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观点很新,我一口气看下来的,还不错,看完还让我能思考很多。
反转不错,比如女二突然大肚子,我以为能生下来谁知道孩子死了。
这剧最好看的点在给观众模拟了一遍老去的残忍,来了一波精神攻击,我看完决定珍惜时光。
反转制药公司和水洞呼吸逃出来两个情节也不错,没啥可说的,这片只有一个主题最后还点题了,没什么悬疑,但能一口气看完。
其实女主幼年演员最好看,越长大越难看,男主更是丑了加倍,我以为是白人谁知道最后长成印度人还很沧桑。
男主和小朋友的友情也很好,他很真诚,所以他才能得救。
这里面女孩决定攀登高峰,2人决定游泳,都让我看到了有人在自救,还不错,没有那种等死的主角。
我也不想批判这个医药公司,他的行为一定错了,但是他打着救人的旗号让我没法站对立面,还好被抓了。
这个故事最有意思的点还是如果男主一家没来海滩,男孩爸妈会离婚且母亲会死,但到最后,他们到生命结束居然忘了曾经要分开的原因就很唏嘘,是不是到老了就只能凑合过。
但是男主爸做手术那里还挺果断。
还有一个点很有意思,谁提了一个走出去的办法,就是花费20年一步一步从岩石走出去,但里面的人没人选,我估计我会选。
还有那个爱美的女人失去了容颜,身体变成八爪鱼那里有点恐怖,这个片是真的好,基本把变老要面临的问题都说了,接受老去是真的挺难的。
在美国有举世闻名的“好莱坞”,而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则有同样蜚声国际的“宝莱坞”。
作为目前世界重要电影基地之一的宝莱坞,尤其是在近些年越发显得力道十足,高口碑的电影出现率很高。
说到印度电影就不得不说到M·奈特·沙马兰这个名字,出生于印度的他,现在已经是混迹好莱坞,且知名度相当之高的美籍印裔导演。
在1999年的时候,他就凭借自编自导的科幻恐怖片《灵异第六感》获得了第7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该片当时的全球票房更是超过6亿美元。
观看沙马兰的电影,恐怖惊悚的气息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他的电影中常常以出人意料的结尾方式而实现反转的效果。
进入2021年的沙马兰比较忙,首先在年初的时候他推出了他的剧集《灵异女仆》第二季,紧接着在7月份由他执导的惊悚悬疑片《老去》上映。
从预算上来看,这部成本仅有1800万美元的影片属于是典型的小成本,透过全片来看,未见有惊涛骇浪的大场面,也未见大牌演员,更未见炫目的特效,有的只是平淡的故弄玄虚。
影片故事聚焦几个家庭成员不约而同来到一个神秘的度假景点,在风景宜人的美景背后,却隐藏着超自然的危险。
除去影片的开头和结尾,影片的故事主要发生地就在那片拥有超自然能力的沙滩上,这片沙滩看似普通,实则可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衰老,而小孩子则会转眼间长大,再配以影片不失时机制造惊悚氛围的配乐,让这部影片看上去很像是一部惊悚恐怖片。
不过看完整部影片,会发现沙马兰还是习惯性的的让结尾反转,犹如从虚幻的世界回归现实一般,只不过由于影片本身的故事问题,导致这个反转看上去不那么的具备惊喜感。
影片中拥有让人迅速衰老的沙滩,其实并没有表现出另类的地方,更像是沙马兰在建立了一个虚无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与家庭、药厂和沙滩相关联,按照沙马兰的规划,他想要表达的内容还是蛮多的,首先是惊悚,其次是家庭,再次是人性。
以上三点倘若能够融合的恰当的话,也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手法,但遗憾的是,影片的概念并没有耍利落,导致反受其伤,片中的惊悚更像是毛毛雨拂过地面一般的悄无声息,唯一的震撼点也不过是那个山洞中浑身扭曲死去的女人,如此看来更像是一部“伪惊悚片”。
而对于几个家庭不同问题的描述,也是以最终基本全部意外死亡收场,幸存下来的姐弟俩成为了影片剧情反转的主力,姐弟俩成功逃出“死亡沙滩”,并联合警察一举将黑心药厂端掉。
沙马兰这次的套路很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一个超自然的故事发展到最后居然是为了揭露一家黑心药厂的丑恶面目,怎么都感觉是大材小用,这也直接将影片最初打造的逼格给搞垮了。
