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孩子视角讲述故事,使用大量低机位摄影,有一些角度过分仰视。
动荡的社会中每个人仍尽力追求美好和平静,孩子眼中的世界独特、可爱、生动,又自然普通地运转着。
其中夹杂着宗教对立、家庭矛盾、老年温情和一些北爱尔兰冷笑话。
孩童的世界是简单和理想化的,虽然局势非常紧张(这点从爸爸说有小孩被杀了可以看出),影片也没有刻意展现大面积激烈的冲突,没有任何真正的流血枪击场面,buddy就算抢劫也只抢了电视广告播报的含有biological的洗衣粉;buddy每天在信仰天主教的小女孩凯瑟琳家外见面,凯瑟琳的家也没有被袭击,他们的关系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这就是buddy眼中的世界。
很多固定镜头,涉及到两人或多人对话,更偏向于使用固定镜头,比如爷爷奶奶在窗前的对话。
在直接表达冲突和矛盾的气氛时,直接使用正反打且全是近景镜头,人物处在画面正中间直视镜头,营造出逼仄、剑拔弩张的氛围,比如影片开头爸爸和一位激烈的新教徒的对峙。
buddy和pop在医院的对话也是正反打,画面构图却截然不同。
本片
贝尔法斯特 (2021)6.92021 / 英国 / 剧情 / 肯尼思·布拉纳 / 裘德·希尔 凯特芮娜·巴尔夫彩色镜头出现了四次,开头和结尾贝尔法斯特的现代街景与夜景,buddy一家人在影院和剧院的观影,无论是过去一家人快乐幸福的回忆,还是现代这座城市的平静与魅力,都是温情美好且充满希望的。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的问题,影片中一些关于宗教、税务的细节我没有看懂,会觉得有些松散,难以共鸣。
电影不断强调搬家前这家人的矛盾冲突和心理斗争,以至于我隐约有一丝期待,搬家后的他们生活会变成怎样。
最后以奶奶目送一家人坐上公共汽车为结尾,并没有交代这家人搬家后在新城市的任何生活和故事,比如小孩提到的口音会不会被嘲笑、妈妈担心会不会被接纳等等,诚然未来的事不是导演想表达的重点,影片中爷爷已经给出了答案:无论你去哪里,无论你变成什么样,你都是贝尔法斯特十五区的巴迪。
结尾“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是导演对故乡、回忆、童年难以割舍的情感。
"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很迷电影 我曾经以为我可以直接进入屏幕 去看看你看到的那些地方... 贝尔法斯特这一带没有通往香格里拉的路。
""那个小女孩可以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或者是南方浸信会教徒,又或者是反基督的素食主义者,只要她善良又正直,你们两个互相尊重,我们随时都欢迎她和她的家人来我们家。
"因为在利物浦的几年 所以贝尔法斯特的口音、建筑等是有一些亲切感的 影片中好几个音乐响起来的时刻都觉得很有感觉 Van Morrison作为一位贝尔法斯特音乐家几乎贡献了片中大部分的音乐作品 Buddy(Jude Hill)好可爱!! 他那小脸蛋 门牙之间的小缝隙 和那小口音 都很可爱 Jamie Donan前面都表现平平 可是在唱
🏆【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入围短名单影片】📽️【贝尔法斯特】每一座著名城市,都有一部对标历史与文化的电影。
这座海港城市,是泰坦尼克号的建造地,在彩色片头中,看到两艘巨轮,很强的代入感一分钟带我扎进剧情里去了。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黑白呈现的拍摄技术,我也不由得回忆了一下我的童年是黑白还是彩色的底片。
即使外界干扰,孩子们依然天真烂漫的两小无猜着学习与生活,这一段童趣,我想起自己童年有个黑白的空气中漂浮沙尘的下午,我的发小大磊,和他调动工作的父母坐进一辆黑白的北京吉普车后座,趴在后窗与我们一群小伙伴挥手告别。
说了还会回来,然而并没有,好在,我还有一群联络至今的发小们,感情深厚。
即使背景充斥着暴乱与催泪瓦斯,老人们继续跳着和谐的双人舞,间隙穿插打别斗嘴,这一段温情,让我对我的姥姥姥爷无比怀念。
这两天,邻居群里团购甑糕,我没有参与,小时候回西安,姥爷总会专门为我买一铁皮饭盒的甑糕,那香甜软糯满足的滋味,永远忘不了。
历史千帆过,贝尔法斯特还在,导演参演过敦刻尔克的指挥官博尔顿,贝尔法斯特是导演的家乡。
借助网络呐喊和期待:张导~📽【长安,西安】,等您来拍!
