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从来没有认真写过影评,现在突然想开始记录点东西了。
总的来说,自己看的电影不算太多,也习惯性地喜欢看豆瓣的高分影评。
现在看来,这可能是一种偷懒的用别人的成果代替自己思考的方法。
The great and powerful 是一种奇幻类的电影。
片中交替着现实和魔幻。
一开始接近正方形的视角和黑白灰的30年代老电影风格,让我一度以为我在看老片。
然而等主角到达环境后,瞬间变成宽屏,颜色的对比度也高得让人觉得实在太绚烂。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靠耍小聪明的魔术师,在经历一次意外后来到幻境,和三个女巫间发生的一些列故事。
故事里的魔术师显然是在成长的。
从一开始的自私,小气,没有担当,到后来的勇敢,自信,承担责任,这是一种巨大的童话式的跨越。
其实我以为在显示生活中,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如此大的跨越的。
童话魔幻式的剧情突出夸张了这点。
然而不变的是魔术师的善良和多情。
自始自终,我都可以看到这个魔术师身上的善良,无论是面对小女孩求助时自己虽然无能但却不忍心直接拒绝,还是后来面对断腿瓷女孩时的悲痛。
不过多情的影子同样甩不开。
多情和善良合在一起,再加上一系列的软弱,其实可以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通过排名第一的影评才注意到,原来有着如此多的对比。
这部片的光影特效是很出色的,代表了当今电影工业的很高水平。
虽然剧情简单,但却并不是那么肤浅。
我发自内心地祝福魔术师能够不走回头路,在成为great人的路上勇敢向前。
情节:3分。
Mila出现的时候就基本确定她的悲催反面角色了,正如在黑天鹅里的出演一样,和Rachel Weisz一样的cult形态演员。
情节不出所料,被屌丝男主逆袭的两个白富美果然都是变态,邪恶女巫角色被翻转,一贯的迪斯尼真人电影套路,一个接一个的包袱,其实略乏新意。
3D效果:5分。
绝对震撼,特别是热气球漂流从悬崖上落下的一气呵成,惊心动魄。
花团锦簇里动植物目不暇接的惊喜,让我和我老婆都开心得伸出双手,遑论影院里一群小孩的惊叹声。
价值观:5分。
本人愿意与大家分享的重点。
现在开始说说。
毋庸置疑,男主帅锅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屌丝一枚,片头的铺垫恰是如此。
事业平庸,哪怕每天如同保险业务员一般给自己卯足力气,也改变不了面对爱情的怯懦,一次次用玩世不恭来回避别人的目光,也不晓得如何珍惜哪怕别人一点点的友情表示。
然而,未眠的率性和爱心最终也成为他真正逆袭自己惨淡人生的奠基石。
面对这样的一个男屌丝,故事出现两条主线,第一是黑天鹅Mila主演的单纯女巫赛多拉,开场就一副传统女屌丝打扮的她,面对一个从天而降迷死人的男主,她的惊羡和欢喜一开始就表露无遗。
她永远走在男主的前面,蹦蹦跳跳着,姐姐一次次的怀疑没能破坏她对这份感情的执着。
但是,这种单纯的爱情是建立在她对男主天真浪漫的幻想之上,正如一个小女孩守护自己的偶像,只要一旦偶像的形象稍微出现一点裂纹,别人几句话的煽风点火,都能激起一团妒火,一口吃掉象征邪恶的毒苹果。
现实中少男少女们的爱情幻想也是如此。
这就是爱情,占有式的,依赖式的爱情。
和他一起走在街上,他就是我的王子,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孩。
我要你们所有人艳羡的目光,我就是这个翡翠国的王后。
我的王子因我而完美,我也因他而完美。
然而,对象的一点过错、一点情绪,乃至一点来不及解释的小事,都能点燃她熊熊的烈火:——你不要跟我解释什么,我这次受伤了。
你知道我爱你爱得多辛苦吗?
你知道我那天晚上等你的电话等到什么样子吗?
你这样我受不了,你知道吗?
你放开我,你让我一个人静一下。
走开。
这样的爱情里,女孩永远想不明白的问题,一般以“你为什么不”、“你应该”、“你知道吗”等等语句而开头。
所有的问题,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你为什么不够在乎我?