《老去》在北美上映后以1650万美元的票房登顶周末电影票房冠军,同日上映的科幻大片《特种部队:蛇眼起源》则以1340万美元的票房屈居亚军,之所以可以取得冠军的位置,并不是因为《老去》的实力有多强,主要是因为《特种部队:蛇眼起源》的实力太弱了,而位居第三位的《黑寡妇》则因为领先半个多月上映的原因。
即便是夺得冠军的位置,并且沙马兰毫不吝啬的在片中客串,《老去》的表现依旧不能让沙马兰满意,因为这已经是刷新了他最低北美周末票房纪录了。
【END】
一、设定本片是很典型的围绕一个“点子”,或者说“设定”,然后生发出一个故事的电影类型。
因此,这个核心设定也即成为电影的最大看点,也就是所谓的“高概念”。
设定描绘的成败往往决定了电影的成败。
而凡是这类电影,观众都会非常敏感地在意其中的合理性,但我要首先声明一点:这是一部超现实题材的电影,我们不能用现实中的物理学等来评判电影中的设定是否合理,否则几乎所有的科幻片、恐怖片都没法看了。
这类电影中设定的bug,只能从故事发展、人物行为的逻辑是否自洽的角度来找。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片的设定是否OK。
首先,我们根据电影的镜头语言和台词,罗列出以下事实,这里只根据电影本身提供的信息,至于场外的访谈、花絮等不作考虑:1、在某个小岛(台词中提及)上存在一片沙滩,沙滩被奇特的岩石峭壁所包围,前往沙滩的路径只有一条狭窄的“一线天”峡谷。
这些岩石(片中通过科幻作家的笔记给出了一个猜想,但起决定性指示意义的是片尾实验室中,放在玻璃柜中的岩石标本)具有一些神奇的力量,我们暂时将这种力量称为【辐射】。
2、【辐射】的作用有一定范围,我们暂时称之为【领域】。
【领域】覆盖陆海空,电影中用三条人命和几次晕倒说明了人一旦到达【领域】边缘,就会休克失去意识,在平地上会走回沙滩后晕倒(这里我觉得手法处理不好,刻意不给镜头非常容易误导观众,如果不注意台词,感觉跟瞬移回来一样),而在游在海里或者往上爬到岩壁上晕倒后就只有死路一条。
根据医生Charles的描述,这种感觉就像从深海中浮起,脑压升高。
根据护士Jarin的推理,从【领域】中离开,就像从深海中快速回到水面,身体无法适应,除非花上8-10个小时,走一步停一步慢慢离开,让身体有个缓冲期,可惜片中没人有机会尝试这种方式。
3、【辐射】力量最直观的表现,是使附近的生物体(对植物是否有效存疑),包括动物(宠物狗,附近的海域没有鱼,最后姐弟俩脱离岩石作用区域后鱼群重新出现)老化的速度加快。
同时,其他同类表现还有:伤口愈合、怀孕产子、尸体腐化,还有最重要的人体病症的发展速度加快(包括铁锈造成的破伤风现象)。
但吃喝拉撒睡基本不受影响(不然电影也没法拍了)。
头发、指甲不会生长,片中给出了解释。
4、速度加快程度,按照电影中描述(一方面是沙滩上众人估算,另外片尾医药公司工作人员也给出同样的结论,可以认为相当准确),30分钟约=1年,即1秒约=5小时,1分钟约=12天。
沙滩上的一天大约为48年,意味着除了青少年基本上很难能挺过24个小时。
5、儿童长大,由于身体质量增加,所以需要补充大量食物(电影出至少出现了3次孩子们喊饿和进食的镜头,而且有一个小细节,弟弟Trent和女孩Kara发生关系后,Trent明确表示不饿,但Kara由于怀孕需要孕育婴儿而喊饿吃东西),但成年人变老后体重不变,所以不需要大量进食。
也就是说,片中的老化过程考虑到了朴素的质量守恒原理,但没有考虑能量守恒。
6、同理,婴儿由于长大过程中需要大量食物(小孩刚出生一段时间是长大最快的),但婴儿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进食能力,因此无法获取长大需要的质量,因此快速死去(前面计算过1分钟=12天)。
7、生理年龄的增加,虽然不会带来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但儿童的大脑发育不全,荷尔蒙分泌缺失,老化会改变这些,从而进一步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许多东西是不需要通过刻意教学就能掌握的,否则原始人老祖宗如何能繁衍到今天。
电影中通过台词和人物行为证实了这一点。
8、【辐射】可以被附近的珊瑚屏蔽,因此通过珊瑚中间的空洞可以顺利离开【领域】。
以上是大自然的造物,接下来我们来看故事背后的推手,WARRENWARREN医药公司如何利用【领域】和【辐射】的作用,达成自己的目的,依然罗列片中事实:1、【领域】及【辐射】的作用被WARRENWARREN医药公司的一个科考队在偶然间发现,该科考队成员的下场应该比较凄惨,片尾有一面纪念墙,用了“LOST”一词来定义科考队,成员名字都被刻在墙上,这是啥意思大家都清楚。
2、可能是科考队有个别成员侥幸逃脱(通过珊瑚?
