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This Is Us Season 2,这就是我们,我们的生活,同一生日下,同一天的我们,我们

主演:斯特林·K·布朗,曼迪·摩尔,克丽丝·梅斯,贾斯汀·哈特雷,苏珊·卡莉奇·沃森,米洛·文堤米利亚,克里斯·沙利文,亚利桑德拉·布莱肯瑞吉,乔·胡尔特拉斯,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我们这一天第二季》剧照

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2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4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5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6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3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4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5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6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7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8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19我们这一天第二季 剧照 NO.20

《我们这一天第二季》长篇影评

 1 ) There is no such a thing as“long time ago"

2025年伊始,重新从第二季开始看《this is us》。

1. 依然感叹如此完美的家庭和父母以及夫妻,他们竟然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有各类创伤,当然这一切也是因为Jack过早的离开了吧,即使 "他离开的时间比他陪伴的时间都要长了”,大家依然没有走出这个创伤,一切就像Rebecca一边崩溃还要一边义无反顾的走进去告诉孩子们这个消息时说的那段话:“I have to talk to my kids,I have to ruin the rest of their life”2. 领养在我们这里的担心通常是被领养的小孩努力讨好,想怎么赢得养父母的关心,当然领养本身也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而人家那边担心的是:领养家庭的原生小孩还能不能得到父母完整的爱还是不是父母的全世界,以及领养父母怎么才能走进养女的心...3. 再看最令我震惊的点是我突然理解了米格尔和Rebecca后来在一起的事实,除了米格尔是Jack的朋友,他有着良好的品性和与Jack相似的人格之外,那是一种两个人如此深刻的、共同怀念着一个无比重要之人失去的共鸣,那种共鸣让彼此相互靠近,相互取暖,这也是爱的一种。

4. 所以以至于,再看这部剧竟然让我如此悲伤,经历了好多失去之后再回看,更加理解“Jack”这样的存在,他的离开对于所有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他是这个家里“push to make decision”的人,他是这个家里任何时刻都不忍让家人失望的人,是Rebecca束手无策需要让他去和孩子们聊一聊的人,是两个人在养育三个孩子的快乐与无奈间隙互对视的人,是Kate在他的眼中看到自己有多美的人.....5. 所以正是因为这份共同的失去与命运,让person变成了一个壳,他们无坚不摧,无人能进入他们的世界,无人能理解他们的悲伤,即使是他们后来最亲密的伴侣和孩子,都会觉得“it is almost twenty years”,为什么还会年复一年如此悲伤,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 no such thing as“long time ago",不经历的人永远不会懂,快乐仿佛就在昨天,悲伤也仿佛就在昨天,且会一生相伴。

btw, 2025年的我,没有如愿的和一个”看过 this is us 的人“共度余生,我不是Rebecca,我也没有找到Jack,只是还是一个no good no bad的 nobody。

 2 ) <人性深思>This is us 观后感

This is us 第二季结束了,这部关于爱,付出,家庭,真诚的剧,对我,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块柔软的棉花糖,让大家沉浸在一种小男孩小女孩才有的美好中,哪怕是那一片刻。

对剧本身的内容不再探讨,而想由剧传达的人生价值,谈谈感受。

在承认生活的美好的同时,它并没有否定生活的艰难,人生的坎坷与人性的复杂。

反观之,在复杂的人性,艰难的人生中,也不去忘记生活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爱,是这份美好最重要的来源,血缘,爱情,二者作为纽带,承载起生命中难以寻觅的真诚。

《豆瓣》上大量的影评对这部剧的定义是“理想型家庭”或者“完美型家庭”,我不赞同。

他们的家庭结构,经历,都说不上理想与完美,Jack的父亲酗酒,最好的朋友死于越战;Rebecca与她的妈妈感情也不太好;Kevin可以说是比较完美的,高富帅,但父亲的死的自责使他的内心很重的负担困扰着他,Randall作为一个白人家庭领养的黑人,成长中的认可的渴望使他成为一个完美型人格,而Kate也因为自卑与肥胖,在生活面前表现出软弱与挫败。

正如高晓松所说,他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家庭。

但这个问题家庭最完美的地方,是已逝的父亲。

他有诸多问题,酗酒,公司小职员,家庭背景差;但他同时是一个坚韧不拔,健康帅气,热爱生活,有责任感的男人。

我在想中国确实拍不出这种电视剧,甚至就没法发生这样的故事,他的优秀将被他无法改变的命运枷锁所掩盖,女方家庭的压力,社会生存的压力每天都在考验与磨砺他的意志,他能否从酒瘾中解脱,能否在肩负巨大家庭负担的同时,还给妻子温柔的浪漫,给孩子们最值得依赖的肩膀,我确实替他担忧。

确实,回想起我所遇见过的人中,能同时负担起这些的人太少,因为他要承担很多,时间是每分每秒的过的,快乐幸福是一瞬间,而烦恼与窘迫是分秒相伴的。

所以,Jack虽然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人物,但是他身上所具备的人性的光辉与人品的高尚,撑起了Pearson家的灵魂,甚至在他去世后,也支撑着这个家庭。

我们以观众的上帝视角欣赏了这份美好,欣赏了这个小说似的人物。

而现实中呢,扪心自问,几人能禁得起这份人性的拷问,而这样一份坚持,在多少人心中,又会觉得它是廉价的呢?

