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无法复制的天才,他在任何领域都能够成功,但他却不知道想做什么。
智力超群,就连观众都没办法相信他在5岁就能遇见自己的真命天女并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但他时常在想,成为一个治理超群的神童,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
被众人所期待的能力,家人的倾力培养,有的时候,他好像一个没有感情的练琴机器,所以他的性格与众不同,只是想摆脱别人加在他身上的枷锁。
还好,他有幸遇见一个老人家,那个人刚好是他的爷爷。
在他迷茫的时候会说:有的时候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
跟他分享他的理想职业。
最后,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爷爷教会了他应该如何让平衡自己天才的潜能和时速的眼光,就是顺其自然,勇敢前行。
他也乘着爷爷的理想,完成了自我挣扎。
主人公名叫维特,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展露出惊人的钢琴天赋,但当时他的父母只是觉得他很聪明而已,并没有开始着急为维特制定人生规划。
维特的干妈是报社编辑,也爱好研究星盘,她对维特的父母说:这个孩子的未来一定是个伟人就这样在父母的期待下,维特已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开始表现出一些高智商的行为,比如:他在幼儿园念全球变暖的新闻给小朋友们听,说他们都会死,所以把其他小朋友都吓哭了幼儿园老师建议维特直接上小学,因为他太成熟,不适合跟“幼儿”混在一起了...
维特的老妈也知道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所以听从了老师的建议,不让他上幼儿园,请了房东的女儿做保姆,在家里照顾维特,让维特专心练习钢琴
维特的老爸是工程师,研发助听器之类的,工作很努力,一直升值加薪,于是邀请了同事来新装修的家里做客老爸老妈为了证明自己家有神童,把很不情愿的维特抱在钢琴旁,让他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
在别人的眼里,维特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但是对于维特自己来说,这一切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急功近利的母亲将他送入了成人音乐学院,然而6岁的维特,心智虽然很发达,头脑很聪明,内心却有着孩子的纯真,他跟爷爷一样,喜欢飞行,喜欢探索一些新鲜的事物
小小的他显得那样格格不入,他开始想要反抗,他将父母关在门外独自弹琴弹到天黑。
他毫无疑问是热爱钢琴的,但他同样也不希望被禁锢,被压迫。
由于保姆的“叛逆”行为-带着维特喝酒跳舞,老妈担心她把自己的天才少年带坏了,所以决定辞职,花时间自己来陪伴维特当维特发现保姆-他内心认定的女朋友不在家里时,他生气的把老妈和老爸关在门外,因为他很确定:长大就要娶这个女孩
转眼钢琴神童长大,成为了钢琴少年,他依然坚持每天练琴,因为练琴是他的天赋,也是热爱,而不是想成为天才,更不是想证明什么...12岁的维特在学校里,依然没有什么朋友,也不太受欢迎,因为太聪明,打扮太超前,智商太高,又或许有些傲慢,所以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于是学校决定:提前给他颁发毕业证书,让他离开学校
做工程师的老爸,问维特想不想要考试并进入麻省理工大学学工程?
让维特把钢琴当做兴趣,而工程师可以赚大钱...然而维特真的没有太多的想法... 于是跑去跟爷爷交流
爷爷说:可以当木工,继承我的木工坊,或者银行家、出租车司机?
又或许是飞行员而维特都摇头,表示不喜欢,他说他只想:当别人,做一个普通人智慧的爷爷告诉维特: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要学会舍弃些什么... 言外之意,想要成为普通人,就要“舍弃”自己的聪明
维特已经在酝酿“舍弃”计划了,与此同时,老妈也开展了她的育儿计划:让维特跟随钢琴界的传奇人物-吉娜去学习然而一见面,维特就给老妈的脸上挂不住了...吉娜问维特:你想弹什么给我听?
维特实话实说:我比较想听你弹钢琴童言无忌,吉娜并没有生气,但老妈在旁边脸色铁青... 告诉维特:快点弹给老师听,就当做是为了我而弹...维特这小爆脾气来了,跟老妈说:为什么我要为你而弹?