),也可能是科考队全军覆没后引起WARRENWARREN公司的注意,派出了有所准备的新科考队,不管原因如何,WARRENWARREN公司研究并掌握了【领域】和【辐射】的秘密,并将这个秘密留在了公司内部,决定用来实验新药,将本来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验过程压缩至一天内。
这里忍不住想吐槽,你发现了一个这么nb的地方,居然只想到这么一点用处,而且还做的辣么失败……3、WARRENWARREN公司采取了欺骗无辜群众的方式来获取实验对象,其过程如下:在药店发票上搞抽奖活动(精准定位病患受众群体)——根据病患上网填写联系方式筛选进一步筛选对象——后与其取得联系并告知其获奖——安排专车和包机将病患接到度假村——入住期间通过饮食将新药送入实验对象体内——经理私下告知其有一片美丽海滩并让其保密——专车送至海滩入口告知其进入方式——诱导对象进入海滩后通过望远设备全程观察录像——确认实验对象全部死亡后清理其房间和个人物品——通过分析观察录像结果得出新药效果结论。
4、由于尸体会在6年内(沙滩时间3小时)变成白骨,白骨又在30年左右(沙滩时间15小时)化为灰尘,所以沙滩上不会有任何尸体留存,但非生物不受影响,因此后来进入沙滩的人能够发现前人留下的个人物品,绝大多数个人物品会在涨潮时被冲入大海(片中有镜头明示),少数会被沙子掩埋。
5、上述模式,WARRENWARREN公司已经进行了73次,除了这次失手以外,之前也发生了意外(片尾导演扮演的司机在电话里交谈中透露),说明这个套路的事故率不低。
6、尽管这种实验模式不太靠谱(片尾度假村经理原话,实验出结论的情况不多,所以最后癫痫特效药成功的时候专门请了人发言),但也的确为WARRENWARREN公司带来了不菲的利益,在保险公司工作的父亲Guy开头在酒店的话表明WARRENWARREN公司现在发展势头非常不错。
以上就是电影的全部设定内容,和其他沙马兰的电影一样,非常完整有序,能交代的尽可能都有交代,别管是否合理,至少态度摆在这,这也是我比较喜欢沙马兰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比起许多挖坑不填的导演要强太多。
那么,这个设定是否有bug呢,个人看法,有瑕疵,但瑕不掩瑜。
首先,自然方面的设定基本是圆满的,解释了来源、原理,以及为什么出不去,老去的各种表现也尽量给出了直接的镜头(除了在一线天失去意识跑回沙滩这一点)。
同时,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全部做到了有交代,不论其合理性如何,只此态度已经超过了许多挖坑不填,美其名曰留白的悬念电影。
其次,要说问题也是有的,比如既然尸体腐化会加速,那食物为什么不会?
肉类食物本质上也是一种“尸体”。
当然也可以勉强说素食不会,因为片中确实没有出现过鸡腿这种东西(包括一个镜头出现食物保险袋上,也只有饼干、意面、三明治和糖果)。
然后,电影中最大的bug,其实出现在后面的人工部分,也就是WARRENWARREN公司的窒息操作上。
这里有许多的不合理之处,第一是黑店如何不被曝光,要知道,这个度假村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和开一家人肉包子铺没有什么两样,这73拨人里面,哪怕有2家被证明最后出现在度假村里,警方必然会怀疑然后进一步发现度假村里的猫腻。
而要证明这一点也并不难,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去度假发社交媒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能清空游客的个人物品,但无法清空他的社交账号。
更不用说,在出行前和家人朋友的交流(片尾可以看到姐弟俩是有个姑姑的),哪怕提及一句去了XX度假村,最后也会有人找上门来。
而且从电影中可以看出,WARRENWARREN公司也就是个药厂,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侦察能力,比如司机小哥看了1分半就走了,这还是在之前刚出过意外的情况下,话说你多看5分钟会死吗?
最后被姐弟俩找上门来,也没有任何的反制措施和备案,这些都能看出WARRENWARREN公司的组织工作非常松弛,能够骗到第73轮真的是一个不太合理的奇迹。
第二,许多病症的对症药是需要长期服用的,哪有喝一次或者几次就能管几十年的药,这种实验模式就很离谱,再说,母亲Prisca的肿瘤难道也是靠一剂药能治好的?
最后一个简陋的手术就搞定了,这能实验出个啥?
最后,不合理之处都出现在人工组织部分的原因,我猜可能是因为前面的自然设定毕竟是改编自图画小说,而后面的设定是编导自己强行加的,难免会有些生硬。
二、人物接下来盘点一下沙滩上的角色们,本片场景单一,并且是群戏,没有通常意义的男女主角,剧情和主题全靠这些人物推动和阐释,通过他们我们可以看出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一共分为4拨,12人1狗,括号内是演员的出生年份,尽管一般电影中演员实际年纪和角色年纪往往差距很大,但在本片中我觉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片中人物来到沙滩时的年纪基本上和演员年纪相符:【主角一家】父亲 Guy(1978):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约40岁出头,没有明显疾病,老年后视力退化严重,最后死于70-80岁之间。
