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氏梅

Thi Mai,Thi Mai, rumbo a Vietnam,Thi Mai: Rumbo a Vietnam

主演:艾塔娜·桑切斯-希洪,丹尼·罗维拉,卡门·马奇,阿德里亚娜·奥佐雷斯,路易斯·贝尔梅霍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氏梅》剧照

氏梅 剧照 NO.1氏梅 剧照 NO.2氏梅 剧照 NO.3氏梅 剧照 NO.4氏梅 剧照 NO.5氏梅 剧照 NO.6氏梅 剧照 NO.13氏梅 剧照 NO.14氏梅 剧照 NO.15氏梅 剧照 NO.16氏梅 剧照 NO.17氏梅 剧照 NO.18氏梅 剧照 NO.19氏梅 剧照 NO.20

《氏梅》剧情介绍

氏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Carmen learns that her daughter Maria died in an accident. After a couple of days, she decides to go to her apartment for some paperwork but here she discovers that Maria was about to adopt a Vietnamese girl named Thi Mai. Carmen then decides to go to Vietnam with her friends Elvira and Rosa, although none of the three has ever left Spain in their life. During the search for Th...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你记得我吗?天堂村的笑声我要成为双马尾进化之实踏上胜利的人生牵挂霹雳舞灵犬雪莉恐怖循环帮派我们在这里:生活在地球上的注意事项圣堂风云认罪口供第一季沙发上的母亲好汉两个半第十二季杰罗德游戏旁观者津门三少爷秋季往事爱上你治愈我恋爱虽然麻烦但更讨厌孤独我在伊朗长大民间憋宝传说预言家请睁眼圣殿骑士女仆猫和老鼠:罗宾汉和他的机灵鼠替婚新娘警花与警犬马勒冈的超级男孩

《氏梅》长篇影评

 1 ) 谢里丹与“后福特主义”

完全的谢里丹样子,结尾督爷看似选择成为私侦追究到底实则与潘达成默契——代际间西部正当性的传承。

城市(黑片)与异质(西部类型)在谢里丹处是倒置的,这个福特传人的创作总是西部本位而将城市(化)作为外部。

私侦与牛仔都是在地性的,与生存条件构成装配的存在,且并无可能反之亦然。

所以此处督爷当然不可能咬死不放——他不可能像鲍嘉一样行事,或者说黑鸟之后的鲍嘉;本福斯特的死与High Sierra里如出一辙,即说明那时的鲍嘉尚可容忍,即便他不属于西部,但与White Heat里的卡格尼一致,勇于“像西部人一样去死”。

同理,本福斯特的孤狼行为也可以关照The night and city里的韦德马克,强调牺牲的冲动来自于对“家庭”的责任和保全。

只是相比Dassin作中前家庭(未婚情人)的关系,此处谢里丹更倾向留心“血缘”,他显然更青睐《搜索者》,纯正的“四海本色式赠予”则由阿弗莱克在TOWN中完成。

大评审团朋友言此片“保守派和民主党左派之争内涵且以后者获胜结束”,当然是此故事的一种写法。

但谢里丹并非塔伦蒂诺,他是当下好莱坞少有的不站到民主党主流认肯话语之下的作者。

片中警匪四人仅仅是实证主义法学意义上的对立而非道德的对立。

督爷得知潘的行事动机是蒙荫子孙,便认可其之“西部式的为人”,从此既往不咎甚至心心相惜,这恰是决斗stand off的当代性形式。

另有本福斯特的毙倒:远山狙击——肉身的仪式性决斗的另一表现形式,谢里丹做得得当。

犯案兄弟和督爷显然隶属同一精神源流,直接接续的是道格拉斯和韦恩。

而老督的混血搭档则最是显出谢氏个人剧作符号的部分,一如《风河谷》,原住民身份抛出的是最深刻的西部要义——习俗、种族与居住地间的正当性存在。

这能解释为何谢与维伦纽瓦炮制出了极富政治含义的《边境杀手》:维伦纽瓦者——魁北克人士也。

若说此片与科恩大作有何相似,恐怕只是一方追捕一方流窜作案的模式上,这不够有说服力,毕竟斯氏《猫鼠游戏》也大类如此。

基因上与此片联络的,应是西米诺的Thunderbolt and Lightfoot,当然,个中主旨还是泰勒最景仰的福特式。

本片也是谢“后福特主义”作品序列中之一,当然此处福特是约翰,而非亨利。

 2 ) FIFF6丨DAY8《赴汤蹈火》祭奠德克萨斯的一曲悲歌

第6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8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赴汤蹈火》,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贫穷者落后罪恶的保守评价了!

H:这片的摄影甩3BB几条街。

粗犷彪悍的德州民风通过画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可我对影片表述的"父为子"行为并不感冒,倒是兄弟情更感人些。

西部片对我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真心希望Chris Pine先生多接一些冲奖片。

果树:其实拍得还算有腔调,而且把西部拍得很美。

没了。

汤达人:本片亮点在后头,前面真的看不下去,感觉是看过的犯罪片模版+西部片模板,最后一幕开始反套路反传统,温柔和爷们并存。

Pincent:确实有点《老无所依》的感觉,本片非常德州,一言不合就掏枪,剧本非常扎实,反商业化套路,且幽默,不少种族黑话,同时营造了萧条时期银行剥削平民贫穷世代相传的时代感,三个人物非常丰满,嘴炮警长布里吉斯和福斯特的角色出彩。

Sylvia.Y:剧本不刻意地把人物写惨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了心有怨气但仍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法罗岛岛主:一部布景令人错乱时空的电影,若不是突然出现的现代化电脑,我还以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年代是二十世纪上叶,牛仔服,来福枪,跑车,原始的抢劫手法。

崭新的时光,陈旧的德克萨斯州,如同德州人的思想一样一成不变。

这也就引申出了本片的灵魂人物——退休警察汉密尔顿,一个正直、老派、固执的德州硬汉,德州精神的余晖照射在他年迈的身影上,说不定那日就消失殆尽了。

这是一首德州的悲情歌,祭奠不变的贫穷、落后、保守、罪恶。

晓风与你残月:本片用看似悠闲的叙述方式讲述了德州人民并不悠闲的生活,摄影和叙述手法都让人看的很轻松,看完却感受不到轻松。

可惜不同的生活决定了我有限的感知力。

我略知她一二:西部风情的陈词滥调在新时代的多元角度下也未能推陈出新,似乎影片里的所有人都在一厢情愿地收留这种保守的文化传统。

保卫家园作为一个被讲烂的了的理由似乎在当代也是那么的神圣而不可侵犯,兄弟情,上下情,夫妻情,都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但是又懒得拆穿了。

