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祝你前程似锦,星光一片灿烂……”这句话可能是片中最感人的片断之一,它在影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乔治在保释期间逃跑,在他和父亲说完这段话后,就因为母亲的告发而被捕,第二次是他父亲临死前,乔治在狱中录下了这段给他父亲的话。
这是一部传记片,主人公乔治·扬并非虚构的人物,他是曾经霸占85%美国毒品市场的可卡因供应商,他一共坐过三次牢,现在仍在服刑中,听说一直要到2015年才能假释。
看完电影后,我很奇怪自己对这个大毒枭一点也没有厌恶之情,影片在描写乔治从一个小人物到一大毒枭的起起落落的一生时,也着重刻画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命运,强化了他人性化的一面。
Johnny Depp说,他在接演这个角色前,去监狱中和乔治对话过,他觉得乔治是一个好人。
也许正因为演员对角色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影片中乔治这个人物被塑造的很完整。
乔治从小生活在一个完整但捕圆满的家庭中,他目睹父亲终日劳碌奔波却仍然以破产告终的生意,目睹他母亲为了不能忍受穷苦的日子而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所以当他因贩毒而过富足的生活时,他对自己的女友说,他们永远也不要成为像他父母这样子。
可是到了最后,他当初的女友身患绝症死去,而他美艳的妻子也因为他的财产被当地银行国家私有化后而变成了他母亲的翻版。
当我看到镜头中,他妻子对着他大喊大叫,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乔治小时候看着他父母吵闹的场景,很讽刺又很无奈的宿命般的轮回一幕。
乔治的一生大起大落,他最有钱的时候,整个办公室都放不下一箱一箱的钞票,可他落魄的时候,就连他的妻子都要带着女儿逃跑。
他的一生中得到了许多,也同时一无所有。
他在最后想要努力抓住的亲情也因为最终的牢狱之灾而破灭。
他在给父亲的留言中说,终于明白了再多的财富都是不真实的,只有亲情才是最真实的。
可惜他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亲情也没有给他温暖,他连父亲的最后一面也没有办法见到,而他最疼爱的女儿也一直一直没有来看过他。
影片最后的一幕甚为感人,他在狱中看到了自己长大了的女儿终于来看他了,就在我都替他安慰的时候,影片却告诉你这只是一个幻觉,是他自己幻想中的影子。
而他最后说的那句:“请把我女儿的名字写在第二天的访客名单中……”,真是让人心酸极了。
我又想起了他父亲对他的祝福:我祝我祝你前程似锦,星光一片灿烂……如果还有机会,真希望人生可以让他重新选择。
throughout my lifetime. I've left pieces of my heart here and there and now there's almost not enough to stay alive but l force a smile knowing that my ambition far exceeded my talent. There are no more white horses or pretty ladies at my door May the wind always be at your back and the sun always upon your face and the winds of destiny to carry you aloft to dance with the stars. Dance with the stars
Blow,打击、一阵风、吹的意思。
电影Blow中文译为《美国毒枭》(或《大毒枭》),多了一份直白,少了一份意境。
乔治·荣格是与哥伦比亚大毒枭帕布洛·艾斯科巴合作的第一个美国人,他从马萨诸塞州小镇走出来,在70、80年代控制着全美国85%的可卡因货源。
他一生入狱三次,被母亲、妻子和朋友先后出卖,经受了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背叛,最后一次在监狱中还要承受等待女儿无望的心碎。
2014年11月27日出狱已是72岁,而且还有长达8年的假释。
看电影,也是看别人人生的过程。
给你娱乐消遣,也会让你沉默思考。
有时候想写下一点感受,看了别人的影评,觉得他们表达的很到位、细腻,很多是自己想不到的,也更加明白自己的笨拙。
空姐女友对荣格的爱,父亲对他的不放弃,是他一生中能够感受到的温情。
借用豆瓣电影上面“让风吹”的评论:“也许,我们自己可以时不时地调整下姿态,走得更加踏实和淡定。
更重要的,是不要背叛和你亲密的人,也不要随意将他们的行为定义为背叛”。
荣格的无私和善良,在利用他的人眼里或许是愚蠢和无能。
对于该片来说,“背叛”太沉重,“打击(Blow)”会更加合适吧。
痛苦来源于内心的纠结,学会理解和包容别人,学着和自己和解。
男主的人生最低谷不是众叛亲离,而是好容易赚的3000万美元存在私人银行但被没收了。。。
这让他毫无安度余生财务自由的可能了!
