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人推荐而种草很久的一部电影。
对于打算看的电影,所以我往往连简介都不看。
所以一开始,我完全是把它当成单纯的悬疑电影来看,结果它却是一个“不单纯”的正能量电影。
有豆油说,这样的题材们拍出来,能让大家看到就是一种进步,值得高星鼓励。
确实,如果它做的更好,我想我也会给四星以上,可是它做的真的够好么?
如果是外国开拍,或者是更精彩的来拍:车上的人一个个死去,凶手始终藏的很深。
直到最后,凶手娓娓道来,原来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效果会不会更好?
好吧,我也知道国产剧不能死太多人。
理解。
那分成三部是什么鬼?
就死了一个人,节奏明明可以更快,三部压缩成一部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分成三部,只让我觉得腾讯的私心……借助这么一个大家很可能会有所触动,很可能会叫好的题材来满足自己的私心。
而且节奏完全是可以更紧凑的,比如最后不停地慢放,不停地强制煽情。
好的,我承认这样的题材,煽情可能更能引起大家的触动,可是这真的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最好的方法么?
节奏加快一些就做不到掷地有声让让意犹未尽有所思考了么?
我看不一定吧。
当然,三部电影好的方面还是有的(虽然也有很多bug大家也讨论的很多了),但,明明可以做的更好……
个人感觉这部剧他的逻辑性方面可能没有特别严谨,剧情方面可能会有让人失望的一些地方,但是他所表达的,宣传的意义是真的很大,很正能量。
因为校园霸凌、家暴和性侵毁了两个原本应该拥有正常幸福人生的女孩,让她们承受了她们不应该所承受的东西,然而这些罪恶的事件不仅仅只发生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有远比影视里还罪恶的人,还有更残忍的事件。
虽然罪途里的恶人被杀死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犯下这些罪恶事迹的恶人却还有许多逍遥法外,实在是令人发指。
希望这个世界上再无遭受这种残忍事件的女生,愿世间的女生都能拥有美好的生活。
愿那些恶人都被绳之以法。
2016年的3月26日,广州。
我窝在亦可未知她家的沙发上,一边往电脑里敲着甜蜜蜜的爱情故事、一边和桌子旁边的三个人聊天。
那三个人,海分形、亦可未知、王梅,她们在聊的话题一点也不甜蜜,她们问我:你小的时候有没有被欺负过?
作为女孩子,在有生之年里,你有没有被遗弃、被欺凌、被暴力、被排挤、被骚扰、被侵害、被损伤过,任意一个,哪怕一次,你有没有因为见到了这样的黑暗而影响自己的一生?
我脱口而出说:没有啊。
接着才默默想,当然有,或多或少,只是我还不想说。
房间里开始了一场“女孩儿们童年时代的阴影”分享会,那些微小的、不曾被人察觉的痛苦,慢慢汇聚到了一起,成了一场风暴的雏形。
我们打算讲一个故事,把那些伤害过女孩子的人聚在一起,无论是女孩儿的至亲还是那些自以为没关系的陌生人,要让他们面对彼此,再一个一个地,付出代价。
就是分享会结束的那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坐的出租车出了小车祸,绑了安全带的我毫发无损,后排的她们齐齐撞到头。
就像“还不想说”的我,与“不得不说”的她们。
那大概是对未来的预告吧:非要趟这摊浑水的人,可能会撞破头哦。
然后,海分形花了6个月完成了《罪途》剧本,制作团队前后加入了200多人,为这么一个说出去有点怕别人嫌low的网络大电影付出了20个月,陪着这个故事经历无数的删删改改和关卡,终于到它要面世了,我们深吸一口气,对外说:这是一部悬疑推理剧——而它看起来似乎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但我要告诉你们一些真话,悬疑也好、推理也好、都是包裹在外面的幌子,是为了让你们点开来看一眼这个故事的糖果,是让你们毫无防备前往深渊旁凝视一通的玫瑰花海与水晶桥。
因为那个想要展现的真实太难以下咽、太丑陋难堪,才不得不在上面放置一辆通往罪途的绿皮火车。
距离《罪途》剧本创作的一年以后,差不多是在相似的时段,一个叫林奕含的台湾女作者自杀了。
她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闹得全台湾满城风雨。
这本书里把没有被侵害过的人叫“幸存者”。
感谢世上还有文学和电影,可以让幸存者们不用亲身接触,就能看到世界的背面。
这背面太肮脏了,搞得很多人甚至连听一耳朵都退避三舍。
所以当毫无准备的他们看到《罪途》中的少女周新雪、撑着麻木的脸、径直走向强奸犯,他们发出惊呼、大喊不解。
我心里甚至有一点报复的快感:总算让你们看见了,幼年受到的侵害可以让一个人扭曲成什么样子。
《罪途》里的受害者不止是徐囡囡,还有周新雪。
前者是被无辜杀害的女孩,后者则是并不无辜也没有被杀害的女孩——只是她们全都死了,同时死了。
周新雪为什么会撑着麻木的脸持续不断地走进那个罪恶的商店,为什么坐在老赵的身前不反抗?
