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路人

麥路人,麦难民,I’m Living It,I'm Livin' It

主演:郭富城,杨千嬅,万梓良,张达明,鲍起静,顾定轩,刘雅瑟,岑日珈,劳浩羽,黄悦珈,苏浩才,苗可秀,吴嘉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9

《麦路人》剧照

麦路人 剧照 NO.1麦路人 剧照 NO.2麦路人 剧照 NO.3麦路人 剧照 NO.4麦路人 剧照 NO.5麦路人 剧照 NO.6麦路人 剧照 NO.13麦路人 剧照 NO.14麦路人 剧照 NO.15麦路人 剧照 NO.16麦路人 剧照 NO.17麦路人 剧照 NO.18麦路人 剧照 NO.19麦路人 剧照 NO.20

《麦路人》剧情介绍

麦路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曾是一位金融才俊的阿博(Bowen),终日在24小时快餐店借宿,店内有不少同路人与阿博为伍,相互改写了各自的人生。分别有一直为奶奶还债而债台高筑的妈妈带着囡囡、不敢回家的等伯、刚离家出走的少年深仔,还有暂居庇护宿舍的歌女阿珍都以阿博为首,各人互相扶持,希望能尽力帮助彼此走过人生低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台湾犯罪故事嬉游记之日光宝盒卡牌迷宫新夏威夷神探第五季拯救菈米莉丝战争命运毕业时限致命派对萌妻食神第一季感染偏偏爱上你埃尔西得传说洞庭情缘破刃画壁之消失的校花法特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野武士的美食致命24小时小镇车王之极速GK5圣诞树绝对冲击~PLATONICHEART~食人晚宴弹丸论破3-TheEndof希望之峰学园-未来篇声优广播的台前幕后小小克星!星界死者之书蠢蛋搞怪到永远一起同过窗第一季你微笑时很美

《麦路人》长篇影评

 1 ) 角色的逻辑有问题

刚看了《麦路人》,残酷也温暖,但其中有些角色的逻辑不是很认同,比如丧夫女,带着女儿无家可归,拼命赚钱为了给婆婆还赌债,最终过劳死。

她真的爱女儿的话,香港确实待不下去肯定带着女儿回大陆,结局一定比片中好,这是一个正常的妈妈都会做出的选择。

导演是不是对大陆的人有什么误会,还以为现在是内地拼命逃港的年代吗?

 2 ) 麦路人至少有瓦遮头

还记得第一次派饭给街友,基本上是强忍着泪水几小时下完成。

在此之前有见过街友,但没那么集中那么近距离地见到。

他们恶劣的生活条件,他们战战兢兢的态度,大家都生而为人,为什么就有人能活得这么惨?

那段时间,自己挺不快乐,应该说是抑郁,靠着这一次次的派发活动疗愈自己,不是高高在上,俯视街友获得优越感而疗愈,而是,对比街友的情况,自己的问题显得不算大,通过自省和运动,慢慢解决到。

那些时日,听了许多街友的故事,有离家出走的,有被家人离弃的,有身体残障的……做街友,各有原因,但也是无奈的选择。

这几年下来,有街友还是活得好好的,有街友通过努力脱离街友行列,也有街友突然消失,命如纸薄。

看电影时,各角色都基本能归类到各类街友,只是麦路人还有老麦可以坐,街友就只有纸皮去应对风吹雨打。

还能坐老麦的还不算太差了。

戏里有一晚老麦要消毒,疫情期间不知道这些麦路人会睡哪呢?

我们在疫情期间有私下做派发,只敢私下几个人去,城管看到我们就赶,街友捡不了垃圾,也做不了短工,过得非常不好,基本上拿了饭很快就吃完了,口罩也得靠每次派发才能更换。

并且很大部分街友不见了,不知道经历了什么。

活在底层,能吃饱是奢侈,每日冀望能保证有饭吃已经不错。

有时会想,假如我是街友,我会如何去活呢?

这一天天的心理承受压力是何等的大,这日子怎么过?