维特还跟吉娜说:他的热情就是长大做兽医老妈觉得丢脸丢到家了,在回程的路上,把维特一顿教训...此时的维特,心中想起自己小时候跟着爷爷,绑着翅膀,快乐游玩的时刻,他真的越来越想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维特决定,丢掉自己的负担,丢掉自己的天使羽翼,丢掉自己的耀眼才华...他选择从窗户上跳下去,结束这一切...
醒来后的维特,开始了新的计划:让自己看起来很笨表现方式为:跟爷爷下棋故意输棋、故意拉错车门、假装看不懂书、在智力测试时故意表现的很平常...而老妈真的很伤心,很难过,因为原本如此聪明的孩子,怎么就瞬间变傻了呢?
智力测试的医生也讲了句实话:我不明白你有什么好难过,起码你的儿子健康又正常啊
变回“普通人”的维特,再次回到学校,而他已经掌握了装傻的秘诀,所以跟老师和同学相处的十分友好,此时,失去了天才光环的维特,他的世界静了,心也静了,没有了别人的期待和催促,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当维特跟同伴骑车游玩时,他满脑子都是钢琴曲,或许就在此刻,维特真正认同了自己的天赋:他热爱钢琴,也想让钢琴成为自己一辈子的事业某天,维特来到爷爷家,他重新解锁了自己的天赋,重新弹奏他心心念念的钢琴曲,天赋才华展露无余,而爷爷也发现了他的秘密,并保证:不会跟别人说,这个秘密将保留到自己死去的那天
回到家中,老妈正在看维特儿时的录像,星盘爱好者-干妈说:他从小就会着重灵性与艺术,印度人会说:一位“伟人”诞生了...维特跑到报社,气冲冲的让干妈找出他的星盘,把那些内容全部撕毁,并说:你就是胡说八道
一段时间后,维特得知老爸的公司遇到经济危机,而且他们家里也快没有钱了,隐藏了自己聪明智慧的维特,开始学习股票,打算偷偷赚钱
在有充分的把握基础上,他说服爷爷,让爷爷拿出所有积蓄投入老爸公司的股票买跌爷爷不懂股票,但他相信维特,拿出全部身价让维特运作,股票如期大跌,维特利用爷爷的资金,大赚一笔
维特持续帮爷爷运作账户,买股赚钱,爷爷身价已超过570万欧元,相当于4000万人民币,从木工匠变成为妥妥的千万富翁爷爷终于圆梦,买下一架小型的私人飞机,但由于没有驾驶执照,他还不能驾驶飞机
同时,维特自己租了一间房子,买了一架钢琴,在出租屋内开始练习钢琴...与此同时,维特在买专辑的时候,遇到了小时候的保姆,他心中认定的女朋友,并请她到一家中式餐厅吃饭,竟然还买了一枚钻石戒指求婚12岁的维特,智商确实高的惊人
然而,维特单恋的女朋友拒绝了他的求婚,甚至感觉很幼稚,饭都没有吃就离开了此时,维特的爷爷意外摔倒而住院,并留下了最后的嘱咐,告诉维特,他实现了梦想,即使没有驾照,也真实的开了回飞机,所以也就无憾了,并让维特:顺着命运,勇往直前
爷爷已故,秘密不再,他找到干妈,让她担任公司的新总裁,去收购老爸的公司
收购计划成功,维特的老爸成为公司的新老板,而维特驾驶爷爷的飞机,来到吉娜老师的住处,正式开启了他的钢琴大师之旅
影片最后,维特成功举办了第一场个人演奏会,精彩无比,赢得全场观众的掌声与尊重,也赢得了心仪女朋友的鲜花与欣赏
只记住了爷爷的四句话。
爷爷在他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时说: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爷爷在知道他的秘密时说: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惟有装傻才能逃离。
爷爷在他无法抉择时说:要是决定不了,要先舍弃一些东西。