房思琪听说要在台北继续被强暴自己的老师照顾,为什么不在和母亲的餐桌上大声抗议,却只是默默地把寿司下面不能食用的云纹纸吃了下去?
周新雪为什么会在老赵眼前长大,直到被老赵挥手赶离?
她为什么因此选择了堕落而不是曝光罪恶?
房思琪坐在她的伊纹姐姐的车里,有那么多次的机会可以说,为什么她沉默了两个绿灯、两个红灯,最后喉咙里滚出来的还是一句:“姐姐,对不起,我没有办法讲”?
为什么?
因为罪恶早就在开始的一瞬杀死了她们,这之后的一切不过是幻影,那些看似往前走去的女孩子,早在被侵害的瞬间、永远地停止长大了。
不可食用的云纹纸的滋味,扎起马尾辫的皮筋的韧度——它们绝不是甜美和坚强。
海分形藏在剧本里的毒蛇,暗暗沿着缝隙游走。
它吐着信子,咬你一口,你还没有察觉。
诱奸的“诱”字是世间最大的邪恶。
它狡猾奸诈,它披着“隐秘”的皮,它让受害者分担罪恶,它让原本就在这个社会举步维艰的女性的生路更加狭窄,给看客无数机会拿着受害者的“受害”指手画脚。
被侵害的女孩子们毫无办法,她们只能对自己说:要活下去,就不能不喜欢自己,不能不去尝试接受罪人。
毁了房思琪一生的老师,发现社会对性的禁忌感对他来说太方便了,强暴一个女生,全世界都觉得是女生的错,连女生自己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最后,罪恶感又会把女生赶回他身边。
罪恶感是古老而血统纯正的牧羊犬,被世人称赞。
营造出这样罪恶感的所有人——每一个,都是凶手。
周新雪想,徐囡囡可以去找妈妈,但她不行,她不能告诉家长,如果告诉家长,他们一定会打她骂她。
房思琪也尝试过对妈妈讲,把故事的主人公讲成陌生人,妈妈立刻说:“是谁?
这么小年纪就这么骚。
”她们无依无靠,谁也不能信赖,她们走投无路,到最后发出的那一点微薄的声音还要被挑挑拣拣。
去世的作者林奕含说,抑郁是镜子,愤怒是窗。
这些被侵害的女孩子最终都走向了这两条路:销毁自己,或者销毁旁人。
房思琪的故事不是控诉也不是愤怒,对世界的温柔折磨摧毁了作者的一生;周新雪的故事则是一个拐弯,如若不是后来的人生好像见到了朦胧的爱的模样,她也早就自我毁灭了。
抑郁反射向自己,愤怒则有出口——为了侥幸得到的那份“来自母亲的爱”,周新雪不得不带着愤怒破窗而出。
你们知道周新雪在火车上杀死恋童癖强奸犯,甚至都不是为了复仇吗?
