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批判这个时代爱情的廉价和贬值,但总会忽略或者误判两个概念,一个是时代,一个是爱情。
爱情有价吗?
其本质是没有的,都是人赋予的,有的爱情坚贞不渝,我们认为那是高尚的;有的则水性杨花,我们觉得那是低劣的。
可是,爱情都是人来经营的。
即使在这个被大家公认为物质至上、光怪陆离的时代,高尚的、低劣的爱情都有,更何况,不管哪个时代,爱情都是如此。
再者,时代的性质也是由其中的人来催生的。
这样我们便容易认知,从北京到丽江的列车上,崔水晶(黄圣依饰)和郑周焕(池珍熙饰)能有白居易和琵琶女一样的境遇,自然也生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这趟列车上的故事来自韩国导演金丰起的新片《我在路上最爱你》,影片是中韩两国合资拍摄的文艺爱情影片,采用影片《龙门飞甲》技术团队3D全景拍摄,由《晚秋》制作人金容德、《红高粱》美术指导曹久平、《老男孩》 灯光师朴娟苑、《狄仁杰》后期制作,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得奖者李庸基、《蓝色生死恋》导演尹锡湖等中韩两国豪华幕后团队强联手打造。
不得不提及的是特别演出文章,这个大时代的小男人这一次颠覆了之前的所有形象,扮演了一个了一个冷面无情的豪渣男。
他不再是《裸婚时代》里爱童佳倩更多一点的刘易阳,也不是《失恋33天》中外表轻浮内心真情的王小贱,而成了这些角色的对立面,当他拿出信用卡(或者银联卡,没有看清楚,总之是一张卡),让黄圣依买一个家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文章。
当然,文章的特别出现(包括在某周刊主编在微博上的预告,由此引发一系列媒体与网友的接力猜想),只是黄圣依北京爱情的结束,而我们的影片在讲述一段发生在路上的爱情的开始,也让更多的故事有了新的诠释和解读空间,尽管都未必准确。
事实上,普通人和既得利益者会在某些时刻渴望转换身份。
黄圣依离京前拒绝了文章的所有好意,也拒接了他最后的一通电话,火车启动,镜头对准铁轨越来越远的时候,这段充满肉欲和金钱的爱情告一段落。
而在火车上也有一个离婚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池珍熙,他的老婆车秀妍“通奸”,二人离婚。
两个人的故事都穿插着三年前彼此的爱恋。
韩国电影习惯使用这样的讲述方式,一句话或一件道具转场,继而跌入回忆,而且两个时空接连在一起,比如《阳光姐妹淘》(2011)、《建筑学概论》(2012)。
两个陌生人何以容易贴近呢?
狭小的空间把人聚在一起,尤其是影片中两人在同一车厢的卧铺,小空间将两人的距离拉近到亲密距离,当然最初的尴尬的,黄圣依坐立不安,尤其男女共处一室,总有不便。
再者,陌生人总觉得到站后不会再相遇,不管说什么话都不会有负担,因为这些话会像被窗外的风带走一样,飘落在各个角落,无人捡拾。
如果这两个陌生人再有些相似之处,那就会有多一点的情绪、情感出现。
比如黄圣依和池珍熙,都是面对失去的爱情或婚姻,而且都是夜晚工作为主。
所以他们聊过去,彼此宽慰,这种陌生人的陪伴有些暧昧,却极为奏效。
既然采用3D技术制作,这种狭小的空间自然不能对观众做出交代。
所以随即出现了玉龙雪山、油菜花地、丽江古镇和莲花灯池等地,唯美的风景既为这部爱情影片创造了浪漫的氛围,同时也让观众一起跟主演们享受了一次“在路上”的美好旅程。
在路上,我们发现自己。
这条路,对黄圣依来说是回家的路,家里还有为戏痴狂的奶奶,而对池珍熙而言,算是对过去婚姻的解密和交代。
影片最后,两人出现在同一时空、同一地点,“相逢何必曾相识”,相信一定是一段美好爱情故事的开始。
按说,作为被赠票提前观影,我应该宽容一点,但是这个片实在是差的跌破我底线。
最近烂片也看过不少,但是如此没剧情、没故事、没帅哥、没美女、没演技的电影还是近两年的第一次 。
所以,我写的只是前一个小时的影评,因为实在看不下去走了。
如果后来它反转了,那算我打脸,但看片子的节奏推测,故事神仙难救。
这片子的出品方还是负责《致青春》的营销公司麦特文化,片头字幕的几个人还认识,实在是太出乎我意料了。
夜场女、偷情、跨国恋、分手旅行,俗套的剧情都用上了。
黄圣依真心无任何演技可言,文章一直在吊兮兮的耍酷。
想学习黑洞频率等很多片子的双场景,回忆与现实交叉剪辑,但是表现的太生硬。
最雷的是,火车临时停车让乘客下车,于是黄圣依,在油菜花田前伸懒腰,然后就开始做广播体操了,你没看错广播体操,更雷的是,其他乘客开始整齐划一的学了啊!!
