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部剧我发现杨子珊还不错,鹿晗在里面压根没啥存在感,就是猪队友,我觉得整部剧还是可以的,值得一看,虽然剧情稍微狗血了一点,但是胜在女主演技,挺不错的,有深度,可以引发人的深思,但是我也不太同意,电影里必备的出车祸这种狗血标配,我还期待奶奶可以谈恋爱呢,那么漂亮,连孙子都喜欢上了奶奶啊,我记忆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奶奶刚变年轻时候的不可置信,到后来的找到爱情,其实她不是变年轻了,只是编剧想给她一种不同的人生真谛啊,人这一辈子,不是老了以后就只能在家呆着,相夫教子,也可以去外面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我觉得,这才是导演想表达的意思吧
韩国电影一直不是我的菜,虽然知道《奇怪的她》口碑不错,但一直闲置没看,直到元旦前后看了中国版本的《重返二十岁》才给补上。
由于《重返二十岁》是正大光明中韩合作的产物,一改小作坊式的山寨风气,在对韩国版剧情进行了保留式一本两拍的基础上,也根据中国本土化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剧本改编,因此在这里放做一块讨论,闲聊几句剧情和改编的处理。
在整体的故事框架上,《重返二十岁》讲述的是个超现实的故事,即70来岁的奶奶因为无法理解的魔力,重新回到了20岁,排练乐队,寻找爱情,弥补了年轻时候的人生遗憾。
这类的魔幻童话式电影在国产片中出现较少(出现的也是雷剧,笑=。
=),倒也并非韩国电影原创,其作为一种典型剧情模式显然是在好莱坞,用美式剧本教材《救猫咪》的分类判断,这是比较典型的“美梦成真”式故事,美国有一大批此类电影,比如《辣妈辣妹》,《重返17岁》等。
在美国,这类电影多是紧扣时尚而略带肤浅的模式化处理,多以青春和爱情为主题,虽然票房容易取得理想成绩,但是电影整体的定位气质毕竟偏于浮躁,大多随波逐流,难成经典,而有趣的是,无论是《重返二十岁》或是《奇怪的她》整体的艺术效果显然是要强于美国亲戚的,把一个大众电影类型创作的较为别致,主要是因为其巧妙融合了两大元素。
首先是奶奶为主角的定位,这部电影大胆的横跨了祖孙三代,是一部以奶奶为主角的电影,比母女互换之类差异更加明显。
尤其老龄化问题是东方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在经济爆炸式发展的中国,人们稍不留意就在时代的变革中举手无措,老龄社会的概念对每一位潜在电影观众都有着实际的意义和切身生活体会。
另一个较为有趣的特点是,整个故事的人物关系是家庭化的,除了音乐制作人男神这一人物之外,故事在家庭内部的人物关系下展开,让整个剧情显得温情饱满,真实可信,尤其是在家庭观念较强的东方社会,无论韩国或是中国,显然这部电影要更加讨人喜欢。
正因为家庭和老龄化社会两个有东方特色的故事切入角度,让电影从美国版本的故事模子中脱颖而出,增强了电影的个性,也提升了影片的附加价值和社会意义。
在这点评价上,无论是《重返二十岁》还是《奇怪的她》都是适用的。
由于是中韩合拍片的缘故,《重返二十岁》画面的质量也要比同类的国产时尚爱情电影高级不少,虽然没有激烈的大场面,都是扎实的生活场景,但是色调处理和剪辑都可以用恰到好处来形容,既不拖沓也不浮躁。
同时电影还是以音乐话题作为基础的,这些让电影在视听角度也能够带给观众较为优秀的观影体验。
毕竟电影和人一样,走内心是个比较高的要求,看脸才是一般规律。
那么,能否就将《重返二十岁》简单定义为一部国产韩餐呢?
实际上,这恐怕也是不妥的,虽然《重返二十岁》是在韩版电影的基础上进行翻拍的,剧情改动相对较为谨慎,但是电影也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本土化尝试,并且随着一些关键性材质的改变,最终让电影呈现出了不同的气质和效果,有些是超越的,有些则需要探讨。
首先的差别在演员上,韩国版本的演员相对来说不那么“漂亮”,让角色看着更加亲切,故事看上去显得生活化,故事更容易让观众亲近,而中国版本的女演员姿色更好,作为院线电影的偶像化的气质更加强烈,对年轻观众的新引力也更加强烈。
中国版市民李大爷演的不错,无疑是要加分的,至于陈柏霖其实在剧本上的他的出场方式,介入时间都是不很合理的,但是谁让他是男神呢,摊手。
在本土文化上,中国版本还是上心的,较大的亮点是《还珠格格》的片段,特别让观众有认同感。
至于音乐,虽然中国本土音乐节的场景要比韩国版振奋不少,但是中国版音乐在电影后半部却显得有些疲软,差异不大,节奏有些掉劲了,歌应该再燥一点,另外电影里歌太密,3首足以。
一个稍显尖锐的问题出在剧本上,中韩版本的共同的地方是故事的收尾方式用救孙子来解决的,哪个奶奶看着孙子死?
