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说一家子又傻又蠢也好,说情节狗血也好,说毁三观也好。
但必须得承认剧情很符合哪个时代的特点,也符合咱们的国情,很贴地气的一部剧。
剧集情节不完美,但好像就发生在咱们身边一样,重男轻女,护犊子,骗婚,离异,一个无知的包饺子妇女带着孩子演绎了人间百态。
这个片子里没有高大上的东西,但这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低俗而又真实。
我们评价一个人伟大,应该是她对子女的教育,对家庭的付出,对事业的坚持。
可是女主对子女的教育严重的失败。
全剧女主一直在各种救火,没她她那几个不争气的孩子早就死一万遍了。
老大是个寡妇,一辈子没再婚,她幸福吗?
女主为她着急过吗?
老二是个离婚的。
孩子被前夫家藏起来,几十年见不到,女主为她想办法,出头了吗?
老二也一辈子没再婚。
老三是个废物蛋子,除了玩儿啥也不会。
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值得学习的?
老四更厉害了。
长的挺漂亮,就是脑袋里都是屎,一搞对象就傻到透气。
第一次搞个四十多岁的,她妈咋劝都不听。
第二次搞个仇家儿子,她妈说不能跟他搞对象,他家害死的你爸。
老四说她爸是她妈害死的。
反正就是爱情最重要,她妈的感受都是屁。
这都什么混蛋玩意儿。
以前国产的苦情剧,女主都是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孩子都一个个挺争气,不管是感情上还是事业上,都能有个好发展,也算对得起主角一辈子操心受累吃苦。
我还生气呢,觉得太苦情,假嘻嘻的。
看了这部剧我才知道,我宁肯去看玛丽苏苦情剧,起码主角都有几个对得起她付出的孩子,能有个自己的追求,也算是有点三观。
这部剧,除了女主,没一个争气的,把自己日子过好了的,爱情,婚姻事业皆失败,出了事还得八十多岁的女主出马,我真怕女主死了这几个人横死街头。
三观不正。
陪婆婆看的。
生气。
女主一生的失败就在于太要强。
什么都能自己摆平,为什么不关心关心女儿们的婚姻。
两个女儿都一辈子不婚的跟着自己,这叫什么幸福?
这就是家了?
这是一部于2018年底由央视推出的、并连续几年来反复播放的、极其经典夸张的、令人糟心又倒胃的、强行制造戏剧矛盾冲突和人物角色跌宕起伏的、无脑堆砌苦难的、强行和解进行大团圆的、颠覆和冲击现代正常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过度美化“牺牲型亲情”的、描写了在中式旧传统家庭下的一位有神奇包饺子本领的女性角色支撑一大家的怪人、吸血鬼的故事的家庭伦理烂剧。
以前在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也叫《姥姥的饺子馆》,故事很感动,给我留下了印象。
所以我在电视上看见这个剧的时候,才会点进去去看看。
看了几集就放弃了。
里面人物三观歪的不行,剧情还尬。
我只想说这部剧编剧是真的有才,把一个好题材拍成这样一坨三观不正shit。
要是豆瓣有0星我就直接一星都不给了。
卡门这首歌很好的诠释了卡门这个人物,卡门是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巅峰之作,完成于一八七四年秋,也是他的最后一部歌剧,却是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一部,吉普赛姑娘卡门,性格倔强,自由不羁,对爱情充满着渴望,那种叛逆的激情,像火焰一样在燃烧,她为了摆脱命运的束缚,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有对夫妻为了升职往上爬过上好日子住上大房子,走捷径妻子派丈夫去跟有权有势的局长千金假谈恋爱,台词都在家练熟,丈夫不负众望谈恋爱很拿手,很快花前月下假戏真唱,跟妻子离婚了。
那么这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奇葩得都可以进吉尼斯的夫妻就是魏小军(饰演的方老二)跟闫巍(饰演的马文然)。
魏小军出生于哈尔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她的座右铭是人活着就有希望,主要作品《情满四合院》《傻春》等。
闫巍,沈阳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13年《星光灿烂》 饰演马六。
《姥姥家的饺子馆》是由王晓明执导,陈小艺、何政军、刘超、魏小军、刘浩闻、徐艺方、梁霆炜主演的都市家庭剧。
该剧讲述了姜桂芳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带领儿女利用手艺开起饺子馆谋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
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 方老二马文然这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夫妻,后来怎么样了呢?
