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Colin Firth的大名看了这部电影,结论就是:假啊! 怎么可能这么好,又是一个典型的童话,所有人都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个电影又名[水瓶座女孩],这跟水瓶座有什么关系呢?很喜欢女孩的妈妈,刚开到开头她在别人的婚礼上唱歌的样子就很为之动容,一个人把一个女儿拉扯大,还总要看着别人在婚礼上跳父女舞,真不容易。
而且那么漂亮的一个妈妈,17年来居然没有再找人,更是不容易(这也够假的,打死我也不相信有这么死心眼的美国人)。
我一向佩服独立的女性,最鄙视那种把青春作为赌注押在一个“好男人”(或者说有钱的男人)身上然后靠老公养活的想法。
因此我也很喜欢结尾里那对‘坏母女’的结局,她们得到了她们想要的,同时在我的眼里那样的生活是悲惨的。
惩罚‘坏人’并不用那么俗套的让她们家破人亡……30岁以前我要去的地方又多了一个:London!我要做那种傻兮兮的观光旅游车,在露天的2层仰望大笨钟;还要尝试一下从没有门的公车上跳下来的感觉;若有机会还要学习一下英国人传统的见面礼,so interesting!btw,依然疯狂迷恋Colin的鼻子的完美曲线以及牛津口音。
没有想看的节目却又懒得从沙发离开的时候找到了这部看过不止一次的电影。
主角们:* Daphne Reynolds虽然编剧十分努力的想把Daphne描述成一位平凡的女孩,但非常遗憾的是年薪几百万的编剧和高层们早就和现今的青少年脱轨。
当我说现在没有人满心懊恼的"寻找"自己时,相信我说的是事实。
17岁的女孩现在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太胖,同一班的Jack(或者是Ben)喜不喜欢自己,Backstreet Boys的新专辑什么时候推出。
所以从本质上,Daphne这个人物就已失真。
不会有任何一个从没见过大场面的女孩能像剧中的她一样把自己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美的融入到高层社会去。
而最后放弃一切的情节,更是美国文化自觉崇高的正直主义作祟而产生的幻想。
没有一个人!
会甘心离开那种奢华的生活。
或许只是我太愤世嫉俗。
Amanda Bynes的电影我也看过几部,可在脑海里她还是小时候做搞笑节目的那个她。
这部电影里她的表演可圈可点,可惜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时刻。
* Henry Dashwood啊... Colin Firth(不...今天不是谈他的)。
对Lord Dashwood这样的男人你能说什么呢?
不大男人主义,不怕承认错误,感情专一...完美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绅士早就死光了...有钱长得帅的绅士就更别说。
不能理解的地方:- 既然Henry和Libby(Daphne的妈妈)那么深爱,那为什么Alistair Payne(Henry的政治顾问)告诉她Henry希望她离开的时候,她没有坚持要和Henry见过面再走呢?
在Libby只留下一封说“我爱上了其他人”的信就离开了的时候,为什么Henry没有问为什么?
也不想想她一个美国人,随他刚来到英国能认识什么人?
难道两人都没发现电话已经发明了吗?!
- 电影中让我非常不爽的情节之一就是坏人会非常好心的把自己干的坏事统统和主角说一遍,让主角发现原来他/她错怪了自己的爱人...拜托了... 嘴严一点好吗?
-最后这一点真的让我十分困惑,虽然有可能我是唯一这样觉得的人。
为什么Henry和Daphne完全没有父女的感觉...?
我看着看着就会以为这其实是他们两人的恋爱故事来着,虽然年纪差的大了一点。
别的不说,但是凭了“达西先生”的那段舞蹈,就值回了。
跳的经典!!
绝对比love actually里面hugh大叔的舞蹈更经典。
女生挺漂亮的,小男生也很帅气,结局美好,what else the audience wants?