她害怕徐囡囡的母亲用吐真剂从犯人口中得知10年前自己犯下的罪孽,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而徐囡囡的母亲,到最后也未必就真的原谅了周新雪。
她们这对假作的母女,只是不能失去对方。
在孤零零走到如今的人生里,她们是彼此眼中唯一与“爱’相像的东西。
就像房思琪说的,自尊早已舍弃,如果再不为自己留情,就真的活不下去了。
房思琪在离开故乡前往台北的火车上,看到一个对妈妈大声喊出爱的小女孩,掉了眼泪。
她身边的朋友笑她,问这眼泪是不是乡愁。
房思琪没有说,她不是为故乡、而是为自己哭的。
她为停止长大的一生与永远失去的自我流泪。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再也无法体会幸存者们可以尽情享受的世间万物、无法再与光明的真实的爱相聚,才忍不住哭泣。
她替那个被永远杀死的自己,犯起了乡愁。
所以你说,《罪途》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呢。
它是老赵笑眯眯地挥舞在手中的蒲扇和旁边通往黑暗的小门;是王超永无愧疚的肆意成人;是韩家斌从窗口角落窥见的罪恶;是吴主任做出的噤声手势;是刘惜之按住不放的删除键;是梁夏随便编造谣言的笔杆;是秋红除了犯罪别无他法得见的真相。
它是披着推理悬疑的外壳、给那些粉饰太平与“还不想说”的人、翻开世界背面看一眼的勇气。
它是受害者兴许不用再弯腰道歉的可能性。
它是徐囡囡偷偷打给妈妈的无数通电话。
它是周新雪停止长大的一生。
从2016年3月26日到今天——不,是从更久远的童年时代,从过去到未来、每一分每一秒、每一次经过隐忍不发的被欺凌者、每一次扫视过被袖子遮住的伤痕、每一次搂住艰难长大的朋友的肩膀、每一次得知社会新闻里遭到残害的女性、每一次响起的女生们瑟缩恐惧却拼命互相保护担忧的声音——我们都想像现在这样掷地有声地告诉你们:《罪途》是,那些因为侵害而永远失去自我的女孩儿们,被见证的“乡愁”。
“老赵”之死终于真相大白,周新雪交代了一切……!!!
原来,在霸凌事件同时期,她和徐囡囡还同时遭受着老赵的性侵。
本就作为性侵受害者的周新雪,却天真的以为可以找一个替罪羊让恋童癖变态老赵放了自己,结果可想而知。
徐囡囡的另一种不幸也由此被周新雪拖下水(本就是受害者,为什么还要再拖另一个女孩下水,这种受害者的扭曲心理让她间接的成为了“变态佬”的帮凶)。
而此时的韩家斌也发现了老赵的龌龊“秘密”(最后真相大白后的那句“对不起”,真的是让人感到苍白而无力),但他选择了沉默,也就是这种沉默,导致了两个女孩一个致死,一个被侮辱三年颓废一生(也有出于内心自责的原因)。。
很多时候,真相确实是那么的让人难以接受……。
一切大白之后,触犯了法律的和活该被杀的人渣中的人渣,叫人怎么去抉择。
尤其是执法者,这时的正义天平……!!!
整个案件的过程,心是痛的……!!!
也许就像何警官说的:我无权对你们当初的冷漠做出审判,但请你们不要忘记徐囡囡……
可怜的孩子:在校园被恶语相向和霸凌,出了校门还被变态“老赵”性侵和虐待;死后又被校方为了既得利益绞尽脑汁的掩盖了事实真相,而且法医在学校教导主任吴健的贿赂下篡改了死亡原因报告,更让真相石沉大海;加上家长(囡囡父亲)的冷漠处事态度,即使囡囡母亲回来也已是无力回天呐。
哎,谁之殇,社会之殇;谁之痛,教育制度之痛……
底线,底线,底线!!!!
伤害儿童的变态,根本就不配称之为人,畜生都不如呐!!!
不能伤害孩子,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最起码的……!!!
每次看到这样题材里的“变态佬”,真是恨的牙痒痒……!!!