但这个地方确实有点假,这么聪明的毒枭,怎么可能不懂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你有3000万现金,为啥全部存在一个银行???
是的,在美国银行洗白是要损失六层本钱,但洗白了的钱是最安全最有保障的啊,私人银行虽然损失少,但风险也大啊。。。
就算不是特别聪明人吧,就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属于贪财的也只会最多存1500万在私人银行吧。
剩下1500万中,800万洗白到320万存在美国正规银行吃利息保底以防万一。
然后剩下700万买些股票和房地产甚至豪车名画作为固定资产投资。
(甚至还应该偷偷留下20万现金埋在父母家中院子里作为最后救急用)当然,以上可能并不是最合理的财产处理方式,学过金融的肯定还有更好的方式,但不管怎样,肯定比男主的方式更好吧!
他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把自己后路都堵死了。。。
如果他用以上方式,他最后就不需要赌一把又去贩毒而被终身监禁了,而是可以做一个潇洒的富豪和女儿再去加利福尼亚玩了,金盆洗手舒舒服服安度余生。
说实话看到中间的时候觉得看不下去了心想这电影怎么这么长,这电影到底什么意思啊?
不过还好坚持了下来。
越到后面,才猛然意识到美国大毒枭乔治一生的画卷已经就这样铺开来了,就在你眼前,一览无余,某一瞬间你会一下子接受整部电影。
乔治的一生是充满波折的,冒险的,传奇的,他真的经历了很多,他脑筋很灵活,做事有魄力和胆气,很重感情,有时甚至有点萌萌的单纯,傻傻的相信人。
他最爱他的女儿。
虽然年少曾经轻狂什么大风大浪也都经历过,可在女儿面前永远就是那么柔软的,微笑着的,充满慈爱的爸爸(这点和德普本人很像),女儿就是他的心。
影片后段也着重地刻画了乔治最后作为一个无奈的落寞的父亲的形象,本打算再干最后一票就金盆洗手和女儿在加州永远在待一起的,没能实现诺言的他最后的最后也没有等来女儿的探视。
没有了心,他活着和死了有什么分别。
看到这真的很让人心碎,是很可怜的样子。
可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又能怪谁呢,没错中间是有很多他信任的人都出卖背叛他,甚至他的母亲和妻子,命运使他的人生在经历几次的入狱和失败之后还是以在监狱里度过六十年结束,因为问题在于他自己本身从一开始就做错了,错了就是错了,他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的确是自食其果。
但我也还是忍不住感到难过。
因为这不全是他的错。
他的家庭就是不正常的。
他的母亲很自私最爱的是自己,会随时发脾气离家出走对他不管不顾,还会在他面前争吵抱怨丈夫赚得不够多(这一段也在他身上得以重演)。
可恨他的父亲虽然很爱他却从来都没有和他说过哪怕一句You are wrong. You should not do this. 他那么爱自己的儿子可是却任由其一错再错。
简直是愚不可及!
所以乔治也注定会是一位失败的父亲啊。
悲剧!
有一天同学给我讲了一个外国夫妻间的冷笑话:“Do i need to worry about you? ”答曰“If you want to". 很多在中国人眼中看似理所当然的举动在外国人那里不是,这固然是文化差异,外国人都比较独立。
记得片中爸爸对于儿子贩卖毒品一事的评价是“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自己开心就好”(大意如此)。
看的时候我就在想,换做是在一个中国家庭,正直的父亲非把儿子打断腿不可。
家庭真的是对一个人的成长好重要哦,每次我看片都有这种感受。
剧中的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儿子有钱时就是宝贝,落难时就是她的羞耻,儿时因为父亲没钱屡次三番出走又回来其实已经对小乔治留下了不可弥补的伤害,这也是他长大后决心不再成为穷光蛋的原因,哪怕是要去贩毒。
但剧中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吗?
这个问题我还有待思考。
家庭的失败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失败。
哎乔治为什么总不能回头是岸呢?
