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儿女一路收视率遥遥领先,高品质高剧情,霸气的台词 男儿的豪情,看的我大呼过瘾,而且收视率还是第一,但是,超级雷剧宫锁连城来了,于正于杂碎这个该千刀万剐的畜生来了。。。。。
竟然超过了大河儿女,不过想想也正常,现在就是雷剧当道,垃圾 恶俗 毁三观 没道德底线的剧就会越红!!
悲哀,天大的悲哀。。。
大河儿女靠的是质量是精气神。
和宫这种下三滥的剧比收视率吧,绝对是对好剧的侮辱,对所有用心创造的文艺工作者的一种玷污!!!
雷剧不死,国剧没戏!!!!!!!!!!!!!!!!
文/芳菲小猪在今年的荧屏上,堪称史诗级巨制的电视剧显然非《大河儿女》莫属。
这部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河南电视传媒联合出品的年度大剧上映之后收视便一路领先,令同时段的其他电视剧望尘莫及。
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该剧讲述了黄河、钧瓷、豫剧这些中原文化的鲜活符号,让观众情不自禁的想一窥究竟。
除此之外,陈宝国老师以及印小天、赵锦焘、李小冉等一众新生代明星的出色表演,也为该剧加分不少。
自古以来,河南便是一个奇迹发生之地,从逐鹿中原,问鼎中原这些成语中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在《大河儿女》这部剧中,从一对儿钧瓷的“龙凤盘”为引子,牵出了一段横跨几十年的家族情仇、民族恩怨。
与此同时,在这段史诗中还穿插了几段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传奇。
而这几段爱情传奇的缔造者,就是印小天扮演的贺青和赵锦焘扮演的贺晨这对儿亲兄弟。
尤其是赵锦焘扮演的贺家二公子,从爱唱戏的纨绔子弟到误入歧途成为黑帮大佬,最后又手使一柄青龙偃月刀助兄弟怒劈鬼子壮烈殉国。
成为了全剧中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陈宝国老师旗鼓相当的英雄人物,更加展现出了河南人那种重情重义,有礼有节的英雄气概。
说到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其实在剧中的开始阶段谁也不会想到他将来会成为英雄。
因为贺晨最开始是一个只迷恋唱戏对其他事情一概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的。
所以他更是被“腹黑攻”高有德用一把假的“蒋家班”青龙偃月刀就骗出了龙凤盘的口风。
在观众看来,贺晨有些天真到了无脑的地步,对人欠缺防备。
江湖阅历和生活经验明显不足。
也就是个靠爹妈罩着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迟早是要闯祸的。
事实证明,他也的确闯祸了。
在电视剧的中期,出门学艺的贺晨因为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女人柴婉芬,误打误撞结识了曾经坑害过父亲贺焰生的仇人柴殿金,并加入了柴殿金的青帮成为杀手,杀了不少人。
随着剧情的发展,贺晨获得了柴殿金的信任,并委以重任。
最后柴殿金也死于贺晨之手,但这一幕恰好被柴婉芬看到,不能原谅贺晨的柴婉芬万分悲痛,隐身教堂之中,但冥冥之中自有天命,贺晨也来到了柴婉芬的教堂,两个天涯沦落人最终结成连理,化作一对比翼鸟。
在这个过程中,贺青找到贺晨说服他帮自己一起杀鬼子,但是贺晨拒绝了,因为他不愿想什么家国大义,只想为爱而活。
从这一点上来说,《大河儿女》中赵锦焘扮演的“贺老二”和《来自星星的你》中金秀贤扮演的“都叫兽”可谓异曲同工。
都有着一种外冷内热的“傲娇受”之感。
除了对自己心仪的女神之外,对其他的事情都漠不关心。
唯一不同的,也许就是和长相相对“娘炮”的叫兽比起来,赵锦焘要显得更man更爷们一些。
尽管身在黑社会,但是在贺晨的心中,他其实还是风铃寨的二公子,对谁都是满腔热情,就好像对自己手下的小和尚和三辣子就看得出来。
而且虽然做了杀手,但连贺青也知道,他的兄弟杀的也都不是什么好人,所以在贺晨的内心深处依然良心未泯。
只是在表面上,贺晨必须要冷酷得如同“傲娇受”一般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和脆弱。
但是在这个纷繁乱世,谁又能随遇而安呢?