片中“老赵”的死绝对的死有余辜,而且死的还是太轻易……。
老赵的死周新雪是触犯了法律,可像这样一个没有做人底线和道德可言的人渣,如果用法律去制裁他确实是太便宜了这个渣子,不足以解恨啊!!!
他不止残害了一个女孩的命运,不,应该是戕害,他这种祸害,就算这样死也是太过于轻巧,哪怕是下了地府所有酷刑都得尝上三遍才行,必须痛苦缠身,永不超生……
结局还是有些弄不明白,周新雪弹吉他的那段吉他是什么意思但是最后的音乐好燃, 被最后的文案弄哭了,还有多少受校园暴力的人?
还有多少禽兽?
单单是抛开了国产剧的怪力乱神这一点,就已经算很好了。
应该是真的想致敬东方快车谋杀案的人性剖析,但是案件并没有在最后来一个点睛之笔,虽然有些失望,但真的已经很好了。
秋红聚集所有人上列车了解十年前真相,周新雪将当年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我已经不想评论电影的质量。
关于欺负幼女的人,就是治不了是么?
大家都是有底线的,欺负幼女这样禽兽的无底线的情况,就不怕人家报复么?
一人就一辈子,一条命,拼到底谁也不比谁牛逼,这个社会的父母门要是有点血性,就干丫的那帮禽兽,欺负幼女的就给变成太监,造成影响,有几次就震慑住那帮禽兽了。
顺便咨询一下,如果我把禽兽变成太监,再主动报警自首是什么量刑?
看完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最后一段 ,真相大白后其他人的自责 "如果我当时……她们就可能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啊 ,如果当时这些旁观者能生出他们的援手,或许这两个女孩儿都能得救 。
在现实无论是校园暴力还是网暴,可能有些人并不是施暴者 ,但他们的冷漠也在推动着这些事件进行 ,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些善良,少一丝冷漠 ,希望我们都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 。
晚上看了一二部,一股浓浓的抄袭阿加莎东方列车谋杀案的味道。
看到第一部后半截我就猜到囡囡死前遭到过性侵且是小卖铺老板干的,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死了,说明只有他一个人有罪致死。
当时看东方列车时候差不多看到一半也就猜到都是凶手,因为当你找不出单个风险的时候就是系统性风险……不同在于东方列车最后其实还算是个好的结局,而中国版的最后结局可能不同。
帮凶应该在乘务人员中还有。。。
等18号再看看结局吧。
原来这才是真相。
三集的剧落下帷幕,我却已经无力鼓掌。
原谅我无法为这样的沉重而欢呼喝彩。
这是三集中色调最温暖,也是最感性的一集,却也是我最不想、不愿、不敢重看第二次的一集。
以下剧透请慎入。
我给第一、二集都写了长长的观后感,梳理了许多的脉络和疑点,像一个小学生一样把它们拿出来说,我聪明吗?
我和其它人一样自以为是地猜测着凶手,虽然第一集、第二集我都说过凶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核。
但最终我还是觉得,前两集的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窥探的是一个怎样的深渊,正如主创说的,她们用了悬疑推理各种各样看起来刺激有趣的愰子把我骗了进来,没有防备地看到了真相。
其实很多人会说,最后一集没有想象中极致的爆点,甚至许多剧情还有漏洞(很明显为了过审进行过强行的删减),所以如果你是一名理性的推理者,这部影片大概会让你失望……我也曾经做了那么多沾沾自喜的猜测,可在最终那个简单得几近绝望的真相面前,一切都一文不值。
这场十年后的谋杀,杀人动机甚至都不是“仇恨”。
最后一集的后半部分,火车修好了,开动了,开往属于它的终点,暖金色的阳光照在所有人身上,美丽的女孩弹着吉他唱起歌,这一幕感性得充满诗意,看起来好像一幅美好的油画,一切都充满希望,未来也充满光明,可有的人早就死在了灰暗的过去,而那些曾经冷漠的人,未来又在何方。
