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说这个片子有着较重的文艺气息,确实。
片子里面的人,都不幸福。
这片子让我想到另一个宣传尼泊尔的文艺片《等风来》。
记得看电影小说时,鲍姑娘曾经写道,幸福与不幸福,取决于你有什么样的邻居。
如果你的邻居天天鲍鱼燕窝,各种奢侈品,那么对比自己的盒饭A货包,你是不幸的。
但如果你的邻居天天被人追债,家徒四壁,温饱问题都没法解决,那你没准还在家幸灾乐祸呢。
为什么不幸福?
“比较”是根源。
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家的孩子阴影下的我,特别深有感触。
长大后,依然活在不断的比较当中。
我们生活在社会各种“关系”中,这种“关系”就造就了不断的“比较”。
其实片子里的人,如果和《天注定》的主人公们相比,不知道要幸福多少,但是他们依然不幸福。
当然了,不同规模的不幸就造就了不同规模的“反抗”。
显然,李太太和阿辉还没到举枪杀人的地步,他们的反抗就是“过界”,一种较为和谐的方法。
强迫型人格的李太太,生活中缺乏安全感,伪装表现的幸福,极力维护颜面,即便哭泣也得遮遮掩掩。
活得很累很累。
个人觉得,她的这种“奋力”维护,可能源自出身不高的自卑吧。
看似潇洒,看似坚强,说串了就是贪图虚荣。
丈夫跑了,回到娘家依然得说老公很好,我很好,晚上我们还约了一起吃饭……贵妇下午茶,当了家什也要来赴约买单……死要面子活受罪,但是你还别同情她,她乐意的。
她在幻想这暂时的落魄仅仅是一个梦,下一次睁眼一些又回到原点了。
所以,她穿紫色,她请风水师,她告诉女儿会转告爸爸(估计是生活费、生日之类的事情)……一切一切都是她在作吧!
阿辉也差不多。
生二胎,交罚款其实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在香港生?!
更多是为了一个香港户口。
如果香港和大陆有所差别,存在比较,谁又会在乎户口在哪呢。
求前女友,偷卖老板的汽车配件,躲在后备箱“偷渡”香港……虽说有被逼无奈的可怜,但是谁又说不是自寻烦恼呢?
想要的与得到的不符,自己苦闷,旁人看着缺多少有点“乐祸”的闹剧。
活着就是一个无线“作”的过程。
文/梦里诗书 初看《过界男女》的海报或预告,以为是刘嘉玲与陈坤上演的姐弟之恋,但电影并无关于风月或波澜,《过界男女》以两个独立而又关联的故事而展开,静若止水的叙事,讲述着富人与贫者各自生活的困境,这是一场“人艰不拆”的故事。
生活于社会底层为老婆能在香港生小孩各种努力陈坤饰演的阿辉,遭遇家门经济危机的刘嘉玲饰演的富太,电影中的两者其实除开之间的雇佣关系并没有着过多的交集,开车的司机与豪门的阔太,电影中对“过界”的含义更多是聚焦于阿辉身上,每日奔波于香港与深圳之间的他,一直为了自已即将出生的孩子能有香港身份,坐着各种的努力,请求前女友的帮助,寄希望与中介,偷换富太奔驰车上的零件,或许他与自已的老婆在结婚之间有着唯美的异地之恋,但一切在现在都面临着生活的重压,而暗格调的电影风格,更加重了这种压抑氛围的渲染,而另一面刘嘉玲饰演的富太,面临因为债务跑路的丈夫,摆风水,提取不多的现金,变卖家产,面对不断的窘境,一直坐着强颜的支撑,两种不同身份的视觉,电影的写实感极具浓厚,富人与贫者都有着自已人生的艰难,不管是司机阿辉陪同富太卖这卖那,还是最后坐着富太大奔偷入过关被发现的阿辉老婆,电影故事最后的融点,其实就在于已经伤痕累累的生活。
这是一部标准的文艺电影,不管是风格还是叙事都是如此,但这又是一部难以让人认同的爱情电影,悲剧?
喜剧?