爷爷在他寂寞时说:寂寞的时候我会写情书。
以前只写给外婆,现在写给火车上对面的美女,写给波光粼粼的湖水,写给电视上的花样滑冰手,写给梨树下的树荫,然后绑上气球,寄出去……
如果你知道我是谁评 想飞的钢琴少年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没有人能够比他更充满智慧了。
蝙蝠般的聆听能力,媲美莫扎特的钢琴才华,精通股市操盘的数学头脑,骗过所有人的180智商。
如果说这一切附上神童的标签就算不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
似乎大家都对所谓神童见怪不怪。
至少我脑中的神童是极其聪明但又极其笨拙的少年天才。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神童拥有一般人所不能及的超高情商。
他喜欢那个戴耳机听摇滚乐的女孩。
他懂得怎样让父母在难堪的情境下获得尊重。
他叫胖老师不倒翁因为不倒翁是他的最爱。
他不喜欢在学校因为他只想像普通人一样。
可是他没有选择,唯一的方式就是表现愤怒。
把书推倒,把父母锁在门外。
直到有一天,在狂风暴雨的晚上,他决定要飞翔。
或许上帝对聪明的孩子总是有某种偏爱,不管怎样,他抓住了这次机会。
他成功了。
他成功的骗过了父母,老师,医生,甚至他的挚爱爷爷。
他跟同桌男孩学友好的手势,他顶撞老师时老师的宽容,他跟男孩骑车绕圈时古典跟摇滚的交叉,他重新穿上的T-shirt仔裤。
他像无数个普通人一样,他不天才也不特别,更多的孩子接受他,而这种不被关注恰恰就是他梦寐以求的。
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总喜欢跟爷爷在农村的原因了。
老人老了就会变成孩子。
或许只是因为没有了纷扰他们都变得单纯了的缘故吧。
爷爷爱奶奶,爱飞翔,爱家人,更爱生活。
电影里很多老人的形象似乎都有某种相像,《天堂电影院》《闻香识女人》《阳光小美女》里的老家伙,古怪而善良,他们乐于指路更善于指路,他们对生活得无限热爱使得他们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老人也很可爱。
只是希望年轻人不要再错过老人了。
天才毕竟是天才,命中注定与人不同。
他帮助爷爷实现飞翔的梦想,他为爸爸赢回公司,他向喜欢的女孩求婚虽遭拒绝。
他在做着他喜欢做的事情。
于是,这一切就显得快乐与从容。
爷爷说:在犹豫无法做出决定之前,不妨先舍去一些东西。
他舍去的别人的赞赏羡慕,他舍去了父母的骄傲自豪,他舍去了天才赋予他的所有光芒,而他得到了他自己,一个真实并且快乐的自己。
他的股票操作更有动力,他的钢琴演奏更有激情。
这是天才的光环永远无法赋予他的。
他得到了他想得到的全部。
不得不提一提电影中的其他配角们,脑子里满是古怪想法的爷爷,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妈妈,推崇压力下成长的发明家爸爸,童年一起疯狂的摇滚姐姐,试图用星盘验证天才事实的星座干妈,以及那个住在豪华别墅里的老钢琴家。
他们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鲜明,他们陪伴着vitus的成长,变化,或许他们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但是从始至终,他们从未离开过。
我想写下爷爷的遗嘱作为结束:亲爱的hellen leo vitus ,我爱你们,我跟你们说过我爱你们吗?