虽然现在再来整理细节脉络显得十分多余,但毕竟是做了两集的东西,就让我有始有终地做完吧:我之前的猜测是:徐囡囡在被打伤后,被老赵带回小卖部实施了性侵,之后因伤情拖延送到医院,因麻醉剂过敏而死亡。
这个过程中我忽略了周新雪的加入,也猜错了研究生的作用。
其它有很多细节与过程都错了很多,不排除是编剧导演故意误导。
实际的过程是:囡囡被周新雪带给了老赵,一天之后因为激烈的反抗遭受了比平时更可怕的殴打,然后送医,死去。
总之,没有我之前猜想的“趁着无法反抗的时候实施性侵”这么充满血腥的龌龊。
有的是被最信任的朋友一步步带入深渊的绝望。
原来这才是“真相”。
研究生在殴打过程中之所以会扯开囡囡的衣服,我想是因为他想确认她身上是不是有性侵后的痕迹,以确认自己从小窗里窥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他看到了那些痕迹,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之前看到的都是徐囡囡,他从此成长的路上,也一直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
法医和老师都以为实施性侵的人是学生,他们在过去的十年中也一直以为自己是知情人。
护工以为周新雪杀死老赵的动机是仇恨,也认为这样可以为囡囡报仇,所以她顶罪,她也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
然而,知道那个真正“真相”的人,只有十年前死去的囡囡,十年后被杀死的老赵,以及,那个早已说不清是害人者还是受害者的周新雪。
周新雪是为了仇恨杀人吗?
当她说出真相的时候,曾说“我为囡囡报仇了”,可事实上,她等了整整十年的“复仇”,是为了掩盖自己当年的罪孽,她利用护工的局做了自己的局,是不顾一切地想要保住自己人生中最后的温暖和希望——那份她不敢奢求的“母爱”。
她哭着说,囡囡可以找妈妈诉说,我却不可以。
不管是十年前还是十年后,她都是这样身不由己地“不可以”着。
周新雪在十年前就被老赵杀死了,他毁灭了她的一切出路,他用油腻的声音告诉他,你不能告诉家长,不能告诉别人,因为你说出去以后,他们都会厌弃你。
所以当对方给了她一种可以逃离的“希望”时,她才会用那样不可思议的,别人都无法理解的思维企图“自救”。
十年以后,她再一次面对“希望”,也再一次用了最极端的手法去“自救”。
她早就死了,她的一切希望早就在十四岁的花季年华中枯萎,她的人性早就被肮脏的手扭曲到连自己都不敢辨认。
她是一个分裂、矛盾的姑娘,她的罪孽、扭曲、无药可救,但同时她也会在灰暗的人生中,卑微的、疯狂地追求着她的“希望”。
我到现在都还不敢回想,她拉着那个天使一般干净的好朋友,一步一步走向罪恶的黑洞的那一幕,我全身的细胞都在尖叫着,不,不要。
她们穿过一排排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两元小商品”,拉开了一扇看似平凡的门,我好像一点点滑向冰冷的海底。
四肢麻木,口不能言,连灵魂都动弹不得,徒留绝望与无力。
电影给我们呈现的,仍旧是已经美化过了的,温柔的真相,她们甚至没有像《韩公主》那样呈现出一点性侵的过程,诚然,也许是为了审核……但仅仅只是这样,仅仅是少女刻在脸上的麻木、老赵猥琐的恫吓、少年窥视后的惊恐,那已经十分隐晦的丧心病狂,也足够让观众极度不适。
它看起来不够暴力,不够惊悚,不够刺激,没有悬疑爱好者想要的那种爆炸般的效果,它甚至每一天都如常地发生在喧嚣的校园里,但就是这样才愈加毛骨悚然——因为它的“安静如常”,是如此无限接近“毁灭”。
我其实一直都拿不准,不知道最后囡囡的母亲到底是会因为周新雪的罪孽而怨恨她,还是会因为她杀死了老赵而继续爱她。
也许护工的做法尚算得上“正义”,可她算漏了周新雪身上的背负的罪。
老赵的确罪该万死,可他却不是死于“正义的审判”,而是死在了另一重企图“掩盖真相”的罪行中。
最后的最后,这两副残破不堪的灵魂,是否真的因为这场迟来的真相大白得到救赎呢?