Rebecca也是一个人品非常好的人。

首先年轻漂亮的歌手,在现在的行情看,应该是在豪宅里晒自拍,微信上卖卖面膜,穿穿貂皮,并与自己的有钱老公共赴晚宴了。

但她”下嫁”于Jack Pearson,全职照顾三个孩子,精心付出。

这样的人设很重要,因为对于Jack这样的小人物来说,他觉得自己幸运与满足,所以也倾尽全力去为家庭付出。

而《芳华》上,刘峰的老婆和货车司机跑了。

当然对于男女,尤其是这个物欲横流的动物时代,你一切的美好设想都不成立。

欲望没有止境,金钱与地位是最高尚的,婚姻在很多时候承载的是欲望,对钱权的贪欲与性欲,谈何付出。

而剧中的他们两,都是付出型(Giver)人格,也许在政治上都会是左派,而不是威权下慌张失措的索取型(Taker)人格。

他们的生活,其实又是活生生的,影片以记录的形式,记录下那些生命的闪光,难忘的时刻。

这些时刻,在时间的长河里,分量是不一样的。

他们的生活不是光鲜亮丽的,不是财富自由的,他们正是微信里疯传的软文写的《不要和穷人做朋友》里的那种穷人。

影片没有描绘太多生活中窘迫的场景,像Jack买车,买房的时候,爽的那一把后面的日子压力应该也很大。

那些窘迫并不丢人,丢人的是窘迫让人在生活面前变得不堪与刻薄。

但他们没有,这种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是人性的光辉,值得学习,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而财富与权势的伪装之下,又有多少丑陋的人性在安逸的生活中放纵着欲望,多少空洞的灵魂在消费别人的苦难与窘迫聊以慰藉。

利己早已成为最大的美德,功利主义是最政治不正确的褒义词。

在他们三人成长中,kevin天生丽质,不缺乏爱,父亲更去呵护敏感脆弱的女儿,母亲则更关注种族歧视问题。

Randall是一个刚毅的人,进入大学以后,渐渐回到自己生活,融入黑人世界的生活里,融入自己的小家庭生活中。

Kevin看似完美的人生却因腿伤与父亲去世跌入低谷,凭借天生丽质与Pearson家优良血统重回人生巅峰,自带渣男光环。

但他依然有自己无法直视的痛点,那就是对父亲去世的自责与逃避,还有对父母“爱的不公”的埋怨。

Kate并没有那么幸运,甚至可能不那么招人喜欢。

自卑,脆弱的童年阴影几乎伴随她的人生。

但她也是幸运的,有爱他的家人,兄弟,男友在为她疗伤,而她自己也坚强地一步一步克服自己的脆弱。

这个在搁现在中国会被唾沫淹死的自作自受的胖女人,因为我们去了解她,去感受她的成长经历,进而接受她,理解她,甚至喜欢她,欣赏她。

这是一个很美好的经历,一个回归人性的经历,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能多一分这样的理解与包容,少一分有色眼镜与先入为主,才是真正走向和谐社会的道路。

Randall,他在人生态度上是Jack最好的传承,以Jack为人生终极榜样,随时会想,要是爸爸会怎么做。

完全融入Pearson家中,找到生父,了解他原谅他,陪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对妻子与女儿,更是倾注了最好的爱。

我觉得他是最幸福的。

他的幸福,源于他自身的坚韧努力,更源于他乐于去承担责任并付出。

不仅对家人,从未见过的生父的毫无保留付出,最后为了继承父亲,领养了问题少女Deja,为贫民窟改善住房条件。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确实是一个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着的事儿。

这已经能证明人性解放的程度,以及人追求层次的差别了。

按理说他虽然算精英阶层,但比他富有,有特权的阶层大有人在。

但人生追求并没有止步于个人欲望的满足,而是从给予中获得人更高层次的满足。

人活着的状态是文明的最好体现。

人生而不平等,却被冠以人生而平等。

是欺骗?

安慰?

还是竭尽全力的保障。

人终究赤裸裸来,赤裸裸去,生命意义是最大的迷思,善良与恶毒,正义与邪恶纷扰轮回。

本能欲望在追求层次中的地位,正是人“贵而为人”的最好体现。

所谓兽性或者本能,动物性,它不具有复杂的含义,它是遵循自然法则,原始欲望的体现。

而所谓人性,是复杂的,复杂在人性善恶的抗争,人共情共生的追求与本能满足之前的抗争。

人性是不会纯粹的单纯善良的,佛家修行,前行万里也才能压制住本能欲望。

而它永远在蠢蠢欲动,喷薄欲出。

一日行善易,终生行善难正是如此。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处处也在体现人性的对抗。

最明显的是对惰性的对抗,健身打卡,学习打卡。

贪,色,嗔,痴,妒等也是需要对抗的。

绝对平静与安逸的生活本来就是不存在的,甚至全社会信奉的真理也是可被颠覆的。

我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人,反思自己的过去,觉得自己的生命还是承载的太多了,灵魂需要减负。

减负,是减欲望,偷得浮生半日闲;同时,又有过于慵懒享乐的一面,又要克己。

把浮躁与功利尽量地压制,更专注,付出,清醒。

对所谓幸福感的过度追求与期待是不可取的,外界的评价应占多大分量也需要掂量。

往事如烟。

这个词体现了人性的微妙。

回首过往的时候,一切酸甜苦辣如风散去,留下的是回味,五味陈杂才不显得单调。

而此刻,未来,却无法如烟,但却终将如烟。

明白了这些,我想生命中的高低贵贱,成败得失,欲望满足,自己也就了分晓。

所以This is us 火爆了美国,火爆了全球。

爱,善良,付出,这些温暖的东西是人类本能的追求,趋利避害的本能,争权夺利的现实,又让这些触手可及的温暖变的奢侈。

人们在虚拟的世界里作一个观众,聊以慰藉,那些温暖的画面,琐碎的家常都让我们依依不舍。

充斥在我们身边的触手可及的快感--手机--,游戏,社交,信息,在不断提高人幸福的阈值,而忘记生活的本来面貌,感官的刺激就这么无情地拉低了人的智商与耐受力。

每个人从生到死的一刻,就都是往事了,就都如烟了。

你会为你享受到了什么而含笑九泉呢?