这属于不得不去做的意外事件,纯属外力飞天,主角没有观众期待的心灵成长或精神慰藉。
比如本身对生活有怨气,但是在变年轻的时候发现怨气和年龄无关什么的。
其实还不如不要去救孙子,把那个写丢了的老年死对头大妈加点戏,最后奶奶舍身救对头,虽然狗血,但是有些成长。
韩国版本这里显得不那么明显,由于其讲述故事的视角更加个人化,通篇围绕着女主角奶奶这一角色的个人情感展开,例如她的老公好像穿着西服坐飞机意外身亡,爱情悲剧的偶然性和个例性更强,因而即使整个角色在事件中没有所谓“成长”也是成立的,更像是一个老年版好梦一日游,就是没有成长,也没有那么大的道德批判。
而中国版《重返二十岁》出于接地气角度考虑,在时代背景上加入了参军,革命,历史的元素,也许主创是想增强文化认同,但是又混合了什么大小姐,家道中落之类的背景,无形中却让人物肩负起了某些时代标志,比如她是右派家庭?
民族资本家?
文革吃了苦?
这也就让电影在立意上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更像个有指代意义的社会剧。
韩国版影片结尾处,当奶奶复原后,她的老年伴侣竟然也奇妙的重返了20岁,两人骑着摩托一同远去,让童话继续延续,缓解了人们的沉痛感,而中国版本的结尾则显得较为干脆,删掉了这些看似没用的闲笔,却无形中让影片显得沉重。
这么一个可怜的人,重返二十岁以后获得的大多是快乐,并没有真正的找到坦然面对老去的答案,也没有获得灵魂的解脱。
倘若真正让奶奶有选择的话,她是否有说不的权利和机会呢?
不过整体而言,中国版片子还是合格而且值得推荐的。
看了豆瓣评价说影片很好!
笑中带泪!
我就十分别扭——到处都违和的电影还真是好笑啊,哈哈哈!
先不说你老太太时都是直着腰走路,年轻了就缩着肩弓着背这种小问题,而是这部影片太乱了!!!
整部影片可能想讲一个家庭温馨故事:坏脾气的老奶奶因为嘴碎且毒舌,所以除了前管家之外,没有人喜欢她,连媳妇也因与她同住一个屋檐下压力过大而住院,家人们毅然决然地决定送奶奶去住养老院。
但是她出走了!
所以家里人觉得没了她不行,一天不听你说道我就浑身难受!
所以老太太回来以后大家就都很爱那位老太太。
这是一个失去了之火才懂得珍惜的故事,要是整个130多分钟讲的是这个,即使家人们的态度转变得很生硬,我也就当他们是集体斯德哥尔摩了。
但是!
整部影片可能还想讲一个追梦故事。
老奶奶的外貌变成了20岁时的年轻模样,她想起了年轻时的梦想,并且与孙子的奇遇使她加入了孙子的乐团当主唱,然后,她和她的孙子终于登上了梦想的舞台!
这个故事也很好,除了她奇怪的复古唱腔(她唱现代歌时都得掐着个嗓子呢)。
到了这里,整个故事的内容应该是非常丰富了,但是!
编剧说:“不!
没有爱情的青春追梦家庭伦理喜剧片还叫什么喜剧片啊!
”于是老太太变年轻以后更引发音乐总监与乐团团员(她 孙 子!
)的争锋吃醋,她再一次有了“恋爱的感觉”。
哎哟喂,先别说那个音乐总监的奇葩音乐思想:我只喜欢有感觉的!
我不喜欢的你们一个都别想上!
我就是恋母怎么了!
(最后这一句不算),乐团团员(她 孙 子!
)也喜欢她:只有奶奶喜欢我!
只有奶奶喜欢我!
我们乐队你一点都不看重(我!
)只看重我奶奶我别提多委屈了!
(最后这一句也不算)哈哈哈!
我看的累死了这奇葩的剧情!
喜剧显得生硬极了,是我笑点高吗?
为什么一个变年轻的老太太去和另一个老太太争风吃醋是大家会笑啊!
为什么婆婆对儿媳妇挑三拣四还害得人家儿媳妇都住院了大家会笑啊!
人家一老大爷当了那么多年的备胎,最后鼓起勇气追爱了大家会笑啊!
更加可怕的是京东来送快递了为什么大家也会笑啊!!!
悲情戏其实到了最后老太太要再付出一次青春救孙子的那一段我是很感动的,因为我也想起了我父母含辛茹苦的把我拉扯大不容易,时间走得再慢一点该多好啊!
但是!
还是先不说你们在那唧唧歪歪的来了个3分钟的回忆杀,急救啥啊,等我嘴炮完告诉你们我那个一天挑刺儿的妈当年有多青春漂亮,多坚强能干的把一个想送她进养老院的不孝的、该死的儿子含辛茹苦的抚养长大我现在后悔的要死!
的事儿说完。
而是!
老太太她孙子的爸爸说:“我的儿子,我自己救!
(您好不容易青春一次您就别管什么孙子的了,您赶快去谈您的恋爱去吧!
)”我的三观就炸裂了。
哈哈哈那敢情就是你一个人的儿子了嘿!
你老婆都没说话呢!
再说了你这不是在逼 你 妈呢么!
他是我儿子所以我来救,那他是你孙子你就更加得救他了。
而且看看你 妈重新青春一次只干了谈恋爱这一件事就大过你儿子的命了吗!
也对,反正你儿子不务正业在家啃老搞乐队的嘛,不救也罢!
我简直感动得一身冷汗!
有着光明前途的年轻老太太最后选择了献血救孙子而自己变回去,因为她救了孙子,所以不讨喜的她变得讨喜了!
然后,感人的大结局了!
哈哈哈!
整部片子就是因为想讲的太多了,所以也就相当于什么都没有讲!