想起那句话“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能被童年治愈一生”,这部电影的小主人公就是那种能被童年治愈一生的人,即使在外部世界如此动荡混乱的时候,小主人公的视角非常天真烂漫的,想的最多的也是要努力与心爱的小姑娘怎么更靠近一步。
身边的人呈现出来的状态也非常有爱,从小长大的地方是每家每户每个人都认识,大家会一直打招呼,爷爷奶奶是那么有爱,关于爷爷奶奶这一段的刻画太喜欢太喜欢了,特别是爷爷牵着奶奶起来跳舞的那一段,简直是我看过最温情的画面之一了。
爸爸妈妈的三观也很正常,最后爸爸对着小主人公说,不管你的朋友是什么教的什么教的,只要是善良正直互相尊重的人;我们家就永远欢迎来做客。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小孩太幸福了,甚至可以想象小主人公以后也会是一个非常正直善良的人。
前面看那些动乱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一部刻画当年贝尔法斯特动荡之下的情况,想不到却是通过一个儿童视角来把这件事冲淡掉,因为也只有那些善良正直友爱尊重的品质才能冲淡那些仇恨和愤怒。
最后奶奶说“Go. Go now. Don’t look back. I love you son” ,然后出现 “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完全被触动感动了。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还有一个奇怪的感受,看到那些街头画面,想起了香港,我在想10年20年30年40年以后,人们又会用什么样的电影来描写香港那些事情呢。
贝尔法斯特新教徒,天主教徒。
奶奶也很好玩: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爷爷鼓励孙子追喜欢的女孩子,将怎么搞定女人。
奶奶在旁边听着打趣。
爷爷和奶奶恩爱,在孙子面前浪漫跳舞,这才是爱的教育……你知道像你这样的人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你比我们都强。
像你这样的人的问题就是你什么也不是。
是时候让真正的新教徒站出来了。
你不是真正的新教徒,你是个自视甚高的匪徒,而且一直都是。
爱尔兰人生来就是要离开的,否则,世界其他地方就不会有酒吧了。
旷日持久的牺牲,造就冷酷的心灵。
爷爷真的好好玩。
户外厕所没什么好的,除非是在飞机上。
孙子:妈妈说如果我们搬到那儿,他们不能理解我们说的话。
爷爷:这也不成问题。
我和你奶奶结婚五十年了,她说的话我一个字也听不懂。
如果他们听不懂你的话,那是他们没有在听,那是他们的问题。
儿子问父亲:你觉得我和她会有未来吗?
父亲对儿子:只要她正直善良你们互相尊重,我们随时欢迎她和她的家人来我们家里做客。
爷爷去世。
儿子儿媳一家离开去伦敦。
奶奶一人:go,go now, don't look back,I love you son.
翻拍片意外在今年奥斯卡上大出风头,不仅占据了提名名单近半壁江山,而且以黑马姿态擒获最佳影片奖。
除了翻拍之外,也有导演把目光投向了回忆录式的题材,用私人回忆重塑特定年代的环境和人物,《甘草披萨》和《贝尔法斯特》也获得本届奥斯卡青睐,后者更俘获一众芳心,拿下最佳原创剧本奖。
英国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用黑白影像重现 60 年代末北爱尔兰的动荡时期,透过一个 9 岁小男孩的视角重温一段私密温馨的回忆。
很多人将此片与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的《罗马》相提并论,两部作品不仅在美学风格上有所相似,还不约而同地采用回忆的口吻展示叙事。
不过相比起《罗马》展示当年军政府镇压民众和民众反抗的场景,《贝尔法斯特》在还原血腥的历史细节时显得相当暧昧。
影片把重点放在了一个新教徒家庭,时而温馨时而伤感。
爷爷和奶奶打情骂俏,母亲为生计和是否背井离乡与父亲争吵,小男孩完全不关心这些,他只想着心爱的女孩……在这些糖水一般的家庭场景里,完全感受不到当时高压的政治气氛和民众绝望的情绪,历史感在虚假的街区布景和 Van Morrison 的怀旧金曲里渐渐消失。
除了开头骚乱时引爆汽车的一幕稍让人胆战心惊外,后面小男孩在抢劫超市拿了一盒洗衣粉回家后被母亲斥责归还的情节,更像是临时误入一部荒诞幽默的喜剧。
这种商业片的手法让我想起《乔乔的异想世界》,毫无例外地对残酷的历史采取了虚无的态度。
也许导演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拍一部关于社会、政治或宗教议题的宏大历史剧,只不过想以私人的回忆,向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普通民众致敬。
然而,用梦幻的回忆替换真实的历史,用温馨的口吻回避残酷的人性,是否让不熟悉那个年代、那段历史的观众产生误会?