最最雷的是,上车韩国人跟她聊天,她说自己学过舞蹈,于是韩国人说,我看出来了,天啊,你是怎么看来的啊!
广播体操啊!
黄同学在车上吃草莓,突然刹车,身体晃动的那个假啊,你当观众傻子嘛?
最雷的伏笔是,百度了下影片里女主做的火车,t51,这货居然有自己的百度词条!
从乌鲁木齐到上海。
列车缺点:晚点不定。
据列车员说,开着开着就晚点了,我也不知道为啥。
因为同事的电影票,加上不合时宜的时间刚刚好确定了看《我在路上最爱你》一切都是阴差阳错,却又显得顺其自然我本来就不愿意在电影院看这种小制作的电影更不愿意看文章,更不喜欢黄圣依。。。
但无奈电影票马上就过期,时间点也就这部电影合适只能勉为其难说说这部电影,从名字来看,想走文艺风、排出台湾小清醒的感觉只是演员选的太差,对白又太过生硬,故事也太俗套糟蹋了这么美丽的风景甚至还不如《等风来》,至少等风来让人有些思考整部影片下来,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总感觉文章的戏份还没讲完(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断了吧)从小就不喜欢黄圣依,觉得很做作,演戏很假,不知道她如何在演艺圈混下去的对那两个韩国人无感已经无力吐槽!!!
天降大雨,为了躲雨和朋友决定看一场电影。
不知有什么新片上映,于是打开时光网看看有什么新片上映。
于是看到这部片子今天上映,之前对此片没有任何其他了解,听名字觉得应该是部小清新的爱情片,和《等风来》什么的差不多。
因为只想打发时光不想动脑筋于是就考虑看着玩儿。
没想到这个错误的决定让我悔恨终身!!!
在准备写此影评之前我特地看了看之前大家写的,除了第一篇跟我观点颇为相似之外,其他的影评都是出品方请的水军吗?
居然还看出什么意境来?
劳资真的要骂娘了。
看过这么多电影,此片是唯一我看到想中途直接砸鸡蛋然后走人的片子,烂的程度已经达到极致!
最近我除了看《私人定制》看到睡着之外,大概只有此片能让我破口大骂了!
各种吐槽点,全片都是尿点,观影的人和我一样各种无语,到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大家已经根本无心观看,纷纷开始讨论,这是我在电影院从来没遇见过的情形。
简直坑爹!
下面我来细数下该片的烂点。
因为是朋友买的票,所以完全不知道电影的价格。
在进场之前,竟然发现工作人员在发3D眼镜,瞬间就石化,这还是部3D片?
朋友在一旁说,是的,我买票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这么贵,不是爱情片么?
结果一开场,发现这货需要3D?
有必要么?
其次,该片想走韩剧的慢节奏、唯美路线,但是搞得洋不洋土不土的尴尬,情节无厘头得死,而且剧情穿插的莫名其妙,一头雾水。
第一段故事我除了看到文章这个抱大腿的土鳖挺着小身板儿拿着vertu的土豪机晃来晃去之外,看到的就是黄圣依将这个为她量身打造的失足妇女的角色演的毫无违和感。
果然土豪只是和小姐玩玩而已,无法登堂入室的黄小姐在受到伤害后离开土豪回到贫穷的家乡,旅途上遇到忧郁的池珍熙,小姐拿出自己的职业操守,穿着齐B小短裙,路上三天三夜不间断对大叔放电,最后成功治愈大叔,俘获成功。
大叔的过往感情也各种纠结。
老婆大概因为得了绝症于是欺骗他红杏出墙迫使他离婚,但是老婆的前男友却又无厘头死去,各种剧情待解疑。
还有电影插曲,到底是导演是阿妹的死忠粉丝还是阿妹公司出资赞助了电影,为毛电影里面循环播放阿妹的歌。
到最后Cd店小妹又一次问小姐,你想听解脱么的时候,我不由得说了句,我们不想听了。
引发了周围观众的集体哄笑。
还有影片中黄为何跟父亲关系如此疏离和微妙以及黄耳戴香奈儿手挎LV,却为何用编织袋装送给奶奶的收音机,也为影片留下巨大疑问。
总而言之,对于朋友为我花费的45元的票价,我感到非常惭愧。
之所以来吐槽,是希望告诉朋友至少我还是有收获的。
我知道了女孩儿还是自爱滴好,一失足就爬不起来了。
第一次来豆瓣写影评,我给大家最大的建议是,坚决抵制这种无节操无下限的影片,如果可以,我一定给负分!