想突出母爱,就是因为我听我妈讲了一个她年轻时光鲜亮丽却因为含辛茹苦的抚养我长大而变得尖酸刻薄,所以我感动得要死,连自己儿子的命都可以不要了。
想突出梦想,即使我孙子出车祸了我也要为他完成梦想唱完这支讲恋爱心情的歌。
想突出爱情,直接就是她唱的歌好,长得漂亮,所以哪怕我只见过她几次就会带她回家,爱上她!
不是我不相信一见钟情,而是这里的感情戏实在是莫名其妙的比雷神里的更加莫名其妙!
哈哈哈,这才是让我感到最好笑的地方!
说来惭愧,无论是《奇怪的她》还是《重返20岁》,最开始的我都是当爱情电影在看的。
所以在镜头下,我不住地想要捕捉女主角的情感流动,她到底喜欢哪个?
对音乐总监心动了没有?
而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是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老太太在返老还童后的第一件事,不是随便拽个小伙子抓紧时间谱写段夏日恋曲,而是赶紧找机会跟家里人接头,好向他们传递自己平安的消息——所以果然人老了,荷尔蒙就不往那个方面分泌了……我是先看过《奇怪的她》再看《重返20岁》的,感觉两版在质量上相差无几。
从表演的角度虽然韩版的沈恩京表情更加传神,但中国版的杨子姗也在动作和语言上下足了功夫,是她迄今为止饰演的角色中我最喜欢的,之前性格乖张的作女,果然还是无法和“老人心”的少女抗衡!
当然,在两国的电影细节上还是能看出表现的差异的,比如国内广场舞一出,观众马上就心领神会;而在韩国不说敬语人家削你,中国版乱换《还珠格格》的频道人家也削你。
不过很多时候,国情不同,感情却是相同的。
在看《重返20岁》时,好多人乐呵呵的,却依旧控制不住在解围泪奔,也许是回忆起了自己家的老人——存在感不强,每天都碎碎念的模样。
他们的梦想和希望都已经消磨在时光中,在脑中不断回放的心念的歌曲,却再没有舞台可以为他人吟唱。
过去是镀过金的回忆,未来变成了一段可预知的乏善可陈的命运,于是老人才开始每天念叨过去,是谁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就是他开始唠叨?
在电影前半段很讨人厌的老人家,看上去很唠叨很刻薄的老人家,其实也是很单纯的老人家,很在乎家人的老人家。
我在《重返20岁》医院的那场母子戏里,感受到了一种窝心的爱。
这种感觉很神奇,不悲恸,但又揪心。
当我儿子让母亲不要回头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时,母亲也已经决定牺牲掉青春去救自己的亲人……这一刻我感受到的情感,比任何站在观众面前铿锵有力地念口号,更加强烈。
我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人对生命最极致的温柔,在母子间发酵,心中有爱的人是不会不被感动的。
国内的电影中要刻画这样的感情,往往会死咬着爱情不放,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爱情才可以惊艳时光。
但却忘记了,是亲情温柔了我们的岁月。
但《重返20岁》让我印象最深的,还也不是这样的感动,因为感性的人可以在一条香蕉皮中寻找泪点,但电影如果只是这么拍,也无非就是部歌颂亲情的小故事。
对我而言,反倒是陈柏霖饰演的音乐总监与杨子珊饰演的孟丽君之间关于人生观的那种“代沟”,令人记忆犹新。
总监说,他做事不要后悔,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这句狂妄的话要真正年轻的人才说得出来。
他说完这句话后,导演给了孟丽君一个特写,在那个镜头下我看到了两个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突然明白了纵然孟丽君真的对这样一位伯乐心动,两个人也不能走到一起的原因……按照音乐总监的活法,孟丽君这辈子就算是白活了。
她的青春没有洒脱,歌声也没有飞扬,爱情过早地离去,也全然谈不上拥有什么事业,她的一生该有多少后悔的时刻?
而但当她有机会再活一次,她却说自己还要这么选择……是不是有点固执?
美国曾经也有部题材类似的电影,叫《重返17岁》。
男主人公因为在一次关键的篮球比赛中,为了怀孕的女友而放弃了前程,他一直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错的,于是每天都活在对生活的碎碎念上,而当他变回17岁,却又面临抉择时,才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年轻时的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多到我们甚至不需要去思考未来就可以抉择,而任何当下无悔的决定都有可能是日后侵蚀内心的蝼蚁。
说什么无悔,都是气话。
《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人生若无后悔,该多无趣啊。
她说这话的时候,我不太理解,只是感觉心跳漏了半拍。
现在想想,这半拍大概是可以在《重返20岁》里被补齐的。
年轻时的顺心而为,其实是顺势而为……等老了以后就会发现,那些我们以为很重要的决定,不过是平凡生活里的一个平凡的瞬间,而比这些选择和决定更重要的,是和什么人在一起去经历选择后那些漫长的时光,有些后悔,有些遗憾,是这样的经历让回忆变得有了那么些滋味,值得人老了还要反复咀嚼。
在看完电影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奶奶会不顾孙子的生命还要站在台上唱歌?
导演说,因为对于过去的奶奶而言,音乐只是孙子的一个梦想,而当奶奶真正参与到这个梦想之中时,才会体会到这个梦想对孙子而言有多重要。
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经历,只有一起笑过、哭过、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不是单单一个“无悔”就说得清的……
大家都说这是部笑中带泪的感人的片子可是一个老太婆变年轻后成为了歌手这样的故事实在让我难以感动。
变年轻前她刻薄导演似乎想要利用她的回忆解释他为什么从仆人口里的善良的小姐变成了刻薄的老太婆但这样的解释没能说服我,生活艰难,就能恶意的对待周围的人吗?
