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总体上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后半段的权谋戏非常精彩,值得四星:一🌟给剧中的人物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各有特色。
努尔哈赤心存高远,智勇双全,但又阴险虚伪,他一次又一次地试探自己的亲弟弟舒尔哈齐,一直提防自己的原配夫人青娅,还多次利用救命恩人那齐娅,他多情但又无情。
舒尔哈齐仁慈宽厚,但因为他的善良和心软他又显出了软弱无能的一面,一直在妥协,被哥哥努尔哈赤拿捏得很彻底,被迫放弃了东哥,放弃了那齐娅,后面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叶赫贝勒一家子都很有傲气,可能这种傲气来源于他们尊贵的身份:东哥性格刚烈,宁愿死也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同时她也深明大义,她理解努尔哈赤为了统一女真而灭掉叶赫的做法,也理解努尔哈赤为了巩固权势而想要杀掉舒尔哈齐的无奈;孟古坚毅善良,自尊自傲,她不会放下自尊去争宠,也不愿意轻易原谅杀掉哥哥的仇人,她也是整个剧中最善良的人,她是唯一一个会心疼士兵的人,青娅说努尔哈赤不会伤害乌拉的百姓,她却说士兵也是百姓,也有父母亲人,她的善良足以让天地动容;金台吉有勇无谋,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趁努尔哈赤重病包围了都督府后竟然放过了努尔哈赤,东哥三言两语就劝退了他,但他宁死不屈,宁折不饶,至死都不愿意向努尔哈赤投降,这份傲气也让人肃然起敬。
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乌拉贝勒布占泰,布占泰是个和舒尔哈齐一样软弱的人,但是他的软弱更多的是来自他的胆小怕事,贪生怕死,面对努尔哈赤的威逼,他只会闪躲退让,完全没有与努尔哈赤对抗的胆量和勇气。
青娅的形象也很鲜明,她是个贤妻良母,一辈子为了丈夫和儿子鞠躬尽瘁,同时她也与人为善,善待丈夫的弟弟和其他妻儿。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剧中的恋爱脑CP:那齐娅和李如柏。
两个人各恋各的,那齐娅为了努尔哈赤赴汤蹈火,李如柏又为了那齐娅做尽傻事,先是放了努尔哈赤后又纵容努尔哈赤扩张,使得后患无穷...除此之外,剧中的配角们也各有特色,兴妮亚像是个没心没肺的傻姑娘,努尔哈赤都要去攻打叶赫了她见到努尔哈赤还笑容满面,把他夸得天花乱坠,直到努尔哈赤大军压境了她才知道在金台吉面前着着急;相反,哈达齐就显得精明能干,她帮助孟古和努尔哈赤重归于好,说服孟古帮助皇太极当储君,最后还想出了把徳因泽送到努尔哈赤身边帮皇太极争取时间的主意。
褚英冷血残暴,桀骜不驯,刚愎自负,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能得罪五大臣和四大贝勒他还是我行我素地去得罪他们;尼堪外兰狡猾奸诈,他能给李成梁设下连环计,能猜出努尔哈赤在总兵府劫走那齐娅的原因,能算出李如柏杀了褚英后能让李成梁和努尔哈赤翻脸,也能料到李成梁打算用叶赫贝勒对付努尔哈赤,就像他说的,他算无遗策,可惜他可能不会行兵打仗,反攻努尔哈赤那次,蒙古的5000骑兵被叶赫骑兵吓走了,但他的一万兵马竟然败给了努尔哈赤的几千兵马,看来他更适合当个谋臣而不是战场上的指挥官...总而言之,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鲜明,虽然有些角色很不讨喜,但至少被塑造得很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给演员的演技。
每个演员都演得不错,就连一些小配角都很出彩。
