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的时候因为表姐婚礼回了一趟老家,婚宴办了三天 一直都在表姐家奶奶也在 跟着其他同辈的老人们一起感受这份喜乐第四天中午 我回到家中只有奶奶一个人不舒服的躺在沙发上我叫一声“奶奶” 没有得到回应只有不停痛苦的“哎哟 哎哟”奶奶看见我后 坐起来 说的第一句话“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还不死,我怎么还拖沓着这副全是病痛的躯壳活着,一年365天,还能算的上活着的就是那么几个瞬间,那么几次为数不多的齐家团聚。
其他的时候 能做的事 做的最多的事 就是等死我想 这是奶奶说完那句话之后还没能表述出的其他话语我想 这也是我在看过家中的老人们的所想 她们这一辈子都在等待 等待年底的团聚 然后又目送 目送孩子 孙辈的离去然后又在不舍与对死亡的不确定中期待下一个春节她们在我们忙着长大 忙着在工作中站稳脚跟 忙着在生活中种下稳定的岁月里 在消逝所有的儿女都已成家 孙子孙女们也各自长大 虽然都有各自人生的苦楚 但也好在都在成人的路上人生这份答卷 她们能写的 好像已经都写完了 剩下的就是 等着考试结束 收卷了她们现在所期盼的是 在最后的时光里 不要再给子女造成负担 不要再拖累他们她们一边害怕着.舍不得死去在身体因疾病的折磨而无比痛苦时又希望死亡立刻降临自从上次回来后 我脑海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我呢?
我们呢?
我们会如何死去?
我没有答案 也许意外 也许健康的活到老然后病魔缠身躺在医院病床上抢救无效死去 又或许在家中孤独的倒在地上然后看见自己一点点消逝。。。
在这样不停的思考中 看见b站关于这部电影的解说 收藏了许久 一直舍不得也不敢点开正片观看 这样一部影片 对于我而言 对于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死去的我而言 就像是天降的一份标准答案我怕的是什么呢 我怕的是 我没有勇气去抄写 所以一直想着有个好的时机或者准备好再看今天终于下定决心的看完了我想 我还是会思考我们将如何死去 这并不是说我在否定郊游这个标准答案,只是在于我现在这个年纪,会想要继续去探索去思考,而《郊游》对于我来说,是这场探索和思考里的保底完美方案!
影院里一片吸溜声,影片结束没人立刻退场,全都趁着片尾字幕的时间赶紧把眼泪吞进肚子里,八成的口罩都哭湿了……一对八旬姐妹在人生暮年发觉骨肉亲情已山穷水尽,于是相携自尽,快进人生到磁带尽头……这部银发电影在跨入老境这个关键点上,处理得过于严厉和负面,给两位主角极端的冲突与挫败,好像只有肉体消灭才能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电影也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处理老姐妹的人生困境,因此也伤害了影片的情感潜力。
翻了翻影评,有一半在喟叹东亚孝道沉重的道德包袱,另一半在赞美老伙伴慷概赴死的义簿云天,难道没人看出这是个刑事案件吗,这不就是韩国版的《楢山节考》吗,不过新时期把老人背进山里的不再是乡约民俗,而是老年人的自觉自省。
可是想得开就意味着该死吗,自杀就意味着免责吗,难道草菅法律与人命,耽于牺牲的自嗨和围观他人牺牲的同嗨不也是东亚最肮脏的遗产之一吗(109)?
