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编剧、片子本身、里面的文化等等等等都还行。
但是这《春香传》本身,是一部让现代小青年的我倒立着看也难以理解的书啊我是歪着看的,所以只能称神,不能入戏
导演林权泽让传统的韩国清唱贯穿于电影之间,极具古典东方韵味,就连男欢女爱的情爱镜头,也显得无比典雅婉转。
传统的故事,虽无新意,却也有让人能坚持看完的特殊力量。
正如清唱者赵尚贤那浑厚有力的声音,林权泽用沉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个镌刻在每个人心中的《春香传》——关于妓女与公子的故事、关于等待的故事、关于爱情的故事。
“她已有过爱情与青春的韶华胜极,所以不怕那漫长得叫人心慌的等待,更不怕皮肉之苦,只要想起面冠如玉的他,在她裙子上写下‘与日月同在’的誓言,只要她想起两人曾如天地初开时的孩子,赤裸裸躺在鲜红的床单上,犹如躺在一片不知名的花瓣里……”
《春香传》之所以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2008年第3期的《收获》的长篇就是金仁顺的《春香》。
《春香》以《春香传》为原型,重新翻写了故事。
既然《春香传》的故事在朝鲜的地位相当于《红楼梦》之于中国,那我想《春香》的存在也就相当于那些《夜读红楼》、《红楼梦魇》之类的,往往都是把老故事重新说给别人听会让那个老故事获得崭新的光彩。
抛开《豪杰春香》不算(我是一个对韩剧有着异常坚毅的免疫力的人),我觉得其实我看到的小说《春香》要比我看到的这部曾经在戛纳放映过的韩国音乐剧《春香传》要香艳很多。
我知道我的口味有些艳俗,不过,但是,可是,难道,难道《春香传》的春香不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姑娘吗?
李梦龙不是一个粉雕玉琢的贵族翩翩公子吗?
所以,鉴于演员的原因,我对于电影不抱有任何好感,虽然该片号称是历史上最宏伟的韩国电影。
春香的故事,起源于十四世纪的朝鲜。
十四世纪是什么概念呢,十四世纪中,1392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建都汉阳,直至20世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333年,后醍醐天皇乘镰仓幕府视力衰微之机,联合不满幕府的武士贵族一举推翻了镰仓幕府。
在此期间,足利尊氏实力最强,于1336年攻入京都,以其强大兵力夺取政权,自任证夷大将军,在京都室町建立幕府。
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经济文化一度繁荣,从而形成几十年的稳定局面,史称“室町幕府”;十四世纪还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时期。
正是这样的十四世纪,有了春香。
其实故事情节很简单,无非就是退妓之女春香偶遇官宦子弟李梦龙,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结为连理互许诺言有了肌肤之亲,而李梦龙要随父升迁至汉阳,两人被迫分离;春香因不从于本地官员卞学道而被毒打入狱,李梦龙赶考成功作为状元被封高官,回南原府解救春香,终于大团圆。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志异中真是太多了,委实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演员刚才已经说过了,更是谈不上吸引人;而导演却还偏偏喜欢让两个完全没有身材的人来全裸,实在是大跌眼镜。
或许朝鲜文化韩国文化里认为裸体对于促进人物的感情发展和表达感情具有十分重要而无法取代的意义,所以为了说明春香与李公子之间的鱼水之欢而不得不采用全裸镜头。
另外,电影的台词中处处都有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痕迹,有中国古代的名人,有中国古代的成语,有中国古代的小故事,有中国古代的诗歌,当然少不了随处可见的中国的汉字和四书五经。
由此从中也可以一瞥故事的背景。
但由此我也对韩语的起源发生了兴趣。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大概就是它所采用的韩国清唱剧的模式。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韩国的清唱剧,感觉……没什么特殊感觉。