先说说导演吧,骗人说是个爱情文艺片,丫明明拍的是犯罪惊悚片。
我们在片中看到,女主时刻都在躲警察,而男主思密达却傻傻分不清楚的帮她给警官打马虎眼。
好,我们现在细细分析一下。
女主是个坐台小妹,经常不上路子受到客人的打骂,影片中途有一个胖子赏了她两个黑眼圈,后来那个胖子就消失了。
胖子为啥消失了呢?
答案很明显,被文老师演的女主炮友杀掉了呗。
影片给文老师设定的是一个富二代的角色,你觉得导演是煞笔吗?
会去找一个闰土模样的人去演富二代?
事实就是,文老师扮演的富二代真实身份是一名职业杀手,他在偶尔一次邂逅女主之后爱上了女主,但是碍于自己不能见光身份职业。
只能偷偷地保护女主,和女主在一起的大多时光都是在上床。
一个杀手的压力是很大的,他需要随时发泄兽欲。
女主就沦为了杀手的胯下之物。
当女主决定为杀手生个孩子的时候,文老师发话了,你自己买个家吧!
甩了一张卡,那显然是没有密码的卡。
这就是要交待后事了。
一般来说,职业杀手都是十分有钱的,而他们知道自己快死的时候就会把钱留给一些人。
而文老师扮演的杀手显然是个孤儿,因为他没有亲朋好友,只能把钱留给眼前这个女人了。
文老师为了不让女主担心,选择隐瞒真相,不想影响到她的生活。
可惜还是被女主发现了,文老师被抓的时候,她就在现场。
夫妻本是同龄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何况还是露水夫妻。
女主这下吓尿了啊,这可咋办啊。
犯罪嫌疑人在外地犯事之后,一般先想到回老家,找爸妈!
于是她就赶紧买个车票回云南,还跑到丽江,丫原来还是丽江的,你住三房一照壁的纳西院子,纯粹是导演黑我们大纳西族啊,怪不得丽江电影城的服务员说,这片子就不会上,还是电影城老板有见识。
现在我们接着聊,女主上车之后就遇到了男主,男主是干啥的?
和老婆离婚了?
来丽江疗伤?
no!思密达的出现说明文老师不仅在大陆犯案,还跑去思密达国杀人放火,思密达警匪片里的警察不是比流氓还流氓就是比国际刑警还刑警,显然这货是个文艺范的国际刑警。
经过一系列的追查,长官锁定了和文老师关系最近的那个人,就是女主。
为啥这么确定呢?
从影片的几个细节可以观察到。
细节一,粗犷大妈,上车就和女主碰头了,而且住在了离厕所近的包厢里,这是为了方便监视女主,包括她上厕所的时候。
细节二,卖盒饭的,女主要两份盒饭,她却只有一份盒饭,本来是打算下药给女主吃的,没想到她要两份,如果把这份盒饭卖给她,很可能会威胁到偶吧的生命,这时,粗犷大妈就蹦出来要走了那份致命的盒饭!
细节三,乘务员来查票,还带着乘警,但是男主两句话就把乘务员搞定了,为什么这么轻松?
因为大家都是认识的,从男主的眼神可以知道,他告诉女乘务员一切尽在掌握中。
而女乘务员的会心一笑,也表示她会全力支持偶吧的工作。
细节四,粗犷大妈和男主的唯一一次会面决定了在下一站把已经掌握的信息传播出去。
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幕,当男女主各自把钱仍在了站台的小推车上之后,有两个穿制服的大姐就去走了上去,镜头并没有告诉我们结果,但是我们知道离收尾不远了。
最后,他们还是来到了女主的老家,丽江。
一下车,女主的父亲就开着农用三轮就来了,这是第一时间切断男主的监视。
到了古城之后,我就不说那古城了,空荡荡的连人都木有,丽江古城再淡也是一大坨一大坨的人。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男主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利用女主讲的放河灯的故事,买下了很多河灯,放在了古城的臭水沟里,来告知女主,他再祭奠这些逝去的人。
更离谱的是,他一个思密达居然想到了用歌声去感化她,投案自首。
张胖子的解脱成了最后的选择。
偶吧联系易物店老板一起演了一场戏。
男主先是四处张贴小广告,用一种迷宫的心理暗示将女主诱到易物店,这途中,女主看了无数的河灯,无数的小广告,听了无数的解脱,你确定她听的不是(一瞬间)这首歌?
