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闫妮这回是,一手抓炒菜勺子,一手抓革命事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命!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在其步步为营的谍战悬疑基础上兼容喜剧风格,情节紧张又朴实自然,笔触浪漫又充盈生活质感,不仅对谍战题材的有突破意义,还挖掘了闫妮女王级的表演。
该剧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首播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并非偶然。
题材:后谍战时代的突破口《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讲诉了来自农村的妇女王大花,从一个做鱼锅饼子的家庭主妇逐渐成长为地下党员的故事。
光看这样的概述,怕是立马要有一半以上的人按遥控器换台,如果把其中的“妇女”换成“极具喜剧人格的女性”,再用“我党特工”换下“地下党”,同样的故事立马焕发时尚的春晖。
事实上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早前推出的系列喜感海报便可看出,这是一部有着《虎口脱险》追求的风格化谍战喜剧。
谍战剧在经历了《暗算》《潜伏》《黎明之前》等几个创作的峰点后,已进入了剧作的死胡同,几乎千篇一律是情节与桥段的机械堆积,未再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涌现。
从剧名即知,《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是一个以塑人为追求的故事,用谍战手段来承载人物塑造使命,这在谍战题材中尚属首尝。
和大多数短平快作品节奏完全相反,制作人吴毅为此酝酿了8年之久,从谍战剧的高峰期一直“潜伏”到了如今的低谷期。
从《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综合气质上看,作品兼容了谍战、悬疑、抗战、喜剧、励志和爱情等多种元素,同时延续了吴毅《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圣天门口》《推拿》等作品一贯的风格化追求,为后谍战时代的题材突破亮明态度。
表演:闫妮做了回自己的女王《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收视人群和传统谍战剧的收视人群有所错位,想必大多人都是奔着闫妮演绎的王大花而来,喜剧元素是该剧收视粘附力的关键因素。
从特工素养来看,王大花就是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妇女,不仅徐娘半老,拖儿带女,还是神经大条、脾气火爆且咋咋忽忽的东北悍妇,要把这样一块有时可笑有时又可气的榆木疙瘩改造成特工,远比把一个颜值偶像打造成海豹特战队员难度系数高。
然而对于创作团队来说,要的就是这种身份的反差以及人物性格的垂直落差,这就像是一个打火机要在黑暗的油库里完成排爆任务。
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恰恰正是这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缺陷”,让王大花一次次完成别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在远离佟掌柜九年以后,闫妮终于做回了掌柜,成了剧中的鱼锅饼子店老板娘兼大厨。
闫妮对人物的塑造不仅成功,简直与王大花浑然一体,终于做了回自己的女王。