比如说,褚英要被努尔哈赤处死的时候,就算一句台词都不说,他的神情、动作完全表现出了他的桀骜不驯和对努尔哈赤的怨恨。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表现得很好,李成梁父子和那齐娅去接努尔哈赤的儿子的时候,双方僵持不下时,那齐娅对李如柏做了一些小动作,示意他去说服李成梁签下保证书。
虽然镜头没有将这些动作放大,但这些细小的动作也可以看出演员很用心。
一🌟给差强人意的剧情。
这部剧基本是参照真实历史来拍的,虽然有很多改编的情节,时间线也不太多,但没有魔改历史。
明朝误杀努尔哈赤的祖父、努尔哈赤13副盔甲起兵、努尔哈赤杀死尼堪外兰、大败九部联军、建立后金、七大恨昭告天地、萨尔浒大战等历史故事都被吸纳进了剧中。
这部剧在提供娱乐之余,也能够让观众了解一部分历史。
这部剧还提到了明末的党争,一定程度上“洗白”了被嘲笑多年的“清成祖”李成梁,在这部剧的勾勒下,李成梁也不是故意养寇自重,养虎为患,而是迫于当时激烈的党争和腐败的朝政不得已纵容了努尔哈赤,正如他告诉李如柏那样,他们守边之将只能报喜不报忧,不然的话他们还没死在战场上就先被党争害死了。
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是这部剧的一个小亮点。
一🌟给后半部分的权谋戏。
褚英哄骗代善和他一起怂恿舒尔哈齐造反然后又向努尔哈赤举报舒尔哈齐、东哥猜出了努尔哈赤容不下舒尔哈齐是担心舒尔哈齐要为她报仇、皇太极吓唬代善努尔哈赤要杀他从而诱导他让出储君之位、皇太极送徳因泽给努尔哈赤好让努尔哈赤暂缓放出阿巴亥等等勾心斗角的情节比前半部分的狗血情感纠缠更加吸人眼球。
正如前文提到的,少的一🌟归咎于前半部分的多角恋狗血剧情,李如柏爱那齐娅,那齐娅爱努尔哈赤,青娅爱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爱东哥,东哥爱舒尔哈齐,布占泰也爱东哥,布占泰后来又爱阿巴亥,阿巴亥然后嫁给了努尔哈赤...前半部分很多篇幅都在刻画互相纠缠不休的狗血爱情,相反,对战斗场面和努尔哈赤军事谋略的刻画显得太单薄了,尼堪外兰说败就败了,九部联军也说败就败了,为数不多的谋略是抵御九部联军时努尔哈赤袭击乌拉然后趁乌拉向叶赫求助的时候埋伏叶赫。
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比较主观了,因为我很讨厌那齐娅这个人物,她真的该跟努尔哈赤锁死,名字就叫虚伪CP,不要去祸害其他好男人了。
努尔哈赤很虚伪,他多次试探自己的弟弟,假意要把都督之位,甚至大汗的位置都让给舒尔哈齐,从而逼迫舒尔哈齐放弃自己想要的一切。
但至少努尔哈赤知道自己对不起舒尔哈齐,在青娅和东哥质问他的时候他还能承认自己的险恶心思。
那齐娅这个人物就虚伪得可恨,可恨在于她装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她在泄露了朝廷出兵的情报给努尔哈赤之后,竟然对李如柏说萨尔浒大战只能败不能胜,理由是胜了杨镐会弹劾李如柏父子,输了杨镐就会只想着为自己开脱。
这个逻辑我真的是笑了,只能忽悠忽悠李如柏那种恋爱脑上头的傻子了。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输了李如柏会被问罪,杨镐更要把责任推脱到李如柏身上,相反,赢了的话李如柏还能将功赎罪,免去一死(历史上李如柏正是因为战败畏罪自裁)。
这个剧一直在说那齐娅是一个智慧的女人,既然她这么智慧,那她肯定明白个中厉害,那她给李如柏说的就是假话。
明明是想害李如柏,让努尔哈赤赢,她还虚伪地说是为了李如柏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装得楚楚可怜,人畜无害。
这个角色真的恶心到我了,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虚伪到令人作呕,辣我的眼睛!