职业是保险公司精算师,喜欢用数据、概率分析问题,片中出现至少3次相关的台词。
Guy其实是一个普通人,总是喜欢关注未来,忽视了妻子当下的感受,在偶然发现妻子出轨后,甚至害怕摊牌后对家庭造成伤害,优柔寡断,在沙滩上欲言又止。
他是个典型的理工科直男,一辈子都不能体会女人的小心思,也不明白妻子为什么问自己在看什么书,但同时,他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善良正直,在妻子患病倒下的时候,迅速做出决断,克服了性格中的弱点,这是第一次,在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保护家人,这是第二次,死前望着大海顿悟人生,这是第三次,最终实现了一个普通人的转变和升华,在一天之内走过了原本一生的道路,人物弧光完美。
最后他和妻子两人互诉衷肠、相依相伴、平静逝去的场景可以说是本片最感人的一幕。
母亲 Prisca(1983):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时约37、8岁,患有良性肿瘤,老化过程中肿瘤变大恶化,同时丧失了半边听力,最后死于65-75岁之间,考虑到接受过大手术,也比较合理。
在博物馆工作,用专业技能判断出尸体腐化需要的时间,并进一步算出了老去的速率。
Prisca也是女性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类型,婚后枯燥的家庭生活导致其对婚姻产生厌倦,这时一个意外的肿瘤让她的心态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虽然嘴上不在意,但内心十分害怕,这种害怕又转化为对及时享受人生的动力,于是开始出轨,并下决心离开丈夫,出轨和抛弃家庭的负罪感与疾病带来的生存压力共同作用,让她变得格外敏感和憔悴。
手术后,经过过一次死亡的她领悟到人生的意义所在,最后俯身为丈夫挡刀的举动既是一种赎罪,也是发自内心。
另外,她在沙滩上看的书是《a dangerous liaison》,作者是carole seymour jones。
女儿 Maddox:到沙滩时11岁,最终逃出生天时应该在55-60岁左右。
作为本片颜值担当,Maddox在刻画上反而是相当弱的一个角色,既没有体现出姐姐这一身份的作用,也没有对剧情的推动产生太多实质性影响。
更多的时候,都是处在一个穿针引线的导游地位上,或是父母情感的附庸,游离于各个场景,唯一一次内心戏爆发还被jarlin的尸体打断,你可以试想把这个人物拿掉之后,对于本片故事推进有任何影响么。
儿子 Trent:6岁,最终逃出生天时应该在50-55岁左右。
绝对的VIP,“真主角”待遇。
虽然才6岁,但却是突破WARRENWARREN公司阴谋的第一人。
和度假村经理侄子交朋友,获取珊瑚这一重要信息的是他,最后逃脱前记得带上科幻作家笔记本的也是他,记忆力好记得每个人姓名和职业(侧面给观众信息),最后能找到警察的还是他。
同时还有诸多优点,比如:一炮即中,生育能力极佳(误),对人有情有义,表示要娶Kara并且不会离婚(父母给一个6岁小孩的阴影,非常真实),说姐姐是最好的朋友,最后在珊瑚里不离不弃。
主角一家人是由于母亲Prisca的肿瘤被骗到沙滩(由此也可以看出WARRENWARREN公司的凶残,为了1个实验对象,不惜牺牲其他3名无辜者,其中还有2个孩子),承担了影片的主要视角,背景也交代的最完整,影片想表达的大部分思想都体现在了他们身上。
【医生一家】医生 Charles(1967):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约50岁出头,患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片尾有台词提到他是violent schizophrenic patients),死于破伤风感染,大约70岁左右。
职业是外科主任医师,在美国电影中,这是一个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高的角色。
这也是一个很有内容的角色,首先他在沙滩上身份最多,儿子、丈夫和父亲;其次他的专业技能在剧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判断小孩年纪、手术取瘤),开始的时候大家也不自觉地对医生产生依赖(让人想起《LOST》);最后,他还承担了某种意义上反派boss的角色,是电影中惊悚元素之一。
他的精神疾病在电影中明示是由工作压力大而引起,随着老化而越来越严重,他一紧张就碎碎念的马龙白兰度和杰克尼克尔森合演的电影,来源于导演父亲的亲身经历。
Charles作为白人精英,一是总说错亚裔jarlin的名字,二是在刚到沙滩的时候看到黑人歌手,让妻子把营地扎远些,个人认为这是明显的种族歧视暗示,要知道导演也是有色人种。
妻子 Chrystal(1987):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时约33岁左右,患有缺钙症(calcium deficiency),死于50-55岁左右,而且死前全身骨骼因长年缺钙反复骨折又快速愈合,变得不成人形,大概是死得最惨的一个。
职业不明,不过根据演员身份,也可以大概推断出是模特一类,或者是嫁给医生后养尊处优,变成全职太太也很合理。
老化对于女人来说最难承受的就是青春和容颜的消逝,因此必定会安排一个这样的角色。