Pine饰演的角色被迫走投无路,被迫去抢银行,被迫忍受一切,懦弱而无能,默默而无名。

投射到演员身上也很贴合,全程没有任何存在感,前有Ben来压,后有Jeff来压,他的演技可能都被藏在脸上的泥土里,然后裹挟着大地的清香随风而逝了。

#FIFF6#DAY8的无人知晓单元场刊评分稍后会在广播中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3 ) 资本竞逐下的个体阵痛

电影最初命名为 Comancheria,而不是 Hell or High Water,很明显具有通俗意义的后者更具商业传播力,但片名的更改并不意味者后期制作中就强行将电影方向改变。

在德州西部硬朗的兄弟情主题下,影片依然弥漫着大时代下种族更替、物事人非的悲凉感。

Taylor Sheridan 交出好剧本之余,导演 David Mackenzie 也成功将悲凉的文字转化为含金量高的 102 分钟。

小小背景知识:Comanche 卡曼契人是在欧洲人来到美洲前居住在美国怀俄明州东部普拉特河 (Platte River) 沿岸的一支美洲原住民。

他们在十七世纪末取得马匹后,开始向西南方迁移,并逐渐掌控俄克拉荷马西部、德克萨斯大草原至新墨西哥的广大区域,这块区域也被称为「卡曼契利亚」(Comancheria)。

十八世纪的百年之间,卡曼契人不时与邻近部族发生战争,尤其是阿帕契人和居住在圣大非 、得克萨斯及墨西哥的西班牙人。

当德克萨斯成为美国领土后,白人拓荒者侵入卡曼契人的领土,因此引发更多冲突。

David Mackenzie 基于大时代下的个体阵痛为出发点,配合大德州广袤平原、绵绵不绝的平原公路、随处可见的石油挖掘,向观众展示了落后于时代更迭之间的 Toby & Tanner Howard 两兄弟是如何绝望地做出反抗的。

德州米兰德银行为了要拿下 Howard 家的土地以取得土地下面的油田采矿所有权,仅向其母亲贷出尽可能少的钱以保持其处于贫困线之下,没有足够的钱,治病当然也事倍功半。

母亲死后,为了不让银行接收用作抵押的土地,Toby (Chris Pine 饰演)和出狱一年的哥哥 Tanner(Ben Foster 饰演)策划了一场针对米兰德银行小金额的抢劫行动。

社会发展总是比个体觉悟要更快一些,现代化过程中铺满了被时代碾压的个体,导演在电影中也不止一次的表达这种大时代下个性的无奈感,其中有种族更替的悲伤,也有着对德州血性的歌颂。

社会在无情向前推进的时候,个体的阵痛似乎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Comanche 卡曼契人在 18 世纪对德州和墨西哥原住民(殖民的西班牙人)的驱逐,美国拓荒者(白人)对卡曼契人领土的入侵,直到现在的大资本企业家对本土居民的资本压榨,似乎都如出一辙。

很多人诧异策划整个抢劫案的 Toby 最后竟然可以脱身,但仔细想想,对于每月的 5W 信托基金,德州米兰德银行才不在乎追逐被抢的区区 4W 块,资本追逐资本自有其理性选择。

派派和小本的兄弟情为本片的悲凉背影添加了不止一点的温度,虽然 Hell or High Water 还不足以将 Chris Pine 派派推上奥斯卡影帝宝座(连提名都没有),但本片之后,大概再也没有人会将他与花瓶男搭上任何关系了吧。

派派在本片功力大长和画风突变,但小本浓重的德州口音一飙出来,马上就立见高下了,完全听不出来是东岸长大的孩子,派派还是要继续加油。

导演在男配 Jeff Bridges 扮演的 Marcus Hamilton 身上花费大量的镜头、铺就无数关于不同族裔之间的冷梗。

单从台词的角度来说,两个主角 Chris Pine 和 Ben Foster 扮演的兄弟两 Toby & Tanner Howard 不多,大部分台词都放在了两个骑警身上,而其中 Jeff Bridges又承担了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和电影中的“笑点”。

Jeff Bridges 也绝对担得起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在片末搭档被 Tanner 射杀之后的表情变化给出了相当令人信服的演绎。

【一些背影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本片】Hell or High Water 是英文里一个即定俗成的用语,指的是“排除万难都要做该做的事情”,但同时也常常出现在西方合同的付款条款中,多为租赁合同,意指无论付款方遇到什么样困难,都必需执行付款义务。

无论是哪一种意思,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对应的场景。

有不少人对于电影中 Toby 亲自拿啤酒给儿子喝有点困惑,因为一般人谁知的美国法定饮酒年龄为 21 岁,而很明显的,还在高中读书的 Toby 儿子未满 21 岁。

其实美国有 10 个州是允许未成年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可以喝酒,如在自己家中或在有成年人监管和同意前提下的公共场合,德州就是其中一个。

在说德州人的时候要注意,英文里 Texians 和 Texans 是指代完全不同的德州人。

Texians 指1836年至1845年间德克萨斯共和国的国民,而 Texans 则指1845年后德州作为美国的其中一个州时的德州人。

演员出生的编剧 Taylor Sheridan 在里面也客串了一把,骑警 Marcus 两人在赶往犯罪现场时遇到的被草原大火追着跑的牛仔就是他。

有趣的是,在剧里扮演两兄弟的 Chris Pine 和 Ben Foster,早就在 The Finest Hours 2016 年初的《怒海救援》已经有过合作了,里面还有我们今年大热的影帝候选人 Cassey Affleck。