还是欣慰自己用生命写下的某些故事呢?

 3 ) 三集一轮只等Kevin场

这部家庭剧从开播开始每集都是泪点满满,大概可以算是婚姻和育儿标准教育片,夫妻之间如何相处,如何克服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缺陷,如何当好的父母,如何当三个孩子的好的父母,真的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

基本上每集都会以一个孩子为中心展开,最喜欢看的还是Kevin的戏份,这个从来没有被关爱过但是却最优秀的孩子。

第二季的11集是漫长冬歇过后的第一集,不愧等了那么久,终于是Kevin场的回归,可以算的上这季里面最好的一集了。

Kevin一直想找人诉说自己的药瘾和酒瘾问题,终于在这集里,所有人坐下来听他诉说,但最终上升到了争吵,是啊,你这么优秀这么能干为什么还要我们来关爱?

你和我们比,有好的身材又不是被领养还是大明星,为什么指责我们?

可是,他只是为了得到关爱才迫使自己变的这么优秀,大家只会欣赏他的优秀,却没有人能体会到他缺失的关心。

看到小时候的Kevin在雨夜默默地一个人躺在地上,真是让人泪奔,这哪里像是妈妈说的让人没办法的青春期总是闷闷不乐的小孩子,简直是青春期太懂事的小孩子了吧!

总之,最不喜欢的还是Randall,纠结于自己的出身总是一遍遍地做不一样的事情来让自己舒服,不顾其他人的想法。

Kate很努力,上一集她和妈妈和好真的让我又更加喜欢一些了,但都比不上我对Kevin的心疼和喜爱。

后面的剧情应该是围绕着Randall新领养的男孩,Kate的演唱事业和婚姻生活,以及爸爸如何死这个永远不揭底的谜展开了。

希望编剧能对Kevin好一点。

 4 ) 再次谈论你,是为了告别我自己

比起上一季,这一季戳中我哭点的地方更多了,甚至到了最后六集,我每集都在哭。

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什么缘故引起的那些泪水,也不知道到底哪些点触动了什么地方。

有这样激烈情绪的共感,必然是由于某些经历的相似性,但这相似性我还是无法言说。

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拖了那么久才写这篇剧评的缘故。

本质上来说,这一季讲述的是Pearson一家从对Jack死的无法释怀到最终的接受与放下。

如果说第一季里讲的是三兄妹对Jack的念念不忘与自责,那么第二季在讲的就是他们终于接受了父亲的死,最终放下的过程。

就我个人而言,全季的高潮在最后一集里,对父亲的死最无法释怀的Kate,在婚礼那天将父亲的骨灰撒在了“父亲最喜爱的那棵树”下,并对它说:“对不起,爸爸,我的心里要腾出一块地方给另一个人了(因为我不能再一直念念不忘,沉浸在与你过 往之中了)”

说来很巧,再次想要下笔写这个影评,是因为某天在飞机上突然想起剧中Jack的死。

看过S1或S2的人应该都知道,三兄妹的父亲Jack的逝世一直难以释怀,对Jack的怀念如此地不可言说,甚至成为了“Pearson一家的小秘密”,另他们的爱人感到“格格不入”。

虽然第二季里编剧终于揭晓了Jack的死因,可我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感到unacceptable——这不可能,为什么那么的突然?

为什么上一秒还在对你说I'm ok的那个人,在一个转身去买巧克力的当口突然就阴阳两隔?

我甚至怀疑过是不是编剧编不下去了拿这种牵强附会的剧情来敷衍了事(毕竟受过《迷雾》的伤),可那天在飞机上回忆剧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离去的突然”可能正是编剧的目的所在。

正是因为太过突然,所以Pearson一家才耗费了那么长时间从这种“突然”所带来的种种情绪中走出来。

这种“突然”或许就是生活吧,毕竟,日常是被一堆偶然搭建成的理所应当。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反正已经开始掉头发了),现在越来越能体会到世事的无常。

这种无常可能是从马尔克斯逝世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之后杨绛先生,余光中,霍金,LP主唱,小红莓主唱的逝世让我不得不意识到,那些我曾经熟悉的陌生人都会离我远去,那些曾经暗下决心要“未来相见”的偶像会在某个漫不经心的时刻变成了“余生不见”。

或许,互联网加剧了这种无常,因为在网上,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是如此脆弱。

某些时候,曾经一直关注的博主说消失就消失(是的我在说某脱口秀主持人);一位连载小说的作者几年前突然停更,之后便再也没出现过;甚至前天你还看到一个朋友发微博,今天你却被告知她已在凌晨抢救无效;当某个朋友和我说她认识的一位大学同学在去考场的路上突然昏倒,当场不治的时候,我从未感觉自己离死亡如此的近。

曾和一位网友通信四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度过了各自枯燥无味的高三生活,可某一天找她聊天的时候才发现这个人已经“消失”了,我能掌握的所有的信息都无法重新找到她了。

Jack的死,虽然非常突然,非常难以接受,但这就是生活吧,这些猝不及防的事实交织而成的生活。

有多少人会在生命的最后做足了准备呢?

有多少人会有好好告别过呢?

日语里有类“再见”叫「さよなら」(sa yo na ra),某些时刻可以翻译成“永别”,这句沉重的话语说出口的时候,双方真的接受了这句「さよなら」吗?

