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剧透大嘴巴的图书商找上著名宗教领袖,代理五页的书。
出言不逊,满口胡诌的他发现:家后院生出一棵菩提——说一句话掉一片叶子,枯荣连接着健康。
不能滔滔不绝,他惜字如金。
然后,失去客户、失去工作、失去家庭……一系列曲折后,潘然醒悟,表达爱意和宽恕。
终,死树逢春,枝繁叶茂,赢回一切。
墨菲的表演谈不上好谈不上坏,本色演出的味道。
罗哩罗嗦叽里呱啦像是RAP的台词如机关枪一样放出,让人想起史瑞克里那个毛驴,其实我更喜欢他那个造型。
女主的扮演者我一直非常欣赏,名字不知道,反正只觉得她:着睡衣圆润如玉,着制服热辣伶俐,赞。
男秘,有点用力过度,忽略。
宗教领袖是印度人吗?
一定是!
继续忽略。
所有其他配角,统一忽略。
影片的破题没有问题。
问题是主旨在“爱”和“宽恕”之间摇摆。
当然知道,导演想将两者融合起来,但这种融合不稳固,隐隐割裂开来。
中心思想不明确,减一星。
结局现实:用钱贿赂小店员,用钱支持业余写手,用大房子勾回娇妻和孩子。
现实没有错,但作为“虔诚”的喜剧片,现实得有点过,出版一本书就能继续挥金如土了,让无数的屌丝情何以堪?
施舍的意味大过馈赠,再减一星。
所有演员中规中矩,没有亮点。
发力在台词,台词显得过分奇怪;发力在表情,表情显得过分夸张。
呜呼,老墨菲已经快要撑不起一部鸡肋片了,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依然太长。
开片制作人的名单在脑中回闪:Nicolas Cage,丫的,是那个继续在不停拍大烂片的掉头发眼神忧郁男么?
算了算了,如果没有那段制服秀,本该再减一星的。
全片只需要注意一段台词:Words? Can't you show her that you love her? Make peace,show them that you love them will be truthful.是的,爱的表达不一定要靠语言,语言多谎言,且更容易被忽略。
俗语云:多说不如多做。
好好的切入点给糟蹋了。
可惜。
以上。
俗套,怕是这几年在影评中最多出现的两个字吧,貌似也只有这两个字,才最能“深藏功与名”的表现自己的“阅历”,才最能表现,于每一年成千上万部电影中,这样一部电影工业流水线的标准产物,难入法眼。
于是,在看完这部完全靠老牌演员的个人秀才能勉强镇住场的电影后,开始莫名其妙的怀念90年代,因为那时的自己还不懂这个那个的纷繁的大道理,还不会挑剔剧情有无深度,还满心童趣天真以至于电视上偶然放上一部毫无制作的科幻片就能满足得欢天喜地。
但那个时候,看电影真心不累。
然后到了今天,不知道是见识广了还是品味高了,人再也难从电影中获得专属自己的快乐。
科幻片只有空幻的想象叫乏味,动作片只有刺激的场面叫无脑,恐怖片必须得有超越剧情片的故事框架,悬疑片一定要展现伦理片般发人深省的人性启示,喜剧片一般变成泡沫剧,青春剧则是仅靠荷尔蒙思考的不成熟人士的专属,所以每个人看电影前一定要去IMDB看评分、看完后来豆瓣看评论,然后脑中某些被电影勾起的尚未成型的微妙感受,最终被大众严苛的要求打散,个人快乐变成“低笑点”,更不要提还要绞尽脑汁的抬高自身素养,展现深沉、深刻令人几近扼腕喟叹的高端“观影艺术”。。。
因而,遍观天下电影,喂有文艺片值得一看。。。
“四民有务,各得志为乐”貌似极不恰当。。。
那就“片儿有好恶,各得乐足矣”。。。
已经忘了,电影最初是为了什么?
娱乐而已。。。
不就是个玩嘛所以一时间,想知道,还有人会不加一句评论来看电影吗?
像这部挺有想象力的电影,我看的挺开心,看完也没说什么。
>_<。
《临终千言》是我从尼泊尔旅游归来后看的第一部我认为可以一提的电影。
在北京歌华有线的免费点播中《临》被归为喜剧,Starring则是艾迪·墨菲。
说实话,之前几乎没怎么看过墨菲的电影,对其的印象总也摆脱不了“无厘头”和喜剧的影障,但在我看来墨菲在选择剧本和诠释角色时已经跨越了“为了包袱而包袱”的传统“无厘头”表现框架甚至展现出了人性的光环。
《临》在剧情架构上没有突破传统喜剧(此处为对比正剧和悲剧的参照物)“大团圆”结局形式,甚至电影开始不久稍有观影经验的人就能预测出剧情走向和结局。
既然形式毫无新意又是什么让人有所感触?