 4 ) 那些倔强而浪漫的人们

一部好的电影会让观众爱上电影里的所有。

你会爱上正派、反派、配角、场景、音乐等等等等,然后在看完电影以后还想再回味一遍,甚至期望走进电影里的那个世界,去体会电影塑造的一切。

大卫·马肯兹这次发挥得超乎寻常的好。

角色之间的情感浓度和揪心的剧情张力简直能让观众窒息。

张艺谋能拍出《红高粱》,谢晋能拍出《芙蓉镇》,黑泽明能拍出《七武士》,其实这种现象观众都能理解并觉得合理。

因为这些导演自身就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从小就能感受到当地文化和精神。

但是大卫·马肯兹作为一个英国人,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德州味十足的西部片。

从这点看出他的导演天赋和用心程度绝对不是郊区那片的耍家。

而是一位货真价实的练家子。

全片密不透风地给观众剖析德州精神。

一种不屈地倔强地浪漫地珍视传统地自由主义情结。

所有这些都被包裹在了导演特有的英伦忧郁基调里。

漫野烟尘的66号公路、骑马赶牛的牛仔、随时能拔刀相助的本地人。

逐渐开始没落了的西部文化被导演像纪录片一样真实地表现出来。

雄野十足的西部精神确实正在没落,但是他永远不会消失。

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在这片老土地上蔓延侵蚀。

但是他永远烧不完传统的西部范。

正如老警长路遇的野火。

牛仔赶着牛说:“火从高速公路那边烧起,一直蔓延到这边。

”老警长说:“救火不用支援,反正到了布拉索斯河,火自己就会停,这荒郊野岭的,哪来的支援?

”是啊,“哪来的支援?

”或者说西部人根本就不在乎有支援,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可以摆平。

指向感超重的台词,“火从高速公路烧来”,为什么是高速公路?

那是造作与不自然的象征,绝对和骑马牛仔的形象相抵触。

“火到了布拉索斯河就停”。

什么是布拉索斯河?

那可是西部的母亲河,贯穿了双山和索尔特的文化河。

养育了数代西部人的救命河。

兄弟两加油的时候,一个全焦镜头,大横向构图。

全景表现远处骑马的牛仔,中景表现开着噪音肌肉车的年轻人,近景表现坐车里悠闲的牛仔大哥。

远、中、近,一种递进的单幅跨时间艺术手法。

骑马的牛仔走了,浮夸的噪音男来了,紧接着噪音男就被现代牛仔揍趴下了。

突兀的绿色肌肉车和嚣张的拿枪少年,对于躺车里休息的牛仔来说,就是:“别太嚣张,我警告过你的。

”这种一天会甩出来几百遍的实话。

根本不放在眼里。

西部精神是残酷的,同时也是面对困难时候的坦然处之。

这种面对大风暴来袭时的策马扬鞭是浪漫的。

最核心的是西部的坚韧。

印第安警长说:“所有你看到的一切以前都是我们的,直到被你们的祖父辈夺走,现在,你们这里的一切也正被慢慢剥夺。

”印第安警长其实代表了一种懦弱,当老警长熬夜坚守银行门口的时候,他自己跑去睡觉了。

当老警长挖苦他的时候,他选择了逃避。

这种弱者永远不会成为西部世界的主人,最终他死了。

兄弟两面对银行对自己祖地的蚕食,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他们成功了。

哥哥为了保护弟弟而独战群雄,吹着山风说出“平原之王就是我”的豪言。

他的死并不代表失败,反而他成功地帮助了弟弟。

维护了家族体面。

老警长就像一头美洲狮,睿智果敢霸气。

这样的老炮精神才是西部的主旋律。

在老子的地盘上,谁都别给我撒野。

他杀了劫犯老兄,还追查到了劫犯老弟。

还为同袍报了仇。

他对受惊的女出纳足够温柔,对同袍像父亲一样严厉和慈爱,当然,对罪人也绝不怜惜。

本片的绿叶们没有一个多余,从工作40年的招待大妈,到见谁都是敌人的印第安赌徒,从路遇不平就拔枪相助的小镇居民,再到被劫时处事不惊的老太太。

无不透出这片土地上浓浓的彪悍劲。

西部精神也是温情的,大哥帮弟弟抢银行这么大的事,只是源于:“因为你对我开口了。

”没有任何废话的心照不宣。

老警长找到劫匪老弟,两人的对话中能感觉到同是强悍者的心心相惜。

即便是你杀了我哥,我杀了你袍泽这样的矛盾关系。

两人居然有种强者间相逢恨晚相逢一笑的豪情。

其实西部不属于印第安人,也不属于骑马牛仔。

人们匆匆而来,然后匆匆而去。

最终这片荒凉而坚韧的土地永远只能属于那些倔强不屈而浪漫的豪杰。

 5 ) 久违的带种的西部片

对西部片一直有所偏好,但也不得不承认西部片已经成为一股支流。

于是当看到这部hell or high water时,不得不想写点什么。

我想观众喜欢西部片,看的可能是快意恩仇,意气风发,也可能是义薄云天,洒脱不羁,但说穿了,是渴望能在现在这个浮躁,功利,人情淡漠的社会里,找到男人应有的样子。

那些男人,既不是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的痞子,也不是婆婆妈妈瞻前顾后的妈宝,更不是看到女人就不会走道的低等动物,他们总能在原则和随性里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平时散漫轻率,认准了目标又像犟牛一样,义无反顾,不惜性命,管他前头是地狱还是黄河。

为了儿子和残破的家,也为了母亲的遗产,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站在悬崖边上的赌博。

即使如此,兄弟却只对仇家下手。

所谓铁汉柔情。

正是因为这柔情是铁树开的花,不香不艳,反倒扎手,却弥足珍贵。

不管是男欢女爱,还是兄弟手足,那种弥漫在空气里的微妙的无法言喻的默契或者张力,才是真正的魂。

片中最打动我的就是这种细节,老警探老而弥坚后不知是哭还是笑的干嚎,哥哥微微摘下墨镜说出那句我爱你,弟弟抚摸着手中的筹码只是轻轻拉低帽檐。

这是怎样的三个男人。

他们不是谍战片里在香车美人间游刃有余的特工,也不是漫威那些撼动宇宙拯救人类的英雄。

他们只是男人。

难以忘怀的那个镜头,哥哥看着山下蜂拥而至的警车,自豪地念叨看哥多牛,然后瞥见宿命的子弹却没有躲闪,最后化为夕阳下的一尊武士。

脚下盘踞着一只眼镜蛇,却对这个雕像一般的男人退避三舍。

就是这个味。

时刻闪过的fast cash, in a debt的路边广告牌,饭店里的服务员,破败萧条的村庄,电影不缺大格局。

可贵的是除了片尾过分直白的点明“贫穷就像是世代相传的疾病”,大部分类似的背景介绍都和谐地融化在黄砂里,让你自己去琢磨体味。

这和这部让人胸闷难言但又不得不把苦水自个咽回去的西部片一样,彰显着可贵的风骨。

 6 ) 打破贫穷的“遗传病”,却走不出沉闷的人生

有些电影,打动你的是一种调调,说不清楚它的剧情多精彩,节奏多刺激,悬念多迭起,感情多真挚,就是觉得,看着舒服。

对我来说,今年好评不断的《赴汤蹈火》便是这样一部电影,正如一些朋友所说,这片有些《老无所依》的感觉,那调调,有些压抑,但是又让人舒缓放松,奇特的感觉,一如片中人物的人生。

