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守夜人》也有一年的光景了。
俄国的这个大制作,光明与黑暗的对磕啊,以及一个关键人物助阵打破天平啊,情节设置有点像《X战纪》。
特效挺炫目,不过精妙之处还是在纯俄罗斯味的一些细节刻画。
男主角守日人战士安东对儿子的愧疚和思念构成了《守日人》的基线。
儿子这个宝宝,是司狼神威一类的砝码,被守夜人们给争取到暗势力了,可把父亲惹到暴走,最后让一切回归原点——他也不怨恨离情别恋的妻子,他也宿命地遇到“光明”。
看完电影下巴掉到了地上,哐当一声巨响……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450万美元竟然能打造出如此漂亮的影片。
片头的一段“粉笔秀”可圈可点,铁木尔*的对命运的逆转已经足够意味深长,千军万马穿城而过的的一瞬间我竟然以为看到了俄版的指环王。
哥特式的阴冷基调下,整个影片在湿润和干燥之间自如流转:湿润的是雨、血、雪,是一种浸润,于是世界像一叠浸墨的厚宣纸,仿佛你手指用力一按就会渗出几缕墨线;干燥的是暗黄色的粉屑,随风而逝,四散飞扬,没有什么不是脆弱而易于破碎的,碎裂和消散弥散于影片诡异的时空之中。
看完影片,用手摸了摸额头,甩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珠,悬着的一颗心可以放下了。
看《守夜人》时还在犹豫是否应该给《守夜人》一个“推荐”,还是简单的“还行”,看《守日人》之前还在疑惑,我真是不明白俄罗斯的电影投资者们是怎么想的,在《守夜人》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后,《守日人》的投资竟然没有呈几何基数的增长,而只是多了区区几十万美元,这在好莱坞的电影预算中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
然而看完了影片我明白了,如果一部450万美元投资的影片所达到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和1亿美金打造的好莱坞影片相媲美,我还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去投更多的钱。
感觉自己要出汗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被复杂的剧情所困扰,在影片最后半个小时呈现之前,我对自己看完《守夜人》之后对编导意图的猜测有些信心不足,我在强调《守夜人》复杂的价值取向,“守夜人”是一群失去程序正义的阴暗无助的善良人,影片致力表现的是一种对人性复杂幽暗一面的无情挖掘,应该说,这种评价对一部小投资商业电影来说已经够高的了,我很怕自己理解有误,由于文化和语言都很是不通,在影片结束前我一直在紧张猜测结尾,我已经将看过的百十部好莱坞大片结局一一列队,等候《守日人》大驾光临,如果被我不幸猜中,我亦忧亦喜,忧的是形式如此先锋的影片终究不过一部三流电影,喜得是我看过这么多商业电影《守日人》也难免入我彀中;如果我猜不中,我同样喜忧参半,我庆幸一部牛逼影片的诞生,它超出了我的经验和想象,恼火的是,在观众与导演的智力较量中,我不幸又一次处于下风。
电影结束了,结论是,《守日人》的编导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基本完美,让我下巴顺利地掉到了地上。
我绝没有想到《守夜人》中的屋子会在《守日人》中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而它的出场又是如此步步铺垫、抽丝剥茧,是如此惊世骇俗、难以名状。
我试图诱导你看这部不凡的电影,因此我到此为止,把这个结局留给你。
应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想象力的电影之一,所有的精彩结点的特技同我们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觉无雷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例是“曝光中的城市”,安东对人生的选择在生死之间凝缩于这永恒般的一瞬,我终于知道了照片为何拥有记录历史的力量,这种将瞬间无限延长的时间意识,我只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读到过。
在博氏的小说《秘密奇迹》中,死刑犯拉迪克在子弹穿越身体的一瞬间内,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完成了未完的剧作,之后被“四倍的子弹打倒”。
我并不期待这种观念的视觉化,但我竟然在这个下午毫无准备地在《守日人》中遭遇了博尔赫斯式的奇妙叙事!
为了全面,还可以列举一个奇妙的人物来说明《守日人》的不同凡响,片中有一个名叫“赵尔”的胖胖的酒吧老板,他是个守护粉笔的秘密客,但他充当的绝对不是一个保镖的角色,他用那只可以偷天换日的粉笔在酒吧的小黑板上记账!
凭借影片难以判断他究竟活过了多少岁月,无论是面对蒙古帝国的铁蹄(铁木尔),或是现代莫斯科都市中的“他者”,他从未将粉笔当作一种力量或资本,有的是一种颇为怪异的缘来缘去的观念。
他还有些调皮捣蛋,喜欢告诉跳马猴子一般的安东,“你也没问我,我为什么说?