好景不长,结婚还没有几天的柴婉芬便因为保护贺青和叶飞霞被日军杀害,此时万念俱灰的贺晨带着复仇之心,在会馆的堂会上扮成了他最喜欢的“关老二”,手拿一把青龙偃月刀趁人不备手起刀落将日军将领吉川砍死。
随后,自己也死于日本兵的乱枪之下,但他的这一复仇举动,却完成了舍生取义的英雄壮举。
所以他自己也一身解脱,欣然的到另一个世界和他最爱的柴婉芬相会去了……剧中,赵锦焘扮演的贺晨和陈宝国老师扮演的贺焰生相继以身殉国。
而他们两个人也正是全剧里中原文化的代表人物。
贺焰生代表的是钧瓷和钧瓷人的执着与坚持,而贺晨代表的则是豫剧与河南人的大无畏精神。
别忘了,贺晨念念不忘的“关二爷”本身就是个傲娇到极致之人,但他也正是大忠大义的代表和豫剧之魂。
所以,其实早在电视剧的开头,就已经预示了贺晨的性格特征和最后舍生取义的结局了!
当然,作为贺晨的扮演者,赵锦焘在这部剧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举手投足之间,型男赵锦焘可以说是把贺晨身上的那种大义、讲理、有情的性格特点诠释的淋漓尽致。
让贺老二这个“傲娇受”变得更加鲜活。
而生活中的赵锦焘,其实原本就是傲娇受一枚。
外表虽然俊酷,但内心却热情如火,平和且谦逊,让人非常想要亲近。
在《大河儿女》这部电视剧中,赵锦焘和陈宝国老师已经是第二次合作了,从《钢铁年代》中与扮演同事姜德久,到如今扮演儿子贺晨,从中不难看出赵锦焘有着很强的可塑性,能够扮演年龄跨度很大的不同年代的人物,而这,也是对赵锦焘全能演技的一种肯定。
另外,在《铁梨花》中赵锦焘扮演的爱耍小聪明却总被坏人利用的栓子,以及《林师傅在首尔》中他扮演的金氏集团社长金高丽,同样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锦焘的演技如此成熟精湛,和能够不断与巍子、林永健、陈宝国这样的“视帝”上演对手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以说,《大河儿女》这部剧一改多年来人们对河南人穷、土、粗、俗的老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河南、不为人知的钧瓷和博大宽容的中原文化。
这其中,赵锦焘和他扮演的喜欢豫剧、喜欢关公的“傲娇受”贺老二,绝对功不可没!
剧中的贺青亦然是革命者,可他的作为实在不可苟同。
一脸严肃满口说教大道理满天救国救民不离嘴边,你看:六姑替他挡了子弹/飞燕在他眼前与鬼子同归于尽/弟媳在他身边被敌人强暴杀死/弟弟在他眼前刀劈仇敌被乱枪打死/老爹贺窑主为救他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所有的亲人都死在他的眼前,他做了什么?
没有,就是安然无恙的活着卖他的大道理。
看到这里我实在是忍无可忍,这就革命者?
用亲人的血染红自己?
用亲人的生命换取自己的胜利?
所以我认为贺青的人格是该剧中最不能容忍的其他人物形象都比他高尚甚至柴旅长都强于他。
这是部好剧/贺青是败笔!
是革命的耻辱!
流水线的定义大家应该都很清楚,高满堂这个名字,对于常看电视剧的观众来说,应该也算耳熟能详。
这两个名词组接在一起,其实不只是从《大河儿女》开始,估计也不会因此而结束。
当然我并没有说什么不好,只是或许观众想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样似曾相识,哪怕做得再精致的流水线作品,他们有理由要求得更多。
2013年有份很莫名其妙的调查报告,高满堂以三千万稿酬荣登中国编剧富豪榜首位。
说莫名其妙的原因,在看到高老师高片酬的同时,请也算算他这几年的作品数量。
从2008年的《闯关东》开始,《北风那个吹》、《钢铁年代》、《雪花那个飘》、《我的娜塔莎》、《温州一家人》……短短五年时间,高满堂几乎霸占了中国电视剧收视排行榜的多个重要位置,如此勤劳,他赚得不多,还有谁赚得多?