《赴汤蹈火》的剧情开始的简直莫名其妙,莫名其妙的出现两个劫匪,笨手笨脚的抢劫,后来才知道是两兄弟。

接着,又是一对看上去懒洋洋的地方警察,虽然显得很沉着老练,但是办起案来不温不火的样子,显得他们对结果并不关心一般。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充满西部片的感觉,其实本片的气质就是西部片的气质。

虽然西部片也有骑马追击,但是整体节奏是慢的,却是一种带着紧张感,和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的慢。

典型镜头,小镇中,一伙人对峙,通常还要不紧不慢的往地上吐下口水,然后时间仿佛凝固,镜头停在搭在手枪的手上,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会在枪声中到下。

所以,西部片常常充满了漂泊无依的感觉,牛仔们无论正邪,都骑着马在路上。

而本片的气质正是这样,剧情就是一伙人不停的抢,警察们不停的追,但是整个过程并没有多么激烈刺激,连抢劫都显得那么了无生趣的循规蹈矩。

但是,这部影片好看就在于,它如西部电影一般暗流涌动,一对劫匪兄弟,一个显得恶贯满盈充满自毁倾向,另一个如行尸走肉一般对一切都抱着冷淡的态度,他们图什么?

一对警察搭档,一个白人,一个印第安裔,两个岁数不小的人如西部片中的搭档一样,时不时来些冷笑话似的还涉及种族的对话,但是话不是太多。

影片中,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压抑沉闷的生活,连男女调情都显得沉闷,但是沉闷中,这些人似乎总是试图打破沉闷的人生。

兄弟俩劫匪,哥哥张狂凶悍,但是在他身上你却感觉不到凶残,他如同西部片中侠盗,抢来抢去,自己并不求什么,似乎只是为了让弟弟走出那贫穷的命运,同时一步步走向毁灭。

然而,整部影片中你会感觉他是最没有方向的,他无法安定生活,他躁动不安,他也不知道未来该做什么?

于是,到了最后,他的顽抗更像是一种暴力的“求助”,求得一种了解,一种解脱。

西部片中,常有这种被围困之下,最后冲出“找死”的场面,比如《虎豹小霸王》,西部片也常有此类狂徒形象,他们抢劫银行,却成为民间传奇,这也是这类角色让人纠结的地方,他们是罪犯,但是却显得不那么可恶。

而弟弟在片中有段经典的台词,叙述者祖祖辈辈贫穷的郁闷,是的,贫穷如一种遗传病,让生活沉闷压抑,让生活没有希望,在这个家族传承,他,一个看起来失败的丈夫和父亲,以一种决绝的方式,想为后代留些什么,让他们走出贫穷的命运。

站在他们“对立面”的正是银行,即将收走他们的土地,而土地下面正流淌着家族贫穷遗传病的“解药”:石油,于是,他们铤而走险,但是,他们不可能暴力抗击金融系统体系下拿去他们土地的规则,所以以对现代金融系统的抢劫,来以符合现代金融系统规则的方式还清贷款,获得“解药”,这也可谓一种反讽。

与兄弟俩相比,两位警察也显得沉闷而没有方向,他们的职业生涯已近黄昏,连环劫案倒是让他们的演绎了一段“牛仔,最后的辉煌”。

他们的抓捕行动没有太多激情澎湃,一些显得循规蹈矩,有条不紊,白人警长处于主导地位,开着印第安裔搭档的玩笑,有段两人盯着潜在被劫目标,懒洋洋对话的样子,宛若两个老头的退休生活。

最终,这起案子结束的还是有些压抑,没有那种惩恶扬善的痛快,也没有那种邪恶一方反转得势的机灵劲儿,最终,双方中显得“最聪明的”两位策划人,来了场很男人的对手戏,感觉依然很西部片,但是此时已经是要文斗,不要武斗,对话中,剑拔弩张而又留有余地,最终在孩子们的出现中得以暂时的化解。

是的,其实这起劫案表面的了结,并没有了结他们心头的负担,但是下一代,与此事切割,终于有了告别贫穷“遗传病”的希望,虽然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可能在不知什么时候到来又一轮经济动荡或者金融危机中被收割。

《赴汤蹈火》是部节奏上懒洋洋,但是精神上沉甸甸的电影,他没有激烈的批判和抨击,但是种种细节之中,都体现着一个带着病症的社会。

本片的剧情不那么紧张刺激,却足够扎实,那种对抗沉闷生活的极端之路,足以吸引你跟下去。

在这样的故事下,不但剧本赋予了片中各色人物鲜明的个性,几位演员出色的发挥更是让本片出彩。

特别是克里斯 派恩的表现尤其出彩,像本福斯特演一个挺痞的牛仔气质劫匪,杰夫布里吉斯演一个沉着中带些玩世不恭的警察,这都是些与他们表演风格很搭调的角色,他们也演绎过此类角色。

而克里斯派恩,在《星际迷航》中还是神采奕奕的大无畏舰长形象,此前表演也大都很有精气神,本片中,扮演一个对生活了无生趣,对命运又激情对抗的角色,演绎的非常成功,也很有突破。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尽管群星灿烂,但是相对小众,这是那种选观众的电影,一旦互相对上,对于观众来说,感受这种慢悠悠却凝重的调调,欣赏一种表明粗犷其实精致的表演,真是乐事一桩啊。