其实,它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然后,眨眨他那厚重眼皮。
好像一切和我无关。
虽然一气给了《守日人》如此多的溢美之词,但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困惑,那就是,看了守日人的结局,我以为这个故事应当到此为止了,我实在想不出《黄昏使者》究竟应该怎样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所以《黄昏使者》尚未出笼,我已经败了。
我的命运就是,等它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扑上去。
不过说实话,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守日人》的故事设置还是让人有些费解,而且由于这个故事太过复杂,建议你一定要先看不那么优秀却一样另类的《守夜人》,然后再来看它。
至于他的晦涩之处,我不敢说是漏洞,只想有人给我讲讲这个故事,或者去看看原著小说。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你,不想Look、Look么?
^_^*开始还以为是“铁木真”,但Maverick兄指出:此人并非铁木真,而是蒙古帝国分裂后的铁木尔帝国开国郡王铁木尔大帝。
惭愧。
完成不懂,寻不着逻辑。
但看到后面,有点懂了,女色和亲情的争夺?
呵,看来得找前一部来续才能看懂吧。
看过守夜人第一部的电影,映像不是太深,只记得是正邪交战的奇幻背景的片子。
匆匆看完了第二部,感觉还不错。
画面和动作戏很酷,剧情比较吸引人,演员也还行,印象最深的是导演和叙事的风格。
整部片子虽然跟诸多好莱坞奇幻大片一样讲的是正邪大战,法师与吸血鬼,神器,命运,但是俄罗斯导演拍出来的片子和好莱坞大导们完全是两种风格。
少了一点刺激和紧张,但是时紧时慢的情节发展,还有对奇幻题材不同的诠释让人觉得同样好看,也有新鲜感。
说到不同于好莱坞/美国的奇幻风格,可能很大部分应该归功于小说原作者俄罗斯式的想象力。
多层黄昏界的世界设定,对于大法师,魔法大战,吸血鬼不同的描绘,都让人眼前一亮。
遗憾的是要把这么复杂的故事压缩进2个小时的电影里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很多细节,很多人物都让人觉得背后有精彩的故事,却没有时间展开来讲。
整个剧情的来龙去脉,人物间的关系有时也让我一头雾水。
如果能看到原书的话,应该也很过瘾吧。
本来想给个还行的评分,考虑到众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鲜元素,还是给个推荐分吧。
以前看电影,总是有一个分类的,至少主观上有。
悬疑、惊悚、爱情、小清新、怀旧,总有个标签。
看完这部守日人,我第一个反应,这部电影真神奇。
影片一开始是铁木真的什么CHALK,我以为我在看韩国片,跳回影片简介,然后快进,听到英语,耐心把那部分看完了,内心OS:什么鬼!
然后是第二空间,大法师,内心OS:这竟然是部科幻片!
听着听着,觉得很诡异,这英语真不对劲,仔细听再仔细去对脸(我其实看的时候挺随意),貌似是俄国人在讲英语,战斗民族即使讲英语也带着一股杀气,音节短促,像是后面有人在追赶,赶紧把话说完。
实在是元素太多。
还有未来,移魂大法BLABLA。
还有亲情和爱情,还有可怕的儿童。
西方电影有很多会描述未成年人的恶。
这部电影里男主的儿子,因为不满父亲的离去,父亲在离婚后又爱上了别的人,加入了黑暗派。
即使男主用CHALK重新回到了过去,在餐馆里为他做了一份好吃的肉饭,男孩在接到男主姑娘电话时,还是怒极离去。
有一个镜头是,儿子和姑娘同时拉着男主,他的头顶飞速落下一片玻璃,导演甚至没有忘记那个西瓜,一分为二,相当惨烈。
可是姑娘眼睛不能视物,不肯放手,儿子不愿让女人得到他父亲,也不肯放手。
爱是原罪吗?
好像一切的发生只不过命运轨道里的一个小小转弯。
男主两次(?