《麦路人》是好片,我看到街友们,看到生活,看到命运。

带纸巾去看吧。

 3 ) 一穗小麦粒粒积,一粒小麦一步路

麦路人,这个名字让我想到买路人,但深想,麦路人这个名称用的更好,一寸金一步路,一粒小麦一寸金。

生命中没有惨这个词,有的只有更惨。

好像生命中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一样,无数的人在拼搏,在努力试图取得改变,但是不论如何的按部就班的努力,都是一种徒劳,一寸努力一场梦到头来仍是一场空。

止不住的脚步,努力想要赢得的人生,厄运就像是阳光照下来之后的影子一般,寸步不离的停留在身边,任由你做一切都无法去改变。

“感情投资是所有投资当中,花费最少,回报率最高的” 有色眼镜永远看不清全貌,有什么能抵得过时间的,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徒劳,时间换来的一定是真的。

十年的等待,换来的可能是徒劳,这是十年,是多年,是整个青春,是3650个日日夜夜。

生命远比想象中的难,怀念读书时候的时光,可时光一去不复返。

郭富城演的角色很到位,眼睛在讲话,行为在表达,用行动演绎着一个出狱中年的“救赎”一生。

帮女儿“奶奶”还债的母亲真的是演绎了什么叫你做的越好就越错,正是你做的好,她更认为这是你应该的,这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

她“奶奶”实在是太坏了,想必她儿子在的时候也是不断的去责怪,不断的去施压,只考虑自己的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郭富城演的博哥的遭遇是真的惨,影片开始虽然没有说明他是怎样进的监狱,但至少看到后半段感觉他更多的是被陷害的,或者就是想要剑走偏锋给了小人有机可乘的机会。

影片表达的情感,还是有点太压抑了,更适合有故事有精力且吃了不少苦的人来看,这些人应该能读懂的更多。

生命的旅途怎么才能算得上好呢,可能到死都是一个人,可能到死都没人能关心,生命什么才是珍贵的,有个爱你的人,有个支持你的人,有个理解你的人,有个能陪你说说话的人,有个人。

生命的旅途可能一个比一个惨,现实中更惨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相互扶持,彼此作为依赖,总还是会有光的存在,总还是能熬一熬的。

把厄运熬到去世,把悲伤熬崩溃,生命中的花朵可能下一些秒不会绽放,但花骨朵在不断的积累能量。

悬崖边盛开的花往往更具有吸引力。

你靠着我扎根,我靠着你固土,相互扶持。

就像是麦穗,一粒扶一粒,粒粒往上长。

影片的结局,阿博坐上公交车是在暗示着离去吗?

伴随着公交车熄灭最后一盏灯,阿波的生命也随着终止。

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不忍这样去想但难免思维会飞走。

女主提到了想要一个小孩,想结婚,想有一个家好好的生活,但最后影片中出现小孩的情节是在男青年的家中,也暗含了女主没能如愿,但最后的情节,也能看得出女主过的比之前好一些,尽管不尽如人意,但结局还算美好。

男青年出现,很好的表达了萍水相逢的互助,男主在被追着打的时候他莫名的伸出援手给予帮助,同时男主也给予青年帮助,唤醒他即将荒废的后半生。

最后一点就是,大家之间的帮助,好像都是莫名的知道来处一样,男主未问男青年为何到这一步,只是为他提供帮助,来改变他这一生,让他往上走,男青年也未问男主为什么落得如此境地,只是在洗车的时候有感受,但是未捅破这一层窗户纸,也留下了朦胧感,给观众以无限遐想。

 4 ) 导演串通编剧一起坑投资人

电影综合利用情节、形象、表演、剪辑、配乐等手段竭尽全力勾起观众的坏情绪。

如果你要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鉴赏力就请他看这部电影好了。

在这部电影里所有可能的坏人、坏事都一定会发生。

这是怎么了?