因为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又被现代艺术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所掩盖了光芒。
事实上,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在疑惑,我是在看一部韩国电影呢,还是在看一部日本历史剧。
但是,这种传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手段,个人觉得还是很可取的。
中国大可以多拍摄一些戏曲电影,只在开头、中场休息以及结尾的时候秀几段唱腔足矣。
林权泽的《悲歌一曲》应是更胜一筹,至于《春香传》,与其说是喜欢这故事,不如说是喜欢歌声。
一个韩国网友告诉我,这种韩国传统说唱形式叫pansori,不知何时有机会可以学一学。
那一年端午,云淡风清。
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林间荡着秋千,撑臂曲腿都是那般的优雅,如鸟儿在天空飞翔。
同伴们满是羡慕的目光,“春香,你真美。
”而在不远处的阁楼里,南原使道的公子李梦龙看的痴了。
李梦龙差人探了春香的底细,当晚便赶去了春香家里。
一阵寒暄,春香沐浴更衣,当时就与李梦龙成了百年好合。
以后,更传为一段佳话。
时间回放,春香依旧荡着秋千,还如同鸟儿飞翔一般。
只是,这时的春香不再是个美人,同伴们有人瞪着她,“丑人多做怪”。
不远处,李梦龙也看到了春香,只是一瞥便转头寻找别的目标。
终于没有找到,于是晚上回去满屋子里打飞机。
时间又回放,一个年轻的女子在林间荡着秋千,撑臂曲腿都是那般优雅,如鸟儿在天空飞翔。
春香还是很美,同伴们满是羡慕。
不远处,衣衫褴褛的村夫李梦龙看的痴了,打探了底细,晚上赶去了春香家。
那夜,春香家鸡飞狗跳,李梦龙也被抓去坐了牢。
已故波兰导演克里斯多夫.基耶斯洛甫斯基的电影《爱情短片》里女主角玛格达说,没有爱,只有做爱。
想必便是真的了。
2006年5月22日 晴 武汉
大雁隨魚飛,蝴蝶隨花舞,小蟹隨貝居。
前些日子路過全羅北道的某個高速公路休憩站時,發現傳說中春香的故鄉--南園,真地每年都會有一個以春香為主題的民俗節日。
韓國歷史上有兩位有名的妓生,一位是有史可考的黃真依,另一位就是多半為傳奇杜撰的成春香。
春香傳,關于這部韓國古典文學史上最著名的通俗小說由來,廣為流傳的有如下說法。
春香雖是一名妓生,但由于生得過丑,至死都沒有顧客惠顧。
古時對于妓生來說終生受貞的困難度可想而知,但春香卻憑借著不凡的相貌做到了。
傳奇總會是有人來書寫的,但也不知出于何種心態,衍生出了一段春香不畏學道淫威苦守李夢龍的動人故事。
韓國國民導演林權澤對自己國家的歷史總是很癡情,這個世紀初還是翻拍了這個早已被韓國電影人拍爛了的傳奇(據說韓國的第一部電影便是春香傳,戰后的第一部電影也是春香傳)。
為了忠于傳說,林導演在拍攝前專門在南園組織了一個miss春香選“美”大會為此片挑選春香的合適扮演者。
不少看過春香傳的人,都會感嘆里面的春香實在長得不怎么樣,這一點也遂了林導演忠于傳說的本意吧。
林版春香傳里的春香扮演者在出演此片時年僅17歲,但原著本身就是堪比中國金瓶梅的淫亂通俗小說,當然避免不了大量的情色戲。
影片上映后,露骨的情色戲也自然產生了大量的爭論。
較多的指責是針對林老導演的,怎么可以讓一位17歲的少女做出如此的犧牲,難道為了參加國際電影節就真的不擇一切手段嗎?
(林版的春香傳是第一部入選嘎納主競賽單元的韓國電影)春香的扮演者也受到了不少非議,生活更是被搞得混亂不堪,從在讀的高中退學,此后再也沒有涉足電影圈。
片中李夢龍的扮演者曹承佑當時雖也是學生,但卻憑著此處女作慢慢在韓國電影界占得一席之位。
最近上映中的蝙蝠,女主角金玉彬也有著大量的情欲戲,但更多的看點卻停留在男主角宋康昊最后兩三秒的下體露出上。
是不是都對現在電影中的女性人物的裸露都已習以為常,只有男性的露出才能刺激到更多人的神經。
電影究竟是怎么樣的娛樂?
永遠的十七歲,也好。
大部分為聽來的故事,也沒正二八經讀過春香傳,難免有不足之處,有意者自行追究。
林权泽在拍<<春香传>>之前的作品<<悲歌一曲>> 和之后的<<醉画仙>>都是很出色的代表作. <<悲歌一曲>> 的"悲"<<春香传>>的"美"<<醉画仙>>的"醉" 三部作品里透出浓重的韩国风情.显明的民族风韵.