起初对“水瓶座女孩”的译法莫名其妙,但看完片子才明白了译者水准真的很高:“水瓶座(1.20-2.18)基本性格:好奇心强,常常把强烈的愿望和独立精神融合在一起。
她是一个反习俗和不愿意随声附和的人,说话和做事全凭自己的兴趣。
她希望凡事都能自己去自由选择和行动。
然而,她的反应是难以预料的,有时甚至会使人怀疑她的理智程度,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爱情问题上。
她的情感与她的想象密切相关,她不但喜欢现实中的人,而且也喜欢从她的幻觉中走出来的人。
实际上,她的心常常停滞在爱情上,尤其当金星或月亮处在她的生辰天宫图中时。
她容易走极端,可能有一颗最纯洁的心、最理想的爱情,也可能变得完全冷漠无情。
一定不要使她失望,否则将无法挽回地失去她。
但是,一旦她真正发现了自己的爱,那么她会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全部的真诚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毫无保留地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人。
她的爱情生活是浪漫的,比传统的程式更自由,她希望在友谊的基础上去发展永恒持久的爱情关系。
对于她来讲,独立自主比单纯爱情生活的满足要更珍贵得多。
水瓶座的女性是头脑和心灵的混合体。
她对弱势的人或事十分敏感。
个性独立、善於分析、进取心强的她,总能看透政府宣传的言论,自行办识是非对错。
她性格中的理想色彩重,喜欢最好的东西。
她的心智常超前自己身处的时代。
水瓶座的女性天生好交朋友,而较注重心灵上的感情而轻肉欲。
对她而言,必须先尊敬和喜欢一位男性,才有可能爱上他。
她的人缘好,恋爱时绝不是百依百顺的小女人,也不会被爱冲昏了头。
在爱情中,她不急着追求安全感,反而注重精神和灵性上的成长。
她厌恶个性走极端的人,尤其是好生气、嫉妒、有暴力倾向或粗鲁的人。
她不喜欢别人侵入自己的领域。
有时她喜欢无拘无束地自由来去,不愿回答任何问题,满足任何人的期望。
这是她对想阻挡自己前行的对象会毫不领情的原因。
她最适合与知己型的忠心男子结伴同行。
最好彼此能分享兴趣和理想,时时作深的沟通。
追得太勤、爱得太切的男性令她焦虑。
她害怕失去自由、隐私和自处的时间。
在她冷静、自主的外表底下,水瓶座的女性其实十分脆弱。
她具有利他精神。
朋友有难,她马上雪中送炭。
她相信人权、自由,努力靠自己的真实信念生活。
与人意见不合时,她致力於沟通事实,不会停滞在愤怒、叫骂或颓废的情绪中。
她会排除消极面,追求积极面,表现公正的性格。
她最大的问题在於没法表达愤怒之情。
强烈的情绪使她害怕,令她只想逃开。
”以上几条,几乎就是对Amanda的人物诠释。
“Gone with the wind”译作”随风而逝“可打90分,而译成”飘”则是100以上了,对于本片译者的水准,我给出的分值是“A+”。
先说说男主角吧——我总是对男主角特别敏感,典型的英国绅士Colin Firth——这个名字可能在中国不是那么有名,但是想必他的《BJ单身日记》你一定知道,至少应该有所耳闻,他在里面扮演Daniel Cleaver(由英伦情人Hugh Grant扮演)的竞争对手Mark Darcy,那个总是言不由衷的人权律师,电影中两位大叔位那个“just as you are”的胖妹在街上大打出手,还弄砸了别人的生日宴会——而事实上,这两位英国老戏骨在私下算是buddy级别的关系。
Colin在英国可是大众情人级演员,总能吸引师奶的目光——我喜欢他,难道也是因为我是……Whatever,他塑造了很多成功的绅士角色:1995年BBC出品的《傲慢与偏见》的Mr. Darcy给他赢得空前的声誉,基本上把有名的电视剧奖项拿了个遍,1998年英国经典电影《莎翁情史》中的爵士更加使他贵气逼人,而2000年,这位大叔终于有缘扮演文学泰斗莎士比亚,随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使他的绅士形象深入人心——而使大家永远记住他的还是那超级英国浪漫喜剧《BJ单身日记》以及第二部《理性边缘》。
这样一个绅士派头十足的英国演员,在这部《女孩要什么》中,扮演英国勋爵Henry Dashwood,可以说是手到擒来了。
Daphne在纽约唐人街长大,从没见过她的亲生父亲,只是在妈妈讲述的故事中了解她有个了不起的爸爸——爸爸妈妈在摩洛哥莽荒浪漫的大沙漠偶遇,而且很快坠入爱河,并且在当地举行了简单但浪漫的婚礼,当爸爸带着妈妈回到伦敦的时候,妈妈让爸爸的全家都失望了——因为爸爸的家庭是贵族,而妈妈不是他们心目中的贵妇!