一般人要想做到这些至少要在繁华都市的地沟里呆上半年然后再转移到垃圾场住上两年才有可能……。

本来杨千嬅形象很阳光,混到这里形象几乎崩塌。

那个叛逆小子让人一看见就想揍他。

郭富城形象一直都是这样子猥琐,幸好这次不再暴躁了。

还有那个替不承认自己的婆婆还赌债的带着孩子的大陆女人,是被门夹坏脑子里编剧杜撰出来的的怪物。

这部电影表达出来的故事和情绪比东北赵家班的戏还要操蛋,戏里戏外都是倒霉、暴躁、加害,周而复始、翻来覆去,目的就是来添乱的。

 5 ) I'm lovein'it不一样的麦当劳

今日,灰色星尘的Mv也出了正式版,歌如电影一般,灰色曲调;影片的开头,麦路人加上I'm lovein'it,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地点以及片名的意义;许久不出现的张达明,电影中称为口水祥,“有头发谁愿意去做和尚”让我们不禁想起了状王宋世杰的强烈对比,令人唏嘘;大佬万梓良穿上西装的那一刻,依旧霸气侧漏,如果再来个大背头,啧啧啧,加一颗星;至今活跃在歌坛的天后杨千嬅几个正面特写,让我们也感受到了飞女正传的老态。

宁可租房存放演出服,最后无奈三千元卖掉为了打上一针,加一颗星;妈妈的死去,让多人少为之无奈与惋惜;天王郭富城继赤脚小子 最爱之后又死去了一次,依旧颓废,只是不再演悲催的警察。

从一开始的背影特写到最后无法下车的那一瞬间,不禁感受到了郭天王演戏路上的升华,加一颗星;最后 双层巴士 24小时麦当劳 滴滴滴的红绿灯路口的声音,香港酒店的矿泉水,以及三次舒适堡的出现(天王还在代言吗?

)再次感受到了纯正的港味,为港味加一颗星。

最后,两场哭丧,前面为了赚钱做群演,后面是真的为了死者,呼应的很好。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好好的生活!

为影片点赞👍

 6 ) 不处其境,难体其情

五没有团队:妈妈没有身份,深仔没有上劲心,口水祥没有能力,等伯没有未来只有回忆,而阿珍则失去了青春和爱情。

阿博作为他们的纽带看似荒诞却又极真实。

家族里有位很亲的长辈亲属有着和阿博非常相似的经历:曾经在比较高的位置,因些变故跌了下来。

境况倒没阿博那般惨,可他也同样接受不了,整天闷在房里抽烟,不与人言。

至亲人都是很久之后才知道他发生的变故。

至今每每想到他一个人坐在烟雾燎绕的房间里故思乱想的情状,仍不免伤心落泪。

不幸的是他的肺癌类型与阿博不同,没有特效药,万幸他家当时经济状况还是不错的,也有家人陪在身旁。

真正见过这样的人生会更容易理解阿博逃避家人的心境,哪怕妹妹说不怪他,可他以什么身份去面对以他为荣的母亲?

从头再来说得容易,不处其境,难体其情。

 7 ) 看完总有种剧本原本不长这样的奇怪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个电影的第一感觉是:这剧本一开始不是这样的。

博哥的故事博哥应该是穷苦出身,靠自己的奋斗成为了有名的股票经纪人,开始进入了“五光十色”的富人世界。

慢慢开始追一些富人的潮流,请小艺人(阿珍)来唱歌,出手阔绰地给小费;不管妹妹喜欢不喜欢,坚持送妹妹去英国读金融;每夜宁愿出去喝酒应酬也不回家看看给他打了无数电话的妈妈。

一次公司让他推一个项目,虽然项目没有充分的资料,但是上司承诺他升职加薪。

他就给原来很多很信任他的人都推荐了这个项目,结果是个皮包项目,最后投资人都血本无归。

因为没有后台,在对公司的审计中他被推了出去背黑锅,公司老板承诺帮他照顾家人、等他出狱之后给他更好的工作。

他相信了,承诺了家人之后,就自首进了监狱。

出狱之后,发现老板早已跑路,妈妈的身体也越来差,之前欠的一些钱妹妹一直帮他还了10年了,妈妈和妹妹现在的生活环境很差。

他无法回家面对这一切,不敢回家,因为进过监狱,所以找不到正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

