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少无知的时候,见到街上有残疾乞儿,我抬头问麻麻,如果我变成这样,你还要我么?
麻麻说“傻瓜,我怎么会不要你呢?
”我想说,我爱我麻麻,谢谢她对我这样性格古怪、倔强、懒惰又自以为是的超龄儿童的不离不弃。
不仅仅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爱。
这是个有点哀伤但很温暖治愈的小故事,一群单纯的孩子们的友谊,缺爱就给你爱,无论是孩子们之间简单的友谊还是他们缺失的亲情,但这部电影好在点到为止的治愈并不会让你觉得圣母之爱泛滥。
福利院虽然未必有多么好,但孩子们在一起彼此温暖关怀的日子让他们也体会到些许幸福的感觉。
这里每个孩子都隐藏着伤疤,有那么多不靠谱的混蛋成年人带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深深的伤害,而在福利院里,他们用各自的方式掩饰自己的伤,这些伤痛也渐渐会被周围的小伙伴和大伙伴的爱和温暖抚平。
单纯而美好的他们愿意原谅生命中那些丑陋不堪,用他们的方式,微弱的力量净化着这个污秽不堪的世界。
无论现状如何糟糕,你都在成长啊!
警察蜀黍这句话不仅仅让西葫芦茅塞顿开,也让我有很多感悟。
因为我们都不能无损的成长,从另一种层面讲没有生长带来阵痛的青春也是不完美的。
就算是失去了亲人,就算是受到伤害,你瞧,历经风雨之后我们还是在茁壮成长啊!
一天天长高长大,并没有因为现状很糟糕,生命就停止活动,从小树苗到参天大树可以为其他人挡风遮雨。
电影里孩子们的视角看一些问题真是很逗趣,谁说他们没思想了,只是大人们不屑一顾而已,可是他们的小脑袋里,还真是有很多大道理的。
有时候流泪也可以是喜极而泣,而不是悲伤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流泪只是在排出体内多余的盐分,让自己可以更甜一些。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吖,彼此都是对方的一盏小小的灯火,努力发出微弱的光芒,照耀你,也温暖了我自己。
分享过彼此伤口的人,就像嗜血的野兽与流血的猎物,它们的相遇只有一个结果,便是终会成为一体。
而这群收养所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彼此,不再有所保留,哪怕是最致命的脆弱与不安。
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已成为了同一个人。
故事里有一个片段,这群孩子来到一个滑雪场游玩,当他们玩得兴致的时候,一对温馨的母子让他们全部都停了下来,尽管有个小孩呢喃道:“也许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妈妈”,可是没有人能挪得开羡慕的眼神。
在那一刻,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渴望着被疼爱的人。
“在不幸的源头,总有一桩意外。
在幸福的源头,总有一桩巧合。
”这是哲学家、社会学家让·波德里亚在《冷记忆》一书中写道。
意外可以是灾难、亦可以是惊喜,但唯一确定的是,一旦它到来,必将以最快的速度与最大的影响力、穿行而过你现有生活全部,它不会留给你任何与它沟通的机会,而你能做的便只有善后或重建工作,无论好与坏。
《西葫芦的生活》是一个定格动画电影,围绕的就是这样一群被不幸的意外挑中的孩子,他们没有能力反抗、没有机会选择,如同他们对自己的出生无能为力一样。
他们收拾行囊,住进了一个叫做“收养所”的家,努力模仿一个家庭成员应有的模样。
如同作家王小波所说,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
而这个故事里,这些本该活在家庭角色本身的孩子,却都无奈走上了角色扮演的家庭生活。
倘若可以,谁不想睡前,有声晚安。
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做伊卡的男孩,他喜欢别人叫他西葫芦,只因他的妈妈就是这样叫他的。
他失手害死了整天酗酒对他不管不顾的妈妈。
他有一个风筝,风筝上画的是穿着超人衣服的爸爸。
只可惜,无论是想象中的爸爸,还是现实里的妈妈,永远都不会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了。
收养所里行为蛮横的男孩西蒙,他的发型永远不羁,他喜欢欺负别人,他偷走了西葫芦的风筝,因而两人扭打起来,也因此走近了彼此。
“我们都一样,没有人爱我们。
”当一个倔强的孩子袒露出自己的懦弱,特别让人心酸。
如果可以,没有人会喜欢整天带着厚重的盔甲,所有的粗暴,只因为要强,而所有的逞强,只因为没人能保护自己。
正如收养所里一个曾被父亲侵犯的女孩爱丽丝,她总是把刘海遮住额头,挡着一只眼睛,盖住半边脸。
没有人一出生,就不喜欢太阳,就害怕会刺眼。
只是当不幸来临,再不懂事的年纪,都会感受到变化,当生活光线一点点地撤离,谁都会开始退缩。
我们还没开始长大呢,为何人生总是阴影?