)拿到铅笔,重新选择生活,想修正错误,可无济于事。
该来的还是来了。
如果我要给这部电影下个标签,还是奇幻吧。
战斗民族的想像力点赞。
信息量很大每句话都有点意思翻译太差劲了,可恨没学好英语啊看《守日人》要先看了《守夜人》,情节问题,里面人物关系也不是很复杂只是影片的重点好像没有放在人物关系上,所以不看第一部直接看第二部会有些吃力。
有点像《蝶影重重》不同的时该篇更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很不错,塑造的人物张力都是很饱满的,细节表现的很好音乐配音也恰到好处,当安东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也卡尔(他儿子)时,也卡尔真的出现在窗外清楚的钢琴音起、伤感、思念、惊喜扑面而来充满感情。
整片都是给人,紧凑、前进的感觉。
除了开头有着《魔戒》一样令人炫目的十分钟,影片在其余的时间里,充斥着矫柔造作的表演,刻意廉价的时装秀,以及莫名其妙的情节。
导演明明只适合拍摄十分钟的MV,却偏偏要勉为其难的抻成两个小时。
这碗MV拉成的面,除了特技这种佐料好吃外,剩下的只能用来治疗失眠。
昨天下定了决心才下的《守日人》,因为太大了,mkv格式近8G,昨天看要删除了, 鉴于当年对《守夜人》的热爱,还是下了 《守夜人》是2006年看的,话说那时候《守日人》已经拍出来了,可惜到处都看不到 《守夜人》给我的感觉就是so cool,男主角感觉特性像黄磊,印象最深的是地铁上那段,感觉非常绚,情节上来说觉得设置非常有意思,比如光明一方的成员名义上是电力公司等,虽然结尾男主角做为光明一方(守夜人)的成员,儿子却偏向了黑暗的情节很符合三部曲开头篇的方式,但是未免还是有点俗,但是,不影响电影的精彩 今天看《守日人》,感觉没有白花这么多时间下,相当值 首先特技上更进一层楼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守夜人》的成功让《守日人》有更多的钱,总之相当劲爆。
华丽的追逐飙车戏反复上演,而且有一段阿丽莎把车直接开上那个造型很像中国人民银行的弧形大厦墙面,然后车开进宾馆走廊,直接停在扎乌龙面前, 太华丽了!!
至于后面整个城市陷入黑暗,四处飞出的无数铁弹球,巨大的摩天楼恐怖地在地上滚,到后面那块纯粹炫技的玻璃,特技简直华丽到无可挑剔 更重要的是相比第一部,情节得以更好的展开,故事也变得更具张力 男主角面对陷入黑暗的儿子复杂的感情在男主角用粉笔写下儿子名字后儿子出现的那一段中张扬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后面他端着那盘炒饭追到空无一人的街道。
当然不只这一处:他前妻看到了当年两人的合影后来到儿子床边无限深情地抚慰,斯维塔在看见安东嬉皮笑脸地和一个肥女人跳舞叫着说你快回去时的失望与痛楚,阿丽莎在墙上写满一墙的科斯佳而科斯佳仍然没有出现的绝望,镜头的感情张力让这些表现得令人唏嘘。
而且作为次要线索的科斯佳父子的刻画,也极其生动感人。
当然伽俐娜与男主角安东的情感线也非常好看,不过这一段因为安东和奥伽已经交换了身体而变得谐趣横生,特别是伽俐娜与安东在瀑布下忘情拥抱的同时安东手里还拿着一个淋浴的莲蓬头,这种冷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当然那只神奇的粉笔,特别是前面还把蒙古的铁木真扯出来,总觉得这样的情节设置还是小家子气了点,不过不影响整个影片的精彩程度。
当然最后片子的结尾也相当圆满。
圆满到不像是一个三部曲作品的中间章节。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为了节省资金把《守日人》和它的下一部《黄昏使者》合在一起拍了,赶紧上baidu一搜,发现不是这样 不过顺便看见消息说《黄昏使者》2009年公映,期待一下了
我看多很多的好莱坞大片,总的来说,印象深的也无非那几部,不然是触景伤情类总觉得主角和女主的感情真是感人啊感人,要么就是那些探讨战争的可行性,你知道,女孩子看片子无非就图那么些个乐子,不然去看看情人节的都市爱情喜剧都能省下不少钱。