最终从内心深刻醒悟!
当她来到易物店的时候,店主要用她的鞋子换歌碟。
这煞笔居然换了,当店主乐呵着,拿鞋换歌碟,看古城的石板路硌死你,小样还往哪跑!
这时候,男主出现在了易物店,影片到此结束,卧槽,这是留了多大的一坨悬念啊!
总的来说,对于本片的评价,和和。
轻柔的音乐,低缓的节奏,火车慢慢滑过城市山川河流的浪漫,油菜花海的清新爱情,丽江古镇的擦肩而过和邂逅重逢,莲花灯中寄托的期许和祝愿。
电影的前半段很有台式小清新电影的感觉,后半段有几个瞬间给人带来了当年看岁月神偷的相似感触。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算是还不错的治愈系小清新爱情文艺片,但是仅仅因为文章在里面客串的3个镜头,引起了千万愚民看都不看就0分差评谩骂的恶行。
一部90分钟的电影,从最初的剧本到最后的制片完成至少半年的时间,期间编剧导演种种台前幕后的人对它倾注了无数的热情和心血,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画面的剪辑都是被精心刻画的艺术,这些镜头背后包含的亲情爱情的感动是不分时间地点可以引起全人类共鸣的永恒因素,每一个偶尔的情节甚至可以折射出我们生活着的大时代。
诚然一部再脱俗的文艺片,都有其商业化运作,讨好广大群(yu)众(min)的成分,但是电影仍然有种天然的精神文明创作的属性,再俗的电影也是一种艺术。
因为一个好男人的出轨,因为这个出轨好男人客串的3个镜头,因为广大群(yu)众(min)要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他们用最恶毒的语言去残忍的冷血的对待这部无辜的电影,他们玷污了艺术!
一个韩国人,一个中国人,在一趟北京—丽江的火车上不期而遇,而且他们都刚刚经历的分手这件悲痛的事情。
韩国人说汉语的缓慢语速,火车中灯光映射下唯美暖色调,窗外景色的缓慢掠过,不期而遇的命定的邂逅,这是一种怎样的浪漫。
一个美丽,一个英俊,人与人的所有相知想爱相交的爱恨情仇,都源自最初彼此在茫茫人海中互相吸引多望向对方的那一眼。
阳光透过车窗,照射在专心看书的帅气男人的身上,他显露出自然的沉稳安静气质消除了世间的一切烦杂,水晶对周焕的偷拍就是茫茫人海中多看的最初的那一眼。
火车中途在一片油菜花海停下,水晶下车时伸展四肢,温柔而美丽,周焕对水晶的偷拍代表了那一秒的吸引。
静静的,慢慢的,体现在细微之处的呵护和体贴,偶尔间的轻轻低语,这就是周焕和水晶在火车上的全部内容,而在这静静的过程中,爱情不知不觉已经种下。
而当然,火车上这个时候的爱情顶多算的上是一种本能的异性间的吸引,这种浪漫更像是一种美丽的梦,火车到站了,梦醒了。
水晶低头说出的“一路顺风”,周焕下车时在站台多停留的注视的那几眼,有种淡淡的轻风拂过一般的哀伤,当然,短暂的哀伤。
而这,才像是真正的生活,别离,距离,陌生人世界,各自不打扰的轨迹。
不是所有的相谈甚欢的相遇,都可以因此而走进对方的世界。
也不是所有的惺惺相惜的相知,在看到对方全部的时候仍旧如此的相惜相怜。
因为注定没有交集,所有大家只看到了想看到的最美好的那一面。
因为短暂,所有这样的美丽才可以悠久的回味。
那一眼的回眸,那一秒的吸引,只是存在于那一秒中而已。
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苦难,艰辛,悲痛,繁忙,这才是真是的生活。
至此,影片进入后半段,开始打温情的亲情牌。
接站老父亲的翘首盼望,一篮子洗好的草莓中的浓浓父爱,四轮车乡间小路的淳朴气息。
父亲望向女儿短裙露出的雪白大腿的那一声叹息,收到女儿买的香烟的沉默喝酒。
没有母亲的童年,和精神病奶奶的深厚感情。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渲染这种深埋于贫困中的无奈心酸,以及在一切恶和困境中永垂不朽的浓浓的爱。