看过《孝庄秘史》再来看《太祖秘史》,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和努尔哈赤有时分不清,两者都是令人钦佩的巴图鲁。
然而《太祖秘史》演成了“东哥秘史”,对努尔哈赤的雄才伟略的描写在前几集尚且明显,而自东哥出现后,重心却转移到东哥身上,令所有男人痴狂,甚至到最后,还要出现一个和东哥长得一模一样的德因泽来做东哥的替身。
至少在片中,我觉不出东哥值得这么多的笔墨和情感。
反倒是青娅、那齐娅、孟古、阿巴亥的容貌、智慧和为人更令我赞赏。
青娅一心辅助努尔哈赤,她识大体,可是正因为她太识大体,她有碍努尔哈赤的威严,佟家庄园的五位兄弟,从始至终,其实只忠于青娅,因为青娅,他们忠于努尔哈赤,接着忠于青娅的褚英,只可惜,褚英未能有福领受。
那齐娅亦是女中豪杰,分不清她什么时候是真,什么时候是假。
阴差阳错,她与努尔哈赤有杀父之仇,这成为她们无法跨越的鸿沟。
那齐娅倒是一个很好的探讨有谋略的女性在男性权利斗争中无法如何求得生存,施展自己谋略的例子,只是在很多时候,她没办法自己选择。
孟古是个敢爱敢恨的烈女子,努尔哈赤对自己家人的伤害让她因爱生恨,她也无法忍受努尔哈赤爱上别的女人,无论别的女人是谁。
既然无法爱,那就只能恨,爱和恨一样地深刻。
阿巴亥的人生就像坐过山车,她是乌拉的贵族,因父亲败光家产而过上贫困的生活;布占泰的救助让她体会到重新过上无忧无虑生活、与爱的人在一起的快乐;但是布占泰的软弱和努尔哈赤的强硬让她跌入谷底。
及到她成为努尔哈赤身边的红人,可是依然不时地被罚去洗衣,重新过上艰苦生活。
她贵为太妃,最后为努尔哈赤“殉葬”而亡。
她一步步地看到了布占泰的软弱,尽管爱,可是爱的人无法保护自己,那么便放弃吧。
这也许是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哀,一个男人无法保护自己,她只能寻找另一个靠山。
她不是现代女性,或许一个现代女性,可以保护自己所爱的那个人。
电视剧很好地展现了日久生情的巨大作用。
孟古对努尔哈赤,那齐娅对舒尔哈齐,舒尔哈齐对那齐娅,那齐娅对李如柏。
剧中人物,都似乎同时爱着几个人。
努尔哈赤爱着青娅、东哥、孟古、那齐娅;舒尔哈齐爱着东哥和那齐娅;阿巴亥爱着布占泰和努尔哈赤;孟古爱着哥哥、姐姐和努尔哈赤。
这些纠缠不清的爱,令人欢乐也令人痛苦。
配角的表演也很出彩。
叶赫大贝勒、二贝勒分别对孟古和东哥宠爱有加,正是因为他们不同的偏爱,才有了不同的选择。
乌拉贝勒布占泰的生意头脑让他足够富裕,可惜,不得不发出生不逢时的感慨,他的商人头脑在明朝末年,在他的处境下未必是一件好事,他终究逃不过能征善战的努尔哈赤的手。
或许历史就是如此,总是在大人物的意气之争中书写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脑子里时常会浮现出孟古的样子十四岁的她,那样的单纯、善良,为了自己的姐姐甘愿放弃一生的幸福,嫁给一个自己不爱也不爱自己的男人,当努尔哈赤的鞭子挥舞在她的脸上时,她又是那么的勇敢和坚韧。
让人不得不对她产生怜爱之意。
她的才华、美丽打动了努尔哈赤,可惜她必须忍受他是她的仇人,她情非得已的爱上了他,却永远无法打开心结的爱。
她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女人,他没办法为了自己的儿子,去迎合去讨好努尔哈赤,最后郁郁而终。
现实对她太过残忍,一辈子的命运都无法自己做主。
多么美好的一个女子,可惜红颜薄命。
看的第一部小马哥的戏,不否认演员演技不错,只是编剧这感情戏安排的太琼瑶,当然,历史上叶赫老女能兴天下也能亡天下不是白说的,比剧情狗血的多,而且里面的每一条线多少都跟努尔哈赤的感情戏牵连在一起,要不是青娅,东哥,孟古,还有我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纳奇亚,二哈不知道怎么挺过那么多集的。。。。
这里的女人比大多数男人都有智慧。
特别在看第三十集的时候,本来期待一场后金大汗和叶赫贝勒的十年大战,结果,看到努尔哈赤大军缓缓逼近叶赫城门的样子,笑喷了,认真的,不吹。。。
叶赫缺的不是勇士,是脑子。。。。
叶赫贝勒在一顿嘴炮之中自焚了你敢信,说好的一对一的对决呢,还有东哥你这个消失十年的意义是在哪里?