 7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这才是真.老炮能达到四星半。

固化阶层的社会真可怕。

奋斗无望的感觉,被娱乐至死、溺水窒息的感觉真可怕。

被割韭菜这个事情,原来并非是我大清独有,举世皆存啊,Workers of the world, unite。

盗有五德。

《庄子·外篇·箧第十》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一夫争命,万夫莫敌。

本来小偷小摸是不可能有这种成绩的,正是因为好歹有点底线,才有了光环附体吧。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电影中对“掠夺”的描述是比较立体的,被夺走小费的肥女招待,丢掉工作的强盗弟弟,只卖两道菜的乡间小馆,驱牛避火的牢骚牛仔,最后是点题的混血警官。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沉默啊沉默“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血酬、放羊娶妻生娃放羊鲁迅现在应该明白,正如煤的形成,结果虽然只是一小块,却必须在当时用大量的木材。

任何一点点的所得,无不是用尽了所有的“材料”,当时如此,十年如此,过河如此,赴汤蹈火,从来如此。

 8 ) 反映当下美国现实的一部片子

在我看来,这部片子非常反映美国当下的现实。

在兄弟俩的trailer里挂了一面响尾蛇盘起来的旗子,那是茶党(tea party)运动的标志。

茶党的一个诉求是削减政府开销,希望政府越小越好。

影片里的故事发生在德州,一直都听说德州民风彪悍,并且想脱离联邦政府自己独立出来。

去年美国总统大选党内选举的时候,共和党的党内候选人Ted Cruz就是德州参议员,同时他也是茶党的代言人。

影片里面的德州到处都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小城镇的没落,当地居民陷入各种各样的债务危机之中。

男主角的母亲在身前把农场做了房屋抵押养老计划(reverse mortgage),母亲去世后如果不能及时还上欠银行的40k贷款,那银行就要把农场没收,这也是兄弟俩抢银行的直接导火索。

影片中有许多小的细节值得关注。

当老警察要没收餐厅服务生的小费做证据时,服务生以还要付房租为由表示了拒绝,200块的小费对她这样一个收入有限的服务生来说可是一笔“巨款”。

当老警察问被抢银行的女职员,劫匪开的是不是‘piece of shit’那样的车,女职员肯定地说: 'real piece of shit'。

的确,影片里老百姓开的都是又旧又破的’piece of shit‘,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警察的车,尤其是不停在影片中出现的老警察开的新皮卡,这些新的警车当然是由像男主角和服务生这样的纳税人付的钱。

电影中有一段德州居民追击劫匪的戏,虽然在中途被男主角的哥哥用机枪扫射击退,但最后他们还是重新赶了回去,并帮助老警察最终把男主角的哥哥击毙。

有些茶党的成员觉得联邦政府太大了,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压力,应该把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都撤销掉,只留下警察、军队和法院这样的司法机关就够了。

但在影片中我似乎觉得那些带枪追击的德州居民要比警察表现得还要“出色”。

那联邦政府撤销后由谁来取代它的功能和职责呢?

答案是像教会这样的当地社区(local community)。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刚好也看完了Arlie Russell Hochschild的新书Strangers in Their Own Land。

里面故事的主人公都是茶党成员,也都是Ted Cruz和Donald Trump的支持者。

他们主要是生活在美国南方路易斯安纳州的中老年、低收入的白人基督徒。

书里提到了deep story这样一个概念,这个deep story讲的是这一群白人耐心地排队前往“美国梦”这样一个地方,虽然队伍移动的很慢,但至少在往前进,而且他们离目的地也越来越近。

但就在这时候,由移民、难民、好吃懒做的黑人、吃白饭的公务人员组成的一群人插队插到了他们前面,眼睁睁地看着原本近在咫尺的“美国梦”离他们越来越远。

在由美国政府主导的福利政策支持下,上面这一群插队的人领着由纳税人的钱提供的福利,过着"逍遥"的生活,而耐心排队的那帮人辛苦工作换来的却是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

不仅生活越来越艰苦,连之前享有的白人“荣光”(honor)也早已不复存在。

这样的deep story解释了为什么Donald Trump的'America First'政策会受到如此多人的欢迎,只不过这里的’America‘所包含的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大。

在过去几年中,美国爆发的最具影响力的两场运动分别是占领华尔街运动(Occupy Wall Street Movement)和茶党运动(Tea Party Movement),在这部影片中这两场运动的影子你都能找到,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部片子非常反映当下的美国现实。

 9 ) 看完这部电影才明白川普为啥当选

原创 2016-12-28 李骥 (from 微信公号 “李骥-Josh”)法外之心当 Hell or High Water 这部电影进入最后一幕时,退休的老巡警离开他一直追踪的罪犯,他的车在荒凉原野的公路上卷起一阵尘土。

摄影机这时下移进入草丛,此时响起了电影的最后一首配乐 --- Outlaw State of Mind.Chris Stapleton - Hell or High Water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这首歌是如此苍凉带感,以至于看完电影我去找了歌词。

最后一段副歌是这样的:Yeah there's people all across the landFrom New York out to old San Fran'Just don't give a damn all the timeIn an outlaw state of mind歌者Chris Stapleton反复吟唱的,其实就是这样的意思:天南地北的人,来到这片土地;他们从来都是“爱谁谁”,他们都有一颗法外之心。

死嗑到底是的,“法外之心”,Outlaw State of Mind,正为Hell or High Water 这部电影点了题。

这部并非大导演、大卡士制作的电影,IMDB得分7.8,已获得今年金球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配和最佳剧本提名,有望成为金球和奥斯卡的赢家。

赶上中国官媒打压豆瓣,这里也力挺一下:豆瓣上这部电影得分也是7.8分。

豆瓣网友水平着实不差。

网上资源里这部电影的片名被翻译成《赴汤蹈火》,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翻译,因为“赴汤蹈火”里那种正义凛然的劲头,根本不是这部电影的精髓.这部电影是个犯罪片的格局 两名抢银行的毛贼与两名追踪他们的德州巡警的故事。

警匪两方在道义上本来正邪分明,但电影搞得你偏偏对他们两边都会生出很多同情。

劫匪一方是兄弟俩,他们因为可能会失去被“反向抵押”的农场而走上抢银行的危途。

他们的犯罪动机弟弟在片末説的很清楚:“我是个穷光蛋,我爸也是个穷光蛋,我爷爷也是。

穷,就好像一种病,代代相传。

我绝对不要让我的儿子再受穷。

”在刀刃上求生的哥俩,虽是法外匪徒,又时时流露着兄弟情谊 --- 不管是哥哥抽弟弟后脑勺的那几巴掌,还是二人在夕阳下的打闹,还是二人生死诀别时的眼神,都令人动容。

他们的反面是两名追踪他们的巡警,一个马上就要退休的老头(Jeff Bridges)和他的印弟安搭档。

成天骂骂咧咧的老巡警,其实内心里誓与两名劫匪死磕到底,以至于结案退休以后也还念念不忘,以平民之身找到漏网的弟弟要一决高下.电影就在这里停了下来,他们是否还会有一次生死对决?