但是,爸爸和妈妈还是一样的相爱——我想,爸爸和妈妈的这个故事是所有女孩心目中的一个美好的梦——逾越身份的爱恋、和贵族的爱恋是大多数女孩子所向往的。
影片以女儿的第一人称讲述开始,这其实并不少见,从杂乱的唐人街开始——一个浪漫故事的开始。
爸爸和妈妈的故事,女儿从小丫头听到少女都没有厌烦——尽管结局不尽完美:爸爸后来继承了贵族称号,不得不开始政治生涯,而向往自由的妈妈却不能适应这样拘束的生活,由于爸爸手下的官员插手,爸爸和妈妈还是分开了——爸爸以为妈妈不能忍受这样无味的生活而爱上了别人,妈妈以为爸爸认为自己不是能给他的仕途带来帮助的妻子而离开。
女儿期望和爸爸见面,当面告诉他自己就是他的女儿,她的妈妈当时没有爱上了别人。
直到女儿十七岁生日那天,她在一个婚礼当服务员,看到了父女舞之后,她下定决心,离开妈妈,自己去伦敦找爸爸——the Lord Henry Dashwood,找回属于自己的父女舞。
初来伦敦,女儿在旅店里遇见了为了音乐不断努力的Ian,结成好朋友。
女儿在电视上得知:爸爸,Lord Dashwood打算以普通人的身份参加下议院选举,她正感到自豪的时候,却得知,爸爸要和一个世故老练的女人结婚,而且会有另外一个女孩代替她成为爸爸的女儿。
她打算放弃——她在伦敦那架白色的桥梁上向Ian吐露自己的心声——这个地方还真是个说心里话的好地方啊,在英国爱情喜剧《Love Actually》中年纪小小的Sam也是在这个地方向自己的继父说出自己已经恋爱的实话。
在男孩的鼓励下,女儿决定去爸爸的府邸找爸爸,没想到却被爸爸当作“帕帕垃圾”逮了起来——但是,看到亲生父亲的兴奋让她无所畏惧,她向爸爸说出自己就是妈妈,Libby,那个歌手的女儿,爸爸听了很吃惊,奶奶听了很吃惊——更吃惊得要数爸爸的未婚妻和她的女儿了,她们极力阻止女儿来到这个家庭,害怕她的出现取代了她们的位置,可毕竟人家是这家的女儿——名正言顺的女儿,有爸爸年轻时候不羁的照片和她的出生证明,在奶奶的坚持下,女儿终于在爸爸的家里住下。
即将成为爸爸的女儿的克莱丽莎,也就是爸爸未婚妻的“拖油瓶”,如同童话里的恶毒的姐姐一样陷害自己的妹妹,却总是“outsmart”,让Daphne穿得随随便便的去皇家时装发表会——还故意让她迟到,但是活泼的性格和随机应变使她化险为夷不说,还赢得了严肃的夏洛特公主的笑声。
微笑征服、真诚待人,是女儿的可爱之处,而喜欢在夜间吃牛奶泡可可豆使父女俩的心越来越近。
“Daphne”是神话中月桂树女神的意思,象征着纯洁和信仰——我们的这个小公主不正是这样吗?