两个人离婚后,方老二为了赚钱,没要孩子,发誓等赚到大钱再把孩子夺回来。
因为倒卖国家物资在监狱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做生意除了自己全部身家几十万被骗,还连累方家所有人拿出积蓄不算又借10万替她还债。
赔钱后总算踏踏实实的跟母亲桂芳饺子馆干活安定了下来。
乡下的公婆怕她打电话找孩子,电话都换了,老二30年没见着儿子。
方老二在公交车上看见儿子没敢认,儿子给她让的座也没认出来她。
马文然名义上是要了儿子,可一天也没管孩子,把孩子扔到乡下父母那里。
为了高升弃了方老二跟孩子,跟有权有势的局长千金结婚后,官儿也没当成,自己后来开公司也赔了个底儿掉,倒闭了。
局长千金也跟他离了婚,还得了肺癌,自己也说这是他的报应。
儿子小凯得知后虽没有原谅马文然,可还是回来在医院伺候他陪他最后一程,为了让爷爷奶奶安心。
马文然临死前的愿望就是让儿子跟老二相认,小凯看见他妈掉头就走,恨父母当年的自私无法原谅。
老二上医院尽心尽力伺候马文然,给他送走了,儿子小凯看到了老二的另一面。
最后还是老二80多岁的老妈出面求小凯爷爷奶奶劝劝小凯,让他们母子相依为命。
大年三十,方家一家团聚,小凯回来终认了老二喊了妈。
有时人心硬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但终抵不过骨肉亲情。
逃避到什么时候都解决不了你痛苦的问题,不要等到看到别人团聚,还要躲在角落默默哭泣。
勇敢的面对自己不论对错,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岁月流转,终将靠岸,浮沉半生泊一座港湾。
回家,那是心之所安!
女主角三观极其不正,处理事件全凭自己主观需求,双标严重。
主角看起来并不爱自己的孩子,只对血脉,抬杠有兴趣。
女主角特能来事儿,仿佛为了家庭和睦隐忍退让,实际都是慷他人之慨,激化矛盾。
因观看时与内心人格碰撞激烈,无法代入感情只想吐槽,怒发影评。
另,毕竟这种愚昧老太太多了去了,此剧集之大成,也许一些人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且自我感动。
编剧及主创代表部分受教育人士本身的三观有问题,令人担忧。
跟着老人看完了...无数槽点不想说了,就说一句,这八十多的姥姥真硬朗,这皮肤,这底气,这腿脚,就不能稍微演的像个老太太嘛?
还有那肺癌患者,皮肤比我都饱满。
剧组是有多穷,场景全靠纸糊,化妆全靠粉扑。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凑140...
不能说对,或者错,好多人都说这部剧三观不正,你们有完整看完吗?
这部剧演的很真实,只是把那个时代发生的事浓缩到了一部剧里面,要是一个人做的啥都是对的,那到不成机器人了,对不对,没有人可以十全十美,陈小艺演的姥姥,可能是时代洪流中的一个人,她只是演了出来,并没有说那就是对或错,我只是想表达我的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真不知道你们抱着什么心思在看?
场景有什么问题?
难道重新盖一条街?
正阳门下我也看过,比起正阳门下我感觉这个更贴近生活好吗?
你们不觉得很假吗???
女主开挂一样生意一步一步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什么三观不正?
你们难道不承认那个年代吗?
我姥姥家这边和剧一样的情况,三个女儿一个抱养的舅舅,为什么养男的?
那么一大家剧中女主丈夫去世,正阳门下有窝脖呢,老李再怎么说也不是一家人,一家人受欺负找谁?
找警察?
管吗?
一辈子受欺负?
那个年代有几个不重男轻女这个时代也很多重男轻女ok?
你家如果不重男轻女你在怎么看也不会重男轻女不是吗?
别他妈在这儿装圣母,除非你家就是这种情况没处发泄。
现实生活中老三这种人不多吗?
花鸟市场的那些和老三不是一样吗剧中演的多清楚。
外国那些写人性的你们不喷而来喷中国的这些人情处事?