影片中真实的刻画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恶,诸如追着精神病奶奶和水晶喊“精神病,大花脸”的一群没教养的野孩子,诸如火车上换座位大娘的粗鄙行为,诸如水晶工作的夜总会中各种凶神恶煞猥琐蛮横的老板们,诸如水晶同事们不断向老板们鞠躬道歉的赤裸裸的阶层的金钱的压迫和奴役,诸如文章客串的角色只谈性不谈情的社会深层的恶的冠冕堂皇的表象。
影片也用低沉的暖色调,缓慢而认真的刻画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善,诸如站台工作人员对老父亲的放行,诸如易物处的小姑娘的善良。
无处不在的善,无处不在的恶,善恶交织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没有办法去根除恶,恶似乎也没怎么样让善看起来更美好。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从亘古至今从未消失过的赤裸裸的残酷的公平和不公平。
人类卑微的求存,而我们能做的似乎也只有,给自己准备一片滤色镜,滤掉恶的不好的东西。
用这种近乎欺骗的方式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似乎看起来有些阿Q,但是做自己想做的人,看自己想看的事物,随心而为,随性而至,又有何不好呢。
一切就像奶奶的舞台,只属于她的舞台。
闭上眼,自然可以看到千百热情和善良的观众,自然可以听到真挚的欢呼声和掌声。
而一切善恶,一切苦难,一切浮华,都将随风而逝,我们又为何要在这短暂的时光中盲目的宣泄愤怒,施展恶行呢。
静静的开在古镇中的易物小店,又见证了一对注定重逢的男女,而这将会是另一个故事。
不得不说,沿途的风景令人心向往之,片子可能也是想用唯美的画面哄托此段偶遇爱情的美好……灯红酒绿下的人,嘴脸如此令人生厌,也是很多当下人的真实写照,如何才能解脱,可能并不像片中那样说走就走般简单吧。
反正,总有那么些地方会触动一下,不管符不符合现实生活,终究憧憬的是无暇的爱情,不管能不能碰到,心向往之总还是可以的。
也许这部电影到郑周焕走下火车,水晶和郑周焕两人相识的时候就该结束了吧。
两个各有故事的人,在火车上相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空间下相互慰藉彼此。
经历那些事,看那样的风景,不管曾经是怎样的,彼此的内心都应该是澄澈无暇的。
一对男女的相遇,为何总是要产生爱情,为何不能就是简单而又纯净的感情?
你只是我这一段旅程中的过客,相遇,那我们便经历同样的景色,在分离的时候,我们相视一笑,挥手告别,那样不是最简单而又美好的结局吗?
很多时候看了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跑过来看看评分,好心情会被很多“充满恶意”的影评毁掉……事后细细想来,这些“充满恶意”的影评,说的其实不算离谱,勉强也可以冠上“中肯”二字。
仔细琢磨,我与大家的感受不同,其中关键大概是“心境”二字。
去看这部电影那天,我约了一位美丽的姑娘一起吃晚饭。
饭后散步到电影院,本打算看《白日焰火》,但是错过了场次。
再等下一场,回家的时间略晚,第二天还要上班。
索性就看时间上最合适的,也就是《我在路上最爱你》。
老电影院设施比较陈旧,《我在路上最爱你》被安排在了顶楼。
楼梯很长,也比较昏暗,姑娘有些害怕,我自然不怕。
趁机表现一下,颇感得意。
一起看这个场次的只有9人(包括我们俩),周围全是空座。
灯光一灭,音乐一起,将整个身体倚在靠背上,翘起二郎腿,偷瞄一眼旁边的姑娘。
温度不冷不热,椅子不软不硬,一切刚刚好。
影片开头有制作方的名字,我如果没有记错,最后一个是韩国太特拉。
“特拉”的发音类似于我们这里方言中的一个词,这个词大概是“邋遢”的意思,就顺路拿这个冷笑话逗逗姑娘。
整个片子讲了带着梦想的丽江少女,走进大城市,却误入歧途。
被渣男玩弄抛弃后,意志消沉。
在回家的路上,邂逅鳏夫韩国“偶吧”,二人在旅途中互生情愫的故事。
实话实说,就整个剧本而言,毫无新意。