如果有天,我变得不友善了,那不是因为我本是如此,而是因为我只能如此。
分享过彼此伤口的人,就像嗜血的野兽与流血的猎物,它们的相遇只有一个结果,便是终会成为一体。
而这群收养所的孩子亦是如此,他们对彼此,不再有所保留,哪怕是最致命的脆弱与不安。
而不知不觉中,他们便已成为了同一个人。
故事里有一个片段,这群孩子来到一个滑雪场游玩,当他们玩得兴致的时候,一对温馨的母子让他们全部都停了下来,尽管有个小孩呢喃道:“也许那个人,根本不是他妈妈”,可是没有人能挪得开羡慕的眼神。
在那一刻,他们就是同一个人,一个渴望着被疼爱的人。
电影《托斯卡纳艳阳下》里有一句台词:“毋庸置疑,好的事情总会到来。
而当它来晚时,也不失为一种惊喜。
”收养所新来了一个女孩卡蜜儿,她的父亲杀死母亲后选择自杀,而她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然而生活没有把她逼成一个只有抱怨而消极的人,她乐观、她坚强、她独立,西葫芦喜欢她,正如本性里还眷恋着阳光。
滑雪场那个晚上,西葫芦送给了卡蜜儿一只自己折叠的彩色纸船,他们敲开脚边的冰块,把纸船放在水面上。
就像是他们的命运一般,哪怕世事再冰冷,终究能找到归宿。
而有时,它不在远方,而就在身边。
“我来看你不是因为工作,而是因为喜欢你。
”这是警察雷曼对西葫芦说的,他当初负责西葫芦的案件,最后,他决定收养西葫芦和卡蜜儿。
当西蒙得知这一消息时,他表现得沮丧与愤怒,他自己一个人躲了起来。
可是当西葫芦向他承诺说:“不然我们不去了,我们就留在这里。
”西蒙又一次和他打斗起来,教训他说:“你们一定要去,难得有人愿意收养我们这样的孩子。
”因为父母吸毒而被遗弃的西蒙,是这群人里最早熟的,他对一切善意拒绝,只是不想再有失望,他对一切弱小欺负,只是希望他们学会反抗,他抗拒一切美好,只是因为他从未拥有,只好继续假装不在乎。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
”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
”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
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
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
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过一段话:如今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
一切都会过去的。
在所谓“人世间”摸爬滚打至今,我唯一愿意视为真理的,就只有这一句话。
一切都会过去的。
一切都会好起来,我们将乘风而去。
一切都将会消失,我们会随风而去。
作者:凤凰街58号公众号:小电影大人生 可戳关注:https://www.douban.com/photos/photo/2436425308/
电影情节整体的发展在意料之中,却并没有套路的感觉,带着淡淡的温馨与感动,没有可以卖惨,明明生活已经惨到不行,但却也会遇见好的人,看到西蒙把mp3塞到船里给女主时,彻底泪崩,我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教养所,或许一开始的相遇并不美好,但终究内心都是温柔善良的,我们彼此相依,成为朋友。
电影里出现警察儿子的照片,却并没有说他的去向,或许不在人世,但最后警察在每天探望西湖路的过程或许也获得自我的救赎。
电影里家中量孩子身高的刻线成为家中孩子成长的一种象征,而警察家里的镜头也闪过这种成长的刻线。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在去年的奥斯卡评选季,瑞士选送了《西葫芦的生活》分别申报最佳外语片(入围九佳)和最佳动画长片(提名五强),作为一部定格动画以如此分量进入影迷视野,自然吸引了好奇和关注。
虽然最终在奥斯卡上不敌《疯狂动物城》,但凭借画面、技术和故事的契合以及朴素纯真的童心和富于同情的幽默,《西葫芦的生活》还是在欧洲的各大电影节上载誉而归,尤其是摘得了代表动画界顶尖水平的安锡电影节最高大奖。
法国著名导演克劳德·勒鲁什曾在《男人女人:恋爱手册》中借人物之口讲述美法电影之差别——“为什么美国电影风靡全世界,法国电影却默默无闻?
