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令人动容泪下。
这世上怎么会有母亲给自己儿子设陷阱呢?
沉默弱懦的父亲和无原则溺爱的母亲,儿子遭受了校园暴力,父亲不正视而是强逼着他自己去反击,变相逃避问题,这样家庭影响下诞生了心理变态的儿子。
可身为中年顶梁柱的父亲又谈何容易,成天忙工作还要顾及家庭,家庭里还有平衡母亲和老婆的关系,谁又能体谅他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每离家里近一站,心情就愈发沉重)
一个无原则溺爱儿子的母亲有多恐怖,让其肆意妄为最后变成了杀人犯。
最后的最后,还想让老太太顶包,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另一方面,也验证了那句,世上没有母亲给自己儿子设陷阱的。
影片的最后30分钟让人泪崩,老太太拐杖上的那块名牌是儿子小时候送给她的,回忆时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瞬间泪下。
当你历经种种,你还可曾记得最初的自己?
可世上一切都会变,唯有母亲的爱不变,母爱多么伟大啊!
最后加贺让他看着老太太的眼睛说,没能保护到您最后,唉,真的绷不住了。
小时候拼命要保护那块牌子给母亲,现在竟然要把母亲亲手栽赃送进监狱,你这是要保护你母亲吗?
老太太到最后都在相信儿子,才把自己的手染上口红,好让儿子收手,可最后最坏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总结:什么都会变,唯一母亲的爱永不会变。
东野圭吾的小说有一茬没一茬地读着,书荒的时候,想放松一下的时候,或者读了些无法消化的枯燥的东西的时候,拿出来翻翻。
不是部部精彩的,但也能的读下去的。
所以看翻拍的电影也是如此,去年去影院看了《祈祷落幕时》,是看宽叔和菜菜子的组合。
后来看了《沉睡的森林》是因为宽叔和石原里美的组合,今年国庆期间连着看完了《麒麟之翼》,《红手指》,是假期不愿意出门看人山人海,想着有宽叔在,总还看得过去。
影片有一条线索就是加贺警官父子的纠葛,我看的顺序反了,应该是《红手指》,《麒麟之翼》,《沉睡的森林》和《祈祷落幕时》。
看完《红手指》才把这几本电影的先后顺序串起来的。
案子很一般,但父子之情倒是拍得很真切。
尤其是加贺如何处理和父亲的关系上。
在我看来人和人的关系都是一样的,有人能处得好,有的就处不好。
朋友,父母,夫妻,亲戚都一样的。
影片中,影片中加贺警官和他父亲的关系就比较紧张,父亲病重,但他总是逃避探望,看似不孝,实则父子两人分歧很大,见面就不开心,与其变扭地相处,不如退一步。
平静地承认两人的分歧。
两人保持距离,通过护士小姐姐,儿子送了父亲最后一程。
虽然没有相见,但心心相念。
看着很舒服,不煽情。
不是所有的鸿沟都可以弥补,但可以尊重彼此。
看似精致的利己主义,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以前总觉得宽叔能接高仓健的班,现在看来,宽叔的戏路宽多了,可甜可咸,宜人爽口。
首先作为东野圭吾的书粉来说,我觉得电影翻拍还原的很好,在选角上演员很好地演活了书中的角色。
我觉得这部片子主要围绕了两个主题人性和生命,人性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却又是最无私的,像剧中八重子对直己的爱,为了自己孩子的前程,而帮他隐瞒杀人事实又帮助小孩处理尸体,又像是前原昭惠对前原昭夫那样即使知道自己儿子想把杀人凶手推卸给自己,但自己始终并不没有戳破自己儿子的谎言,她也只是无声地为自己辩解自己不是杀人凶手,她始终相信她的儿子。
尊重每一个个体选择,也是尊重生命,片中的副线就是加贺与他的父亲,加贺表弟不理解为什么加贺从未看望即将病危的父亲,直到最后才知道这是加贺父亲自己的选择,想体会当年自己妻子孤独去世的痛苦,弥补当年那份缺失,但其实加贺也始终在他父亲身边,通过小护士陪伴他父亲下棋,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加贺父亲拥抱小护士,其实加贺父亲始终知道加贺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他拥抱其实是加贺。