剧中虽有些爱慕虚荣和华而不实,比如女儿怀孕后惊慌失措跑掉,到也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但最在意外貌的人死于最丑陋的模样,是非常直白的比喻和嘲讽。
老妈 Agnes(1945):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时约75岁左右,死于81岁左右,没有明显的病症,只说心脏不适,疑似死于心衰。
养的狗随后不久死亡,因为狗的寿命只有十几年。
戏份很少,在剧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出第一个小高潮,揭示设定。
几句台词透露出对儿子的了解、信任和自豪,让儿子去帮助他人,说明她虽然知道儿子的压力,却反而会加大这种压力。
女儿 Kara:到沙滩上时约6岁,死于20-30岁之间。
属于工具人,一是完善了怀孕产子这一设定,二是告诉观众爬是爬不出去的,三是通过台词增添了悲剧和绝望的色彩。
【亚非裔夫妻】丈夫 Jarin(1970):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约45岁左右(这里推测角色年龄应该比演员略小),亚裔,无明显病症,游泳时休克然后溺死,死时应该接近60岁。
职业是护士。
Jarin被塑造得非常高大上,我愿称之为沙滩人类之光,让我们看看他有什么表现:关心妻子,夫妻感情不错,对有癫痫症的妻子没有任何嫌弃和不耐,最后惦记妻子的药才冒险游泳导致身亡;处变不惊,不论发生什么事都非常镇定,是所有人中唯一没有失掉方寸的人,并且不断分析研究出去的办法;正直友善,第一个要走回去找救援,这时候距离他进沙滩才几分钟,第一个挺身而出为黑人歌手挡刀并关心其伤势,手术接生一个不落下;风趣幽默,能够与小孩逗趣交流,与妻子打趣开玩笑;智慧理性,各种头脑风暴总能参与,分析得出走出去的方法,提出用手挡住伤口取出肿瘤。
妻子 Patricia(1976):按演员年纪推算,到沙滩上约45岁左右,非裔,患有癫痫,8小时17分后(16年半)癫痫发病而死,死时约60出头。
职业是心理医生。
死前提到老了以后才发现和自己姐姐争吵是多么的无谓,也算点题。
【歌手和情人】歌手 Mid-Sized Sedan:演员年龄不详,看外表大约30岁左右,非裔,患有某种血栓疾病,来小岛度假修禅,最后被医生杀死。
需要注意的是,Mid-Sized Sedan是当天日出时到的沙滩,并不是前一天待了一整晚,电影中镜头交代的很明确,也就比其他人早3-4个小时最多,换算下来也就6-8年时间,看不出来很正常。
根据他的台词,他的父母是律师和牙医,可以说家庭环境优渥,自己又是搞艺术的,而且应该小有成就(Maddox一眼就认出来了),但就因为是黑人,所以被医生无故怀疑并袭击,最后死的冤枉,还贡献了一句“这是他们第一次希望自己是黑人”的台词,这角色的作用也无需多说了。
情人:演员年龄不详,大约20多岁吧,患有渐冻症,没在沙滩待一会就因为游泳时休克溺死。
开头卖了一波福利,后面用自己的尸体完善了一波设定,属于无名字无台词的纯工具人。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第73批真正的实验对象,只有Prisca的肿瘤、Charles的精神病、Chrystal的缺钙、Patricia的癫痫、Mid-Sized Sedan的血栓病、无名女的渐冻症,刚好6人占所有人的一半,其中实验获得成功的只有Patricia的癫痫。
效率真的不高呢……三、伏笔电影剧本完成度很高,几乎没有闲言废语,哪怕是一句不经意的对话也往往意有所指,或前后呼应,有些上面已经提到过,这里再罗列一些:1、开头主角一家去度假村大巴上的对话,几乎全是暗示,母亲说:“你再长大一点唱歌会更好听”,儿子问:“多大的小孩才能潜水”,父亲回答:“你还太小”,母亲补充:“别着急赶时间,看看窗外的风景多美”(这句话几乎可以作为全片主题)。
2、父亲Guy到酒店,说度假村一定和WARRENWARREN公司有关,并且说他供职的保险公司现在越来越喜欢和WARRENWARREN公司合作,表明WARRENWARREN公司正在蒸蒸日上。
3、刚来到度假村时,美女服务员送上的饮料,以及Patricia癫痫发作后,服务员过来问是否需要饮料,表明居住期间实验对象的饮食是被“加料”的。
4、司机会问他们是否把护照锁在保险柜里,表面是关心他们护照安全,实际是为了后面灭迹做铺垫。
5、沙滩入口处有“自然保护区”“进入会被起诉”的牌子,表明WARRENWARREN公司将沙滩附近全部封闭,避免了普通人误闯。
6、父亲Guy很奇怪为什么要送他们大量食物,表示有些浪费,司机解释说“小孩子食量很大,而且你们有3个”,是什么意思大家都懂了。
7、Trent注意到沙滩里的水域和外面不同,没有鱼,表明了这片区域与外界不同,同时呼应了最后他们逃出后鱼群重新出现。
8、Mid-Sized Sedan说跟他一起来的无名美女“游得很远”,暗示了她真正的死因。
9、Prisca注意到女儿从沙子里捡到生锈的刀,告诉她快点扔掉,不然会被割伤和感染,呼应了后面她用这把刀实现反杀。
10、镜头多次出现对面悬崖上的反光,后面我们知道那些都是摄像机镜头。
四、反转虽然说反转并不是沙马兰电影的专利,但却是他的特色。
从《第六感》开始,除了两部大制作,他的电影在结尾都会有一个反转情节。
一个好的反转,个人认为需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意料以外,情理之中。
既不能让人轻易想到,也不能天马行空,为了反转而反转。
一个成功的典型就是《第六感》。
2、要锦上添花,不能雪中送炭。
这样说可能略显矛盾,但一个好的反转结尾,前提必须是即时拿掉这个反转,前面也依然讲述了一个完整、动人的好故事,如果前面拍得味同嚼蜡,想只靠一个反转结尾来实现逆转,是不可能的。