也许是过惯了来钱太快的日子,总是不能接受按部就班的日子吧。
所以啊,有些东西,不要碰千万不要碰。
开了头就回不了头了。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部美剧好像也是叫毒枭,也蛮好看来着。
故事背景好像也都差不多,那一个也很精彩。
Ps. 德普的演技依然可圈可点,美花大概就是我心目中荡妇的样子。
真是老了,那些文邹邹的文艺片范儿,越来越让我消化不了,好像得了胃病喝不了酒一样,对文艺片那似有似无的线索和感觉,渐渐觉得无奈。
那亦真亦假,似乎存在又好像不合逻辑,一大堆细细碎碎的点缀,捡半天还不知道啥味。
犯罪片又完全不一样,犯罪是各种人不符合人群的某种定义,本身是很特殊的,犯罪片总让人觉得刺激,构筑在一堆或不同堆类的人群中,各种的冲突,各种的绝境,各种逼不得已,不但符合逻辑,某种意义上还很‘人性’化,比如恶的部分,不管你是传统意义的好人坏人,恶在人身上是个悖论,观影是一种感受,犯罪片让你有几乎真实的体验。
这是我觉得犯罪电影吸引我的地方。
大毒枭,没有那么精致,也不邪恶也不阴暗,甚至可以说它是一部讲述亲情、爱情的电影,真人真事改编的半传记的电影总是会把重点指向人。
电影队贩毒的描述基本是:打几个电话,遇见几个老友,几个交通工具,升级交通工具,堆满房间的钞票,过程很简单,甚至没什么罪恶感,更没什么太复杂的勾心斗角,和惊心动魄的警匪故事,最惊险的一幕就是,国境的检查官问你柜子里的衣服是谁的,男主角说,贩毒就像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我只要幻想自己是在做一个平平常常,开part的事情就可以。
犯罪=最大的利益+最大的风险,那轻轻松松的贩毒和成堆的钞票,几乎就在明说:犯罪没这么可怕,钱也那么艰难赚,生活应该完美。
除去贩毒,FUCK,这几乎就是理想生活,感叹说,这日子过得也太爽了。
我说,这日子,我连做梦都想不到。
《大毒枭》的亲情,我觉得没有太多需要赞美的,最后的父女的誓言,本身就是编剧加的墨水。。
居然看一个大毒枭的悲剧看哭。
这部电影节奏一级棒,叙事也很赞。
此片充分证明了好的童年和构建一个好的家庭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以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德普扮演的大毒枭是一个让人讨厌不起来的人,勇敢热情聪明,而又温顺和蔼,他充满温情,极其重感情,为了陪伴早逝的芭芭拉度过人生最后一程,他弃保潜逃,后来即使对于出卖他的母亲也并不怪罪。
他信任他的朋友们。
他赚钱的目的其实是源于童年母亲的阴影,而他以为要足够有钱才能家庭幸福——因此他追求的也只是拥有幸福的家庭而已。
大概就是因为电影极力刻画人物性格上的这些闪光点,而并未展开其犯下的恶行,所以我们对电影里的毒枭实在是讨厌不起来。
而这个人又实在是充满悲剧。
虽然少年得志,然而先是挚爱的女友因病去世,然后惨遭母亲出卖,再然后是朋友背叛,妻子出卖,多年挚友出卖。
到最后他唯一的心灵依托是他最爱的女儿,然而却几乎是永远失去了她。
他这么重视感情,然而他深爱着的人却一一离开他或者说出卖他。
真的是…太悲剧了尤其这个人还是德普演的……心要痛死了。
这样还不够,电影最后女儿的探视就已经让我哭成狗了。
导演还不满意,镜头一晃来个连击。
好吧好吧,眼泪都给你。
居然为一个毒贩的悲惨下场哭这么惨,我相信一定不是因为良心的沦丧,一定是德普的光环。
是一部老片子了。
2001年拍摄的。
是根据美国大毒枭乔治荣格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乔治自小经过了家庭中由小康到贫困的过程,父亲经营的公司破产,不得不艰难度日。
乔治在饱受煎熬之后,自然形成了对金钱无比强烈的欲望。
成人之后,他就是抱着这样的信念在社会上开始闯荡。
从小毒贩做起,慢慢的走向批发,再后来找到了哥伦比亚的货源,做到总代理。
一度曾经控制了美国85%的大麻市场。
赚了不少钱。
于是大豪宅有了,香车美女也有了。
不时举办些豪华宴会以炫富。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监狱中度过余生。
从乔治发迹的经历看,和普通商人的发展过程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乔治选择的是其它商品,凭他的能力和聪明,经过上面那些流程,他同样有成功的可能。
乔治的父亲曾经对他说:“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很好。
”可惜他选择了经营毒品。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一窥美国的价值观。
那就是金钱至上。
在他们中间许多人的生活中,通常可以表现的彬彬有礼,充满理性,和蔼可亲。
让人们感觉到,美国人民和中国大妈相比,确实是生活在一个文明的社会中。
可一旦遇到金钱的诱惑,这些假面具就统统撕掉了。
为了金钱,可以不顾法律道德,可以抛弃与生俱来的情感,可以不顾别人的死活。
我瞎想了一下,假如比尔盖茨当初遇到的不是电脑,而是毒品,或许他也会去做,并且可以做的非常成功,足能和乔治有一拼。
人们常说,在美国可以有无限多的机会,有机会当总统,有机会成为明星,有机会发财致富,有机会流浪街头,当然也有机会成为大毒枭。
也许这就是人们心向往之的美国梦?