好像都不是……冗长的剧情,缓慢的节奏,电影大量暗格调的采用更使整部电影一直处于一种极具压抑的氛围之后总,生活的艰辛在电影中被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对于爱情电影来说缺乏爱情片一种对美好爱的理念和剧情上的张力,《过界男女》整体的剧情一直处于一种非常平静的状态,几乎难见其转折,波澜不惊犹如纪录片版在大量压抑的氛围渲染下,看这部电影让人很难去捕捉其对爱的表述,电影寄希望于表述很多东西,但每一件都感觉没有深入,戛然而止,《过界男女》有着一如《桃姐》的氛围,却缺乏一种文艺片应有的深度,其实暗格调的压抑本不是一种对电影的批判,很多经典之作例如《禁闭岛》都有着很好的氛围渲染,但一部电影如果只有氛围,而缺乏故事富有感染力对观众的影响,而更让观众感到冗长无味的话,那这始终只是一块无味的鸡肋。
艰辛的生活,让美好的爱情也变得如此暗淡,或许这是一部对生活有着极具写实的文艺之作,但生活以是如此“人艰不拆”,爱情电影我寄希望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港湾。
因为有点累,整场我都是歪着身子半躺着,仿佛除了脑神经,所有细胞都停止了运转。
看着电影名打出来,A4纸上打出的默认字体一样,忍不住调侃实在是太过节省。
然后阿辉出场,冷色调的长镜头让面目都是模糊的,仿佛只剩下走路的脚步声。
这只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重复的某个瞬间,那么平常和无趣,却让我想起那个走进苏丽珍小店的背影,虽然他们一个被生活压垮着肩膀努力的捱着一天又一天,一个被日子蒙住了心灵得过且过,没有什么相同。
但时间永远是相同的,不同的只不过是平行空间里的你我他。
在那个时间里,阿辉为了第二个孩子,曾与人同站窗台边心中挣扎了百转千回终于还是不自然的笑着说出求人的话,曾听着别的夫妻商量着生产的流程细节手掌计算了脸上每一寸皮肤最后还是无奈的走出去,曾在吸完一支连烟灰都是颤抖着掉落的香烟的时间里换掉了老板的车上零件,曾对着那个仓促而慌乱逃走的背影大声喊着你为什么不能帮帮我。
人生中总有这样的时期,想尽了办法,却仍不知道该怎么捱下去。
自行车倒了不去扶,放在楼下不上锁,门反锁了不用钥匙直接踹开,所有的压抑找着释放的出口,最后却仍只能卖着车上刹车面对朋友的问题强颜欢笑,然后继续捱。
而李太,这个在慈善会上,骄傲而优雅的舞蹈后说着温暖的场面话的富家太太,一个会抱怨丈夫吃东西总不记得擦手的妻子,一个给女儿手机留很多言撒娇的母亲,毫无准备的发现了丈夫的失踪,账户的冻结。
她以为这是一个过程,总会过去,请了风水先生改了房间的摆设,穿起紫色的衣服,用现金代替刷卡,却在自己账户少量的现金和抛售就亏损太多的股票面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个结果。
然后她卖掉了改财运的金象,好像也放弃了心里的一点幻想。
她在曾经做慈善的房间外徘徊了很久,心中的幻想好像越来越小,让她最终转身走掉了。
去了母亲的住处,听着她的近期安排,听着她说会打湿你的头发,喃喃自语的回答着我也可以的,最后还是在不停的踱步后回到了家,看着满室的凌乱和看房子的客户,丢掉最后的幻想。
那个黄昏,望着已经没有了佛像对望的窗外,好像每个细胞都经历了一场衰老。
她试过了自己开车,卖掉房子里的古董甚至结婚时的画,试过了路边吃一顿饭,看着阿辉手抖脚抖的抱起临产的妻子赶向医院,那个曾趴在方向盘上无助的哭着的女人,那个又哭了的女人,终于相信这一切的确只是个过程。
我喜欢电影里很多的长镜头,冷色调下的浓密的树木,总让人恍惚着思绪跳转回那个不让生母看见的倔强着无情和脆弱的背影,跳转回火车外闪过的一层层绿色。
在这样的夏天,在一个夏天,开始了,不知道怎么结束。
每当我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总是发现大概太久没有看过这样纯粹的电影,脑海里居然只剩下那些浮华的故事情节。
连自己都忍不住嘲笑自己。
在逐渐迷失的岁月里,我逐渐忘记了生活这件事情本身该有的样子。
整场戏没有故作的碰撞和高潮,像是某段生活的24小时直播,激烈的从来不曾出现,所有的只是暗里的波涛汹涌。
就那样平缓的冷着色调讲着某段时间的生活,却让人仿佛能看到某段时光的某个自己。
风终于吹过夏季的树叶,仿佛歌唱,她停止哭泣,慢慢的走回去。
像那只被放生的淡水龟,终有一天可以回到水里,虽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那片水域。
而生活就是生活,其实从来没有什么离开或者过去,有的不过都是继续而已。
很喜欢这部剧,两个演员完全用演技表达出了人物内心世界,被抛弃的太太不能宣泄自己内心强烈的不安,隐忍的表达不能让任何人发现的痛苦,从开始相信风水大师日日穿紫衣到后来逐渐认清要面对的现实,最后一幕,嘉玲面对坤哥和爱人离去的刺激仍然哭的非常隐忍,慢慢离开,颜色灰暗越走越远的镜头和以前的阿飞正传露露穿着颜色鲜艳的衣服娉娉婷婷越走越近的镜头给我心里巨大的反差,配上嘉玲姐的歌声,真是压抑的完美!