这些年闫妮上过二十多部电影三十来部电视剧,然而仅在《三枪怕案惊奇》《斗牛》等少数电影中有所发挥,拿得出手的电视剧也不过《北风那个吹》和《一仆二主》少数几部,大多数时候闫妮都游离在角色之外的,成为别人销售的噱头。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一出,不禁替她舒了口气,闫妮这些年在影视圈兜了好大一大圈,总算在量身定制的王大花身上做回了自己。
同样是励志村姑的进化,王大花毫无《一仆二主》和《疯狂七十二小时》中发达村姑的违和感,王大花可以说是继佟掌柜之后,闫妮所塑造或说所遇见的最鲜活的人物形象。
爱情:打翻醋坛子做内驱当然,光有一个闫妮还不成戏,为了打造王大花这么个革命队伍中的奇葩,导演还给她配备了张博这么一枚帅哥来再续姐弟恋前缘。
姐弟恋在当下是少数人的时髦,在娃娃亲盛行的解放前可不新鲜。
为了加大戏剧冲突,张博上来就是个落跑的新郎,而闫妮则是已为人妇的孩子他妈。
已然是地下党老战士的张博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完成艰巨任务的最后机会以及接头地点,会是老情人的鱼锅饼子店。
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想要且行且珍惜,首先得解决王大花现任丈夫的问题,于是一个醋坛子上来就被打翻在地。
也正是这个醋坛子,原本惊心动魄的接头任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最后生生给搅黄了,而王大花也由此一步步走上了特工之路。
将爱情作为谍战的内驱力并不是第一次,但处理得如此顺溜的却是首度。
探索:女王式突围法这次与闫妮同完成王大花人物塑造的幕后操手是简川訸,导演简川訸江湖名号不及制作人吴毅响亮,但他的几部作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早前与孔笙导演联合执导的《钢铁年代》品质与情怀双管齐下,独立执导的《智者无敌》和《蝴蝶行动》也可以说是后谍战时代的良心品质。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更进一步,不论对他本人还是对谍战剧来说都是不小的突破。
纵观这十余年的谍战剧起伏,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碟战戏几乎清一色都是男人戏主导,像《王大花的革命生涯》这样以塑造女性形象为追求的谍战剧完全缺失。
简川訸在其首部谍战剧《智者无敌》之后,曾有过《蝴蝶行动》的女性视角谍战尝试,但那也是以叙述为主,而并非塑造人物,且该剧影响力有限。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则不同,不仅以女性人物主导全局,4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伊始便登顶收视榜首,口碑和收视都表现出了“女王”的强势,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是后谍战时代的女王式的突围。
一听到《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主题曲是凤凰传奇(微博)唱的,大部分人应该立刻能愉快地get到这是一部透着浓浓逗比范的剧吧。
没错,《王大花》从某种程度来说,以女性视角独挑大梁来看谍战剧的确是头一遭。
以往的谍战剧(革命历史剧)很容易让女人变成花瓶或者可有可无,或者是苦情戏,比如《一个女人的史诗》,太虐心。
但闫妮这种“嬉笑装傻走革命”的野路子之前的谍战剧并不是没有,只是不彻底。
《潜伏》里姚晨饰演的“翠平”嘴大、土粗傻、没文化,一张口就很逗比,但在一部男人唱绝对主角的戏里,姚晨的光芒多少还是被遮掩住了,哪像“王大花”这么耀眼,满眼都是她。
《王大花》很巧妙地避开了传统谍战剧已经让人看腻的元素,加入了爱情、浪漫、姐弟恋、喜剧等新鲜元素。
在这些元素之下,“王大花”成了少数几个能“一边革命又一边拥有爱情”的女同志。