但是显然,勤劳,并不是高老师可以就此开始按照工厂流水线的模式,打造一直以来都被当做艺术创作的影视剧作品的理由。
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先以事实说话,从《大河儿女》说起吧。
先说类型和题材。
《大河儿女》从上世纪20年代一直写下来,历经军阀混战、抗战、解放战争,跨度几十年,是标准的年代剧。
而高满堂的几乎所有作品,从《闯关东》开始,几乎清一色年代剧。
当代题材,家庭伦理类型只有《家有九凤》等几部而已。
类型和题材或许有偏好和擅长,甚至还有市场选择,那么说说人物和时代、地域设定吧。
最简单也是最明显的对比大概要说《温州一家人》,《大河儿女》与之相同,都是为某个特定地域(具体到市、县一级),某些特定人群、甚至是某些特定行业量身定制。
故事现成,甚至有特定原型;套路固定,只要稍作艺术加工即可。
这种带有“软文”性质的电视剧集,即便主题拔高、升华到历史和匠人精神传承高度,就算故事编制得再跌宕起伏,精彩绝伦,那也还是流水线作品。
再说说幕后班底。
《大河儿女》导演安建,同时也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导演,算是高满堂的老熟人了。
所以剧情架构,镜头语言、影像风格基本上都能抓住高老师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唯一的缺陷是稍微有点小家子气,调度沉稳有余,没啥创意,当然年代戏也不需要什么调度。
陈宝国是《钢铁年代》的男主角,那里头他演的是个军人出身的钢铁工人,到了《大河儿女》,他演的是个一身正气的大瓷匠,本质上都是工人、匠人。
角色定位,陈老师的表演风格基本上也没啥可改的,背背词就能上,上了还能演好,演完观众还都拍巴掌叫好,也不管这其实就从高满堂流水线模子里倒出来的一件“高仿瓷”。
其实非要说起来,隶属北影厂的资深演员赵君(也叫赵军),虽然声名不象陈宝国老师那么显赫,但是在《大河儿女》里的表演反倒张弛有度,更有特点一些。
不过从人物性格设定上来说,跟《钢铁年代》里的冯远征,《雪花那个飘》里的张译也大同小异,算不上创新。
此外李小冉和印小天的组合显然不太般配,一个太洋气,一个是标准土帅,都不像那个年代的人,虽然多少给这部流水线作品带来一点新鲜的感受,但效果不好,甚至有反效果。
当然,对比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两宋”之争,高满堂作为老编剧、老艺术家,真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大河儿女》这么平淡无奇的故事,他依然把剧本做扎扎实实,起承转合清晰明了,冲突线索合情合理,人物性格鲜明有特色,还有高氏剧作独特的风格印记。
作为高老师的粉丝当然无话可说,但是要发展更年轻的新观众群体?
那估计就不太容易了,当然,河南人,尤其是烧瓷的河南人除外。
况且,已经写了五年同类题材了,以高满堂的水准和艺术追求,似乎不应该只满足于原地踏步,靠流水线作品赚钱,抢收视率,而毫无突破。
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剧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儿女》是一部讲述河南人的故事的电视剧,并不仅指剧中无处不在的豫剧、钧瓷、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国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了解河南、读懂河南。
该剧因为齐聚多重看点,既有钧瓷顶尖手艺人的过招,又有年轻人纠结的爱情;既有平民柴米油盐的小生活,又有保家卫国的史诗情怀,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捧。
之所以韩剧在神州大地风行是因电视荧屏上充斥着烂剧、雷剧、神话剧,让观众无心追看;之所以全民追“星星”,是因我们没有依托自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一味的“堆星”,讲究大场面大制作。
什么样的国剧才会有生命力?