他在这个麦当劳待着的原因是,有人跟他说在这里见过他之前的上司,他想要找到这个上司来给自己作证,给自己翻案,回到金融届。

差点因为阿珍敢和自己的过去和解,放下找上司的执念的时候,却已经时日无多。

阿珍的故事阿珍年轻的时候歌唱的一般,人倒是长得好看,自然就爱美,没读过什么书,遇到事情只会求神拜佛。

她被小姐妹拉着去拜佛之后,当天就接到了她第一个在打场子唱歌的机会,这天她遇到了刚刚升职加薪的博哥。

那时的博哥满满的诚恳和礼貌,是她以前没见过的人。

阿珍以前唱歌的地方客人总是点一些她不喜欢的歌,唱歌的间隙还会灌她酒,对她动手动脚。

但是博哥就是把她当成很普通的歌手,在他的party上,阿珍问博哥唱什么歌,博哥让她唱她想唱的歌。

别人敬他酒的时候,博哥说等阿珍唱完这首歌再敬酒。

这是阿珍第一次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别人花钱买来的商品,而是一个真正的歌手。

阿珍也找了博哥投资,同样亏得血本无归,一直在找博哥。

在歌厅遇到之后,博哥跟阿珍说了当年的事情,阿珍选择相信博哥是好人,相信这不是他的错。

但是她还是需要一个证据来真的相信她,所以她陪着博哥在这里等上司,希望能给博哥翻案,因为她非常想相信博哥。

所以她哪怕给自己的演出服租了房间,自己也没去住,陪博哥一直住在麦当劳。

还卖了自己视若珍宝的演出服来给博哥看病。

深仔的故事深仔和哥哥的关系一直不好,从小哥哥就成绩好,心眼多,什么事情都压深仔一头,明明是哥哥闯的祸也能让妈妈相信是深仔干的,每次挨打的总是深仔。

深仔没有继续读书,所以只能打打散工,哥哥在保险公司有个正经的工作,又结了婚,妈妈的眼里好像就只有哥哥了。

妈妈的偏心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嫂嫂怀孕了,家里做有营养的只给嫂嫂一个人吃。

有天深仔下班回来,不小心吃了桌上给大哥留的糖水,被嫂嫂看见了,就一直戳着他头骂他。

妈妈出来看见了,也只是和稀泥,明明自己前两天下楼摔伤了腿,还要下楼去给哥哥再买一碗糖水,好像哥哥下班回来喝不到糖水是天大的事儿。

他一方面心疼妈妈,一方面生气但知道不能跟怀孕的嫂嫂吵架,于是只能摔门而去,从此开始住在麦当劳。

丧夫妈妈的故事妈妈是大陆妹,她丈夫去内地旅游的时候他们认识的。

当时港剧很发达,妈妈是看港剧长大的,一直很希望去香港生活,觉得在香港孩子会受到更好的教育。

她的丈夫也是因为这样,才好言好语骗她来了香港,她也发现香港的生活也不似电视剧里那般光鲜亮丽。

她的丈夫是小巴司机,早出晚归还没什么钱。

她因为没有单程证没法打工,在家里免不了被婆婆看不起、挑剔。

她也免不了心生不满,埋怨自己的丈夫当初承诺她的那些话都是骗人的。

孩子出生之后,花钱的地方更多了,她丈夫许诺她会更努力工作,赚钱让她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一次疲劳驾驶中,丈夫车祸去世,婆婆认为都是她每天逼他挣钱导致的,觉得是她克死了自己的儿子。

她自己也是这么想的,每每想起她自己埋怨丈夫的那些难听的话,还有丈夫描绘过的自己挣钱了和妈妈一起生活的美好的景象,她就觉得是自己害死了丈夫。

所以虽然婆婆一直骂她,赌钱,她也帮着还。

她觉得只要自己拿到单程证了,可以打工了,她就能给完成丈夫生前的心愿,带着婆婆和女儿一起好好地生活。

她无论如何都替婆婆还赌债,不惜去mai的原因就是这个吧。

口水祥的故事口水祥小时候有自闭症,被亲生父母送去了福利院。

虽然现在已经能和人沟通了,但是因为自闭症,他自幼身体孱弱,被同学排挤,自己课间就没事画画,但是同学都嘲笑他,他每次快画完的时候就故意抢走他的画,毁掉,所以他从来都不敢把一幅画画完。