和美国人的想法不同,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向来崇尚儒家道德。
自古就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
在取得财富之前,都要先想想,我的做法是否侵害了别人的利益,是否会伤害他人的身体和生命。
如果有违道德,那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不过经过了这些年的与时俱进之后,人们的想法也在慢慢转变。
且不说这种转变预示着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追逐财富已成了人们理想的目标。
看这部电影时,我想多数观众的心里对乔治的经历暗怀倾慕,也有不少朋友暗自下定决心,以乔治为榜样,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给阿庆嫂看看!
至于贩毒对人们产生的伤害(乔治的前女友就是直接受害者),对社会安定产生的危害,则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于是近年来咱们这里不仅也有了贩毒吸毒,还有了其它各种毒。
成了我们路上躲不开的曲折和轮回。
暂且抛开其中的法律和道德因素不说,最显而易见的是,用乔治的商业头脑算一算,究竟是平安一生好呢?
还是有十余年的耀眼风光,然后蹲六十年的大牢划算?
然后再看看他失败的原因。
影片中,乔治和狱友戴迪亚有一段对话:戴迪亚:“你有梦吗?
”乔治:“你让我睡觉就有梦。
”戴迪亚:“你有梦想,你可以实现梦想,但是你失败了。
为什么?
”乔治:“因为我被逮住了。
”戴迪亚:“不对,因为你的梦想不对。
”也许这段对话是编导的无心之举,我仍然觉得这是整个影片中的“眼”。
细细推敲,使乔治入狱的原因并不是他被逮到了,而是他的母亲、妻子、朋友出卖了他。
虽然我对这种告密行为从来就不以为然,然而在众人眼中,这些告密行为无疑是在伸张正义。
实际上,从乔治开始从事贩毒起,他已经和魔鬼做成了一笔交易,魔鬼奉献给他的是金钱和地位,而乔治要付出的是自己的良心以及在这个世界上弥足珍贵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一旦走上了这条路,人类的情感也就不存在了。
只是相互利用罢了。
他身边的任何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可以对乔治宠爱有加,趋之若鹜。
一旦危及自己,就毫不犹豫的出卖儿子,出卖丈夫,出卖朋友。
当初的乔治年轻气盛,并不把他将要付出的东西当回事,满以为做了笔太划算的买卖,他看到的只是大把的金钱。
可到了后来,他失去了所有人的关爱,连他最珍惜的对女儿的爱也失去了。
完全的一无所有了。
人到了这份上,豪宅有什么用?
跑车有什么用?
金钱有什么用?
女儿来狱中探望也是乔治的一场梦。
四顾无人,乔治剩下的只有绝望了。
听说真实的乔治将在2015年被释放。
已经七十多岁的他打算做什么呢?
是重操旧业,还是另寻他途?
好在美国地广人稀,他可以开辟一块种植“乔橙”的果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影片的编导很有功力,虽然选择这样的题材令人稍感意外,可既然选了,就认真的拍好它。
演员演的也很好。
至于说到编导的倾向,那只有观众去评判了。
写这篇观后感的时候,正值我甲流缠身,昏沉沉的脑袋软绵绵的手敲出来的是语无伦次的文字。
还望诸位见谅。
最好是大赞或大骂。
大赞说:“老头的文字写的好好耶!