说到《守日人》,其实我先看的书,那会还上高中,月月都有九九读书人的目录,闲来无聊会送几本试读,我还记得那会送的就是《守日人》和《时间旅行者的妻子》,全班的女生都着迷于后一本,只有我一个人,在看了守日人的前几页后就被迷得神魂颠倒。
自然,黑暗与光明的论题总是比爱情来得更深,而通常而言我迷恋于一切欧洲的文化虽然也不外乎没见过。
可俄罗斯,怎么说呢,我以前一直以为那里都是冰封万里的诡异平原,大概会有狼出没,也没能有深刻设想莫斯科的冬天是不是也和我现在呆的北美中部有一样大的雪。
不然自然是有的,至少我在电影中见到了。
《守日人》就像是我想象中这部小说改变成影像的样子。
虽然大部分群众纷纷表示他们都是先看的电影才看到的小说,所以小说的魅力自然是比电影的要差了一截,可我正好相反,我多年来对小说的念念不忘在看了电影后却还是有一点惆怅,而且还得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的确是将那个故事忘得差不多,只是偶尔会想起安东和那些在莫斯科街头的酒鬼们,也许还会有斯维塔,哦我记得了,安东爱上了一个注定会成为大法师的小姑娘,到最后他吸取了很多很多的生命力来审判地见她。
不过我所推崇与好莱坞正好相反,爱情是不能拯救一切的,英雄救美Happy ending这样的故事只能骗骗小姑娘。
所以在最后的最后看到安东还是和斯维塔相遇的我不是一点的惆怅,这两人……我还不如去看谢格尔和扎乌龙呢。
不过虽然其实我早就忘记了叶戈尔该不该是安东的儿子,但在模糊的小说印象里似乎阿丽莎爱的就是叶戈尔,而安东不过是个瘦瘦长长刚出场那会还带了一个小MP3的未婚小青年。
所以在看到电影安东和斯维塔出场的时候我心情复杂了一番,你知道……当你对主人公的样貌不那么追求讲究的时候,出来一个高于水平线以上的家伙自然会让你又惊又喜又惆怅一番,因为安东的确是很还有魅力,而斯维塔长的又真是太标准的俄国美女了,看他们两个谈恋爱除了感叹真是般配外还能说什么呢?
再举个例子就是扎乌龙,这个从一开场就跳探戈的帅老头有点儿马兰白龙度的味道,而且我真是喜欢他跳的探戈,和他黑暗使者该有的神经质,比如他杀科斯塔那段,两个人从高楼中跳下去,碎了玻璃,死了小吸血鬼,阿丽莎割掉了自己的手指,却连用粉笔都不能挽回爱人的姓名。
还是说俄罗斯电影都有这样迷人又绝不雷同的场景么。
虽然按照对哈利波特小说改编电影的标准,我对守日人这个故事倒也不是特别期待,可是回归现实,虽然不可能所有的黑暗使者都能像斯莱特林那帮家伙们那样迷人的,但是能有个迷人的老大和可爱正太的叶戈尔也就够了。
更何况电影更是在水准线以上。
说真的,我觉得安东蛮惨,这家伙注定是不黑不白被吊着的了,有个未来的大法师女朋友,进入黑暗的儿子,连他自己也快要进入黑暗的时候,那两个引发世界末日的他的关系户就开始争夺他……真是狗血八点档家庭伦理剧啊,所以姑娘们……千万不要爱上一个有家世的男人。
看了电影后有点奇怪的就是我得疯狂迷恋俄国文化了,本来就是喜欢毛子家像童话一样的屋顶建筑,也喜欢毛子家的俊男美女们,但是通过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大概只有我这样的浪漫主义者才可以了吧。
这部电影的萌点有很多,我是无法像专业人士一般来解读符号了,所以只说萌点。
先是特效很棒,这部电影的特效不比好莱坞每年量产的动作片差多少,而且好多明星我不认识,可是他们的魅力真的不必一线大牌低。
二是暧昧,好莱坞很少有主角不花心的戏,可是美国人似乎就是拍不出俄国人那种暧昧戏,我还记得《烈日灼身》中小间谍弹的钢琴曲,那些曲目舞蹈里的传情除了少数文艺片,别指望好莱坞会给你量产,可是那种心痒痒的感觉真的是好棒好棒啊。
比如在《守日人》里,科斯特和阿丽莎在车上的那一段戏,我真想咬着帕子尖叫哇哇哇,这种情欲戏也只有俄罗斯人才拍的出来了吧,像是在大学的屋顶里踢足球,眉目传情,连开车都可以性感起来,反正我在典型的大片里是没见过这样的场景的。
再是所有的吸血鬼都是那么可爱的么?
虽然人说毛子家的美人都是有时限的,时限一过在美都得秃顶这个定律我也不想否认……可是小吸血鬼科斯特真是太萌了,就算被杀死那段也萌!
俄罗斯电影GJ!