还要你自已去想象.所以“赴汤蹈火”是一个错误的翻译,因为正邪之间已经模糊,观众对道德和冲突两边的人物都产生强烈带入感。

于是你才会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道德的模糊,电影也再不是肤浅的道德説教。

要我説Hell or High Water这个成语,在这里应该翻译成《死磕到底》。

新西部电影违法者与执法者的“死磕行为”,本来就是个热血的故事。

而故事发生的背景,被放到了荒凉的西得克萨斯。

因为这种荒凉,电影更加热血。

因为西得克萨斯,Hell or High Water 又可以被归类为一部西部片:在这个狂野的wild wild west, 法律与秩序十分脆弱,老少爷们一言不合就可能拔枪相向,每个人都“去你妈的爱TM谁谁” --- 一处法外之地。

实际上西部片兴起近百年,至今并未消亡。

拓荒,是美国精神与文化的重要遗产,而wild wild west的法外之地演出的那些快意恩仇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深处暗合着美国人的民族精神。

只是现在的西部片离《正午》那个时代,在价值观与形态上已大大迥异了。

比如昆汀·塔兰蒂诺去年的《八恶人》和更早的《被解救的姜戈》都是这位酷爱西部电影的怪才导演的现代演绎 --- 人物内心更复杂,价值观更模糊,主题更暗黑,道德立场方面让人更难选择。

西部片气质的好电影真真不少。

去年大热的《荒野猎人》就在拓荒时代的白山黑水之间获得一种十足的力量;《警车》(Cop Car)则刻画一个坏警察在西部旷野里的焦虑和自我毁灭;《西部慢调》(Slow West)説的又是一个法外之徒的某种内心感化。

西部旷野里那些血性故事,同样化身在那些最出色的美剧之中。

《冰血暴》(Fargo)和《绝命毒师》这两部史上最牛美剧,都有正邪之间的冲突纠缠,都有人性深处的欲望贪婪,也都有一种苍凉遒劲的力道,刻画着美国精神深处的那种“法外之心”。

川普之胜为什么会扯到川普?

川普与希拉里的选战,被视为民粹与精英的对决。

而这一次,这个被精英和主流媒体骂为种族主义者、女性歧视者的极右份子,居然堂皇地当上了美国总统。

川普为何会赢?

其实在所有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他所迎合的那些基础选民,那些生活在中西部州的中老年白人,那些被全球化浪潮遗忘的弱势群体。

这些人,不就是这些“新西部片”里的那些在西得克萨斯的酒馆里打发时间的戴牛仔的男人吗?

大选前几周曝出川普“抓住她们的私处”的不雅言论,举国哗然。

但即使这样,也未撼动这些酒馆里的中西部白人对川普的支持。

精英们攻击川普的“女性岐视”在他们这里是完全无效的。

在他们看来,川普才是真的爷们!

川普的胜选,本质上是相当多的美国人认同他是一个有gut的tough guy,中国话叫“纯爷们”。

Tough (强硬) 一直是川普标榜的人格特征,很多美国人之所以寄希望他成为一个“让美国再次雄起”的强硬领袖,是因为他们内心里知道,这是一个rough(凶险、艰难)的世界。

西部电影里透着的那种粗粝气质,那种快意恩仇的“法外之心”,到现在也还是美国人精神的一部份。

某种意义上也是活动太过精致的现代人所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会深爱这部Hell or High Water, 而不是它在金球奖里的竞争者,那部矫揉造作的Tom Ford的《夜行动物》)创建于 07:35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10 ) 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

这部独立制作的R级片上映已有三周多,在烂番茄维持住99%的新鲜度、在metacratic得到88的高分、上映院线从400家扩张到1000家、还在众多商业大片前仆后继的档期里截获了1000万美元票房……要说《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是这个夏天的口碑之作完全不为过,甚至很多影评人已经放话“这是2016年的年度最佳电影”“好久没看到这么棒的西部片了”。

没看过的人多半会有点好奇吧,为什么一部关于抢银行的西部片能够斩获如此多的好评?

当影评人赞美《赴汤蹈火》时,他们到底在赞美什么?

除去片子本身质量很高之外,我觉得也是因为大家已经对狂轰滥炸了一个夏天的超级英雄片感到疲惫了。

《赴汤蹈火》没有剑走偏锋到大众无法欣赏,领衔的几位演员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号召力;但它又有很多反商业化套路的表达,娱乐性十足的同时又引人深思。

导演说,在他看来这是新西部(neo-western)电影,同时也是一部公路电影。

其实吧,什么类型真的不重要,片子好看就行了。

尽管《赴汤蹈火》被选作墨尔本电影节的闭幕片,但一开始我对它的期待并不高,毕竟那时的我看了足足两周的片,胃口已经养刁,而且也有点儿审美疲劳了……说起来也是凑巧,这部片子的票是我最后时刻才换到的。

结果出乎意外的好看,实在是惊喜万分。

德州最帅农民所以,它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在我看来,正如上面的海报所宣传那样,"hell or high water has it all"——剧本、表演、摄影、音乐,全部都很出色。

编剧是《边境杀手》的Taylor Sheridan,他很聪明地没有试图将这个片子的格局拉得过大,而是把自己选定的元素表达得淋漓尽致——兄弟,牺牲,西部。

《赴汤蹈火》本身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当一个人走投无路时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困兽之斗?