金吉台一路走好,难怪慈禧最后亡了大清。。。
第37集打卡,严重剧透。。。。
东哥终于死了,舒尔哈齐也死了,剧情终于不玛丽苏了,小马哥最后抱着死去的弟弟的表情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而编剧真会玩,在最后才向观众揭示了舒尔哈齐的内心:他一辈子压抑和逃避着自己的心,一辈子做着哥哥的影子,恐怕到死了,才真正明白深爱的是谁,才敢喊出那个人的名字,可是晚矣,错过就是一生。。。
全剧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努尔哈赤老了,很多事上明显开始力不从心,几位宫妃和阿哥也开始轮番斗法。
大妃青娅在努尔哈赤的心中一直是敬重而非深爱,靠着五大臣的拥戴和宽容明理的心胸,上辅佐君王,下打理后宫,乍看一副和乐融融的气象。
只是可怜天下父母,终究拗不过孩子,因着曾经的一份亏欠,对储英的种种行为多少带了纵容。
记得努尔哈赤在储英被带回建州时说,终究这一切是不怪别人,只是被自己的命运所拖累。
而青娅啊,从头到尾都是真正与努尔哈赤命运相连,休戚相关的人,储英因为童年的亲情缺失和对父亲的误解,造成了性格上不可逆转的扭曲,这最终也会导致青娅被同样的命运所牵累,与自己的夫君走向殊途。
阿巴亥一直是个不平凡的女子,凭着多年来的捏拿揣度和苦心经营,成为了努尔哈赤现在的宠妃,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被布占泰从街头捡回的任人欺凌的可怜姑娘了,20多岁就超越了自己的阶层,达到了一般人一辈子也达不了的高峰。
她从小便学会了识时务和靠自己,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总是绝处逢生,把一手烂牌打到了极致。
且此女心机,一看就是天生的宫斗大拿,自己的儿子多尔衮虽然年少,却深得努尔哈赤之心,不知她之后又会如何为自己和自己的儿子筹划。
蒙古在东哥去世后是否会遵循姐姐的遗言,重新获宠,为儿子铺路,光复叶赫的荣耀也是看点。
储英心狠手辣而急功近利,终失去了父亲的信任,代善重利不重权位,心善不比哥哥的狠心,也是个聪明人,皇太极初露锋芒,小小年纪却才能突出且长袖善舞,低调而小心翼翼地周旋在王储身边,同时不被怀疑自己的真正用心,城府不可谓不深,期待皇太极的逆袭。
努尔哈赤其人,残酷暴虐。
还能被如此美化,咱不得不说满清遗老真的贼心不死,当初民主革命对这些🐶东西还是太宽厚了。
再看回这部片子,打着正统历史剧的名号,通篇都是胡编乱造,极尽讴歌,将一个有勇无谋,残酷暴虐的奴隶制部落头领吹嘘成一代霸主。
编剧这么能吹,怕是你家祖宗黄太吉都看不下去啊。
毕竟如果努尔哈赤没有在辽东搞大屠杀,黄太吉上台后螨清的日子也不会那么难过,差一点就分崩离析了。
太后悔看这部剧。
两星全给舒尔哈齐吧。
唉,因为看了舒尔哈齐和那奇娅的cut才知道这部剧的。
可是看完要气死了。
编剧有必要为了突出主角光环,让所有人都爱,都喜欢男主嘛!