闫妮绝对是这部剧最大的亮点,甚至可以拯救剧情上的硬伤。
她和张博的“姐弟恋”,简直是逼着她再度患上“少女癌”,哪怕身边跟着一个已经六岁的儿子。
如果哪位网友有兴趣,完全可以剪一个叫“两分钟带你看完王大花姐弟恋”的视频短片。
从“虾爬子”以旧情人的身份出现在王大花的店面开始,王大花在前面几集的表情可以浓缩成“捉慌、惶恐、小白兔扑怀”。
闫妮的演技很赞,她是少数几个可以靠丰富的表情让人忽略她已经年过四十这个事实的女演员(故意装嫩的不算)。
第一集“虾爬子”便带着王大花去旅馆,并把她五花大绑,捏造了开房的事实,口味重到让人捂眼。
王大花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这个初恋情人,只要一见面便追问“当年大婚之夜为何逃婚”,这种铺垫之下,两人的恋情堪比虐心偶像剧。
让闫妮的少女心完全复发是在王大花的老公被枪毙之后,她去了大连,再一次遇到“虾爬子”。
被“虾爬子”璧咚是常事,闫妮时常被逼到胡同的角落里表情羞涩不敢看男主,导演甚至还花了大篇幅来说王大花在胡同里躲逃“虾爬子”的一场戏,不管王大花怎么逃,都没能逃过“虾爬子”的掌心。
这种偶像剧灰姑娘与高大帅才有的桥段(还可以参照《流星花园》里杉菜与道明寺确定关系前的种种戏码)放在抗日剧里居然也很好玩,是另一种感觉。
除了会做鱼饼子,“王大花”还拥有许多少女才有的本事,比如吃江桂芬的醋,常跟韩山东卖萌顶嘴。
她跟“虾爬子”见面的地方也越来越浪漫,胡同、海边、电车,且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第三者在的。
如果照着逗比的大方向去看这部剧,这对“姐弟恋”光是选景,就能逼死单身狗——革命轰轰烈烈,爱情也谈得轰轰烈烈。
关键是,这是闫妮在和胡歌(微博)(微信号:huge_weixin)演过《生活启示录》之后的又一部“姐弟恋”的电视剧,张博和她看上去是两个年代的人,但也不影响cp感,因为闫妮已经得了“少女癌”。
《王大花》因为有了这些浪漫色彩,弱化了谍战剧剧情老套的缺点,但也会因此造成逻辑上的不严谨。
王大花的丈夫唐全礼,明明是个不靠谱的市井小人物,可组织上却让他入党并委以重任,其中缘由无法追究。
而他那几场逼客人点“九转回肠”的戏,实在是难逃“为了搞笑而不顾严肃”的嫌疑,组织居然有这么不专业的人存在,这会影响到观众接下来对人物设置的判断;而王大花从拿到电台到最后电台交给党组织的种种事迹都表明,这个女人的智商存在很大的问题,她不是靠实力而是靠运气在闯关,这些也都是谍战剧的禁区。
最后补充一点,闫妮还是多少有一点“佟掌柜”的影子,只要她演喜剧,总会甩不掉,但她融入了不让人反感的“少女癌”之后,又不那么明显了。
对了,给大家送个福利,王大花这部戏在京东上还有众筹活动,喜欢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哦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太暴露了吗?
在花园口被枪毙的名单叫夏家河,躲到大连依然叫这个名字不是太暴露了吗?
今天看了几集,也许是我个人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让我对唐权礼的死很不平。
这个不平不是针对电视剧里的事情,而是让我觉得唐权礼一个好丈夫,爱老婆爱孩子,为了家不顾一切的人,在大众的眼里却赶不上一个抛妻的夏家河。
夏家河是爷们,长得帅!
为了抗日身先士卒。
可是这些依然让我厌烦他。
我说过,也许是我价值观的问题。
如果他想抗日,他完全可以不与王大花有情感的纠葛,他也完全可以把抗日的想法告诉王大花,可是他没有,他选择不辞而别,让年青的王大花成为笑柄。
这样的夏家河他哪里爱王大花了,他完全是一个只考虑自己事情的自私鬼,他完全可以不那样做。
他干革命去了,和另一个女人暧昧六年,回到花园口后他却义正言辞的教训起王大花来!
唐权礼死了,他却和其他的共产党说唐权礼是叛徒,唐是王大花的丈夫,如果他替王大花着想,一口咬定唐不是叛徒,那么王大花会没人管吗?