”“因为美国电影是大成本讲小故事,法国电影是小成本讲大故事。
”法国和瑞士合拍的《西葫芦的生活》即从小切口入手传达普世情感,以一个失去父母的小男孩视角,观察着儿童收容所和成人世界的生活。
孩子们背负来自家庭的创伤,得不到亲情却能自我疗愈、互相温暖。
影片有着儿童版《皱纹》的人际关系、《总有骄阳》的社群概念、《再见,孩子们》的少年情谊和《两小无猜》的懵懂爱情。
那些阳光之下童年的失落、青春期的发轫以及成长所伴随的取舍,可以打通记忆,焕发温润的感染力。
片名中的“西葫芦”实际上是九岁男孩伊卡的绰号,他的家中爸爸缺席,一次在躲避妈妈的责骂时,还意外失手致母死亡。
无人照料的西葫芦被好心的警察雷蒙送到了喷泉儿童收容所,这里的孩子不是孤儿,就是父母吸毒或被收监,还有人受到生父的侵犯。
他们背负着大人的错误和罪孽,艰难地生长着,但西葫芦却在这里第一次触摸到了友谊和温暖。
他还遇到了目睹父母死亡、心思深重爱读卡夫卡《变形记》的卡蜜尔,两人的公车之吻和月夜表白都昭示着初恋的萌动。
而后丑恶姑妈要来带走卡蜜尔,大家协力出招帮她摆脱了监护。
最终警察雷蒙领养了西葫芦和卡蜜尔,他们离开收容所又进入到新的家庭,而其他孩子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虽然与父母共处可能悲伤多于快乐,但作为他们生命的延续存在于世,孩子还是会以独特的方式铭记亲情,比如伊卡坚持让别人叫自己“西葫芦”,虽然奇怪但那终究是妈妈给起的绰号;另外,他还保留着象征父亲的超人风筝和代表母亲的啤酒罐。
只不过随着身心成长,这些使家长有着“缺席在场”的物件承载了新生的情感,就像片尾风筝后别着的小朋友大合照,而啤酒罐则被折成铝皮船送给他喜欢的女孩。
另外正如收容所里的孩子与父母分隔,也有些孩子远离了父母,被儿子疏远的警察雷蒙就选择了收养小孩作为亲情代偿,代际之间的抚养和反哺之匮乏一样沉重。
“社群”(community)在影片中也是一个重要概念,呈现为收容所并非完美之地,不过一旦融入其中建立情感,离开它就成为一种苦涩的幸福。
比如一听到车声就奔出来喊妈妈的黑人女孩,在其移民母亲真的到来要接她走时,还是下意识地抱住院长拒绝离开;告别的晚餐上,西蒙得知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的消息后气愤离席,西葫芦找到他表示想继续留在收容所,两个男孩的交心谈话混杂着怨念、羡慕和祝福,体现了超越年龄的成熟: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成长固然美好,但是被家庭接收才是更理想的选择。
《西葫芦的生活》取材于法国作家基尔·帕里斯的小说《笋瓜自传》,是瑞士导演克劳德·巴拉斯的首部动画长片,剧本由执导过《假小子》的瑟琳·席安玛与克劳德共同执笔。
小说作者曾在孤儿院工作,导演也为了尽量让影片贴近现实而在孤儿院生活了一个月。
小说以西葫芦“我想杀死天空,天空死了就不会有不幸的乌云飘过”的自述开头,结尾则是“我终于感到太阳晒着我的皮肤暖洋洋的,我抬头望着天,蓝蓝的,几乎没有云。
现在我才无所谓呢。
我不再想杀掉这片天。
我在地上感觉长大了。
”小说虽然在尽力模仿孩子的腔调,但有时却仍会露出成人底色;而动画却完全采取了儿童视角,把文学中的心理描写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表达。
定格动画,这种充满怀旧气氛和材质触感的形式,比起给欢乐锦上添花,更适合用来为悲伤和孤单雪中送炭。
内容和形式完美契合的《西葫芦的生活》的人物和布景分别用木偶和橡皮泥制作,只有极少数场景用到了电脑技术的渲染,导演在风格上尽力做减法,想保持一种简笔画式的质朴童趣。
在角色造型设计伊始,就敲定了大头大眼的形象,这可以让观众更直接地观察和融入情绪;同时对于动画设计师来说,绘制夸张的形象更为有趣,而且不用对付微观模型。
影片中的孩子除开本土后代,还涉及到阿拉伯裔和非洲裔的多样化族群,导演在肤色和发色上大多采用黑白黄褐等常见颜色,而在最具看点的西葫芦和西蒙的头发上则用了非现实的亮色:西葫芦的蓝色表现其忧郁敏感,而西蒙的红色则展示其热情开朗。
为了避免画风过于脱离现实,自陈“深受达内兄弟和肯·洛奇影响”的导演着力加入了严肃沉重的话题;而对于儿童的可爱和顽皮都表示理解,例如处理孩子们讨论性事的对话场景,就怀抱着“过来人”的幽默和积极态度。
导演在谈到自己作品的受众群体时曾说:“想让孩子们看懂并接受,生活本身很沉重,但还是要有希望地活。
而在当下极度分裂的世界中,大人们总是给小孩灌输价值观,而其自身却行为相悖,希望借由影片让大人们反思其中的矛盾。
”
在转场空镜头中多次出现树枝上的鸟,从独自啁啾到结伴筑巢再到孵蛋育雏,表示时间的推移,也与收容所里那对男女老师的关系发展暗合。
两人相恋结婚生子,在结尾孩子们围绕着推车里的新生儿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还会继续爱你的孩子吗?