一定说过,但还是远远不够的。
Hellen leo 你们是模范夫妻,你们是如此相爱,因此你们才能生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而现在我死了,我就可以告诉你们我答应vitus在有生之年不可以告诉你们的事情,vitus在事故中并没有摔到头,他还是像以前一样聪明,聪明到将我们所有人都骗了。
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亲爱的,我们不是天才,但vitus并不是因为聪颖才热爱生活的。
看到这部电影是一连串的反应,点了豆瓣电影"家庭"的标签,不经意的发现<屋顶上的童年时光>,想起那个让人不住想搂在怀里的男孩,忍不住用手轻碰屏幕,点击进去,在同类型电影中发现了<想飞的钢琴少年>最后,爷爷的信里说,这个世界追不上他,只有装傻才能逃开.孤独在影片前半段无处可逃,抓住维特,抓住父母,抓住我.幼稚园分析全球变暖吓哭同龄孩子,在中学与那么"正常"的高中生如此格格不入...一个早慧的孩子,却不知所归何处,爷爷的房间,散落在木屑间的新奇玩艺,好似这个世界最属于维特的梦幻岛。
那个背着大翅膀转圈的孩子,赚取了多少疼爱又无奈的微笑呢...终于“摔笨”的维特和同桌在应该属于自己的课堂里握手击掌的画面,突然变得那样美好。
后段的影片多了些“魔幻”色彩,好似又进入了英雄传说的俗套,凭借一己之力,拯救众人。
但演员是一抹亮色。
看<屋顶上的童年时光>,总惊讶于导演不知从哪里找到了如此灵气的小演员,看vitus,还是同样的感叹。
幼年维特扑闪的大眼睛,闪着智慧,又闪着落寞,少年维特,刚开始并不为奇,看了后半部觉得,演出后续情节带些“成熟”智慧的形象,其实非他莫属...维特摔伤后,妈妈懊恼180的智商变成了寻常的120,医生这样说,你的儿子健康,安全,而其它人却未必有如此好的运气,为什么失落呢?
又一个少年,又一个梦想,也许最后,维特,海伦,里奥都会明白,it's my only life,所以用力生活,才有梦想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与钢琴有关的电影——《想飞的钢琴少年》(Vitus)。
维特(泰欧·盖尔基饰)从小聪颖过人,弹得一手好钢琴。
他的父母希望他将来成为一名钢琴家,为此在他的身上付出了巨大心血。
但维特自己并没有想好未来做什么。
父母的压力与不理解时常令维特感到不开心,还好他有懂他的爷爷。
维特的爷爷(布鲁诺·甘茨饰)是一名木匠,但他年轻时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
维特把爷爷视作最好的朋友,他常常去爷爷家玩。
维特从小对飞翔非常感兴趣,他最喜欢的动物是蝙蝠。
他拥有超高的智商。
看懂股市行情拿着爷爷的养老金大赚一笔,让爷爷买了模拟飞行机和私人飞机。
维特还收购了爸爸的公司,解除了爸爸的失业危机。
这部电影节奏舒缓,加上贯穿整部电影的钢琴曲,带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用钢琴曲这条线索表达人物的情绪和改变。
下面我们就通过影片中的三首钢琴曲来聊聊这部电影。
1 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在电影的开头,维特翻过围栏,打开机舱门,驾驶爷爷的飞机飞向天空。
背景音乐是罗伯特·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给人梦幻般的驰骋感觉。
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维特举办了自己的钢琴演奏会。
他与乐团一起演奏的正是《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
这一乐章带有华丽的炫技,整部乐曲在辉煌中结束,也将电影推向高潮和圆满。
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象征维特拥有选择梦想的自由。
一方面,他拥抱天空,实现了飞天的梦想;另一方面,他也热爱钢琴,坚定了继续学下去的信念。
其实,维特的扮演者泰欧·盖尔基本身也是一位钢琴天才,2004年拍摄的时候,他12岁,也是在这一年,他在苏黎世举办了他的个人首场音乐会。
电影结尾音乐会的情节设计也呼应了这一点。
小百科: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核心人物之一。
19岁师从维克学习钢琴,1840年与维克的女儿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
舒曼继承发扬了舒伯特歌曲创作的传统,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a小调钢琴协奏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钢琴协奏曲之一,是舒曼以钢琴协奏曲体裁创作的唯一一首曲子,也是他与妻子克拉拉爱情的见证。
这首曲子作于1841年,历时七年。
1840年是他重要的一年,他认识了克拉拉,这一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
这首曲子于1841年8月试奏,演奏者就是克拉拉。
2 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弗朗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三次,每次表达的情绪都不尽相同。