一场战争又在欧洲燃起。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获本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的《贝尔法斯特》(Belfast,2021)绕过战争的恩恩怨怨,直接探讨战争的人性根源,是否与我们每一个人自幼所受到的教育有关?
我菩提祖师于无路处辟通途、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获重大突破之后,猛然发现了这个大问题,就先将科学放一放,毕生致力于“把老百姓的觉悟放在前面”。
最能代表他思想的,是他写的《和平之歌》,“愿秦关汉月,见证纷争不再……”《贝尔法斯特》的预告片做得很有深意,特依菩师倡导的“西亚图双语同步思维”规则,做了一次翻译练习。
自译预告片《贝尔法斯特》 (Belfast,2021)_腾讯视频We all have a story to tell,¹我们 都 有 一个 故事 要 讲,but what makes each one different...是 什么 造成了 彼 此 不同?
is not how the story ends,并 非 那 个 大 结局,but rather the place where it begins.而 是 某个 地方 那里,它 揭幕了。
BELFAST, 1969贝尔法斯特,1969Buddy!巴迪!
Oh, my lonely God!噢,我孤单的 上帝!
OFFICIAL SELECTIONTELLURIDEFILM FESTIVAL2021入 围特鲁里德电影 节OFFICIAL SELECTIONTORONTO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2021入 围多伦多国际 电影 节My ma says if we went across the water,我 妈 说,如果 我们 跨 过 大 海,they wouldn't understand the way we talk.那边 不会 明白 的,这样 我们 说话。
And if they can't understand you,假 如他们 不 懂 你,then they're not listening,根本 他就 没 去听。
You know who you are,你 知道,那个谁 你是。
don't you? Yep.不是 吗?
是。
You're Buddy from Belfast...你是 巴迪,来自 贝尔法斯特。
where everybody knows you.这里 人人 认识 你。
Hey, Buddy!嘿,巴迪!
your ma's calling you for your tea.你 妈 喊 你 回家,你有 茶点。
FROM ACCLAIMED DIRECTORKENNETH BRANAGH由 著名 导演肯尼思·布拉纳We're looking to cleanse the community a wee bit.大家正 设 法 清理 自己 社区 一 小 片。
You wouldn't wanna be the odd man out in this street.你 不会 想 做 个 怪 人 被赶 出 这条 街。
You touch my family and I'll kill you.你 碰 我 家人 那 就 杀了 你。
So we have to do it?那 我们 必 须 搬 走?
Leave Belfast?离开 这里?
We'll fight this together.我们要 抗 争,一起来。
And this is it.那 就 对 了。
This is what?要 干 什么?
this is war.要 去 打仗。
♪ Open up your eyes♪张 开你眼♪Then you'll realize♪然后 你会 发现♪ Here I stand with my everlasting love♪在这里 我 付 出 我 永恒的 爱We're living in a civil war,我们 陷 入 一场 内 战。
What do you want?什么 是 你 想要?