演员演技过硬,情感宣泄到位。
剧情平缓无力,故作文艺过度。
过界,超过界限。
但无论是李太还是阿辉,他们其实都没有过界。
没有离开香港,也没有来到深圳。
他们只是这两座城市联系的过客而已。
而创建这种联系的工具就是那部镜头比演员还多的奔驰车。
看架构。
这部车随着故事的发展分崩离析。
反而到最后主人公们更是得到了解脱。
李太执迷于上流富太太生活始终敌不过女人的软肋——钱;阿辉为生活在下层努力工作也始终逃不过男人的命数——家庭。
话题很新鲜很生活,但叙事太平白无力,营造了强度催眠效应。
看剧情。
导演不该在214上映,因为它基本算不上是爱情片。
因为主人公们的生活从始至终都是截然不同的。
李太的丈夫破产,她想到的只是如何找到他,变卖家产,她靠男人而活。
阿辉却是一个独自拼搏的男人,虽然苦不堪言,但他依然在过活。
所以他们根本无法过界,也无法得到情感的解脱。
反而,真正过界,是那辆熄火抗议的悲催奔驰车。
如果没有这辆车,李太和阿辉也许永远不会有所关联。
她是他的老板,他是她的司机。
他们的关系仅是如此。
阿辉为了妻子的二胎到香港偷生。
而李太却没有勇气踏入内地谋求属于自己的人生。
说到底,他们都没有勇气为自己过活。
而导演也是太淡定地看待破产和超生两个事情,生活如此精彩何必如此平缓。
最后,奔驰车才是最佳主角。
情人总分分合合,而爱过的人呢。
陈坤的颜,是看的原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文艺片所表达的情绪,和结尾,总会让人深思。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永远不会过的跟幻想中一样。
香港,繁华背后的心酸,只有经历的人懂吧。
还没去过香港,也没去过广东,深圳。
但是从小看港剧,觉得大家都一样,都是在为生活而生活。
首先,很遗憾未能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影片开头一张静态图片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区,深港交界!
往来的人群穿过地界,奔走于香港和大陆正好应了影片的名字“过界”。
而“过界男女”好像是为了配合情人节上映的时间段特意更改的,当然即使改了名字也没有对票房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地点:深圳。
男主出现,先从邻居那里接回女儿,并声称妻子回乡下老家探亲,要几个月才能回来。
回到家里,男主老婆竟然大着肚子在阳台上了晾衣服呢。
接下小两口阳台上晾衣服的亲昵、三口一起听胎动的温馨、还有男主送女儿上学的温暖父爱,让我感觉如果这只是一个三口之家,那一定是幸福的。
可是就是因为男主妻子肚子里的孩子,他们被迫要隐藏,这时我隐约感觉到,他们隐藏的不只是肚子里的孩子,还有这个三口之家(确切的说已经是四口了)的幸福。
地点:香港。
男主送完孩子上学后,过界去香港上班,导演在路上拍了代购奶粉的小贩,去香港生孩子的夫妇,然后是男主去香港医院预约妻子生孩子的床位,未成功。
女主出现,上流社会富太,组织慈善酒会救助孤儿、给出国的女儿撒娇留言、甜蜜责怪丈夫不洗手就吃东西,这样的生活我等屌丝和女汉纸们只在电影里见过,好像这就是电影。
男主是女主的专职司机,另外女主还有一位女佣和一条宠物狗。
这时影片放映约13分钟,故事男女主角的身份背景都已通过画面交代的非常清楚,无需任何旁白和过多的语言修饰,不禁感叹导演的功底。
点赞故事从这里开始转折,晚上女主的丈夫未归,女刀到处找不到丈夫,丈夫户头被冻结,自己也只有少量现金。
然后经历家中遭窃、女儿要钱、丈夫要卖房子等一系列事情,一步步看到了自己面临了身份、财富的改变。
女主去赌场找丈夫的时候,甚至不惜委身一个陌生人以换取钱支付男主当月薪水。
同时男主预约不到医院床位、求同窗开医院证明遭拒、去赴港生子机构发现太贵、在深圳生有交不起超生罚款况且孩子也将没有身份等一大串问题,不得已去修车店更换女主奔驰车上的零件以筹钱。
两条主线相互穿插,互不干涉,又在奔驰车里汇集。
男女主角都有从车里望向窗外的镜头,他们都要去面对这未知的明日,可是明日复明日。
最后,男主选择将妻子偷渡到香港,在临产时冲进急诊室。