可是他没有,他首先想到的是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之后在剧情中他表现怎么怎么关心王大花的安危,我都觉得很厌烦,因为他的那些关心都是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样的关心只不过是朋友之间的关心罢了。
而唐权礼为了家人连国家都背叛了。
两者相比,我更觉得唐权礼才是好男人。
最后,我声明一点,我只是就电视剧而说的这些话,对于抗日中那些先辈我是怀着尊敬的心的。
作为一个曾经打死都想出国,重新生活的一个90后(失败的感情经历,对未来局势的没有信心), 从小被一路正剧和新闻轰炸的我 在认真看完这场热闹后, 突然无比爱国, 和所有神剧不一样 ,别的打动人 是那种满满的大义 多少有点距离感 而这部剧 让我醒悟 在哪个年代 无论你是多么美好热爱生活的一个平凡人,都深深体现对乱世那种无奈和坚韧,这种态度 打动我 ,不是真的悬疑 别跟我谈编剧 我的初衷也是搞笑 ,可是 抱着看啥都不会被洗脑的心态 ,我回归国家的怀抱了 ,我爱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 活过的人 不分贵贱 好坏
看完这部剧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王大花”这个角色,除了闫妮,谁都不合适。
从《武林外传》认识闫妮,之后每次看闫妮的专访,她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永远在笑,给人很轻松很舒服的感觉。
她真实,阳光,洒脱,但她也很坚强,勇敢,通透,而我想这一点是和王大花很像的地方。
王大花的命运其实是很悲苦的。
新婚当日新郎逃婚,她差点自尽,后来被救,丈夫又不幸被杀,还是叛徒,两个妹妹先后死于非命。
当她终于以为完成了最后一个任务,可以和虾爬子白头到老的时候,虾爬子为了保护她和日本人同归于尽。
她失去了终生挚爱,最后一集,当她看着别人完完整整来拍全家福的时候,那个时候的笑,是最沉重的。
这部剧的底色是悲剧的,但是却因为张博和闫妮的演技,让人觉得波云诡谲中也有甜蜜的爱情,危险丛生中也有轻松时刻,让人看起来不那么沉重,反而有一些浪漫和温馨,这也是这部剧和别的谍战最不一样的地方。
这是王大花的个人成长史。
一开始的她,是一个大字不识只会做鱼锅饼子的彪悍河东狮,是夏家河带着她一步一步从一个家庭妇女蜕变为一个成熟的革命工作者。
她看似庸俗,土气,既不温柔也不浪漫,和江桂芬天壤之别。
但其实,她聪明,勇敢,善良。
她本无心加入革命,目睹了一个革命战士在眼前惨死之后,她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真正认识到日本人的残忍,然后立志加入革命,保卫国家。
她一次次凭借着胆大心细出色地完成了许多成熟的地下党都无法完成的任务。
她活得真实,虾爬子伤害她极深,可是她的心里一直是深爱着虾爬子的。
她敢于和江桂芬去争,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
幸好,他们是双向奔赴,他们的爱情美好温馨,他其实一直在守护者她。
最后虾爬子赴死的一瞬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她为了追随夏家河,执意要加入共产党,而他在教导她成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后,等待的却是两人阴阳相隔。
我想,作为一个立志为国献身的共产党员从来都是不怕牺牲的,可却害怕爱人受到一丝一毫的伤害。
最后一集的王大花早已和第一集有天壤之别。
她变得深沉,稳重,成熟,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凤凰涅槃的过程有多么痛苦。
她经历了人世间最深刻的苦难,但她却依然选择热爱着生活,我想这就是王大花最动人的地方。
如果你喜欢谍战剧,这部剧的情节绝对紧凑生动;如果你喜欢爱情剧,这部剧双向奔赴的爱情也让人向往;如果你不喜欢太过沉重,那么剧中的情节也有许多逗你一笑的地方;如果你喜欢闫妮和张博,那么这也是两人合作的很好的一部剧。
剧就值三星不能更多,但是我发现张博真的适合演侯亮平。
夏家河就是痞痞的,猴子气,还自带一身正气,第37集说教起来一点不烦人,很自然。
顺便辛姐姐再演个钟小艾,他俩戏里很搭啊233希望还有下次合作。
说到闫妮,其实中国中年女性的戏路很窄,演偶像剧吧年龄摆在那,演正剧吧又往往不能给女性角色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
于是往往造成这种不尴不尬的局面,演了剧观众往往也不买账还要嫌女主太老。
其实是没有什么好的角色。
很多难以理解的剧情。
比如,日本人在大街开枪杀人的场景。
(被抓后假招供,当街指认裁缝就是大姑娘。
)。
日本人当街开枪杀人,群众佛型围观,不躲闪,不尖叫,不逃跑。
原来警察摇身一变就成了管家。
大汉奸摇身一变变成爱国真汉子。
害死丈夫,骗走女主家财,女主也是能原谅的他?