还都一个个死心塌地,太玛丽苏了吧!
别的也就算了,那奇娅根本没有一点理由去喜欢他啊!
救她,对她好,为她牺牲很多的人明明是舒尔哈齐。
编剧,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写写他们这条感情线。
他们两个才是最配的,你如果说刚开始那奇娅的确喜欢上男主那种所谓的慕强。
可是,后面男主一次次利用她,还装的给多深情一样。
她在剧里面的人设,是不该像这样吧,还对他死心塌地!
即使刚开始有好感,也应该被磨灭了吧!
真的没有理由让她这样吧,我看的都恶心死了。
后面要走当着舒尔哈齐的面,在哪说恶心的话,还搞得互相多深情一样。
在他棺材前面,恶心腻歪。
然后最后结局还在那。
真的无语死了。
连带着好讨厌那奇娅,因为刚开始看的全是cut.。
可是看剧真的好讨厌编剧把那奇娅写成这样。
男主自私,虚伪,残暴。
那奇娅在剧中的性格爱上的应该是舒尔哈齐吧!
,她被抛弃,利用,想有个依靠。
多想舒尔哈齐和那奇娅能有个好结局。
男主一直利用他们,自私自利虚伪。
那怕舒尔哈齐和那奇娅最后be。
可是多想她爱的是舒尔哈齐。
编剧想说所谓英雄气概,就是一直利用别人,奸险狡诈,来实现自己抱负的人,值得所有人去爱吗?
而真正善良,正直的人却不能好。
能感觉到舒尔哈齐爱上了那奇娅。
可是那奇娅后面的人设崩了。
爱那个自私自利,利用她的男主死去活来。
这也太割裂了吧!
而且她为了他,在李如百身边十几年。
真的是够了。
她是得罪你了吗编剧?现在后悔去看了cut,更后悔去看了这部剧,了解了这部剧。
太玛丽苏了,所有人都爱男主。
有必要这样写吗?
一个人的魅力不是靠这些来表现,况且,他在剧里面啥玩意啊!
我真的好心疼舒尔哈齐这个人设,就是太善良了。
他对他哥好,可是他哥却一直利用他。
最想就是那奇娅爱的是他,那怕舒尔哈齐最后死了,我也觉得是有人爱他的。
那奇娅啊,你脑子有问题啊,爱男主,他利用你,想杀你。
有啥值得喜欢的。
你和舒尔哈奇的相遇相知,然后爱上他,才更合理。
编剧为什么非要那奇娅最后人设崩成那样。
因为看了后面26集那奇娅离开后的所作所为,我觉得她不配舒尔哈齐。
可能是舒尔哈奇在临死表明了他最后爱的还是那奇娅,为他鸣不平吧!
他哥从来没有为他想过一点。
自私自利,好令人发指,作呕的人设。
偏偏还非要所有人都喜欢他。
很久很久之前看的了,真的从小喜欢历史剧。
特别喜欢孟古格格,虽然东哥是女主,但是孟古更让人心疼,从小备受宠爱,却有大局观也有小爱;代姐出嫁,本以为孤独一生,有幸她最后喜欢上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也喜欢过她,不幸的也是她喜欢上努尔哈赤,在兄长和丈夫之间左右为难,最后因为兄长惨死对丈夫由爱变恨,因为家族不能爱。
后面为了儿子不得不违心争宠,为儿子而爱,一生不由己,郁郁而终!
