艾拉·海耶斯(Ira Hayes)富兰克林·苏斯利(Franklin Sousley)约翰·布拉得利(John Bradley)哈伦·布洛克(Harlon Block)

 8 ) 父辈的旗帜

这种群像式电影对我这种智商比较低又不了解战争史的人来说的确有点吃力,更何况外国人基本都长的差不多,再都带上一样的大钢盔就更是认不得了,所以基本跳着看了2遍。

主题是不错的,很严肃,反战和拷问群众英雄观的影片,揭露政客发国难财的丑陋嘴脸。

“他们不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的是我们”。

但是叙事结构过于凌乱了,战争时、战后、现代三组时空交错,一开始交代的不清楚,叙事者也很乱,一会以医生的儿子的口吻,一会又以那个采访对象的口吻旁白,一会又切换到那三个扛旗的第一人称,感觉导演有点故意卖弄他的剪切手段的样子,结果却耍的适得其反。

还有很多疑问,比如伊基是怎么死掉的,难道是医生片头打死的?

(因为片中打量运用黑白,而且敌我穿戴的都一样,很难分辨哪些是日本兵。。

),他们在找伊基发现的那个洞是什么?

里面有什么惨象?

电影没有直接交代。

还有那个叙事的老者是哪个战士,还是那个拍照的?

当然也有为老克的另一部姊妹篇《硫磺岛家书》铺垫的伏笔,比如那个涵洞里的日本兵尸体。。

 9 ) 永远做正确的事

Clint Eastwood的[flags of our fathers]和[letters form iwo jima]是连着看完的。

两部一共4个多小时,从头到尾却没有一点是让人感到乏味的。

历史题材的影片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思和谨慎的回顾,我只是想说,在看到有些片段的时候,也禁不住想要流泪。

[flages of our fathers]中于折钵山顶举起国旗的六名美国士兵,在他们举旗的瞬间被拍下的照片传回国内后激励全国的消息传来之前,就已经只剩下三人,而这剩下的三名士兵,却在政客们的需求下被带回国内借hero之名宣传军债。

Ira,三位英雄之一的印第安人,无法忍受狂轰滥炸般的仪式宴会,开始酗酒。

而在街上和警察动手的原因,则是因为酒吧不招待印第安人。

就像他说的,我所做的不过是努力不被打中,没什么好自豪的。

他带着哭腔,断断续续地说着Mike才是真的英雄,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陆战队员。

而Mike,却在之后行动中因自己方的炮火牺牲。

战后的生活,John Bradley收购了一家殡葬馆,悄无声息地生活着,在家人面前对自己曾经备受崇拜的所谓英雄事迹只字不提;Rene Gagnanon找工作四处面壁,最后以工厂看门员的身份终此一生;Ira Hays一直没有正式的工作,在乡间农舍外暴晒身亡。

所谓的heros终究不过他们一直以来战战兢兢所的渴望的普通人。

正如其中的一个片段:Ira Hays退役务农,马路上开来一辆轿车停在他身边,下车的一家白人,孩子蹦蹦跳跳,父亲拿着相机问Ira,你就是那个英雄?

Ira从裤兜里拿出一面小国旗,然后他们合影,父亲拿出一摞硬币交到Ira手上,之后上车离开。

旁边的农夫叉着腰说,英雄,过来帮我搬这个筐,太重了。

英雄主义被嘲讽得体无完肤,可能更多的是由于,这名英雄是一个印第安人。

[letters form iwo jima]中,渡边谦所饰演的将军有着让人无比敬仰的人格魅力,在美国被问到如果美日开战的话会怎么做时,微笑着回答我将为祖国尽忠职守,我会遵守我的信念。

又问,是你的信念还是国家的信念。

回答: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吗?

对方说:你是一名真正的军人。

Eastwood从两个对立的角度拍摄了同一历史事件,当然这所谓的对立只是针对战争本身而言。

无论日本人,美国人,或是中国人,在经历了那场惨绝人寰的灾难之后,都会对生命和生活有一个全新的理解,所不同的只是立场,结论而已。

我们并不歌颂或是赞美战争,纪念阵亡者是为了使历史的苦痛不被忘却。

真正的hero并不存在。

即使是殉难的粟林忠道将军,franklin或是仍然生存的John Bradley三人,在内心深处都会对hero一词极其避讳。

他们所向往的,只不过是竹一所念的那名美国战俘的家信上描绘的那样,永远要做正确的事,因为这样做才对。

而那片刻的温情,被紧接而来的一枚炮弹轰得粉碎。

最后,一切就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日本投降,盟军胜利。

两部影片在让人有无限感悟之外,能让观众们不由自主地剥离个人感情用完全客观的角度看待这一系列问题。

何谓正义?

何谓信念?

何谓忠诚?

狭隘爱国主义的愤青们应该去看一看这两部电影,当然我不否认有着粉饰军国主义的意图。

但是在看过之后,会让你们对日本,对战争和罪恶有更清醒的认识。

当下一味骂猪骂狗的普遍行为何以容忍了你们扭曲的世界观。

要知道,绝望的人心中,家是能够让他们比你们现在更加平静的。

历史摆在眼前,无法抹灭,无法忘却,逝者永逝,没有对错。

 10 ) 更合评论人胃口

战争这个可怕的东西将一切扭曲,人性,还有事实。

如今,在美国电影界有极高的威信,又敢于说话的人恐怕只有老牛仔Clint Eastwood了。

76岁高龄还保持这么强烈的创作欲望,精神头不输年轻人,真是老当益壮,令人佩服。

这次他老人家想说点什么呢?