因为身体和精神的问题,他找不到什么正式的工作,只能打零工,睡在麦当劳。

他太瘦了,雇主都觉得他是xi.du的,他也确实干不了什么重活,所以雇主很多都很快就不用他了。

他不想次次都让博哥去找店家理论,每次被解雇都只说自己觉得累,不想干了。

等伯的故事等伯年轻的时候是个消防员,常常在晚上出任务。

等伯的老婆有抑郁症,情绪总是大起大落。

等伯出任务的时候,她自己一个人在家,家里空荡荡的,她总是自己想很多,等伯回来的时候,她会歇斯底里地不让等伯再出任务,害怕再也等不到他回家。

等伯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在家楼下的麦当劳里看书,等他平安回来。

麦当劳里人来人往,她比较不容易胡思乱想。

老婆会放一杯水在自己的座位对面,等伯每次出任务回来就来楼下的麦当劳,先喝口水,然后拉着老婆的手回家。

有次她在麦当劳等等伯回家的时候,有骗子来搭讪,骗子了解了她家里的情况后,利用等伯出任务的时机,骗走了他们所有的积蓄,等伯老婆心理承受不了,抑郁症复发,跳了。

从此等伯每天坐在老婆以前等他的地方,等着哪天老婆能走进来,像他以前一样,喝了放在对面的水,然后他们拉着手一起回家。

他不敢回家,因为他怕在家等不到老婆回家。

The world is never made of atoms. It is made of stories.总感觉这个电影讲的是这么几个故事我脑子里的戏实在是太多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

 8 ) 麦当劳的深夜,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作为普通观众,看完影片走出电影院听到有人在讨论电影正能量与负能量的问题,对方认为这样的电影应该少看,原因是过于“负能量”,我才发现正能量与负能量的界定可以如此的片面。

豆瓣上想看看大家不同的视角如何解读电影本身,看到了很多不同视角解读,都很有意思,有讲到自我救赎的,也有从导演的角度去思考的,都很精彩。

但在于影片给予大众正能量or负能量这个议题上,只因为影片本身刻画的是一部分社会现状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就判定它在传达负能量,是否对电影本身而言太不公平?

我们观看一部电影,去理解导演想揭示的主旨,去感受片中人物角色带来的各种情绪,难道只是单纯为了娱乐?

当一部电影反映着真实,你只愿意给它差评,然后转头“娱乐至死”?

诚然,电影的画面是偏向于压抑的基调,但整体传达的情绪是有积极成分的,至少导演有在鼓励我们去看见社会现状,去关注边缘群体,鼓励我们懂得善良,爱与关怀。

没有电影需要为观众构建乌托邦,去给每个人物happy ending,我们讲一部电影好与坏,至少不应该从这个角度去议论。

影片中间有一部分过于拖沓,会让部分观众打呵欠,这是一个情节处理欠佳的表现。

在对小人物的刻画上,是丰富而饱满,每个人物的性格与命运走向都有关联,但每个人物的起点与过去也都解释得不够妥当。

不得不说的是,刻画这些不同的人物需要一定的阅历,需要去深层地理解底层人民的需求与他们正在遭受的生活磨难,这一点或许也是没有天花板的..

 9 ) 《麦路人》:世界上的艰辛都如此相似

麦当劳对我们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个24小时营业的快餐店,印象中就是汉堡薯条加冰的可乐,以及甜品第二件半价。

但凌晨之后的麦当劳,又是另一番景象。

《麦路人》讲的就是一波固定在麦当劳居住的人们的生活片段。

呈现的是香港底层群体的生活群像。

他们为生存努力拼搏,但每个人也都有的苦难和救赎。

在夜间的快餐厅里,却成为了彼此扶助的家人。

什么样的人会去麦当劳暂住呢?