维特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母亲请比维特年长七岁的邻居家女儿伊莎贝拉来家里照顾他,两人成了朋友。
一次,趁维特的父母外出,两人办了一次摇滚音乐会,他们喝得酩酊大醉。
因为这次“事故”,母亲辞退了伊莎贝拉,也让维特觉得跟父母的隔阂越来越深。
维特将母亲锁在门外,自顾自地弹起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以此表示自己的抗议。
随着这首曲子,维特也渐渐长到了12岁,模样发生了变化。
他来到了新学校。
在这里,他还是被比他年长很多的其他同学排挤。
老师们都表示教不了他,想说服他的父母将他送到资优学校,或是提前参加考试早点进入大学。
一次,家庭钢琴老师来到他家上课,他快速地弹奏《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的结尾部分。
老师并不十分满意,并告诉他要用切分法来弹奏这一段。
“那样很无聊。
”“那就弹得无聊一点。
”无奈维特只好按照老师所说的去弹奏,老师面露笑容,但分明可以看出维特脸上的无聊。
最后一次出现在电影的后半部分。
维特在爷爷家弹琴,他问爷爷是否知道俄国钢琴学派,接着便弹奏了这首曲子。
这一次,他是用自己喜欢的切分方式来弹奏。
爷爷抱着刚刚接满房屋漏下的水的水桶随着跳舞,画面温馨美好。
只有爷爷是真正懂他的人,并且尊重他的想法。
小百科: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誉为“钢琴之王”。
《匈牙利狂想曲》:李斯特所创作的十九首钢琴曲《匈牙利狂想曲》是以匈牙利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这些作品不但充分发挥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而且为狂想曲这个音乐体裁创作树立了杰出的音乐典范。
《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号》这个主题经过一系列变奏,达到狂热后结束全曲。
3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可以看作是维特对未来想法的转折,也是整部片子的转折点。
一天,维特在音像店买了俄罗斯钢琴家阿雷克西·波维诺夫的钢琴演奏专辑。
在爷爷家听他演奏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他听到一半,关掉CD,打开钢琴,接着弹了下去。
在此之前,他因为对飞翔的痴迷,曾从二楼卧室的阳台带着自己做的翅膀一跃而下,万幸的是并无大碍。
他假装脑子受到影响,故意装着不会弹琴,让他的爸妈不再对他抱有希望。
而在这一刻,他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喜欢钢琴的。
与此同时,他弹琴的一幕被爷爷看到,爷爷答应替他保守这个秘密。
小百科: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家。
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代表作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哥德堡变奏曲》:这是巴赫写给凯塞林克的曲子。
凯塞林克是一名俄罗斯的大使,他每晚失眠,于是请巴赫写一部作品消遣漫漫长夜。
凯塞林克有一个琴师叫哥德堡,他是巴赫的学生。
曲子晚上由哥德堡来演奏,俗称《哥德堡变奏曲》。
哥德堡变奏被视为巴赫作品中最重要的变奏曲之一,常被音乐界认为是巴赫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
全作品包括主题,30个变奏,主题反复。
在电影的结尾,爷爷在提到维特时在给维特父母的告别信中写道:“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装傻才能逃离。
”维特的父母通过爷爷的信理解了维特,而维特也找到了与自己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最后,还想再说说维特的扮演者泰欧·盖尔基(Teo Gheorghiu)。
如前文提到的,泰欧·盖尔基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一位天才,他是一名出色的钢琴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
他会说五种语言、除了音乐也喜欢数学。
泰欧·盖尔基,1992年出生于瑞士,他天赋过人,5岁开始学钢琴,9岁以优异的天赋被推荐到英国伦敦知名的普赛尔音乐学院(Purcell School)就读,后来又在美国费城的柯蒂斯学院(Curtis Institute of Music)跟随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继续学习。
盖尔基曾在圣马力诺和弗朗茨·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0年,获波昂贝多芬协会颁发“贝多芬指环”殊荣。
在疫情期间,泰欧·盖尔基参加了若干在线音乐会,并在这段时间里录制了他的第一张个人唱片《Duende》,唱片将于今年12月开始发行。
【彩蛋】这部电影里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钢琴曲:李斯特的《钟》,超高难度的钢琴炫技曲;莫扎特《a小调回旋曲K511》,《傅雷家书》中傅聪认为莫扎特钢琴独奏曲中最好的两首作品之一。
快去电影里发现它们吧!