Toby说的很对,如果Kate无法和别人谈论起Jack,无法将这段过去述说给他人(甚至是自己的爱人),那么这只能说明她依旧无法释怀。

也一如Kate对Kevin所言:“(拒绝谈论父亲)就好比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十几年里就一直憋着这口气不能呼吸。

”(it would be like taking in a deep breath and holding that breath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回首这两季,可以看得出来这是关乎“成长”的片子。

真正打动我的不是这个片子有多么的正能量,有多么积极向上心灵鸡汤,这部剧在我看来足够真,and that is all the reason why I love it.导演可能最“不真”的地方在于塑造了一个如此完美的父亲Jack,可在第二季里我们知道他酗酒,一如他从未给过任何关爱的父亲,他曾有想过去偷窃,有过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综合而言他还是足够优秀。

但其他人,Kevin,Kate,Randall以及其他各种配角,都有着他们大大小小的问题,Kevin一直在过度自信和过度自弃中摇摆,浑浑噩噩地过着自己的生活,最后还对止痛片上瘾,颓废到不可救药;Kate一直对自己的肥胖问题束手无策,37年一直生活在母亲的阴影下,抑郁又自卑;Randall作为三兄妹里可能是混的最好的那个,却有着他自己的偏执和完美主义倾向,没有什么幽默感也常常陷入情绪崩溃的边缘。

可能我们都会在这三兄妹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三兄妹也从未掩饰过自己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terrible life”,看到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尤其以Kevin的消沉与自暴自弃为代表(那几集真的想透过屏幕扇他两巴掌),但我们也能看到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拯救。

剧名叫做ThisIsUs,us可以指三兄妹,也可以指屏幕面前的我们,我们遭遇的痛苦和悲伤可能不会比剧里的兄妹要小,或者更甚(毕竟他们有着接近完美的父母),我们的挣扎可能不会比Kevin要轻,我们所遭遇的无常可能不会比三兄妹要少。

另一个真实的地方在于剧情的“慢”与反复。

生活就是如此,不是吗?

童话里只告诉你王子与公主永远幸福生活在一起,但没有告诉你之后他们生活中会面临的琐碎和烦恼。

思维的固定势必会造成行为的反复性,就好比减肥一样,一个个Flag一个个计划并不都代表了最终的结果。

Kevin可能鼓起勇气重新找回了旧爱Sophie,但到最后还是抛弃了她;Kate和Toby反复纠结最后终于结婚,但还是要面对病床前的分离;Randall可能最后获得了Deja的信任和爱,但他还是无法改变Deja的命运,Big House Nice car对Deja还是一个海市蜃楼。

某一刻我们可能会看到乐观的瞬间,感觉未来可期,可生活是反复无常的,明天的你,下一秒的你,是不可知的。

所以我也很喜欢最后一集里编剧的结尾预告,看似幸福又充满希望的婚礼现场,却仿佛预示着某些糟糕透顶的未来,没有永恒不变的“幸福”结局,但我们可以和三兄妹一起去面对和解决。

关于面对与解决,这一季里的重点在于对Jack的死的“反思”与接受。

Jack是所有人心里的一个疤痕,他们大可找些东西掩饰遮盖这疤痕,但它还是会溃烂,还是会让他们感到痛。

Kate的挣扎终于以Toby的出现而完结,当她再次打开骨灰盒的时候,我相信她是真的下定了决心。

其次就是长子Kevin终于开始思考父亲的死,以及父亲对他的意义所在。

在回母校领奖那时候他终于明白了,他自己一直在期待着父亲的认可,作为家里的No.1,他其实是一直被忽略的那一个,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受到限制的,他是家里的代表,责任最大的榜样。

正如学走路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迈开步子的那个,可父母的目光只在他身上停留片刻,就转到两位弟妹身上了。

他也是第一个反思父亲是否“完美”的人,察觉到自己止痛片上瘾和父亲酗酒有着相似性时,他开始回顾并逐渐接受自己的问题——最后决定和母亲住一段时间,也是一个很好的回顾自己过往的决定。

还有Randall,在经历了两个父亲的相继逝世后终于决定要收养一个孩子:这个举动非常特殊,甚至我觉得这是一个仪式。

如果说对生父的愤怒与念念不忘在第一季里终于随着他的离去而完成了自我消解,那么第二季里Randall是想找一个方法来纪念父亲,Jack当初做出了收养Randall的决定,其后遇到的问题,和他的挣扎也正是Randall想要去理解的部分。

不过最后,ThisIsUs S2E18 最触动我的不是Kate的婚礼现场,也不是Kate在小树林里和父亲告别的那一片段,而是她从树林里出来时,看到已经等候多时的两位Brothers。

Kate突然不告而别之后,Kevin和Randall开车去寻找她,他们想到的地方就是Kate奔赴的地方:那家Kate和Jack常去的冰淇淋店和那片树林。

可能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真的很难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兄弟姐妹情谊了吧,所以我真的很难想象会有两个人,能如此地了解你的喜好,明白你的痛楚,知道你最脆弱的地方在哪里,并且永远会为你留一个拥抱,无条件地,默默地等待着你转向他们的时候。

我曾寄希望于某个未来的人,相信那个人会在非言语地交流间懂得我的情绪,理解我的挣扎。

可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个妄念,没有从小到大地相互陪伴,没有共同经历某些特别或重要的时刻,再怎样的接触都只能是两个陌生的人,彼此努力尝试着去理解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的一种执念罢了。

人与人之间能做到真正的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甚至理解双方的某种情绪都是非常艰难的,但从心底里却又渴望着这种理解——这也可能是我为什么在Kevin和Randall出现在Kate面前时哭成一个傻逼的缘故吧。