我喜欢她更心疼她,也认识了石小群这个演员。
作为男主努尔哈赤,前期的寄人篱下,后期崛起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但是对于东哥的情节让我觉得这个英雄形象打了折扣,雄心壮志有计谋应该形象更为立体,但是争夺东哥让体现出每个人内心自私的一面个人觉得显得有点过。
那齐娅,我剧里喜欢的第二个女性角色,聪慧美丽,喜欢男主却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没有恋爱脑,最懂男主。
一生身不由己,但是活的通透,处于什么阶段做什么事,让我佩服,也欣赏这样一个冰雪聪明的美人。
舒尔哈齐,我看不起的一个男二,一生情感所累,爱东哥却因为哥哥放弃了,后来又因为哥哥设计娶了那齐娅,最后妻子没了,初恋变心,想硬气一次但是却看不清形势,女主因他这个导火索而死。
一生在哥哥影子下活着...... 女主我不是很喜欢但是剧中成长线还是挺明显的,前期恋爱脑,后期通透了,但是也让自己孤苦一生。
我一直喜欢历史剧也喜欢那些演绎出来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生理想、价值观等等,喜欢看历史长河中的不同人生,这是个值得回看的剧。
优点,与孝庄秘史一样剧本打磨不错,很好地反映了宫廷政治的残酷性和帝王孤家寡人般的凄凉感。
供应宫廷政治的秘密性,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这是封建人治体制必有的周期性灾难。
这部电视剧前半部分很好地反映了大明王朝后期的腐败堕落和6号明哲保身的李成梁如何在内斗不断和庸臣当道的时代养虎为患的故事。
后半部分则反映8号反社会人格类型的努尔哈赤建国后如何逼死发妻,儿子和弟弟等至亲的过程,我感觉编剧很好地吸取了麦克白情节去展现野心反噬的结局。
败笔1服化道好烂,比起大宅门那种考据差远了,这就是艺术品和粗制滥造的商品之间的差别。
我们的文化产业运营问题太大了,影视剧工业体系不发达,各个环节的人才缺失严重败笔2导演的视觉效果的创意和大场面调度太烂了,这是能力问题,我们的史诗格局的剧情最后总是能拍得特别像家庭剧。
此外,配乐好烂,看完没有入耳不化的旋律。
败笔3爱情戏加得太生硬,一部史诗格局拍得如同矫揉造作的爱情剧似得,这估计是为了照顾市场需求和背后捧人的需要。
舒尔哈齐舒尔哈齐的出场是人群中一袭白衣一支长萧,那时候他孤身一人,没有哥哥,不懂爱情,他天真、乐观、善良。
没有盘缠,就在人群中吹箫,换不来一文钱的打赏,他却依然可以挂着无谓的笑容。
幼年便遭受继母迫害,但他的身上却看不到一丝的戾气。
他目的单纯明确,从中原出发,一路向北,只为要找到自己的亲哥哥,他心目中唯一的亲人。
那时的舒尔哈齐,是那么地美好。
随后他遇到了东哥,闺房里,教她一曲《凤求凰》,舒尔哈齐,女真出身,中原长大,知文有武,怎能不让姑娘爱慕。
接着他如愿找到了朝思暮念的哥哥,同时拥有了爱情和亲情,他本该是幸福的。
然而他的不幸由此开始。
他说“哥,我听你的”,一如幼年时。
在兄弟重逢后,在兄长的一次次要求下,他的三次“哥,我听你的”,却一次比一次不再坚定。
他自作多情的哥哥爱上了他的恋人,他爱自己的哥哥又胜过了一切,于是他自我折磨着做艰难取舍。
他试图争取,却因善良而怯懦;他努力放弃,却因多情而痛苦。
当舒尔哈齐第三次说出“哥,我听你的”的时候,他就已经注定不可能再是初见时的那个乐观美好的大男孩儿了。
对东哥所有的希望终于因为那齐娅的到来被最终掐灭。
舒尔哈齐和那齐娅的初见是源于一场杀戮,舒尔哈齐的求情救了那齐娅的家人,那齐娅记住他的善良,她是个太聪明的女人,所以后来利用了他的善良企图救下自己父亲一命。
而舒尔哈齐,却为了救她的命而亲手掐灭了自己近在咫尺的爱情。
三月之约,嫁衣待娶。