这种女人,最终变成了骑着扫把撒泼的悍妇,真是早晚的事情。
第二种爱情观,是大脸儿Michelle Williams饰演的格林达的。
不可否认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里,她并不算是特别出众的类型。
没有娜塔莉波特曼的灵气,没有茱莉亚罗伯茨的大气,没有蕾切尔薇兹的妖气,当然也没有中国各种爷的土气。
但是,这电影里她的角色却有一种贤淑之气——上得起战场,下得了厅堂,明得了事理,忍得住抓狂。
在她的带领下,一群老幼挫人充满信心跟着那位极其不靠谱的大魔术师一起干革命。
格林达的聪明不是小聪明,她很清楚奥兹已经被社会污染成了哪种货色,她也看得出被世俗价值观胁迫多年的这个男屌丝心里保留的善良和爱心其实如金子般可贵。
她私下里温柔又不失严肃地批评奥兹贪心、自私,不懂得负责,但她依然在外人面前大方地宣告他就是大魔术师,是未来的国王。
她很清楚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用中国的话讲,就是个“明是非、懂事理”的人。
她是个慧心如润玉的女人,当男人在金钱迷失自己时,温柔地问一句“你确定钱对你来说最重要吗?
”;她也是个如磐石一样有自己立场原则的女人,当男人点了点头时,她就温柔将他一军“你太肤浅”;她也是个如磁石一般善于训育的女人,当男人委屈地说“可我一直是这样子呀”时,她将他带领到需要他承担责任的民众面前,告诉他说:“你可以改变一下你自己,看看这些爱你的人们,你不能辜负他们”。
然后,她将最后的选择权交到了男人自己手里。
也只有这个时候,男人才会说“哦,那我知道该怎么做了”,然后像《马达加斯加》里面的狮子亚历克斯一样,面对一群非洲狐猴做出的那个双手高举的动作:“是的,我就是你们的领袖!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怎么可能缺少一个成功的女人?
所以,女孩子们,不要抱怨你们的男人不是奥兹,因为每个男人的内心里其实都愿意做一名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女孩,先试问自己到底愿意做慧心如玉的格林达,还是只关心自己有没有得到地球转的小太阳赛多拉?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拍得很烂,每一帧都很美,放一起就很烂。
在整体评价后,我们来看一下这部电影的暗线可能很多人都记得,电影的开始在Kansas,这个城市有特殊的意义,华特迪斯尼就在开始了他演义生涯,我们可以先假设电影的男主角就是迪斯尼本人,那么电影中的那个助手很有可能就是现实中他认识的的好朋友 Walt Pfeiffer,最后也与他一起创办了迪斯尼帝国。
一开始,迪斯尼拍了很多黑白影片,并且都不成功,这与他在电影中前半部分为压抑的黑白片段相呼应。
1924年,华特被邀请到好莱坞,和后来那个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相得益彰。
尤其华特所拍摄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为《花与树》,不得不说和刚进入彩色世界的那些奇花异草相一致。
而他随后遇到的米拉,吞苹果的场景很像白雪公主的角色设定,而迪斯尼拍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动画片就是白雪公主。
而木偶奇遇记则是第一部立体声电影,木偶和陶瓷娃娃的形态又有些类似,当然这点有些不确定,毕竟形象上还是有些差异。
后面的乔段就不细分析了,主要对迪斯尼动画还不熟,但总感觉是各种曾出现过的动画片段的串烧,不知道看官是不是有同感,当然标志性的还包括迪斯尼标志,新天鹅堡的出现。
最后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故事结局和迪斯尼本人的呼应。
剧中人物,最后用类似于电影放映机的马车,制造幻象,打败了敌人,得到了全国百姓的认可。
而现实中的迪斯尼,运用电影这样的幻象,也征服了全世界。
最后场景中的烟火也与迪斯尼乐园中标志性的烟火表演可以联系在一起。
回到这部片的宣传噱头,说是绿野仙踪的前传,而绿野仙踪是迪斯尼去好莱坞之前拍得最后一部短片,不得不说,预期说是动画片的前传,更应该说是迪斯尼的全传。
当然以上片段,也可能是作者自己YY,可能导演很傻很天真,就是扎扎实实得拍出了一部简单的烂片!!!