翻开女儿的成长记录照片,父亲的心中升腾起千万种感情,说不出来——看着笑靥入花的母亲,还有母亲怀里可爱的小宝贝——现在已经是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影集上的美丽的蝴蝶图案翻飞,父亲觉得,是到了应该正式面对他这个突如其来的女儿了。
在父亲的选举委员会会长家的舞会上——女儿自己改造的晚礼服又一次抢走了原本在恶毒姐姐心目中应该属于她的闪光灯,同时也抢走了“姐姐的男人”Armistead——一个典型花花公子。
当然,这一切,又要归功于没有过门的后妈和恶毒姐姐的“outsmart”,她们在参加舞会之前,给了Daphne一条毫无生气的绿裙子,经过女儿的“妙手回春”,这裙子上就“妙裙生花”了。
Armistead想勾引,他道貌岸然请求勋爵允许他和Daphne跳舞,当然,出于礼貌,父亲没有拒绝,但是在女儿心中才不管什么礼仪不礼仪呢,当她惊奇地看到在舞会上演唱的正是她自从进入勋爵家就没有见面的Ian的时候,她不顾一切冲向他,仰望着正在,深情地唱歌的Ian,观众看到这里心知肚明——呵呵,少男少女,情窦初开嘛。
Ozwood先生的女儿桃子和梨子是两个胖胖的女孩子,整晚只坐在椅子上,当着“难看的”壁花小姐,在Daphne和Ian的强强联合,让原本无聊透顶的party变得热辣劲爆,Daphne也因此收获了桃、梨姐妹的友情和Ian的爱情。
不过,命运似乎似乎总是要作弄一下这位乌龙小姐,由于音响太过劲爆,竟然把Ozwood先生最宝贵的水晶吊灯震得掉了下来——这个吊灯又把女儿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不过,在那些严肃的贵族眼里很严重的事情,在Daphne眼里却不过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她照样和Ian去快乐地逛街,在热闹的街道上血拼、在浪漫的池塘中泛舟、练习如何变得优雅,而且两个人之间还发生了纯洁、青涩的初吻。
在交谈中,Daphne发现她和Ian的身世是如此相似——她的父亲是贵族,他的母亲是贵族,但是不同的是——她的父母分居两地,彼此很痛苦,而他的父母相亲相爱,是Ian眼中最快乐的人。
就在两个年轻人正在享受美好时光的时候,在英国的父亲给在美国的母亲打了电话,告诉她,女儿和一个骑摩托车的音乐小子跑了——这和父母的相遇何其相似!
老爸老妈也由此小温情了一把。
其实,爸爸妈妈还是相爱的,如果爸爸不爱妈妈了,那他也不必要为女儿担心——她来自美国唐人街的平民公寓,和一个英国搞音乐的男孩相爱倒也算是门当户对,但是现在,父亲已经承认Daphne是自己的女儿,是个贵族——英国贵族和我们的传统思想是一样的,他们为人高贵,目空一切。
与父亲的担心不同,母亲认为女儿和这个男孩的约会很浪漫。
勋爵家有个爱闯祸的Yankee(美国俚语:北方人)小姐,像个石子把原本平静的英国上流社会搅起阵阵涟漪,在一次上流社会的聚会上,Daphne把想吻她的纨绔子弟推到水里的事件,更加使她和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但是却意外和父亲终于走到了一起。
其实父亲年轻的时候也是个音乐发烧友,还记得父女俩逃避记者回来以后,一向西装革履的勋爵居然穿上紧身衣和皮裤,对着镜子大跳舞蹈——“Who are you?
What have you done on my fiancé?
I want to my Henry back!
”未婚妻失声叫道,可是惊叫有什么用呢?
你走后,你未婚夫还不是照样该跳舞跳舞!
由于这个始料未急的女儿,勋爵的事业被完全打乱——为了自己的事业成功,也为了女儿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国上流淑女,他在祖先的面前和女儿谈心——女儿是老爸的贴心小棉袄,她瞪着那些为欧洲捐躯的她的祖先,她倔强地发誓:为了父亲改变自己!
改变——戴上荷叶一样的帽子、一板一眼的正装,给她在上流社会赢得了淑女的好评,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为父亲赢得不少选民的支持——可是,谁又知道Daphne失去了什么?
Ian离开了她,她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再和公主的小狗玩耍,动人的笑容也随之而去……在正式把Daphne介绍给公众的舞会上,奶奶给了孙女祖传的冕状头饰物——她告诉孙女真正的皇冠不在头上,而是心里——这让我联想到《公主日记》里面的女王也是这样告诉米雅的。
是这样的,一个人的高贵不是因为她出身名门,而是因为她是否像个高贵的女士那样行事,关心他人、热衷公益,心胸开阔,蕙心兰质。
美若天仙的女儿出现在众人面前,像颗闪亮的星星。
母亲的出现,让女儿和父亲都惊奇——父亲邀请母亲跳舞,两个人的眼睛中又充满了对对方的爱恋……但是女儿却因为知道父亲的未婚妻一家的阴谋(当初就是他们把母亲赶出家门的)被可恶的“准后母”关进一间黑屋里。
那可恶的女人一把Daphne关起来就提出要跳传统的父女舞——那可是Daphne最想要的东西!