东哥亲口允诺的三月期限,眼看就要到了,他却在亲哥哥的算计下,娶了另一个女人做妻子。
他亲手一步步将他爱着也爱着他的女人交给了哥哥,他尽心做着一个体贴的丈夫。
因为他不要所有人都痛苦。
那齐娅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他们本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年少的爱恋就尘封于心底,他还是可以获得幸福的。
可是那齐娅走了。
出于意气,他让她离开,有一天气消了,他会把她找回来的,可是他的哥哥,为了自己的大业却亲自将这个一心爱慕着他的女人交到了另一个男人手里。
一次次的打击,他那亲哥哥对他使过的一次次的计谋,他都清楚,可那是他最爱最爱的哥哥啊,他不服,他气愤,可他都接受了。
十多年后,他和哥哥的儿子们都已长大。
大金汗国已经建立,哥哥是汗王,他只是一个旗主,曾经并肩沙场的兄弟现而今更是君臣,他的地位甚至不如他哥哥的儿子。
但他的威望是那么大,他是继承人的威胁。
那些意图当汗王的侄子们知道他有化不开的心结,利用他的心结煽动他自立为王,他果真就带兵去了黑扯木。
他真的想当王,不,他不想,他只是要发泄一次自己的意难平,哪怕是用自己的生命做代价,“死而复生”的东哥,曾经的如花美眷隐姓埋名做了十多年的农妇,他不平,他要拥有最高的权力去恢复她的部落。
他真以为自己能成功吗,不是的,从一开始他就坚决的不允许自己的儿子们参与到这场兵变中,就是料想到失败的后果,不愿牵连他们。
两个侄子如意倒戈告密,坐实了他的谋逆。
他的哥哥来见他,说要给他同等的权力,这这么可能呢,明知不可能,他还是动心了,因为那是他的哥哥,给他的不是权力,而是兄弟的情义。
如他之前所说,他每一次对哥哥的动心,都是他失去的开始,先是东哥,再是那齐娅,这次是他的性命。
他那哥哥表现的宽容大度,说要给他同等的权力,转而就将他置于自己心怀不轨的儿子手中,借儿子的手要他的命。
所有人都来求了这个哥哥,可是死令仍然没有被撤销,最后东哥来了,用自己的死,换回了舒尔哈齐的平安。
所有人都对舒尔哈齐隐瞒着这个死讯,别有用心的侄子却在他即将远离这个是非地的时候适时“口误”,泄露了这个公开的秘密。
舒尔哈齐去找哥哥对质,知晓一切的他一心求死,挥剑自刎却被哥哥制止,争执之中,那个他最疼爱的侄子带着侍卫将长刀狠狠刺透了他的身体,倒下时,他却笑着谢谢他的成全。
他放不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在得到哥哥的允诺后他可以安心离开了,他终于解脱了,他说“我可以去见东哥了”。
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他看见了那齐娅,可是又不见她了,倒在哥哥的怀里,他像幼年的孩子一般,张大了眼睛扯着哥哥的衣袖,焦急的追问着“哥,谁把我的眼睛挡住了,让我看看她,我要看她”。
他不再动了,眼睛始终睁着,却最终没能看见那个思念着的人......
狗血爱情小过场太多,战术谋略大戏太少,一些人物的行为逻辑不是特别立得住。
但也可以理解 电视剧也要吃饭嘛,当年花哨装扮的美女帅哥演绎爱恨情仇迎合普通观众收视率,想看背后历史和审视人物性格的观众 自然也能通过其他途径去找到可堪琢磨的点。
拍成这样也挺不容易了,尤其跟现在动不动几个亿的流量剧比,简直已经十分对得起观众和投资了。
前清秘史系列里马景涛演技最精妙的一部(尤其不再搞莫名其妙的爱恨情仇之后的老年部分)我发现好多人物传记大剧都是老年部分最能激发演员潜能,可能是因为人到老年 经历经验确实更有深度 所以剧本写出来 老年的人物性格基础本就厚重些,给演员的表演就烘上去了。
孝庄里多尔衮虽然很吸引人,但深情人设比较单一,不如努尔哈赤的一生层次丰富。
另外马骑马骑这么好呢?!