一个反面典型就是《神秘村》。
回到本片中,对于这样一个结尾,我认为是失败的。
“老去”这一概念,从预告片乃至标题,都已经剧透干净了,只是噱头而非悬念,而本片最大的悬念,就是这些人为什么会被送到沙滩上,度假村在背后充当了什么角色。
而这一悬念偏偏并不难猜,因为一是可能性有限,无非是人体实验或者变态权贵看戏这些,二是片中给的线索实在太多,哪怕是没有上帝视角的剧中人物,也已经发现了“来的人都有疾病”和“对面有摄像机观察我们”这两个重要核心信息,剩下的只是捅破这层窗户纸罢了,如果再给他们点时间思考,真相就在眼前。
所以这一结尾与其说是“反转”,到不如说是“揭秘”。
尽管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但就像魔术被揭秘后那样,让人感到不过如此和索然无味。
没有惊喜,自然就不会有好的观看体验,绝大多数观众对这个结尾失望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说回来,本片满足了我上面写的第二点,抛开这个结尾不提,影片的前半部分质量不错,完成度也高,这一点和《神秘村》正好形成了反差和互补,如果《老去》有一个《神秘村》那样的惊喜结尾,如果《神秘村》前面的部分能够像《老去》这样拍的有趣,我想这两部电影都会有一个不小的提升。
五、其他1、沙马兰是个人一直比较喜欢的一个导演,本片依然集中了他的特色和优点,包括奇特的运镜、诡异的氛围、完善的设定和一个猎奇又不失人情味的故事,带给人别样的美感。
如果让我给他的几部低成本悬疑作品排个序的话:第一档《第六感》,其次《不死劫》三部曲,然后是《神秘村》和《老去》,再然后是《水中妖》、《探访惊魂》和《天兆》,最烂的当然是《灭顶之灾》。
2、沙马兰说本片受到了疫情的启发,沙滩上的遭遇很像疫情的不确定性和被隔离出不去的感受,以及对感染和死亡的恐惧。
恕我直言,并没有感受到。
近几年看的最喜欢、最优秀的一部悬疑惊悚片。
身为一个悬疑惊悚片爱好者,一直期待着有新颖的、好的悬疑惊悚片出现。
爱好悬疑惊悚片,是因为直面恐惧是一件特别刺激、特别酷的事情。
好的悬疑惊悚片一定是有主题、有思想、且有正能量的,这部片子就很好的做到了。
在我看来主题有三个:一是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二是人们和时间的赛跑和对抗,人在时光飞逝中如何乐观、坚强且从容;三是体现真正可怕的不是大自然的残忍,而是人心,人类为了科学欲望不择一切手段。
因为是和大自然有关的题材,影片的风景画面实在是太美了,音乐配乐也很优美,片尾曲特别好听。
看到最后心里真的有很多感动,好像我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这一切,最后成功逃生并释然。
老去 (2021)6.42021 /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恐怖 / M·奈特·沙马兰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薇姬·克里普斯
'Old'老去,港台澳译:诡老。
改编自法国图像小说/视觉文学《沙堡》(很棒的作品!!)。
偏好“大自然恐怖”系列的话会很喜欢,抽象“人吃人”的题材。古早上乘的惊悚片,B级中段恐怖片,PG乍看不出的科幻片。全片色调缤纷阴郁,人物的个体性随其出场次序一一推进到鲜明,单一的环境背景,烘托出每个人迥异复杂的来时路。男女老少一众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理性别,不同种族身份,不同人格缺陷,不同罹患疾痛…,融入群体,合作再瓦解,分裂再聚变…。
面向死亡时恐惧,转向旁人时麻木,躯体扭曲的人心灵几时已经畸形,寄望重生的人寻常死得凄凉,压力致病,压抑致死⋯⋯。
蚩蚩氓,小人长戚戚,犹火也,将自焚大主题“资·本·剥·削”近尾声循旧出现,合情合理,不太感冒,不至俗套,但是太仓促收尾曝光过度的人性-冀望未来义士冲撞与社会一旷世迭代的莫比乌斯带的意图在此仍然接续暂行⋯
近几年看的最喜欢、最优秀的一部片子。
身为一个悬疑惊悚片爱好者,一直期待着有新颖的、好的悬疑惊悚片出现。
爱好悬疑惊悚片,是因为直面恐惧是一件特别刺激、特别酷的事情。
好的悬疑惊悚片一定是有主题、有思想、且有正能量的,这部片子就很好的做到了。
在我看来主题有三个:一是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二是人们和时间的赛跑和对抗,人在时光飞逝中如何乐观、坚强且从容;三是体现真正可怕的不是大自然的残忍,而是人心,人类为了科学欲望不择一切手段。
因为是和大自然有关的题材,影片的风景画面实在是太美了,音乐配乐也很优美。
看到最后心里真的有很多感动,看完这部电影就像看完一个世界,因为这部电影涵盖的内容极广,它的力量是如此庞大。
我和主人公一起经历了这一切,最后成功逃生并释然。
老去 (2021)6.42021 / 美国 / 剧情 悬疑 惊悚 恐怖 / M·奈特·沙马兰 / 盖尔·加西亚·贝纳尔 薇姬·克里普斯
1.这群人进入海滩的那条狭窄小道,象征着母亲的产道,这种象征老手段了,从此经过,意味着出生;这里当然不能是回去的道路,就算后悔出生,谁又能返回母亲腹中、取消自己的出生?
2.山上的光芒在剧情中段有很强的“大他者的永恒凝视”或科幻里“观察者”的意味。
3.这群人被困在无法出逃的海滩上,伟大力量仅是信仰,全无外援,直奔死亡,何其无援、何其空虚,生命如此荒诞,岂非是人类整体的困境?