他们不是流浪汉,不是乞丐,而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无处可居的人。

他们每天可能辗转好多个地方打零工,然后等到凌晨时分来这里歇歇脚,睡一觉。

还要赶在6点之前离开,为了方便店家做生意。

其实他们这群固定的群体已经和店员们也有所默契。

他们不会躺在椅子上睡觉,而是趴在桌子上,或者仰头靠在椅子上。

这样也是为了维持店内最起码的就餐环境,以防其他凌晨光临的顾客会感到反感。

如果有钱,他们也会买一个汉堡,也会帮助店员收拾整理桌子,出一分力,做一点事。

这样生活在店内的人,固定了之后,似乎就成了朋友,成为了相互帮扶的对象。

影片的主人公是郭富城演的博哥。

作为曾经的金融才俊,他用自己的方式在维系着一众人的生计。

他的破产让家人背负债务,因此不敢回家面对母亲和妹妹。

这是他的心病,也是他的心结。

但在麦路人群体里,他则成为了一个照顾大家的保护者。

他会尽量为每个人找到零工赚钱,也会在他人困难时尽力救济。

麦路人里,还有落魄的歌女,不被婆婆承认还要拼命为婆婆还赌债和养女儿而工作的妈妈,因为身体瘦弱只能靠卖画挣钱的文仔,离家出走的阿宅,不敢回家的等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每个人也都并没有放弃而是竭尽所能的生存下去。

让人唏嘘和流泪的是,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和坚强,似乎苦难外围还有希望。

但对我来说,如果生活真的走到了这部田地,那么希望到底是什么呢?

或许他们彼此的照拂和相互的温暖反而成为了生存下去的一种勇气。

这些人很有趣一点是,他们在各自的亲人关系中似乎并没有做到很好,反而却在麦路人的群体里获得了一种勇气。

这是因为什么呢?

我想了想,或许他们在这里群体里会有一种身份的认同感,而在家人面前可能会承担更多的压力吧。

所以,在这个群体中,他们反而是平等可靠的,他们会更加体谅彼此,也会在互相扶持之中感受到被需要和被给予。

影片最后的走向是阳光和希望的,但我个人还是觉得博哥的结局和妈妈的结局更加现实。

他们作为边缘人,最终的归宿可能真的只有一死。

最后吹一下郭天王的演技。

现在他演小人物真的入木三分,非常形象。

那种落魄无奈的感觉,从每个动作细节渗透出来。

完全的诠释了一个底层小人物的真实状态——隐忍、无奈、痛苦,还有一些过去的骄傲,却再也回不去的感伤。

认命却还想活着的努力,都在戏里。

杨千嬅演绎的深情歌女,很贴地气,港味十足。

她也曾唱过大场,但最终因为年华不在被困在普通的歌厅。

在她的岁月里,留下的唯一一次惊艳和任性,可能就是和曾经的博哥的交集。

而她也因为这份情,默默的照顾着博哥。

万梓良饰演的等伯,如果不是看最后的演员表,我真的没有发现这个曾经的黑社会反派居然是这样一个老伯伯。

基本上完全不显山不露水,小人物的平凡演绎到最深处。

结合目前就业环境十分艰辛的情况,《麦路人》引发更多共鸣。

特别是目前我的身份也几乎算是“天涯沦落人”吧,所以在观看电影时,真的心有戚戚焉。

他们可能是我们随时会擦肩而过的路人,但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19:28

 10 ) 每一个人都值得好好活下去

片名点题-I'm Livin' It,发生在老麦下的难民小故事,影片让我重新审视每位在凌晨趴在餐桌上的过路人。

开头阿博为妈妈写英文申请书就注定这个人物不简单,虽然破产流浪,但是身上的西装不断提醒他:我有义务和能力去帮助身边每一个人。

也正是他这份精神,得到一班长期共患难的小伙伴,他们和谐互助,胜似一家人。

正以为日子可以这样简单维持下去时,他得知自己得了肺癌,不肯接受现实的他遇上同样不肯接受老婆已死事实的等伯,他不得不告诉等怕(和自己):接受现实吧!

口水祥为了每天有饱饭吃,选择重操旧业坐牢,留给阿博一句无奈的话:“我都想稳野做啊,但真系冇人愿意请我啊!