可是现在自己的父亲却在和那个“恶姐姐”手挽手跳舞!
看到这一幕,从黑屋子里出来的女儿怎么想,为了女儿从美国来英国的母亲怎么想,在演唱台上的Ian怎么想,来这里参加Daphne的舞会的来宾怎么想?
女儿坚定地走向父亲,拔下头上的皇冠,给了克莱丽莎——她不要皇冠了,也不要千辛万苦找到的爸爸,她选择离开,和妈妈回纽约。
就这样,绕了一大圈,事情又回到了原点——Daphne依旧和妈妈相依为命,身边没有爸爸坚实的身影,Dashwood依旧在伦敦筹备选举,只是没有先前积极了——他一直担心自己的女儿和那个他爱了一辈子的女人。
其实,电影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猜得出来,这是部典型的商业电影。
最后,在祖母的劝说和对当年真相的了解——原来Libby并没有爱上别人,而且她离开的时候,Daphne就已经存在在她的肚子里了,父亲放弃的自己的选举,来到美国,现在,是他来找回自己的爱人和女儿的时候了。
又是一场婚礼,又是令Daphne心碎父女舞。
远处,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小船上,越来越近,他走向女儿,向女儿诉说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尽到责任的父亲的内疚和激动——还记得Daphne闪烁着泪眼汪汪的大眼睛,喊着:“I love you, daddy!
I love you!
”扑向自己爸爸怀抱的场景吗?
我是流泪了的。
父女舞,她如愿以偿,妈妈和爸爸又像年轻时候一样相爱——对了,Dashwood家族又有了个新成员,他就是我们的梦想少年Ian!
Like father,like daughter。
有其父必有其女。
这就是好莱坞式的商业片——有着温情但难免俗气的故事和耀眼的明星。
但是这部电影有一点点出新的地方就在它的男女主角不是情侣关系,而是父女关系,它追求的是家庭关系。
青春片我从来都不拒绝,因为再烂的青春片都有美好的东西在里面。
what a girl want圆了每一个女孩心中的童话。
勇敢而自信的父亲,贵族的头衔,一切女孩想要得到的,她都拥有了。
相信每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轻松愉快。
那是因为它不是现实,没有残酷存在。
所有的困难我们的主人公都能迎刃而解。
这是电影赋予童话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还好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心中的童话,去弥补一点点我们在现实中的遗憾。
喜欢这样的青春片,带给我们快乐与美好!
一个住在美国的女孩在盼望和失望了十五年之后只身前往英国寻找父亲。
在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环境中迷失自我而后找回自我。
故事本身很普通。
有几点比较有意思。
看它是因为Colin Firth,傲慢与偏见中魅力无穷的达西先生。
可是不得不承认岁月不饶人,Colin Firth老了。
除了达西先生,最喜欢的是电影开头婚礼上father-daughter dance那一场,利比所唱的歌非常非常好听。
今天终于给我找到,叫Because You Loved Me。
还有一点很好玩。
达芙妮说的是美式英语,而到了父亲家,全家上下说的都是英式的,在一部电影里能听到两种调调在对话,一种洒脱随意,一种严谨庄重,恰似达芙妮作为美国女孩的性格与她的英国家族中人的处事风格,对比强烈。
十七年前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留下的种子。
男方是权贵。
女方是无名小女子。
女儿长大后带着身份证明寻找生父。
爬围墙。
摔落。
放荡不羁的性格。
把欢乐愉快的气氛带给原本严肃的上流社会。
邂逅爱情。
男朋友有着不一般的出身,疯狂爱上她的个性。
寻找父爱,并唤醒父亲对当年恋情的怀念。
父亲身边一样有两个奸诈小人作反派。
看着我不禁微笑。
莫非这是美国版的还珠格格……然而我却被它感动了。
或许是音乐太煽情。
或许是女性骨子里对大团圆结局的偏爱。
总之,我为这这部美版还珠,热泪盈眶了……
what a girl wants ?a lonely girl need some love.4 her,just from her never seen father.but her father is in a strange situation.he is a 贵族 in england with a glory history of his family,and now he should do some thing to let this glory history go on.He is proceeding for 议员 as his father and ..when his American daughter came,something strange happened. maybe some culture gap does exist between england & USA .how to make a decision? one side your family's royal history,and other side ,your daughter and the very one you loved and still loves.maybe something should be dropped for what you want most.It's also a story about dad and dad's love.One guy may have different sides.maybe punk,maybe gentle. it appears in different time,different period. maybe we can have them also.