 5 ) For the Pearsons —— just reconcile with ourselves

自去年这部横空出世的美剧刺激了我的泪腺和榨干了身边小姐姐的眼泪之后,对于这部虽然没什么跌宕起伏的剧情却又要以春风化雨般的姿态融化我的美剧留下了印象。

第一季里不乏令人记忆深刻的经典片段,就比如第一季那个贯穿全文主旨的“Turn the sourest lemon the life can offer into the most resembling lemonade ”,老医生对于年轻父亲Jack的经验传授,也同时见证了一个优秀男人的成长。

那集短短四十分钟,仿佛观看了一部浓缩版的经典电影。

还有一个是Kelvin对于Randlehai孩子阐述自己那幅画的的意义,虽然是一个Playboy Manny Uncle,真诚努力的态度,很是动容。

超级碗对于The Pearsons不同平凡的意义、小Sophie对于小Kelvin关切的眼神——“确认过眼神,遇见对的人”,一个女孩对于男孩的认可一瞥,一个男孩受到女孩认同内心产生的无限动力,金童玉女没能走到最后,但我在心中永远给你留了一个位置、Randle和亲生父亲最终释然、Kate内心自卑的来源......林林总总,不需要刻意去铭记,早已如沐春风,化入心扉。

如果说马男波杰克让我们的负面情绪得到了畅快的宣泄(也许是释放),那么This is us 让我们学会逐渐走出受害者心态。

Only through sharing and altruism can we achieve redemption.

再来谈谈这第二季,依然是主打温情牌。

很担心纯粹的人物内心探究会不会成为败笔,事实证明编剧出色地将脉络梳理清晰,巧妙的处理细节。

尽管如此,该剧一度可以改名为“How we lost our father”,几乎所有问题间接或直接与爸爸Jack的死相关。

毕竟原生家庭的影响是决定性的,Jack and Rebecca的原生家庭也带着许许多多问题,但无疑他们是出色、负有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的父母。

Jack的酒瘾、Kelvin对于药物上瘾、Kate对于食物的迷恋,这些势必是日后许多问题的根源。

再加上父亲在他们上大学前的离世,缠绕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遭遇类似的打击大有许多人早已自暴自弃。

我相信是良好的家庭教育驱使着他们继续在正轨上前行,一直作为精神支柱的Jack,you are our source of spiritual power forever. Dad is the "good" guy, so mum have to be the "bad" one.(黑脸白脸)心理咨询那段其实很重要,皮尔森一家终于可以去正视那些压抑心底不敢倾诉的问题。

The importance of articulation and eloquence as well as constant communications 吐点槽吧,Jack有时候一本正经的阐述自己人生理念时,有些刻意,就比如买车的时候销售小哥一脸无辜的表情,心里肯定在想“天哪,我只是来卖个车的”。

长时间沉浸在人物接连不断冒出来的心理问题里,有时候也是很不耐烦。

Anyway,瑕不掩瑜,喝完鸡汤就可以把碗扔到一边了。

我们无法预知并避开所有未知困难,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起生活的人。

至于说有什么学到的东西,From Kelvin-- The cost of promiscuity is low, but to truly love a woman takes time. 生活还是要继续,继续学习...... Be a Good man like Jack. To the Pearsons

 6 ) 看完14集之后

我太讨厌凯特了!!

自己长的胖 不努力减肥 整天还自卑敏感的要命 摆个臭脸跟谁欠她八万似的 连她妈妈比她瘦比她唱歌好听都要嫉妒他爸那么保护她 还是整天没好脸 最后因为冲进火灾给她救狗死掉了 幡然醒悟自己后悔了 然后呢?

整天缅怀?

心里伤痛?

开始因为心理创伤暴饮暴食?

最后更胖更敏感 过了20年还是依然他妈的没有长进 凯特撑体重的时候 暴食的时候 怎么不想想他爸在天之灵到底是希望她是怎么样生活的 这真的是在自责内疚吗 其实只是为了给逃避生活一个借口罢了 尽管已经剧中她已经快40岁 但是我还是觉得她好幼稚 心理承受能力极差

 7 ) 除了沉溺和逃避

人获取什么知识,得到什么信息,都一部分是主动寻找,有一部分是偶然遇到。

都忘了为什么开始看这部剧,稀稀拉拉,零零散散,却一下子看了二十多集。

总说眼泪不值钱,流下来的瞬间却很舒服。

看到第二季的十三集,那一大家子淹没在火海中,突然揪心起来。

从凯特在大火中不停尖叫的时候,就生出一丝厌恶,在对着火海中的父亲哭喊着小狗的名字时,莫名地怒,因为笃定,爱女儿的父亲,会回到火海中救女儿爱的狗:「我爱那个爱狗的小女孩」。

在凯文因为对止疼药上瘾而进入康复中心时,母亲和一大家子人来看他,和最亲密的人进行对话,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要客套,追溯童年,凯文说:妈妈爱兰德尔,爸爸属于凯特,而我什么也没有。

怒又从心中起。

我相信「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来疗愈童年」,也相信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塑造有多么地重要。

可是有的时候,人难免过于爱惜自己,也会本能地逃避责任,不自觉地想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因于童年的原生家庭。

童年毕竟是过去式,过了三十岁还把自己的一大半沉浸在自怜自艾中未免有些牵强了。

是痛恨这种自私,也因为做过同样愚蠢的事情而悔恨终身,似乎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旁观者视角,但是又完全能理解这两人,一人悲伤一人逃避的行为。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视角下,所理解的幸福可能相同,但是痛苦大都不一样。

站在凯特的立场,她悔恨,大火中的年纪和阅历让她不可能不惊慌,也不可能对火海中依旧传递生命气息的小狗充耳不闻,从十七岁到三十七岁,每一个纪念的日子都让痛苦更加刻骨铭心,想原谅自己却永远也做不到,这是「我」。

如果作为旁观者,陈述着凯特的故事,可以「虽然」然后「但是」,一边同情表示理解她的痛苦,另一方面也可以客观理性地讲述「如果」的存在,谴责她的自私和无知。

可是时间不会重来,也从来没有如果。

历尽千辛万苦成为一家人,精心维系一个家庭的良好运转,真是一件需要耐力还需要智慧的事情,一点也不容易。

大火是一场意外,但是分开与离别却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是时机罢了。

原谅吧,有些难。

永远为难吗?