I want my family with me.我 要 我 一家人 在 一起,I want you.我 和 你。
THIS YEAR这 年♪ Leaving hurt when they go ♪远离 伤害,当 他们 要走Kids the same age as ours are getting killed.孩子 他 长 大 到 我们 这样 就 被杀。
We can give these boys a better chance than we ever had.我们 能给 这些 男孩 一个 更好的 机会比起 我们 那 时NO MATTER HOW FAR YOU GO无 论 多 远 你 去♪From the very start♪离开 那 故 乡♪ Open up your heart♪敞 开 你 心扉YOU NEVER FORGET你 永不 忘记♪ Be a lasting part of everlasting love♪是一份绵延 不绝 的 永恒 之爱I know nothing else but Belfast.我 知道的 没有,除 了 贝尔法斯特WHERE YOU CAME FROM无论何处 你 来 自♪ Need a love to last forever♪需要 一份 爱 到 永 恒Good night.再 见。
Ten clock back.十 点 回来。
♪ Need a love to last forever♪需要 一份 爱 到 永 恒BELFAST贝尔法斯特CAITRÍONA BALFE凯特瑞娜·巴尔夫JUDI DENCH朱迪·丹奇JAMIE DORNAN夫詹米·多南CIARÁN HINDS塞伦·希德AND INTRODUCINGJUDE HILL特别 介绍裘德·希尔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七项提名 ²COMING SOON¹ 听录的英文字幕²《贝尔法斯特》获 2022 年第 94 届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最佳影片 劳拉·伯威克等最佳导演 肯尼思·布拉纳最佳男配角 塞伦·希德最佳女配角 朱迪·丹奇最佳原创剧本 肯尼思·布拉纳最佳音响 詹姆斯·马瑟等最佳原创歌曲 范·莫里森
肯尼斯布拉纳的自传式新电影《Belfast》真的很好看,瞬间唤起乡愁。
多伦多电影节夺冠。
肯叔真是世间珍宝!
然后因为是首映,我见到真人了!!
电影结束之后肯叔亲自出来了!
……妈耶我追星成功了!!
肯叔专门提到《雷神》电影,“我小时候最爱的漫画书就是索尔,直到十年后我有机会成了它的导演。
”(笑,顶级凡尔赛)一开始是从《维兰德》开始追关注肯的,他和抖森是好基友,还推荐他去演了《雷神》的洛基。
俩人都是莎士比亚狂热粉。
他和伊万一圈人都是好基友,之前星球大战差点选了肯来演欧比旺……很有文化和思想深度的人,highly cultured British(人家是Irish anyway🤣🤣)最后有个观众问:Ken你回去看那个女孩了吗?
肯叔:你知道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文学好的,一种是数学好的。
她喜欢数学好的,而我的数学很烂(hhhhh笑死)
开场几个镜头就把你抓住的一部电影。
很喜欢小男孩边走边恨恨的回答邻居打趣他的反应,那副小大人的表情,以及带着浓郁爱尔兰口音的英文。
全片黑白,只出现了一次彩色画面,还只是一部分彩色点缀在黑白中,看得出导演的刻意,似乎带着某种寓意且处理得很精致,舞台剧是彩色的,投射到老太太眼镜上也是彩色的,有一种呼应感。
应该说导演的镜头语言从视觉美感上还是在线的。
看完留在我记忆中的亮点是一些台词,尤其小男孩和外公的一些对话。
那是一个睿智的老头。
其中有一场戏是,孩子做数学题想冲第二名,做作业时不知道答案对不对,外公说,你可以把数字写模糊点,利用比如1和7,6和0之类的相似,让老师更倾向觉得是对的那个数字,孩子反问,数学不是应该有标准答案吗?
老头说,没有绝对的对错,否则这条街上就不会被炸来炸去了……还有一场戏也回味悠长,是最后的镜头,也是来自老人的台词,但这次是外婆,老太太冲着车上说,大意是,走吧,不要回头,离开这个地方!
前情是孩子妈妈的犹豫,不愿意离开熟悉的家长,担心去伦敦被人歧视融不进去,但爸爸在那边切身体会了与家长动荡的鲜明对比所以希望一家人都过去。
最终改变妈妈的是一次暴乱,一家人险些丧命,幸亏大儿子的勇敢解围,她一下子觉得安全是多么重要,于是等送走了父亲就选择了离开。
那也是一个睿智的老太太,所以,和老头天造地设。
影片最有爱的就是表现了两个老人的地老天荒,让孩子全部看在了眼里。
扮演老太太的演员是著名的Judi Dench。
影片常穿插类似的对白,也带出了北爱的那段动荡时期的大背景。
从普通人角度,如果不是无奈,谁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舒适圈啊!