孩提时,大多是向往郊游玩耍的,微风习习、春日暖阳,快乐加倍。
成年时,郊游也是生活减压不二选择,身在大自然中,几乎可以忘却大多数烦恼。
可是,谁能想到,晚年的郊游,竟是如此……步入暮年的恩心,有一个不太争气的儿子。
最近他又闯下大祸,因为虚假宣传哄骗他人加盟的餐饮店,爆出了食品安全丑闻。
面对巨额赔偿,儿子再次打起母亲财产的主意。
儿媳对丈夫失望至极,转而追着婆婆恩心,希望她兑现儿子的承诺——送孙女去国外留学。
正巧,亲家妈妈金顺来找恩心,原来她们既是亲家,又是发小。
气急的恩心拉着小姐妹离开了家。
恩心和金顺回到了童年时的村庄。
村子里,老房子仍然居住着那群老伙计,但村庄周围的美景已经被开发商惦记上,准备建设度假区。
恩心此次回老家,其实是因为自己确诊帕金森,希望在有生之年回乡看看。
带着生病心情回乡的恩心,遇见了曾经的老友,也经历了未曾设想的境况;老友们的现状几乎都不尽如人意。
金顺和恩心去探望老友庆子,被邻居告知她已经随儿子出国养老。
谁曾想,没过几日,她们接到养老院的电话,说是来自庆子的求助。
庆子的儿子全家已经到了海外生活,而庆子被留在养老院,虽然每期的费用都定期缴纳,但庆子感觉这儿并不是家。
于是和工作人员对抗,她被五花大绑在床上,直到见到恩心她们,被儿时的童谣唤醒,庆子才渐渐有了较为清醒的反应。
学生时代暗恋恩心的泰镐,在村子里偶遇恩心,兴奋不已。
每天创造机会来和恩心聊天,也让金顺带着恩心一同参与抵制开发度假区的活动。
一次突发事件令泰镐受伤,恩心陪着泰镐到医院检查,得知泰镐脑瘤已经到了末期,他平日表现出来的乐观与身体状况截然相反。
恩心答应帮忙隐瞒病情,以免让泰镐忙于抵制运动的女儿担心。
但她们还是接到泰镐离开的噩耗。
晨间,躺在金顺的家里,因为腰疼起不来的金顺,唤醒恩心,让其帮忙拨打急救电话,顺便为她垫上纸尿裤,等待救援。
但是恩心的手已经不由自主地抖着,她甚至无法拨打电话。
当恩心好不容易拿来纸尿裤,金顺的身体已经失去控制地释放。
来到医院得知,金顺的脊椎问题已有多年,因为骨质疏松的原因,甚至已经无法接受注射和手术。
原来,曾经的小伙伴们都面对着各自不如意的境况。
除了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还有孩子们的“不孝”。
恩心的儿子,做生意每次都是失败告终,每次都是母亲动用自己的积蓄解决问题。
这次被加盟商集体控诉,走投无路的儿子惦记上母亲仅剩的房产,甚至期待母亲死亡以获取高额保险。
金顺的儿子,始终不愿和母亲多做交流,最后站在村民们的对立面,支持建设度假区,在抗议现场的推搡中将恩心和泰镐推到;即使金顺追问,他也不愿直面问题。
庆子的儿子,以孝之名将母亲送至养老院,但并没有考虑母亲是否愿意留在那里,即使提供了优质物质生活,却忽略了母亲希望得到的尊重。
亲历了面对病痛的无助,孩子们的无能之后,恩心把存款取出赠给泰镐的女儿,把房子提挂售卖收款人留的是儿媳,最后向金顺提出一起去郊游的建议,金顺看着恩心,立刻心领神会。
她们一同打扫干净屋子,准备好上山需要的干粮,穿上美丽的衣裳,手牵手向山上走去。
在凉亭中两人谈笑风生,看着青年们玩乐,然后走向了悬崖……不知道是不是东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以老年人为主题的电影逐渐增多。
《郊游》也是聚焦老年人的作品,在影片中展现了海边美丽的风景,也直面老年人面对的残酷现实。
我们都将老去,面对日渐衰弱的身体,逐日增加的病痛,我们无力改变;传统观念里的养儿防老在影片里功效约等于零,甚至被反噬。
父亲为了减少女儿的担忧,独自承担病痛的折磨;母亲为儿子的错误买单,最后为了不增加孩子的负累,也为了最后的尊严,携手走向死亡。
影片中的父母都是善良的,他们为孩子分忧,为好友彼此依靠,为自己谋划结局,直到恩心对 说:你做的足够了!