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决定把她背到山上丢掉。
傍晚,儿子说要背母亲上山走走,母亲吃力地爬上他的背上。
他一路都在想:“爬高点、走远点再丢下才不会走回来。
”当看到母亲在他背上偷偷往路上洒豆子,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
”母亲和蔼地说:“傻儿子,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
這部劇看得還蠻壓抑的,老年癡呆症的老人家真可憐。
「紅手指」指的是未泯的良心,大家都以為老年癡呆不記事的老人原來才是看得最清楚的一個。
老人家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孩子付出一切,但是到了最後卻是被自己辛苦養大的孩子遺棄的一個。
真有一種「早知如此,掐死這小子」的感覺。
真的很悲哀。
東野圭吾最擅長的不是推理,而是探索人性,無論是善是惡都來自因果。
雖然真實,但壓抑和遺憾。
“人之所以会撒谎,是为了隐藏内心的脆弱,保护那些不可取代的东西,逃避那些挣脱不了的痛苦。
”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当发现自己家里的老人没有了自理能力,作为子女的你会怎么做?
是任劳任怨还是弃之不顾?
当发现自己的妻子在溺爱孩子,作为丈夫的你会怎么做?
是及时制止还是自我安慰只是青春期?
当发现自己的儿子杀人了,你会怎么做?
是帮他掩盖罪行还是大义灭亲?
……昭夫年仅十五岁的儿子直巳杀死了七岁的小女孩并任由尸体躺在自家庭院中,自己却躲在房间里面继续玩杀戮游戏。
而溺爱孩子的夫妻二人居然掩盖尸体且想让痴呆的母亲来进行替罪。
男主昭夫只是一个平凡的白领,但是在作者笔下成为了日本社会各种家庭矛盾的缩影: 养老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家庭矛盾 ……加贺警官直击心灵的拷问贯穿了全篇。
致使男主在最后也不敢看母亲的眼睛,崩溃自首。
影片中特别动人之处是老人对先逝伴侣的追忆方式,感觉这才是爱情。
东野圭吾的电影结局都会很出乎意料,但这部电影里结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演绎。
你能看到熟悉的东野圭吾,熟悉的套路,案件永远只是辅助,最终想表达的只是对人性与社会问题的拷问。
不得不说,加贺恭一郎这一系列的故事很棒,虽然没看过原著,但是只看了之前的日剧和这部SP,感觉东野对于人心的把握实在很准,加贺这个人物有着和汤川同样但又有区别的魅力。
加上之前看过的电影版《X》(数学老师风头完美的盖过了汤川啊!
),个人认为这两个系列是东野小说中改编成电视的极佳的作品(忽略本季的《幻夜》吧....)。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去保护自己最爱的人,但是在面对错误时,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共同面对。
而唯一支撑着我们也许就是心中那最后残留的一次亲情,但显然亲情也是分主次的,儿子或老母,给你会怎样选择?
同样,我们总是认为我们对于家人做到了该做的,但是实际呢?
你有逃避过属于你的责任吗?
最后,对于老人一些事情的做法,即便是不理解,你有试过去尊重他们的习惯而不是去感到厌烦或者阻止吗?
正如开头说的那句:这是在谁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
只不过,所有人都以为,那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看到最后前原面对自己母亲的那场,哎,内牛满面啊如何迎接死亡,由其所活到如今的方式所决定。
阿部宽大叔实在太帅了!