如果他丑陋、难闻、哭个不停、尿床、成绩糟糕、很蠢、吃起来像猪、忘了名字、臭脚、让人受不了、大喊大叫、放屁、在墙上乱涂乱画、想当警察、有一个长颈鹿脖子、废物……”这些被父母伤害过的孩子用稚气的话语表达着自己的不安和困惑,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大家欢呼雀跃,影片也在风筝背后集体合照的定格镜头中结束。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珍视疼爱,即使现在小无所依,但在健康的社会环境下,总归可以期待骄阳。
【本文原载于《电影世界》杂志2017年4月刊,请勿转载_(:зゝ∠)_】
最遗憾的是,那些最好动画片导演已经不拍电影了。
玛丽和马克思,以及这部西葫芦的生活。
两位导演这几年来都不拍电影了。
我们可能再也看不到这么好的动画电影了。
这几乎是最好的定格动画,在我心里好过好过一切迪斯尼。
西葫芦和玛丽马克思这么相像。
西葫芦是克制些的玛丽马克思,玛丽马克思是精准些的西葫芦。
都是苦难和孤独。
每一帧都想截图下来,可是又觉得没必要。
他们永远在你电脑里,你最无助的时候就想看一遍。
人都说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可是哪里都会有灾难。
总有人学不会做成年人,更学不会做妈妈。
可是剩下的这些我们,一定要努力。
保护好自己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2018年6月15日。
我肚子里的宝宝快12周,我想我感受到了胎动。
我能永远爱你吗,即使你不完美。
也许我做不到,不过我会努力。
该片以黏土动画的淳朴、原始、立体的艺术形式描绘了一个悲伤但是充满温暖的故事。
西葫芦失手令母亲发生意外,被送到了收养院。
就像他那蓝色的头发一样,在这里他忧郁自闭。
直到卡蜜尔的到来,生活终于透来一丝光亮。
雪场的嬉戏打闹让孩子们暂时忘了烦恼,直到一个母亲的出现。
在大家帮助卡蜜尔躲过阿姨后,幸运的西葫芦和卡蜜尔被警察收养。
西蒙把剩下的孩子哄骗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不想让这种分离之后的悲伤和羡慕之余的失望多一秒停留。
也许世界上所有的顽强都配得上应有的幸运。
但愿遭遇各种意外的孩子们能被善待,就像卡蜜尔房间那盆靠窗的仙人掌,在阳光的沐浴之下也能开出炫丽的花。
影片最后,收养所管理员萝茜生了一个孩子,叫做安托万,孩子们围着她问道:“你会让他来收养所和我们一起住吗?
”“我想,我不会的。
”萝茜回答道。
“除非你不要他了。
”西蒙追问道。
“这是肯定不会发生的。
”萝茜坚定地说道。
“即使他哭个不停?
”“即使他尿床?
”“即使他成绩很糟糕?
”“即使他在墙上胡乱图画?
”“即使他有一个长颈鹿的脖子?
”“即使他是个废物?