死亡面前神恩难求,天降神兵从不存在,人类的问题只能由人类解决,每个人都拥有死的最终结局,而远处的目光静静闪烁。
朝是红颜暮成枯骨,一生纠结于情感、选择、地位,幼子生下而后死亡,忽生忽死,病苦失能,岂非人类在海滩之外也无明的烦恼与无解的无常?
骨骸、沙滩上的痕迹、奢侈的ysl项链都为海潮平等抹去,人类生命掩映着的空虚暴露无疑,这空虚一路追随着人类的生命,有什么能被留下?
4.情知死亡也要记录一切的人的记录留下了,人类造物的生命较造物者更持久,而童年的谜题或许会是生命危难关头的出路。
本片的承认在于,人类充满空虚和荒诞的这一生命的出路在不该有的众多牺牲、阴差阳错的机缘巧合之后,历史中更多时候,人只是徘徊在沙滩上,潮水中的时间如死亡的鼓点。
(当然,这一承认并不为我认同,本片不过放大人类的荒诞境遇使之趋于极端,指出这一点,不知道戳了哪些自以为在这世界有一席之地的肺眼子~)此片实乃近距离快速围观人类各色发癫的杰作,简练明了,比你这一辈子看人类发疯省时多了。
————发篇影评吸引来些几句真话都听不得的B人,内心是有多软弱耶~不会说话可以好好闭嘴,也不知道是换号还是另一个迫不及待想要被支教的人,毕竟以你的认知水平搜肠刮肚能找到的只有高中阅读理解了罢, 要是你有高中阅读理解的水平恐怕也不至如此, 准许你像无头苍蝇一样再撞过来:D 你前来碰瓷的模样像极了小丑~
编剧和导演的脑洞足够大,创意十足。
由于不可知的原理,人一旦进入这一区域,就会以快进的速度老去。
在这个基本设定基础上,又增加了悬疑惊悚、家庭亲情、阴谋黑暗、紧闭空间等调料性元素,总体剧情推进是流畅和不错的,直到最后故事揭晓,观众都不大可能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但是有几个小BUG,其一是最后幸存的小男孩和姐姐明显还仅有小学阶段的知识水平就进入了这个区域,后来人到中年,中途的学习教育是缺失的,他们的那些知识是哪里得来的?
其二、既然侄儿都知道叔叔不喜欢珊瑚,叔叔肯定自己也是知道的,明知珊瑚有一个漏洞放一个金属网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并不这么做?
其三,好像所有进入的人都有些神经质。
Bug冒号从一线天往回走,如果昏掉的话,没人来救再死掉,会就地变成尸体,然后变成白骨。
新来的人看见尸体就不会进入海滩,大概率会往回走。
司机没有进入一线天,所以并不知道此处有没有上一批人的尸体。
而且据我观察,酒店仿佛没有配置清尸队。
此bug无解。
导演只能运用魔术手段,让人闪回到海滩。
好像沙盒游戏一样,闯入到边界,准备传送回游戏地图中。
想到了这点,突然觉得此片索然无味,是个垃圾。
另外,为什么不创建一所私享专属酒店,只接收隐藏属性的客人,而是与公共人员混住??
以至于客人里面有警察??
酒店经理心真大,落网也就不足为奇了…
电影的设定很有意思→一片加速时间的海滩,这么说其实不够准确,应该是由于磁场及矿物影响能够加速细胞衰老的海滩,头发指甲这样的死细胞是不受影响的。
我朦胧地感觉导演有借由被动加快的生命进程去描画人最本能的行为。
孩子的食欲、进入青春期自然发生的性行为、老去后被强化的执念(爱美、爱地位)。
当生命被按下了快进键会发生什么,当生命什么都没有体验就老去会怎么样,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无力和混沌,是不是命运已经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至少在身体上,你会老花我会耳聋、你的肿瘤会长大我的骨头会变脆······Kara的话【我们连毕业舞会都不会有】,他们还什么都没有经历,6岁的孩子在不到一天的时间承受成长青春期怀孕生子父母老死,他们没有任何人生阅历以丰富知识经验,只有被迫成熟的大脑带来对世界崭新的认识,再加上各种扭曲的镜头语言,死尸肋骨间的视角、摇晃、旋转,快速老去这个设定就足够让人不寒而栗,这不是jumpscare的一惊一乍,而是温水煮青蛙的背后一寒。
情节上其实不难懂,有很多可以说是明示的伏笔,开头的【你长大了声音会更好听】【对面山上有东西在闪光】【男主在房间看见的医药公司宣传册】小高潮也算是层出不穷【女尸】【老人死亡】【孩子长大】【疯狂的医生】【扭曲的女人】小小的沙滩被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刺激的事情在发生,每个人都在面临新问题,但是这些问题能否被解决不重要,因为在这片沙滩上,只需一天,人就只剩灰了。
必将是列入沙马兰代表作的一篇,类型片的极致不典型,根本没当恐怖片来拍的,360度长镜头叠加平移镜头使得场景调度神乎其神!时间轮转自无形躯壳里挣脱全面蔓延至感官,在昼夜之间目睹病痛与老去,迎接诞生送葬死亡,刀刃划破皮肤道破无尽心事,却没有人来给出解答。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是选择和解,还是坠入癫狂。
昙花一现的惊艳大概是夜戏,当观众在打开电影前就已经对核心概念熟稔于心的情况下,前半段的铺陈顿失趣味,直到疾病随着年龄的猛增开始肆虐,听觉和视觉都变得模糊,“老去”终于有了实体性的和精神上的外化:可怖的病变身体,与真正面对死亡,这个于无数影像中或多或少总有些许优雅的字眼——老,在沙马兰这位一贯温情的作者手中,反而爆发出了纯粹的残酷。可惜的是,为了制造冲突和交代清楚背景,剧作有过多多余的设计,把类型之外的剩余压缩到了最小可能,如果完全不考虑给海滩一个“出口”,单纯地、更深刻地去表现“老去”和面对变老的过程,应该会是一部能从概念与类型中跳脱出来的佳作。
想法很好,但也只有想法了.