|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 THE END- // 二毛流浪记 与你分享生活中的宝藏
大部分励志文艺片都会受豆瓣排行榜的青睐。
星期三外卖的午饭时光,电影看完一半,然后一直拖到不用加班的周六,看完整部。
李老湿在今天的日志里说:一直觉得那些有强烈八卦心的人应该都比较幸福——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是保养八卦心的必要保证。
看完他的日志忽然很想哈哈哈哈 , 北漂在游戏公司的日子让人越发屌丝,有时候也会想,我他妈一个学编导的,怎么就做了这个,就像高中逃了无数课,在学校旁边卖打口碟的文青老板那里看电影,然后坚定要学电影专业,后来却学了没有丝毫关系的广播电视编导。
日子总是这么阴错阳差让人措不及手。
“ 理想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生在世你所要做的是顺着命运的安排勇往直前。
”算是影片中最温情感人的话,不知说到了多少工作辛苦生活平淡,人生无趣的家伙心坎里。
动辄四五十秒的长镜头,远景,全景,几乎是所有文艺片惯用的手法,大家都忘记了,最平淡无趣的其实才是真实生活。
记得有朋友看到我放在书桌上的美学书籍问我,到底什么是美,原谅我无法回答这么具有哲理且高深的问题,我只能说,美是热爱。
到现在为止,工作一个月。
在十七八岁时拼命想要长大,仿佛到了二十二三岁就可以拥有一切,现在二十二三岁却还是一无所有,没车没房没存款,有的只是一颗越来越惧怕长大,惧怕变得世故的心。
理想是什么,总是有人装出一副学者的姿态给大家普及,理想这个遥远且高深的话题,在平凡的生活里,理想对我来说不过是越走越远的世界。
过去的岁月中一直不安分的到处行走,走完川藏线不想停下来的想法越发强烈,这是否就是理想?
但是生活充满柴米油盐的庸俗气息,这就是现实,理想和现实永远难以调和。
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一段时光之后回首发现最爱的还是自己可以拥有的,从小学钢琴的人几乎都没有童年,现在记忆中还是老爸拿着棍子一脸严肃立在身边的情景。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至少现在心情烦躁时,寂寞无聊时,还可以有弹琴这样一件事情打发难熬的时间。
对理想少了一份坚持,面对失望和欺骗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厌倦平淡如水的生活,渴望更多新奇的体验,不知道这样的状态到底是否正常,只是越想逃离却被锁得越紧,直到窒息。
这部电影看得我一直嘴角含笑。
看过听过太多神童小天才的故事,瑞士拍的这一部却理想化得叫人折服。
如果就表演艺术来说,孩童时的Vitus与少年时的Vitus演员才真正是天才。
当你从小即自知此身的不平凡,却努力想做一个普通人,是为世不容的事情。
超过了生理年龄的心智,总会让人对你付予重望与希翼。
他的烦恼来自于不能做一个普通人。
雨天的小道上,爷爷说:你想要得到普通,就得舍弃你的不普通。
于是他架起蝙蝠似的翅膀从阳台飞坠。
他瞒过了所有的人,父母,师长,医生。
要伪装的人生本身就是是很痛苦挣扎的事情,可是他终于可以融入到同龄的孩子当中,在表面上拥有与他们一样的生活。
然而他瞒不过自己心底对钢琴的热爱,还是忍不住一遍遍地在无人的安静中弹奏它。
Vitus在六岁时爱上比他大七岁的少女Isabelle。
当他还是一张稚嫩的面孔,而她已经青春年少。
这样的拒绝真是他生命中的一次挫折。
爷爷对苦闷的他说:“你恋爱了?