洗白没有这么简单老年时他刻薄年轻了还依然刻薄依然含沙色影的讽刺着周围的人依然挑刺着媳妇依然重男轻女的包庇着孙子他的年轻除了完成了自己歌手的梦想不过是换了个身份保护孙子和儿子可是他对儿子孙子的感情也没让我感动如果对儿子和孙子的爱一定要建立在对儿媳和孙女的伤害的基础上这样的爱真不值得拍成电影导演既没有安排主角对自己进行反思也没有让她利用年轻的机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只是一根筋的反复描述一个二十岁外表的人说五十岁的人会说的话做五十岁的人会做的事情会是多么搞笑最可怕的导演最后把老人的刻薄合理化仿佛一个人既然已经到了五十多岁了,就不需要改变自己做什么都是合理的,即便不合适周围人也应该原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媳妇最后对女儿说今后要对婆婆好可是实际上婆婆并没有做任何事让观众觉得媳妇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变化最后看电视时婆婆也不忘讽刺媳妇五音不全媳妇此时却欣然接受没有吃药没有反驳重返20岁的是婆婆难道不应该老人反思后改变自己的行为吗幽默,没有挖苦和讽刺的功力再深,也难以让人发笑感动,没有没有反思的人生激不起共鸣恶心,有点并不值得颂扬的人生被颂扬并不值得讲述的故事被讲述
重返20岁,这才是正真的青春剧吧!
谁还没有老的时候,电影中那个老人是多少老人的缩影,也是多少老人的遭遇!
青春照相馆真的让她回到了20岁,但是这不是她20岁呆的年代,她爱唱邓丽君的歌曲,爱看还珠格格,也爱跳广场舞!
在这个20岁有追求她的帅哥,也有追求她的老帅哥,也有捧她做主唱的乐队,人生又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一次!
重返二十岁是一出喜剧还是一出悲剧呢?
又或者在悲喜之间,引发永远的哲学问题。
对于过去,我们永远在缅怀,但若真的时光倒流,你还会选择成为现在的自己吗?
在人生蹒跚,行将就木的时刻,中了这么一个大乐透,是礼物?
还是上帝的考验?
经过了前期预告的狂轰滥炸,在以为《重返》不过会是一部爆米花轻喜剧的时候,却又在今天,不,确切的说是昨天,抛下一颗催泪炸弹。
这曲歌,这首词,如果有人曾认真体会,设身处地,就无法不为之动容。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做过这样的梦,想重返过去或永葆青春。
所以挺能理解孟丽君的心境,那种在人生夕阳的时候重获新生的惊喜。
更难忘的是,在重新的人生里,收获了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自己,近在咫尺的梦想,志同道合的爱情,一切真的就像在做梦一样。
正因为像梦一样美好,所以才更理解当她面临抉择不得不醒来的时候,那份孤单,不舍,挣扎和想要此刻永恒的复杂心境。
《我们的明天》可以说是孟丽君的真实写照,也是电影后期的基调。
是选择继续自己新的人生,还是延续孙子的生命呢?
这不是简单的ab选择,而是残酷的人性考验。
尤其在经历了新人生的种种之后,这份考验更显沉重。
除开人性,还有伦理。
对于她,老伴,音乐总监和项前进的这段奇葩‘‘’四角恋’,在啼笑皆非的背后,我们感受有关青春,成长和爱情的真谛。
音乐总监对丽君来说,应该是一个梦中的梦吧。
就像歌词中所说,是‘‘直到有一个人,能体会我的感觉,不用问不用说’,就明白就了解’的存在,一个为唱痴狂的自己,一个爱上歌手的总监,连身份都如此契合,这样希冀中的完美爱情,如何能不‘‘每一刻都像永远’’?
而那个傻傻的二货小子项前进,更是让人左右为难。
和奶奶拥有着同样歌手梦想的小孩子,通过这奇妙的时空隧道,和20岁的丽君相逢。
在这段奇妙的旅程里,项前进和孟丽君,与其说是看到对方,不如说是看到自己。
所以二货项前进才傻傻的陷进爱的懵懂里,‘‘这句话奶奶也说过哎’’,他对丽君的似曾相识和默契,其实源自从小对奶奶的依恋和亲情。
而丽君对前进,在意识到孙子可能对自己有好感,惊吓过度和啼笑皆非之后,是爱护,更是心疼吧。
由自己亲手斩断小可怜的懵懂初恋,想想还真有点小心疼呢。
因为据科学研究,人在恋爱时会潜意识的选择和亲人有相似感觉的对象,所以前进宝对丽君好感,完全不稀奇。
如果丽君是另一个普通女孩,她和前进也许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但残酷的现实注定了前进宝苦恋的悲催结局,是把亲情当成了爱情。
而丽君和音乐总监的soulmate之恋,也必将在前进宝的爱情白皮书中,划下失落的印记。
对于前进宝来说,丽君是让他成长的存在。
现实里的奶奶从小关怀他长大,而这个梦里的丽君,让他稀里糊涂的失恋,明白人生有太多的无奈。
如果自始至终项前进都不知真相,那他的稀里糊涂的失恋,更让我们明白,人生有时候,我们眼里看到的,未必就是真实。
在丽君的世界里,其实每个人都是寓言和宿命,是梦幻和现实的缩影。
音乐总监是梦中的爱情,前进宝是年少梦想的具形,而时不时穿插其中的老伴xi,则是真实的现实。
在经历了梦中梦的心跳,体会了和孙子共同实现梦想的激动之后,丽君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归现实。
是因为诸多好友在朋友圈和微博的推荐,兴冲冲的和同学去看了《重返二十岁》,平心而论,没有意向中的那么多惊喜,对关于本片和韩版的《奇怪的她》一些对比,我的看法如下。
关于选角色的问题:1.本人认为最失败的选角是杨子珊,相较于《致青春》,她的演技的确进步了不少,在本片中的不少部分也可圈可点。
但是问题就是,她太少女了,一点没有返回少女之后还住了一个内心老太太的感觉。
就在哄孩子的事情上看起来,一点也没有经过培训吧,抱孩子的姿势都感觉别扭。
而且,幽默感欠佳,印象中最深刻的是最后一段得知孙子住院还要上台的这段情景,和韩国女主的演技差别太大。
2.归亚蕾老师是演技派,出演算是不错,但是因为对于她这张无论如何都长得一副好婆婆样子的脸,怎么看怎么觉得尖酸刻薄的奇怪。
在拍照的时候没有显示出韩版中的那种对于往昔的记忆和当前努力打扮自己的状态,只用一句简单的话搪塞了,让我觉得十分无语。
但是打雨伞的部分,印象深刻。
3.陈柏霖大叔,其实我还是爱你的,但是请你不要一下子演技也回归到20岁好么!