”……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追问道。
这一个个的假设,就如同他们对生活存留的一个个不安。
他们被生下来了,他们被遗弃了。
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没人和他们商量,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总要他们来承受。
所幸的是,他们还是长大了。
时间留给他们唯一公平的事情,或许就是,他们会长大。
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我觉得用“慢工出细活”来形容黏土动画很贴切。
黏土动画制作的时间不容忽略,所以在此过程中必定少不了对细微处的略加苛刻的处理。
它传达的一种沉重的深沉的东西是其他动画远不能承载的。
当涉及到了人类情感的脆弱面,就成了绝对的好电影。
比如心理 教育 成长~看的上一部黏土动画是《玛丽与马克思》。
本片讲述的是小男孩伊卡(小名“西葫芦”)出身单亲家庭,一次意外使得他间接致死了酗酒成性暴力对他的母亲,因此被雷蒙警长送去了方丹儿童福利院,在新的地方结识了和自己一样没有亲人关爱的伙伴,在这里他们相亲相爱像一家人,共同面对挫折,互相帮助,一起成长的故事。
七小只分别前大合照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觉,这部黏土动画和另一部法语电影《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以下简称“放牛”)有相似的情节,二者中心思想上都表达了爱,都关注弱势群体,对剧情起关键作用的角色也都是男性,结局也都是相对的happy ending。
部分相似处但不同的是,也许因为受众的限定,动画所表达的内容不能太深层,对未成年人而言点到即止,对成人而言可自行脑补挖掘。
以是鄙人的脑洞,仅供娱乐,不喜勿喷。
弹幕里看到有网友说不如改名叫《西蒙的故事》,这么说好像也对,那么剧情就是:一个叫西蒙的红毛仔因为父母双双吸毒而被送进儿童福利院,他在里面以恶搞他人取乐,像个小霸王。
你们一个个都有猫病呢有一天,他平淡无奇的生活随着蓝毛仔西葫芦的加入发生了变化。
不打不相识,西蒙和西葫芦从此拜了把子,带着他认识院里的姐妹弟兄。
基情四射的哥俩,柠檬树上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快活了几天日子又很快无奇平淡下来,这平淡的生活因为一个妹子的加入又有了新的味道,主要是兄弟西葫芦和妹子卡蜜儿一见钟情。
说干就干,西蒙认真地当起了电灯泡,并疯狂给自己加戏,生怕男一变男二。
目瞪狗呆的西葫芦不敢相信春天这么早来临。
姜还是老的辣,雷蒙叔一眼看穿妹子是个小辣椒。
妹子来后,西蒙霸主的地位受动摇,那有什么办法,毕竟是兄弟的女人,好男不跟女斗,我忍!
明显兄弟和他的女人已经开始收人了,但是大家对妹子一无suo'zhi一天晚上黄毛仔枣子不睡觉,找西蒙开车……
两人讨论得津津有味,单纯的西葫芦害了相思病睡不着。
西葫芦想知道妹子背后的故事,仗义的西蒙被子一掀,亮出他行走江湖多年的本事——偷看档案。
西蒙风骚走位,找到了卡mi儿的秘密:母亲出轨,父亲杀了母亲并自杀了,妹子全程目睹,就这样还能保持乐观开朗,得多大勇气。
一天,院里组织冬游滑雪,大家一上小黄车就暴露了老司机的本性,黑毛仔阿迈德一言不合就开车。
这边,西葫芦依旧不同流合污,专心盯着妹子美丽的脸蛋还想牵人家手……
妹子这手也是很配合伸出去了呢感到被冷落的基友西蒙认为这是个抢镜的最佳时刻。
说时迟那时快,西蒙再次(第一次是打架的时候)掏出了象征着西葫芦妈的酒罐一阵乱晃惹得西葫芦激动起来。
另一边,妹子也积极响应,一把夺回了酒罐,两人甜蜜对视,差点融化整个冬天……
如果易拉罐的拉环还在,可以成为定情戒指了大家在滑雪场里玩得不亦乐乎,堆雪人,滑雪,K歌,打雪仗,人多就是好玩。
快乐是短暂的,生活总时不时给人挫折。
西蒙收到了母亲的信,迟迟没有打开,黑仔替他打开,里面并没有他期待的,来自母亲的信,只有一部mp3。
可见父母与西蒙的沟通不多,给的关爱也不对口,要强的孩子最柔软的一面就是缺乏爱。
剧情到这里该来点波澜了,三小只无意中偷听到了卡蜜儿狠毒阿姨的阴谋,发挥聪明才智的时候到了!