这心是有多大。
日本政府大楼除了一个日本人,一个女厨子没有其他人了吧,请不起演员么?
女主多次在日本大楼随便穿梭。。
女主演技还是还是可以,颜值嘛。。。
男主颜值嘛,上佳,演技比女主差了一圈。
将“九转大肠”作为接头暗号,让本剧从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但是前来接头的张博,却让做惯了“老板娘”的闫妮,再次痛失“老板”。
情路相逢,流氓者胜,在这场新的革命生涯中,接头失败的张博投入的更加热情,不但和老情人的相遇变成了一场情感战争,更是有计谋有胆识的在敌我之间周旋,也显示超高情商,在一老二小三位女同志的围剿下,左右逢源,醋海风波里,应对生活,应对情感,游刃而有余。
《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也正是以张博对主人公闫妮的“关怀”来体现个人魅力,以及显示剧作故事情感趣味的,张博与闫妮搭档,无疑是考验演技的一场合作,张博这位出了名的姐弟恋专业户,《青春四十》中就曾与徐帆在剧中有一段“姐弟恋”,所以在对付“情人”这件事儿上,有着十足的经验。
这次从闫妮身上抢戏,张博的招数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数年前的不告而别,成为剧中张博和闫妮两人感情最大的伤痕,这让张博每次面对闫妮,都处于一种奇怪的情感状态中,既有无法言明的苦衷,也有挺身而出的冲动,情绪上极其矛盾,表演上,则循序渐进。
接头行动中的突然被捕,虽然阴差阳错送了“叛徒”的命,但无疑也有机会展现他的巧智机心,侦查与反侦察其本质就是表演。
经过这些看似冥冥中的巧合,让张博的任务发生了改变,他既要指导闫妮的工作,还要发展两人感情,酒——成了第一个情感激增的道具。
革命紧张的关头,很少在谍战剧中看到有同志敢肆无忌惮喝得大醉,即使醉,也是从敌人中抽身之后立即清醒的扮演,但张博却更进一步,即使毫无酒量,但凭借热血与冲动,不但喝的大醉,搂着闫妮在街上随便找个陌生人就敢告诉人家他要嫁给王大花,甚至还敢搂着日本人聊天,实在是……太刺激了。
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举动,让张博身上有了一种“暖痞”的气场——有不顾一切的勇气,亦有细心缜密的关怀。
不按常理出牌还表现在张博对王大花的感情上,在剧中,江桂芬、孙云香两个美女都对张博饰演的夏家河情有独钟,但偏偏他只对人老珠黄还带个拖油瓶的大花一往情深,抛头颅洒热血,既为了革命事业,也为了这个命中注定的女人。
这大概也是这个人物最具女人缘的表现,痴心换情深,暖痞是也。
忽然觉得,张博在《王大花的革命生涯》里怎么就是泡妞呢?