只有你被围攻的时候,我才觉得,你丫是帅的啊。
4.彩蛋是鹿晗,的确鲜肉,特别是陈老师往他旁边一站,哇塞,那还真真的是嫩出来水啦,但是没什么经验吧,以后希望有新的发展。
另外一个彩蛋就是端妃娘娘,秒杀韩版孩子他妈!
5.韩版中一个令人深刻的人物是照相店里面的老板,老板说了很多关键性的提示,比如:你要画的漂亮一点;你过去怎么样;你年轻时候怎么样类似的。
但是到了中版,居然只有一句,你想想你最美的时候,效果真心不是差了一星半点好么。
关于结局的问题:1.个人认为结局太鸡肋了!
删减了两个我非常喜欢的部分,第一个部分就是他们一起到现场去看两个孩子的演唱会,奶奶带着还是大叔送的头花,并看到了大叔,当时韩版看到那里真是分分钟叫一个虐心。
相比于其他大团圆结局的电影,这个结尾正是电影主题深化的一个部分啊。
2.韩版的结局彩蛋是爷爷也去拍了照片,并由金秀贤扮演了爷爷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颜值,这个桥段的设计真真让人觉得过瘾啊,一个帅哥后面拉着一个奶奶,也是预示另外一段故事的开始。
但是国内把这个部分删除了。
3.国内的出了字母之后,鹿晗坐在月亮上面,说了一句,再见,再见,没有彩蛋。
当时我也是笑喷了好么。
虽然和剧情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也算是彩蛋了,感觉不错。
关于细节问题:1.韩版女主角着装都为批发市场的较为复古的款式,在中版虽然也对这个段落有所表示,但是并没有注意这个细节,而女主角更是分分钟换套Tory Burch2014年新款,真心觉得鸡肋。
2.关于发型赞一个,符合中国国情。
3.韩版中有一个细节,老奶奶最开始一直去一家店看一双漂亮的鞋子,表示老奶奶虽然外表老了,但是也仍是十分爱美。
中版没有这个细节,但是也并没突出尖酸刻薄,所以老奶奶在老年时代并没有突出的性格特点,虽然归亚蕾老师演技很好,但是也没法弥补这个性格上的缺憾。
4.全程杨子珊最丑镜头,对着陈老师说,谢谢你送我的发卡。
5.韩版中有这样一句对话,女儿:他们唱不了我去当他们主唱。
所以最后女儿成了乐队主唱,感觉合情合理。
中版删除了这句话,结局的时候女儿成了主唱,感觉穿越至极。
6.个人觉得头花好丑,虽然韩版的也很丑。
7.一直不知道剧中女主角压根没有骑过摩托车,为啥海报上她骑着摩托车。
8.对于电影题目来说,《重返20岁》比较直接,《奇怪的她》更为文艺和深化主旨。
9.韩版中有一个细节是最开始一直在跟拍老奶奶的破鞋,表示虽然儿子很有出息,但是母亲还很节俭。
但是中版这方面一笔带过,没有矛盾突出出来。
10.请问国内哪个大学是和剧中一样教室,一样上课方法?
求教!
我也想考过去!
这么美丽的大学,上课还可以换电脑桌面啥的。
总结以上内容,我觉得这是一部较为成功的内地电影,比较接地气,但是对比韩版的内容,感觉在细节上处理的还是欠缺考虑。
2009年,美国就曾经拍摄《重返十七岁》,虽然桥段较为相似,但是对比中韩版来说,深刻挖掘和细节处理的更为不妥。
PS:我觉得这是一部可以去电影院支持的国产电影。
麻烦下回导演请不要请我们家陈老师演这么不适合他的角色好么(他很高冷,也够深情,可是就是不知道哪里不舒服)。
添加一位网友的评论:我想说的是,服装发型等细节上面韩版的更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老奶奶年轻的时代应该是五六十年代,那个年代流行奥黛丽赫本,所以服装发型阳伞等都是向赫本致敬。
包括后面歌曲中回忆丈夫在朝鲜战场上牺牲。
再想想那个五六十年代我们中国大陆的流行服装是什么?