很理解那份面对选择的纠结。
看到一家人脱离危险后抱团在一起时,真的希望这样的家庭可以幸福平安。
这是以孩子的视角所呈现的一部电影,整体还是温馨有爱的,不泛幽默,尽管充斥着暴力,但总的来说是在表达关于时代的变迁,关于信仰,关于选择,关于亲情,关于成长。
说到成长,家庭的作用力还是很大的,所谓家教。
电影中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观念灌输都是善良而正直的,而且很尊重孩子的选择。
我记住了两个片段,一是爸爸告诉孩子不管你的女朋友是天主教还是其它宗教,都不影响她本来善良的本质,所以只要快乐就好。
还有就是结尾时孩子随着暴动的人群冲进超市打砸抢,他天真的只拿了一个带酵素的洗衣粉回去给妈妈,妈妈却提溜着他顾不上风险又走回混乱的超市只为了还回去那盒洗衣粉……在这样父母影响下的孩子,未来差不了!
这部电影的片名BELFAST(贝尔法斯特),是北爱尔兰的首都。
贝尔法斯特,曾经是因为种族、文化、宗教等因素频频冲突的地方。
这部电影,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切片,薄薄的一个切片。
电影,也是解乡愁的一杯雪莉酒,一杯波特酒,一杯威士忌: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For the ones who were lost。
电影的色彩。
一部黑白的电影。
虽然片头片尾有转瞬的色彩。
摄影让我惊叹,简直心醉神迷。
许多画面,我来回看好几遍,每一个画面都如此经典,甚至让我感觉,太过匠心的构图和用光。
许多的低机位,虽然不如小津安二郎的电影那么多,我想琢磨出导演的意图。
电影的配乐。
片中大量使用我喜爱的音乐界的传奇爱尔兰音乐人Van Morrison的歌曲。
原因之一吧,范·莫里森就是贝尔法斯特人。
And the Healing Has Begun、Stranded、Days Like This、Warm Love……这些旋律的流淌,让电影成为一首诗,意犹未尽。
Buddy的祖父去世了。
死亡总是会让活着的人得到类似神谕的醍醐。
在墓地,牧师说:不要悲痛地说你对他的离去感到遗憾。
接下来,是我认为的电影高潮:还没有脱去丧服的人们去酒吧狂欢,去歌唱去舞蹈,去一杯接着一杯,去大笑。
生命,不是戛然而止,生命是生生不息。
我很喜欢这样电影,有隐忍,有克制,温情脉脉,看得见善良的光,看得见被生活磨砺出来的智慧。
台词也是精心的,每句话都恰到好处,如同刚刚开启的一瓶陈年美酒,洋溢不可言说的美妙。
当我第一眼看见电影的海报,看见演员里有Judi Dench,我就知道这部电影必看。
她是和Maggie Smith一样,是我喜欢的英国老戏骨。
饰演祖父的Ciaran Hinds也是贝尔法斯特人。
而片中的Pap的饰演者我第一时间没有认出来,是Jamie Dornan,那个出演「五十度灰」系列的让人看了流鼻血的性感小生。
今年40的他,还是英俊逼人,可是,已经是演爸爸了。
最后,说说最后的一幕:Buddy一家离开了贝尔法斯特去往伦敦定居。
饰演祖母的朱迪望着他们坐在离去的汽车上。
远远地凝视着儿子、儿媳、两个孙子,她喃喃:Go now. Don’t look back. I love you, son. 近镜头,是朱迪衰老而刚毅的面庞。
对于儿女一场,我也持跟她相同的观点。
无需陪伴,各自安好,以爱让彼此自由,以爱成全。
《罗马》蹩脚的模仿品,想成为阿方索却摸不到精髓,可悲又可怜,观感也是食之无趣,嚼之无味。
还挺流畅的,比想象中要好。北爱人不知道是不是天生就有暴力基因,到这个时代还有宗教战争
7.0/远的《罗马》不说,比《上帝之手》差的也不是一点点,这种私人化的的影像最忌平淡无味,是《正午》的OST打动评委们了?