兜兜转转了一圈之后坐在起点,重新看了一遍这个电影第一次看是在大二阳光充沛、无所事事的下午,跟jms一起手捧爆米花七嘴八舌的跟着女猪脚这个嘻嘻哈哈的美国小妞从足球尤物追到略显沉闷的大不列颠,顺便被男猪脚伊恩的有型电眼集体通电,大变心心眼。
剧情中出现的亨利不过是锦上添花,堆砌剧情的路人甲。
今天再一次看时jms远隔万里,只有一盏灯陪伴从95版的P&P开始,一直追到BJ1、2,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a Single Man、What a Girl Wants只为了心心念念的亨利,完全忽略了其他剧情,甚至因为他说:她有和我一样的眼睛,而多看了两眼小傻妞。
至于伊恩他是谁?
Colin Firth为什么我遇见你这样迟。
(好吧,我也觉得写的有些矫情,哈哈哈,但是原谅我,我真的为他神魂颠倒\(^o^)/)
整个就是一闷...女主很不喜欢
She made a rite choice
海报里怎能没有Mr.Darcy...
谁没有过年少轻狂,很喜欢这种温馨的童话调调。Colin Firth更适合隐忍的演绎,很真实的脆弱和矛盾,曾几何时,那也是个肆无忌惮的快乐男孩,当然,他的狂野舞蹈让人惊喜,完全不一样的人格,很可爱,很不可思议,几乎不能想象他真的可以演出来,和印象里的其他角色完全不一样。
比较套路的美式青春电影,就是那种突然出现的孩子和附件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的一种碰撞,如果没记错的话,基本上每个同行都拍过一部或者几部这样的类型片。科林·费尔斯和阿曼达·贝尼斯,英美父女组合,凭藉着刻板的新老昂撒族裔的刻板印象,在古板压抑的英伦贵族家庭来上一些儿美式震撼,再加上一点灰姑娘的童话意味,一个happyend,帮父母再续前缘,粗糙但是叙事完整带些可乐的少年片就成了。。。。。。阿曼达·贝尼斯这里状态还不错,毕竟是跟足球尤物一个时代的巅峰期,没想到这时候开始科林·费尔斯就是英绅专业户了,真的一招鲜啊
女主身材很好~colin firth~还有OST
阿曼达.贝恩斯的另一部《足球尤物》从06年后始终是我心头青春片里的最爱。加上另两个从童星过来的女影星,林赛.罗翰、希拉里.达芙,前两个如今堕落在好莱坞糜烂的光圈下,后者结婚生子,少女时曼妙的身材已不再。看着电影里她们灿烂如花的面庞,演着的确是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生活。灰姑娘公主,童话……
喜歡這個女主角的風格!!浪漫、青春..
have I told you lately I love you ?
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很喜欢科林菲尔斯,虽然感觉有点像在和自己的女儿谈恋爱,但是不得不说,女主长的很美。电影还是太童话,但是因为有科林菲尔斯我一定要给五星。
完全不记得内容了。
当年很迷oliver james啊
这个女演员现在去哪儿啦
fair but 死都要讨厌那个女主角 太丑了 太欠扁了 看得太不爽了
这个片子跟水瓶座有半毛钱的关系啊?
在那段看了好多偶像剧的日子里,为数不多记住情节的。
尼玛科林的颜啊!!!!就是为了这个才看的啊!!
很喜欢这个dad的说,小姑娘果然像爸
影片轻松诙谐,又是一次美语和英语的大碰撞,可能我比较喜欢这类型的片子,不同的英语文化碰撞出不同的非常幽默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感官享受。喜欢科林在里面穿着一条皮裤子大跳吉他舞的一段,充分表现出了英式幽默,也非常喜欢科林在片中的表现。我总是喜欢看他顶着一头爆米花(他的自然卷)诙谐的表演
美国这小屁孩想揶揄英国佬,但还是透着一股子土包子的羡慕和自卑。HAPPY ENDING心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