她们的确做得足够了,就连离开也要把房子打扫干净,不留一丝污迹。
在这部没有大起大落、激烈冲突的电影里,竟然充满对抗现实的无力感;在这部满是美丽风光、平静生活的电影里,竟然看到心酸与悲凉。
公众号:紫式说
两个姐妹,恩心和金顺,年近暮年,就像春夏秋冬的冬季,变得荒芜,脸上皱纹像树皮一样,重重叠叠。
这时的两个老人面临着生老病死,两个人都想在自己能做得动的时候,去见见老朋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恰好恩心与儿子海雄离心,金顺来找恩心,一个是腰不好,一个是帕金森。
虽然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总是有吵闹,无法真正地相互理解和倾听。
正逢两个人都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多了因为病痛而被子女扔进养老院的人,恩心和金顺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过剩下的日子。
不是在满是消毒水的医院里,暗度晚年,也不是在满是护工的养老院里,苟且偷生。
选择美美地整理好身后事之后,穿漂亮的衣服,吃饱了饭,两个姐妹走向了大海。
看似悲凉,实则是两个老人内心最开心的选择,看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就像回到了儿时,一路上走来很累,可身边的那个人一直都在,从未改变过。
面对生意失败回来要钱的儿子,恩心果断的拉起了是亲家也是闺蜜的金顺的手,跑去了乡下老家。
这里的生活熟悉又陌生,面对着帕金森即将恶化和孩子们的压力,恩心心情很沉重。
在这里遇到了脑瘤逝世的老朋友,被孩子抛弃的老姐妹,看着金顺的生活也并不容易,又意外的发现金顺的脊椎问题……当人生已经走到了最终局,面对朋友们的离开和病痛,孩子们的压力和痛苦,恩心选择面对,选择解决,选择帮助,选择解脱。
四个老伙计演了老年人乡村生活的戏,很难想象他们在这其中是否也真正的在体会和现实人生里相似的困境。
老伙计们喝酒唱歌的快乐历历在目,记忆里反复出现的青春期的懵懂和青涩也并没有被遗忘,但离开来得突然,病痛都被隐瞒。
三个人去养老院看庆子的时候我难过,三个人在院子里喝酒我也难过,在海边散步我更难过,可能正是因为预见了即将到来的诸多必然会发生的悲剧,才会在圆满的时刻无法因他们的笑容而快乐吧。
故事的最后,两个颤颤巍巍的老太太拍大头贴,去爬山郊游,很难不受到触动。
反复提及的人生就像是一场郊游,最后也得以兑现成为现实的愿望。
最好的朋友手拉手共赴一场对这个年纪来说很吃力的旅程,浪漫又绝望,是影片的结尾,也是我从影片里看到的最动人的一幕。
电影的拍摄手法比较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惊喜,几乎都是情感的带动和几个老人的演技撑住了整个故事。
自然的美丽和乡村的生活所带来的质朴的美感,配乐里不断渲染的情绪都是这部影片的加分项吧。
电影的主题从故事的一开始就已经很打动人了,垂垂老矣的伙伴们,照顾不好的中年孩子们,自己不想给孩子们造成的压力和在老化的身体等等问题,就很真实。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但当影片用这样的方式呈现的时候,还是会提醒大家更多的关注老年人这个群体吧。
整体是一部感人的片子,几位演员贡献了非常精湛的演技,也同时让我希望如果有一天我走到这一步,发自内心的希望身边也能有这样的闺蜜陪伴我。
两个姐妹,恩心和金顺,年近暮年,就像春夏秋冬的冬季,变得荒芜,脸上皱纹像树皮一样,重重叠叠。
这时的两个老人面临着生老病死,两个人都想在自己能做得动的时候,去见见老朋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恰好恩心与儿子海雄离心,金顺来找恩心,一个是腰不好,一个是帕金森。
虽然跟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是总是有吵闹,无法真正地相互理解和倾听。
正逢两个人都已经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事情,看多了因为病痛而被子女扔进养老院的人,恩心和金顺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过剩下的日子。
不是在满是消毒水的医院里,暗度晚年,也不是在满是护工的养老院里,苟且偷生。