号外,迪斯尼的标志的原型为德国的地标,新天鹅堡。
这个城堡,美轮美奂,为路易威西二世建造,这个皇帝痴迷艺术,不爱江山,对中世纪的天鹅歌剧尤其着迷,作者曾经漫步其间,每个细节都美爆了,但这个国王在这个城堡没建完以前就被人带走,然后一命呜呼了。
所以迪斯尼老人家用这个原型做地标,别有意味,某种程度上,他和路易威西一样也对艺术电影极其痴迷,并且他把这种美轮美奂的境界通过卡通带过了全世界,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重现这座城堡,完成了路易威西二世未完成的梦。
首先我非常喜欢绿野仙踪,多萝西,稻草人,铁皮人,狮子,都特别喜欢。
所以这电影称作是前传,我就一定要去看一下。
看完出来后还是挺满足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不喜欢呢,你们是在期待什么?
也有人说迪士尼在走下坡路什么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
我认为吧,这是一部能勾起人童心的片子。
身为前传,这部电影的前二十分钟是黑白的,为的是像当年的绿野仙踪致敬【这点很多人都知道】【然后看到后面才知道其实也有各种暗喻比如助手是猴子轮椅女孩是陶瓷女孩等等,这点也跟绿野很像,三个农夫分别是稻草人铁皮人狮子,高小姐是坏女巫】。
绿野仙踪里,老头奥兹说自己是马戏团的热气球首席操控师。
这里的奥兹呢是个变戏法的。
虽然都是通过热气球来到奥兹国,但是老头说他在空中遇到气流来的,这里的奥兹是因为龙卷风,也就跟多萝西一样。
这一点有所改编。
绿野仙踪里,好女巫两次出现都是以泡泡形式,这里的好女巫也是是以泡泡形式飞起来的。
西方恶女巫——就是那个绿脸丑八怪——东方恶女巫的妹妹。
她还是好女巫的时候,她姐姐说她的天赋是怒火,记得么?
然后绿野仙踪里,绿脸丑八怪也是一直在喷火,除了火没看到她有什么其他的本事。
…那只叫芬利的猴子的原型估计就是绿野里一直跟在绿脸丑八怪旁边的猴子,同样长翅膀穿制服。
然后China Town陶瓷国是《绿野仙踪》原著里写的,电影里没有拍。
这个城市里的一切都是瓷器做的。
可见编剧还是花了一点心思的吧。
奥兹的那个装置,叫什么来着我忘了,就是把自己连放大在雾气里的。
绿野仙踪里桃乐丝四人去见奥兹的时候那老头就是躲在幕帘后面操控这一样的东西。
【原著里的奥兹可不是这样。
估计鲍姆写书的时候还没这高科技。
……不过话又说回来电影和原著本来就是相差了很多很多,所以也不计较了吧】那个好女巫保护膜里的土地,住的都是芒奇金人。
绿野里是小矮人,魔境里还多了点其他的。
这里就是后来桃乐丝摔下来的地方。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的样子还原的特别像,连黄砖路也是一样的。
其实翡翠城也还原的挺像的,还有前面的那片罂粟花,让人闻了想睡觉的,和绿野里也是一样的。
由于我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的,没有陪同的人所以有什么想发表的话的时候都只能默默在心里OS。
上面写的那些就基本上是我看到和绿野相像地方的时候想说的东西。
其实还是有点激动的呢。
毕竟是童年的回忆啊。
这种前传电影的一大卖点就是这个,我每次看这种类型的电影也会一直找相似之处。
看完后别人问我最后两个坏女巫死了么,我说都没死只是逃走了。
这不像一般的故事,最后恶人死了,好人幸福快乐的生活下去。
这里的两个坏女巫如果死掉的话就没有绿野仙踪了啊。
那两个女巫不都说自己要回来报仇么。
所以后来多萝西的房子压死了东方坏女巫,用水让绿脸丑八怪融化了。
【魔境里她变坏前哭的时候脸上会有裂痕,说明她是真怕水】奥兹在绿野仙踪里也坐热气球回老家了。
【绿野仙踪里好女巫和奥兹都好老的,可见是过了好多年了啊。。
】不过这部电影没交待绿野里那个坏姐姐脚上的红鞋是什么来历,【原著里是银鞋】不是说法力无边么。
也无从知晓东方恶女巫是怎么得来的了。
估计是没功夫编了吧。。
关于一些其他的,什么场景啊特效啊我就不予评论了。
迪士尼出3D电影嘛,呈现出来是这样的画面也在我意料之中。
很绚丽,很漂亮。
我上次看到有人说其实西方女巫格林达才是真的坏女巫,我想了想也觉得这个演员呈现出来的格林达是有种很有城府的感觉。
不过这都只是想象罢了。
如果要较真的话吵几天几夜都没有个结果的。
当年鲍姆写了绿野仙踪,成了美国人心中的西游记,然后拍成电影又成了经典之作,一直流传下来。
鲍姆后来写了十七部续集,但他没有写前传。
所以这部前传完全是编剧编出来的。
绿野仙踪是童话吧,是给小孩子看的吧,那么魔境仙踪也是的啊。
只不过为了符合更多人的口味,还是夹杂了一些成人元素在里面。
其实只看故事,只把它当做童话来看,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
大家别想太多去看,就当做回忆回忆童年,还是挺好的。
对了绿野仙踪还有第二部的,叫做重返奥兹国Return to Oz,貌似也是迪士尼出的?