粉饰太平片儿是好莱坞新趋势吗
2.5 戏剧腔和黑白怀旧影像异常割裂,而人物关系的驱动力始终没有成立。一群人就像站在临时搭的景里,聒噪地念着不知道在干嘛、没有前后文联系的台词。相比之下,就不说别的,连张大磊的《八月》都赢麻几倍了==
有点罗马那意思,黑白怀旧画面,儿童视角里的家庭记忆与动荡年代,对故乡的深情怀念。北爱尔兰新教家庭被天主教徒冲击,在外务工的父亲想移民而母亲不愿离开家乡,巷子里充满乐观精神和烟火气。小男主对电影情有独钟,只有电影和戏剧是彩色画面,果不其然又是导演童年自传。能感受到这类私人童年记忆电影的用情至深,但能获得多少共情不一定
想起國產電影80後(是這個名字麼?)
【YVR-5th】三星半。建议看有CC的版本,否则口音太吃观众了,甚至会影响理解。
3.4分。
从开场城市宣传片一样的PPT开始就可以感受到导演的平庸,黑白画面的使用似乎是在掩盖棚景的胶感,时而使用儿童视角时而脱离,非常杂乱琐碎,想到哪拍到哪。用了北爱的历史冲突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做为背景,但就只拍了表面的冲突与状况,完全没有其他更深或者更多的交代,所有的沉重都被淋上了糖水,苦难与歌唱是割裂的,让人无所适从导演的表达,治愈吗?这真是导演的私人记忆与感情,旁人很难共鸣。Judi Dench贡献了全片最感人的表演,她的眼神为本片增加了许多层次。我个人不太喜欢小演员的表演。
不用去和罗马比,每个人的私人故事都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贝尔法斯特甚至比罗马更让我共情,最后20分钟爆哭。小男孩很灵。
很喜欢这部电影,没懂为啥评分这么低。也许是在英国待了很久,也去Belfast游览过,所以我能共情到这一份乡愁。配乐和John Wayne都超有年代感。非常多有趣的台词,尤其是爷爷,真是位deep thinker,导演的童年投射很多。“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很受触动,其实单纯从触动的角度来说,本片于我而言比《罗马》要共情的多。
又是一部又空又长的mv 好多镜头刻意得让我反感…
to the ones who stayed
那些再糟糕不过的苦日子,却能熬出个人生命中最珍贵的味道。而时间大师又擅自添油加醋,把一切不堪回首的,都烹饪成了令人怀旧的。蚌中含沙,才能孕育珍珠,也许每一位创作虚构故事的电影人们,兜兜转转半载,最后都绕不开去讲一次「自己」。对于看热闹的观众来说,会觉得这是一种敝帚自珍;而对于创作者本人,他付出了集大成的灵魂。瑕疵有不少,但我还是很喜欢这种坦诚的、流露出真情的电影。
被自我稀释的感情表达。
经过六季《异乡人》高地口音的洗礼,听北爱口音已经是小巫见大巫,在片里妈妈提到之前我甚至没注意过这个问题。Violet阿姨自嘲“爱尔兰人生来就是要离开的,否则世界其他地方就没有酒吧了”,从十九世纪就开始移民的爱尔兰人是懂乡愁的,尽管他们在新大陆遇上华人又是另一个故事了(参见美剧《战士》)。同为乡恋题材,贝尔难免令人联想起《罗马》,但卡隆的视角在笼罩整个家庭之上的阴霾,他的记忆里有痛苦的部分,有一种既爱且恨的不甘;布拉纳则更像一皱眉的惆怅,一切都浓缩在小小的街区里,在小男孩的世界里,任何选择都如午后父亲偷吃他的薯条那样稀松平常:承诺就是承诺,离开还会回来,未来依然有希望。只有留下的奶奶说,别回头。
从黑白到彩色,从彩色到黑白;人们走走停停,生死迁移。城市,却永远驻留这里;怀念好的,也铭记坏的。与《罗马》同根同源的“个人史”,人性美成长教育再到表演交锋…示范高分作文怎么写的意识虽规整,但也在方向选择上略微陈腐。好在Jude Hil的表演才是给电影带来新鲜东西的关键,从首幕开始,任凭共演有多少成熟经验的演员或早已封神的国宝,都移不开对他的关注。
私人视角的——或是过于私人视角的——高级包装下的平价货;电影与戏剧出现时的彩色画面能看出布拉纳心底的温暖。
是真的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