尤其是男主角的原配患有癌症,编造谎言,与男主角强行离婚一段,着实狗血。
看到故事开头,就能猜到结局。
但不能否认的是,整部片子取景十分漂亮。
影片中丽江的风景和本片治愈的感觉相得益彰。
男女主角旅途偶遇,彼此慰藉。
再加上最后定格的画面、开放式的结局,这些都让人有很温暖的感觉。
男主丧妻,女主感情受挫,祖母离世,略显凄惨。
但整部影片情绪波动很小,不激愤、不抱怨,没有悲痛到声嘶力竭,整个故事伴着数次想起的阿妹《解脱》的旋律娓娓道来,让人在微微痛心之余,收获淡淡的感动我觉得,这部电影,让我和我身边的姑娘很放松。
整个故事,立意取景清新治愈,让人很舒服。
电影院老旧,服务不算甚好,可也不算讨厌。
那就要诚实的说,这部电影给了我不错的观影体验,我要给它好评。
影片结束后,到洗手间解手,不自觉的就用口哨吹起了《解脱》的调子。
嗯,以前还真没觉得这歌这么好听
雪山前的莲花,再熟悉不过的四方街,那年夏天。
看完片子又去百度了一下某人的文章,那次的夏天和从前不一样。
镜头里每一个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座石桥,每一个拐角,每一座雪山,还有清脆的驼铃声。
一趟火车,三段感情;一家小店,两次相遇。
还记得有人说过想和我一起坐一次长途火车,最后也没有达成。
曾经和男主一样坐在石阶上看着顺流而下的莲花灯,却在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原来莲花灯是放给死人的。
那么我现在是不是应该给你放上一盏?
可我却在某个地方又发现了你的踪迹,那是不是又不该放了。
这次我却不会再去惊扰,,毕竟早已是曾经的曾经,而我也会再去丽江。
最美的不过是奶奶的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那么久也没发现那家“易物”的屋子,方位清楚,回头再去看看吧。
不过我却不会换“解脱”。
一切的一切都在回忆,就算夜夜狂欢,哪能承诺一个家。
“擦了吧,显得肤浅”。
哪里有永远的爱情。
可他不后悔。
就事论事,这片和文章没多大关系,你们因此就全都打1星,考虑过人家韩国演员的感受吗?
文艺调调,黄圣依略有点作,不过她一向演技不佳,其实这个还可以
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特色电影。不适合本国人观看。
红色高跟鞋当花盆,好美
韩国人拍的 3D风光清新文片。。。。
整部电影到处都是伏笔、没有一个镜头掺水,韩国导演水平果然比国内拍文艺爱情的二线导演髙很多,可惜赶上...一部好电影被沉了
其实是好看的,至少在奶奶那段,看着她眉一抬,手一扶地唱戏,还是挺动容的,在路上最爱你,失去后方知珍惜吧。
1.5. 张惠妹旧歌翻拍成云南宣传MV. 其他就是集合了韩国和中国的烂电影元素。
文章?一星走你
云南,丽江,剧情,此时此刻
吐槽演技、背景音乐和人物设定。电影摄影师加分,路上遇到的所有景物和人都是一份难得的礼物。滤光镜,油菜花,雪山,莲花灯,芭蕾舞鞋,解脱,擦干泪看以后。超喜欢最后出场的易物店的小姑娘,俏皮率真有味道。
靠在我的肩膀上
大陆很缺这种慢镜头慢节奏的的电影,不是很直接,但是让人心里舒服。
2017.2.10
本色
一个外国人视角下的中国城市与乡村风土民情,充斥着荒诞浪漫时尚土鳖绝对现实又超现实,虽然每个人都出戏,但这种缓慢的调调还不错,有些摄影挺美的,黄圣依的脸宽大而凄美,我要打四星拉高点评分
做蛋糕的时候看的电影,文艺片,主题却有些松散,故事的主线不明确,没有一个表达的中心思想。也许导演想表达的不外乎失足陪酒女小三上位不成,回家寻求解脱,路遇失意男,产生微妙感情。最后还夹着点亲情。主要情感主线?不知道。黄圣依被拍的不好看。
心中尚未崩溃之处“挽救”了主角,“胜过”了其他。
期待黄圣依、文章、池珍熙跨国合作,一定很有看点!
不管怎样,至少勾搭我想去云南了....韩国的男主角都是大叔感觉,都是那种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