以前CCTV放过,但是网上没有资源,找了好久都没有。
打算去买碟。
有兴趣的亲也可以看看,这样穿在一起就是奥兹三部曲了。
就写这点,大家随便看看,不喜勿喷谢谢谢谢谢谢。
看海报和名字很容易联想到《爱丽丝梦游仙境》,看完愈加觉得这个直觉靠谱。
通篇多像一场梦。
一个靠小把戏在马戏团混饭吃的不得志的魔术师,梦想是成为爱迪生一样的伟人,现实里却要为了几个铜板在简陋的棚内对着麻木挑剔的观众表演。
在女友要嫁人,新郎不是他,被人追杀,狼狈逃亡,遭遇龙卷风,误入仙境后,开始一连串从小人物通过努力成为英雄的故事。
虽然剧情俗套,却总给我一种莫名其妙的苍凉感。
甚至觉得,从女友分手,逃亡开始到最后,竟是一场黄粱梦,醒来依旧在流动马戏团,被看客哄笑奚落。
抑或每个平凡人都有伟人梦,只不过鲜有人能有这样的运气误入仙境,平凡如我,顶多是白日梦一场,醒来余味未尽,却只能揉揉眼继续面对一天天机械的小人物生活。
再看成就屌丝逆袭伟人的仙境,何尝不是人间的翻版,明君被害奸佞当权,是非颠倒良善被欺,民众不过是被哄骗的对象,坏人的真面目往往隐藏在修饰的假面之下,难以分辨。
即使最后所谓的好人取得胜利夺回失地,也是仗着不那么光明正大的“骗术”。
民众所能依仗的,不过是坐在城堡顶手持权杖的那个人,最好是个好人。
童话的结局当然是美好的,现实却很难尽如人意。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乏善可陈,中规中矩的迪士尼童话片,适合家长带孩子观看。
需要注意的有两点:1.不要轻易让孩子被美国式的“童话价值观”洗脑;2.反派长得实在太可怕了,请适时捂住孩子的眼睛。
本片的剧情简单得几乎苍白:一个不学无术,坑蒙拐骗的帅哥魔术师在一次偶然中来到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仙境,并带领仙境的国民战胜了邪恶的女巫,而他最终也成为了自己梦想中的伟人。
更重要的是:他成了一个好人。
尽管有华丽的视觉效果和几位一流演员,Oz带给成年人的惊喜也太少太少。
结尾是全片唯一一次对童话主题的升华,奥兹收获了现实生活中触不可及的友情和爱情,帮助到了需要帮助的小女孩,而女神对他成为"Great man"的梦想实现后的评价是:“You are better than that. You are a good man.”显而易见,这是对精英价值观的又一次小规模否定,常见于我国的主旋律作品,比如:《张思德》《暖春》。
相信很多小学生在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会认真地在周记中写下:“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好人比伟人更重要,善良比优秀更重要。
”价值观没有对错,只是这种信念显然不适合国情。
具体的事例不再赘述,相信大家对于好人的生存现状都有些看法。
不过庆幸的是,美国主旋律不会把“好人”塑造成“老实人”和“笨人”,片中的奥兹虽无大智大勇,却有些得天独厚的小聪明。
“骗人”也成了他的一项专业技能,除此之外还有烟火化学,大型移动投影仪设计与开发,手工艺品制作等等。
与之相对,米歇尔演的女神真是个彻头彻尾的花瓶,不仅本领不如反派高强,连领导能力也望其项背,笑嘻嘻的像个幼儿园老师,随随便便就被抓走了,跟唐僧是一路货色。
当然,自古童话里邪不压正,花瓶女神最终靠着上天的眷顾,莫名其妙地扯下了反派头头的项链,使其瞬间武功尽失,她也能继续笑嘻嘻地统治自己的仙境王国。
说了一堆废话,总结一下。
看完这部影片,要多对小朋友进行引导,告诉他们光是善良是不够的,要多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本领,才能泡到女神一样的妞。