”我一高兴,病就好了。
或者是大骂:“这就是个痴呆老头写出来的垃圾文字!
”我一生气,一身大汗,病也好了。
本人评分:7.5。
大毒枭乔治·荣格那风生水起的前半生,赚了多到无处搁置的巨额钞票,其实后来的潦倒半生也在意料之中。
他一直怕自己的婚姻变成了父母那样,到最后……竟还不如父母的。
乔治的一生,无疑是悲剧的,而造成这一切的源头则是他的母亲,一个没见识能撒泼的多事妇人,然而更不幸的是他又娶了一个只认钱不认人的女人。
亲情,友情,爱情在金钱与利益面前都化作了土。
兄弟背叛,母亲出卖,妻子咄咄逼人……我只想感叹一句:乔治太苦逼了!
德普的演技我已经夸了很多次,这一次我还是要夸。
影片的结尾,老态龙钟的乔治在狱中渴望女儿看望他,思念成疾的幻想,使得我的心被狠狠的揪着,德普把一个大毒枭对女儿的柔情拿捏的很到位。
现实中乔治的女儿到2015年仍未探望自己的父亲,令人唏嘘不已。
父亲不容易,女儿也不容易,我们不能去指责女儿,任谁都难以解开藏于心中多年的结,叹只叹大毒枭乔治·荣格悲凉的一生。
与《浪荡子》一样,结尾处的独白同样是催泪弹,逍遥半生竟是黄粱一梦,不可说,不可说。
看过《大毒枭》,又一个德普,真实改编,据说这个人当年掌控了全世界85%的毒品源。也算是一个奇迹了。伟大的作品和尊重。
叙事一般拍两个小时
年轻的船长和安吉莉卡,可惜是一个老旧的故事。
Money isn't real, George. It doesn't matter. It only seems like it does.
这一生,再风光,也挽回不了那个“我用你生命发誓”的誓言。桀骜不驯的一生,并不必后悔,而这是唯一的遗憾。多希望最后他女儿来探监是真的啊!片尾曲不错。
有个好父亲,有个坏母亲。一度疯狂,但晚景悲凉……
第一次坐牢是被老妈出卖,第二次坐牢是被老婆出卖,第三次坐牢被FBI和朋友出卖,女儿一辈子不认他,这样苦逼的人生还有谁能比...
虽然最后的扮相实在屎烂(化妆师你是脑袋被门卡了么)。。但是姐仍然哭得跟什么一样
拍得很妙,似乎让人感觉这是个可怜的人,他的人生都是被所遇到的人渣混蛋傻X给害了。可是当他选择了那条路,就肯定遇到的基本都是人渣混蛋傻X啊。
带着《战争之王》的期待看的,和《战争之王》差好多。
表演很到位,经典黑帮电影,各种黑帮电影排行榜都能找到,值得看一看。
任何人的背叛都不在乎,只在乎最后没有兑现的承诺。。。哭的稀里哗啦。。。
这个情节走向等等都很像Good Fellas?(是这么拼的么?) 而且DEEP他爹还是fellas男猪脚。。。。
这辈子被两个女人害惨。。。
男人的辛酸荣辱,爱恨情仇,都付之一笑...
毒枭成长史……最后才说到父女,德普帅爆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
没有depp这片还看得下去???
“你是我这辈子的最爱,我发誓,宝贝,我爱你,克里斯蒂娜。你是我一生中唯一美好的事,你是我这辈子的最爱,我爱你。”最后这一幕深情的拥抱与告白真真是全片的画龙点睛(幻境)。这是一个父亲最深沉的独白,而他几乎被所有人背叛(抛弃),包括他最爱的家人;两带父亲的人生境遇最终似乎来了一记奇妙的重合,他们都没有战胜这个世界的“真相”(这是一个现实、卑劣且自私横行的世界),一个选择了妥协与苟活,一个则是彻底沦为扑街。这部片子的主题是成长、家庭与背叛。约翰尼·德普演绎的悲情毒枭太赞了。
并不是特别的狂热Johnny Depp。。。剧情也不是我特别感兴趣的。R先生说,一个女人可以毁掉一个男人。我后来想接,一个男人能毁掉一个女人,又能让这个女人死而复生,然后再次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