女主一直在寻找丈夫,知道得知房子也要被卖了的时候,意识到所有的希望全部破灭了,女主只好去深圳变卖珍藏品,包括结婚时丈夫送的名画,男主趁机将妻子藏在车后备箱带到香港。
奔驰车开回香港,坏在了山坡上,这时恰好一个的士经过,载着男主和妻子去了医院,女主哭泣了几秒后,丢下车拎起包走回家。
影片最后一幕留下女主大步远去的背影。
整部影片台词非常少,显得比较压抑。
男女主角都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自己的情绪,释放的出口非常少,女主的哭、放生乌龟、开车算是情绪的释放出口,而男主自行车倒了不去扶、门反锁了用脚踹开、故意不锁自行车。
男主没有恶人,善良的邻居、义气的修车行朋友、即使是没有帮忙的同窗也是无恶意的,应该是不愿违反规定,或者是和男主有过一段情,心有恨意。
女生则显得更为孤独,一直都是独身一人,那些平时的朋友再这个时候也没有伸手的。
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富人交友与穷人交友的不同。
因为意外的一个孩子,男主不得不去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因为丈夫生意的失败,女主也将是去面对身份及社会地位的转变。
是的,这些意外或者是未知的东西总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处于此时的人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后,想要男主的一句台词结尾,你会没事的!
是的,你会没事的、、、
过界男女的电影宣传实在是不像话。
我不介意看一部小清新到不行的双非孕妇冲关剧+豪门怨妇现形记,可你要是宣传上使劲地往刘嘉玲姐姐和陈坤弟弟不伦恋上去靠的话,难免有点恶俗和世俗。
又想有票房,又想小清新,结果就是恶俗的不彻底,清新的缺口气。
电影是两个故事,独立的故事,唯一的关联是两个故事的主角是有着雇佣关系的主仆,除此之外,这主仆没有互动、没有交流、没有感情、没有交集,没有了解,没有关联。
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可是却几乎都没有试着去深入。
陈坤弟弟和可能是前任的护士究竟发生过什么?
刘嘉玲姐姐和那群富太太们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陈坤弟弟干嘛一定要生二胎?
刘嘉玲姐姐那么爱家爱丈夫天天穿紫色,就一下子和人一夜情了?
当然,我最大的疑问是,深港直通的汽车过境时居然不检查后备箱?
导演关注细节,从刘嘉玲一套套不同的紫色衣服和最后换成其他颜色这些情节就可以看出。
但缺乏对整体故事的把握。
微电影的水平吧。
不得不说,刘嘉玲演得不错,陈坤身上是肥肉......
≪过界男女≫,这片能上映就很不错了,因为片中涉及过去最热话题赴港生子,还是二胎,我觉得这是给当下的单独二胎政策做了很好的讽刺。
但不知道是不是内地版的关系,总觉得这故事讲的支离破碎,情节各种漏洞,最主要画面很昏暗。
也不论怎么说,这样的独立文艺片能拍出来算是难能可贵。
总之,值得一看。
不知道为什么,刘嘉玲很出名,但是我却对她的作品没什么印象。
对陈坤作品的印象则停留在了《云水谣》。
昨天晚上,穷极无聊,发现了他们两个联袂合演的《过界》,影片中两个人有极少的台词,感情拿捏得却是非常到位。
影片应该是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豪门阔太不好当,当的过程固然困难,当上之后的变数才是真正的有苦难言;另一个则是计划生育政策下,普通大众的卑微处境。
豪门阔太的生活没有经历过,但是不断有新闻播放高官被拿下,全球缉拿归案,名下房产被拍卖等事情发生,也有点心有戚戚焉。
剧中的刘嘉玲本是一个人人羡慕的阔太,即便是在阔太圈里也属于大姐大的人物,吃饭从来都是她买单、说话慢条斯理,唯一的女儿留学海外,自己就是阔太的生活标杆,她也愿意当她们的人生导师。
直到有一天去做头发,两张卡片都不能付账单,她才觉得事情的不妙。