很久很久以前(特意去翻了一下那本书的扉页上写着96.7.5),一个爱看故事的真·萝莉羞涩地央求母上大人买了(在当时看来)很贵的一套四本硬皮精装《绿野仙踪全集》,她把这套书(字面意义上地)翻了个烂,然后她就沿着“奇幻”的黄砖路这么一路不回头地走了快十七年,而且在目力所及的将来还会继续走下去的样子。
我一直觉得OZ系列是我的奇幻启蒙书,我指的不仅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第一个故事(事实上我反而并没有特别喜欢第一个故事),而是那全部十四个故事所展现出来的“另一个世界”的感受。
【其实爱丽丝的历险记系列也差不多是这个年代看的,然而我到现在仍然没有把爱丽丝视作奇幻启蒙,大概还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没法理解里头充满的各种英式冷笑话和文字游戏。
】翡翠城和它辖下的四个邦,每个故事引入的各种奇妙的种族和生物(吃货奇怪地不知为何对午餐盒树和晚餐桶树特别念念不忘),也许我喜欢有着自洽逻辑的“设定”要超过“故事”这一点从小就是这样,我对OZ的迷恋其实也更多的在于那个世界本身(故事情节本身到现在早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随后的HP其实更多的萌点也在于世界,至于已经迈入十一年的Arda就更是这样了。
……关于原著的回忆写得多了些。
关于OZ的影像化,是的,我也看过最早的那部电影(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2625/),但对我来说看的时候当然不是1939年,所以那种带有年代感的特效(?
)表现手法让我没法浸入那个在想象中描绘了无数次的世界——或者其实也是因为我并不是特别喜欢第一个故事,而这部电影的重心并没有放在强调“另一个世界”上。
但是这一部电影,或许因为技术的进步,或许因为“奇幻类”作品表现“另一个世界”的本质现在(终于)已经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又或许是因为原创剧本的视点人物并不是个小萝莉,所以在展现OZ这样一个瑰奇绚丽的,“不一样的”世界上花了不少的功夫。
巫师进入OZ的时候窄屏变宽屏黑白变彩色意外地在微博上被透了(但我还是很喜欢细碎的雪花飘到画面外面的小细节)。
虽然可能有前面的黑白造成反差的因素,但刚进入OZ时的色彩还是明显地过分饱和了——不过我觉得或许是故意想要这种童话仙境一般的感觉,我还蛮喜欢的。
尤其是那段水面上各种色彩艳丽的植物吹奏出BGM的部分,简直就有种童年的梦想瞬间变成现实了的热泪盈眶感。
另一个“wow”点则是套在泡泡里飞往格林达领地的时候,翠绿的宝石结晶底下红绿相间的宝石花渐次开放的样子真是让人好想说导游同志能不能停个车让我下去观光一下QAQ……【喂。
OST非常美,从复古片头开始就非常吸引人,音乐盒主题旋律及其各种变奏让整部片子的配乐感觉特别集中紧凑,好久没有这种电影还没结束就出现“我要下OST来听啊啊啊”的感觉了……(相比之下贵片我忍不住更有点……_(:з」∠)_)飞猴的目的就是为了卖萌……对我来说其实也就那样,但狮子冲出来的时候我忍不住嗷了起来……这妥妥的是彩蛋吧?!
是小胆狮吧!
这妥妥的是小胆狮吧><!!!
另一个彩蛋(?
)则是最后送礼物的部分。
想起后来他送给稻草人、铁皮樵夫和小胆狮的礼物其实……忍不住就……被煽得有点略TAT了起来……fans向什么的……我觉得不像我这种有情结的话大概不太能理解吧……至于瓷娃娃,我依稀记得原著哪里有类似但好像不完全一样……总觉得应该再复习一下,要不这次看原文版好了……对这篇(同人?
)剧本唯一的怨念或者说囧点是……硬要连格林达都走上西皮向真是……让我这种原著粉完全不知道要用什么心态对待原著了_(:з」∠)_【不过想到贵片同样就……。
嘛,写着写着就零碎化了,但也懒得整理了【。
】……那,就这样吧?