必要的前提是剧集有文化有深度,再凭借一俩出色驾驭能力的演员,三五实力明星,依托金牌编剧的作品而诞生的国剧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受观众追捧。
史诗级国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收视一直喜人,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自媒体上都引发了广泛讨论。
这部剧由高满堂编剧,安建执导,陈宝国、赵君、赵奎娥、李小冉、印小天、张歆艺等实力明星加盟剧情节跌宕、悬念重重。
剧中,陈宝国与赵君分别饰演钧瓷世家贺、叶两族的掌门人,两大戏骨同台飚戏。
陈宝国在剧中饰演的是河南三河县风铃寨钧瓷烧窑世家贺家的掌门人,他性情刚烈狂傲。
赵君饰演的叶鼎三则是贺家的竞争对手,他身上体现了河南人的质朴与闯劲。
电视剧《大河儿女》的历史跨度从20世纪20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个家族的变迁讲述了河南儿女投身革命,为新中国建立立下卓越功勋的历史故事,是一部河南人的奋斗持篇。
相较于那些主题宏大、内容空洞的红色正剧和杀鬼子拼神技的抗战雷剧,《大河儿女》的创作特色则是行业剧与主旋律正剧的无缝对接,令人眼前一亮。
它以小见大,以极富魅力又神秘的钧瓷为全剧切入点,不仅大大增强了该剧可看性,让观众借剧了解了钧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魅力,更以小见大折射了乱世中,中国传统文化破坏又复兴的坚韧历程。
有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的剧才是有生命力的,《大河儿女》是一部讲述河南人的故事的电视剧,并不仅指剧中无处不在的豫剧、钧瓷、黄河等中原文化元素,更重要的是,全国观众从故事和人物身上,了解河南、读懂河南。
该剧因为齐聚多重看点,既有钧瓷顶尖手艺人的过招,又有年轻人纠结的爱情;既有平民柴米油盐的小生活,又有保家卫国的史诗情怀,赢得了各年龄层观众的热捧。
演员方面,陈宝国可谓该剧的戏魂,有他的剧从不乏精彩。
从《汉武大帝》到《京华烟云》,从《大宅门》到《大河儿女》,从血性汉子、谦谦君子,到带着土气、霸气、匪气、痞气的各类人物,陈宝国绝对堪称电视荧屏上屈指可数的中年实力派。
陈宝国饰演的贺焰生也上演了一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烈好戏。
陈宝国的霸气和演技令人叹为观止。
《大河儿女》传奇故事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次以电视剧形式来展现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以及其孕育的文明,该剧还首次全景展现了钧瓷从拉坯、上釉到烧制的制作流程,剧中还融入了豫剧的元素。
黄河、钧瓷、豫剧堪称中原文化三大元素,以此为依托的《大河儿女》,在人文底蕴和气势上,可谓迈上了史诗剧的新台阶,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大气魄、大胸怀,该剧也被业界专家学者称为“升级版”的史诗剧。
今年央视高端大气上档次啊 《父母爱情》《舞乐传奇》《原乡》一个比一个好看啊,大河儿女也霸气登场,今年央视突然的好看了,我记得去年还有什么劝和小组这样的烂戏呢今年央视果然够范!
没有雷剧!
其他省台跟着学 着点吧!!!
大河儿女结束后是 十送红军吧?
听说还有吴秀波的乱世书香,人称吴秀波版人间正道是沧桑,期待!!!
快点播呗!
三天看完,有亮点,也有很多槽点。
先说情节。
整体上过于平铺直叙,几条线索,一条叶家贺家两家父辈恩怨情仇,一条两家小朋友搞对象,一条手艺人跟生意人,一条中二少年贺青同学放着好日子不过也不会斗争跑出去各种穿越。
其中两家父一辈的线索很出彩,情节有起伏,人物性格也随着情节发展渲染的浓墨重彩。
小一辈的故事一般,燕子这个人物塑造的有点愣了,一开始恐怕很多观众都会以为燕子要和关二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
再说人物。
邓掌柜、马警长、柴旅长等人物塑造的过于脸谱化,没啥意思。
倒是邓太太这个人物有些出彩。
俩窑主自然是最抢眼的角色。
特别是贺老爷子,一开始我想当然的认为陈宝国又会把白景琦直接挪移到风铃寨,可24集看下来,感觉陈老师演绎的白景琦与贺焰生这两个人物还是有明显的差异。
我们的贺大少爷就呵呵了。
不就读书多些吗,但脑子那么不好使,还夹带私货往启蒙读物里头灌党派价值,怎么片中所有适龄女青年都非他不嫁啊。
然后说叙事方式。
在我看来这点是不足最多的。
很多地方没交代,比如战地记者、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比如战地记者怎么没相机还舞大旗,比如战地记者怎么说好的采访结果舞大旗结果咱还是错了人家是去砍人的、比如关于三千骨灰罐烧与不烧的问题、比如炸瓷后贺与柴为何没进行有效沟通,等等,这些都有生硬的制造矛盾冲突的感觉。
最后说其他,很喜欢瓷器这个话题,看的出来制作中是下了功夫的,希望通过这部戏,我们能常常从手艺人的追求、匠人的劳动这样的角度赏析瓷器。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真实表现历史时期的人民生活,人文情怀,爱国情怀满满。
一部好剧!