剧本没有花俏的转折,没有精巧的布局,没有突出的悬念……平铺直叙的双线结构、个性十足的台词设计,以及用细节堆叠的角色塑造已经足够的引人入胜。

片中所有人物、不单单是作为故事中心的兄弟俩,就连两位执法的警探似乎都早已失去了对公平与正义的信心——在大萧条时期,银行通过房贷来剥削平民,贫穷逐渐成了一种世代相传的疾病。

这些人没有出路,没有未来,于是只能抓住手边仅剩的一点。

作为观众,我能时刻清晰地感觉到这些德州人的粗野无礼、自我防备的行为之后那种潜藏的平静绝望和极度麻木。

再说表演。

三位主演都十分出色,无需多言的那种出色。

Jeff Bridges这个名字就说明一切了。

他可是“the dude”啊!

临近退休的警探Marcus依旧范儿十足,经验丰富、直觉敏锐,一旦追踪到了猎物就绝不放弃。

他口中道出各种政治不正确的笑话经常让观众们会心一笑,基本是全片笑点担当。

老警探和他的混血搭档之间的关系很像真探里面的那两位,互相嘲讽但又不到刻薄的地步。

其实两人的相处并没有太多的刻画,但每次交流都很有料。

结尾的几场戏,Jeff Bridges把老警探的那一点疲惫、执念和荣耀感把握得恰到好处,山顶上那个眼神的转变太太太厉害了。

说不定叔叔借这个角色能再拿个奥提什么的。

至于Ben Foster,因为我很喜欢这位演员,还是不多评价演技啦,怕溢美之词太过。

他扮演了两兄弟中的哥哥Tanner,是个刚出狱不久的暴力分子,易怒、偏执、几乎没有什么善恶观……这个选角毫不让我意外,从《决战犹马镇》的查理.普林斯到《领头狗》里的毒贩杰克,他一向很擅长这种恶中带善的极端角色,让人又爱又恨。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人,你也知道他最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正因如此,他偶尔流露出来的对弟弟的温情让观众触动不已。

正如演员本人在访谈里说的那样,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在乎的事物只剩下那么一丁点儿,其他所有的一切都会变得无足轻重——道德底线如是,自己的生命亦如是。

这片最让我意外的是Chris Pine,印象中他一直都是那种英俊的白马王子/女性梦中情人的定位,这次真的彻底的颠覆了固有观感了。

这个片子以后应该没人再说他不是好演员了吧。

比起哥哥,他扮演的弟弟Toby表面看似一个安分守己的好人,沉默而内敛,怎么看都绝对干不出持枪抢银行这种事儿来——然而策划了整个抢劫事件的却是他,发起者也是他;哥哥Tanner纯粹是帮忙罢了。

因为主线剧情是围绕着Toby展开的,所以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比较复杂也更有层次感,仔细推敲起来非常有趣。

根据幕后导演访谈的说法,Chris Pine是个大忙人,所以进组拍摄的时间仅有短短的两周半。

所幸他和Ben Foster以前合作过,关系相当不错,所以两人进戏非常的快,演的时候也轻松愉快。

总之,他们两个的部分是整个电影我最为享受的。

具体的角色分析留到剧透部分再说,最后聊聊摄影和配乐好了。

摄影走的是写实风,有种半纪录片感觉。

David Mackenzie很喜欢用长镜头,所幸他对场景的掌控力很强,开头一个长镜(同时也是真正拍摄的第一天)就让观众完全投入到了紧张的气氛中去,足见导演功力。

选景、服装、人物对话颇具西部风格,充满了野性而荒凉的美感。

几个配角的出现、与主角们的交流看似随意零碎,但实则有其用意。

配乐很棒,气氛烘托得非常到位,任何一首曲子拿出来单独听也有自己的故事。

看完后我直接itunes上买了原声集。

最喜欢兄弟俩在车里一起唱的那首《You ask me to》,甚至有一句歌词和台词完全吻合,细想真的太妙。

《Dust of Chase》和《Sleeping On the Blacktop》也很有味道,看得出全是精心挑选的。

哎,乡村音乐一直是美国人民心中不变的经典啊。

接下来我要剧透了,介意的请撤吧。

写了这么多,就容我打个广告,这部片子在美国已经大面积上映了,英国9月7号,台湾9月30号,而澳洲则是10月底。

去电影院看吧,保证不会失望的。

咳,其实我一直憋着没说,这部片除了我想起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之外,还让我想起了李安的《断背山》……当然了,这部没有拍得那么细腻(也不是同性恋片),但兄弟俩互相之间的感情表达一直非常含蓄。

两位演员也多次提到,《赴汤蹈火》本质上是关于不懂得怎样表达感情的西部男人。

他们不能将情感诉之于口、他们不能哭泣——因为那是脆弱的表现。

即便是在死别前,Tanner对Toby说“我爱你”的时候都是戴着墨镜的,还刻意别开了头。

大概他也感觉到了这真的是最后一次机会了,终归还是拨低了自己的墨镜,看着弟弟一字一句地说:“我是说真的。

”Toby目不转睛地回望他,回答:“我也爱你。

”在赌场里听到哥哥死讯的时候,Toby没有流泪,他只是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里,面无表情、一动不动;镜头慢慢地往下移动,他身边放着可以买回农场、让他的儿子、前妻过上富裕生活的钱,但他的哥哥为了他死在了他看不见的地方。

Tanner是怎么死的呢?

他那时坐在山顶上,被出奇意料地一枪击中脑部。

他手里紧紧抱着来福枪,被击中后也没有倒下去,仿佛一座风沙中的雕塑。

当时我心里就觉得,另一只鞋子终于落下了。

我难以说清楚这个角色死的时候自己的感受,Tanner当然是该死的,他已经杀了好几个人,即便是为了自保,为了达成弟弟的目标,但那些被他杀死的人何尝不是无辜的?

但我心里还是没法觉得他的死是正义。

大概这就是演员赋予角色的魅力吧。

之前提过这片的角色塑造很出色。

每个角色似乎都有一段值得深究的过去,而导演却选择了把这些“过去”轻轻掰碎了,藏在隐晦的台词和细节之中。

即便是作为主角的兄弟俩也没有给出任何的flash-back,因此留给观众许多想象的空间。

这个家庭以前到底发生过什么?

弟弟Toby为何会与前妻离婚?

那些关于Tanner和Toby的流言又到底是什么?