”他却冷静清晰地说: “我才没有,我只是知道了我长大以后要娶谁。
” 呵,这样的确定和郑重,我却笑得泪出。
在餐厅里十三岁的Vitus和二十岁的Isabelle严肃认真地讨论这样的爱情是否真实:你知道吗,女性一般都比男友小7岁 。
而男性的平均年龄会比女性少7岁 。
所以,一个女人会守14年的寡 。
而我们刚好可以同年死去 。
女人的性欲会比男人晚10年产生 。
所以女人应该选择小男朋友(那我们做爱怎么办?
)哦,这一点看来你得再等几年 。
做爱只是DNA的交换 。
年龄只是数字而已 。
我终于忍不住大笑。
理论很正确呢,真不愧是一个智力180的少年。
原来现在的女生恋上比自己小许多的男生是因为生理问题。
当然,最后他还是在家人遭遇困境时,运用自己的天才与智商救他们于危难之中。
这样的理想接受于我们内心渴望的温情与盼望。
是以才能让人含笑看到剧终。
如果世俗的天才都是生活上的弱者,那么瑞士塑造的Vitus则颠覆了世俗的偏见。
更多让我感动的镜头:1。
五岁的Vitus与爷爷一起做一双蝙蝠的翅膀,在雨天过后的草地上,他穿起翅膀疾走模仿着飞行的样子。
爷爷是一个至死都坚持飞行梦想的男人,并在最后死于飞翔。
2。
爷爷为Vitus保守着他依旧是个天才的秘密,并承诺此秘密会在他有生之年不被揭晓。
而爷爷死后的一封遗书告诉我们,真正值得骄傲的不是因为他是个天才,而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家庭彼此热爱。
而Vitus在爷爷死后终于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坚持内心的梦想。
世界跟不上他的聪颖,唯有变傻才能逃离。
3。
当妈妈带他到女钢琴家的家时,他拒绝弹琴给那个女钢琴家听。
妈妈说:“就当是为我而弹。
”他说:“为什么总是为了你?
”妈妈尴尬而恼火。
女钢琴家对他说:“Vitus,你弹琴不该是为你母亲或是为了我,等你想为音乐演奏时再弹琴,要拥有冷静的理性和热情的心,才能成为伟大的钢琴家。
”女钢琴家话还没说完,他就冒出了一句:“这就是为何我长大后想当兽医。
”孩童的倔强与抗拒心彼时表明他尚未真正懂得要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
全片贯穿的钢琴声忧美无比,最后Vitus出神入化的演奏让电影划上一个完美句点。
很多人少年时都有过比梦想低一个级别的那种向往弹一手流利的钢琴成为伟大的赛车手或是成为一个可以扶弱锄强的雄辩英才?
还是像你那样一心想要飞的比别人还高离天更近我们很多人都在时光的磨砺中渐渐忘掉了那曾经令我们或激情或不甘的想法于是我们成为了平凡的人维特没有这也许就是天才跟凡人的区别天才因为有而烦恼我们因为没有而烦恼所以后来当你跳得比我高飞得比我远的时候我选择送你去一个离我很远的地方天才不仅仅生活着居然也可以生存这是飞行钢琴少年让我惊才绝艳的理由之一瑞士人异常的圆满性让我惊艳他不在是一个无法融入正常生活的小怪物(一贯天才电影里的套路)而是一个即使没有人照顾也可以生存的十分理想的令我们艳羡不止的家伙会泡妞会赚钱会弹钢琴甚至会开飞机!!!