8/10。沙马兰将镜头在多人中来回摇移,虚焦与小镜子所展现的面部扭曲与模糊,子女身体的加速成长、海浪冲回来的腐尸被拉扯到画外空间,摄影机被设置成一个作者主观性的目光,这目光极力汇集成一组情感空间的想象:大海与岩壁中间的虚无包围着角色们,显示人出被隔离的状态,个体的癫痫痛苦、精神反常、错过青春的悔恨和突如其来的死亡,都是必将承受的命运,最苦难又温情的一幕在早产儿死亡,襁褓中的躯干化为尘土撒回沙地,父母不能改变孩子长大、离去的事实,唯有皱纹加深、记忆退化被时间吞噬的人生日落时坚守伴侣。最后一对姐弟解开了字谜信的重要信息,游到珊瑚礁上突破了时间力场,通过自己的行动加速类型的解决,派去和实验体玩的小男孩和度假的警察都有明确的叙事功能,这种简单而定型化的人物谱系,可以视为宿命的虚空、残酷得到了作者的干预。
笑死!像极了旅行团把你关在购物点,白白浪费你的生命……
台词真的好烂,结局也有够落俗。这么有趣的概念却浪费掉了,只有摄影值得一看。
奈特·沙马兰有种魔力,总能把好点子拍成烂片,就像片中得了精神病的医生一样,拍着拍着思维就混乱了……
到这里养猪、养牲畜的话,那真是物尽其用了
如果停在男主与小时候玩伴的对视,没有这么多解释,可能就更加完美了
好好看,这么个高概念强设定的疯批故事,被拍的好有魅力,赏心悦目,调度的太舒服了,片尾曲一出竟然有点感动.
伤口瞬间愈合、沙滩一天相当于过了五十年,此类不可思议再怎么夸张离奇,也是能够被叙事体系逻辑自圆的。可形影不离的姐弟两人要靠与陌生人的猜年龄互动才意外发现彼此长大了许多?这是任何自设叙事体系都难圆的严重逻辑漏洞!……沙马兰过去这些年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不是他在前者上的天马行空敢想敢拍,而是自设体系分明到处破洞,各种逻辑失控与喜趣外溢(比如女孩“大肚子”),而他全然不予理会只照着自己一贯紧张严肃终镜催泪煽情的单一风格路线埋头狂奔!于是难免让人再次想起灭顶之灾就有评论戏称沙片,“可怕的愚蠢践踏了作品本身的一本正经故作深沉,反而使其成为一部真正搞笑的B级片。至少对于那些倾向于并且也能够以此角度去观影的观众而言。”
喜欢选角。拍的还行吧,这个题材可以有更大的发挥和更深度的挖掘。不过目前只停留在这片浅滩的呈现也不错。
看这片名就觉得很惊悚了
一群人到海滩度假却逐渐发现这是一个会让人快速衰老的海滩,于是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去,最终只有两人逃出去了。调度和运镜水平不错,概念也有趣,可惜剧本太蠢了根本不恐怖只是不断出戏,结尾的阴谋论(把这个神秘海滩的出现归为医疗公司的实验场所)也很无聊。
这都能圆得过去,算有你的。
?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人生度过了108分钟
沙马兰就不是在拍《降临》,所以才画了个现实主义的壳那么多废戏,最后10分钟都挺没用的;运镜很6啊,中间展现时间流逝的镜头都很牛;卡斯都很不错,Abbey和eliza死的太惨了点;如果搞成没有密码,老死在沙滩整个回忆录那就末世科幻了……
从构想到风景到镜头都是满满的设计感,属于故弄玄虚里面虚得比较好看的一类~话说一群人用手撑开女主伤口的时候吓死我了,我以为伤口会迅速愈合把他们四个人连成一个合体。。。
高概念精调度烂执行,一泻千里的结尾硬生生把影片的整体质量拖垮。将生老病死、婚姻维系、人伦情感浓缩于时光飞速流逝的寓言构筑体系,大量不同角度镜头的流连、变换与主/客体凝视在不经意间激发观众内心的的恐惧。可惜人物行为动机与情节逻辑完全经不起推敲(孩童感知不到身体成长的速度、心理年龄6岁搞大别人的肚子),其观感仿佛在看一部三流劣质悬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