那只会让本就不容易的日子更加艰难。

看到了婚姻的不易,这交织的画面和祖祖辈辈的重复,何尝不是一种自然。

怎么在艰难里稍微活得更加轻松一点?

是自洽吧。

无论是凯特还是凯文,米格尔、母亲、兰德尔,他们的庆幸在于遇到了愿意包容并且互相成就彼此的自洽,每一个人都不完美,都在拧巴,沉溺其中有点给自己浇冷水,逃避又解决不了问题,也根本逃不出去,原谅也是另外一种妥协。

还是觉得自洽这个词更为妥帖,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宽容,不委屈、不拧巴、不痛苦的和平。

沉溺和逃避都不可避免,是行经路上的过程,自洽才是彼岸。

Ps:歪个楼,顺便又相信,爱情真的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如果凯特不是遇见托比,如果托比半途而起,一切的救赎不会发生,或者会来得更晚一些,那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8 ) 分集部分感悟

第6集:“其实宝宝出生会带来答案,他们会让你真正认识到:你是谁。

”“人生也是有中点的,中点也许是最困难的,因为那时你可能会真的迷失方向,可中点有时也会成为起点。

如果你够幸运,就能经历那一切。

”第8.9.10集:每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是主角,却在整个家庭里又觉得自己是无足轻重、且被忽略的。

第18集:敏感自卑的凯特终于嫁给了像杰克爸爸一样好的老公托比,本季又在温馨的家庭大团圆中告一段落。

这个剧在承认生活美好的同时,它并没有否定生活的艰难、人生的坎坷与人性的复杂。

反观之,在复杂的人性、艰难的人生中,也不去忘记生活的美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爱,是这份美好最重要的来源。

血缘和爱情,二者作为纽带,承载起生命中难以寻觅的真诚。

 9 ) 生活如此操蛋,我却如此灿烂

在2X岁生日的前一天等来了久违的BIG3,看着他们生日那天的喜怒哀乐,回忆着他们过去的一年,也回忆着我过去的一年。

三胞胎生日的这一天都不完美。

Randall和妻子在领养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Kevin留在LA拍戏,刚和好的前妻没办法陪他过生日,他习以为常地照顾着在生日这天因为自卑逃了面试的Kate,却被妹妹的未婚夫指责操心过度。

这是我们的生活吧,Beth说的,操蛋的生活。

它并不会因为今天是你的生日,就对你网开一面。

Jack和Rebecca,也和我们凡人一样,会为了婚姻争吵,为了生活的压力和被放弃的梦想。

但是最后,Jack找到了酒吧,他说我的妻子唱歌很好听,你让她来唱吧,我可以给你钱。

但是最后,Rebecca两次敲开了朋友家的门,她说我们回家吧,有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解决。

但是最后,我们终于失去了Jack。

可是呢,Beth还是送上了生日礼物并准备好了和Randall一起迎接新的挑战。

Kelvin终于放开了妹妹,在家门口看到了远道而来的Sophie。

Kate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是努力可以改变的,于是和她的Toby放声高歌。

Rebecca也可以坦然和孩子们说起他们的父亲,说起他的完美与不完美。

你看,生活的结局总是好的,我爱这操蛋的生活。

生日快乐。

 10 ) 三胞胎的妈妈真的是歌手——漫谈Mandy Moore

内有横跨18年的MV(提示:最下面有2020年的更新)这部获奖无数,好评无数的电视剧里,三胞胎的妈妈Rebecca除了是家庭主妇外,有时会做一份歌手的工作。

扮演者Mandy Moore在这部剧里,她唱过Moonshadow(S01E18,Jack和Rebecca相遇时她唱的歌), 也在冲凉时被年幼的Kate听到唱Lean On Me(S02E02)。

唱功谈不上有多惊为天人,但我个人觉得还是能看出来正儿八经有唱歌经验的。

估计也只有我这个年龄的朋友们,知道过Mandy Moore的出道史。

大约在世纪之交的时候,美国掀起了“流行小天后”的风潮,一年内陆续发出首张专辑的有Britney Spears, Christina Aguilera, Jessica Simpson, 以及比她们都稍微年轻个几岁的Mandy Moore。

Spears和Aguilera争得不可开交,Simpson努力跟上,Moore虽然和她们一起并称为“四小天后”,虽然也有一定的商业成功,但相比之下可以说像是个凑数的。

那个时候她的音乐,和四小天后一样,泡泡糖流行。

那个时候她的唱腔,软绵绵的,虚虚的。

小有名气,好歹算是首主打的 Walk Me Home_腾讯视频搭配她那个时候的造型——金色直发,不弄妆但不是没化妆,身高比较高——不是特别有杀伤力,但非常符合一个典型的美国女高中生的刻板印象。

那时网络不发达所以我并不确切地知道,但如果和其他三小天后相比成为了邻家女孩式的全美少年梦中情人,也是非常合理的。

那个时候她的流量,虽说比不过前三位,但她出道在一个唱片业蓬勃的年代,至今在全球卖了也有超过一千万张专辑。

当然,大部分是前面几张专辑攒的,后面就。。。

可能和兴趣有关,可能和商业上不够成功有关,Mandy Moore是四个人中第一个开始正儿八经开始演员生涯的。

露脸的出道作品(之前有一部配音作品),就是你们的Anne Hathaway的成名作《公主日记》,里面Moore饰演的就是那种,每一部以高中女生为主角的电影里都一定会有的“啦啦队长”角色。