旗袍和欧米伽发型如果是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的女性才比较更贴切吧?
我们那个年代的服装应该是满城的绿军装和毛主席语录才更符合当时的背景。
邓丽君什么的也是远在海峡对岸的流行吧。
呵呵再添加一个网友“ 水儿爷”的评论: 说真的,我个人感觉一般,不如韩版的有“观赏冲击力”,不如韩版那么吸引眼球。
楼主说归亚蕾演技好,容我提一点不同的意见,我个人认为全篇演技发挥最烂就是归亚蕾。
因为还是明显能看出内地版还是有想要突出老人很尖酸刻薄的模样的意图的,但是归亚蕾演的时候。
很明显有很多东西放不开的模样,一直在那端着。
这是一个尖酸刻薄,我行我素的老人该有的样子吗?
和她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演对手,但是戏份不多的演员。
她虽然也能看出些微的表演痕迹,但是那种爱慕虚荣,略带尖酸的模样,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至于杨子珊的演技,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好,感觉一般般吧。
没啥亮点,也没太大的败笔。
恩,这些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有啥说得不对的,请见谅。
再添加一位网友“ 不加冫”的评论: 表示很认真的看完中韩两个版本,首先大部分细节情感方面确实韩国的做的更到位一点,真的只是一点。
比如老头被绑起来的桥段,中版的在感情上比韩版的要细致的多,同样的片段韩版的虽然演了回忆的镜头,但完全感觉不出老头对老太太那种感觉。
又比如,虽说总的剧情一样,但我看韩版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出老太太重活一次体验人生的那种强烈对比差,相比之下中版投入大,震撼力强,万人瞩目下得演唱会后回归原本的生活这种强烈的落差感韩方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再说,有人质疑杨子珊的演技,说她演的略显俏皮,但我觉得她在过渡部分演的很好,不说演员,同比之下韩版的竟然那么快就去喝酒了,反正我不信一个快80的老太太刚变回小姑娘就会去喝酒,还有韩版的还说去吃了排骨,包括她喂老头沙冰,平时再蛮横的老太太也不会那么猛的往进戳着喂。
总结一下感觉这里评论的好多人并不是说真正的去对比,而是有一种人家的就一定比我们的好的崇洋媚外心里。
我个人认为虽然中方有很多地方底蕴不足还不够成熟,但是我能感觉到中版的制作团队要比韩版的用心很多。
最后带点偏见说有一点,中方的颜值完爆韩方的,韩女主角不用说重回少女了,变回去的都是大妈竟然还有人喜欢,更别说那孙子什么,都成那样楼上竟然鹿晗比不上他,简直瞎了网友留言消息:〓 待 其实,《重返20岁》和《奇怪的她》原本是同一剧本,同步开发的中国版和韩国版电影作品,只是陈正道有事耽搁,结果《奇怪的她》率先上映而已。
一 哭的是自己的过去,和你没关13年以后,内地市场中青春伤痛治愈类电影作品层出不穷。
大家都在用同一种调调追忆着同一种情感,无非就是:我在浅唱青春来怀念逝去的回忆,你又和谁在讲述着英雄的飞檐走壁;崭新的时代充斥着对金钱和物欲,你和谁许下了一个后会无期的约定。
如果不能拥有票房口碑的双赢,一颗星影评同样是我特有的魅力。
“回望无悔梦想,怅然青涩恋情。
多年后我站在你面前,我们却回不到过去”。
纵使千百次反复的追忆,影迷不会嫌弃。
我们也必须要承认: 一成不变的故事主题的确成为了青春系列影片无法长久占领电影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 笑的是曾经的段子,和你没关而年初贺岁档电影一直是被挂着“喜剧当道,恢弘巨制,喜剧得道”三个标签存在于我们潜意识里。
无谓的将综艺娱乐节目翻拍成电影,无谓将笑点堆积成一部闹剧。
我们捧着爆米花可乐笑着走进影院,散场后我们笑着走出来。
【看你笑成傻×,电影一定很有趣!
】-对啊,确实很有趣。
【傻×,电影讲的什么啊?
】抱歉,只顾着笑了。
喜剧能够被广大影迷接受和喜欢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能够给人们带来欢乐,可是当喜剧只能通过扮丑、堆积笑点来填充整个框架时,喜剧业乃至整个电影业便顿时显得悲凉起来。
三 哭笑间遗忘了自己,真情的力量《重返20岁》这片子起初我也是怀抱着愤青的态度去观看的,想着要怎么把导演界“男神”喷的既得体又舒心,却在观影中不知不觉被吸引。
影片讲了一位七旬老人奇幻变身妙龄少女回到生活中的故事。
乍一看不过又是“打着青春梦想的幌子博人眼球”罢了,“支起亲情的风帆为电影保驾护航”罢了!