你都让我爱上小正太们了。
大概是真的很久没有看到这样棒的非典型性大片了,所以有些语无伦次,不过魔法师真是好,连换了身体这种Les意味十足的场景都不会让人看出有一点点的迹象,演员的魅力是真的,特效是真的,好的故事是真的,虽然还是有点改编过头的嫌疑,但是无可否认,俄罗斯电影,非典型大片真是让我过足了一场视觉盛宴的瘾。
看完这部电影,有两个发现:一是俄罗斯人如果玩起轻佻来,比美国人还不知要炫上几百倍;二是有些文娱消费品并非完全务虚,其中的一些隐喻还是非常有实用性和借鉴价值的。
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是手风琴音质般的佻达流丽,从始至终镜头都在快速切换,画面性格极为华丽张扬,魔幻感十足,背景的手风琴(记得好像通篇伴着手风琴)的旋律也与之配合默契。
在看电影的同时可以令人想起“骇客帝国”系列的某些手法。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安东去光明实验室为儿子偷帽子时那个看守员的表现。
让我着实重新认识了一下俄罗斯的民族性格。
以前我所了解的,是田园牧歌的民谣中的俄罗斯和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人笔下的俄罗斯。
那是一片清浅银灰色调的大地,清新、静穆、优雅、忧郁。
这是一部有关末日世界的电影,但其实要表现的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要从泥土中长出花来的现实生活吧。
可以说编剧以及导演都是分外机智的顽童,但骨子里还是有成年人的那份心中装进了责任的庄重感,因此在娱乐大众眼球的同时,还没忘了通过一些隐喻来向我们表达另外想说的东西。
片中的黑暗成员用针管袭击人类,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吸取被害者的生命力,而被害者只要因疼痛倒地,生命力便会在几分钟内被榨取尽净,面目瞬间苍老。
但只要你保持镇定,站着不倒,那加害者就无法得逞,你就有打败他的可能。
其实这是在影射我们在生命中所遇到的伤害吧。
不失为一种体贴的警醒。
另外,这部电影除了让我想到《黑客帝国》,还让我想到了一部小说,同样是俄罗斯人的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
不是很好。
故事讲不清似乎是俄罗斯奇幻、科幻类电影的通病。看完这部发现近几年俄罗斯视效大片光有特效没有故事是历史渊源了啊。😄
特效在06年算是相当震撼的,就是故事情节编排太生硬,结局玩赖,一看兜不住了,就回到12年前完事。
莫名其妙,不知所云
额,没看第一集,所以看完连故事脉络也没有摸清,听着俄语不知所云,俄罗斯电影确实对我没有吸引力。
节奏有点绕,但统篇看下来才感觉到另类的感觉~觉得最后光暗决战可以从顶楼杀上天台,再复制一次桥头大战,这样会更有宿命感~
整个情节紧张得叫人透不过气,如此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有俄语的美妙,一切叫人叹服。
小正太长得真不错
蛋疼 北极熊怎么成战斗民族的 表示好奇
情节有点扯,拍摄手法也扯,比上一部还是好了不少,至少有个女猪了
看了第一部才看的第二部,没有期待的好,但是如果有第三部还是会看。
比上一部进步不少,但是剧情上稍显混乱
也许是因为没看守夜人的缘故,半天才看懂这片子...虽然画面没得说,但是剧情真的拍得不之所云,大致知道是安东的儿子和守日人准备复仇...
刚开始看还以为是俄罗斯的盗版呢,我觉得在车玻璃处出现的俄语的盗版技术很NB呢。原来它确实是俄语的电影。。。
这真的是450万的低成本吗?
我都看得打瞌睡了。
不知所云
改变不了第一部的老毛病,剧情支离破碎不连贯,其实故事本身很好,但拍出来却差强人意。叶戈尔还是那么帅啊,最不喜欢男主角安东了,太神经质,配的女友也是那么神经质
接着守夜人的剧情来的,讲故事的方法有点跳跃,又像是寓言。冥界和现实世界的交错,和平和战争爆发的影子重叠,都挺有趣。镜头的暴力美感给人印象颇为深刻啊,科斯佳死的那段太美啦!!!因为非常喜欢这个结局才打了五星,不仅仅是命运的重遇,还有坐在板凳上打赌的光明与黑暗~
北欧神话的有趣叙事与粗暴夸张的视听剪辑融为一种独特的奇观,音乐混剪行云流水,一面是庄严古典的咏叹调,一面是叛逆有生命力的摇滚,象征着这片土地上的看似矛盾,却实际上很自洽的民族精神。时刻冷不丁的冷幽默还有反差的趣味,大大提升了影片本身的娱乐性。为了塑造群像牺牲了清晰的情节交代,是假定了观众已了解一定背景知识。历史的轮回与命运之笔的续写是某种现代俄罗斯的隐喻,战争抹不去先人的罪孽,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枪林弹雨停息一会,不让真正的挚爱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