估计也是看中她作为一个歌手的影响力,她在里面也唱了一首歌,翻唱作品”Stupid Cupid”(如果看过港剧《难兄难弟之神探李奇》,会发现你听过这首歌)。

公主日记 (2001)7.62001 / 美国 英国 / 喜剧 爱情 家庭 / 盖瑞·马歇尔 / 朱莉·安德鲁斯 安妮·海瑟薇但你也看到了,是个配角。

当主角的第一部电影是A Walk to Remember,爱情小说改编的电影。

男主角Shane West当年也算是个小生。

这部电影里Mandy Moore也唱了一首讲信仰的歌Only Hope,是一首中国听众可以很轻易接受和喜欢的歌。

也是在这部电影里她变回了棕发——之后也没有变回过金发。

初恋的回忆 (2002)7.62002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亚当·尚克曼 / 曼迪·摩尔 夏恩·韦斯特之后,同期的小天后要么在唱歌,要么在跳舞顺便唱歌,要么嫁人变成真人秀明星。

而Mandy Moore在努力成为一个演员。

只是她同一时期主演的电影,大概也是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差别不大,票房影响力也就一般。

比如,比如,比如,都是高中少女谈个恋爱研究个人生分岔路时的选择等等,大概也只有我这种随着她一起长大的人在意过吧。

与此同时,她并没有完全放弃唱歌。

前两张专辑的泡泡糖流行曲让她自己并不满意。

事实上,后来的采访中她说到,如果可以的话,她想给每一个买过她前两张专辑的人退款(大洋彼岸的我买过盗版就不找她了嗯)。

于是第三张专辑的音乐稍微有了一点不同……中东风情的In My Pocket,稍微大气一点的Cry,呃,迷幻一点的Crush? ……我的意思是,说不同吧,其实也只是不再泡泡糖,但依然是大流行,在流行里面加了一些不同的元素而已。

Mandy Moore7.6Mandy Moore / 2001直到2003年的翻唱专辑Coverage,棕发的Moore才显出一些非流行的个性。

最然只是翻唱专辑,但她,一个新世纪年轻人,选来翻唱的都是七八十年代的歌——她出生之前(至少是懂事之前)的歌。

唱腔也不再软绵绵的少女风,而更多是上张专辑开始展现的稍微硬朗成熟一点的演唱。

Coverage7.6Mandy Moore / 2003从Elton John到Carole King,从Carly Simon到Cat Stevens和Joni Mitchell, 年纪轻轻的Moore对各位音乐前辈发起挑战,虽然音乐处理和演唱处理依然稚嫩,但的确显出了比同期的Spears(In the Zone时期), Aguilera(Xtina大发时期), Simpson(与丈夫Nick Lachey新婚真人秀当红期)更多,不,或者应该说不同的音乐野心。

是的,那个时候,当年的四小天后里,Mandy Moore依然最不红。

不过This is Us里面出现的Moonshadow, 是她在这张翻唱专辑里面就录过的。

再后来,我除了知道她又出了两张没水花但是有态度的独立还是民谣专辑(Wild Hope的专辑写真我觉得非常美),并一直在拍戏演着和自己年龄和人生阶段超级相符的角色(全都是现代都市戏绝无古装等也是毫无突破),结了个婚又离了个婚,之外,算是消失了。

直到很久以后发现出现了一部好评得不行的家庭美剧(通常好评的都得比较刺激,悬疑啊烧脑啊政治啊科幻啊等等,家庭题材巨高分片还是少见),发现里面有个女主角居然是Mandy Moore… 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

现在她的身份就是三胞胎的妈妈了。

LAST BUT NOT LEAST, 作为一个那时候最听歌的我,想推荐一下我心中最值得听的5首Mandy Moore的歌。

时间顺序。

I Wanna Be With You 超级软萌,美少女时期的歌。

软绵绵的梦幻般地说“我想和你在一起”。

编曲也是比较梦幻的感觉,我觉得少男应该还是很受用的。

是当年的电影Center Stage的主打插曲,电影讲的是“跳街舞的男主爱上学芭蕾的女主”的事情,后来这种套路也拍了好多好多青春电影。

I Wanna Be With You_腾讯视频Only Hope 前面提过了,这是钢琴前奏,很温柔很抒情的歌。

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听众最容易接受的外语歌类型。

而且还是个三拍子,还是当年她软绵绵的虚虚的歌声时的作品,眼前浮现一个少女月光下祈祷的唯美样子(视频就是电影A Walk to Remember里唱这首歌时的场景)。

Mandy Moore - Only Hope_腾讯视频In My Pocket 中东元素的欧式舞曲。

当年这首歌也是遇上了小天后们纷纷转型成熟的时候,她相比之下转得就还好而已。

Britney同期出的是I’m A Slave 4 U, Christina同期出的是Dirrty。

我觉得这首歌算是有风情的,音乐也能跳舞,整体还算不错。

但她的唱腔可以说是从这首歌开始真的用力,硬起来的。

长大的少女不再软萌易推倒了的感觉。

Mandy Moore - In My Pocket_腾讯视频Cry 我觉得这是跨步的一首歌,从泡泡糖流行到(相对)成人抒情,我觉得这才是正确的,适合她的很大众的形象和定位的作品。