这个故事韩国很有名,号称为中国的《苏三起解》。
很老套简单的情节,才子与佳人。
结局也没什么出彩的,逃不出的花好月圆。
不过,这个电影里也是很有特色的:从始到终贯穿了歌者的声音。
跟着故事的起伏,一唱三叹,抑扬顿挫。
平和的,紧张的、高低急缓,声情并茂。
这种传统文化,有浓浓的民族特色,会让人怀念起我们的京韵大鼓啊。
看那些镜头,还是不如看歌者的唱词。
唱词别有意境。
远山不够巍峨,近景里的楼台看不到精美,骑马的公子背影哪里潇洒? 离别时的委屈只有蹬腿死哭, 等待时寂寞少了,上刑时不够痛苦,旁观者不够揪心。
当文字带来的想象力一旦落实到镜头里,感官与情绪就会打折。
更何况,是边听边体现这情景。
视觉上的感觉是为了配上注解唱词,才去拍了这些画面。
另外,电影里一些情色片断很有意思。
比如:男方解了一层又一层的衣服,暗示着他贵族的身份;比如两个的嘻戏打闹时,衣服瑟瑟做响穿行在地板上,配着隐喻的歌词,不言自明。
比如,雨中相见后,也是两人从地上扭动到了屋里,完成这个设计动作也有些难吧。
整个电影有种茅檐低小的朴实
很小的时候就接触过春香传的连环画,一直对这个美丽的故事很感兴趣。
虽然和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故事一样,情节老套,但纯真的爱情和坚持永远不会过时,何况还带着些许异国风情呢。
先说下优点吧:此本电影的构思很巧妙,通过朝鲜历史上的“盘索里”的说唱曲艺贯穿全剧,来解说故事剧情。
不仅很有新意,而且还宣传肯定了朝鲜的传统艺术,应该是此电影获得诸多赞赏的重要原因。
然而作为一本电影,是否优秀,个人认为主演的演技是最重要的一环。
看了1980年版本和2000年版本,真的感触挺深的。
原来同样一个故事,男女主演演的好和演的不好可以相差这么大。
从这点出发,是无法认同00版的质量的。
1980年版男主本身相貌文雅,气质高贵,举止有节,无论是第一次接触女主,还是中后期和女主相处示爱,都是如此,是很符合角色设定的。
2000年版本男主各方面都欠缺了一些,前期言行举止就演绎的很轻浮,而在女主家,演绎和老版本同样的情节时,更是演的猥琐猴急,本来很纯洁的爱情,只剩下色情。
当然这里导演也必须附上责任,本来这是一个传统童话故事,为了博眼球,添加了那么多少儿不宜的画面,让人不忍直视,完全没必要。
再谈女主,两版女主更是云泥之别:80版的女主演的让人击节叫好。
纯真善良坚强,对爱情执着不悔,都体现在她的眼神和一举一动中。
80版女主侧身回避男子问话,低头眼神不直视,让丫鬟传话,欲说还休,满脸羞涩,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很传统的女性形象,也为下面的剧情做铺垫。
而00版的女主的演绎完全缺乏这些细节表达。
出来就是呵斥无礼家丁,太面谱化的表演。
很无语,完全没把少女动心的细节表现出来,以至于随着剧情的发展,给观众的感觉就是为了权势和身份强行和男主在一起了。
而后期女主被囚,在监狱倾诉这一段,80版也演绎的相当好,面对绝境仍对爱情执着坚定,宁死不屈。
对剧情有点不爽的就是,后期的男主略渣,知道女主为了自己深陷险境,还多次各渠道打听试探女主是否变节。
最后还摆出一副施恩人的态度救了女主。
建议喜欢这个故事的人还是去看80版的春香传,看下80版女主的演绎,绝对是经典之作。
唯一遗憾的是在网上只找到中文配音版,少了点原汁原味。
去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没有回家,同屋的马来博士去了昆明,说是要等过完年才能回来。
我时常推开他的房门,在他的地上坐一会儿,因为他把床铺在了地上。
临走前,他还没来得及打扫,乱七八糟摊散着,好象随时都要回来的样子。
我用着他的冰箱,他的饮水机,他的沐浴乳,还把他的影碟机搬到了自己房里,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同时偶尔缅怀一下他那酷似马来歌手品冠的笑容。
那天晚上我还去了一趟超市,买了雀巢巧克力奶,即热黑胡椒牛肉饭,便携装洗发水,一对劲霸电池,我尽量控制自己的购买欲,那个月的电话费已达一个令人心痛不已的数字。
走回路的时候,顺便进了那家音像店。