当然还是金融大师心理大师甚至还可能是木匠大师导演和编剧没有剥夺任何一方的美好而让我们看到残破生活继续了一直带给小维特希望的爷爷的死亡居然也是那般的完美就连最后维特对于现实的妥协也采取了那么精彩的方式除了惊才绝艳我不知道该怎样给我心中的这个5星一个很好的定义一直一直说电影之所以会成为我们心灵停滞的空间是因为我们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欲望如果连电影都现实的残忍我们该朝向哪里躲藏!
因此惊才绝艳的想飞的钢琴少年我5星支持最后的最后天才与我们最后一个不同天才即使失去或许比我们拥有的还要多
一个天才真的就能比世人少过些年岁,就能看透世事吗?到底天才有怎样的环境才能真的成天才? 片中是因为想飞的爷爷.如果天才之所以为天才,仅是因为智商的区别,那我并不羡慕.但是,如果天才喜欢在空旷的大房子里弹奏充满情绪的钢琴,我想我不得不喜欢羡慕...
小时候的vitus也太可爱了!!
天才就是牛B,然后呢?
小的时候太萌了!
十二岁的炒股天才,干涉公司的决策与归属,只要心想,就能让账户多出几百万美金,还是太过于梦幻了
nb的孩子。
影片4星,小演员和爷爷单独值一星.
2021.5.9重标。缓缓打出一个问号?什么鬼啦?原以为是音乐题材儿童成长教育片,结果是富裕国家特权炫耀神话片。高智商就可以为所欲为,换来想要的人生?看到前半部分,父母望子成龙,孩子叛逆挣扎,钢琴大师告诫“比起好老师,更需要好父母”,心理医生告诫需要时间来和解,还挺感动的,人生的真实开始揭露了,谁知道后面画风一转,钢琴神童摇身一变成炒股神童,帮爷爷圆飞行梦,帮爸爸买下公司,让妈妈继续优雅幸福,让自己继续单纯地热爱音乐,看来不是时间解决一切,是钱解决一切矛盾。无语。高智商用来挣大钱,挣大钱用来实现想要的独立人生,真是简单又励志的幸福因果链呢!音乐重要吗?理解与爱重要吗?情感阅历的成长重要吗?这些都不重要,因为都是“聪明”的副产品呢。12岁就能上天入地,还需要成长吗?整个倒置过来了呢,极其反动!
油菜
梦想
前面有点冗长 后面有点仓促
抱歉,没心思看完。瑞士德语还真是差别不小。
假模假式的天才儿童,艺术金融无所不通,还会开飞机,叙事完全无焦点.
小Vitus卖萌!弹琴的时候貌似没用替身,小演员真是个钢琴神童,anyway天才儿童这种题材的电影总显得完美过头了。
刻碟不禁又看了一遍 有趣又有意~少年Vitus的眉眼 嘴角 一举一笑 恍惚中竟好似他。。最后的钢琴演奏 入迷
Sorry but I failed to see what on earth this unluckily precocious boy is into.两小时的涣散感,有心无力泛泛而谈的着重点,疲软又单薄。想飞的钢琴少年既不想飞也无心音乐,而后莫名其妙转入投机界,这奇葩的走向仿佛初学者画板上一道突兀的笔误。幼年小男孩尚还可爱,可惜长大后过早地失去了孩童宝贵的天真。除爷爷以外的人物塑造缺乏深刻,基本失败。
小朋友本人好像确实很会弹钢琴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每个小孩都会成长成大人,长大的过程就是一段旅程,这段旅程从我们出生的第一天就已启程。请允许我跟这个世界玩一次游戏
后半段让人失望,只看到一个天才随心所欲的表演。
小盆友秀智商。。与梦想关系不大,因为成功随手拈来。前面还有些励志,后面开始开玩笑了。天才向来孤独,只有装作普通人才能不被束缚
爷爷是很好的心灵导师,天才忍着忍着就忍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