←请自行断句。
秘史系列赵鸿飞每次的死戏和之后马景涛哭灵都特过戏瘾,给老子看爽了。
过去老剧长镜头真长 太考验演员了。
陈德容从形象到演技都太拉胯了 也许是因为东哥人设更拉胯吧…倒是皇太极演的意外的不错,比演其他兄弟的专业太多,导演好眼光 不愧结尾小男主。
徐敏老师好好笑,在秘史系列里从孝庄里的铁帽子亲王到皇太子里的宰相,到了太祖这沦为个总兵了笑死。
前清秘史系列这部里缺了刘德凯有点遗憾,宁静要是演阿巴亥多好啊。
这电视剧的片头曲片尾曲真是一言难尽…… 剧情嘛,其实也挺一言难尽。当年我一集不落看了一遍,结果满头小问号:为啥美女都喜欢努尔哈赤?明明舒尔哈齐更好啊~努尔哈赤靠吃软饭发家结果还逼死大老婆?东哥刚开始爱舒尔哈齐爱得死去活来,然后就莫名其妙地爱努尔哈赤啦?那齐娅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编剧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对待那齐娅?当年看的时候就最喜欢那齐娅。最后实名吐槽徐敏老师的级别:孝庄秘史里是和硕亲王,皇太子秘史里是当朝一品,到了这里就变三品辽东总兵了……
狗血爱情小过场太多,战术谋略大戏太少,一些人物的行为逻辑不是特别立得住。主题曲和片尾曲十分上头(真的是褒义)。以后谁再黑马景涛我跟谁急
女人都会爱上拯救自己的勇士;一开始努尔哈赤很可怜,因为是无依无靠的弱者,后来成为强者后变得越来越可恨;最令人难过的是布占泰和阿巴亥的爱情,他们就像生活中一对甜蜜的爱人,但却一定要遭受最极致的破坏,其次是舒尔哈齐与东哥的爱情,全部因道德感而葬送;不喜欢娜齐娅;马景涛太醉了……
舒尔哈齐……悲泣
陈德容这会儿有点老了
四部“秘史”里最难看的那部,完全没法和《孝庄秘史》比。
CCTV
除了女演员还漂亮点,剧情烂死了,人人都是情圣,都是为了女人!
这个努尔哈赤魅力真大,那么多女人为他付出牺牲。。。以及陈德容真的老了。
这是爱情片
在强权世道,不是刀板就是鱼肉,一个人没有勇气,等着的就是灾难,怪不得最后爱上努尔哈赤,慧眼识皇太极,东哥太有眼光,最后干吗自杀太不值。哥哥要她报仇,妹妹要她报仇,族人要她报仇,连舒尔哈齐都不解:你不认为他是你的仇人吗?她为爱而生,是世上最好最完美的女人,尊贵圣洁似不染尘埃的天人。表白赵鸿飞演技真好
美女如云,孟古比东哥好看,阿巴亥惊鸿一瞥。
这几部秘史看下来,也见识了马景涛的咆哮中的无奈……还有陈德容!!!
這部裡的努爾哈赤就是綠茶男始祖(/‵Д′)/~ ╧╧
鬼畜好题材
来看赵鸿飞的 剧情不要太狗血😨
秘💩
这部剧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各个女演员夸张的头饰了哈哈哈哈。
童年回忆。小时候没看懂的感情戏长大后再看依然膈应,不明白为什么剧里的所有女人最后都会爱上努尔哈赤,舒尔哈齐不好吗?皇太极不好吗?李如柏不好吗?演员选的都很贴合角色,除了东哥(不是说她不美,只是觉得她顶不起“叶赫第一美女”的头衔)。
我深深怀疑剧本是琼瑶阿姨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