我原本以为这个夜晚,没有几个人像我一样,需要用电影来打发时间。
可是当我推开门,满眼都是黑头发黄头发红头发古古怪怪的头发。
有人要送他的女友一整套的《流星花园》,正在讨价还价,一个东南亚留学生在打听《天下无双》的电影原声带,还有一个长相十分东欧的高挑美女什么也不买,在那儿大口吞食一只汉堡。
我挑了王小帅的《扁担·姑娘》、陈英雄的《夏天的滋味》、不明身份导演的《小偷》、热内的《黑店狂想曲》、许鞍华的《千言万语》、贾木许的《奇异的乐园》还有林权泽的《春香传》。
这家店的老板是个街头打扮的年轻人,脖子上的那条粗链子,从前我只在动物们身上见到过。
他的脸上并没有太多节日的气氛,坐在收银台后面,木然地看守着顾客。
背包里的手机一直在响,我却什么也没听到,最后对方无可奈何发了一条短信,告诉我今天晚上白马公园要放焰火。
看到这则信息的时候,已经太晚了,我对焰火没有多少兴趣,我正在看《春香传》,那才是与这个夜晚十分合拍的,我要的古典浪漫凄美而又结局圆满的爱情。
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一些心理准备,早年的越剧《春香传》,女主角荡着秋千唱着歌的情景,想起来还是颇有印象的。
后来在凌蒙初的《拍案惊奇》看到《宣徽院仕女秋千会》这一回目,一想又是想到《春香传》。
1958年版的《春香传》大概是最广为人知的,李梦龙长得像《上甘岭》阿妈妮的孩子,而春香怎么看也强壮得像个《摘苹果的姑娘》。
小说中介绍,李梦龙出场时“年华二八,文雅风流,仿佛当年杜牧之模样”,春香想来年纪要更小一点,貌美出众,李梦龙拿她与西施、虞姬、昭君这些超级大美女相比,也是略胜一筹的。
李碧华说过,一见钟情不能不与色相无关,林权泽挑对了演员,李梦龙果然青春得还能看到青春痘,春香也留得一脸稚气。
盒套上宣传语声称《春香传》是韩国版的《红楼梦》,大约是基于男女主角年龄上的相仿,大家都在比早恋,宝黛二位更是令人吃惊地提前进入了青春期。
末成年人的恋爱看上去比较简单纯洁,哭得死去活来,也是情有可原的,1958年的那一版,更多的是想要冲上去捉奸。
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有一个短篇叫《盘索里》,说的是朝鲜族的一个民间说唱艺人,小说只是文字,没有想到在林权泽的《春香传》里,真的听到了盘索里。
为了这个,特意跑去问一个韩国留学生,他的回答也是不尽其然,并不比我所知的多出多少。
盘索里是李朝中期大约17世纪左右,产生于民间的既有唱调又有唱词的一种曲艺,因为最早产生于南道地方,又叫作南道唱,演唱者被称作倡优、广带、广大或歌客。
我想到的是江浙一带的“道情”,也是且歌且说,艺人们四乡行走,提供上门服务,只是现今已经消失多时了。
曲艺通常是属于舞台的,《春香传》借用这一形式,就是要突出刻意的造型感,两个文本之间的相互参照。
盘索里艺人苍老沙哑悲凉的唱腔声中,林权泽提供的是一系列美伦美奂的置景,就当李梦龙与春香裸身在大红锦缎上绵缠的时候,精致的打光,提升了肉体的欲念。
王干在《苏童意象》一文中说到,红是吉祥也是灾难,是战乱的标志,也是平和的象征,它把青春与死亡,崇高与淫乱,热情与疯狂,帝王与百姓,神圣与亵渎这些反差几乎水火难容的内涵都混合在一起。
《春香传》中的桃花、裙裾、屏风、山野、手指上的胭脂、嘴角残留的酒滴,都是红得让人心旌摇乱,烫得发颤的焰火。
我突然记起的一个词,焰火。
在这中间,我上了两趟厕所,洗了一次脸,打翻了一杯水,电影继续。
据说《春香传》已多达14次被搬上银幕,所有的韩国大牌导演都想染指的一个经典题材。
记不得是哪个韩剧,好象有金喜善,关于澡堂一家人的,里头有个也叫李梦龙的人出场,众人听到笑得前仰后合。
想来李梦龙这个人物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他们笑的是,你这样的货色,也配叫李梦龙啊。
而这样的情贞故事,在我们这儿已经不算什么了,玉堂春、李娃传、荆钗记、洗马桥、寒窑记,如果不是最后的投江结局,杜十娘也可算一个,再拉上桃花扇的李香君。
我发现这些女人们最擅长的就是一个等,肉体交出去了,精神也要随之同去,张爱玲就曾形容王宝钏是“搁在冰箱里的一尾鱼”,等着情人们归来,肉质虽然不大新鲜了,好歹还保持了一条鱼的形状。