” 阿博瞬间崩溃,他做再多还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他才意识到自己和他们一样,都是身处水深火热中的难民,都是需要得到帮助的流浪者。

最后一丝倔强被磨灭了,他隐匿了自己几天。

在这时的阿珍用她的坚持填补了阿博的伤口,他看到了她的倔强,瞬间又点燃了对生命的渴望。

阿珍陪伴了他度过最后的日子,他偿还了她多年的心债。

她的这份坚持让阿博想到了在护老院的妈妈,那位一直在等待着儿子归来的老人家,所以他用尽一丝力气踏上回家的巴士,想去偿还妈妈的心债,可惜现实再一次打败了阿博,他安心地“睡”在终点站。

阿博死后,每个人的生活都在继续着,老麦还是有来来去去的流浪者,但是他们的人生轨迹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人生也是一样,看似平淡的生活,却每天都在经历大风大浪,所以,不要小看身边的每一个为了生活生存下去的人。

《麦路人》短评

1.5楊千嬅老咗好多。等伯嗰場戲好驚佢眼爆曬出來,尷尬表演。首先從深仔出發,引出麥路人,跟住九十分鐘都喺度奔波、糾結、努力、噩耗...有難處,不過唔明白,最尾都冇解決問題。所以聚集「底層人物」咁耐,只拍出模糊嘅群體。餵,我有呢個時間,點解唔睇紀錄片啊。古怪嘅英文歌出來時,竟然就冇咗?!呃!似條風乾香口膠,又硬又核突。

4分钟前
  • 0.657
  • 较差

怎么说呢,很矛盾。电影题材选的很好,从一个温情的视角切入也没错,但是却让我觉得虚伪。在香港的几年见过太多的麦难民,却从未见过他们之间打任何招呼。这是个冰冷的城市,人和人之间是没有牵绊的。我不知道怎么拍更好,只是觉得充满了人情味的到处派饭给街坊送吃的,不是真实的香港,或者说,只是香港百分之一的真实。香港麦当劳的温情,就在于每个人之间不用发生任何联系却可以找到归宿。电影里的人都太矛盾,甚至不合逻辑,有点难以共鸣。反而是看到第一个镜头中深仔那拥挤的公屋,最觉得真实而心酸。

8分钟前
  • 松子蜘蛛侠
  • 推荐

明知已走到尽头,为何仍要担忧。这世界已不是我的地头,就当我在宇宙漂流。

12分钟前
  • ...
  • 还行

拍的显然不够好,不过很多细节的地方都能打动人。

17分钟前
  • metaphor17
  • 还行

社会话题只剩苦情,俗套狗血一并来。

2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较差

“他们住在高楼,我们淌在洪流,不为日子皱眉头,答应你只为吻你才低头。”191029东京国际电影节演后谈,杨千嬅说快餐店是许多小朋友获得快乐的地方,电影是快餐店入夜后的另一面。可能是我近几年最喜欢的华语电影,从更大的结构去思考贫困(社会福利的缺失,电信诈骗等问题),从更小的视角去探讨爱。真挚动人。

24分钟前
  • 木槿🌸
  • 力荐

每个人演的都是刻板印象的角色,导演还不太会拍。

29分钟前
  • 舒农
  • 较差

看完好想吃汉堡。我把Morning说的“微烂”理解为“溃疡”。破溃从新移民妈妈帮婆婆还赌债开始,然后是绝症,金融才俊和歌女的恋情,这种老港片套路后遗症。《流星雨》时候我们离香港还有距离,现在是不会信这种童话了。估计也是前期调研功课做得不好,现实题材,在叙事之外考验一个电影创作者的社会学和哲学视角,近年来的边缘题材港片多少都有欠缺,容易沦为消费。杨千嬅没有化美龄妆真好,看她一路从少女演到中女演到现在眼袋浮肿,真好啊。这片让我想起十几年前下夜班路过北太平庄的KFC,夜里常有无家可归者或者省钱趴活的群演,我和朋友管一个蓬头垢面总和绿植说话的中年男人叫“店长”,偶尔也有头发油腻的女人去洗漱。晚上他们把椅子围成一个区域聊天睡觉,店员扫地经过大家相安无事。北京的冬天可比香港冷得多