电视剧的拍摄亦有对电影手法的借鉴,这让革命生涯有了同类题材中的差异化,作品感染力以及张博所体现出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更是为这部剧集塑造个性符号。
并且通过张博男性的旁观视角,打造出整个战争时代的英雄群像,生活味里,调配出一场情感战争的大菜。
闫妮是个幸运的演员。
跟他合作过的男演员,胡歌、夏雨、沙溢、立威廉等等——除了小沈阳差点事儿当然他也不能算男演员——在当年都算是一掐一把水、让人口舌流涎的小鲜肉、后臀尖。
闫妮也是个好演员,史上最好的老板娘,没有之一,充满中国式的生活哲学。
有时蠢得流油,有的犟得欠抽,善良中偶有狡黠,淳朴却有些贪财,知识不多但生活经验丰富,文化不高但民间智慧充沛,在你傲娇的时候鞭策,在你蒙圈的时候指引,走到哪儿都是即插即用热得快型的知心姐姐,专治各种不懂事儿。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过了五十坐地吸土。
故事发生在王大花如狼似虎的年纪,这次入狼嘴、进虎口的羊变成了张博,史上最帅皮皮虾(虾爬子)。
闫妮脸部与臀部的圆周长几乎一致,让人想起春晚上的岳云鹏,尽管其实我们都明白这是一个优秀演员为戏牺牲的刻意为之,可是当丰腴圆润的王大花真的要跟凹凸有致、马甲线分明、健身房体型的虾爬子张博搞对象的时候,总会让人有一种被大明湖畔的容嬷嬷爱上以后深沉的无力感,整个人都不好了。
其实大花正经是有男人的。
他的男人长了一张标准的配角脸,明显属于那种退而求其次的备胎。
关于王大花是如何成为寡妇的,其实可以一句话概括为:党的政策好。
作为一名的地下交通员,大花男人唐全礼的存在简直就是对我党地下工作智商准入制度赤裸裸地污蔑,就差在额头上写“我是地下党”了。
不管谁是接头人,就冲他长得跟土拨鼠式的负面形象和在敌占区逢人叫同志见人对暗号的缺货劲头,就是吃屎也绝不会点他这道“九转大肠”。
蠢得挂相的人在电视剧里一般不会活过两集,有一种牺牲叫观众觉得你得死,他傻了吧唧地来,正如他莫名其妙地走,所以我党在关键时刻送他先走一程。
从此王大花成了一个幸福甜蜜、满世界都在抢的小寡妇:她失去的只是一棵充话费送来的狗尾巴草,得到的却是整个春天。
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首先在寡妇门前鬼鬼祟祟臭显摆的自然是男一号。
早在剧情还没有充分展开、大花男人还健在的时候,他们就曾上演过一出“捆绑+S.M人妻の羞恥”床咚激情戏码,让抗日剧立变“仿日”剧,热血程度直逼《五十度灰》,搞得观众都兴奋到羞羞了。
简川訸导演,我要你的硬盘你敢答应吗?
通过男主女主撕逼式的调情,我们被强行告知张博饰演的夏家河就是那个“衣带渐宽终不悔,还给寡妇来挑水”的情种。
明明一眼望去就货不对版,故事却一上来就要强迫我们相信,这个有型有款的帅逼,就是对一个带孩子的村姑欧巴桑不忘初心,就是对喜当爹有一股任性地执着。
玛丽苏、金三顺还讲究个前戏啥的呢,这种毫无理由的直给,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暴力。
它仿佛在画个圈圈诅咒我们,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你必须信。
后来随着情节转场,在大连发生的故事还算符合人类基本的风序良俗,感情的发展和深化算是与王大花的血泪史与成长史匹配上了。
在此过程中,夏家河的表现如同一个晚期直男癌患者,一再不可救药地宣称“我是你的男人”或“你是我的女人”,展现出一脸“霸道地下党爱上你”的样子,全然置我党的群众路线与妇女工作路线于不顾。
然而这些话从一个小鲜肉的嘴里说出来,在闫妮那种自带女王光环技能的女演员面前,怎么听都像是撒娇,潜台词仿佛在说“女王陛下请拿皮鞭将我抽打,我的膝盖敬请笑纳”。
气场这种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它却真实存在。
在男一女一打情骂俏小调皮、革命爱情双丰收的间歇,还穿插了一段跨国虐恋第二春。
花园口鱼锅饼子店的王大花一秒钟变成莫斯科郊外的喀秋莎,彻底hold住苏联特工。
这个苏联叛徒硬拗说王大花像他的前女友,这就有点臭不要脸了:苏联那些吃土豆片子长大的糙老娘们怎么跟大连海边吃海鲜长大的王大花比?