苦守寒窑十八年的等待未必都有完美的下场,春香还是幸运的,李梦龙这个人比较怀旧,想法也土,仕途通达之后不忘回过头来风尘救美。
《春香传》的结局不管是文人们的篡改还是民众的需求,在一段凄苦风雨之后,誓言终于实现,恋人们可以相依相偎过上不知续集的幸福生活了。
有人指责戛纳总是把金棕榈奖给了那些变态、妓女、杀手,忽视了我们日益粗糙的生活需要精致唯美的充氧。
想想也是,看完一个结局善良的电影,可以安心地睡觉了。
在爬上床之前,我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她,那个焰火,我看了。
《春香传》Chunhyang导演:林权泽IM Kwon-Taek主演:赵承佑CHO Seung-woo、LEE Hyo-jeong国别:韩国 片长:1小时59分
忠实于古典文学本身,拍法亦是传统。民间艺术盘索里增添大喜大悲之感,仿佛置身朝鲜时代。只是设置成舞台剧,插入观众反应似乎无必要(木下《楢山节考》的形式更妙)。
在遥远的从前,看过的感动我的电影。
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估摸着这就是个2、3星的片子,但是看到结局男主角的行为深深地打动到我,让我觉得原来没有欺骗和背叛的爱情原来还是存在的,原来深情不辜负的好男人还是有的,于是我瞬间就给出了4星。。。
小说被称为韩国红楼梦(?)
此片最爱的亮点是运用朝鲜传统说唱艺术“盘索里”来铺陈推演经典的《春香传》,一段春香节烈记,被盘索里演员演绎得抑扬顿挫、跌宕起伏。音色偏刚硬、高亢粗犷,在不可能的地方和节点转折回旋,特别刺激独特。密集的唱词中蕴含出人意料的精妙比喻和通感,强烈感受到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其中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来叙事的自由切换,有趣,部分唱词意境与影片角色表演极为契合,相得益彰。故事套路,后半段李梦龙惩恶救人表现较浅,但片子里春和景明、夏月皎皎、细雨绵绵,风景宜人;秋千架上春衫薄、鸳鸯衿里情意浓,还是拍得旖旎柔美,颇为动人。
三星半吧,韩国清唱剧跟秦腔有点点像
当年的正太曹承佑带着公子哥的小气质,第一次演电影的女主角青涩可人,听不太明白的板索里仍惊心动魄
唱着唱着,尽然感动了
已经遗忘
手拉手唱着歌昂着头展示着骄傲的“奇幻”爱情故事。风景很美。很感人的故事。真挚正直的底层人让人欣慰到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惊天好电影亦无需惊世之夸赞。“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也就讲了一个故事而已,讲得其实不算差,但故事本身着实没什么意思。调度很成熟,本来也想过就这方面多打一星,可是想来其实我也就喜欢那几个景物抒情的长镜头而己,形式四平八稳非不行,但若在这同时故事套路亦缺乏特色,实在很难牛逼起来。
故事比较老套,衔接和过渡处理的不错,总体而言四平八稳、中规中矩,吟唱讲述故事我还比较接受相当于用苏州评弹讲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
韩国人其实长这样··
受不了
这叫什么?这叫浪漫。。。
aesthetically是我的菜了。老曹正年少,可爱之余气势不足一笑就破功惹。真的很喜欢这个“演”故事的方式,interchangeability between mediums真的是个永恒有趣的探索方向了吧
这个民间故事很好,但作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就差强人意了。
编剧太差……
生肉。通过潘索里的形式把朝鲜春香和梦龙的爱情故事讲给观众听, 20岁的曹承佑演了18禁,大辫子和啰嗦的朝鲜服装着实影响入戏。
除了男主角的颜和情色戏之外没什么特别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