经朋友推荐看了红手指,刚开始以为是推理片,事实上情感略胜一筹。
前原作为儿子,带着目的把母亲接来同住,作为丈夫,面对妻子只会妥协与逃避,作为父亲,对儿子少有关心甚至不闻不问,这样一个懦弱无能的形象注定了在他发现小女孩时,他会尽力去掩饰,帮儿子逃避罪责,甚至是不惜牺牲自己痴呆的母亲去顶罪。
母亲年轻时牺牲许多养育孩子,但到了年老后却被孩子诬陷为罪人,她清醒的痴呆着,她早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了,可以想象她内心的痛楚。
我想作为母亲,不可能看着儿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适当的方式让儿子明白及忏悔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有剧透,慎看!
看过《新参者》电视剧和《祈祷落幕时》之后,对加贺等出场的主要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影评扣一分,扣在情节上的拖沓,明明可以更早地讲完故事,却做了太多的铺垫,以至于观影前中期有点乏力。
另外,对加贺观眼识人这方面表示,有点太神了点。
在看这部电影的同时,我边看也边带入自己的一些想法。
加贺看似闹僵的父子关系,因何而起?
结束了没有?
怎么结束的?
加贺原谅了父亲,还是说是对父亲做出的,对另一半晚年感同身受体会的成全?
这层关系究竟与案件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前原昭夫看似可怜多一点的家庭顶梁柱的背影,是如何被一点点侵蚀无踪而变得憎怜交加?
前原母亲疏远了前原,真的仅仅是因为儿子与媳妇的不孝?
还是跟加贺的父亲塑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仅仅只是一个案件?
还是对日本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一种剖析与挖掘。
加贺与父亲、加贺的表弟一家,前原与母亲、妹妹大森春美一家,还有就是前原的一个小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同的社会经历,相似的感情波动。
前原老母对前原的爱和前原夫妇对儿子的爱形成反差。
爱该如何正确的表达也成了这部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影片还说出一些细微末节的现象。
孩子在学校受欺凌,父亲的做法却让直巳的欺凌变得更为严重,还失去了孩子的信任。
那么问题又来了。
父亲的处理看似没有问题,但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欺凌的本质呢?
还有一个现象,也就是本案的真正动机,仅仅是手办钥匙环之类的同人饰品,使一位未成年人产生了杀心。
孩子的成长也许早已脱离了当今大人的想象,“电脑不会用?
”被小看了吧(电影前部分的片段,女孩娴熟的操作与偷笑,竟成了本片的讽刺)除了对故事本身的很多思考之外。
我对老戏骨杉本哲太的表演感到惊叹,他表情的变化显得自然不做作,他在演的时候,我也时常去想,如果我跟他一样的性格,在遇到这样的事之后,我是怎么样的感觉呢?
一个热爱工作的工薪阶层前原,在决定加班,并接到妻子的电话之后。
第一个想法,是逃避!
妻子说要他赶紧回来,回想一下,前原的回复是,我现在不想回去。
为什么叹气以后,直说出不想呢?
是因为对家庭破碎不堪的逃避,这也为人物塑造做了铺垫。
当妻子的语气变得急躁,前原的表情与回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开始想了解究竟发生的事情“是什么紧急事情”。
当妻子不要长期照顾前原母亲的妹妹大森春美过来时,杉本哲太演出陷入沉思的样子。
当回到家,先是无关紧要,看上去确认并未出什么大事的样子。
顺着妻子的说法,举着手电看向庭院,见到尸体的一刹那。
镇定变成了惊慌,惊慌过后,再次确认又变成了恐惧,最后思考回归理性,决定报警。
但当妻子说出是儿子所为时,又是一连串的心理变化,最终在矛盾彷徨中,还是顺从了妻子的想法。
其实,一开始,我猜测前原是否让自己去顶罪,然后跟《嫌疑犯X的献身》一样,最终精彩骗过所有人,却因未痴呆的老母亲揭发了所有的事实。
但这样就平淡了许多,而且对儿子的洗礼也不够。
后面的结局处理还ok,人性了一回。
在看这个藏尸的过程中,我就觉得漏洞百出,还在想,这是东野的本子?