选择美美地整理好身后事之后,穿漂亮的衣服,吃饱了饭,两个姐妹走向了大海。
看似悲凉,实则是两个老人内心最开心的选择,看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就像回到了儿时,一路上走来很累,可身边的那个人一直都在,从未改变过。
两个小时,刚好够看一部电影,这次选的是《郊游》,韩国电影,以为会是公路电影,却是一部关于老去之后的题材。
人人都会老去,人人都会老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如何有尊严的过完人生最后一段时光,这是每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担心的问题,很多人穷其一生努力,就是为了那一段时光能体面一点。
剧中四个老人都有他们的困境,都事关儿女,电影巧妙的把各自的伴侣都消失了,现实要远比电影残酷的多。
婴儿和老年是人生两个最脆弱的阶段,却有截然不同的境遇。
老人是负担是累赘,婴儿是希望。
老年注定会是悲惨的,如果一个人婴儿时期也没有被好好的爱过,那他着实是悲惨的。
好在人人都有一个妈妈,这是上帝给你安排的在人间的天使。
电影在最后,安排了两位主角跳海,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换来保险金,卖掉自己的房子,给孩子最后一次爱。
也给了自己一个体面的结束。
原本是很沉重的话题,但是这是韩国电影,把它拍的感动、唯美、轻松。
在电影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儿女不仅不能给够照顾,反而会要自己的房子,觊觎自己的保险金。
反而是自己的闺蜜,两人惺惺相惜,互为精神支柱。
这样的友谊令人动容,也心生向往。
剧中年轻的人总是在奔波,追逐名利,匆匆忙忙,反而是老年人那种松弛的生活状态,更加像是生命本身的意义——人生就像一场郊游。
“若死亡也能如郊游般美好就好了”,这可能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吧。
影片讲述了两个既是闺蜜(恩心,金顺)又是亲家的朋友在面对子女、衰老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回到故乡,最终相约一起走向人生的终点。
(有人说,是一个Open end,但其实不是,只是那一幕拍出来,就太让人悲痛了。
很多时候,就点到为止)十多岁的恩心在父亲去世后经历了很多悲伤,也离开了故乡,去了首尔。
年轻时打拼,但又过早失去了丈夫,想跟随丈夫一起离去,却不舍得扔下儿子,以至于后来对儿子的宠溺造成了儿子每一次的创业都是失败,不仅输光了家产,甚至还盼着恩心死去(为了高额的保险)。
金顺一直生活在故乡,但身体的衰老,让有些时候已经不能自理,穿上最漂亮的韩服,金顺来到了首尔,看望自己的好朋友—恩心,还有自己的女儿(金顺女儿是恩心的媳妇)一家。
一地鸡毛的恩心决定与金顺回到故乡,那个十几岁就离开的故乡,在恩心以后的岁月里,一直这样回去过。
回到故乡的恩心和金顺一起生活,碰见了几十年前的老朋友,还有当时一直追着自己走的初恋(对恩心来说,不是初恋吧)。
日子很美好,可残忍的现实还是来到。
帕金森症的恩心,儿子想卖掉恩心的房子还债,还有孙女儿想出国读书,都需要钱;因为骨质疏松而不能动大小便失禁的金顺,儿子一直不争气,和母亲相处不融洽,而金顺也无钱可以资助儿子;还有在首尔(邻居说是去了加拿大,其实是因为衰老而被子女送到了养老院,连去探望都没有,只是按月交钱)没有找到的朋友文英也住进了养老院,初恋也因为脑瘤而突然去世。
老年人的世界就是如此之哀伤。
有儿有女又怎样?
都面临着孤独终老。
文英不想进养老院,因为那不是家,可是没有儿女愿意承担这份养老的责任,不论愿意与否,养老院是不得已的最终的归宿(电影还算好,至少子女每月按时交费了)。
快乐的初恋,不愿告诉女儿自己的病,因为自己小小的酒厂,将女儿一生困在了故乡,心里一直歉疚着。
想明白这一切之后,几十年朋友兼亲家的恩心,金顺决定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做上想吃的紫菜包饭,一起,去郊游(自杀)。
其实,电影还是温情多了,至少恩心和金顺还有彼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命的最后一段路是孤独的而凄凉的。
东亚人的养老总是触动人心,总是容易产生共感。
人到底该怎样活?