看过后,除了打自己的脸也说不出其他。
感动的泪水与笑炸的鱼尾纹交织在一起,对于“男神”除了膜拜便没有了其他。
整部电影剧情主线明了清晰,节奏欢快又不拖沓。
正所谓“追梦,却不贩卖青春;催泪,却又妙趣横生。
”故事内容中穿插着时下的热点民生话题,给影迷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将更深一层的想法传递给了我们。
开端,用身为大学教授“儿子”与学生的互动为影片引出“老年人社会存在感”的故事主线,在一定程度引发大家对老年人生活处境的深思。
末尾,重返妙龄的老太与儿子的一段感人对白则再一次将片子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内容得到了深化。
除了影片剧情与主创,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的音乐制作。
奶奶杨子姗继《致青春》后,再次化身歌唱能手为电影《重返20岁》献唱,她的原声出演使得片中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出彩;而歌手出身的鹿晗也拿出了一首相当耐听的音乐作品。
没有浮夸奢华的取景也没有超一线演员的助阵。
简单却也最打动人心。
陈正道导演继《催眠大师》之后的又一力作没有让影迷失望,简单而又温暖的作品承载着满满的真心,称得上是内地影片的一部最新佳作。
四 不是最后的最后年关将至,想跟那些还在犹豫要不要买返程票回家过节的孩子们推荐这部影片,陪在父母身边对于子女来说本师理所应当,不要为了逃避所谓的压力而找借口推开父母对你张开的怀抱。
请怀着感恩去拥抱我们的父母!
15年看的第一部片子,推荐!
有机会和你最爱的人一同《重返20岁》吧!
发着烧还来发吐槽的我也是醉了........然后还发现一片好评....好吧我觉得我发了吐槽会被很多你们懂得的粉丝喷死,但是我还得说。
韩国版的《奇怪的她》其实14年我也看过,我对这部原版评价本身也不是非常高,韩国电影本身口碑就不错,相比于其他片子,个人觉得没有宣传的那么精彩。
缅怀青春,个人觉得阳光姐妹淘更好一点,而且要COPY也符合一点。
我个人认为,就算是COPY,也是要符合实情的。
剧情我就不挑了。
主要说说细节。
1.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中国不论是大学教授还是退休原在资本家家中做工的老大爷,都是住得起独院的。
韩国国情跟中国很不同,改改好么?
你住一套四居室是会死人??
2.你都有钱住独院了,家里电视机居然还是80年代90年代的老电视,你真牛逼,不知道的以为偷了门口修鞋王大爷的电视呢3.大学教室挺古典,我也挺喜欢,但是真心是中国教室?
学生还个个mac?导演你以为学生上的都是艾利斯顿商学院么?
怪不得学生都那么吊,一副“你给老子跪下”的态度4.医院真破,对不起,真心破,不知道是因为投资方有韩国的原因还是怎么的,这部片子有些取景真心违和。
那么破的县城医院,也亏得剧组找的到。
还有最后那音乐节,恕我读书少,我真心不知道现在文化节都要开在村子旁边了,人村子旁边是要种地的好嘛,给你地开音乐节?
美死你,滚回城市公园吧。
还有那过载的三轮,哥哥啊表达中国现状不是这么表达的。
5.还珠格格不能忍,这梗出现几次了数数?
现在哪个台热播呢?
我也去瞅瞅。
你换个行不行啊?
嬛嬛等你很久了导演你知道嘛?
好吧,如果是为了凑那句“你们是有血缘关系的”,你好歹放个DVD也应景,何必非要让我逮个吐槽点的?
6.我其实挺奇怪的,如果说能找到大型的废弃的烂尾楼已经是幸事,那么最奇迹的应该是这个可爱的烂尾楼里竟然还有电,导演你敬业一点拉个发电机好么?
人《中国合伙人》里在废弃工厂里上课还要打手电呢7.人都是借酒浇愁愁更愁,导演倒好,没有酒,来个借雨浇愁。
也成,可是你倒是浇啊,刘海都没湿也叫下雨?
你下的是流星雨吧.....演戏不是这么演的,不是说你耍耍帅电影就好了,好吧对于粉丝可能是行的通的。
8.其实个人觉得,很多情况下,由于韩国跟中国国情不同,情节设定是可以做不影响剧情的更改的。
比方说老太太他老公,为啥非要战死呢?
韩国我不知道。
中国建国就打过2次大规模的战争,抗美援朝1953年结束,中越战争1973年,老太太她儿子起码也得61了吧?
要是中越那太不合理了才35。
先不说那男的像不像61岁,各位,知道中国退休年龄是多少岁吗?
60岁没错谢谢。
你搞个老公61年饥荒饿死了或者是文革闹死了还差不多。
再一个,五十年的私营小菜馆,侬跟我开玩笑伐?
中国哪一年才有私营的知道么?
9.影片里删除了韩国的一处情节,就是老太太为了养活儿子,偷拿了做工店主家的私房酱菜方子另开了一家店,不知道为什么完全一样的中版没拍。
对老太太的人品大概起到了一点点美化作用,但是对老太太回忆自己心酸岁月那里,起到了极差的作用。
我看韩版后面跳了很多,跟总监那里,但是唯一一处泪点,就是年轻的老太太把儿子拴在绳子上,一边在大盆里洗碗,儿子在旁边的泥地里哭的稀里哗啦,真的很心酸。
对比中国就很平平淡淡。
因为中国在那些年里过苦日子的人实在很多,打个比方,我外婆,生了6个孩子后守寡,外公去世后,亲戚都不来往了,那么多的孩子,真心是血泪养大的。
这样的例子在中国不是少数,因为中国穷的时间要长的多,苦难也多得多。
所以中版翻拍时,拍的应该再比韩版惨一点更能触动人心。
其实总的来说,因为剧情完全一样,除过演员演技生涩以及细节做得很不到位之外,这部片子也没有非常差。
我之所以给它非常差,是因为这部片子,以及之前的《爸爸去哪儿》《我的早更女友》《泰坦尼克号》3D以及马上就要上映的《功夫》3D《奔跑吧大兄弟》,集体毁了中国电影事业窜起的那么一点点小火苗。
也许之前观众会认为,中国电影很烂,那么我必须告诉他们,大错特错。
没错中国电影是有很多超级大烂片,所谓的大制作也无法弥补其烂片的本质,比方说无极等等等等,烂片太多就不举例了。
但是这些片子好歹也是原创,好歹是创新,好歹能够证明中国人还是在动脑筋的,而上述我所陈述的电影,简直将无脑发挥到了极点。
拍片要钱?