英雄主义,美国精神的支柱。

影片原型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回忆录,经过不同人穿插的各段回忆,事实渐渐清晰,Heroes are something we create, something we need. 人们需要一些虚构的东西,来满足自己,虚荣心,兴奋,骄傲自豪,国家机器也是一样,统治,胜利,等等等等,这就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残酷,矛盾,现实,无奈。

从评论家的角度讲,该片属4星佳作,各方面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在Steven Spielberg和CG的协助下,硫磺岛战役拍的也是《拯救大兵瑞恩》标准,大场面却又恰到好处,始终没有让战争偏离了影片主题。

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讲,实际观感为3星,因年龄境遇不同而浮动。

坐在我旁边一位60岁左右的人在中后期一直在抽泣,我有些不解,正如很多人觉得《百万宝贝》多感人一样,可能是因为我不太喜欢过于正统的学院气很重的电影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部好电影!

《父辈的旗帜》短评

傻帽儿穿上警服都自动升级一档吧?颜还行,其他够SHIT。。。

6分钟前
  • runorun
  • 较差

我天,我完全get不到这部电影传说中的颜值,这警察的五官比例简直诡异,嘴巴也好像芭比男友现实版(整容过度那位),律师的颜值也不是我的菜,我真的一整个费解,难道我和大众的口味差距就这么大吗?!这电影也不怎么好看,但最后还挺甜的,蛮好,像国产三流耽美小说。

9分钟前
  • 猛汉世雄
  • 较差

I may not be the prince charming that you imagine, but you know I would slay a dragon for you.

11分钟前
  • 栗子
  • 还行

我就喜欢这种傻白甜啊

12分钟前
  • 瑞德·哈金森
  • 力荐

《10年计划》(警察x律师 he 高h 高甜).txt

13分钟前
  • 腐花儿
  • 较差

这是约p系和谈恋爱系的戏剧冲突:Brody随意“爱”,但总把一部分爱留给Myles;Myles知道留不住Brody,然后认真寻找属于他的“爱”。我当然希望有情人可以终成眷属。我觉得这个类故事总会给人一种错觉,所有的好朋友最终都会演变成爱情。十年,十年之前,是为了得到而得到,还是害怕失去而得到,其实我觉得如果两个人继续做朋友可能会更好。另外,影片的最后一个情节很精致。

14分钟前
  • #whatever
  • 还行

为了我的姨母笑给四颗星(●°u°●)」挺甜的

18分钟前
  • SCLCE祺特
  • 推荐

无聊

19分钟前
  • 上水道蟑螂战士
  • 较差

真是把我这种又没好gay蜜又没恋爱过的单身狗虐得不要不要的〒▽〒

23分钟前
  • 骂醒我,
  • 推荐

虽然和网路爱神一个路数,但彻底娱乐到我了。看到一半高考分数出来了。高考及格了,那么也给这电影及格。/6.0/

26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挺甜 但也真挺狗血

29分钟前
  • 蝶影重重
  • 还行

老掉牙的爱情故事套路from friends to lovers 从抗拒到追悔。 片中两位异性恋朋友真的给足了助攻,更重要的是:真正以对待normal people的方式对待gay guys,这是极致的梦幻。 if lgbtqia+ people can live in a world where everyone treat them just like they treat each other—— what a fantasy. after all 喜剧就是看得开心!

32分钟前
  • concretewall
  • 还行

我看到一個評論說甜的和提拉米蘇一樣。我嘗了一下覺得一般般。雖然難得的是同性喜劇,但是作為一個看了斷背山,戰士之女,王爾德,春光乍泄,藍宇,霸王別姬etc的人只想說,太平淡。。。

35分钟前
  • 書呆子
  • 较差

呜呜呜myles那么可爱那么粘人的甜宝宝怎么没人爱呢!有甜有虐的爱情,这英耽的设定和剧情走向,还有充满性张力火辣辣的制服脱衣舞play【按头小分队上啊!真的太可以了!十年友情终成爱情,明明那么在乎,但就是否定自己不能是他心中的白马王子,爱情可以浪漫,但不一定是完美,可能myles和Brody都会慢慢明白爱情于他们是什么吧。

40分钟前
  • MikanaLuMi
  • 推荐

这个电影里面的基佬是我见过演技最差的。

42分钟前
  • 七姐Clau☁dia
  • 较差

好吧,这类颜值不错的玛丽苏电影总能让人少女心泛滥花痴昏头,影片用了很多老梗,甚至结尾不惜放大招直接搬来繁殖恋直男直女的那一套,不得不承认这些总对观众来说屡试不爽。影片还算三观很正,真善美总错不了,渣男娘受总是绝配。

44分钟前
  • Meow_see good
  • 还行

拍的很溫潤很有人情味的一部同志愛情片。主角兩人的設定很老梗但是有愛,片子裡的配角們也都非常可愛:)//// 同志主西皮以外,直男警察與女友真是閃穿墨鏡☆

45分钟前
  • 孟瑪斯
  • 力荐

对于这类型的片子我无底线的宽容。

47分钟前
  • 软山
  • 还行

myles is cute~~~ so sweet~~~

51分钟前
  • enel
  • 推荐

《10年计划》话说认识十年的“好钙蜜”能成为伴侣的可能有多大?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概率是100%,当然前提得是一个浪的飞起,一个暖的贴心,整部电影看下来没有什么特别惊喜的地方,还好两个男主颜值都还颇高,关键是角色不“娘”,60分!剧情也还合理,有时间可以看看。

55分钟前
  • 染格格吉祥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