于是,她开始给自己的老公Leo打电话,可是电话不接,办公室清空,女儿打电话埋怨没有收到生活费,于是她开始请风水大师重新调配室内设计,把床调整到阳台边上,请来两座开光的大象,去赌场寻找失踪的Leo,买来乌龟去放生,依然衣着光鲜地出现在各种场合,无人诉说、备受压抑,对外还要装出一副一如既往的感觉,哪怕面对自己的母亲。
没有台词,但是隔着屏幕都有那么一丝若有若无的窒息感始终笼罩着。
给阔太当司机的辉抛弃了香港的女友,和深圳的婷生活在了一起,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可是还是想要二胎。
婷坚决不肯让孩子没有名分,可是又交不起二胎罚款,于是只能偷偷的在家里不敢出来,怕别人发现她又怀孕了。
哪怕是晒衣服,也要先拉个屏风挡住窗户才敢在阳台边上活动。
这也是一个人无声地生活,早上辉带着女儿去上学,然后去给阔太开车,晚上再带着女儿回家,而白天只有婷一个人呆在家里,她唯一的希望就是弄到香港医院的床位,让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香港人。
可是对于没钱没势的普通人来说,这实在是太难了。
他去求在医院工作的前女友,前女友指责他欺人太甚;他想预支几个月的薪水,可是自己一团乱麻的阔太说要回去和先生Leo商量一下;他想去找中介处理,中介开价20万。
真的是能把一个人逼死的节奏。
阔太最终开始处理自己的资产,首先是把股票割肉、然后又把请来的神像出售、最后把家里的古董字画拿去处理;而辉则把阔太的奔驰车中能卖的物件一件一件的给卖掉了,这让我想起了卖器官的事情,只不过卖的是别人的器官,丢掉的是自己的尊严。
两个人一个曾经高高在上,一个始终低入尘埃。
直到有一天两个人发生了交集,趁着到内地变卖资产的当,辉把婷藏到了奔驰的后备箱里,他慌慌张张地终于把车开进了香港,并且把婷也运了进去。
被拆卸的不成样的奔驰半路冒了烟,辉怕憋死怀孕的婷,不再顾及阔太,将她抱了出来。
电影到此为止,生活却远没有结束……电影文章原创公众号&头条号&豆瓣电影号&微博号:电影扯淡机,转载请关注。
導演最不想聽到的,可是攝影真的不錯。劇本薄弱,像拖到90分鐘的鮮浪潮短片。
没有钱,干脆不生。很多时候,纠结于不是为自己活着。各种烦恼真让人绝望。
如果觉得不好看可能是因为你过得很好
终于看了 问题比较大 都是从剧本就开始的问题 叙事琐碎化 探讨流于平面 社会话题局限于展示 摄影服装还不错 刘嘉玲撑完全片
看这名字,看这主演,你是不是会觉得陈坤刘嘉玲在剧里应该有一段激情缠绵的虐恋。结果!!尼玛!!!毛都没有!!!我靠。。。。。。。。
我多希望看见陈坤和嘉玲姐偷情啊!
节奏好慢。很现实的社会问题。也许随着大陆的二胎政策放开,情况会有所好转。
虎头蛇尾,做作伤感。
陈坤演技略显浮夸,刘嘉玲就好得很。
这样的年代能有人拍出这样一部电影,真不容易啊。
挺压抑的
以为是个文艺片,最终不过是一个小短片,硬生生的拍到这么长。最后刘嘉玲走在无止境的路上,富人的过界不过尔尔。穷人的过界确是要躲在后车厢。
不明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也不明名字怎么这么难听。很写实地港人生活
刘嘉玲和陈坤演的都非常好,虽然因为节奏过于平淡而没能起承转合起来。闹市影院的最大厅,和最爱的人一起午夜场。私人非常喜欢的一部,如果是粤语,可以考虑更高一点分数。
拍得不错,注重细节和氛围营造,也是现实的问题。可以叙事比较拖沓。6.5
评分怎么这么低?看完心里那个可劲的难过。一杯红酒配咖啡…让我打消了在影院吃泡面的冲动哇,哈哈哈。
以极克制的笔法,拍人的窘迫,「过界男女」,近年罕见。刘嘉玲演的何止是好,她简直是一本叫人读不懂又放不下的书;陈坤一样好,分寸感极佳。作为处女作,含金量之高,导演刘韵文(同时也是编剧)值得瞪大眼睛、持续关注,假以时日,她会拍出超一流电影。
一個香港導演在討論雙非孕婦的話題上把重點放在了計劃生育上,十分驚喜。只可惜拍得有點散,也不夠深,關注點是個人而非社會,但兩個主角身上的故事又好像沒甚麼好說的。
后九七永恒的话题 一座围城
庄柏信的音乐,类似杜可风的摄影,风格兼具都市迷幻与疏离,差不多算影片最好的一环。表演尽管很克制,重复之下又不免有点作,还是剧本太单薄,只能这样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