Tanner和Toby无疑有着糟糕的童年。

他们都是有些“破碎”的人,家庭往往是这种病态的根源。

从一开始Tanner对待逝去的母亲那种冷漠又怨恨的复杂态度,中间弟弟喊醒他时他下意识的防备动作,到最后结尾警方的纪录显示他曾经“误杀”了自己的父亲……Tanner这个男人无疑是破碎的,他仿佛一个不定时炸弹,喜怒无常,有时候疯得什么都不顾,有时候又比谁都清醒。

可他一直是保护着弟弟的那一个:正如预告片最后的那段台词——“因为你对我开口了,弟弟。

”为什么明知天网恢恢,你却仍然愿意陪我走上这一条不归路?

因为你是我弟弟,因为你对我开口了(because you asked)。

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说驱使Tanner做这一切的是对家人的爱,那么Toby则是出于家人的“愧疚”才策划了整个抢劫案。

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否则妻子不会带着孩子离开他;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欠着前妻高额的赡养费,教育孩子也完全不拿手;他甚至不是一个好弟弟。

他只能看着Tanner赴死,之后也没法为他复仇。

我想,Tanner死后,Toby的余生也将在悔恨的阴影之中度过,并且再没有赎罪的机会。

他看起来像是那种善良而寡言的男人,即便对一个陌生的女服务生都很温柔。

抢劫银行的过程中,良心也促使他不断地请求明显有暴力倾向的Tanner不要伤害任何人(虽然他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哥哥)。

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看法逐渐改变了。

有一段我特别喜欢的戏,也是导演用他擅长的长镜头拍摄的。

兄弟俩开车到了加油站,哥哥坐在车里等待,弟弟去添加补给。

一个小混混看Tanner不顺眼,言语摩擦后还拿出了枪来威胁他,而Tanner毫不在意对方的无礼,仿佛那人手里拿的枪根本就没有子弹。

这时去买食物的Toby回来了,他用一种近乎要杀死对方的劲头教训了那个小混混,而Tanner也不劝阻他,就在旁边看着,一边大笑一边骄傲地宣告:“这是我的弟弟!

”那时观众立刻明白了:或许暴力的基因真的是根深蒂固、无法被改变的。

其实Jeff Bridges的角色老警探Marcus也有很多可以说的闪光点,但我已经写了这么长了,就不想再细讲了。

Marcus并不是一个伟光正的角色,他有很多的缺陷,正因如此而人性化。

本片所有政治不正确的种族笑话基本都是出自他之口:他毫不留情地当面讽刺自己印第安和墨西哥混血的搭档,甚至已经快要到了过分的程度:“我还有六七个关于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笑话”“你知道我其实是墨西哥和印第安混血的吧”“别急,墨西哥人的笑话可以等等”——看,是不是很过分?

观众都快被他们笑死了。

但自己的搭档被Tanner射杀的时候,Marcus也是那个发誓一定要为他报仇的人。

而在他终于杀死Tanner的时候,Marcus整个人都苍老了一百倍;他仿佛在笑,又仿佛在哭,搭档在自己眼前丧失性命的悲剧终于有了真实性,这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警探似乎在自问:为何到了最后,是我来目睹这一幕呢?

这里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那个眼神转换,其实不光是脸部表情,Jeff Bridges整个肢体语言都很棒。

嗯,男配的奥提多半会有一个的。

好了,感谢看到这里的各位,我都写累了,有机会的话就去看看吧。

《氏梅》短评

人物刻画的好精彩,剧情也很棒

10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隐忍克制,连同破败荒凉的西部平原,以及悲剧色彩的人们

15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劣质西部片。充斥着拙劣的对西部元素的滥用,以及毫无说服力的政治控诉,整体的表现与内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16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好无聊的片子

19分钟前
  • 魏可乐
  • 较差

无趣

24分钟前
  • 塔利班班长
  • 较差

嘿,说个悲伤的故事,德克萨斯。

27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推荐

西部片的挽歌,亦是致敬前辈经典。电影中随处暗示的「萧条年代」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映,因此两个劫匪的行劫之路也有了批判色彩,由此紧追不舍的老警察最后之举也有了「天道」,连结果都成为含情脉脉。

31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剧情没太明白,但美国西部风景确实美不胜收。

36分钟前
  • 可爱的你
  • 还行

一星给调色 一星给这样的生活:没事喝个小酒, 抢个银行 ,看日薄西山。。。

40分钟前
  • 蜷缩刺猬
  • 较差

没看懂

41分钟前
  • Hamlet
  • 较差

现在的西部牛仔电影,即使用再多的兄弟情,亲情,家庭等等元素填充,也比当年伊斯特伍德和罗伯特雷德福创造的经典差得太多太多太多了........

46分钟前
  • 电影更精彩
  • 很差

“抢银行”这一经典黑帮题材在新世纪的悲凉复兴,两对糙汉子之间的对抗被拍得张弛有度,感人肺腑。“大公鸡”的毒舌,两兄弟之间的情谊,还有穿插其间的金曲都令人难忘,最后农场中的双雄对峙剧力直追《盗火线》。堪称新犯罪经典,程耳之流尚需拍马直追。

51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今年春天还真开车经过了米德兰,没能见识彪悍的、背着枪进银行超市的红脖子,只吃了自己极度不喜欢的甜腻肋骨,看着一望无际的乏味荒原上零星点缀的磕头机。就是这些机器,为片中弟弟的孩子们赢得了未来,而在取得他们的地权之前,他还得和哥哥一道,把银行合法抢劫他们的钱给抢回来。剧作相当扎实。

56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去掉一些大家熟悉的类型片元素,打破惯常的观影预期,就是泰勒·谢里丹在【边境杀手】里的做的那样,他选了一个有点小聪明的切入点,给这个熟悉的类型增加了一些新鲜感。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这真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1小时前
  • 闪电杰克
  • 还行

谁能想到这是个德州版《树大招风》呢,David Mackenzie放下惯有的冷滤镜去拍黄土干草居然也这么带感。

1小时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8.9/10

1小时前
  • 影毒肥佬
  • 推荐

有点没看进去,剧情缓慢

1小时前
  • Icey
  • 较差

有很多优点,台词节奏摄影配乐……可西部犯罪片确实不是我的菜。不过如果我有奥斯卡的选票,我会投给本福斯特一票。

1小时前
  • 小风一吹
  • 还行

预算:1200万首周末票房:355万北美票房:2700万全球票房:3787万上映日期:16.08.12上映周数:14周分级:R最高院线数:1505北美最高排名:9

1小时前
  • 夜观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