歌其实依然是没有啥杀伤力,但就是很”ear-friendly”, 对耳朵很友好,人声和配乐的饱满度都刚刚好,充满耳朵而不充爆耳朵。

MV男主角也是当年A Walk To Remember中搭档的男主Shane West,也算是组了一段时间的CP。

初恋的回忆片尾曲MV 《Mandy Moore--Cry》_腾讯视频Moonshadow Coverage翻唱专辑才是明确,大声说出“我是一个有音乐野心的歌者”。

别的歌都是很用力的,前面我说到的“硬朗起来”的唱腔。

但Moonshadow是这张专辑里最软的歌。

软,但是不像年轻的时候一样虚了,你能听出来这个时候她唱得更有自信,是因为音乐需要才这样唱,而不是为了走软萌少女路线才这样的。

没错,这样是Jack和Rebecca相遇时,Rebecca在小酒吧舞台上唱的歌。

顺便看看Mandy Moore当时做唱片宣传的时候现场唱这首歌。。。

谁没有发福过呢。。。

Moonshadow_腾讯视频 2020年更新:凭剧翻红的Mandy Moore最近重拾音乐人身份推出了新专辑。

乐评界基本上比较正面。

想看mv的可以去搜歌曲"Save a Little for Yourself"

Silver Landings7.1Mandy Moore / 2020

《我们这一天第二季》短评

鸡汤一集比一集浓郁……小小的挫折每集都像多大的事…

10分钟前
  • jellie
  • 较差

这群人不能振作点吗????

12分钟前
  • Luminosa
  • 很差

比起Deja,更讨厌Kate,K完全就是怎么伺候都不行的那种人,内心脆弱,不管你怎么做,都达不到她的心理预设,神烦这种人设!

16分钟前
  • 宅子路
  • 推荐

编剧再一次展示了,命运是如何在家族里每个人的岁月中埋下伏笔,又如何巧妙地将我们以看不见的方式,交织在一起。

19分钟前
  • Amades
  • 推荐

只有我一个人很喜欢Beth吗?

20分钟前
  • nowhereelse
  • 力荐

看了三集 无法忍受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是大长段的讲道理 矫情 动不动就生气 无论怎么向对方抱怨 对方还都能理解 人人都是宽容充满爱 我去

24分钟前
  • 笃悠悠TD
  • 较差

作精三兄妹的故事终于完结了

27分钟前
  • 我是年年
  • 很差

全片人设我最想成为的人就是Beth了。又tough又温柔,又拽又搞笑,举重若轻很有韧劲儿。

29分钟前
  • 大蓝弧
  • 推荐

翻来覆去的回忆,全方位多角度的啰嗦,恶俗且催泪,为什么我还在一直看

30分钟前
  • 狡诈泡泡橘
  • 还行

要是全剧以父母和孩子成长过程为主要线索搭配当下剧情就好了 父母线真的太好看了 感觉以当下为主线就要不停制造冲突 有些真的是没事找事 编剧强行戏剧 刻意适配话题 给3个孩子安排各种问题 再熬汤般的解决 说真的 他们的父母真的是接近完美了 这样的父母教育的孩子如果还有这么多的心理阴影和心理问题 那做父母这件事真的不可能及格了爸爸妈妈真的都太棒了 如果我有这样的父母 我觉得人生的苦痛可以消减一半以上 目前本剧巅峰泪点 ——小凯特趴在车窗上天真的问杰克 爸爸 我有一天能嫁给你么?……我突然觉得 只有真正拥有着最美好的家庭和父母的女孩子才会以母亲为榜样 以父亲为择偶标准

31分钟前
  • Hey-sexy
  • 还行

一如既往,第八集Kevin在球场那段的两个时空的剪辑也太棒了吧,最后的痛哭真是让人心碎 季终 感觉下一季又会出现各种问题

32分钟前
  • 咕叽咕叽
  • 力荐

实话实说,我不喜欢这部剧里没完没了的回忆皮尔森家三个孩子如何成长的故事,相反对未来的事有很多期盼,因为过去已经定局,来日还有无限可能。羡慕剧中人那种遇事都可以找人倾诉的排解方式,可是现实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可以倾诉的渠道,谁不是憋了一肚子的问题在那艰难的独自消化。

36分钟前
  • 青痕
  • 还行

打五星的人应该是在延续第一季的温情,jack的死拖了一季又一季不懂见好就收。双胞胎尤其kev的做作反复和戏精日常让我觉得够了,randall和beth又像架空着的另外的故事(毕竟设定就是收养)。看起来全都散了的人物关系,全靠穿插叙述的童年回忆来硬撑。

38分钟前
  • Rex
  • 还行

感觉套路有点重复了

40分钟前
  • 萧秋水
  • 推荐

虽然没有刚开始那么惊艳,很多时候都要无聊的睡着了,嗯,没有但是了。坚持到第十二集还是哪里,决定弃剧了。三个人的故事唯一能看的也就是Kevein。领养孩子那个看不下去,就觉得神经病加无聊,找不到事情做啊非要收养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整个剧都在乱编开始,那点夫妻子女的事情越拍越套路无聊了。

43分钟前
  • Llorando
  • 较差

看不下去了,弃剧了

45分钟前
  • lulu~
  • 较差

逐渐油腻了。

48分钟前
  • wang_
  • 推荐

同不喜欢deja。感觉该剧已经走下坡了。还是更喜欢兄弟姐妹和雪山镇

50分钟前
  • tankdream
  • 推荐

港真,不完全惊喜,意料内感动。当然不会有第一季前面那样接二连三的惊喜,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平平淡淡。Nothing compares 2U 都出来可你还想怎样

53分钟前
  • Watson
  • 力荐

少量使用味精能给菜品提鲜,拿一包冲水喝能灌死人。

58分钟前
  • 我和我的小毛衣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