电影的主题:重拾人性之灵。
影片开始时墨菲扮演的图书业经纪人咄咄逼人而又成功得让人标榜。
当然这种表现并非架空现实,在当今社会进步的浮华下几乎每一个进取者都急于表达见解而毫无耐心倾听。
现代人取得的一个个所谓业绩和进步,特别涉及到社会关系时,可以说是在强调某些核心价值时丢弃或忽略了其他同样珍贵之物!
譬如我们追求个人完满和自由同时还依稀拥有的为完整家庭生活而做出的无言付出。
面对心灵港湾尚且如此,面对众人时也难怪图书经纪人在不计手段与心灵大师达成出版协议后眼中开始闪现出对人类渺小的不屑。
影片中墨菲让助理为其购置王冠、权杖和宝座的,我甚至一度认为导演会用特效让墨菲头顶光环。
事业上登抵顶峰,所有出版商对即将付梓的心灵圣经光辉前景都趋之若鹜,不计成本开始了竞价。
此时,图书经纪人的得意似乎也算理所当然。
即使辉煌如日之中天,也难免夜的冷清。
抛弃灵魂的成功,终会让人对其质疑。
刹那间一棵菩提树从图书经纪人家中拔地而起,而最奇特的是当墨菲口吐莲花时树叶也随之飘落。
因此这也是一部落俗的关于奇迹的影片。
面对突如其来的“神迹”,甚至连最理性的人也会在落叶与生命活力之间建立某些超自然的关联。
当菩提树上仅剩下一千片树叶时,图书经纪人终于意识到自己应该闭嘴了,也因此影片进入了高潮。
往日甚至不容人以置喙现今却只能一言不发,剧烈落差带来的不止是心理上的不适,在丧失的语言能力仿佛也带走了家人的信任和社会地位。
现代人,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仿佛只会通过外在之物表达即便是最为真挚和亲密的情感,不是吗?
相较于所谓黄金时代的精神世界,黑铁时代的物质生活或许庸俗而惰怠,但文明之路从来没有退路可言。
古语有“置之死地而后生”,在我看来有其不实之处:即将概然性等同于必然性。
图书经纪人在经历了惜字如金、自暴自弃并几乎在最后一刻竟又能参悟入道,可谓又是一个奇迹。
对于影片导演而言并无需太过在意于统计学上的合理性,更为关键的是观众心灵中的意愿。
因此当菩提树仅剩寥寥几片树叶时,图书经纪人被逼仄进人生绝境处开始盘坐树下时观众已有结果……苏格拉底在告示众人时有言:“认识你自己!
”当人能够平静地认识自身时对世界的重新认知和改造也就开始了。
救赎,不仅限于生命,更是为了灵魂。
图书经纪人终于当下所有身份和面具寄予他人幸福,并最终在父亲墓碑前用最后的语言说出“我原谅你”,影片其实就已在意义上结束了。
当然,导演要给观众一个交代:经纪人在风雨雷电中呼喊着倒下,随着菩提树抽条叶满枝头而涅槃重生。
人,要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是影片导演质问每名观众的问题。
那么,你的选择是什么?
2013年8月16日近于午夜
每个喜剧演员都有自己的固定模式,Jim Carrey夸张的肢体表情、Ben Stiller的小人物逆袭,Steve Carell的冷幽默。
而Eddie Murphy就是喋喋不休的聒噪。
依然聒噪的Jack因树的关系学着闭嘴,但既然有一千字的配额,还是可以在重要的时候使用一二的,但偏偏越是需要他说话的时候他却惜字如金。
如果他能一次性的将事情告诉妻子,哪怕用去五百字也绝对值得。
因为之后就可以由妻子代言,总比找个不靠谱的助理来得强。
不过不逼入绝境不能大彻大悟。
失去工作,失去家庭,迫近死亡能让人重新思考。
然后一切涅槃。
Eddie Murphy对于不能说话表现到了面目狰狞的地步,略显夸张。
学会原谅重获新生也是挺俗套的结局,但最后还是给人一些感动。
母亲说Jack已经变成了最棒的男人,妻子看见新房子开心的笑容,以及不做经纪人开始当作家后的新生。
男人还是要撑起整个家庭,而执拗也往往因此而生。
总坐下来品味人生对于大多数已经成家立业的人来说有些奢侈。
你需要扛着这个家不断向前,在确保所有你爱的人能幸福一生之前不能停下来。
所以如果长满老茧的双手不能时刻给你轻柔的抚摸,还请原谅我。
一个简单的跟死亡有关的故事,一段复杂的跟生有关的幽默。
当突然有一段时间迷茫时,才该想想自己到底迷失了什么。
失去的是不是曾经自己真正渴望最珍贵的。
通过语言表达的是苍白的,是不经过心的。
我们都没有想过这辈子最后一个能见到的人会是谁。
又是想见到谁。
叶子在一片一片掉落时,从自抛自弃,到最后剩下所剩无几的时光里,去抽段时间跟自己面对面。
去看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去想除了这些之外,又能怎么样去看看真正的生活在哪里。
去用心,对身边的人。
而不是一段又一段用语言的敷衍。
我们也都明白曾经过去的生活,会有多让人留恋,或者会让人有多后悔。
为何留这么多遗憾在生命里,留下给自己一次又一次伤害自己的机会。
为什么不去原谅那些伤害自己的人。
放过自己,也是给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
去海滩,一个甜美的冰欺凌,然后吹吹海风,然后去冥想,去享受此刻的生活。
还有更多的事要去做。
重新拾起信心,对自己做过的错事,承认错误。
我们改正错误,来过一段新的好生活。
生活永远都是好的,去用心。
谢谢跑掉的人和时间。
我怀念你们,我也会珍视现在的生活。
回去修正后,我要现在开始。
去找寻每个天晴。
加油!