我也真是醉了……全剧唯一不敢相信的是赵红萍的态度变得真的太快了,不管发生什么变这么快真的过了而且疙瘩将近十年没解开真的假。
我只想说什么人都有,人都是自私的演员只是还原那个时候的生活,春节了看个热闹的剧过年罢了。
作为一个丧夫又下岗独自一人抚养四个孩子,还能领养一个孩子,强大的女人,为母则刚。
大女儿也早年丧夫,一期间想不开,回想起孩子才想通的。
二女婿攀高枝婚内出轨。
三儿子沉迷蝈蝈儿,玩物丧志。
小女儿跟对家儿子私奔,如果在现实世界中,那么其中的艰辛和困难,或许是难以想象的。
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结局会如何可说不准。
所以说,爱情虽珍贵,但决定需谨慎。
陈小艺和个陀螺一样一辈子都没停 太狠了吧
其实还可以的电视剧,搞不懂评分为什么那么差,中间那段对红平的处理,很现实,所有做母亲的都会那样的!这才是现实!
什么鬼剧情 完全不合常理 陈小艺演不出失去老公的几个孩子妈被生活压迫母亲感觉 大女婿没了全家没一点伤心劲 看着心寒
弱智剧情!
很真实,很亲切,言语间贴近生活
很好看,我和家里人都爱看,挺有生活气息的
打一分两分的是魔怔了吗,抱着观念先行的态度看电视电影,什么都上纲上线,一根筋很可怕。才看了几部先锋电影和书籍(或许只是公众号)就疯成这样?
和谐家庭的典范
其实除开有些情节逻辑有问题外人物还是比较丰满的,很多差评的都说的是三观不正,我到觉得央视能出这种片子叫人意外,央妈出品不都是应该弘扬正能量满满的嘛;大家都是成年人是非自己难道不分?还需要电视来给你教育?剧中人物恰恰反映了中国最近几十年挣扎下的生存的小市民所锻炼出来的智慧和心理,重男轻女、歧视农民、投机倒把、暗箱操作等等,哪一项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现实投影?给你们看真实的东西你们说三观不正,给你们看大国崛起你们又要阴阳怪气,这届观众真是难伺候。
年纪大了看起年代剧了,本剧是我看过的唯一一个以小市民阶层,市侩思想的家庭为主角的影视剧,刷新了我的三观。陈小艺演的主角活脱脱一旧社会思想小老太太,作为一个没有从那个年代走过的人有点怀疑那个时代小城市的小市民阶级会不会都是这样的。。。。。看过再降一星,编剧也是厉害,剧情让我就剩三集硬是看不下去不知道为什么,看完了最后一集还是想把四星加回去,虽然三观不正但谁不是那样活的呢,小地方的生存哲学不就是能不吃亏就不吃亏吗,谁也别说谁。自己把日子过圆乎了才是真。
刚刚看完全剧。两星改为五星。 从出生就是姥姥一手带大的,也是和姥姥一起看完的整部剧,反映的姥姥那个年代的生活。因此这部剧也让我感到几分亲切。 尽管场景搭的有些跳戏,但最初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很真实,亲切朴素。到了中间过于溺爱方达,以及骗婚的部分让我觉得主角三观下线,但还好没有在三观偏离主道的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几集好多次冲击着我的泪点。。。 我认为,这部电视剧的优点在于真实,以及对于家的情怀。没有像一般电视剧套路那样主角开挂最终把事业越做越大,相反这一家每一个人,都是平凡普通的老百姓,都是现实生活中那一代人们最真实的写照。时光流逝,岁月更迭。即使年轻时再心高气傲,年轻气盛的人,当年岁渐高,白发渐增之时,才会越来越明白亲人的陪伴,圆满的家庭的重要。
剧本的台词文化水平极低
虽然很讨厌这家人,但想来现实也是这样啊,这只是千万个家庭中自己讨厌的一家而已……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
怎么说呢,故事情节真的很好笑!很多人就总是觉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类的老觉得拍重男轻女就是在提倡糟粕。但可能我心态不一样,我看二姐撕逼那里真的太有意思了。决斗吧老头!
许是年龄大了,之前看不进去的家庭剧,也开始看的进去了。
我觉得挺好,挺温情的。喜欢这种温情
有些段子有点意思,陪外婆看的
不错呀。挺有人情味的片子。陈晓艺演的真好。
就冲能让外公外婆看得很高兴就值四星
编剧在传播什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