金顺说喜欢安乐死。
是啊,有尊严的活,有尊严的死,就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没有想过只有一个孩子的我们这一代,能让孩子承担养老的责任,养儿防老,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都不一定做得到,更何况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呢?
退休之后,养老是三个阶段吧,第一阶段:旅居;第二阶段:居家;第三阶段:康养中心(或养老中心)。
不过度医疗,能走就走痛快一点吧,人本来就是向死而生的,死亡是终点,也是起点。
小时候跟着外婆去她两个朋友家玩,之后三人帮永久性缺席一人,剩下两人经常一起数:“老产走了四年了。
”“老产走了七年了。
”又过了几年,刘奶奶被儿子接到城里住,外婆也在我家小住。
那年我初二,被难题纠缠至凌晨,我不懂两个八十岁、尚能自主活动的朋友能够在一张床上酣眠至晨曦是何等的人生幸事,更浑然不觉我正经历着一辈子难能可贵的少年友情与懵懂情义。
高中毕业至今七年,一个青年还没有开始她真正意义上的稳定生活,所以她习惯去找有故乡记忆的朋友诉说,也许如同故乡,在一同成长的朋友眼中,你永远是那个蜕变前的单纯模样。
我想,老之将至,人是不是又可以主动抚去牵绊自己的世间万物,孑然一身,宛如新生。
打开这部电影,已过当日零点,在此之前,一位室友找到工作,今日归京。
夜深,三人上床入帘,一人下坐,四人保持着最远最近的距离谈论起未来的工作、生活,“要是…”“假如…”之类的假设句式高频出现,欢声笑语间勾勒的生活蓝图相比于中学时期不切实际的幻想,显得那么务实真切,触手可及,可是笑声猝不及防地被心照不宣的沉默吞噬,我们小聚的灵魂好像从宿舍的中间退回到各自的床上,回到了我们在这间狭小居所中能保持的最远距离。
我们终将是享受喜悦、默默努力、静静承担、面对死亡的独立个体,但朋友是那个能够抚慰孤独、驱散恐惧、相互理解的珍贵存在。
人们常说“士为知己者死”,他是为了别人而死吗?
他是去追寻自己的另一半生命。
所以啊,当恩心和金顺手牵手走向悬崖时,我看到的两个有很大概率丧失自我决定权的老人,决定守护自我,她们没有跟子女交流,忍受身体病痛处理好所有事情,最后勇敢地结束,老年人的困境、坚毅、透彻,少年朋友间的温情、感恩以及人之将死的相互宽慰在两人对视的镜头中完全展现得当。
三个老同学全部丧偶,人生各自曲折后晚年如年少时一般相聚,也如年少时一般等待悄然而至的分离,只不过一次是江湖再见,一次是后会无期。
初二至今已有十一年之久,过年回老家外婆已难以下床,听闻外婆朋友也被子女接去市里养老院常住。
那么,黄梅剧团后那间低矮的小院里,紫色牵牛再也无法在蒲扇风下摇曳在三位老人的碎语闲谈中。
看完之后总想写些什么,一时间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只能说有些影片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即使没有特效和场面,也会让人想在电影院里面静静品味。
暂时离开北京的尘土和奔波,在黑暗的影厅中,感受温柔的音乐与流淌的时光。
因为是电影节放映,所以观众暂时不再是陪对象约会的男/女朋友,也不是带孩子打发时间的父母,大家从北京的各个角落在同一时间汇聚在一起,只是为了安静地看电影,当一会观影人。
放映的过程中不乏笑声,却也伴着眼泪和抽泣。
荧幕前的每个人都在电影中相同的时间与空间,不管是开心还是难过。
虽然我们这些观众都还年轻,但我总是不由得去想,等我们都老了,会发生什么事。
上一次我们几个人去吃饭,还是一年之前,等过几天聚会后,以后的间隔可能就更久了。