几位主演都很喜欢,一如既往地表现好!
贺青这个角色,家里人有难的时候他永远不在,要么永远帮不上忙。
平时表现得自己枪法多准,但友军牺牲前他的枪永远开不出来。
整天满嘴大义,却又从来都保护不了对自己重要的人,让人觉得窝囊。
反观贺晨这个角色,一直守在父母身边,凡事跟他爹一起扛,行为一直以义为先,到社会上却被欺辱,被拔掉刺又插上刀子,死前从来不被别人甚至父母待见,让人觉得冤枉。
与其一直神话贺焰生,抬高(实际上没半点屁用的)贺青,不如让邓绍光在日本敌人入侵后坚守民族信念,最后英勇就义来得更能体现主旨。
一味把所有好品格全堆砌在一个主角身上而完全忽略其他角色的灵魂,这就是国产剧最需要跨过的坎。
再加上那个像是爱剪辑做的转场特效,观看体验极差,两颗星给贺窑主和他夫人的演技。
真是···难以言喻的弱智和肤浅···
咦,结尾是怎么回事。
HE得也是够丧心病狂,脑洞太大无法直视。
这都什么鬼(╯‵□′)╯︵┻━┻!最可恨的是为了人设和声优津津有味追完还被治愈了!唾弃我自己!摔!
inter的转描真的非常好看,第二季的作画精度和第一季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口味上和第一季一样非常kuso式的剧情衔接,有些人在豆瓣上认真的想说点什么,然后就输了。8分作品只得6分的亏就在于第一季的作画差吧。
我为什么在这里
就那样吧。
刚刚补完番感觉第二季的op和ed好好听 加分感觉剧情的节奏是不是有点问题,最后一集一下子塞进来好多东西有点懵懵的……另外 真的有点讨厌小初(不是因为cp的关系,是对她整个人设无法喜欢,以及她不是回来了吗为什么突然就又被抓走了?还是我忘了啥情节?……还有最后一集art坠楼是怎么活的我也有点懵,超能力不是被抽出了吗?但he结尾当然非常好好好好我真的受不了再be一个了
已弃:画风崩了,线条颜色都比不上第一季,反复用噪音过渡拖时间的手法让人无法忍受,剧情已经扯破了。
小孩子胡闹,看在可爱的份上最后就原谅你们吧,乖乖在一起玩啦。CV大神们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片名就俩人,其实半群像了。这片让我对人与人之间因理念不同而引起纷争的耐心告罄,请多出几部overlord吧,我爱金手指!
吐便当是世界上最烂的番剧梗望周知
我說⋯art你是摔下去的時候在空中被那針筒又正好戳到的麼!都活了但你官配沒了啊,nice身邊一男一女你還擠得進去吖,果然紅顏命還是薄。另,有點煩技能是尖叫的hajime⋯
换了制作公司稍微有些挽回的余地
一集之内全剧反转强行HE的最佳教材
事先声明我是带着角色和声优滤镜打分的,所以如果没有滤镜不厨角色的话看第二季请慎重ಠ_ಠ总体来讲第二季虽然制作好了不少但是剧情简直是脱缰的野狗_(´ཀ`」 ∠)_
分镜非常讨厌,不如第一部。剧情乏味拖拉,紫住院那集简直为了调味而生。最后一集解谜很精彩。
无聊,,
三集弃
看到第三集开头决定弃了 所以亚特变成了集卡爱好者吗 盲猜光之能力之后要继续接受风火水电之能力吗 反派设定过于中二和脸谱化 可能本意是想挖一下能力者与非能力者的矛盾 立场碰撞之类的 但故事展开肤浅苍白 逻辑站不住脚 两季给我的共同感受是 这些个能力者的能力真的一点都不酷好吧 哪怕时不时出现的嘴炮有点欢乐 也不足以支撑看下去
这真的是一部好番啊~!!!!!可为什么看的人那么少 啊 好心疼我的亚特和奈斯O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