最后我真的要谢谢这三部影片的创作者们,这不能说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作品,但却是最不忘初心的作品。
它提醒了我们:我们身边有多少个徐囡囡,多少个周新雪,多少个老赵?
我们自己扮演着什么角色?
受害者?
加害者?
是成为看热闹的帮凶,还是成为随波逐流的冷漠旁观者?
总需要有人敢于撕开粉饰的太平,提醒我们危险的真相,督促我们正视罪恶,自省良知。
3部都看完之后好像就是为了营造恐怖情节,并且借由他们的视角引出是他们发现有一车厢昏迷的人吧。
前文中也有提及一个车厢就有几个人,他们是其他车厢的乘客,应该就是乖乖的原地等待救援吧。
记得有一个词叫做红鲱鱼,在推理小说中经常设置,借由不相干情节线索转移观众的注意力,个人倾向于两个人的作用更倾向事红鲱鱼。
两个人刚开始就是以不像个好人一样勾起了观众的怀疑,我在第一集结尾还疑惑这两个人呢。
我想说 一开场 那2个看报纸的 人怎么都没出来 死哪去了
每个人的背后都是善恶交织
以悬疑推理的类型探讨社会问题的尝试应该说是达到了目标。也是一个高度依赖巧合,推理靠“缘分”的剧。乘警高大全的形象特别平。演徐囡囡的小女孩很不错。
发现案发现场的那俩人被你们整哪儿去了?别以为抻了三个小时我就忘了,你们这帮人贩子!
你不站出来,或许你就是下一个。。
看了看评论,中国观众真的好严格。好不容易出这样一种片子,虽然有瑕疵,但也不用批的体无完肤吧。
回归老一套
看到最后,就不是推理片了,只说是悬疑片吧。背后的故事真实且值得探讨
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对于老赵,他是死有余辜,对于周新雪只能算是法治不健全的牺牲者,愿世间一切邪恶都可以得到惩罚,一切正义都可以得到伸张!!!
果然垮了,整体构思是可以,但是最后就只有为了煽情而煽情,逻辑漏洞依旧,也没见到本格推理,没审问过那个女,其次那么大的洞才发现,怎么放进去都不知道,真是说要有光就立马来了光,一开场 那2个看报纸的人就消失不见了,然后甲乙乘警的搭配也是出戏不少
作为最后一集,真相和反转都有点弱。但是揭露的问题却值得深思。总体来说,这是一部用心的作品。ps,,导主任的扮演者李心敏老先生,在本片上映的两个半月前去世,非常惋惜,祝老先生一路走好!
第二部就差不多猜出了凶手,这个剧推理方面挺弱的。但是直击校园问题和儿童性侵,的确很少国产电影专注这个方面。徐囡囡的第一次反抗,竟成了最后一次。比起欺负人的恶霸,更可恶的是拉人下水的同伴。周新雪这个角色才是人设崩又恶毒,不自救还在破坏希望与没回去。最后结尾处理还不错,天亮了扫除阴霾
第三部剧情上有所削弱,毕竟这么一个局有点难圆,而且一些情节在第二篇也有所预感,不过人性还是如此黑暗,果然这种剧现在要通过网剧了,不过还是要为这种勇敢并有诚意的网剧打Call。
哎呀妈,点击来以为冯小刚导演的,定睛一看“马小刚”,好吧,先给个几个分看看,看完改评分
前两部给了四颗星,最后一部毫不犹豫的送上五颗星。一是为了结局的震撼而是为了长久以来只有流量没有良心的网剧出现了这样一部佳作而点赞。三集,一个跨越十年的故事!真的期待更多这样勇敢的,有担当和勇气的佳作多多出现!
三部曲看完了,总体感觉不错。没有把伤害拍的特别明显,有点事情没有展开。但事件本身还是值得关注的。
三集片之第三集
结尾真相偏弱
睡得死死的
作为一部悬疑推理剧,这部剧令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