讲叙了说话的时候一颗树会掉叶子,当叶子掉完了,自己也就完了,就像宿命一样。
而这样的故事只是告诉人们,很多时候不仅仅靠语言才能表达自己;如何才能认识自己,做到真实的自己;and when this happened, what's effect his life, what's the reality to himself. 而又当叶子快要落完的时候,如何又会起死回生呢?
那几片叶子像是希望,又像是嘲笑,多么的讽刺。
树,靠灌溉;又像是自己的写照;how to treat your parents ; hope comes. Who understand you.Clarity ; charities; 当你拥有一切,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走在大街上,吃着你最爱的食物,又如何呢,两种境况。
Your hope, your life, your wife, your child, your Mom, Communicate by body & body language, wordSilent , quiet,
前不久闲来无事翻出来电脑里留存许久的一部电影,重新翻看倒是与当时的感受有所不同了。
电影的名字叫《A Thousand Words》,中文译名《临终千言》。
如果去搜索这部电影以及相关介绍,会发现大家对其评价并不高,甚至还有比较苛刻的语言评其一无是处。
如果你是资深的影评人或者对电影的剧情要求极高的话,建议你还是不要去看了,免得失望。
如果只是闲来无事图个消遣,那不妨一看。
记得自己之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也只是觉得平平无奇,看过一遍也就有个印象而已。
此次翻出来再看,也许是经历得多了,看到最后竟觉得有些感动。
故事的情节比较老套,艾迪·墨菲饰演了一个习惯于用花言巧语伪装自己的心虚与欺骗的文学著作出版人Jack,说话不带任何转机几乎已经成了他为人处事甚至工作上的作风,他对周围人都很苛刻,虽然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却又对他无可奈何。
机缘巧合下,Jack认识了新世纪的印度宗教领袖辛加博士。
某一天,杰克家的后花园里凭空长出了一棵神奇的菩提树,树上正好挂着1000片绿莹莹的树叶。
一开始还不以为然的杰克很快就惊恐地发现他每说出一个字,就会从菩提树上掉落一片树叶,一旦叶子全部掉光,就意味着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为了活下去,Jack只能停止说话的日子,靠手势来交流。
由于不能开口说话,期间发生了很多笑话。
Jack试图做些好些阻止树叶的掉落,可是一切都是徒劳无功,自己深爱的人也理他而去。
酒醉的某一天晚上,Jack疯狂的说话直至树上仅剩最后的17片树叶,意识到自己可能死去的Jack决定要把最后的话送给自己身边的人。
后来他去了敬老院看望了失忆的的母亲,母亲把Jack当成了他的父亲,对他说她有多么深爱着Jack,可是Jack总是很生气并憎恨着他的父亲。
最后Jack来到父亲的墓地,回想着过去,说出了最后三个字,原谅你。
看完整部电影,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现在的生活紧张忙碌,我是不是走得太快却不记得去关心周遭在乎我的人。
所以看到之前的笑料笑不出来,却在最后Jack去看望母亲的那幕觉得暖心。
下面奉上我比较喜欢的话和大家分享。
1. Quite your mind until there are no thoughts, then you can see your true nature. 沉淀净化你的心,然后你能看到心灵的本质。
2. If you can hear me, what you are listening to is not the sound of my voice. IT is the sound of my inner voice, the one inside my head. 如果你能听到我,并不是我的声音,而是我内心的声音。
3. I can always count on Jack. 我可以依赖Jack.4. Life if not worth living without family.没有家人便失去生活的价值。
Less is more! Talk is cheap. Think with brain, and act with heart!