瞧瞧这狠毒后妈标配:反差巨大的眼影、大痣、蕾丝和厚底高跟鞋,连孩子们都能识别的恶心原来,卡蜜姨费尽心思领养自己侄女无非是为了拿到卡蜜父母的巨额遗产,这时候男孩们开始密谋拯救计划,而西蒙一上来就放了一个大招……
机智的西蒙吧mp3藏进了西葫芦松卡蜜儿的定情信物纸船里,狠毒的阿姨碍于罗茜老师暗中观察,不得不假装好心转达物件,而mp3在整个计划中也起到了绝杀反转的作用! 西蒙在mp3里留言告诉卡蜜儿要在关键时候将狠毒阿姨的话录音作为呈现给法官的证据,就这样,阿姨的诡计穿帮了,卡蜜儿也安全了。
但是,雷蒙警官向法官提出为西葫芦和卡蜜儿提供寄宿家庭,只要他俩点头,立刻就能搬走,好基友西蒙在一旁悄悄目睹……
就在大家庆祝卡蜜儿回归的晚宴上,大灯泡西蒙越想越难过,终于忍不住将真相说了出来,一个人愤愤de回到房间听起嘈杂的音乐。
老大就是老大,老大开心大家都能开心,老大难过大家都不好过。
西葫芦去找西蒙,告诉他不会离开,没想到西蒙一口回绝,他很清楚,有好的寄宿家庭对每一个孩子多重要,他不知道自己以后会怎样,他也不是嫉妒他们,只是舍不得朝夕相处建立地深厚的友谊。
他可以难过,但绝不会打扰他人,更不会阻碍任何人的幸福,他是西蒙。
终于到了临别时刻,目送卡蜜儿和西葫芦坐上雷蒙警官的车绝尘而去,大伙久久站在原地,空气仿佛停止了。
西蒙开了个玩笑,支走了伙伴们,他永远只把悲伤留给自己,在心情表上换上笑脸。
一切又回到了初始的模样,不同的是在这个院子里,处处留下了卡蜜儿和西葫芦的影子,充满着爱和欢乐。
不论天涯海角,他都会牵挂着他们,一辈子。
全剧终。
不适合儿童看,但又够不上成人,典型的两头不靠。
你的孩子不管未来如何,最起码你要对他负责,这是你的责任也是义务,尊重孩子幼小纯洁的心灵
少儿频道放这个一定特别合适
9.5分。太令人心漾。#关注儿童 观影于法国文化中心。03/10/2017
题材属于成年人,不适合儿童,但剧情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又过于简单。
挺温暖的
这部一小时左右的片子主题还是在讨论爱,孤儿和空巢老人,在影片彼此慰藉,直到影片结束,孤儿还是那个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老人还是没有儿女探望的空巢。看似温馨的结局仍然残酷。
没什么野心,温温吞吞的挺好,偶有几个小亮点,吃起来也颇有味道
孩子生下来就要负责就要好好管教,置之不理简直就是人渣
2017年看的第一部暖心&虐心的动画,看到后面直接泪崩了。「我们都一样,没人爱我们。」主角和女主算是有个好结局了,但Simon他们呢?愿所有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看着看着就想赶快回家抱抱女儿亲亲她,最后眼睛深润的回到家,又被她气个半死……
虽然是黏土定格动画,还有一群五彩斑斓的孩子,但看的却真叫人心酸:一群觉得自己没有人爱的无辜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不负责而受到伤害,却还能苦中作乐,但他们心中一直还怀有对母爱父爱的期盼,虽然很可能是一场空。
#卢米埃2023瑞士影展#开头看的全场压抑的程度,现在能理解一些心理不健康的小孩了。但是在教养所这样特殊的学校,孩子们能一起报团取暖太让人欣慰了,男主遇到喜欢的女孩也是非常幸福的事啊,整体来说还是一部非常温暖的布偶动画。
2星半吧。。。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一个儿童视角的温暖故事。学校里的几个孩子虽然都失去了父母的爱护,出生在纷繁复杂黑暗的成人世界的他们,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与痛苦的经历形成鲜明反差。他们并非幼稚到遗忘痛苦,而是选择拥抱当下的幸福与友爱。定格动画的魅力非常大,可惜有点短,有些线索没展开
人物画风等不好看但是剧情内容真的很好很吸引人也很有意义
愿每一对父母真的考虑好片尾小盆友说的那些“即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小故事往往最打动人心,想哭,想哭啊
前面还好,后面当Simon说有这么好的人你该走时被感动了。最后一句,无论他有多少的缺点,也请好好守护他。
片源的声音有问题,所以剧情没有代入感。画面还是风格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