昨天下午陪小保姆去看了这部电影,这是我第3次看。
最近2次看都加深了第一次看时的印象:本剧组仅以此片献给豆瓣里渴望找到一个强大的攻的受们。
豆瓣小基们经常慨叹豆瓣没有攻,如果是这样,希望他们在看了Oz the Great and powerful有所启发。
世界上本没有wizard,但姑娘们有需求,就找个魔术师来,自己动手把他整成个wizard:语言鼓励,培养自信;编排entourage,培养气场;借助工具,培养魔力。
学习Glinda的劲头,是个带把儿的男儿我们就能把他整成个汉子,豆瓣从未有过的神攻。
其实在电影院看完的时候,我除了感叹一句Mila女神怎么挑了个这么脑残的角色外,觉得这电影简直没啥值得纪念。
不过回来之后随便点开IMDB,才发现了我错怪了它……原来猴子Finley和魔术师在真实世界的助手是同一个人出演。
瓷娃娃和真实世界的轮椅姑娘是一个人出演。
而众所周知,好女巫Glinda和真实世界里魔术师的真爱都是Michelle Williams出演。
如此,故事就说通了……真实世界里,魔术师从不把助手看在眼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魔术师无法让轮椅姑娘站起来,最后被观众扔鸡蛋赶出表演场。
魔术师面对姑娘的信任,最终退缩,始终做不到Greatness。
但是,到了Oz国,小猴子最终收获魔术师的友情。
瓷娃娃的腿被魔术师粘好,再次站了起来。
魔术师也没有辜负Glinda的信任,驱走了坏女巫,成就Greatness。
在魔幻的世界里,魔术师不但丢弃了自私自大等等的坏习惯,最终承担起了责任,算是完成了对现实世界的补救……————————————————————ps. 实在是瓷娃娃和小猴子的样子太难认,我在电影院真是没看出跟轮椅姑娘和助手长一样。
写这么个评论仅供和我一样没认出的童鞋们参考
瓷娃娃--女儿,善良的女巫--妻子,邪恶的女巫--前任;这是一个以男孩为中心的故事。
P.S:男主的名字Oscar,加上爱迪生、Houdini这些电影和魔术的先驱的大名,还有前半段的黑白镜头-这分明是在向先驱们致敬!
算上2014获Oscar提名的动画短片《小马快跑》Disney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P.P.S:整个城堡像极了迪斯尼乐园。
毕竟是迪士尼出品的儿童剧 对剧情人物演技也不多加意见 就是这3D效果做得太好了!以前常听人家说看3D会晕 今天真的有经历到 keep it up吧!
4D的效果非常不错
完美特效,nothing else
我好失望
黑白的部分很美 转彩色后立刻成为三流童话电影 付兰兰和Michelle的演技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这片3D真有诚意 字幕都是
视觉效果其实没我想的好【好后悔没去IMAX。。。吐槽点多得快盘出来了。小米那个义正辞严一本正经的样子以及付兰兰无时不在的猥琐笑容让我无法直视捂脸捂了好几回。剧情弱智,台词各种假大空。并无什么动人之处。
前半部分带入太慢,情节幼齿,有点无聊,但是后半部分却是戳中了我的G点,各种细节以及情节上对于《绿野仙踪》的致敬让人非常惊喜,而且结尾的高潮戏真的把人看燃了,电影拯救世界!
剧情太一般,浪费了这么强大的卡司
还我米拉女神的真身T T总体低龄平庸,但其中有好几个用心之处,如助手与猴、残疾女孩与瓷娃娃、真爱与白女巫的照应,让略显陈词滥调的教育意义也不让人反感。特效是很好,不进戏院看挺可惜的。
所以说嘛经典是没有那么好致敬……是是是Oz国里的人都在影射显示里面的然后片头的黑白4:3是有点意思但是不管怎么样也改变不了故事幼稚啊亲!什么年代了连个动画片都能比你有深度啊!现在很多片子怎么光卖视觉效果但是却把故事丢了?舍本逐末。
不喜欢特效不要去看。
突然很想看《绿野仙踪》了,都说《魔境仙踪》是它的前传,可我已经不记得它的具体情节了
超级无聊好不好。。。虽然是绿野仙踪的前传。。。
在imax上看效果这么好的魔幻3d真是晕成孙子了。但是在大大大屏幕上看付兰兰的满脸褶子真是好幸福。最后,米拉为什么变成大脸村姑了?!这究竟是为什么!!!
好拖沓好拖沓,中途看表一万次。
原来女巫是这么练成的!
明明很好看的。
James Franco演的真好
仙境效果营造的很美 卡司强大在两位女巫 剩下则是标准的童话故事套路
OZ国历险记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