毕竟我们都有自己需要奔赴的地方,在成为彼此的朋友之前,是自己,是儿女,是恋人,也是学生。
等到大家为自己的人生努力一次之后,才能再回到一个地方,聊天、喝酒、生活。
等到我们都停下来的时候,等到我们不再向对方有所求的时候,等到我们可以对互相的怨恨谈笑风生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们再聚。
那个时候,虽然已经不早了,但还来得及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做得足够了
看在老戏骨的份上,就不打一星了,呵呵
闪回叙事用得老土,生硬地告诉观众人物前史,然后安排一些戏剧冲突强烈的片段来赚取眼泪,然而大量煽情点没有足够的铺垫支撑,笑点主要靠演员表演而不是文本来实现。度假村抗议和儿子加盟商抗议本以为是互文的,结果双双不了了之。儿子这条线写得也很随意,像是写着写着突然想起来有这么个人然后硬写。
下辈子为了自己而活吧
吃慢一点,不然会消化不良……看完好焦虑啊
最后看到奶奶们穿的美美的去爬山,风景可真美啊!虽然只是片刻的自由快乐,也让人宽慰很多。东亚人最大的笑话就是养儿防老,被算计的父母,兜底还是逃避,相信大多数都只能任宰割。但逃避也只是一时的,毕竟做了父母就是一辈子的责任。罗文姬奶奶演的真好!
乱哭
腰痛的天使和帕金森的死神
会使用自助点餐机的你真是都市丽人,只是点了那么多汉堡却没点饮料。盛装前来的我是患了帕金森的死神,在找你之前就已经死过。有人抗议度假村捍卫权益,有人酿着米酒守候在故乡,有人在日历背后写诗。看老太可怜买了那么多菜,却忘记自己也已苍老。我们带上紫菜包饭去郊游,而不要被绑在床上了却余生。
人生就像单程郊游,辛苦到了山顶发现忘记带的东西,已经无法挽回了。
剧本有些乱,不管抓住哪个点往深刻了写都行啊。但是罗文姬的表演救命啊,好几个眼神都直接击中。三星给三位老演员那一场海边酒局。
越哥打卡……简直是捅所有人的肺管子……反人类的电影……
那纯洁的一吻非常动人。待海棠花开,我们去郊游。
有出彩的地方 比如回到老家后老人之间的关系 比如两场葬礼的平行剪辑 但整体还是太拖沓了
人生就像郊游,即是游,也是生活
有生之年我最希望见到的就是安乐死合法化且普通人也能享受到ps.故地重游又何尝不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刻舟求剑呢
2024BJIFF#15#狠辣地戳到了东亚社会老无所依的社会现实,观众也难免共情自己或多或少的现实困境和养老焦虑,几位老演员的表演严丝合缝,真挚感人。但是剧本的处理上还是有不少硬伤,带着韩国影视作品情感上一向比较外放浓烈的风格,很容易诉诸于情绪,叙事的铺平垫稳做得远远不够,从情感线到情节线都是琐碎跳脱的,两位奶奶的前情铺垫语焉不详,以至于金顺奶奶的登场显得十分突兀,两人作为儿时闺蜜又是儿女亲家,但却似乎十分陌生,虽然后有交代但是说服力并不足,同时对金顺儿女的交代都显得很平面,撑不起下一代的故事,以至于连主角的遭遇也不是那么有说服力,虽然电影还是好看的,但是并不是很经得起推敲。
开场和之后回忆的过程中,现场的调度真的太美了。老年人如何在当代环境中体面的死去,给了一个很美的答案。
看dy以为是讲晚年友情。哈哈哈哈结果却是个啥啊。穷途末路一起去死?
人生,是永远流不干的眼泪人生,是永远深不见底的内心人生,是一场郊游的话,最好的感叹莫过于一句——不虚此行啊!
老年人的生活确实充斥着狼狈,但并不全是悲伤和痛楚,也有着大量的朝气和积极。人生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但走的时候,也要大声地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