语言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有表现力的东西,每天我们都会面对相同的人或不同的人,有时我们对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情感的互动,有时我们也会做出反自我的的承诺,这叫利益驱使;有时我们因为说话成为万众捧月的一颗明星,有时我们也会因为说话错失良机,甚至成为万众憎恶的对象。
电影《临终千言》以独特幽默的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处处需要语言去协助完成的人生,当生命会因为你每说一个字而加速耗竭之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不是言语堆砌的长城,而是经过你生命里的那些人——他们是你最亲至骨血的父母、爱人和孩子,是跟你一起拥抱梦想的朋友,是匆匆闪过你记忆的陌生人。
这些人拼出了你生命的魔方,每一块单独的色彩都能组合成你记忆里最美的故事,是他们成就了你最精彩的人生。
爱就一个字,但想要更感性的表达它,可能需要无数句美丽的语言烘托出爱的伟大、爱的永恒、爱的承诺、爱的一切。
主人公因为说话受限而让妻子对他加深了误会和不解,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当他对大师抱怨不能向爱人说出爱时,大师反问他“你现在还在用说去表达对他们(妻子和儿子)的爱吗?
”这已经让我们领悟到影片的真正思想。
从这次交谈后,主人公开始改变,因为丢失了工作让他紧张的生活恢复了平静,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聆听身边的人,并在最合适的时间用最简单的词向身边的人表达,他对停车服务生以“You are great”做为鼓励,给妈咪说“I love you”做为对母亲的答谢,给妻子和孩子说“You, Me, Forever”做为永恒的承诺,对很多人说出“Thank you”做为生活的感恩,直到在父亲墓碑前说出“I forgive you”后,倒下,终结了过去的那个他的生命。
一场雨过后,仿佛是身心的一次洗礼,身旁的手机不断的再响......做为电影文化,积极推进人性的一面是永恒的话题,所以主人公的重生让我们对自己失去的、错过的、后悔的过去有了重来的希望,当跳动的生命再次闯入进躯体时,我们学会了珍惜。
立意挺好的一部电影,主角从一个言不由衷的碎嘴子,因为受到教会的启示而感悟到真我的力量,进而成为一个虔诚的人,其实对于当下的浮躁社会中的虚伪人性具有很好的反讽和警示意味。
本片的选角没的说,除了艾迪墨菲,还真想不出谁还能在一部片子中同时饰演好轻挑浮夸的话唠又沉稳炼达的信徒。
感觉这种边界非常不好拿捏的角色现在经常出现在国内电影中(《回到明天)、麻花系列电影等),但是就角色的拿捏来说,其它演员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本片中艾迪墨菲可能没有将电影带到足够好的高度,但凭借他的演出,起码确保了这部影片的下限,不至于流俗,这也是观众能够看完全片,不觉得扭捏不腻歪的一个基本保证。
可惜的是好的寓意还是倒在了批量生产的工业流水线上,制作还是简单的把影片定性为喜剧电影,而缺少对这个主题的深度挖掘,没有就着人性虚伪与真实而深入的探讨。
当然,这么设置还是服从于“喜剧”电影这样的基本设定,以至于中间夫妻间误会、与去世父亲的隔阂,都处理的相对简单。
但是谁会去计较这些呢?
也许这部电影就像艾迪墨菲在前头想要插队时对同乘人员的谎言,我只是想要尽快登上那damn飞机,shut up,asshole!
无聊
这片真的这么烂吗= =所以我哭得抽了应该是奇葩才对了。。结局俗套
cctv6
无聊的美帝奇幻心灵喜剧
words....
kingbo 老师在短学期给看的 里面有好多话还挺符合当时的心境的 留意你的心 而不是说出一串串的crap 让你心中的种子早早的凋零。 在听了kingbo老师今天的一堂电影赏析课后 纳闷 他该看过多少电影哦 难得还会推荐文艺片给我们
治愈系!
立意不错,看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的剧情,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第一步就是先看看叶子掉光到底会怎样,看来我不太惜命= =
老子好久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这么,这么,难看的电影了,毫无意义,莫名其妙,傻逼一样的各个角色,看这种电影,简直是浪费生命!
就是觉得演的不太好~所以我那么容易入戏的人都无法入戏~一开始呱噪的性格赶脚完全是装粗来的~
有点俗套,表演应该更夸张点。
其实是个挺不错的电影,为毛imdb评分那么低?
本来这个设定应该确实有趣,但是这种设定在二十年前多半不错,现在的话实在有点老,和听女人心什么一个意义的老,而且那个神棍说教感太强了。不过中心意义却很好,你说多少都无用,有时不如闭上嘴给个拥抱。
挺好的故事~有很美的画面,很美的光线~
受尽折磨...
挺有意思的电影,就是Murphy太瘦啦!
说话挺慢的电影
俗话说的好 祸从口出…
泪点越来越低了
废话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