没关系,我们挂个threeD再上映,泥煤好歹挂个32D上映啊,3D有个屁手感;拍片时间不够?
没关系,娱乐节目来一档,立马变身大电影,我真真是没想到,TMD看个电视都要收费;没有创意?
没关系,拉个外国片,我们一起来复读,真心是复读,尼玛下一幕剧情演什么我都知道,为什么不直接找中国配音员配一下,还省钱。
我一直觉得韩剧很垃圾,但是哥们你看,这两年的韩剧也在改进不是?
请回答系列,以及2014年的《未生》,都不伐是好的电视剧。
而中国的电影事业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倒退,倒退到导演的大脑皮层都可以滑旱冰了。
其实我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前一阵轰动的“孕妇案”。
我当时很震惊,震惊不是因为社会的黑暗,而是因为这件案子再一次刷新了人类的底线和人之间的信任度。
这部片子也是一样的,我不喜欢它不是因为它差到一定境界了,而是因为它再一次刷新了中国电影业的下限。
减一分在没有韩国拍得好(场面不够细腻,歌曲不够好听),再减一分给脑残粉(在电影院简直耳朵受罪影响观影),一分给杨子珊,一分给归亚蕾,半分给大仁哥(虽然变丑了心碎……)
因为前几天看见了大爷的肌肉去刷的。。。
5.2/10。人物塑造还凑合,对比原版的话,老年版归亚蕾好点,她出场第一个镜头,眼里就自带故事;年轻版的就还是沈恩京好点,杨子姗给人的感觉是在刻意模仿一个老年人(比如佝着背、用手指人这些小动作就比较市井老太),但不是在模仿归亚蕾(归亚蕾演的老太是那种精明的刻薄老太,就是吵归吵,但不会丢了仪态那种,而且她背也挺老直,并没有佝着腰)。人物关系的塑造上也还是原版好点,日常的奶孙情、结尾的母子情都刻画得不错,这版就是逮着个爱情线薅,而且还拍得特别扭。喜剧部分的话,我更喜欢这版,没有原版的闹腾,比较本土生活化,如果能少来几次心理蒙太奇就更好了,不能老逮着《还珠格格》薅不是。
台湾导演翻拍的,还行吧,要是大陆导演翻拍的话,必烂。
看过原版很感人,所以改编还是有难度的,但是还不错,女主演技好,小鹿也不错,归亚蕾我一直很喜欢
一部粉丝电影豆瓣评分和一步之遥齐平?一步再怎么曲高和寡也是高了几个档次吧。本来对陈正道抱着期待的,毕竟拍过催眠大师,至少不该是这水平。甭管是不是一剧本两拍,至少得拍出精髓再附着点中国味道吧。角色都比韩版的弱。虽说是女主戏,可男一到底是谁,导演好像也很沉醉于粉丝经济中,可惜我江河了
一个剧本两国套拍挺有意思,但相比之下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其实这部戏本土化的还算优秀,没看过韩版的观众应该会觉得是部好看的暖心喜剧。其实返老还童的故事很老套,韩版之所以高口碑是因为主演沈恩京的神演技,和一首首好听的插曲;杨子珊发挥的不错但还是差了点火候,片中的中文歌也都不好听。
归亚蕾老师和杨子珊演得很好,很温情的一个故事,最后为了孩子放弃了十八岁的自己,看的时候顿时就泪目了。
一分打给归亚蕾。
挺喜欢杨子姗的,演的挺有几分老年人的味道,结尾有感动到,片尾的歌也挺好听
不如韩版好看。如果没有韩版我就打三星了。
韩国版珠玉在前,中国版难能突破;韩国版在细节把控上更胜一筹,中国版加入还珠元素喜剧更接地气;韩国版人物性格更丰满结尾亮点大加分,中国版关系交织略显凌乱结尾大失所望;韩国版4星,中国版3星;当然,两个版本的女主角都很给力。
没有看过韩版,剧情不错啊。杨子珊模仿老年人的表演感觉挺出彩的。头一次看鹿晗演的戏,觉得算是本色出演吧。
那一片溢美之词的观众难道没看过《奇怪的她》吗?以那个为基准,自然就知道这个是几星。还有这什么破标签居然是爱情,明明是一个女人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啊 亲情责任才是重点好吧···小屁孩什么都不懂···
人物设定上有重大逻辑问题,年轻的奶奶是极为温顺体贴的性格,怎么年轻后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而韩版的人物设定是能够自圆其说的。
感觉女主角挺漂亮的。。。还没看过原版 单就这么看看还是觉得可以的 挺不一样的
细节上确实比韩国的差的多。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吗,杨子珊扮相挺美的比沈恩京好看。
先看了韩版,觉得翻拍实在差了n个段位
有点扯,一个教养老的大学教授哪来的那么多钱。鹿晗的歌唱的也够烂,而且废弃天台上居然有电。杨子珊的老态演的比韩版也差一截。种种貌似接地气实为三俗的段子也是够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