不过无论如何,王大花向我们证明了歪果仁眼中的中国美女不只是超模吕燕那种柴火妞,珠圆玉润的大胖娘们也有人爱。
这段情感的关键词是浪费和嘚瑟。
一个吃面包喝红酒的苏联叛徒,天天跑王大花的摊儿上啃玉米面贴饼子,不是因为那玩意儿好吃,而是他也深知“要浪漫,先浪费”的追女仔守则。
面对我党三番五次的正义追杀,他都像踩了狗屎一样的顺利躲过,可他在逃亡之前还忘不了看一眼他的鱼锅饼子女神,好吧你想花样作死就满足你的愿望。
王大花顺势而为代表人民代表党抹了一把鱼鳞,让他BlingBling放光辉成了狙击目标,向马克思列宁同志赎罪去了。
王大花的第三春是他的妹夫,当然那是做戏,是革命需要。
其实在作为全剧高潮的炸船剧情完结之后,见好就收、以组织的名义再次将男主女主分开以塑造撕裂的情感,升华故事的深刻性是最好的选择(《潜伏》的收束多棒啊),导演偏偏任性地选择了狗尾续貂。
估计连编剧都觉得实在编不下去了,扒拉扒拉看王大花家谁还活着,一瞅就剩下她三妹夫了,得就你了,因而才有了那种“姐夫戏小姨”式的乱伦剧情。
观众都明白,这段带有宿命感的回归式剧情是为了说明王大花同志彻底完成了从村姑到革命者的转变。
可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更不只是长发剪短发、刘海改偏分、大褂变旗袍那么简单。
前一秒还一万只草泥马奔腾埋怨组织不通人情,后一秒就成从容赴义的秋瑾了?
这酸爽,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故事还在继续,让我们一起静静地看它XX···【《王大花的革命生涯》每晚8:00央视综合频道热播】
看了几集,感觉一般般
剧情看下去没问题,就是如果客观看待剧情的话,王大花能从头走到最后的路这点比较扯,不现实。但如果把这个剧当做轻喜剧色彩剧来看能给到4星,但是片子类型是战争/剧情,剧情上就说不过去了。另外热门短评里有一条说看谭维维前男友张博,这是认错人了,谭维维前男友张博是吸毒的,本片男主是同名同姓。
消磨时间可以
隔了六年重看重标,还是很喜欢这部啊!因为要去旅游,跳着把大花和虾爬子的剧情复习了一遍,看到最后还是哭得不行。虾爬子动不动就还蛮爹味的,但对花儿好的时候也是真的好。“我王大花要娶夏家河为妻” “这一分钟是我的一辈子” 嗯……必须去取景地看看了。
编剧太傻了!!!!
我觉得蛮好看的呀
一时之间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吐槽起,为什么青木竟然有点萌...把一个这种军官刻画的一直在失败却没有什么实质性惩罚是不是不太真实......女主光环过强了,所以钢蛋亲爹还真是唐全礼😯
情节极其不合逻辑,日军好像就是一群弱智,被地下党玩弄于股掌之中,当然可是伪满关东军,在日军眼皮子底下也过得太舒服了,几乎可以完成任何任务,骗谁啊!
我就看个搞笑,后几集大花剪了头发就没笑点了。喜欢男主
冲着男主
这本子有毒……
真的是脑残剧,这编剧是吃💩了吧,按照这编剧的逻辑,敢情我们的革命先烈都是这样干革命的呀,不严谨没逻辑,整天就谈情说爱,争风吃醋,做事就是三分由自己,七分靠运气呀,革命先烈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已经是15年的剧了吗,过的好快
通过俗生活反映战争给人带来伤痛,真的很不错
墨迹 赶紧在一起吧
为了男主这个杰克苏看了全集哈哈哈哈很喜欢,后面很感动
前七八集这个墨迹啊,就不能直接告诉王大花这是电台吗?唐全礼牺牲还想要个说法我更是不理解了…是个中国人都说不出这样的话!而且张博在这剧里有点油腻
男主演的不符合那个时代
当时和奶奶在CCTV上看的,满满的回忆,看个乐呵还是可以的。
喜欢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