33分钟前
  • 山下猫
  • 还行

小人物的生活,没太看进去。

35分钟前
  • 找自己
  • 较差

又是一部关于底层人的电影,虽然片中也有温情,不过更多还是一种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唏嘘,每个人都很惨、很不容易,无家可归,为了活着,为了有饭吃而放下尊严、不辞劳苦,徘徊于社会的边缘,虽然全片大部分地方都是很压抑的感觉,不过结局却又充满希望

40分钟前
  • 驹光过隙
  • 推荐

两星半//往前是《笼民》往外是《小偷家族》《我是布莱克》//即使故事线崩坏也不妨碍群像飙戏 从深仔视角切入却聚焦于博哥扩散于群体是导演与编剧的失误//情绪煽动一切 港片可能少点文化隔阂比韩影还可怕

43分钟前
  • YiQiao
  • 还行

2星半,前一个小时情节密度尚可,但大概在等伯那个桥段开始,后半段的故事性就弱了很多,深仔这个人物,怎么说,塑造的太功能化了。立意很好。活着真的太难了。

47分钟前
  • 屁大有
  • 较差

丧的太多,温暖太少…群像演技真好,张达明和万梓良和刘雅瑟都各有出彩,衬的郭富城和杨千嬅有几分没那么出众了。

52分钟前
  • 壹安²
  • 还行

苦难的历程,24小时不夜快餐厅的底层寄生群。演员都还不错,颜色有点炸眼。看粤语版还是比较对味的。3.6星。

55分钟前
  • k-pax
  • 还行

《深夜食堂》遭到国内两度糟践之后,南橘北枳的居酒屋不伦不类,就有网友指出还不如肯德基合适。麦当劳异曲同工,这不就来了。一组群像,深仔、等伯、口水祥、“妈妈”&阿妹,最多当属博哥&珍姐,都拥有各自的篇幅。这群人就像路灯上的那排鸟,聚散在日落日出。(其中,博哥总在谈及经管理论的时候“回光返照”,转瞬即逝的意气风发。)即使自此各走各路——有人必须等待、有人不再等待、有人不必等待、有人迈入正轨,有人抵达终点。一张合照是他们交汇的见证,他们是命运共同体。现实不由分说,没有livin‘何来lovin’。

60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一通悲惨的故事堆在一起,只见其表而未见其质。

1小时前
  • 老饼干
  • 较差

前几年在cnext的华语纪录片创投会上看到了类似的提案,就觉得香港人已经彻底被“上不去下不来”的状态卡住了。上不去是因为转口贸易地位动摇,所以发展枯竭,衰败是注定的。下不来是宁可怀着旧日向往也不肯低头脚踏实地的做回一个基本人。作是真作。放着自己该负责的事儿不做,跑去做受害者。一边躲避把责任甩给别人,一边在受害者面具里自溺,到底是社会不让你做人还是自己不想?觉得煽情主要是还是因为觉得好多角色矫情,自己堵了自己的生路。最后强行每个人都心满意足收尾,简直有毒。一直不理解香港身份有什么好羡慕的,挤在那么局促的空间里。最近看到最好的港片可能还是《树大招风》了,失落的香港人最好的写照。

1小时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较差

都是在过河的小泥人,还是别装什么活菩萨了吧~

1小时前
  • 一一
  • 还行

题材是好的,但呈现出来的仅仅是这类群体过于理想化的惨状,此外再无其他。参照现实中的“麦路人”,片中“有家不回”/“无家可归”的比例感觉过高了,同时也没处理好这两种情况背后隐藏的社会症结,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惨”。几个主要人物写得过于理想化,一见钟情苦等十年终于相认却直接生离死别这种狗血桥段真是看到翻白眼,万梓良那个等亡妻的角色也很刻意,倒是张达明那个戏份很少的角色用一种很老旧的方式表现出了一些真实。结局很有意思,落魄的博哥几乎一路支撑着所有人,却在死后才让大家生活变好起来,而这似乎也是导演对于麦路人的困境所给出的答案。

1小时前
  • 北投少年他
  • 较差

金棕榈题材,香港类型片拍法,如果布置同一篇命题作文,肯洛奇、迈克李、达内兄弟、是枝裕和、奉俊昊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1小时前
  • shininglove
  • 还行