看来没错,对于加贺来说,找到铁证是分分钟的事情,关键在于怎么做才能完成对犯人的救赎。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完一部小说,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甚至一场真人秀其实并没有什么难度,只需要专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然而,观看多了之后,大脑往往会变得更加惰性,事情为什么使然,他为什么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少。
记得小时候看到一部电视剧时,经常指出电视剧这不对,那个不合适,或者提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然后加上自己对结局及过程的猜想。
而后来呢?
仿佛只剩下,舒舒服服2个小时的思想放空的享受。
冥想告诉我,连你肢体不做任何事的时候,思路都不要停下,飘到更远方,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就像童话悖论一般,整点钟声响起,魔法都消失了,可为什么水晶鞋的魔法没有消失,这样的思考一样。
這部應該說是《新參者》前傳的SP。
阿部寬和黑木明紗相遇的開始的戲。
看到VC上有就去TD搜索了--想想以前都是DOWNLOAD來看的--真是折磨人吖。
認識東野圭吾是從《白夜行》開始。
從此以後對這位推理大叔的喜愛是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正追《幻夜》呢。
而《白夜行》的劇場版也快上映了。
真是期待。
壹壹從來就是反對絕對劇透的。
但是看到不錯的情景還是想說兩句。
譬如是加賀的父親說的那句--重要的不是破了多少件案子,而是救了多少個人。
真的很感動。
而加賀也認真耐心地讓事實浮出水面。
雖然他甚至有些讓人難以捉摸。
但真的是一位好大叔。
而《紅手指》這個標題個人覺得也取得很貼切。
這場父母與子女的戲真的很出彩。
貳零壹壹年看的首部日劇SP。
也是今年寫的第一篇觀後感。
紀念下。
剧情真是汗。。。
父母皆祸害。
东野塑造出汤川和加贺这么截然不同的侦探真是牛b...不过拿老人痴呆顶凶手还真不如x嫌疑犯里面的诡计强
平平无奇,太电视剧了。
124分钟加长版《今日说法》
属于看后无言的片子。一开始就爆出凶手的情节,显然不是靠步步为营的推理引人入胜的,更像是伦理片。溺爱儿子不孝老人的母亲八重子让人可憎可恶,父亲被压抑的良心迟迟发现也是悲哀,老人最终虽被澄清无罪但恐怕生活在一起还是会有阴影吧。加贺这个角色还是蛮不错的,只是那个记者什么鬼?阴魂不散啊。
这是伪推理啊,尼玛我们要看本格,不要看社会派~~
女記者的出現是否有點多餘?警員調查案件的時候可以不用證據而用感性的對話(比如讓前原先生對其母親說那樣的話),他有這個權力麼???
📔
“前原先生,你认真地看过你母亲的眼睛吗?”真催泪。
布光算是比较有活力的亮点,对神态的刻画也比较细腻深刻,封闭空间氛围营造上相比于其他几部也要出彩一些。其中整个最深刻最能打动人的主题还是母爱与亲情,孩提时代与母亲的回忆令人哽咽良久,真是很难想象,曾经怀着那样热忱的心给母亲制作礼物的孩子怎么会变成此时浑噩的模样。
暈,最近大家都不正常了
1.缺少了搜查过程中逐渐缩小范围等的层层递进,三言两语便进入对凶手家庭的怀疑中,入题过快。2.男女主人没有杀人罪,但没有弃尸包庇罪吗?3.最后总要挂钩亲情,东野圭吾有一个破碎的童年吗?4.母亲的所作所为相当牵强,没有说服力。
前传SP 到最后被煽哭了 明天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
剧情不错,最后还是探讨亲情的问题,但总感觉太像电视剧,缺乏电影的气质~
事件很小 全靠气氛强撑 结尾加分 最后 宽叔还是一样帅:)
宽叔叔还是那么给力,又帅又有型。上次的新参者看完只剩人形烧,这次要好很多。最后也跟着伤感起来。真正尊重他人,要有多难才能完成。恩,和当前其他推理剧相同,推理部分依旧弱化到1+1=2。
不能更烂!
最后的结局让我仿佛在看80年代大陆剧
为什么装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